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合集下载

高阶系统时域分析

高阶系统时域分析
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取决于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
[定性分析]: 对于闭环极点全部位于s左半平面的高阶系统(否则系统不稳 定),极点为实数(指数衰减项)和共轭复数(衰减正弦项)的 衰减快慢取决于极点离虚轴的距离。远,衰减的快;近,衰减的 慢。所以,近极点对瞬态响应影响大。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c(t) a0 n1 a je p jt j 1
n2
n2
e lnlt l
c os nl
1l2t
e lnlt
l
sin nl
1l2t
l 1
l 1
可见,c(t)不仅与 p j , l ,nl (闭环极点)有关,而且与系数
a j , l , l有关(这些系数都与闭环零、极点有关)。所以,高
系数 a j , l , l 取决于零、极点分布。有以下几种情况: 若极点远离原点,则系数小; 极点靠近一个零点,远离其他极点和零点,系数小; 极点远离零点,又接近原点或其他极点,系数大。
衰减慢且系数大的项在瞬态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主导极点]:满足下列条件的极点称为主导极点。 存在一对离虚轴最近的共轭极点; 附近无零点; 其他极点距虚轴的距离是它的5倍以上。
p3
离虚轴
远, p1, p2 离虚轴近,系统的瞬态特性主要由 p1, p2 决定,
呈二阶系统的特性。反之,当 1 时,表示
p1, p2 离虚轴远,系统的瞬态特性主要由
p3p决3 离定虚,轴呈近一,阶
系统的特性。第二个因素是阻尼系数 ,同前。如下图所示:
c(t)
1 0
图中, 表示无 p3 极点,由图 可见,加入极点 p3 后,当 不变 时,超调量下降了,但调节时间增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温希东-第3章

精品文档-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第二版)温希东-第3章

能够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一阶系统,它的典型 形式是一阶惯性环节,即
(3-9)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20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当r(t)=1(t)时,有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
根据式(3-10),可得出表 3-1 所列数据。
21 (3-10)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63
图 3-14 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包络线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57
2) 求峰值时间tp 由峰值时间tp的定义知,tp为c(t)响应超过其终值到达第 一个峰值所需的时间。
由式(3-14)和式(3-19)得
(3-21)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58
根据数学求极值概念,令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59
因为
所以
由此可得, ωdtp=π, 则 (3-22)
28
3.3 二阶系统的动态响应
用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从物理上讲, 二阶系统总包含两个储能元件,能量在两个元件之间交换,从 而引起系统具有往复的振荡趋势。当阻尼不够充分大时,系统 呈现出振荡的特性,这样的二阶系统也称为二阶振荡环节。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29
二阶系统的典型传递函数为
当r(t)=1(t)时,有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44
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可得
(3-17)
其响应曲线如图 3-10所示,系统为无阻尼等幅振荡。该种情况 实际系统不能用。
第3章 时 域 分 析 法
45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时域分析法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时域分析法
系统响应达到峰值所需要的时间。
调节时间
系统响应从峰值回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
振荡频率
系统阻尼振荡的频率,反映系统的动态性能。
系统的阶跃响应与脉冲响应
阶跃响应
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响应,反映系 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脉冲响应
系统对脉冲输入信号的响应,用于衡 量系统的冲激响应能力和动态性能。
03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01
单位阶跃响应是指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为输入时的
输出响应。
计算方法
02 通过将单位阶跃函数作为输入,代入一阶系统的传递
函数中,求出系统的输出。
特点
03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等值振荡的,其最大值为1,
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为T,且在时间T后逐渐趋于0。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定义
单位脉冲响应是指系统在单 位脉冲函数作为输入时的输
无法揭示系统结构特性
时域分析法主要关注系统的动态行为和响应,难以揭示系统的结构特 性和稳定性。
对初值条件敏感
时域分析法的结果对系统的初值条件较为敏感,初值条件的微小变化 可能导致计算结果的较大偏差。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计算简便
时域分析法通常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进 行计算,计算过程相对简单,易于实 现。
时域分析法的缺点
数值稳定性问题
对于某些系统,时域分析法可能存在数值稳定性问题,例如数值积分 方法的误差累积可能导致计算结果失真。
计算量大
对于高阶系统和复杂系统,时域分析法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值积分计算, 计算量较大,效率较低。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时域 分析法
目录
• 时域分析法概述 • 时域分析的基本概念 • 一阶系统时域分析 • 二阶系统时域分析 • 高阶系统时域分析 • 时域分析法的优缺点

3-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h(t ) = 1 -
1
e - sot
bz 2(b - 2) + 1
-
e - zwn t
[bz 2(b -
bz 2(b - 2) + 1
2) cos wn
1- z 2t
bz (z 2(b - 2) + 1)
+
1- z2
sin wn
1- z2t]
由于
b 2 ( b 2 ) 1 2 ( b 1 ) 2 ( 1 2 ) 0 , b S 0 /w n
2、 超调量的计算
n
m
si
s% i3 n
s1 zi
i1
estp 10% 0
m
s1 si
zi
i3
i1
结论: (1)闭环零点会减小系统阻尼。 (2)闭环非主导极点会增大系统阻尼。 (3)若系统不存在闭环零点和非主导极点,则
s%e/ 12 10% 0
3、 调节时间的计算
s i为 D ( s ) 0 的 根 , 称 为 闭 环 极 点 。
当输入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m
K (szi)
C (s)q
i 1 r
(ssj) (s22k
ksk 2)1 sA s0jq 1s A jsjkr 1s2 B 2 ksk k C skk 2

ts 1n ln2
n
si
i2 n
s1 si

m
s1 zi
i1 m
zi

i2
i1

结论:
(1)闭环零点越接近虚轴,峰值时间越小,超调量 和调节时间越大;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

响应曲线如图3-2所示。图中
为输出的稳态值。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图 3-2 动态性能指标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动态性能指标通常有以下几种:
延迟时间td: 指响应曲线第一次达到稳态值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上升时间tr: 若阶跃响应不超过稳态值, 上升时间指响应曲线从 稳态值的10%上升到90%所需的时间; 对于有振荡的系统, 上升时 间定义为响应从零第一次上升到稳态值所需的时间。上升时间越 短, 响应速度越快。
可由下式确定: (3.8)
振荡次数N: 在0≤t≤ts内, 阶跃响应曲线穿越稳态值c(∞)次 一半称为振荡次数。
上述动态性能指标中, 常用的指标有tr、ts和σp。上升时间tr 价系统的响应速度; σp评价系统的运行平稳性或阻尼程度; ts是同
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应当指出, 除简单的一 、二阶系统外, 要精确给出这些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是很困难的。
中可以看出, 随着阻尼比ζ的减小, 阶跃响应的振荡程度加剧。 ζ =0时是等幅振荡, ζ≥1时是无振荡的单调上升曲线, 其中临界阻尼 对应的过渡过程时间最短。 在欠阻尼的状态下, 当0.4<ζ<0.8时过
渡过程时间比临界阻尼时更短, 而且振荡也不严重。 因此在 控制工程中, 除了那些不允许产生超调和振荡的情况外, 通常都希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4. 脉冲函数 脉冲函数(见图3-1(d))的时域表达式为
(3.4)
式中,h称为脉冲宽度, 脉冲的面积为1。若对脉冲的宽度取趋于 零的极限, 则有
(3.5) 及
(3.6)
称此函数为理想脉冲函数, 又称δ函数(见图3-1(e))。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法

3.3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j 1
k 1
式中,q+2r=n, q为实数极点的个数;r为共轭复数极点的对数。
部分分式展开,并设0<ζk<1,取拉氏反变换,并整理
q
r
h(t) A0
Ajesjt
B e kkt k
c os ( k
1


2 k
)t
j 1
k 1

r k 1
Ck
k
Bk kk
3、 调节时间的计算


ts

1
n
ln
2
n
si
m s1 zi
i2 n
i1 m

s1 si
zi
i2
i 1

结论:
(1)闭环零点越接近虚轴,峰值时间越小,超调量 和调节时间越大;
(2)闭环非主导极点的作用是增大峰值时间,但可 减小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
高阶系统的增益常常调整到使系统具有一对闭环共轭 主导极点,这时可以用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来估 算高阶系统的动态性能。
设单位反馈高阶系统具有一对共轭复数闭环主导极点: 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近似表达式:
s1,2 s jd , 0 1
C(s) M (s) 1 N(s) s
1


2 k
e kk t
s in( k
表明
1


2 k
)t,
t

0
(1)响应由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函数项组成。当所 有闭环极点都位于左半s开平面时,系统是稳定的。
(2)零极点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三、闭环主导极点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4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K G( s) s(Tm s 1)
K ( s) Tm s 2 s K
n K / Tm 0.5 1 /(Tm K )

n
K K
矛盾
由于典型二阶系统只有两个参数选择的自由度,难以 兼顾其响应的快速性和平稳性以及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 的全面要求,必须研究其他控制方式,以改善二阶系统的 性能。
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可适当增加原系统的开环增 益,以减小稳态误差。
测速反馈不影响系统的自然频率ωn。 可通过适当调整测速反馈系数,增大系统的阻尼比。 测速反馈不形成闭环零点。
例3-3控制系统如图3-23所示。图(a)为不带测速反 馈的控制系统,图(b)为测速反馈的控制系统。试 确定是阻尼比为0.5时Kt的值,并比较(a)和(b)的各 项性能。
和标准形式比较有 n 10 3.16(rad / s), 0.5
1 10 K t 2 n K t
单位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为:
tr
0.77( s) d

tp
1.15( s) d
4.5
p% e
ts 3.5
1 2
100% 16.3%
( s)
b0 s b1s bm1s bm K n n 1 a0 s a1s an1s an
m m1
(s z j ) (s si )
i 1 j 1 n
m
K
(s z j )
2 2 ( s s ) ( s 2 s k l l l ) k 1 l 1 q j 1 r
100% 60.4%
3.5
n
4.5
7( s) 9( s)

自动控制原理

自动控制原理

k ( t ) Ai e
i 1
i t
t
0
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系统所有闭环特征根均具有负的实部,
或所有闭环特征根均位于左半s平面。
系统稳定:充要条件 闭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均具有负实部 或系统闭环极点都位于S的左半平面 不稳定系统: 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实部根。 临界稳定: 有一对纯虚根,而其余的特种根都有负 实部。 无阻尼系统 =0 。 12 工程上,临界稳定(线性系统不存在)为不稳定系统。
c1
b1a3 a1b2 b1 b a a1b3 c2 1 5 b1 b a a1b4 c3 1 7 b1
劳斯表第一列元素均大于零时系统稳定,否则系统不稳定 且第一列元素符号改变的次数就是特征方程中正实部根的个数
劳斯稳定判据
系统特征方程: a0 s
n
a1s an1s an 0
4
517 2.3 104

0 0
该表第一列系数符号不全为正,因而系统是不稳定的;且符 号变化了两次(+到-,-到+),所以该方程中有二个根在 S的右半平面。
18
例3.2 已知某调速系统的特征方程式为
S 3 41.5S 2 517S 1670 (1 K ) 0
求该系统稳定的K值范围。 解:列劳斯表
t
k ( t ) A1e
t
i t
A2 e
n i 1
2 t
i t
An e
0
n t
Ai e i t
i 1
n
limk ( t ) lim Ai e
t
i 0
i 1, 2, , n
n
充分性: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2高阶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章2高阶系统

PID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算法,对PID控制器进行优 化设计。
高阶系统的状态反馈设计
状态反馈的设计原则
根据高阶系统的状态变量,设计状态反馈控 制器。
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
通过配置状态反馈控制器的极点,实现系统 性能的优化。
状态反馈的鲁棒性分析
分析状态反馈控制器对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 性。
状态反馈的优化设计
高阶系统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 ,对高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高阶系统的PID控制设计
PID控制器的参数整定
根据高阶系统的特性,整定PID控制 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
PID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分析PID控制器的极点和零点, 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PID控制器的抗干扰能力
考虑PID控制器对外部干扰的抑制能 力,提高系统的鲁棒性。
通过研究高阶系统的 特性,可以提高对复 杂系统的理解和控制 能力。
高阶系统在飞行器控 制、机器人导航等领 域有重要应用。
高阶系统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在复杂工业过程中, 高阶系统是常见的被 控对象,如多变量控 制系统。
通过研究高阶系统的 特性,可以提高对复 杂系统的理解和控制 能力。
高阶系统在飞行器控 制、机器人导航等领 域有重要应用。
缺点
对于高阶系统,根轨迹分析可能比较复杂,计算量大。
高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
状态空间分析是在状态空间中对系统进行分析的方法 ,通过建立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描述系统的
动态行为。
输入 标题
描述
状态空间分析通过求解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来得到系 统的状态响应和输出响应,可以全面了解系统的动态 性能和稳定性。
CATALOGUE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第3章总结

一阶系统特点:
1. 响应曲线在[0,) 的时间区间中始终不会超过其稳态值,把这样的响
应称为非周期响应。无振荡 2.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是一条初始值为0,以指数规律上升到终值1的
曲线。 3. ※实验中求取时间常数的方法--输出响应为0.632时对应的时间。 4.一阶系统可以跟踪单位阶跃信号,因为无稳态误差。
Td
n
2 1 2
ln( 1 )
p
2 (ln 1 )2
p
ts
3.5
n
ts
4.4
n
2.2 1 2
N
, 0.02
1.75 1 2
N
, 0.05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4 二阶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 总结:
c(t) 1
1
1 2
ent
sin(dt ), t
0
c(t)
% e 1 2 100%
n s1j
j
j n 1 2
s1
0
s2
s1,2 j n (d) 0
0
j n 1 2
n
s2
s1,2 n j n 1 2
(e) 1 0
j
s1
s2
0
s1,2 n n 2 1 (c) 1
j
s1
s2
0
s1,2 n n 2 1
(f ) 1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来自s2 2n s n2 R C
2L
3-3 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3.3.1 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
标准化二阶系统的结构图为:
R(s)
+﹣
n2
C(s)
s(s+2ξn)
n2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自动控制理论考什么呢?考研大纲频道为大家提供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考研大纲:857自动控制理论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本《自动控制理论》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导航、制导与控制,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自动控制理论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它主要研究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连续系统和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运算,并能加以灵活应用。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题题型均为计算题。

三、考试内容(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2.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3.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4.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5.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2.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3.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4.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5.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6.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根轨迹方程2.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广义根轨迹4.系统性能的分析(四)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频率特性2.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3.奈奎斯特稳定判据4.稳定裕度5.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五)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3.串联校正4.反馈校正5.复合校正(六)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2.信号的采样与保持3.z变换理论4.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5.离散系统的稳定性与稳态误差6.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四、考试要求(一)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1.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2.理解并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实例和基本要求3.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方法4.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的建立方法5.灵活应用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6.熟练掌握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及信号流图(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1.熟练掌握线性系统时间响应的性能指标2.熟练掌握一阶系统的时域特性3.灵活应用二阶系统的时域特性4.掌握高阶系统的时域特性5.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6.熟练掌握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方法(三)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1.熟练掌握根轨迹方程2.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根轨迹绘制的基本法则3.熟练掌握根轨迹法分析控制系统性能指标4.灵活应用根轨迹法确定控制系统的控制参数5.掌握广义根轨迹的绘制的基本法则(四)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1.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物理意义2.熟练掌握典型环节对数幅频特性曲线3.熟练掌握对数幅频特性简化绘制方法并熟练绘制开环系统频率特性曲线4.掌握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并熟练绘制奈奎斯特图5.灵活应用对数幅频特性分析控制系统的稳定裕度6.理解闭环频率特性分析方法(五)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理解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校正问题2.掌握常用校正装置及其特性3.熟练掌握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4.掌握反馈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5.掌握复合校正方法并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和校正(六)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与校正1.理解并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研究方法2.理解信号的采样与保持过程,掌握香农采样定理3.熟练掌握z变换理论4.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5.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和稳态误差计算6.熟练掌握离散系统动态性能的时域分析方法五、主要参考教材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六版。

第3章时域分析

第3章时域分析

第3章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电气信息学科世界著名学者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维纳是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1948年维纳发表《控制论》,宣告了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 这是他长期艰苦努力并与生理学家罗森勃吕特等人多方面合作的伟大科学成果. 维纳立即从声誉有限的数学家一跃成为一位国际知名人士.维纳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神童.他三岁半开始读书,生物学和天文学的初级科学读物就成了他在科学方面的启蒙书籍,七岁时,开始深入物理学和生物学的领域,甚至超出了他父亲的知识范围.维纳于15岁时获得塔夫茨学院数学系学士学位,并于18岁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先后留学于英国剑桥大学和德国哥丁根大学,在罗素、哈代、希尔伯特等著名数学家指导下研究逻辑和数学.1924年维纳升任助理教授,1929年升为副教授,由于在广义调和分析和关于陶伯定理方面的杰出成就,1932年晋升为正教授.维纳在其50年的科学生涯中,先后涉足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最后转向生物学,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称得上是恩格斯颂扬过的、本世纪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的科学巨人.他一生发表论文240多篇,著作14本.主要著作有《控制论》(1948)、《维纳选集》(1964).维纳还有两本自传《昔日神童》和《我是一个数学家》.他的主要成果有如下八个方面:建立维纳测度;引进巴拿赫—维纳空间;阐述位势理论;发展调和分析;发现维纳—霍普夫方法;提出维纳滤波理论;开创维纳信息论;创立控制论. 1933年,维纳由于有关陶伯定理的工作与莫尔斯分享了美国数学会五年一次的博赫尔奖.同时,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34年,维纳应邀撰写了《复域上的傅立叶变换》.不久,他当选为美国数学会副会长.1959年,维纳从麻省理工学院退休。

1964年1月,他由于“在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方面并且勇于深入到工程和生物科学中去的多种令人惊异的贡献及在这些领域中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创性工作”荣获美国总统授予的国家科学勋章.维纳是伽金汉基金会旅欧研究员,富布赖特研究员,英、德、法等国的数学会会员,但任过中国、印度、荷兰等国的访问教授.3.1 引言系统的时域分析指对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以及稳态性能分析.稳定性是控制系统工作的前提,不稳定的系统没有任何工程价值.对于不同的系统,例如线性的、非线性的、定常的、时变的系统,稳定性的定义也不同,本章仅讨论线性定常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稳定性.从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角度来说有绝对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绝对稳定指系统是否稳定,一旦系统是稳定的,则人们更关心其稳定的程度,这就是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性一般用稳定裕度衡量. 当系统受外加作用时引起的输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称其为系统的时域响应,分为暂态响应和稳态响应.暂态响应是指系统输出量当时间趋于无穷时趋于零的那部分时间响应,工程上一般定义暂态响应为从初始状态到达某一规定值(例如偏离终值的误差值在终值的5%或2%以内)并且以后不再超过此值的这一部分时间响应过程,它反映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阻尼程度,由于系统物体的惯性都是无法避免的,因此人们常常可以观察到暂态现象.而稳态响应则是整个响应在暂态响应消失后余下的那部分响应,主要指系统输出量的最终位置,它反映控制系统的准确性或控制精度,控制系统是按照稳态误差和误差系数的计算来表示控制精度的.本章主要分析了一阶和二阶线性定常系统的典型输入信号激励下的时域响应以及对应的时域性能指标,详细介绍了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判断的劳斯-赫尔维茨判据,也对稳定的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以及误差系数的分析计算做了详细的叙述,介绍了提高控制系统精度的一般工程方法.对高阶线性系统的分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主导极点的模型降阶方法来近似.本章还介绍了如何利用MATLAB工具分析线性系统的性能.3.1.1 典型输入信号控制系统性能评价分为暂态性能指标和稳态性能指标两大类.对于同一系统,在不同的输入信号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输出响应, 因此为了求解系统的时间响应,必须了解输入信号的解析表达式.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控制系统的外加输入信号具有随机性而无法预先确定.因此,在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有一个对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比较的基准,这个基准就是系统对预先规定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验信号激励下的响应.为了评价控制系统的性能,需要选择若干个典型输入信号.另外,一个复杂的信号通常可看作是几个简单典型信号的合成.所谓典型输入信号,是指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常常遇到的一些输入信号,也是在数学描述上加以理想化的一些基本输入函数.选取典型信号应满足如下条件,首先,输入信号的形式应反映系统响应的实际输入;其次,输入信号在形式上应尽可能的简单,应当是实验室或仿真可以获得以便于对系统响应进行分析的信号;另外,应选取能使系统工作在最不利情况下的激励信号作为输入信号.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典型输入信号有:单位阶跃函数、单位斜坡(速度)函数、单位抛物线(加速度)函数、单位脉冲(冲激)函数和正弦函数等,如表3.1所示.表3.1 常用典型输入函数3.1.2 时域性能指标稳定是系统工作的前提,只有系统是稳定的,分析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以及性能指标才有意义.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Time Response Specifications)分为暂态与稳态性能指标.1. 暂态性能指标一般认为阶跃输入对系统来说是最严峻的工作状态,如果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的暂态 性能满足要求,那么系统在其它形式函数作用下其暂态性能也是令人满意的.为此,通常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测定或计算系统的暂态性能.描述稳定的系统在阶跃函数作用下暂态过程随时间t 的变化状况的指标,称为暂态性能指标.如图3.1所示为某一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其暂态性能指标定义如下:1)调节时间 (settling time ) s t :指阶跃响应到达并保持在终值的±5%(或±2%)的 误差带内所需时间.2)峰值时间 (peak time) p t :响应超过其终值到达第一个峰值所需时间.3) 上升时间 (rise time) r t :响应从终值的10%上升到终值的90%所需时间. 对振荡系 统, 工程上上升时间r t 定义为输出从零到第一次上升至终值所需时间.4)超调量 (peak overshoot) %σ:响应的最大峰值与终值的差与终值比的百分数,即: ()()%100%()p c t c c σ-∞=⨯∞ (3.1) 超调量常常用来衡量控制系统的相对稳定性或阻尼程度,一般不希望控制系统有很大的超调.在实际应用中,以上四个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控制系统的暂态特征,一般通过测量系统的阶跃响应,很容易得到这些指标.通常,用p t 或r t 评价响应速度;用%σ评价系统的相对稳定程度或阻尼程度;用s t 同时反映响应速度和阻尼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除简单的一、二阶(0.9(c c ∞∞0.1(c ∞图 3.1 时域性能指标系统外,要精确确定这些暂态性能指标的解析表达式是很困难的.2. 稳态性能指标稳态误差ss e 是衡量系统控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工程上指控制系统进入稳态后(t →∞)期望的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差值,ss e 越小,控制精度越高.3.2 控制系统时域分析3.2.1 一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一阶系统.一阶系统在控制工程实践中十分常见,有些高阶系统的特性,常可用一阶系统的特性近似表征.考察如图3.2所示的RC 电路,()c t 是电容器C 的输出电压.该电路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一阶常微分方程:()()()dc t T c t r t dt+= 其中,T RC =为时间常数,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3.3所示 .其传递函数为: ()1()()1C s s R s TsΦ==+ (3.2) 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当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1r t =()t , t ≥0时,系统的响应()c t 称为单位阶跃响应.将单位阶跃输入的像函数()1/R s s =代入式(3.2),并对输出取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该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1t T c t e -=-, t ≥0 (3.3)图 3.3 RC 电路方框图))t r 图 3.2 RC 电路由式(3.3)绘出的系统单位阶跃响应为以指数规律上升到终值1的曲线,如图 3.4 所示.其中,()0.632c T =;(2)0.865c T =;(3)0.950c T =;(4)0.982c T =.显然按照5%或2%的误差带准则有调节时间(3s t =~4)T (5% ~2%误差带),而p t ,%σ不存在. 综上所述,时间常数T 反映系统响应过程的快慢,T 越小,系统响应越快;反之,系统响应越慢.2.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当输入信号为单位脉冲或单位冲激信号()()r t t δ=时,系统的响应称为单位脉冲或单位冲激响应.因为理想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为1,所以单位脉冲响应的拉普拉斯变换与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相同,即:()()1()()()1r t t C s s R s Tsδ==Φ=+ 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得: 1()t T c t e T-= (3.4) 由式(3.4)可知,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是非周期的单调递减函数,当0t =时,响应取最大值1/T ;当t →∞时,响应的幅值衰减为零.根据给出的误差带宽度可以求出调节时间s t ,通常取 (3s t =~4)T .一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如图 3.5 所示.图 3.4 一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t3. 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当输入信号为单位斜坡或速度信号()r t t =,t ≥0时,系统的响应称作单位斜坡响应.因为单位斜坡输入的拉普拉斯变换像函数为2()1/R s s =,所以由拉普拉斯反变换得到该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时域响应表达式为: ()()t T c t t T Te -=-+ (3.5)式(3.5)表明,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可分为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两个部分,其中t T Te -为暂态分量,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衰减为零;t T -为稳态分量.一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如图 3.6所示.一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的稳态误差lim(()())ss t e r t c t T →∞=-=,T 越小跟踪准确度越高.4. 一阶系统的单位抛物线响应当输入信号为单位抛物线或单位加速度信号2()/2r t t =,t ≥0时,因为单位抛物线输入信号拉普拉斯变换像函数为3()1/R s s =,所以由拉普拉斯反变换求得一阶系统的单位抛图 3.5 一阶系统单位脉冲响应t32 T 图 3.6 一阶系统单位斜坡响应物线的时域响应表达式为:221()(1)2t T c t t Tt T e -=-+- (3.6) 系统跟踪误差为:2()()()(1)t T e t r t c t Tt T e-=-=-- 因此lim ()t e t →∞=∞,即跟踪误差随时间增大而增大直至无穷大,故一阶系统不能实现对加速度输入函数的跟踪.3.2.2 典型二阶系统的时域分析如果动态系统的数学模型为二阶微分方程的系统,统称为二阶系统.在控制工程中,二阶系统应用广泛,而且许多高阶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近似用二阶系统的特性来表征.因此,二阶系统的性能分析,在自动控制理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第2章分析的位置随动系统,其简化的数学模型为22c c m c r d d T K K dt dtθθθθ++= 闭环传递函数为2()()()c r m s K s s T s s KθθΦ==++ 将上式化为标准的典型二阶系统形式:222()()()2n n nC s s R s s s ωξωωΦ==++ (3.7) 其相应的方框图如图 3.7所示,其中,无阻尼振荡频率 (Undamping natural frequency)n ω= ,阻尼比(Damping factor)ξ=.典型二阶系统特征方程为:)s (R s 图 3.7 典型二阶系统2220n n s s ξωω++= (3.8)于是有特征根为:1,2n n d d s j j ξωωξωωσω=-±=-±=-± (3.9) 其中,特征根的实部为n σξω=,阻尼振荡频率(Damped natural frequency)d ωω=(1)ξ<.1. 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典型二阶系统特征根的性质主要取决于ξ值的大小,ξ值的大小决定了系统阻尼程度.ξ在不同范围取值时,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在s 平面上的位置不同,典型二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对应着不同的运动规律.1)欠阻尼(01ξ<<)此时典型二阶系统在左半s 平面有一对共轭复根, 如图3.8 (a)所示.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1/R s s =时,由式(3.7)得到:222222211()2()()n n n n n n dn d s C s s s s s s s ωξωξωξωωξωωξωω+=⋅=--++++++两边分别取拉普拉斯反变换得:()1[cos ]n t d d c t e t t ξωωω-=-+1sin()n t d t ξωωβ-=+,0t > (3.10)其中, arctan β= 或 cos arc βξ=.式(3.10)表明,欠阻尼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由两部分组成:稳态响应分量为1,表明典型二阶系统在单位阶跃函数作用下不存在稳态误差;暂态分量为阻尼正弦振荡项,其振荡频率为d ω.暂态分量衰减的快慢程度取决于包络线1n tξω-±对应的典型二阶系统欠阻尼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如图3.8 (b)所示。

3.4高阶系统

3.4高阶系统

进行拉氏反变换:
A0 L ( ) A0 s q q q A A p jt j j 1 1 L ( ) L ( ) Aj e s pj j 1 s p j j 1 j 1
1
08:47
Bk s Ck L [ 2 ] 2 s 2 kk s k
1
08:47
c(t ) L1[C ( s )] A0 Aj e
j 1 q p jt
Ak e k k t sin dk t k
k 1
r
结论4:响应曲线的形状和闭环极点和零点有关。
对于稳定的系统,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 (极 点距虚轴愈远 ) ,则其对应的响应分量 ( 模态 ) 衰减的越 迅速,否则,衰减的越慢。(和极点有关) 在留数的计算过程中,要用到C(s),而C(s)中包含有 闭环的零点,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留数的值,而留 数的数值实际上就是指数项的系数。(和零点有关)
System: untitled1 Settling Time (sec): 3.91 System: untitled2 Settling Time (sec): 4.02
Amplitude
0.5 0.4 0.3 0.2 0.1 0
1 G1 ( s ) s 1
10 G2 ( s) ( s 1)( s 10)
08:47
运动的模态
按照一阶和二阶暂态响应指数的衰减系数的正 负值,将暂态响应的运动形式分为5个模态:

一阶模态 e p t pj<0 一阶收敛模态 pj>0 一阶发散模态
j

二阶模态 e t sin(bt ) n 0 二阶收敛模态 n 0 二阶等幅振荡模态 n 0 二阶发散模态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高阶系统时域分析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3高阶系统时域分析

(s
5(s 2)(s 3) 4)(s2 2s 2)
s3 4
s1,2 1 j
c(t) 1 15 e4t 10 2et cos(t 3520 )
4
结论: 高阶系统的响应,是由一阶系统和二阶系统的
时间响应函数项叠加而成。只有所有闭环极点都具有负
实部,即所有极点均位于左半S平面,系统才是稳定的。 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其对应的响应分量衰减
i 5 0
且s1,
远离零点
2
zk
,
衰减慢。
C(s) (s)R(s) N (s) 1 (首1) D(s) s
s1,2 0 j0
二阶主导极点
1 s
N (s)

D(s)
1 s
s
s1
1 s s1
N (s)

D(s)
1 s
s
s2
1 s s2
16
C(s)
1 s
N (s)

首先讨论典型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然后进行更具一般形式 的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从下面的讨论中,可以看到:
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是由若干个一阶系统和二阶系 统的瞬态响应线性叠加而成。
1
1.三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典型三阶系统的闭环传函可表示成:
(s)
C(s) R(s)
(s
P)(s2
Pn 2 2ns
n2 )
15 4 1 4 1 4(7 j) 1 4(7 j)
s s 4 s 1 j
s 1 j
c(t ) L1[C(s)] 1 [15 e4t (7 j)e(1 j)t (7 j)e(1 j)t )] 4
1 15 e4t 10 2et cos(t 3520 ) 4 14

系统动力学第9讲

系统动力学第9讲

1. 改变积分性质
用反馈
包围积分环节或者包围电动机的
X2 s
X2 s X1 s
K0 X1 s s K0 K H

Km Tm s 1 s K m K H
2.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在原系统的前向通路中引入比例-微分控制。
H0 s
H s

s 2 Tm s 1 K s 1
2 1 1 4 2 5 s 6 1
0


0

s
0
5
结论:系统不稳定;系统特征方程有两个正实部的根。
劳斯表判据的特殊情况
在劳斯表的某一行中,第一列项为零。 在劳斯表的某一行中,所有元素均为零。 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进行一些数学处理, 原则是不影响劳斯判据的结果。

例2
设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高阶系统的时域分析
定义:用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高阶系 统。
由于求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很是困难,所以通常总 是将多数高阶系统化为一、二阶系统加以分析。 通常对于高阶系统来说,离虚轴最近的一个或两个 闭环极点在时间响应中起主导作用,而其他离虚轴 较远的极点,他们在时间响应中相应的分量衰减较 快,只起次要作用,可以忽略。
K s 1
其闭环特征方程为:
Tm s 3 s 2 Ks K 0
由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ai 0则Tm , K , 均大于零; D2 0, D2 a1a2 a0 a3,故K KTm 0 Tm
引入比例-微分控制后,补上了特征方程中s的 一次项系数。只要适当匹配参数,满足上述条件, 系统就可以稳定。

例1
设系统特征方程如下: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赵四化)章 (3)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赵四化)章 (3)

(s) C(s) 1
R(s) Ts 1
(3-13)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图3-5 一阶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3.2.1 一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设输入
R(s) 1 s
则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C(s) (s) 1 1 1 1 1
s Ts 1 s s s 1/T
单位阶跃响应为
1t
C(s)
(s)R(s)
s2
n2 2ns
n2
1 s
其中, 由
s2 2 ns n2 0
可求得两个特征根
s1,2 n n 2 1
(3-22)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1) ξ>1, 过阻尼
ξ>1

, 2 1 s1,2=-ξωn±ωn
为两个不相等的负实数根, 即有
C(s)
n2
A1 A2 A3
(s)
C(s) R(s)
s2
n2 2ns
n2
(3-21)
其中, ξ为阻尼比, ωn为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 它们 均为系统参数。
第3章 时域分析法
由式(3-21)可以看出, 二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可以用ξ和ωn这两个参数的形式加以描述。 如果0<ξ<1, 则闭环极点为共轭复数, 并且位于左半s平面, 这时系统 叫做欠阻尼系统, 其瞬态响应是振荡的。 如果ξ=1, 那 么就叫做临界阻尼系统。 而当ξ>1时, 就叫做过阻尼系 统。 临界阻尼系统和过阻尼系统的瞬态响应都不振荡。 如果ξ=0, 那么瞬态响应变为等幅振荡。
此时系统输出响应的拉氏变换为
C(s)
1 Ts 1
1 s2
1 s2
T s
T2 Ts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p
Amplitude
运动模态2
c(t) Ae pt
Impulse Response 14
12
1
(s)
10
s 1
8
6
4
2
0
0
0.5
1
1.5
2
2.5
Time (sec)
传递函数:
(s)
(s
A1s a)2
B1 b2
零极点分布图:
j b
-a 0
10:40
Amplitude
运动模态3
c(t) Aeat sin(bt )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0
10:40 0
1
2
3
Time (sec)
4
5
6
Impulse Response 1.2
1
0.8
0.6
0.4
0.2
0
-0.2
-0.4
-0.6
-0.8
0
5
10
15
20
25
30
Time (sec)
Impulse Response 1.5
1
0.5
0
-0.5
10:40
c(t) L1[C(s)]
q
r
A0
Aje pjt
A e kkt k
sin
dkt k
j 1
k 1
结论4:响应曲线的形状和闭环极点和零点有关。
对于稳定的系统,闭环极点负实部的绝对值越大(极 点距虚轴愈远),则其对应的响应分量(模态)衰减的越迅 速,否则,衰减的越慢。(和极点有关)
Ai [C(s)(s pi )]s pi
在留数的计算过程中,要用到C(s),而C(s)中包含有闭 环的零点,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留数的值,而留数 的数值实际上就是指数项的系数。(和零点有关)
10:40
进一步理解
Ai [C(s)(s pi )]s pi
a.零极点相互靠近,则对Ai的影响就越小,且离 虚轴较远(衰减速度快),对c(t)影响越小;
0
-0.5
-1
-1.5
10:40
-2 -5
-4.5
-4
-3.5
-3
-2.5
-2
-1.5
-1
-0.5
0
Real Axis
指令:[P,Z] = PZMAP(g)
P= -5.0000 -1.6506 -0.1747 + 1.5469i -0.1747 - 1.5469i
Z= -4
❖ 去掉偶极子后的曲线与原曲线的比较:
sin
dkt k
Dk
10:40
c(t) L1[C(s)]
q
r
A0 Aje pjt Akekkt sin dkt k
j 1
k 1
结论(性能分析):
1、高阶系统的时间响应,由一阶惯性子系统和二阶 振荡子系统的时间响应函数项组成;
2、如果高阶系统所有闭环极点都具有负实部,随着t 的增长,上式的第二项和第三项都趋于0,系统的稳 态输出为A0。
b.零极点很靠近,对c(t)几乎没影响;
c.零极点重合——偶极子,对c(t)无任何影响;
d.极点pj附近无零点,且靠近虚轴,则此极点对 c(t)影响大。
高阶系统的瞬态特性主要由系统传递函数中
10:40
二、高阶系统的二阶近似
※主导极点
1、离虚轴最近;
2、附近没有零点存在;
3、其他所有极点远离虚轴(与虚轴的距离 都在此极点与虚轴的距离的五倍以上)。
j
主导极点
5
主导极点
10:40
高阶系统的瞬态特性主要由系统传递函数中 的主导极点决定。
原因:
❖ 离虚轴近:由此极点决定的指数项衰减缓慢,等其 它闭环极点随时间的推移作用消失后,其作用仍然 存在,并逐渐显现出来;
j
偶极子
5
作用:通过增加含有零点的微分环节使某些极 点的作用减小或消失;或者增加含有极点的惯性环 节使某些零点的作用减小或消失。
10:40
高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类似于二阶响应
r(t)
c(t)
1
G(s)
t
t
10:40
Amplitude
Step Response 0.4
1
0.35
G(s)
s3 2s2 3s 4
j 1
k 1
A0 s
q j 1
Aj s pj
r k 1
s2
Bk s Ck
2 kk s k2
进行拉氏反变换:
L1 (
A0 s
)
A0
10:40
q
L1 (
j 1
Aj ) s pj
q
L1 (
Aj
)
j 1
s pj
q
Aje pjt
j 1
L1[
s2
Bk s Ck
2 kk s
k2
]
L1[
Bk (s kk ) (s kk )2
0.35
0.3
0.25
0.2
Amplitude
System: g2 Rise Time (sec): 0.721
s 1
(s)
1.5
Impulse Response
s2 1
1
0.5
0
-0.5
-1
-1.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ime (sec)
传递函数:
(s)
(s
A1s a)2
B1 b2
零极点分布图:
j b
0a
10:40
Amplitude
运动模态5
c(t) Aeat sin(bt )
10:40
一、高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a0
dn dt n
c(t)
a1
d n1 dt n1
c(t)
an1
d dt
c(t)
an c(t )
b0
dm dt m
r(t) b1
d m1 dt m1
r(t)
bm1
d dt
r(t)
bm r (t )
进行拉氏变换可得:
(s)
b0sm a0sn
b1sm1 a1sn1
-1
-1.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Time (sec)
Impulse Response 12 10 8 6 4 2 0 -2 -4 -6 -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Time (sec)
Impulse Response 14
12
10
8
6
4
2
0
0
0.5
1
1.5
Impulse Response 12
10
s 1
8
(s) (s 0.1)2 1
6
4
2
0
-2
-4
-6
-8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Time (sec)
运动模态总结
j
j
j
j
j
0
0
0
0
0
Amplitude Amplitude Amplitude Amplitude Amplitude
Impulse Response 1
❖ 周围没有闭环零点:其输出响应的模态在总的响应 中占的比重大(没有其它零点把它的作用抵消掉);
❖ 其它闭环极点远离虚轴:其它闭环极点决定的模态 和主导极点决定的模态相比衰减很快。
10:40
※偶极子: 定义:一对非常靠近的零、极点会使该极点的
对应留数很小,其在系统动态响应中的作用近似相 互抵消,这对零极点叫做偶极子。
Bk kk
2 2
kk
Ck
k2
]
L1[
Bk (s kk )
(Ck
Bk kk)
k k
1
2 k
1
2 k
]
(s kk )2 (k
1
2 k
)2
(s kk )2 (k
1
2 k
)2
B e kkt k
cos(k
1
2 k
)t
Ck
k
Bk kk
1
2 k
e kkt
sin(k
1
2 k
)t
A ekkt k
Step Response
System: untitled1 Settling Time (sec): 3.91
System: untitled2 Settling Time (sec): 4.02 System: untitled2 Rise Time (sec): 2.22
G1(s)
s
1 1
G2
bm1s bm an1s an
m
Kr (s zi )
q
i 1 r
(s p j ) (s2 2 kk s k2 )
10:40
j 1
k 1
在单位阶跃信号下的响应:
m
C(s) s
q
Kr (s zi )
i 1
1
(s p j ) r (s2 2 kk s k2 )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