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和对比

合集下载

对偶和对比

对偶和对比

2.偶句对偶 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阿 房宫赋》 ----六国结束,四海统一。蜀山树木砍光 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六王毕”与“四 海一”相对,都是主谓词组,“蜀山兀”与 “阿房出”相对,也都是主谓词组,且“六王 毕,四海一”与“蜀山兀,阿房出”相对。)
博喻 一、定义:
• 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 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它 不同于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种比 喻,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 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 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 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博喻有两种方式:
对偶分类对偶形式内容源自单句对偶 偶句对偶 多句对偶
正对偶
反对偶
串对偶
(一)从形式上分
1.单句对偶 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 ----即使是做了些小的好事,也无不给予 奖赏;即便是做了很小的坏事,也无不给于贬 斥。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 岳坟对联) ----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 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 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3.串对偶(流水对) 即“相串成对”,有如流水顺承而下, 因此又叫流水对。它的起句与对句是从事物 的发展过程说的,因此,意思是紧密连贯的。 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刻从巴峡穿过巫峡,便可下达襄 阳,再向洛阳进发。(行经巴峡巫峡,再过 襄阳,直向洛阳,一气贯下,写出急欲出蜀 的喜悦心情。)
一、用多个喻体描绘本体的一个方面。 例: “看见空际细雨似的,朝雾似的,暮 烟似的飞沫升落。”(《听潮》) 上例用“细雨”、“朝雾”、“暮烟” 三个喻体描绘海浪的形态,引起读者丰富 的联想,是春雨,是晓雾弥漫,是暮烟霭 霭,给人以沾衣欲湿、虚幻迷离的感觉。

对偶对比排比

对偶对比排比

正因为对偶具有以上特点和作用,所以深为广大群 众所喜闻乐见。特别是神形生动、人所共赏的对联, 更是运用广泛并独具风采。对联不仅是传播文化, 写景叙事,寄志抒怀的工具,也是人民群众智慧才 能和语言艺术的结晶。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巧妙的 运用汉字的特点,组成各种不同的对偶形式,创作 出无数耐人寻味、妙趣横生的巧联。例如:
②对于他们,第一需要的还不是“锦上添花”,而 是“雪中送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 的讲话》)
(2)句子的对比如:
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贫富对比)
②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部沾泥,鳞鳞住 大厦。(宋·梅尧臣《陶者》)(劳动者和剥削者 对比)
③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பைடு நூலகம்《劝学》)(两种精神对比)
①台榭漫方塘,柳浪莲房,曲曲层层皆入画;
烟霞笼别墅,莺歌蛙鼓,晴晴雨雨总宜人。(杭州 西湖楹联)
这个对偶,可以看作是一首诗,上联、下联各是诗 的一个章节。
又如云南昆明大观楼的一副章对楹联,多达180个 字。上下合起来,竟是一篇完美的文章。楹联如下:
②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e,喜茫茫空 阔无边。看东骧xiang神骏,西翥zhu灵仪,北走蜿 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 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革天苇地,点缀些翠羽 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几夏芙蓉, 三春杨柳。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 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鲁迅 《故乡》)
(三)对比的作用
对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突出矛盾,鉴别美丑。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人死了,他还活 着。(臧克家《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②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为啥会有这现象:地 主不劳动,仓里堆满粮,财东不出力,吃得白又胖; 工农流血汗,吃不饱肚,住不上房,穿不上衣裳。 大家看一看,大家想一想:这个日子要不要变个样。 (李心田《闪闪的红星》)

对偶、对比的区别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

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

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与修辞效果修辞学是研究语言运用中的修辞现象的学科,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具艺术感、富有表现力。

本文将介绍修辞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并探讨它们所产生的修辞效果。

一、比喻与隐喻比喻是运用一个事物的形象或特点来描绘另一个事物,以便帮助读者理解和感知。

比如,“他是我的太阳”就是一种比喻,将对方比喻为太阳,以强调他给自己带来的光明与温暖。

而隐喻则是采用一种暗喻的方式,表达出文字之外的意义。

例如,“他是一个鹰”既可以表示对方的勇气和锐利,也可以暗示他的冷酷无情。

二、夸张与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或渲染,将某个事物或特点夸大,以引起读者的注意或产生某种情感共鸣。

例如,“他跑得飞快,在眨眼之间就消失在天际”,通过夸张形容,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速度之快。

反之,贬低则是相反的效果,通过贬低某个事物或特点,来达到贬低其价值或重要性的目的。

三、对比与对偶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矛盾的事物或特点放在一起,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

例如,“黑夜与白昼之间的对比,使人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对比常常用于描写、对话、抒情等文学体裁中。

对偶则是采用相似或相反的语句结构,以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风停了,雨收了”,通过对偶的结构,使得句子更加鲜明。

四、重复与排比重复是为了加强表达的力度,通过多次重复同一个词语或短语,使得读者更加有力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例如,“我要坚持,坚持到底,坚持到无能为力”。

而排比则是将一系列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形成平行的结构,以达到强调或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我历经磨难,孜孜不倦,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五、夸饰与讽刺夸饰是将某个事物或特点过分地渲染,使其显得更加突出和引人注目。

例如,“他的创造力简直超越了宇宙的边界”。

与之相反,讽刺是一种嘲讽或挖苦的修辞手法,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或嘲笑。

例如,“这位‘光荣市长’竟然纳贿十亿,真是罪大恶极”。

总结:修辞学中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每种手法都有不同的修辞效果。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古典文学手法,它是一种组织思想的方式,通过对比和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有深度,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比喻,即把比喻作为对比的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另一种是对比,即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例如,“沉默是金,多言是累”,这是一句对偶的修辞,它把沉默和多言作为对比,以表达作者认为沉默
比多言更有价值的思想。

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而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对偶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古典文学手法,它是一种组织思想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有深度,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及对偶、设问及反问、排比及反复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是没有疑问而故意提出问题,都有加强语气、突出强调的作用。

修辞方法-对偶和对比

修辞方法-对偶和对比

修辞方法-对偶和对比(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修辞方法-对偶和对比3.聂华苓《人,又少了一个》:三年前,也是冬天。

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排比、拟人、夸张、比喻、对比、对偶讲解及例句

一、小学生排比句:(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

1、下课了,同学们到操场运动,有的跳高,有的跳远,有的跑步。

2、我们要思想好、学习好、劳动好、身体好。

3、为了不让森林变成沙漠,为了让洪灾不再发生,为了人们不再失去家园,大家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4、到处都有您的光辉,到处都有您的声音,到处都有您的足迹,到处都有您的关心。

5、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蔓儿我是瓜,你是月儿我是星,你是太阳我是花。

6、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颗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

7、他的脸比天还大。

他的脸皮比地还厚。

他在城里跺跺脚,整个北京城都要颤三颤。

8、冬天的雪花飘过,留下了纯洁的宁静;春天的暖风吹过,留下了花开的甜蜜;夏天的细雨润过,留下了绿叶的清凉;秋天的红枫飘过,留下了丰硕的成果。

9、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蓝天无语,却显露出高远;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青春无语,却散发出活力。

10、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辉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11、痛苦是黑暗中的摸索,前进的路途中满是坎坷;痛苦是无人理解的悲哀,无助的面对一切挫折;痛苦是心灵最深的折磨,无泪且无法直言;痛苦是天生没有的表情,是烦恼中的恶魔。

12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青年是一首诗,浪漫潇洒,热情开朗。

13、我在这个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温馨;非常快乐。

14、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散步,有的做作业,有的打扫教师。

15、友谊是焦渴时的甘泉,友谊是黑暗中的明灯,友谊是快乐时的分享,友谊是忧伤时的抚慰。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

容易混淆的几种修辞方法的区别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

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

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

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

修辞辨析之对比与对偶、设问与反问、排比与反复作者:李弗不来源:《作文周刊(高中版)》2009年第12期一、如何区分对比与对偶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比较的一种修辞方法。

对偶是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成分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两者相同点:都有上下两句或两部分内容。

两者不同点:1.字数上不同。

对比上下两句或两部分的字数可以不同,而对偶上下两句的字数一定是相同的。

2.性质上不同。

对比可以使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更加突出,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小的显得更小,使事物显得更透彻,更全面;而对偶则是借助对称的形式,和谐的音节,把两方面的意思表达出来。

3.结构形式不同。

对偶在形式上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而对比则不一定。

4.长短不同。

对偶一般较短,多半是句子,而对比则可长可短,短则句子,长则可以是两段文字。

例如:(1)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第一句、第三句是对偶。

第一句中的词语对得非常整齐,“赤道”对“椰林”,“雕弓”对“匕首”,“能射虎”对“敢屠龙”,两句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勇敢的精神;第三句也是这样,“墙上芦苇”对“山间竹笋”,“头重脚轻”对“嘴尖皮厚”,“根底浅”对“腹中空”,两例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而第二句、第四句则是对比。

第二句是“忧”的情怀与“乐”的情怀的对比;第四句是“亲贤臣”与“亲小人”两种效果或局面的对比。

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使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二、如何区分设问与反问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但不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问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意思的一种修辞方法。

深入剖析中文中的十种排比修辞手法

深入剖析中文中的十种排比修辞手法

深入剖析中文中的十种排比修辞手法在中文写作中,修辞手法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其中,排比修辞手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修辞手法,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以达到强调、对比或夸张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剖析中文中的十种排比修辞手法,分别为:对仗排比、对偶排比、对句排比、对比排比、并列排比、重复排比、倒装排比、反复排比、综合排比和迭加排比。

1. 对仗排比对仗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相对称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强调对比或相似之处。

例如:“早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晚霞染红了天空。

”在这个例子中,“早晨的阳光”和“晚霞”形成了对仗排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两个时刻的不同氛围。

2. 对偶排比对偶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

例如:“人生的快乐在于奋斗,人生的意义在于付出。

”在这个例子中,“快乐”和“奋斗”、“意义”和“付出”形成了对偶排比,通过对比来强调人生的两个重要方面。

3. 对句排比对句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强调某个观点或表达一种情感。

例如:“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和“我们要”形成了对句排比,通过对比来强调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4. 对比排比对比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相对立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强调对立或矛盾的关系。

例如:“热情与冷漠,希望与失望,这是人生的两个极端。

”在这个例子中,“热情”和“冷漠”、“希望”和“失望”形成了对比排比,通过对比来突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状态。

5. 并列排比并列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并用逗号或顿号将它们连接起来,来强调并列的关系。

例如:“阳光明媚,微风徐徐,花香四溢。

”在这个例子中,“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和“花香四溢”形成了并列排比,通过并列来描绘一个美好的场景。

6. 重复排比重复排比是指通过使用两个或多个相同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小学课本上提现对比跟对偶不同的句子

小学课本上提现对比跟对偶不同的句子

小学课本上提现对比跟对偶不同的句子
1.反物对比:我爱蒙古的草原,它的乐趣胜过北京欢乐谷。

2.反面对比:我喜欢中国的传统小吃,不喜欢西式大餐。

3.对比与对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对比对偶: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球。

5.对比对偶: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比: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对比: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

8.对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9.对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0.对偶:山青对水秀
11.对偶句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修辞手法解析对偶

修辞手法解析对偶

修辞手法解析对偶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它通过对称排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达到修辞的效果。

本文将对对偶修辞手法进行解析。

首先,对偶修辞手法可以用于强调。

通过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对置,使这些词语、短语的含义得到了加强。

比如“生活有苦,也有甜;有咸,也有淡”。

这句话通过对置“苦”与“甜”、“咸”与“淡”,强调了生活中的对立面,让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次,对偶修辞手法可以用于对比。

通过对称排列相反或相对的词语、短语,突出事物之间的对立或矛盾关系。

比如“夜幕降临,寂静与喧嚣相互交织;黑暗与光明交织在一起”。

这句话中的对偶对比了夜幕下的寂静和喧嚣、黑暗和光明,展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使读者感觉到强烈的对比冲突。

此外,对偶修辞手法还可以用于修饰句式,使句子更加平衡、优美。

比如“滴水穿石,细菌寄生;绿叶成荫,蓝天映照”。

这句话中的对偶修辞手法使得词语的结构相对平衡,使整个句子更加和谐、流畅。

对偶修辞手法还可以用于修辞问答,通过对称排列的问句和答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话通过对置师生关系和父子关系,用问答的方式提出了对师道尊严的思考和反问。

此外,对偶修辞手法还可以用于列举,通过对称排列的词语或短语,使列举的事物更加有层次感和对称美。

比如“峰峦叠翠,波光粼粼;低空飞燕,高山流云”。

这句话通过对置峰峦与波光、飞燕与流云,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美丽与壮观。

综上所述,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称排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对比、修饰句式、修辞问答和列举等修辞效果。

通过灵活运用对偶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学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可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偶修辞手法在修辞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值得我们在写作和欣赏文学作品中加以运用和理解。

对偶、比拟的差别[整理版]

对偶、比拟的差别[整理版]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如,对人民,你比炭火更温暖;对大人,你比钢刀更锋利。

(李瑛《一月的哀思》)如果按照宽对的要求,形式上基本一致,在内容上却是相对的。

这就采用了对偶兼对比的修辞手法。

对偶句作用

对偶句作用

对偶句作用对偶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相反的意义来强调某个观点或情感。

它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下面是对偶句的一些常见作用:1. 强调对比:对偶句常常用来表达相反的意义,强调对比。

例如,“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

”这句话通过对比长短和质量,强调了生命的真正价值。

2. 突出重点:对偶句可以用来突出某个重点,让读者更加关注。

例如,“不是我不明白,是你太复杂。

”这句话通过对比“我”和“你”,强调了“你”太复杂这个重点。

3. 增强语言的美感:对偶句的语言结构对称美观,可以增强语言的美感。

例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韵律,增强了美感。

4. 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对偶句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加表现力。

例如,“我不是不爱你,只是我已经不再爱你。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相反的意义,表达了更加深刻的情感。

5. 增加语言的记忆性:对偶句的语言结构对称,易于记忆。

例如,“天上星河,人间烟火。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易于记忆。

6. 增加语言的幽默感:对偶句可以用来表达幽默感,让读者更加愉悦。

例如,“我不是胖,我只是比较有气质。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反讽,表达了幽默感。

7. 增加语言的哲理性:对偶句可以用来表达哲理性的观点,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

例如,“人生苦短,时间宝贵。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哲理性的观点,表达了深刻的思考。

8. 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对偶句可以用来表达情感,增加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你是我的阳光,也是我的雨季。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情感的表达,增加了感染力。

9. 增加语言的文化内涵:对偶句可以用来表达文化内涵,增加语言的文化内涵。

例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话通过对称的语言结构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增加了文化内涵。

10. 增加语言的艺术性:对偶句可以用来表达艺术性,增加语言的艺术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偶和对比
相似点:都是把成对的短语或句子排在一起使用。

不同点:
a.对偶中成对的短语或句子在内容上可以是相反或相对的(称为“反对”),也可以是相近或相关的(称为“正对”),对比的两种事物则只能是相反或相对的。

如: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反对)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正对)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
b.对比是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相互映衬,重在“比”,对偶着眼于结构上的对称,并非为了比较。

c.在形式上,对偶有严格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字字相对,意思有联系,字面没有重复,对比没有这些要求。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对比和对偶
对比和对偶一般来说不容易混淆,所以相混淆的原因在于二者都要求“对”,如果单纯地着眼于内容的相对而不顾及语言的结构形式,就势必产生混淆了。

例如:
①这些人,马克思主义是有的,自由主义也是有的;说的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

这里先有一个总的对比:“马克思主义”和“自由主义”;又有两个具体的对比:“说的”和“行的”相对比,“对人”和“对己”相对比。

可见这里强调的是意义的对比,形式是不大讲究的。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这个对子是个典型的对偶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而且是一对句子。

“墙上”对“山间”,“芦苇”对“竹笋”,“头重”对“嘴尖”,“脚轻”对“皮厚”,“根底”对“腹中”,“浅”对“空”,可见对偶在形式上要求是很严格的。

当然,对比的语意用对偶的形式表达的情况也是常有的:
③东家门里有酒肉,
佃户家中无米面。

④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以上两个例子,从结构上看是对偶句,从意义上看是对比句。

有人主张这类句子可以看成是对偶兼对比,这种主张忽略了对偶句的语意也可以包括“相对”和“相反”的,据此,这一类句子仍可以看做对偶句。

由此可见,对偶句的着眼点是在句子的结构形式,而对比句的着眼点则在句子的意义对比。

形式上不合对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