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中国地理》第十九章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高中地理-中国地理概况及地理分区
1.特征地 地势 形: :西复__高杂 __东_多_低_样_,,呈山阶区梯面状积分广布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天__山__—阴山、昆仑山—b_秦__岭_、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大__兴__安__岭__—太行山—d巫__山__—雪峰山、长 白山—e_武__夷__山_、f_台__湾__山__脉_
(5)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同中亚、西亚、欧 洲陆上直接往来交流。
(6)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热量充 足,便于生产生活;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利 于发展多种经济。
4.众多的邻国——陆上14个、隔海6个
5.行政区划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 个省、5个自治区,4个
草地为主 荒漠
(3)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THANKS
(1)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 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 辽 河 、 海 河 、 黄
支流松花江 河
小
特征 丰富
较__
长江、珠江 丰富 ____
水量
成因
流经森林茂 密、气候湿 润的地小区
流经半湿润和半 干旱地区
B半湿润 地区
年降水量 >___4_0_0mm
_东__北_平原、_华__北_平原、 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 原东南部
森林、草 地
C半__干__旱___地__区_ D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400 mm
内和蒙_青__古藏__高高__原原_大、部黄分土高原 新疆
<年2降00水量 ____、内蒙古西高北原西部
_____ mm 和青藏高原____部
中国的自然地理界线
中国的自然地理界线1、三大自然区界线(1)西北干旱半干旱与东部季风区界线:400mm年降水量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3)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界线:3000m等高线。
2、东部季风区四个自然地区界线(1)东北华北积温3 200℃等值线。
(2)华中华北秦岭—淮河线(相当于积温4 500℃等值线和最冷月0℃等温线)。
(3)华中与华南积温7 500℃等值线。
3、地势三级阶级界线(1)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气候界线(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额喀拉山—冈底斯山。
(2)降水量与干湿区:A.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缘—秦岭—淮河。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
C.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早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A. 1月0℃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B. 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
5、河流界线(1)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分水岭: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分水岭:怒山。
6、四大海域分界线(1)渤海、黄海分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东半岛蓬莱角。
(2)黄海、东海分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3)东海、南海分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鼻。
《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中国地理的区划》
温带季风气候
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类型,冬季 多寒潮,夏季多台风。
寒带冬季气候
中国最北部的一部分,常年严寒。
中国的生态环境区划
1
大熊猫栖息地
主要分布在四川,是地球上最受保护的物种之一。
2
三江平原
中国最大的红豆杉自然保护区,也是珍稀候鸟栖息地。
3
东北虎保护区
东北老虎最主要的栖息地,保护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丝绸之路
中国与世界互动的重要通道,方便 了沿线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交流。
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
1
西南山地区
2
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是中国的生物多
样性热点。
3
华北平原
4
中国重要的农业区,景观资源丰富。
5
喜马拉雅山区
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寒气候,植被稀疏。
西北干旱区
缺水缺氧,极端环境下孕育了众多物种和文 化。
自然资源管理
需要自然地理和地理信息科学 的结合。
农业现代化
需要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 理信息科学的综合应用。
中国地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地理研究将更注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的综合评估。同时,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支持政 府决策和产业发展。
• 中国有规模排名世界前列 的油田和铁矿石资源。
农业资源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 国家,拥有广阔的农业土 地资源。
• 中国农业以稻、麦、棉、 油、糖、菜为主。
中国的人口区划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
集中人口分布,海外移民较少,人均收入较高。 近年来人口流失严重,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人口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占比较大,土地资源丰富。 人口最为稠密,其中广东省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
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各章节知识点
高二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各章节知识点一、自然区划1. 中国自然环境的特点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处北半球,介于东经73°25′04″-135°05′11″、北纬18°03′31″-53°33′08″之间,东西横跨110度之多,南北跨度达5500多千米。
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地形特点各异,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中国大陆地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65%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平原地形不到1/4。
境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而且南北气候相差很大,由此可见中国是一个资源丰富、自然环境多样的国家。
2. 中国自然区划的依据与分区中国的自然区划主要是根据自然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等,以及文化和历史因素所综合而成。
中国自然环境较为复杂,一般根据气候和地形特征可将其划分为五个自然区,分别是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及山地区、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区、青藏高原区和南方丘陵山地区。
3. 各自然区划的特点•东北平原区–主要位于长江、黄河和淮河三大平原以北,以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为主体–地势东低西高–气温,冬季非常寒冷,夏季炎热–以农业为主,豆类、玉米、大豆和蔬菜是主要品种–经济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华北平原及山地区–包括京津塘及周边地区–以平原和山地为主–气候典型,春季特旱,夏季特热闷,秋季多风吹的沙尘暴天气–拥有丰富的资源,主要为煤炭和铁矿石•黄河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气候温和–以农业为主,水稻、小麦和玉米是主要品种–经济以农业和交通业为主•青藏高原区–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气候典型,冬夏季节差别极大–以畜牧业和矿产资源为主•南方丘陵山地区–主要以广西、广东、福建、湖南、江西、贵州、云南、西藏为主–山地和丘陵为主–气温温和–包括茶叶、柑橘、水稻和糖业产区二、人口与城市1. 中国的人口概况中国人口众多,世界上人口仅次于印度。
当前,中国的人口数量是13.96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18.41%。
《高考风向标》201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部分 第十九章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课件
1.我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我国的人口增长和分布, 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2.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 形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3.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 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4.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 资源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5.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
) 6.下列有关图中丙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带性土壤为紫色土,因而被称为“紫色盆地” ②是我国重要的水稻、茶叶、甜菜产地 ③农业发达, 水利兴盛,有“天府之国”之称 ④冬季气温比同纬度 的东部地区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点拨: 丙地形区为四川盆地,自古农 业发达、水利兴盛,被称为“天府之国”;因北面的泰 峰、大巴山对南下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冬季气温比同纬 度的东部地区高。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是 黄壤,紫色土是非地带性土壤;四川盆地的糖料作物主 要是甘蔗,甜菜主要生长在中温带。
3.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 绿洲的盆地是( A.① 【答案】B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受 干旱影响的地区较广,其中以西北地区的干旱、华北地 区的春旱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就为突出。据此回答 第 4 题。 ) B.② C.③ D.④
4.关于我国干旱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图 19-1-8),完成 1~3 题。
图 19-1-8
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大致所在省简称的排 序一致的是( ) B.新、川、藏、青 D.新、川、新、藏 ) A.新、川、新、青 C.甘、川、藏、青 【答案】A 2 2.关于四大盆地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B.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面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 D.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答案】D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一讲 中国地理概况
长江
黄河
珠江
防洪是首要任务。 关键是治沙,根本在于加
整治 措施
①加固江防大堤,兴 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①引淡压咸;
建分洪、蓄洪工程; ①兴修水利,上拦下排; ②植树造林,
②营造防护林(长江中 ②退耕还林、还草、还蓄 保持水土
上游防护林和退耕还 洪区,营造水土保持林;
湖)
1.我国的气温特征及影响因素
2.我国的降水特征及影响因素
(1)
空间 分布
—
东南部距海近,受夏 季风影响大,越向内 陆,受夏季风影响越小
→
降水自东 南向西北 递减
3.我国的气候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解析
答案
1.(2015·高考重庆卷)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
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 10 月 8 日左右。“上午
考点二 我国的气候
[基础梳理]
1.特征:气候 复杂多样 , 季风 气候显著。
2.表现
(1)南北气温的差异 形成原因
南北 纬度 的差异
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
分布特点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 高温 ,南北温差 小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①降水的空间分布
南
降水的时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 夏秋 季节 ②间分布 年际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2.国土辽阔 (1)疆域辽阔:陆地领土面积约 960万 平方千米,居世界 第三位 。 (2)领土四至点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 黄海 、东海 、 南海 。
3.领国众多: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14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6 个。 4.行政区划:共有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 23 个省,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二、我国的地形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
中国地理单元划分主要涉及行政划分和地理划分两个层面。
以下是中国地理单元的划分情况:
1.行政划分:
•省级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最高级别是省,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地级行政单位:在省级下,有地级行政单位,例如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等。
2.地理划分:
•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的自然地理可大致划分为东部平原、西部高原、南部丘陵和北
部草原等。
•西部高原包括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气候划分:
•中国的气候呈多样化,包括寒冷的东北季风区、温暖湿润的东南季
风区、干燥的内陆地区和高原地区的高寒气候。
•文化地理区划:
•中国拥有多种不同的文化传统,可根据文化、语言、民俗等因素进行
划分,如北方文化、南方文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等。
•经济区划:
•中国的经济区划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征进行划分,例如沿海
经济带、中西部地区等。
•旅游划分:
•中国各地也根据其旅游资源的不同,划分为旅游区域,如丽江古城、
桂林山水等。
这些划分方式在地理研究、行政管理和规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地理的划分有时会根据研究和应用的需要进行调整。
初中地理中 国地形区划知识点
初中地理中国地形区划知识点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中国地形区划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中国的地形区划,对于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分布、河流走向以及农业和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这种地形格局对中国的气候、河流、交通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
这里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青藏高原的气候寒冷,空气稀薄,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也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贵的自然资源。
从第一级阶梯往东,是第二级阶梯。
这一阶梯主要包括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形区。
这一区域的平均海拔在 1000 2000 米之间。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气候相对较为湿润。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草原广袤。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最深厚的地区,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形成了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
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发育广泛。
第二级阶梯往东,就是第三级阶梯。
这一阶梯主要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及东南丘陵等地形区。
这一区域的平均海拔在 500 米以下。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是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网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东南丘陵分布着众多的低山和丘陵,经济作物种植广泛。
除了三级阶梯的划分,中国还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
四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青藏高原前面已经介绍过。
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黄土高原由于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
云贵高原地形复杂,有许多奇特的地貌景观。
2020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件新人教版
1.B 2.B 3.B
解析 答案
-1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位 置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地 形
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多沿江 分布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气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第2讲 中国地理分区
-2-
要点
网络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 地区、青藏地区的主要区域 特征及区域差异
-3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
-4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1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一线。 ( 2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昆仑山 、祁连山 、 横断山脉 。 ( 3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沿400 毫米年等降水 量线。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农业
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渔 业发达
旱地农业,东北地区一年一 熟,华北地区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
形成了长江下游工业带、南部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
工业 沿海外向型工业带、西南地区 综合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
综合性工业地带
海工业带
人民 主食为大米;房屋屋顶坡度大, 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
生活 利于排水;龙舟竞赛,游泳 暖;冬季溜冰
生态 问题
洪涝、水体污染、酸雨、红漠 化、石漠化
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 高原水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 和湿地破坏
-14-
中国地理分界线 高中地理 详细版 (word版)
1、我国人口分布地地理界线:大体以黑龙江地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米仓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12)云贵高原与东南丘陵界线:雪峰山4、气候界线(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即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从大兴安岭西麓-燕山-大青山-六盘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连线。
此分界线以东降水丰富,为湿润区;此分界线以西,除天山、祁连山、阿尔泰山等山地降水量稍多外,其它地区都比较干旱。
(6)季风气候区与非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从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巴颜喀拉山脉-冈底斯山脉。
中国地理19章讲义1
由老到新:吕梁上下晚太古,古元二十五亿多中元晋宁长城蓟,晚元青白又震旦早古加东寒奥志,晚古海西泥石二中生印支整三叠,燕山侏罗和白垩新生喜山六千万,早晚三纪第四纪注:1、吕梁运动起于新太古,止于古元古。
2、晋宁期始于早元古蓟县系、长城系,延续到晚元古青白口系。
3、加里东期起于晚元古震旦纪,延续整个早古生代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
4、海西期发生在晚古生代,包括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
5、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6、燕山期始于中生界三叠纪,延续到白垩纪、侏罗纪。
7、喜山期包括了新生界。
第二节地貌形成因素•地貌的形成是地质构造运动、地表气候主导下的外力因素,作用于不同的地表物质的结果。
人类出现以后,成为又一个塑造地表的外营力。
主要内容•一、地质构造因素•(一)板块运动与地貌格局的形成•(二)构造体系与地貌格局的形成•二、外力因素•(一)现代气候对地貌形成的作用•(二)大陆地壳发展与地表营力的区域分异•三、物质组成•四、人类活动二、地质构造因素•地球表面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在空间的排布与组合形式与地质构造关系致为密切。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质力学,对中国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格局的形成进行了解释。
•(一)板块运动与地貌格局的形成•(二)构造体系与地貌格局的形成一)板块运动与地貌格局的形成•我国山地的分布受板块的控制,主要是板块在边界碰撞和俯冲产生的造山运动所形成的。
高原、盆地、平原则大多处在相对稳定的板块部分。
•中国板块夹在西伯利亚板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和印度板块之间,地貌格局受其活动控制。
•古生代及以前的构造运动,西伯利亚板块影响显著,使亚洲大陆相继固结,并向南扩张;中生代以太平洋板块最活跃,形成亚洲东部华夏向构造;新生代以印度板块最活跃,青藏高原隆起,形成阶梯状地势。
1、中国板块构造格局•中国及其邻近地区的大地构造可划分为7个板块:–塔里木—华北(中朝)板块–扬子(华南)—东南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非律宾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土耳其—伊朗—冈底斯板块•板块之间的缝合线:•–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准葛尔—贺根山缝合线–中国板块与印度板块: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缝合线–中国板块与太平洋—非律宾板块:台湾东海岸大纵谷–塔里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北秦岭—南阳盆地–––––––塔里木—华北(中朝)板块–扬子(华南)—东南亚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印度板块–太平洋—非律宾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土耳其—伊朗—冈底斯板块–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准葛尔—贺根山缝合线–中国板块与印度板块:雅鲁藏布江—印度河上游缝合线–中国板块与太平洋—非律宾板块:台湾东海岸大纵谷–塔里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北秦岭南侧—南阳盆地(见最后的图) ––2、大地构造的演化与地貌格局的形成•(1)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地貌格局的形成•板块活跃时代:古生带及其以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中国地理中国自中国经为背景,候、人文地理特征。
查形式选择题、合题并重,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考点一我国的主要地形与气候命题角度一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经典例题](2018·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
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
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思维建模]1. 文字信息获取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
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该湿地积水较浅。
2. 图像信息获取3. 推理分析湿地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表积水条件(降水、河流等)和排水不畅(蒸发、地形、冻土等)方面分析。
据材料可知,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降水量应等于蒸发量和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降水量基本不变,且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后成为内流河时,说明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加大,蒸发量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4. 知识调用此处需要调用的知识是沼泽湿地的形成条件、河流水量的影响因素、流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等。
[小试牛刀](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归纳]1. 针对性归纳: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分析(1)四大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上;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海拔面坦荡;区;水土流失严重,千地势西高东低,从000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高师-《中国地理》绪论
Thank You!
第二节 中国地理的研究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一、中国地理研究的演变
1. 古代中国地理的研究(1840年以前) 2. 近代中国地理的研究(1840年—1949年) 3. 现代中国地理的研究(1949年—至今)
(1)第一阶段: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 (2)第二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
二、中国地理的研究趋势
绪论
第一节 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第二节 中国地理的研究演变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节 编写思想、结构及篇章安排
第一节 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
一、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中国人地关系地域综合体 。
作为区域地理学的一部分,中国地理是一门以中国为 特定区域,并以这一区域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作为研 究对象,涉及中国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是中 国自然地理,经济、人文地理的有机整合,是一门的 区域性综合学科。
第六篇(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中国地理区域的划分
分别从自然、经济、文化、综合四个方面论述
第七篇(第二十三章到第二十九章):中国地理区域
介绍地理区域的特征和规律,介绍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 西北、西南、青藏的区位、资源与环境以及经济特征与经济地域。
思考题
1.中国地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2.中国地理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中国地理的学科特点是什么? 4.简述中国地理的学科任务。 5.思考中国地理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6.简述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史。 7. 如何理解中国地理发展的过程及最新的研究趋势? 8.思考未来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方向。 9.中国地理与相关学科有哪些关系? 10.讨论中国地理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三篇(第九章到第十章):中国文化地理系统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草案整理文章结构导图●区划分类单位的原则●具体进行区划⏹三个自然区⏹第一级单位◆热量的地域差异◆湿润情况⏹第二级单位◆代表性的土类、植被⏹第三级单位◆地形的生物气候特征●区划的作用综合自然区划就是按照地表自然界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将地域加以划分,并按照划分出来的单位来探讨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与分布的规律性。
因此,划分工作的第一步是制定一个符合我们目的的区划分类单位系统。
划分自然区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组合若干自然情况有某些相似性的区划单位,以便与世界及亚洲区划系统相衔接,另一方面是帮助我们理解热量带在不同自然区具有不同意义的手段。
划分一贯遵循生物气候原则,就是根据气候与土壤、生物、农业的相关性来划分单位,拟定界限。
所考虑的规律主要是垂直地带性规律的反映。
一、三个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蒙新高原区与青藏高原区二、(一)六个热量带和亚带。
可能还不到1000℃,少数山地顶部在雪线以上。
所显示规律是垂直地带性,在4000米左右为暖温带,4000米以上至4200米为亚热带。
(二)湿润状况地区中站中坚位置的是上层由中生的多年生高大草本组成的群落,半干旱区植被以丛生状草原最为普遍,干旱地区全为荒漠。
三、代表性土壤和植被有10地区和亚地区各仅有一个地带或亚地带,其余8个地区与亚地区中的地四、地形将七种地形划分为四类:平原与丘陵、低山、间山平原、中山与高山。
综上,将相对高度500米作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分类标准,是考虑了若干方面的自然现象与规律的。
自然省:自然地带内由于地形或地理位置不同而形成生物气候特点不同或其组合形式不同的地域。
每一自然省中,生物气候特点或其组合形式基本相同,在土壤与植被等方面有与之相应的相似性,其地形在生物气候分类上属一个类型。
五.区划的作用第一,可以系统的大致了解不同地域有可能生产什么,土地应该主要用以生产什么,在不同技术条件下,可以获得多少产量。
第二,更充分的利用自然,消除不利的自然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也可以按自然地区、自然地带和自然省来分别考虑,权衡缓急。
《中国自然地理》全解
6、 行政区划:三级最基本行政单位是省、县、乡,在民族自治地区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其中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中国地形
2.地势意义:地势决定河流流向,利于海风入陆形成降水,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3.类型: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为多,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中国自然地理》全解
[结构体系
]
[知识要点]
一、中国疆域和行政区ຫໍສະໝຸດ 1、 面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同时还有面积广阔的海洋国土
2、 领土:最北端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处,最南端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最东端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最西端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附近。陆上边界线长约2万千米,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千米。渤海和琼州海峡是中国内海。
4.主要山脉:
(1)东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间-列是长白
3、 纬度位置:最南端约4°N,最北端约53°N,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范围。
4、 海陆位置:东临最大洋太平洋,有四个边缘海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西入最大陆亚欧大陆内部。
5、 邻国位置:陆上邻国有15个,为世界之最,分别是越南、老挝、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朝鲜;海上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第41讲中国的主要地区课件新人教版
矿丰富
富,有色金属矿丰富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①旱地农业;②东北:
一年一熟;华北:两年 ①水田农业;②一年两熟
农业 生产
三熟至一年两熟;③小 至三熟;③我国水稻、油 麦、玉米、高粱、大豆、 菜、甘蔗、茶叶、天然橡 甜菜、棉花、花生、谷 胶、亚热带和_热__带__水果 子及_温__带__水果的重要 的重要产区
1.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
A.京→冀
B.闽→川
C.桂→黔
D.粤→湘
2.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分布状况反映了地理( )
A.要素综合性 B.环境复杂性
C.空间邻近性 D.条件相似性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图中最粗的箭头是从广东指向湖 南,即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方向是“粤→湘”。第 2 题,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中,除了广东与四川不相邻外, 其余红包单向流量都发生在相邻省份之间,反映了地理空间 的邻近性。 答案:1.D 2.C
答案:(1)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 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 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2)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 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
考点二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差异
角”工业基地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环 ①东北平原:黑土流
境 失;②华北平原:
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水土
问 _旱__涝___、风沙、盐碱; 流失、红壤改造
题 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2016·高考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图 2 为 2014 年重 庆工业结构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度等提出将自然地理区划原则分为一般性原则和应用性原则。
一般性原则:通过对区划对象的特征及控制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 可以发现控制区划单元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基本原理,依据这些原理 所确定的区划原则称为区划的一般性原则。 自然地理区划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包括: 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原则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原则 发生学原则 相对一致性原则 以及区域共轭原则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为了认识国情和资源调查,综合自然区划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产生了一批系统 的自然地理区划。
由于认识视角以及区划目的、区划原则与方法等不同,形成了很多种区划。 其中,影响较大的自然地理区划方案主要有:
1956年罗开富的《中国自然地理区划草案》 1959年黄秉维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1984年席承藩等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概要》等著作 这些区划的特点是:
二、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回顾与展望
20世纪50年代前 中国没有按照自然综合体的发生发展与区域分异规律,拟定比较严紧的综合自 然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据此进行地域系统研究的工作,更没有有关学科研究 人员的共同参与,发表的文献只有10余种。
1931年竺可桢发表 “中国气候区域论”,标志着中国现代自然地域 划分研究的开始; 1935年丁文江提出要拟定一个比较系统的中国地理区域划分方案, 并指导黄秉维编撰《中国地理•长篇》; 1940年黄秉维发表了“中国之植物区域”,这些工作开创了中国地域 系统研究的先河。
自然地带 亚地带 (28个)
水热组合为基础 土壤(亚类)、植被(群系纲)及土地 利用相同
区划基本单元;确定土地 利用结 构、作物品种、复种指数; 以1~3表示。
(引自: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1989)
黄秉维方案
(引自:黄秉维《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纲要》,1989)
该方案是迄今我国最详尽而系统的自然区划,一直为农、林、牧、水、交通运 输及国防等有关部门广泛应用,影响巨大,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和地方综合自然 区划工作的深入。 区划原则和方法既适合中国特点,又便于与国外相比较。
第二节
传统中国自然区划方案
一、罗开富方案
1954年罗开富主编完成了“中国自然区划草案”。
首先将全国分为东半壁和西半壁。
东半壁:季风影响显著的区域 西半壁:季风影响微弱或完全无季风影响的区域。
然后提出最冷、最热、最干和空气稀薄四个相对极端的区域,在其间
再划出几个过渡区,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蒙新、 青藏、康滇七个“基本区”。
该方案的特点如下:
(1)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成为我国综合 自然区划的典范; (2)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每一级区划 单位都有明确的概念、划分原则、指标,从科学上看,十分严谨; (3)方案全面评价了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为合理利用和拟定改造自然 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实践性强,为农业服务的目的性明确; (4)第一次划分了三大自然区,1954年东、西两半壁基础上划分出来的 三大区,符合我国自然分异的基本规律,这是该区划的突出贡献的 一点; (5)在区划的理论上有突出的特点: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3200~4500ºC
4500~8000ºC >8000ºC
-8~0ºC
0~16ºC >16ºC
高原耕作上限海拔
自然地区 亚地区
(18个)
热量带为基础,水热组合大致相同 干燥度 湿润
半湿润 半干旱 干旱
水热网格概括; 确定土地利用及大农业方 向;
以A~D表示。
<1
1~1.2(1.5) 1.2(1.5)~2 >2
三、任美锷方案
1961年,任美锷等依据自然差异的主要矛盾以及利用改造自然的不同方向,将 全国划分为8个自然区,23个自然地区和65个自然省。 后经1978年和1985年两次修改,于1992年正式出版了研究成果。该区划等级单 位应简单明确,方案仅划了三级,即区、亚区和小区。 全国共分8个自然区,28个自然亚区和42个自然小区。
最后再以地形为主要依据,划分为23个副区。
Ⅰ1大兴安岭区、Ⅰ2东北平原区、Ⅰ3长白山地区; Ⅱ1黄土高原区、Ⅱ2华北平原区、Ⅱ3胶东辽东区; Ⅲ1秦巴山地区、Ⅲ2四川盆地区、Ⅲ3贵州高原区、 Ⅲ4长江中下游平原区、Ⅲ5江南山丘区; Ⅳ1闽广沿海区、Ⅳ2台湾区、Ⅳ3海南区; Ⅴ1康滇南区、Ⅴ2康滇东区、Ⅴ3康滇北区; Ⅵ1卫藏区、Ⅵ2羌塘区、Ⅵ3柴达木区; Ⅶ1新疆盆地区、Ⅶ2新疆山地区、Ⅶ3内蒙古区。
应用性原则:通过对区划目的和实施尺度的分析,可以在一般性原则 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适合本区划的专用原则,这里定义为区划的应用 性原则。 区划原则确定的基本思想就是“从源、从众、从主”
自然地理区划单元的划分方法主要包括 “自上而下”的分类法和 “自下而上” 的方法。
自上而下区划是由整体到部分,主要考虑高级地域单位如何划分为低级 地域单位 自下而上区划是由部分到整体,主要考虑低级地域单位如何归并为高级 地域单位 根据自然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自上而下的划分、自下而上的合并的等级 就是区划的等级系统。 自然区划既是划分,又是合并,这种自上而下地划分与自下而上地合并 是互相补充的。
但本方案的缺陷是:中国自然区划以非地带性单位为主,地带性分异规律体现 的不多。
二、黄秉维方案
这个区划方案将全国分为三大自然区、6个热量带、18个自然地区和亚地区, 28个自然地带和亚地带、90个自然省。 这个方案的区划步骤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地表热量的地域差异划分出6个热量带和一个高寒区; (2)按水分的地域差异划分自然地区,主要按干燥度指标并参照 其他自然景观特征,概括地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3)在一定热量、水分组合的自然地区的基础上,再以土壤、植被 条件为依据划分自然地带; (4)根据自然地带内部生物气候条件的差异,进一步划分自然省。
展
望
在中国未来20年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目的将由主要为农业 生产服务转向资源、环境、生态综合考虑,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主要体现在: (1)在研究方向方面,综合自然区划的研究正向着综合区划的方向 发展,研究自然与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 (2)从研究方法来看,自然区划向定量研究发展,多元统计分析、 模糊聚类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已应用于区划; (3)从技术手段来看,未来研究应着重于把区域考察、遥感方法及 定位试验的多源数据融为一体,应用数值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 开展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综合研究和图文表达。
罗开富方案
(引自:罗开富《中国自然地理分区草案》,1954)
该方案的优点与不足
这个方案,注意到自然地域分异的状况,并对各类自然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相互影响所表现的特点,作了一定的探讨,强调基本区是按自然特征而划 分的,其含义与范围与行政上或经济上习惯所用的不同。
例如,第一次把辽东半岛、辽河平原和辽西山地丘陵划入华北区, 打破了以往传统的山海关以外是东北区的旧观念,使东北区的内部 相似性更加增大,温暖和湿润的区划符合区内的相似性原则。
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区划以定性为主体 区划原则、方案、界线差异大 区划理论、方法趋于成熟 为我国经济区划、人文区划、综合区划奠定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起 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出发,将生态系统观点、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引入 地域系统研究,开展了生态地理区划研究。
21世纪以来 人与环境关系的内涵和格局已发生重大改变,全球变化使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 也在发生变化,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生态退化问题等日益突现,需求和技术 的可行性使海域也成为重要的地域单元。 我国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 理论等观念和理论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思想,传统的区划方案也不能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在此过程中,区划手段和方法更趋多元化,区划方案和体系趋于动态化,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值模型等的深入应用,极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研究。
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简表 体系 自然区 (3个) 热量带与 亚带 (6个) 寒温带 温带 区划依据 综合特征: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 ≥10ºC积温 <1700ºC 1700~3200ºC 最冷月平均 气温 <-28ºC -28~-8ºC 意义及说明 体现非地带性; 以色相表示背景。 体现地带性; 景观与农业熟制; 以Ⅰ~Ⅵ表示。
自然小区:根据综合分析和探讨主要矛盾的原则,依不同的亚区内部区域分异规律 进行划分。
(一)方案的特点
(1)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突出了主要的分异因素,运用辩证的综合性原则, 在区划指标的选取上,同一等级单位异质异量的多指标,不同一等级 单位同质异量的指标。如自然区的同一级单位中,东部—温度; 西部—水分;青藏—地势。在同一区域不同等级单位的划分上采用同 质异量的指标法,如自然区(东部)是温度,自然亚区是热量。
自然区:全国共分8个自然区,即东北、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内蒙、西北和青藏。 自然亚区:亚区的划分一般也是按照综合分析所有自然因素并找出主要矛盾(热量、 水分、地形等)的原则来考虑的。
包括: •Ⅰ1大兴安岭北部亚区、Ⅰ2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亚区、Ⅰ3松嫩平原亚区; •Ⅱ1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亚区、Ⅱ2华北平原亚区、 •Ⅱ3黄土高原亚区;Ⅲ1江汉、秦岭亚区、Ⅲ2江南、南岭亚区; •Ⅳ1两广、闽南及台湾亚区、Ⅳ2雷州、海南亚区、Ⅳ3南海诸岛亚区; •Ⅴ1云南高原亚区、Ⅴ2横断山脉亚区、Ⅴ3滇南山间盆地亚区; •Ⅵ1内蒙古东部亚区、Ⅵ2内蒙古中部亚区、Ⅵ3内蒙古西部亚区; •Ⅶ1北疆亚区、Ⅶ2天山山地亚区、Ⅶ3南疆亚区、Ⅶ4阿拉善、河西亚区、Ⅶ5祁连山地亚区、 Ⅶ6柴达木盆地亚区; •Ⅷ1川西、藏东分割高原亚区、Ⅷ2东部高原亚区、Ⅷ3藏北高原亚区、Ⅷ4阿里高原亚区、 Ⅷ5藏南谷地与喜马拉雅高山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