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变异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dystmnic

myoclonus)
Fahr(1989)报道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一个亚型,表现为与肌
张力障碍运动和姿势发作的同时合并出现十分快速的似电击 样的颤搐运动。命名为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但不属于肌阵 挛范畴,切勿与后者混淆。

本病具有家族史、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发病和对酒精治
12
分病人却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而另一部分病人二者兼有;



旋多巴制剂作诊断性治疗。


13
药物治疗
本病迄今无特效治疗,部分药物可
能不同程度改善症状。文献报道,安定 类、卡马西平及抗胆碱剂对部分病人能
中等或轻度改善症状。
14
药物治疗
大剂量安坦治疗:Burke(1986)、Fahr(1989)先后 报道认为,缓慢增量的大剂量安坦疗法是本病当 前最有效的药物疗法。其机理可能是抑制患者胆 碱能系统过度活跃。剂量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 增量至无明显副反应而有较好疗效为度,如发生 精神紊乱、视力模糊、排尿困难、顽固便秘及严 重口干等副反应时,需立即减量至副反应消失, 然后在稳定1~2周后再次缓慢增量,直到出现疗 效为止。少数病例可因副反应严重而使此疗法失 败,则应改用其他治疗方法。一般地说:(1)儿童 型较成人型对安坦耐受性强,疗效也较好;(2)全 身型的疗效较不全型要好;(3)病程短的较病程长 的疗效较好;(4)症状重的较轻症疗效差。 15
本型并不少见,占犹太人群儿童型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10%。 基因定位于14号染色体。 这是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中一个亚型,其临床特点有:

大多于16岁以前起病;

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族中部分病人表现为肌张力障碍,部
通常以下肢受累引起步态异常为首发症状; 障碍性截瘫伴有难以解释的易引起扑倒的奇特步态; 少量左旋多巴制剂使扭转性肌张力障碍明显改善,临床常用左
床特征为上午无肌张力障碍发作,而于午后或晚上有强烈 发作。

此型还具有下列二点临床特征:
△大多并有帕金森综合征表现; △对左旋多巴及小剂量抗胆碱能药显效; △家族发病,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

因此,有人认为属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的亚型。
11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opa-responsive
dystonia)
可能有效,但也有报告可能反而加重。
5
阵发性睡眠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hypnogenic dystonia)
本病由Lugaresi和Cirignotta首先报道一例于睡
眠时产生肌张力障碍发作的病例。一般,每晚
可发作数次,每次持续15秒至20分钟,个别可
长达1小时。
6
阵发性睡眠性肌张力障碍

药物治疗

安定类:Marsden推荐安定与奋乃静疗效较其他 药物好,近代有报道,用氯硝西泮渐增疗法,有 效率较高,副反应较小。
Meige等称做强直性抽搐(Tonic tics),以区别于临床常见的阵挛性 抽搐(clonic tics)。眼睑、头部是肌张力障碍抽搐症的常见受累部 位,但也是典型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常见部位,如眼睑痉挛,仅 而肌张力障碍抽搐症多见于儿童,可资鉴别诊断参考。
10
凭临床表现二者颇难鉴别,不过,原发性肌张力障碍多见于成人,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的变 异型
1
矛盾性肌张力障碍(paracloxical dystonia)
典型的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几乎都具有自主运动时诱 发或加重不自主运动这一特性。但少数肌张力障碍 患者却仅在静止状态下出现,而主动运动时不自主 运动反而被抑制,致使病人常需不停活动受累肢体, 以抑制肌肉的持久性收缩运动。例如一位矛盾性痉 挛性斜颈的妇女,在坐下或躺下休息时,颈部出现 明显不自主扭动,而在散步、织毛衣时不自主运动 却可消失。抗胆碱药和其他震颤麻痹药均无效。
疗疗效显著等特点,故又称“伴有电击样抽动和对酒精有效
的遗传性肌张力障碍”,本病与遗传性特发性肌阵挛的关系 不明确。
9
肌张力障碍抽搐症(dystonia tics)
本病与典型的肌张力障碍表现的异常不自主运动不同点是,抽搐 运动替代肌张力障碍运动,抽搐的形式是十分快速的短暂运动;
但有时也可持久地成为姿势,后者可被主动运动暂时抑制,故
7
肌阵挛性肌张力障碍(myoclonic dystonia)
1962年,Davidenkaw将反复发作的、运动速 度极快速似肌阵挛样运动的肌张力障碍称为阵挛 性肌张力障碍。但Okeso持反对意见,他强调指 出,肌张力障碍运动无论是持续性或电击样运动 (shock-like movemet)都应称做肌张力障碍,以与 肌阵挛相鉴别。
(nonkinesigemic)二大类。
3
运动源性阵发性肌张力障碍
常在突然运动时骤然发作,出现扭转样舞
蹈(投掷)运动,此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至
数分钟,抗癫痫药治疗往往有效。
4
非运动源性阵发性肌张力障碍
常为锻炼、饮酒或喝咖啡以及应激时诱发,发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大多可稽及家族史。使
用氯硝安定、乙酰唑氮、卡马西平及ACTH治疗
2
阵发性肌张力障碍(paroxysmal dystonia)
少数肌张力障碍患者,随着疾病过程其肌张力障碍 运动或姿势仍长期呈非持续性,而仅仅为阵发性发作, 且发作间歇期无任何神经系统异常,称阵发性肌张力障 碍或阵发性肌张力障碍性舞蹈手足徐动症。 本病又可分为运动源性(kinesigemic)和非运动源性
特发性肌张力障碍变异型
呈日内变动的肌张力障碍(白昼性肌张力障碍, diurual dystonia)。 Segawa等称做“严重白昼变异性肌张力障碍 (dystonia with marked diurnal variation)”。

本型为seyawa(濑川)等及Mano(真野)等首先报道。主要临
• 发作于非快速眼动睡眠期。 • 24h脑电监护可发现:发作前出现觉醒的脑电 图信号,但无痫样放电。 • 通常发作常使病人觉醒,多在醒后睁眼时立即 出现肌张力障碍姿势,表现为受累肢持续性伸 展或屈曲姿势,但不一定发生扭转;偶可伴有 在白天清醒时发作。 • 大多数病人有癫痫发作史。部分病人有家族史, 但散发发病也不少。 • 有人报道,卡马西平及阿米替林治疗有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