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09心里班李曼经过本学期学习,我对于变态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变态心理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接下来我要举例子综合所学进行案例分析:案例: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值日班长将同学们排好队准备放学。
突然,丁君秋同学离开队伍来到了我的面前,对我说:“祁老师,我放在书包里的钱包没了。
我说:“是什么时候丢的?”她说“信息技术课前还在,上完课就没有了,听说秦雨翔、戚道阳、樊新宇三人没上课,留在教室里的。
”这时闵子璇说:“我钱包里的20元钱也不见了。
”听了这话,我立即将信息技术课留在教室内的学生留下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秦雨翔和戚道阳在教室内翻别人的抽屉,见到水就喝,拿别人的手机玩游戏,将别人的钱包翻开看等,最后在他们三人互相检查书包时,从秦雨翔的书包里发现了丁君秋的钱包,这时我让他本人说说这是怎么回事,他说:“丁君秋的钱包是他拿的,闵子璇的没拿。
”我说:“这种行为必须告知家长,老师和家长共同配合,帮助你改正。
”我拿出手机与家长联系,这时他说不要告诉妈妈,她会不要我的。
我说你只有请求妈妈的原谅,今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
电话打通后,我将情况告诉了家长,可她却说我管不了他了,你报警吧!我明天就登报申明和她脱离关系。
我想,报警,对小孩没有好处,就让他回家,准备第二天再处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小孩到家后,为了逃避责任,得到家长的谅解,完全推翻在学校所说的话,说自己没有拿别人的钱包,是有人栽赃他,家长也不进行调查,一味的相信小孩的话,晚上9点多钟打电话给我,说我对小孩有成见,冤枉他的孩子,并说第二天要找校长澄清此事。
我说你别激动,话没说完,她就把电话给挂了分析案例:从刚才的案例中,我感觉到家长这样做,是因为她本身是单亲家庭,心里比较自卑,怕别人瞧不起她。
平时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够了解,并且希望孩子在同学面前,在老师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所以不肯正视孩子的缺点,当孩子犯错误时,她会护短,而且情绪比较激动在袒护孩子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老师工作的质疑。
变态心理学的十个典型案例讨论分析
十个典型案例讨论分析例一病例摘要: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
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已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
患者姊妹二个,排行老大。
幼时家境不宽裕。
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
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
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
患者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
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善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
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抑,立志发愤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
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
课后对镜子观察,并未发现相貌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
迎面相逢,教师若无其事,患者却面红耳赤,心慌气促。
此后只要遇上该教师便言行失措。
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隐秘,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
毕业后,父母告诫患者“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等等,患者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们的闲谈。
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佯装做其它事,或托词走开。
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快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
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遭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矛盾之中。
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颇中意。
两人虽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往来。
向往能象别的年轻人一样相互依偎在花前月下,挽手出入于剧院、商场。
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至勇气全消。
偶应邀赴约,也总是故意姗姗来迟。
一次男方父亲寿辰,特邀患者赴宴,患者无词推托,几天前便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
赴宴那天,硬着头皮来到男方家中,未见公婆就心慌气促。
四肢发颤。
待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篇一:变态心理学案例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
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
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
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
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有一天黄昏,放学后,我又一个人在河滩上低头寻找那些在我看来漂亮的小石头。
等我回家时候,有一条小黑狗跟着我,一直跟到我家门口。
第二天早上,我开门后发现小黑狗还没有走。
我对着屋里叫道“奶奶,那小狗还没走。
”奶奶到门口看了看,说:“来猫穷,来狗富,来猪头上顶白布。
既然这小狗不走,就是跟咱家有缘,就让它在咱家吧。
”从此,小黑狗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我给它起名叫“黑子”。
一开始,黑子需要我帮着洗澡,后来,黑子自己知道干净了,它每天都要跳到小溪里冲澡;冲完澡,它站在河滩上,用力抖动身体,甩干身上的水。
而且,它还知道找僻静的地方方便,从来不像别人家的狗,到处乱拉。
我奶奶死了。
我哭的时候,黑子趴在我的身边,它的眼里也流下了泪。
为奶奶办丧事摆了几桌酒,别人家的狗闻到香味都在桌子底下乱钻,黑子虽然两天没有吃东西,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走到黑子身边坐下来!摸着黑子的头说:“黑子,奶奶死了,你也哭了吗?”黑子不知是不是听懂了我的话,它伸出红红的舌头,舔着我的手心,我感觉到痒痒的,非常舒服。
我以前怎么不知道黑子的舌头舔手心是那么舒服呢?晚上,我一个人睡在奶奶以前住的屋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听到黑子在外面的哼哼,便起来开了门,黑子一声不响地跑进房里,它卧在我的床下。
我说:“黑子,你是来陪我的吗?”黑子不会和我开口说话,它就那样在我床下卧着。
我在黑子细细的喘息里睡着了。
黑子从那天起就睡在我的房间里,直到我小学毕业。
我要随父亲到镇子上上中学了,我们的家也要一起搬到镇子上去。
关于变态心理学案例
三级技能—变态心理学(2001年11月-2008年5月真题汇总)2011年11月案例五:案例介绍:下午六点,心理咨询师正准备下班,来了一位年轻女士,要求咨询,咨询师告诉她,咨询是要预约的,请她改日再来。
她说,那不行,今天无论多晚,都必须要为她咨询。
口气坚定,不容商量。
又说她担负重要的任务,时间很紧,还戏谑地说,不就是晚吃会饭嘛,晚一会吃饭有利于身体健康,减减肥么。
心理咨询师观察到该女士二十多岁,衣着打扮正常,朴素,没化妆,表情令人难以捉摸。
咨询师请她入座后问她需要哪方面的帮助,她没有回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这个地方五年前我来过,你可真有本事,中秋节会吃粽子,耽误时间了,地铁是动车出事故,你能把抑郁症治成精神分裂症,就这样,别哕嗦,开药吧。
以下是双方一段对话。
心理咨询师:你想开什么药?该女士:维思通。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要吃维思通?该女士:他们说这个对我有用。
心理咨询师:他们是谁啊7 .该女士:别装糊涂了,就是精神病院的那些所谓专家们。
心理咨询师:你找他们看过?该女士:还住过院呢。
心理咨询师:那因为什么不继续找他们?该女士:我就不是他们说的那个病,我是心理问题,你不是心理专家吗?多选:46、该女士的行为特点包括( )。
(A)强人所难 (B)随心所欲(C)有病乱求医 (D)语言夸张单选:47、该女士出现的主要症状是。
( )。
(A)主客观不统一 (B)破裂性思维(C)夸人语言 (D)行为异常单选:48、对于该女士说“这个地方五年前我来过”,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要向她说明其所言不实 (B)不与她争论(C)委婉地告诉她记忆有误 (D)判断这句话有无症状学意义单选:49、对该女士形成初步诊断前,首先需要排除的是( )。
(A)心境障碍 (B)人格问题(C)精神病性问题 (D)疑病症单选:50、对该案例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向她说明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 (B)进行转诊(C)通知家长 (D)委婉说明自己对她的问题无能为力单选:51、交谈中,咨询师请助手为该女士倒杯水,趁机递给助手一个小条,上写:“注意,精分”,其用意是( )。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心理学的领域中,变态心理学关注的是那些偏离正常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的现象。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以下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变态心理学案例。
_____是一位 30 岁左右的男性,他的日常生活被一种强烈而无法控制的恐惧所笼罩。
这种恐惧并非针对现实中的具体事物,而是一种对未知和不确定性的极度焦虑。
他总是担心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哪怕只是出门买个东西,也会反复设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场景。
这种过度的担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生活,他几乎不敢离开家门,与外界的社交也变得极为有限。
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_____的症状符合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特征。
广泛性焦虑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出过度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和焦虑,这种担忧不仅频繁而且持久,常常伴随着身体上的症状,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肌肉紧张等。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_____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呢?通过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发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_____在童年时期经历了较为不稳定的家庭环境,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氛围紧张。
这种不稳定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从小就缺乏安全感,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其次,_____的性格较为内向和敏感,他对周围的事物和他人的评价过度在意,这使得他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时,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
此外,工作上的巨大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他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放松,心理压力不断累积,最终导致了焦虑障碍的爆发。
对于_____的治疗,采取了综合的方法。
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被应用其中。
治疗师帮助_____认识到他的过度担忧是不合理的,并引导他改变那些负面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例如,当_____出现担忧的想法时,治疗师会教他如何通过深呼吸和放松训练来缓解焦虑情绪,同时鼓励他逐步挑战自己的恐惧,增加外出和社交的频率。
药物治疗也是治疗方案的一部分。
变态心理学案例——消极悲观心里
变态心理学案例——消极悲观心里导致自杀行为的心理机制,与那些常见于其他自我毁灭方式者(如酒中毒,鲁莽驾车,自残及暴力性反社会行为)很相像。
自杀往往是自毁行为整个过程中的最后一个行动。
心理个案:王一萍,女,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上大学后看了尼采的许多哲学著作,对人生采取越来越消极的大庭广众,总是觉得人生就像小说描写的那样“来去匆匆“,毫无意义。
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她从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世界末日到了的材料,觉得活着已经没有意思,不断地将自己许多心爱之物赠送好友。
系里领导发现其行为反常,让其母亲从家乡赶到学校,并与女儿居住一室。
可是有一天大清早,母亲尚在睡梦中,王一萍却从宿舍大校顶上跳下身亡。
心理分析:自杀是指自己策划的直接或间接地伤害自我的行为,而且自杀者完全清楚行为的后果可能导致死亡,但还是启动并完成此行动。
大学生自杀不是突然发生的,它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日本学者冈利贞指出,自杀过程一般经历“产生自杀意念──下决心自杀──行为出现变化──思考自杀的方式──选择自杀的地点与时间──采取自杀行为”的过程。
尽管不同个性的大学生自杀过程有长有短,但我国学者通常都将自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杀动机或自杀意念形成阶段,表现为遇到难以解决有问题,想逃避现实,为解脱自己而准备把自杀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
第二阶段为矛盾冲突阶段,在产生了自杀意念后,由于求生的本能会使打算自杀的人陷入生与死的矛盾冲突之中,从而表现出谈论自杀、暗示自杀等直接或间接表现自杀企图的信号。
第三阶段为自杀行为选择阶段,从矛盾冲突中解脱出来,选择死亡的意志坚定,情绪逐渐恢复,表现出异常平静,考虑自杀方式,做自杀准备,如买绳子、搜集安眠药等。
等待时机一到,即采取结束生命的行为。
大学生为什么自杀?原因自然是极其复杂的。
从现有的研究资料看,大学生自杀主要出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社会性原因,许多人认为学业问题的困扰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但另有一部分学者们认为,50%以上大学生自杀的原因涉及与父母的关系,其次是男女感情,然后是学校问题。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
在变态心理学领域,存在许多知名案例。
以下列举了其中
一些著名的变态心理学案例:
1. 艾伦·弗拉克:也被称为“锈色夹克男孩”,是著名的变
态杀手。
他在1974年至1978年期间,绑架、强奸和谋杀了至少27名年轻女性。
弗拉克以操纵和控制他的受害者以及冷酷无情的手段而臭名昭著。
2. 特德·邦迪: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连环杀手。
邦迪在1974年至1978年期间,绑架、强奸和谋杀了至少
30名年轻女性。
他以迷惑和操纵他的受害者的方法而闻名。
3. 杰夫里·达默:是美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之一。
在1991年至2002年期间,达默绑架、强奸和杀害了至少17名男性。
他善于操纵和欺骗他的受害者,并将其称为“朋友”。
4. 罗伯特·皮克顿:是加拿大连环杀手,他在1990年至1992年期间绑架、强奸和谋杀了至少6名女性。
他通过调情和欺诈手段吸引受害者,并使用暴力手段对待他们。
这些案例都展现了变态心理学的一些特点,如操纵、冷酷无情、迷惑和欺骗。
研究这些案例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变态行为的根源和心理机制,并为预防和处理类似犯罪提供参考。
最新-变态心理学案例 精品
变态心理学案例篇一:变态心理学案例我们那个村子里只有几十户人家,我父亲在乡里中学教书,妈妈一个人种着山坡上的几块梯田。
我有一个哥哥,他跟着父亲在乡中学读书。
从我们那个村子到乡政府所在的那个小镇要翻过两座大山,走几十里山路,早上太阳没出来上路,到晚上太阳下山才能赶到小镇上。
所以我父亲和哥哥一个月最多回家一趟,住一夜,又匆匆离开家。
家里只有妈妈、奶奶和我,三个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有一天黄昏,放学后,我又一个人在河滩上低头寻找那些在我看来漂亮的小石头。
等我回家时候,有一条小黑狗跟着我,一直跟到我家门口。
第二天早上,我开门后发现小黑狗还没有走。
我对着屋里叫道“奶奶,那小狗还没走。
”奶奶到门口看了看,说:“来猫穷,来狗富,来猪头上顶白布。
既然这小狗不走,就是跟咱家有缘,就让它在咱家吧。
”从此,小黑狗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我给它起名叫“黑子”。
一开始,黑子需要我帮着洗澡,后来,黑子自己知道干净了,它每天都要跳到小溪里冲澡;冲完澡,它站在河滩上,用力抖动身体,甩干身上的水。
而且,它还知道找僻静的地方方便,从来不像别人家的狗,到处乱拉。
我奶奶死了。
我哭的时候,黑子趴在我的身边,它的眼里也流下了泪。
为奶奶办丧事摆了几桌酒,别人家的狗闻到香味都在桌子底下乱钻,黑子虽然两天没有吃东西,却趴在那里一动不动。
我走到黑子身边坐下来!摸着黑子的头说:“黑子,奶奶死了,你也哭了吗?”黑子不知是不是听懂了我的话,它伸出红红的舌头,舔着我的手心,我感觉到痒痒的,非常舒服。
我以前怎么不知道黑子的舌头舔手心是那么舒服呢?晚上,我一个人睡在奶奶以前住的屋子里翻来覆去睡不着。
我听到黑子在外面的哼哼,便起来开了门,黑子一声不响地跑进房里,它卧在我的床下。
我说:“黑子,你是来陪我的吗?”黑子不会和我开口说话,它就那样在我床下卧着。
我在黑子细细的喘息里睡着了。
黑子从那天起就睡在我的房间里,直到我小学毕业。
我要随父亲到镇子上上中学了,我们的家也要一起搬到镇子上去。
变态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案例分析 研究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20081031111 社会工作1班刘菲菲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20081031111 社工1班刘菲菲案例一【性障碍-恋物癖】::某市一职工张某这几年来一直陷于痛苦之中,05年23岁的他开始窃藏女性乳罩、内裤等物品并已有三年历史,并曾两次因偷窃时被抓获而受处分,而他最近又一次潜入女浴室偷女性贴身用品而被派出所扣留。
据他所述,十二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姐姐裸体洗澡及之后穿内衣(裤头、乳罩)躺在床上,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此后常回想此情景,并伴有手淫。
高一时与一女生开始恋爱,以致发生多次性关系。
相爱三年后女方被迫嫁给他人。
张某为此心情苦闷,酒后常拿出女友的内衣裤(乳罩、裤头)抚摸,同时手淫,手淫时常结合情景回想与女友同居时的感觉,并达到性高潮而射精。
1诊断分析:据DSM-IV-TR对恋物癖的诊断标准:A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当段中,反复多次以非生物物体(如女性的内衣)来激起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
B这种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活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C恋物癖所用物体并不仅局限于异装癖用的女性服装,也不是作为外生殖器刺激用的器具。
案主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偷窃女性贴身用品来激起性欲望,但本身案主对自己的行为很苦恼,痛苦不已,并且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缺失,社会交往功能的缺损,他一般不偷盗普通的女性服装和某些刺激器具,而是非生物物品即女性内衣物,所以案主患有恋物癖。
2成因分析:案主早期的不适当的性联系和性经历。
与相恋三年的女友被迫分手,两情相悦的成人性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情感受挫压抑,并在不适当的性幻想与手淫活动之间建立联系,并不断地加以强化,与相关成人的社交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身很痛苦,可能会不断地试图阻止不适当的性唤起和性障碍,结果事与愿违,却增加了这些性欲错乱的想法,幻想与行为。
最终导致性欲错乱,发展成恋物癖。
3治疗重点:性欲错乱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复发性较高的心理疾病,因此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方某女17岁学生高中文化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
期中考试成绩由原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院抢救。
出院后不原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脑子生锈,已成废人”。
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状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
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
”遂被首次送住院治疗。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
精神检查(略)[症状标准]1. 以情绪低落为主。
2. 具有下列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要有4项):(1趣丧失(不愿参加活动和同学接触); (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减少、) 兴终日卧床);(3)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脑子生锈”); (4)自杀行为; (5)失眠; (6)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 无内省力。
服用抗抑郁剂等曾有效。
[严重标准]损害学习和社会功能,给本人造成生命之虞。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持续2周以上(本患者起病半年,中途经治疗部分缓解,近1月症状加重)。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诊断:抑郁症CCMD-3 :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32.2王某男41岁职工高中文化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
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
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
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
睡眠减少,外出不归。
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
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
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
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案例报告班级:11级应用心理姓名:学号:一例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案例报告案例:某男,已婚,系同一条街的街坊,约50岁,离异。
个人成长史:自小与四个兄弟姐妹(其中一个姐姐在16岁时因病死亡)由母亲抚养长大。
母亲脾气较怪,稍有不满,就会发脾气责怪打她的子女。
其父亲与母亲感情不和,年轻时,常年与其母亲分居,且不抚养子女,将工资用来养活一个寡妇及其孩子。
后来得知父亲养活了别人,找父亲说理,被父亲关在小黑屋,不给吃喝,险些丧命,后被看不下去的邻居搭救。
案例描述:后来结婚成家后,心重,敏感多疑,每每看见妻子与异性接触,就怀疑妻子与别的诸多男人有不正当关系,甚至害怕“狗男女”要一起害自己,时常会打骂妻子。
他悄悄跟踪妻子,并反复盘问,多次要求妻子不可以与异性接触。
后妻子与其离婚,并带走孩子。
他不轻易相信任何人,看见邻居家的孩子在向自己家门口扔树叶,便怀疑小孩是受邻居唆使要谋害自己,并为此与邻居大骂。
有时在看见小狗便溺,也破口大骂,指责狗的主人居心叵测,多次险些与狗主人打架。
常与别人激烈争执与自身毫无关系的事,与别人意见相左时,总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仿佛自己是伟人、智者。
夸耀自己的字体(事实上不怎么样),认为自己很有才华,很有本事,感到社会对自己不公。
与别人(父母、妻子、孩子等)争吵后,挑剔别人的种种错误,从不认为自己有错。
对本案例的身心状况评估:不知情的外人看来与常人无异,思维逻辑、智力等正常;社会功能部分受损,能挣到工资过活,但是无法与人保持持久友好、正常关系;具有与一般人相异的情感表现,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自幼的经历使得他人格方面有缺陷,不完善。
性格敏感、多疑、不信任人。
CCMD-3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标准(1)其症状标准:广泛、稳定、长期的与常人偏离,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异常偏离。
①心胸十分狭窄,对遭遇过度敏感,多疑;②感觉被迫害,且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③病理性嫉妒,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④过分自我中心,过于自负,一直将错推给别人,坚持认为自己从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自己永远都正确;⑤易激动,过分警惕,抱有敌意;⑥脱离实际的好争辩;符合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平时作业
分数
一个不敢独自睡觉的女大学生
-----------黑暗恐怖症
、
姓名:储敏怡
学号:11092047
一、一般资料
李某,女,19岁,未婚,汉族人;某高职院校的五年制四年级学生,身材中等,偏瘦,面容稍显憔悴,相貌秀丽。
衣着整洁。
谈吐较犹豫,言语清晰,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感知觉障碍。
二、求助原因
2019年底入校以来,经常害怕黑暗状态的寝室。
尤其是熄灯后,虽然想了很多办法克服,但效果不好,近 6个月来,越来越严重,常常难以入眠,即使入睡也会在突然连续惊叫中惊醒。
因影响同寝同学的休息而前来就诊。
来访者自述,自已是个极端内向胆小的人,有怕自己黑暗寝室的想法。
明知没有必要,却难以控制,每到晚上熄灯时就紧张、害怕,
但是学院实行警务化管理,22时要准时熄灯,起初还可以自我克制,但2019年初以来却
越来越严重,出现明显的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症状,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
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
每到傍晚就担心自己寝室关灯后的恐怖情景。
夜间入睡后多为
浅睡,梦多,并且常常出现连续的惊叫,大约每周1—2次。
但惊叫并不是因为噩梦引起,梦中多只是一些离奇古怪的梦,并不恐怖。
对寝室外的黑暗则无恐惧感。
因夜间睡眠不好,又担心影响同学的休息和自己的学习,因而白天情绪低落。
个人成长史父亲为私企老板,较为富有,关系一般,现已与亲生母亲离异,与一年轻
女性结婚,并育有一子,大概1岁余。
母亲做服装生意,独自抚养姐弟两人。
弟弟14岁,很听话,在上学。
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
父母未离婚时经常吵闹,互相指责对
方有外遇,并最终因此离婚,李某在学校因此而被同学嘲笑。
父亲脾气暴躁、迷信,动起
怒来特可怕。
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
父母离婚后父亲仍然经常回来居住,依然常常在间与母亲打架,父亲仍指责母亲在外
边有“野男人”。
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
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
父亲很爱李某姐弟,经常给李某姐弟经济资助和关心。
如大学以后
李某因常常指责父亲欺负母亲而遭到父亲的威胁,声称“以后再不管你了。
”李某很害怕
父亲真的“不管自己了”,并常为此烦恼。
李某认为母亲是个作风正派的人,父亲多疑、暴躁,自己应该为母亲辩护,但又怕父亲威胁自己,真的“不管自己了”,因此陷入矛盾。
初中毕业后考入警校(五年制大专),因非常胆小、内向而少与人交往,只有几个女同学非
常要好。
曾被一高大的男生追,感到他性格太暴躁而拒绝了。
入学后和自己在军训期间班
长产生了好感,因他性格较
温和而建立了恋爱关系。
经过接触发现他很“花心”,曾经有多个女友,感到自己是
第一次恋爱,比较“亏”。
近半年来父亲常来电话,但多是威胁李某“再谈恋爱,爸爸就
不管她了”。
咨询师观察结果及来访者同学反映情况:来访者外观清秀,着装整洁,说话声音低微,眼睛不敢正视咨询师,面带羞怯。
其要好的同学讲李某平时极为胆小、内向,很少同他人
交流,只与几个要好的朋友讲心里话。
恋爱较同龄同学早。
晚间常提出不要关灯的要求,
因学校的作息制度不允许而罢。
熄灯后不停的叫好友的名字,要他人陪她说话,以缓解紧
张感。
每周夜间都有 1、2次惊叫,说“有鬼”。
醒后意识清醒,没有定向障碍,问其问
题均可答复,而且回答正确。
自幼身体健康,上月曾在医院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也未发现
异常。
心理测量结果: SCL - 90自评量表
躯体化 1 . 9 强迫症状 1 . 8 人际关系敏感 2 .2 抑郁: 3 . 70
焦虑: 3 . 3 敌对: 1 . 0 恐怖: 4 . 1 偏执: 2 . 7 精神病性: 0 . 9
EPQ量表标准分
P: 40 N: 55 E: 30 L: 35。
三、评估和诊断
1、心理状态评估
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并在近期通过系统体格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
李某自幼便经历
了父母离异,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而逐渐形成了内向的性格。
她基本没有倾诉的对象。
幼年
父亲的迷信活动使李某的认识过程产生了巨大的误差,口头否认世界上存在“鬼”,内心
却深信不疑。
班杜拉认为,在人的心理机能中,人的内部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三者之间
互为决定因素。
他认为童年观察学习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学习形式。
李某童年时期同学的
嘲笑使孤立的她失去了社会学习的机会,从而在“前习俗水平”经历了较其他儿童长的阶段,固化了父亲错误认识,为成年的认识—行为紊乱埋下了隐患。
同学的排斥和父亲的
暴躁让她的个性更趋内向,表现对自己缺乏信心,处世犹豫、胆小、谨慎、思辨能力弱化,对父亲过度依赖,心理发展滞后。
心理年龄大概只有十岁。
2、诊断
特定的恐怖症。
3、诊断依据
(1)害怕自己居住寝室的黑暗状态,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2)发作严重时有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出汗、心跳等植物神经症状;
(3)明知恐惧过分、不合理、没有必要,但无法控制;
(4)试图阻止寝室熄灯,有回避恐怖情景的行为;
(5)对工作和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6)症状持续7月余。
根据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该来访者初步诊断为恐怖性神经症。
4、鉴别诊断
李某思维逻辑正常,表达合理,无幻觉、妄想及感知觉障碍。
曾做相关检查未发现异常躯体疾病。
无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消极念头,无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等精神病性症状和精神分裂症症状。
无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可以排除重症精神病。
能主动求治,对自己的症状有一定的认识。
对于该案例,我认为诊断如下:
本案例李某属于恐怖性神经症,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
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
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
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
李某对黑暗恐怖,产生原因有几方面:
(1)性格原因:李某从小性格内向、胆小、孤僻;
(2)生活事件:父母离异,因此遭受同学的嘲笑,加剧了李某的孤僻内向
(3)生长环境:父母常常在半夜打架,李某和弟弟经常被扭打和吵闹声中被惊醒,边哭边拉架,这可能是导致她还怕黑暗的最直接的原因。
(4)父亲经常在家里搞各种迷信活动,和李某“驱鬼”,李某基本是在不断的迷信活动中长大的,因此每到入夜则担心熄灯后有鬼而出现的害怕心理,加剧对黑夜恐惧。
SCL - 90自评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的因此分均超过2.0,说明李某内向焦虑抑郁,人际关系不佳,且较为偏执,因此心理出现问题后找不到倾诉对象,加剧其心理问题的发展。
EPQ量表结果显示,李某为典型的内向型人格,且为粘液质人格。
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首先可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真正认识到鬼神之说不可信,纠正李某的错误认知并帮助其改变其不合理信念,让李某认识到自身的心理问题来自于童年阴影以及自身的性格处世原因;接着,使用系统脱敏法,将李某暴露在黑暗的环境下,逐渐帮助李某消除对黑暗的恐怖,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