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奇经八脉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循行歌诀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循行歌诀1.手太阴肺中焦生,络肠循胃散流行,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臑肘中,循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端通,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2.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岐骨两筋循臂肪,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拄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斜贯颊前入齿当,环出人中交左右,上挟鼻孔注迎香。
3.胃足阳明交鼻起,下循鼻外入上齿,还出挟口绕承浆,颐后大迎颊车里,耳前发际至额颅,支下人迎缺盆底,下膈入胃络脾宫,直者缺盆下乳内,一支幽门循腹中,下行直合气街逢,遂由髀关抵膝膑,胻跗足趾内间同;一支下膝注三里,前出中趾外间通,一支别走足跗趾,大趾之端经尽已。
4.太阴脾起足大趾,上循内侧白肉际,核骨之后内踝前,上腨循胻经膝里,股内前廉入腹中,属脾络胃与膈通,挟喉连舌散舌下,支络从胃注心中。
5.手少阴脉起心中,下膈直与小肠通。
支者还从肺系走,直上喉咙系目瞳。
直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内少海从,臂内后廉抵掌中,锐骨之端注少冲。
6.手太阳经小肠脉,小指之端起少泽,循手外侧出踝中,循臂骨出肘内侧,上循臑外出后廉,直过肩解绕肩胛,交肩下入缺盆内,向腋络心循咽嗌,下膈抵胃属小肠。
一支缺盆贯颈颊,至目锐眦却入耳,复从耳前仍上颊,抵鼻升至目内眦,斜络于颧别络接。
7.足太阳经膀胱脉,目内眦上起额尖。
支者颠上至耳角,直者从颠脑后悬,络脑还出别下项,仍循肩膊侠脊边,抵腰膂肾膀胱内,一支下与后阴连。
贯臀斜入委中穴,一支膊内左右别,贯胛侠脊过髀枢,臂内后廉腘中合,下贯腨内外踝后,京骨骨下趾外侧。
8.手厥阴心主起胸,属包下膈三焦宫,支者循胸出胁下,胁下连腋三寸同,仍上抵腑循臑内,太阴少阴两经中,指透中冲支者别,小指次指络相通。
9.足肾经脉属少阴,小趾斜趋涌泉心,然骨之下内踝后,别入跟中腨内侵,出腘内廉上股内,贯脊属肾膀胱临。
直者属肾贯肝膈,入肺循喉舌本寻。
支者从肺络心内,仍至胸中部分深。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是指体内独立于经络系统之外的八条通道。
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如下:
1. 督脉:从尾骨起向上循行至头顶,起到了统筹人体阴阳、调节水液代谢、益气固表等多种生理功能。
2. 任脉:从前阴部起,向上至面部、头顶,起到了调节人体生殖、泌尿等生理功能,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3. 冲脉:主要分布于下腹部,负责调节排泄、生殖、内分泌等功能,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性功能等作用。
4. 带脉:主要分布于膝关节周围,起到了调节人体气血、协调五脏六腑等多种生理功能。
5. 阳维脉:从膝盖外侧起,向上沿骨缝而上,协调人体皮肤、肌肉、神经等组织结构的生理功能。
6. 阴维脉:从膝盖内侧起,向上顺髌骨、胸骨,控制人体结
缔组织、脏器、骨骼等多种生理功能。
7. 任督俞穴:是奇经八脉中的穴位,具有调节身心健康等多种生理功能。
8. 丰隆穴:也是奇经八脉中的穴位,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等。
总之,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生理功能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维持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奇经八脉(八卦)
观念导入:一、何谓八卦、八穴八卦:来源于《易经》,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古人观察自然现象,用阴阳相反相成的的范畴来说明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字形表示。
最早地球是混浊的。
是无极的后来我们的祖先把自然现象推理为阴阳两仪,两极再生四象,四象再生为八卦。
无极→两仪(阴阳)→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八卦二、八卦与八穴的关系三、八卦八穴养生元素的定义:太极八卦养生元素选用纯天然植物精油能量作用于人体的相应的八脉交会穴,打通人体的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疏通经络气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及五脏六腑功能而研发的一组元素。
太极八卦养生元素的原理是根据几千年来中国古典哲学文化太极八卦和中医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及现代生物高端科技结合研发而成。
四、奇经八脉注:任脉、督脉、冲脉都起于胞宫,因此这三个经脉对女性生殖系统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照海膈喉咙。
八穴配达歌:亁属公孔艮内关,巽临震位外关还,离居列缺坤照海,后溪兑坎申脉连。
五、八脉交会穴的作用1、乾元素配穴:公孙穴(属脾经穴,通于冲脉,络穴)穴位定位:第1跖骨基底部(即大脚拇指指骨下一点)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功用:健脾利湿,理气和胃主治: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腹痛、痢疾、多饮、水肿、心烦失眠、狂证、足能、足肿、奔琢气(腹部有鼓气向上冲的感觉)等。
2、艮元素配穴:内关穴(属心包经穴,通于阴维脉,络穴)穴位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侧腕屈肌健之间。
功用:安胸安神,和胃止呕主治:心悸、胸痛、失眠、呕吐、呃逆、眩晕、中风、肘臂、挛痛、热病等。
3、巽元素配穴:足临泣(属胆经穴,通于带脉,络穴)穴位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中趾伸肌腱外侧凹陷处(小脚趾与第四指缝处往后数第四节)。
功用:疏肝利胆、调经止痛主治:目赤肿痛(眼晴红肿,疼痛,胁肋痛)、偏头痛;月经不调,足踝肿痛(脚背肿痛),乳痈(乳房发炎)4、震元素配穴:外关穴(属三焦经穴,通于阳维脉,络穴)穴位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骨正中间。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指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主要脉络,包括任脉、冲脉、督脉、带脉、阴交脉、阳交脉、阴维脉和阳维脉。
这八条脉络被称为奇经八脉,因为它们分布在人体的正中线上,与平常常见的经脉相区别。
奇经八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非常广泛,下面将逐一介绍。
任脉1.任脉是奇经八脉中最主要的一条脉络,起源于子宫,并沿着胸腹部和颈部的正中线上行至舌根。
2.任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脏腑功能,具有养血和调理月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产后出血等妇科疾病。
冲脉1.冲脉起源于子宫,与任脉一起向上行走,下腹部的大血管周围缠绕,向胸腹分布。
2.冲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血液循环,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病后水肿、腹痛、泌尿系统疾病等。
督脉1.督脉起自会阴部,沿背部正中线上行至头颈部。
2.督脉能够贯通全身其他经脉,调节阴阳平衡,具有补益肾气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头痛、失眠、脊柱不直等。
带脉1.带脉起自胸肋的正中线,两侧绕腹部至脊柱,并沿臀部到达下肢。
2.带脉能够调节和平衡腹胸部的气血运行,具有舒筋活络和止痛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肋间神经痛、胃痛、腰酸等。
阴交脉1.阴交脉起自胸腹部的气海,穿过会阴部进入下腹部。
2.阴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生殖系统,具有补益肾阳、暖宫益精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男性阳痿、女性不孕、月经不调等。
阳交脉1.阳交脉起自胸腹部,沿着腹股沟进入大腿内侧。
2.阳交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腹股沟疝、寒湿疼痛等。
阴维脉1.阴维脉起自阴交穴,沿股骨内缘向下至足底。
2.阴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循环,具有滋养阴血和调理心脏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心悸、抑郁症、湿疹等。
阳维脉1.阳维脉起自阳交穴,沿股骨外侧向下至足底。
2.阳维脉能够调节和平衡气血运行,具有温阳散寒、通利气机的作用。
3.主治疾病包括下肢冷痛、阳痿、腹泻等。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什么是奇经八脉?奇经八脉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理论,它在中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自身的身体问题。
关于奇经八脉,有许多的术语需要了解。
首先,它包括八脉,分别是手少阳,足少阳,手太阳,足太阳,手阳明,足阳明,手厥阴,足厥阴。
每一条脉都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部分,它们主要控制着人体的内部机能。
另外,奇经八脉还包括中枢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系统和其他身体系统。
手少阳脉和足少阳脉是奇经八脉中最重要的脉络,它们是人体内部机能的主要控制者,可以调节肝脏和脾脏的功能,负责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手太阳脉和足太阳脉是负责人体机能的主要脉络,它们控制着人体的淋巴系统,调节心脏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运作,还能够抑制机体的炎症反应。
手阳明脉和足阳明脉负责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控制血液循环,提高肝脏功能,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负责神经系统的调节,维持人体的免疫力。
手厥阴脉和足厥阴脉负责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调节肾脏的功能,负责调节体温平衡,调节内分泌激素,维持血液的平衡状态。
最后,奇经八脉还包括一些其他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它负责大脑和脊髓的功能,维持骶髂神经的正常运作,调节人体的运动及精神功能。
以上就是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它们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有助于调节机体的运作状态,保持身体的生理活动的正常运作。
通过经络的调理,可以使人体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从而达到身心充盈、安和舒畅的境界。
总之,奇经八脉是中国传统中医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它涉及到促进身体健康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帮助人们调整身体的内部机能,促进身心健康。
如果人们能够正确地运用奇经八脉的理论,就可以更好的保持自身的健康,减少很多的疾病的发生。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中医名词解释一、奇经八脉的概述奇经八脉是中医对人体经络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共8条。
与十二正经不同,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脏腑,而是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的作用。
二、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1.统率气血: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重要经络,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维持身体的阴阳平衡。
2.调节内分泌:奇经八脉与内分泌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调节人体的激素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联络脏腑:奇经八脉联络全身各脏腑,能够调节脏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的关系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共同完成人体气血的运行和调节。
四、奇经八脉的病变表现当奇经八脉出现病变时,常常表现为相关症状,如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五、奇经八脉的调理方法调理奇经八脉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及中药调理、食疗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调节气血运行,缓解症状,促进身体的康复。
六、奇经八脉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理奇经八脉。
例如,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可以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方法来调节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症状。
对于一些疼痛患者,可以采用拔罐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七、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的关联奇经八脉与其他中医理论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脏腑理论、经络理论等。
通过调节奇经八脉,可以影响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状况。
同时,奇经八脉还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等理论密切相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八、奇经八脉在现代医学研究中的价值现代医学对奇经八脉的研究表明,奇经八脉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研究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可以进一步揭示人体的奥秘,为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
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代医学中的一种理论,也称为奇经八脉经络,是五脏六腑经络之外的重要经络。
奇经八脉是由12个标准经脉、8个奇经脉组成,分布于全身,起到调节全身气血运行的作用。
上焦之脉:奇经之一,从口鼻循喉咙,经过胃口,连接膈膜,归于肺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呼吸和肺部的气血运行,调节气喘、咳嗽等肺部疾病。
通天之脉:奇经之二,从大拇指端循手臂、肩部,经颈项上升至头顶,连接督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头部气血运行、神志、思维和感知能力。
调节头痛、头晕、失眠、焦虑等病症。
带脉:奇经之三,从肉背循腰脊走向腹部,连接任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腰部与下肢的气血运行,调节腹部及下肢的疼痛和病症。
冲脉:奇经之四,从会阴循腹股沟、腹部上升至喉咙,连接任脉。
主要作用是调节生殖和泌尿系统的气血运行,调节月经不调、阴痒、尿频等病症。
阴维之脉:奇经之五,从腹股沟循腹部、胸部,归于肾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的液代谢,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调节心包病等症状。
阳维之脉:奇经之六,从足小趾循腿部、腹股沟、腹部、胸部,接着上行到喉咙。
主要作用是调节阳气,调节心肺功能,调节胸腹胀满、肠鸣等病症。
阴跷脉:奇经之七,从足趾之间到大腿内侧,经膝内侧上行至腹股沟,归于肝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肝脏功能,调节肝脏疾病如多梦、妇科病等。
阳跷脉:奇经之八,从足趾之间到大腿外侧,经腰侧上行至颈侧,归于胆经。
主要作用是调节胆汁分泌,调节胆石症、黄疸等病症。
综上所述,奇经八脉是中国古代医学重要理论之一,通过调节全身各个组织器官的气血运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了解中医理论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中医奇经八脉基础知识
八脉隶属肝肾
联系奇恒之腑
但奇经八脉在生理功能上与肝、肾关系密切,故有 “ 八脉皆 隶属于肝肾 ” 之说。在循行分布上与奇恒之腑有密切联系,如督 脉与脑、髓有联系,冲脉,任脉与胞宫有联系。
奇经的循行 除带脉之外皆自 下而上
奇经八脉的循行各自不同,但除带脉呈横向分布之外,其它 各经都是起于下部、行至上部。如冲脉、任脉、督脉都起自胞宫, 阴阳维脉和阴阳跷脉起自下肢,最后均上至头面。这与十二正经 有上有下的循行方式不同,它没有逆顺之分。
3
循行分布
奇经八脉具有各自 不同的循行路线,其总 的规律是“自下而上”。 但它的具体循行路线过 去记载的比较分散,现 据《内经》、《难经》 以及后世医家的有关记 述,加以整理,综合进 行论述。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胞宫”在于女性,显然指女子胞(子宫) 无疑。而对于男性“胞宫”何在?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男性的 生殖系统,这未免有些太笼统。有人认为是指男性的睾丸,但在 生理、病理治疗上又有许多现象无法解释。目前按照中医的理论 解释,一般将其解释为“精宫”。
带 脉 循 行 示 意
季 胁
十四椎
环行于腰腹
阴维脉 阳维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 (足少阴筑宾穴),沿大 腿内侧上行至腹部,过胸 部,上于颈,在咽喉部与 任脉的天突、廉泉交会。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 ( 足太阳经金门穴),沿 膝外上行至胁肋,过肩部, 至前额,再到项后与督脉 的哑门、风府交会。
阴维脉、阳维脉循行示意
冲 脉 ————
调节十二经气血
带脉环身一 周,络腹而过, 联系着纵行于躯 干的各条经脉, 使足三阳、足三 阴六条经脉皆受 带脉的约束。因 此,带脉的作用 是约束诸经不使 妄行,调节经气, 保持通畅。
带 脉 ————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开放分类:科学、医学、中医、经络学、经脉目录∙•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作用∙• 特点∙• 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医学应用• 奇经八脉与养生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
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 至咽喉与任脉会合。
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
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
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作用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
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 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 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介绍奇经八脉的概念、作用以及在中医中的重要性。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1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指人体内八条经脉,分别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这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 (手足三阴三阳经) 不同,不直接与脏腑相连,而是相互联络,交错于腹部和胸部,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在中医理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阴阳: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督脉、冲脉、带脉等经脉,能够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2. 调节气血:奇经八脉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使得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正常。
3. 调节脏腑:奇经八脉与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影响脏腑的功能,从而调节人体的生理状态。
4. 防治疾病:奇经八脉的病理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通过刺激或按摩奇经八脉,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三、奇经八脉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奇经八脉是中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都与奇经八脉的病理变化有关。
因此,通过刺激或按摩奇经八脉,可以调节阴阳、气血和脏腑,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此外,奇经八脉也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按摩奇经八脉,可以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发生。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2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人体经络系统中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挢脉、阳骄脉、阴维脉、阳维脉。
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因此称为奇经。
奇经八脉在人体经络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和对十二经脉气血的调节作用。
在临床上,奇经八脉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奇经八脉名词解释中医》篇3奇经八脉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人体经络系统中除了十二正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
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奇经八脉是古代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描述人体经络系统的概念。
它包括了奇经八脉的名词解释、特征、功能等方面的内容。
奇经八脉是中医学经络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指的是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并称为中医学经脉体系的八条特殊经络。
具体包括以下八条奇经: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1. 任脉(Ren Mai):起于海底,上行至絶骨而合少海,再走至中注,最终上行至上颌根部。
其特点是循脊柱正中线,从会阴出发,上行经过腹股沟,胸腹腔至咽喉。
任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协调和调整人体的阴阳两极、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活动。
2. 督脉(Du Mai):起于会阴,上行至肛门走向后正中线,再经过脊柱上行至头顶。
其特点是贯通全身的阳经,与任脉以背脊前后相对,正好环绕脊柱上行。
3. 冲脉(Chong Mai):起于足少阳胆经,上行至胸中央至咽喉处。
其特点是起于脚足厥阴经太渊穴,尤其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联系。
4. 带脉(Dai Mai):起于肩井穴,沿着腰部、髋部、腹部水平行走,再经督脉下行至阴期注脐中,最后止于关元穴。
其特点是环绕腰骶部,故又称之为“腰带脉”。
5. 阴维脉(Yin Wei Mai):起于足阴维穴,上行于股内侧,经气血会阴脱肤分为两股,一股上行腹部至心脏,另一股上行至面部。
6. 阳维脉(Yang Wei Mai):起于足阳维穴,上行于股外侧,经肩臂达手,分别插入小指的本节和次节。
7. 阴跷脉(Yin Qiao Mai):起于合阴穴,上行于腳内侧于巨阳穴,至髌骨颌下端。
其特点是和胞脉一同行经腿部。
8. 阳跷脉(Yang Qiao Mai):起于合阳穴,出项黑藏穴,贯及颌的下缘,与阴跷脉正好相对于腿部。
其特点是与阳维脉同行。
奇经八脉在中医学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和病理作用。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奇经八脉的活动,可以达到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保持人体康健的目的。
在临床上,中医医师通过刺激奇经八脉可以改善人体的卫气,提高治疗效果。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
奇经八脉一般规律奇经,指“别道奇行”的经脉,有别于“正经(十二经脉)”,八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
奇经八脉主要功能任督脉调节人体的阴阳,冲脉统合人体的气血。
带脉发挥约束经脉的作用,维脉维络经脉,跷脉调节运动功能和睡眠活动。
奇经八脉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之阳气,同时与肾、脑、肝经有密切联系,故其功能是统领阳气和真元;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气,任脉对诸阴经起主导和统率作用,对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均有重要影响;冲脉为“十二经之海”和“血海”。
冲脉起于胞中,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十二经脉之海”和“五脏六腑之海”;带脉则有约束人体各条经脉,调节其经气的功能,对分布于下肢内、外侧的阴经和阳经有着统率和协调的作用。
阴、阳跷脉能够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可使下肢运动灵活。
卫气运行主要是通过阴阳跷脉而散布全身。
卫气行于阳则阳跷盛,主目张不欲睡;卫气行于阴则阴跷盛,主目闭而欲睡。
此外,亦说明阴阳跷脉主肢节运动与司眼睑开合,跷脉功能与人的活动与睡眠密切相关。
阴、阳维脉有“维系”、“维络”人身阴经、阳经的功能,阳维脉主一身之表,阴维脉主一身之里。
循行研究过去医家一般多认为奇经是不会循行“环周”的.并以十=经脉比喻如江河的奔流.奇经八脉比喻如湖泊的涵蓄.认为奇经八脉只有调节和溢蓄十二经经气的作用,其本身的脉气不会循行流转。
从中医资料的记载来看,冲脉的脉气从少腹一直循行胸中,并向上行于头部,向下行于腿足,阴跷的经脉都是从足踝部分出,循行身体而上达头目,并深入于脑部;带脉的脉气回绕环流于腰腹之间等等。
督脉和任脉与手太阴肺经脉气通贯而构成十四经的循行。
十二正经左右对称分布在人体两侧,奇经八脉则不同于十二正经遍布全身,其循行分布并没有规则,例如,奇经在上肢并无奇经分布;在奇经八脉中,除了带脉是除了带脉横绕腰腹,冲脉一分支下行之外,其余的奇经均是从下肢或少腹部自下而上的向心性循行,有异于十二正经上下内外顺逆的阴阳表里规律;除督脉外,与脏腑并无直接络属关系,相互之间亦无表里相配关系,只有部份经脉与脏腑连属,如督脉入属脑、络肾、贯心;冲、任、督均与胞宫联系。
中医奇经八脉详解(附奇经八脉动态图)
中医奇经⼋脉详解(附奇经⼋脉动态图)奇经⼋脉包括哪些?奇经奇经⼋脉是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它们与⼗⼆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表⾥配合关系,其循⾏别道奇⾏,故称奇经。
功能:1、沟通⼗⼆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经⽓⾎有蓄积渗灌等调节作⽤。
⼋脉1、任脉:⾏于腹⾯正中线,其脉多次与⼿⾜三阴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之阴经,故称:'阴脉之海'。
任脉起于胞中,与⼥⼦妊娠有关,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2、督脉:⾏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督脉⾏于脊⾥,上⾏⼊脑,并从脊⾥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有密切联系。
3、冲脉:上⾄于头,下⾄于⾜,贯穿全⾝;成为⽓⾎的要冲,能调节⼗⼆经⽓⾎故称'⼗⼆经脉之海',⼜称'⾎海'。
同妇⼥的⽉经有关。
4、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到带脉⽳,绕⾝⼀周,如腰带,能约束纵⾏的诸脉。
5、6、阴跷脉、阳跷脉:跷,有轻健跷捷之意。
有濡养眼⽬、司眼睑开合和下肢运动的功能。
7、8、阴维脉、阳维脉:维,有维系之意。
阴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阴';阳维脉的功能是'维络诸阳'。
奇经⼋脉的⽣理功能1、进⼀步加强⼗⼆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诸脉。
⼆骄脉主宰⼀⾝左右的阴阳;⼆维脉维络⼀⾝表⾥的阴阳。
即奇经⼋脉进⼀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
2、调节⼗⼆经脉的⽓⾎:⼗⼆经脉⽓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脉;⼗⼆经脉⽓⾎不⾜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
3、奇经⼋脉与肝、肾等脏及⼥⼦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理、病理上均有⼀定的联系。
奇经⼋脉的循⾏及其⽣理功能督脉的循⾏及其⽣理功能1.循⾏部位:督脉起于⼩腹内,下出会阴,向后⾄尾骶部的长强⽳,沿脊柱上⾏,经项部⾄风府⽳,进⼊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巅顶的百会⽳,经前额下⾏⿐柱⾄⿐尖的素寥⽳,过⼈中,⾄上齿正中的龈交⽳。
奇经八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3
(二)指导疾病的诊断
1.循经辨证:
头痛的辨证: 前额痛—阳明经,头侧痛 —少阳经 , 头项强痛—太阳经;巅顶痛—足厥阴肝经 。
精选PPT课件
14
(三)指导疾病的治疗
1.指导针灸治疗—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1)指导循经取穴——直趋病所 腰背委中求,肚腹三里留,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指导推拿按摩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精选PPT课件
1
一、奇经八脉的概念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 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经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奇者,异也。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 脉不同。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 分布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 一般与五脏六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17
谢谢
精选PPT课件
1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3) 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精选PPT课件
2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和基本功能
督脉行于人体后正中线; 任脉行于人体前正中线; 冲脉行于腹胸部、下肢内侧及脊柱前; 带脉环行腰腹部;
除带脉外,均自下而上行; ☺ 上肢没有奇经分布。
精选PPT课件
3
督脉
1.循行部位 行于腰背部正中线 2.基本功能
2.指导药物治疗
精选PPT课件
15
案例分析
刘某,男,41岁,一日前,在挪动洗衣机时突然感觉腰部疼痛难 忍,随即停止搬动活动,但腰部疼痛没有消失,不敢转动,且腹 部稍用力则疼痛即加重,卧床一夜后,腰部仍觉疼痛,腰不敢下 弯及左右转动,遂求助中医师。医生随即针刺患者头面部的人中 穴,采用重捻泻法,并留针30分钟后,患者腰部疼痛明显缓解, 并可自如转动。
奇经八脉中医护理管理
3
维护阴阳平衡
奇经八脉的分布和走向具有维护人体阴阳平衡的 作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奇经八脉与脏腑关系
间接联系
01
奇经八脉通过十二正经与脏腑发生间接联系,参与调节脏腑的
生理功能。
相互影响
02
脏腑的病理变化可以影响到奇经八脉的气血运行,反之亦然。
协同作用
03
奇经八脉与脏腑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同,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
参与康复计划
家属可以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制定和执行康复目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07
总结与展望:提高奇经八 脉中医护理水平
总结本次项目成果
完成了奇经八脉中医护理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了奇经八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 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制定了针对奇经八脉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多种治疗手 段,以及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
特点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而是“别道奇 行”,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奇经八脉在人体中作用
1 2
调节气血
奇经八脉具有调节气血的作用,能够补充十二正 经之不足,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联系脏腑
虽然奇经八脉不直接隶属于脏腑,但通过与十二 正经的联络,间接起到联系脏腑的作用。
通过临床实践,验证了中医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 活质量。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奇经八脉中医护理将更加注重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不断进 步,奇经八脉中医护理将与 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提高 治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
奇经八脉中医护理将逐步推广 到更广泛的领域,为更多患者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
奇经八脉考之一:足少阴肾经上次我们讲到,奇经八脉分别代表着人体的不同部位。
现在来了解下第二个要说明的经络--足少阴肾经。
所谓“奇经”就是指它包含了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等八条大脉。
它也有两个支脉:左右一起叫做“肾左、肾右”;另外还有三个分支:
从前面数过去,依次叫做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
其中,任脉主管五脏六腑以及诸阴脉;督脉总督一身阳气。
《难经》
对奇经八脉作了很好的归纳,并把奇经八脉又细分为:十二正经(见后文)。
奇经的分布与十二经脉不同,十二正经均分布于四肢,但奇
经却多集中于头面躯干等处。
所以称奇经八脉,奇者奇特,怪异,独特也。
其实我感觉,应该称作:奇脉。
《难经》云:任主胞胎,督主
长生,奇恒之脉,是以君火自然原故。
此乃古人想象之词汇,不可执之不放,否则会陷入魔障之境地的!
中医认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
所谓奇经八脉是指除任脉、督脉以外的八条经脉,即: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
由于这些经脉循行或起于或止于人体之表或深入脏腑,因此又被称为“表里八脉”。
- 1 -。
中医知识:奇经八脉再认识,学好经络不用愁
中医知识:奇经八脉再认识,学好经络不用愁中医认为除了藏象,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经络系统,因为经络沟通脏腑、体表,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借以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的平衡。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经别、经筋、皮部。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维脉和阴阳蹻脉的总称。
我们知道十二经脉各自直属于脏腑,但奇经八脉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那么为什么要研究它们?它们有哪些临床意义呢?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十二正经、经别、经筋、络脉、皮部有广泛的联系,对全身气血的运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难经》将奇经比作“深湖”,把十二正经比喻为“沟渠”,对人体气血的调节关系概括为“沟渠满溢,流于深湖……人脉隆盛,入于八脉而不环周。
”历代医家如王叔和、张仲景、叶天士等对奇经八脉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和发挥,明代李时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发展和完善了奇经八脉体系。
自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对奇经八脉的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充实、完善了奇经八脉的内容。
一、对督脉的认识历代医家对督脉的循行描述一般都以《难经》的记载为依据,八十年代以前的各种书籍都沿用督脉行于脊背正中这条主线,1984年的全国中医统编教材《经络学》根据《内经》记载,补入督脉的三条支脉,1995年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经络学》,以《灵枢·营气》对督脉的记载为主脉,参以《素问·骨空论》、《难经》的论述,恢复了古代对督脉记载的原貌。
根据十二经的循行顺逆是以营气运行为依据,提出督脉的走向也应当以此为标准,是由上而下,这是营气运行的正常走向。
对督脉的走向自《难经》始,认为是自下而上,这种观点到今天一直沿用,长达两千年之久,李鼎老师认为,《难经》所说属逆向运行的特殊走向,督脉的逆行,主要与气功家的内气运行现象有关。
黄伦从人体出生变化过程来解释督脉的走向,认为《灵枢·营气》所说的对象是一个成人的个体(即脱离母体的个体),其自身已与大自然成为一个统一体。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
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如湖泊,八脉交会穴如经方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共8条,故称奇经八脉。
“奇”有“异”的意思,即奇特、奇异。
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表里配合关系,故称“奇经”,也称“别道奇行”的经脉。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其中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而分别循行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和腹部两侧,故称为“一源三歧”。
督脉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故称“阳脉之海”;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故称“阴脉之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
奇经八脉除带脉横向循行外,均为纵向循行,纵横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脉之间。
督脉行于后正中线,上至头面;任脉行于前正中线,上抵颏部;督、任各有本经所属穴位;其余冲、带、蹻、维六脉的穴位则见于以上各经十四经穴中。
冲脉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经穴;带脉横行腰部,交会足少阳经穴;阳蹻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交会足太阳等经穴;阴蹻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阳维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太阳等经及督脉穴;阴维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
奇经八脉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其二,对十二经脉气血有着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若喻十二经脉如江河,奇经八脉则犹如湖泊。
八脉交会穴指十二经脉有8个腧穴与奇经八脉相能。
相配方法是:外关配足临泣,是手足少阳同各经相配,主治耳鸣、耳聋、目疾、偏头痛、高血压;后溪配申脉,也是手足太阳同名经相配,主治头项痛、肩周炎等,同各经相配有上下一气、同气相求的作用;公孙配内关,是足太阴和手厥阴相配,在五行中有土火互生关系,主治心胸腹疾患:列缺配照海,是手太阴和足少阴经相配,在五行中有金水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的总称。
奇者,异也。
所谓奇经,是指这些经脉与十二经脉不同。
它们与十二正经的区别是:
(1)它们的分布不如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
(2)它们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3)彼此之间也无表里关系。
(4)无上肢分布
(5)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身的穴位
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生理特点
生理特点十二经脉奇经八脉
循行分布分布区域遍布全身上肢无奇经
循行规律内外上下左右循行,有规律与正经比,较不规律,除带脉外,皆上下走行
络属脏腑直接络属无特定络属
表里关系阴阳表里配合无表里配合
生理功能运行气血的主要通道调节十二经气血
奇经八脉的主要功能
(一)密切十二经脉的联系
督脉——“总督诸阳”(与六阳经交会于大椎,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阴脉之海”(与足三阴经交会于关元脐下三寸,足三阴
经又接手三阴经,故任脉称为“阴脉之海”);
阴维——维络诸阴经,联络所有的阴经而与任脉交会(于廉泉喉
结上舌骨下、天突);
阳维——维络诸阳经,联络所有阳经而与后督脉相合;
冲脉——通行上下前后,渗灌三阴三阳“十二经脉之海”;
带脉——约束纵行诸经,沟通腰腹部的经脉;
阴跷、阳跷“分主一身左右阴阳”。
(二)调节蓄溢十二经脉气血
除任、督直接参与十四经气血循环外,其他奇经还具有涵蓄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的功能。
(三)参与了肝、肾、脑、女子胞等脏腑生理活动,加强了五脏与奇恒之腑的关系奇经八脉虽然不似十二经脉那样与脏腑有直接的属络关系,但它们在循行分布过程中与脑、髓、女子胞等奇恒之腑以及肾脏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从从而加强了某些脏腑之间的相互沟通。
督脉
l.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龈交穴)。
2.基本功能
督,有总督、督管、统率之义。
(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
(2)反映脑、髓和肾的功能。
任脉
l.循行部位
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耻骨联合上方肌肉隆起的地方),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咽喉,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内侧),沿面颊,分行至目眶下。
2.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
(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含妊养之义。
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
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冲脉
1.循行部位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从气街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2.基本功能
冲,有“要冲”的含义。
(1)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2)与女子月经及孕育功能有关:有“血海”之称。
带脉
1.循行部位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DU26(11肋游离端垂直向下与脐水平相交点),绕身一周,并在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髂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2.基本功能
(1)约束纵行诸经:带脉围腰一周,状如束带,以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调节脉气,使纵行诸脉之脉气不下陷。
(2)主司妇女的带下。
阴阳跷脉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下肢内
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
2.基本功能(1)主司下肢运动(2)主司眼睑开合
阴阳维脉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处(足少阴肾经的筑宾
穴),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
2.基本功能阳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阴维脉维系联络诸阳经。
本文由黄家湖大学城论坛湖北中医药大学黄家湖校区版块整理提供,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