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_2013》的讨论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问题资料课件
• 圆弧形滑面
• 平面滑动面
• 折线形滑动面
4.增加考虑地震作用(第5.2.5、5.2.6条):
5.增加边坡稳定性判断标准(第5.3.1条):
6.调整边坡工程稳定安全系数(第5.3.2条):
(二)内容
• 第3.1.1条,为原规范第3.4.1条,并对局部文字进行了 调整。
• 第3.1.2条,为原规范第3.4.2、3.4.3条内容,并将原 规范3.4.2的强条内容“一级边坡工程应采用动态设计 法”改为非强条内容,取消动态设计法的说明性内容。
• 第3.1.3条,为原规范强条第3.3.3条,并对局部文字进 行了调整。
目录
一、修编工作情况 二、主要修编内容 三、修编的主要条文
一、规范修编工作情况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建设部)《关于印发 <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 >的通知》(建标〔2007〕125号)的要求,主编单 位重庆市设计院和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 关单位积极开展修编工作。本规范编制的主要情况如 下:
1.明确临时性边坡(包括岩质基坑边坡)的有关 参数(如破裂角、等效内摩擦角等)取值,给出临时 性边坡的侧向压力计算方法;
2.将锚杆有关计算(锚杆截面、锚固体与地层的 锚固长度和杆体与锚固体的锚固长度计算)由原规范 的概率极限状态计算方法转换成安全系数法;
3.调整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圆弧形滑动面 稳定性计算时推荐采用毕肖普法,折线形滑动面稳定 性计算时推荐采用传递系数隐式解法;
• 取消喷层厚度的验算方法(原规范第9.2.4条)。
原规范对喷层 厚度的验算:
• 构造及施工方面 : 1)区分永久性边坡、临时性边坡和整体稳定边坡坡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错误勘正的函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中错误勘正的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组对新近出版的《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进行了核对,存在以下错误:一、第6页,第六行,“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α——锚杆倾角;支挡结构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的夹角;”。
二、P16,4.1.7条,倒数第一行:“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宜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应改为“已有变形迹象的边坡应在勘察期间进行变形监测”,“宜”改为“应”。
三、P17,第4.1.9条第3款第二行:“岩质边坡受外倾结构面…”应改为“岩质边坡不受外倾结构面…”,增加“不”字。
四、P18,4.2.2条第8款:“地下水、土对支挡结构…”应改为“地下水、土对支护结构…”,其中“挡”改为“护”。
五、P28,公式(6.2.3-2)第一行,22sin(){[sin()sin()sin sin ()a q K K αβαδαδααβϕδ+=+-+-- 应为:22sin(){[sin()sin()sin sin ()a q K K αβαβαδααβϕδ+=+-+-- 六、P33,第二行K q ——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应为:K q——系数,可按公式(6.2.3-3)计算;七、P42,第8行,“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中D的单位“mm”有误,应为“m”。
八、P43,倒数第13行,“f b——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K Pa),应由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按表8.2.4取值”中“设计值(K Pa)”的单位有误,应为“M Pa”。
九、第59页的“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和第61页的“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图中夹角“α”标注有误,不是墙背与墙底的夹角,应为墙背与墙底水平投影线的夹角。
图11.2.3 挡墙抗滑移稳定性验算图11.2.4 挡墙抗倾覆稳定性验算十、P139,第4.1.7条第二行“边坡应在勘察过程中…”应改为“边坡宜在勘察过程中…”,其中“应”改为“宜”。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修编)简介及一些工程问题
第10章 岩石锚喷支护 主要修改内容:
• 区分了岩石锚喷支护的使用情况:
• 调整了岩石锚喷侧压力的分布(第10.2.1条第1款):
• 取消原规范第9.2.3条的方法,采用了局部锚杆加固不稳 定岩石块体时锚杆承载力验算方法,不再区分受拉破坏 和受剪破坏的情况:
• 取消喷层厚度的验算方法(原规范第9.2.4条)。
• 圆弧形滑面
• 平面滑动面
• 折线形滑动面
4.增加考虑地震作用(第5.2.5、5.2.6条):
5.增加边坡稳定性判断标准(第5.3.1条):
6.调整边坡工程稳定安全系数(第5.3.2条):
1)区分了永久性边坡和临时性边坡,永久性边坡
考虑了工况(非地震工况和地震工况)。
2)安全系数对地震和临时性边坡进行了降低。
• 建筑物基础位于边坡塌滑区时,锚固加强:
• 调整坡顶局部稳定性验算情况(不限于原规范第3.6.6条的 土质或强风化岩层边坡坡顶,埋深和水平距离要求另详条 款,第7.2.1条的第5款):
• 增加了相应的构造和施工要求。
构造及施工:第8章源自锚杆(索)• 增加了锚固类型:包括拉力型、压力型、荷载拉力分 散型和荷载压力分散型。 • 增加了采用预应力锚杆(索)的情况:
月,编制组多次组织主要起草人会议,各专章讨论会10 余次,修改,形成规范征求意见稿。讨论、修改规范条
文说明。
7.征求意见阶段:2012年3月20日~2012年4月30
日,经城乡建设部标准司审批同意,挂网于全国范围
征求意见,并专门给全国专家30余位书面征求意见。
8.形成送审稿阶段:2012年5月~2012年6月,根
• 坡顶有重要建、构筑物时边坡支护推力调整较大(第7.2.3~7.2.5、
边坡工程总结分析
边坡工程中的主要问题边坡经常会遇到坡体的稳定问题。
作为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地震、洪水、崩塌滑坡泥石流)之一的边坡失稳滑塌严重危及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民安全。
我国边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活动强烈,危害严重。
边坡变形破坏对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生命财产的危害较大,它是工程地质学的主要课题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学和灾害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在矿山、水利、交通等部门都涉及到大量的边坡问题。
边坡与滑坡的关系水电建设部门的观点把坡体称为边坡,而把边坡(或斜坡)的滑动现象称为滑坡。
研究的重点是边坡稳定性,边坡可以处在潜在滑动状态,也可以处在滑动状态。
这种定义也没有涉及边坡与滑面是如何形成的,而这些与边(滑)坡工程防治休戚相关,因而这一定义也不适用于工程防治。
边坡与滑坡的关系从工程防治观点出发,对边坡防治工程与滑坡防治工程进行区分,由于边坡与滑坡成因、滑面形成、失稳机理、稳定分析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不同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防治工程,简言之可称为边坡工程与滑坡工程。
边坡与滑坡虽有明显的区别,却又缺少严格的区别标准。
边坡与滑坡的关系一般来说,边坡是指由于工程行为而人工开挖或填筑的斜坡,坡体中滑面是新形成的,开挖与填筑前没有变形与滑动迹象。
滑坡多数指由于自然因素而引起坡体变形或滑动的自然斜坡,坡体中的滑面是自然存在的,坡体正处于蠕动或滑动阶段。
少数滑坡指工程开挖形成的斜坡,坡体中存在自然形成的滑面(如古老滑坡),开挖前坡体可以处在蠕动或滑动状态,也可以处在静止状态。
但这种滑坡含义已与滑坡的真实含义有所不同。
边坡是涉及工程建设中的人工斜坡,即使是自然边坡也必须与工程建设有关;边坡坡体的滑面是由于人工开挖与填筑后才形成的,原先并不存在,且坡体无蠕动与滑动迹象;滑坡是由自然原因引发的自然斜坡,只有工程滑坡才与工程建设有关。
滑坡具有自然的滑面,且坡体有蠕动和滑动迹象。
边坡与滑坡的关系一般来说,边坡是指由于工程行为而人工开挖或填筑的斜坡,坡体中滑面是新形成的,开挖与填筑前没有变形与滑动迹象。
谈强风化岩质高边坡勘察中的边坡稳定性问题
稳定性相关理论已相当成熟,全风化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定,系根据岩土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的分析统计结果选取
根据规范可以参考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而强风化岩质边 代表性数值,按GB — 50021 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坡稳定性分析理论目前具有争议。为此,结合常宁市第二 (2009 年版),参照GB — 50007 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
校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但坡体上部未设置排截水系
收稿日期:20200110 作者简介:赵永清(1985 ),男,硕士,工程师
第 46 202
卷 0
第 年
6 3
期月
赵永清等:谈强风化岩质高边坡勘察中的边坡稳定性问题
·59·
统,故降水较多时,地表水下渗,需考虑雨水对边坡的冲刷 财产安全。
kN / m3
kPa
/ (°) 特征值 极限粘结强度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天然 饱和 kPa 标准值 frbk / kPa
18. 8 19. 5 28. 9 22. 7 20. 8 16. 2 200. 0
70. 0
2 边坡工程地质
②1 全风化页岩( P) 19. 0 19. 8 28. 6 22. 1 20. 5 15. 9 180. 0 ②2 强风化页岩( P) 21. 5 22. 1 29. 5 23. 7 22. 2 17. 8 250. 0
120° ∠55°
105°∠55°,故而按岩质边坡分析时,此边坡为稳定的。
2)岩土性质。
边坡岩土体主要为残积粉质粘土、全风化页岩、强风化
掰断,易软化、崩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层厚为 页岩及强风化炭质页岩,坡体已开挖基本成型,无植被覆
6. 4 m ~ 11. 7 m,平均层厚为8. 50 m,局部未揭穿。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2015-09-14 08:52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379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李广信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
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
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
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
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1.1作用与效应《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是指在建造工程中,针对边坡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等环节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其目的是确保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有效预防和控制边坡工程可能浮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
一、规范的适合范围建造边坡工程技术规范适合于各类建造工程中的边坡工程,包括土方开挖、边坡支护、边坡防护等工程。
规范的适合对象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从业人员。
二、规范的基本要求1. 边坡设计要符合土质特性、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确保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边坡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确保施工质量。
3. 边坡验收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对边坡的材料、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三、规范的技术要求1. 边坡设计要考虑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特征,采用合理的边坡坡度、边坡高度和边坡坡比等参数。
2. 边坡支护要根据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和材料,确保边坡的稳定。
3. 边坡防护要根据边坡的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和材料,防止边坡的侵蚀和坍塌。
4. 边坡施工要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包括土方开挖、支护施工、防护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5. 边坡验收要对边坡的材料、施工工艺、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边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四、规范的技术措施1. 边坡设计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察和土质力学试验,获取准确的土质参数和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 边坡支护应选择适当的支护结构和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护面板、挡土墙、锚杆等,确保边坡的稳定。
3. 边坡防护应采用合适的防护措施和材料,如草皮覆盖、护坡网、植被等,防止边坡的侵蚀和坍塌。
4. 边坡施工应采取适当的施工方法和工艺措施,如分段施工、逐层开挖、合理排水等,确保施工质量。
5. 边坡验收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对土质参数、支护结构、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边坡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岩土工程施工中边坡支护问题的分析与讨论
60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高压旋喷桩桩径采用600 m m ,叠桩部位为100 m m ,墙后软土经高压旋喷处理后抗剪强度指标提高1.5倍。
重力式挡土墙总高度为7.5 m ,其中地下埋深2 m 出露坡脚5.5 m (挡墙顶高出边坡顶0.3 m )。
持力层为全风化闪长岩,其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80 k P a (该段勘察剖面采用Z K 08为典型钻孔参考计算)。
挡墙采用M 10水泥砂浆块石砌筑,块石采用 图1 1—1剖面图仰斜式挡墙,墙胸坡比1∶0.30,墙背坡比1∶0.15,墙底逆坡坡比0.10∶1。
墙缩缝,分缝处采用沥青止水。
墙顶和墙底分别设置黏性土夯实层,墙背后设300m mV C排水管,水平间距2.5m,竖向间距从上至下分别为1.5、2.0m,外倾斜5%坡度,水口处设滤网。
计均布荷载为20k P a、该坡顶上的3#养护楼(3层)采用的是独立基础,基础埋深166m。
支撑结构考虑了该建筑基底压力扩散后对边坡支撑结构的影响,该建筑基标高为98.39m,坡顶的设计室外地面标高为97.5m。
施工时需要将坡顶标高削至层粉质黏土、③全风化片岩。
用排桩支护方案。
排桩采用直径800m m混凝土灌注桩,),其中嵌固深度为7.50m。
冠梁尺寸为1000m m×600m m,位于自然地面上。
支护层厚度为50m m。
该支护排桩外砌毛石装饰墙面,以保持与1—1剖面外观一致。
处采用沥青止水。
墙顶和墙底分别设置黏性土夯实层,墙背后设300m m砂砾石反滤层。
间距2.4m,竖向间距从上至下分别为1.5、2.0m,外倾斜5%坡度,梅花形布置。
4.5~5.5m,该段挡墙坡顶无建筑物。
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支护,墙体的砌筑和排水方该段边坡为强风化至中风化闪长岩坡面,坡顶无建筑物,支护方案采用喷锚支护。
岩面放坡1∶0.5。
喷锚面采用C30混凝土,喷面厚度150m m,喷锚面内钢筋坡土方开挖应与边坡支护配合进行,并严格遵循先支护后开挖的原则。
常见边坡支护方式及其选择的因素
常见边坡支护方式及其选择的因素作者:何宏智赵怀刚来源:《价值工程》2017年第23期摘要:现阶段处理边坡变形失稳的方式有很多种,工程设计和施工人员也会根据不同的失稳机理和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支护方式。
文章旨在介绍常见的边坡支护方式及影响选择边坡支护结构形式的因素,为工程设计及施工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ways of dealing with the deformation and instability of the slope at this stage, the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will also choose the corresponding supporting mode according to the mechanism of instability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The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common slope support mode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ection of slope supporting structure, provide necessary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关键词:边坡变形失稳;支护结构形式;影响因素Key words: slope deformation instability;form of supporting structure;influencing factors中图分类号:U213.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98-020 引言边坡失稳的问题是当前工程施工中比较常见但也不是容易处理的问题,其原因是影响其失稳的因素有很多种: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和地表水、地质构造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来源:中国岩土网《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李广信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
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
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
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
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1.1作用与效应《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引言概述:建筑边坡工程是指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对地面进行修整,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则是指在进行建筑边坡工程时所需遵循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一、边坡设计规范1.1 边坡坡度:根据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确定合适的边坡坡度。
一般来说,较软土壤的边坡坡度应较小,而较硬土壤的边坡坡度可以适当增大。
1.2 边坡稳定性分析:在设计边坡时,需要进行稳定性分析,确保边坡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倾覆或滑坡。
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平衡法、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等。
1.3 边坡防护措施:根据边坡的高度和坡度等因素,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挡土墙、植被覆盖、排水系统等,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边坡施工规范2.1 施工方案设计:在进行边坡施工前,需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序、施工方法等,确保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2.2 施工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材料,如土石方材料、加固材料等,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3 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材料检测、施工工艺监测等,确保边坡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三、边坡监测规范3.1 监测设备选择: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如倾斜仪、位移计等,对边坡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边坡变形情况。
3.2 监测频率:根据边坡的高度和重要性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情况下,高边坡和重要建筑物周围的边坡需要增加监测频率。
3.3 监测报告:定期编制监测报告,记录边坡的监测数据和变形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异常情况,确保边坡的稳定性。
四、边坡维护规范4.1 定期检查:定期对边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4.2 维护措施:根据边坡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如加固、清理、排水等,延长边坡的使用寿命。
4.3 灾害应急预案:制定边坡灾害应急预案,一旦发生边坡灾害,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
建筑边坡技术规范建筑边坡技术规范是指建筑工程中边坡设计、施工、监理等相关工作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以下是关于建筑边坡技术规范的一些要点。
1. 边坡设计要满足工程的安全要求。
边坡设计应根据地质条件、承载力、排水性能等因素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和高度,保证边坡稳定和不受外力破坏。
2. 边坡材料应选择合适的土壤或岩石材料,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和加固。
土体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岩石应符合强度和完整性要求。
3. 边坡的施工过程中应进行严密的监测和控制。
边坡监测应包括对边坡变形、水位、滑坡等情况的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加固。
4. 边坡工程中应合理设置排水设施,确保边坡的排水性能。
排水设施应根据边坡的土质情况和排水要求进行设计和布置。
5. 在边坡设计和施工中应采取防止坡脚冲刷的措施。
坡脚冲刷是指坡脚受水流冲刷而造成坡体稳定性降低的现象。
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少坡脚冲刷的风险,如设置护坡、加固坡脚等。
6. 边坡工程中应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在边坡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土石方资源,避免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特别是在岩土工程施工中,要注意保护地下水资源,避免因施工活动而对地下水产生不可逆转的污染或破坏。
7. 边坡施工中应加强安全管理。
边坡施工是一项高风险的工程活动,对工人和周围环境的安全都有一定的要求。
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总之,建筑边坡技术规范是确保边坡工程设计、施工和监理的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依据。
遵循规范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边坡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建筑工程边坡规范是指在建筑工程中,对边坡的设计、施工和监督进行规范的标准。
2013年的建筑工程边坡规范是我国工程领域中重要的技术规范之一,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建筑边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规范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进行详细介绍。
1. 规范的背景建筑工程边坡规范的出台是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边坡结构,如挡土墙、护坡、填方边坡等。
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工程施工等各种原因,边坡的破坏和崩塌事故不时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因此,制定建筑工程边坡规范成为当务之急。
2. 规范的主要内容建筑工程边坡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边坡设计要求:规定了边坡设计的基本原则,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地震作用、水文地质条件等。
此外,还规定了边坡设计的计算方法和参数。
(2) 边坡施工要求:规定了边坡的施工方法和工序。
例如,施工前需要对边坡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勘察,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合适的技术措施,如加固边坡、排水措施等。
(3) 边坡监督要求:要求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边坡工程进行监督,及时发现施工中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此外,还规定了边坡监测的内容和方法,以确保边坡的长期稳定性。
3. 规范的实际应用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年版已经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规范的应用,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建筑工程边坡的事故和质量问题。
规范中的参数和计算方法经过科学的研究和实际验证,可以提供设计和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决策的依据。
同时,建筑工程边坡规范也得到了相关领域的认可和支持。
政府和建设单位在工程招投标、验收和审批等环节中,都要求遵守规范的相关要求。
各级工程监督机构也将规范作为评估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总之,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年版在保障我国建筑工程安全和可靠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山地建筑结构稳定性问题探讨
山地建筑结构稳定性问题探讨【摘要】我国西南地区多山地,山地建筑所处的环境复杂,设计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非常规结构、支挡结构设计、边坡稳定分析等增加结构设计的难度,若能在总图竖向设计时就充分与地勘、结构等相关专业参与讨论,或能避免一些难题的产生。
现结合设计工作中一些山地建筑工程,总结了一些山地建筑设计工作中基本的设计要点及原则,供同行探讨。
【关键词】山地建筑;结构稳定性;边坡支护随着城镇建设的扩展,越来越多的山地建筑工程在多山地区的建设不可避免,山地建筑设计时,要做好以下常见问题的把控:1总图设计与结构、岩土设计工作的前期协调问题通常建筑场地设计以及结构方案设计时,若不考虑结构合理性,难以保证设计方案的质量。
总图设计涉及场地功能区布置、环境设计、建筑密度、道路规划等诸多环节,并作为规划报批的工作依据,一旦获批,原则上是不能改变的。
但就山地建筑来说,需充分考虑依山就势的原则,一般工作重点在建筑物及道路等的布置、场地平整挖填方的平衡分析等。
对于低矮的缓坡地一般采用挡墙支护来处理边坡边缘环境是简单易行的,但对于工程设计中的高挡墙,其高度也是有限的。
按照规范[1]设计或选用国家标准图集[2],挡墙总高度应控制在10m 以内,外露8m左右。
一般工程中,采用高挡墙的设计应注意,挡墙越高,占地也会较宽,挡墙前趾地基强度问题也更加突出。
如采用其他更有效的支护形式处理,可能会有更不经济的问题存在。
故对于高填方场地问题,如不综合细化分析协调处理,则对建筑场地稳定的综合隐患就可能越大。
同理,对于过大的挖方工程,可能会涉及山体滑坡等稳定问题,故结构、岩土等设计工作的早期介入,对总图设计的布置、挖填方的调整控制、建筑物基础稳定条件的分析等,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否则将致工程处于被动失控难于补救的境地。
2场地整体稳定性设计要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是工程设计的前提。
场地失稳对工程建设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对此,抗规[3]在场地稳定性方面做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
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建筑工程边坡规范2013前言在建筑工程中,边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边坡不仅仅与建筑工程的稳定性联系紧密,还与环境保护、土地开发等相关。
因此,建筑工程边坡规范的制定对于工程质量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规范概述建筑工程边坡规范主要涉及到以下方面:边坡的设计、施工、监理、维护等。
其中,设计是边坡规范中最重要的一环,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看,都非常关键。
建筑工程边坡设计的原则是基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严格遵守技术规范,规避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规范中,边坡设计的要点包括但不限于边坡形式、土质类型、地形地貌、雨量等重要参数的考虑。
施工方面,规范规定了边坡施工的基础、防护措施、施工流程等要求。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施工过程中对于边坡的监督,对于监督员的培训以及监督员的质量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维护方面,规范要求建筑工程边坡必须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并且,规范中还明确了边坡日常保养的注意事项。
维护的意义在于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定,确保工程长期运行。
规范的重要性建筑工程边坡规范的制定,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工程中存在的隐藏危险因素,进一步加强了对于工程质量的监督;另一方面,规范制定也是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有力把控。
规范制定的落实能够减少各种工程事故的发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大自然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建筑工程边坡规范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将规范细节做得更加科学、合理、完善。
结语总之,建筑工程边坡规范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工程稳定可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制定规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随着我们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制定更完善的边坡规范,加强各项环境保护措施,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取得,更需屏气凝神,细致入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2015-09-14 08:52 来源:中国岩土网阅读:379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关于《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的讨论李广信记得前几年在一次土动力学会议上,邀我作一个报告,于是就从道德经开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讲了一通法家与道家的哲学。
提出建筑不要一味加强、加固,以铁柱钢墙与强大的自然力对抗。
而应顺应自然,以柔克刚。
介绍了世界上十余处加筋土结构在强地震中,从未发生结构性的破坏的案例。
报告后大家还比较认同。
但多事者推荐到《世界地震工程》期刊,编辑来函告知:我刊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期刊,请把1000余字的哲学部分删去。
所以以后在“严肃的学术期刊”上再不敢胡说了,只好在网上聊聊过瘾。
看到网上彭总边坡规范的讨论,这里献上一篇严肃的论文,供批评指正。
0引言《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13》[1](以下简称《边坡规范》或“该规范”)于2013年出版,2014年6月实施。
与旧版比较,有一些进步。
例如删去了原版中不合理的动水压力计算,采用了隐式的传递系数法,取消了工作条件系数等。
但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作为国家规范,它略显粗糙;附图中有一些未加说明的标注;一些公式也未交代清楚,给使用造成较大困难;还有一些概念上的错误,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提出一些意见以供讨论。
1.荷载与设计方法1.1作用与效应《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153-2008)》[2]指出,作用是“施加在结构上的集中力或分布力(直接作用,也称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的原因(间接作用)”。
可见,荷载是狭义的作用,广义的作用包括地震、冻胀、膨胀、湿陷、温度等,它们会引起的结构的胀缩与内力。
至于效应是“由作用引起的结构或结构构件的反应”。
这个反应可包括内力和变形。
按着这一标准,在近年来出版的建筑领域的规范都称“作用组合的效应”。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3]由于是荷载规范,所以讲的是“荷载组合”,而非作用组合。
称为“荷载组合的效应”。
可见在组合与效应的关系上二者是统一的,即先是作用(荷载)的组合,然后才是效应。
可理解为作用(荷载)先按一定的规定组合,然后计算这种组合下的结构(构件)上的力或变形,它通过结构传到岩土中。
但颁布于2013年的新版《边坡规范》还是沿用“荷载效应的组合”,显然不合时宜。
作为国家规范,这种滞后也是难以理解的。
1.2安全系数法与分项系数法所谓安全系数法亦称“单一安全系数法”。
它是将工程中包含的一切不确定性因素,都放入单一的安全系数之中。
安全系数的取值往往是根据以往的经验。
这些不确定性包括作用(荷载)的参数、材料的性质、计算与施工的精确性与可靠性,也包括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各种条件与要求。
可以说,安全系数是个筐,一切不确定性都往里装。
因而就无需再引入其他系数了,例如重要性系数、工作条件系数、折减系数等。
所以说新版《边坡规范》取消了工条件系数,而规定临时工程的安全系数小一些,这是符合安全系数法的基本概念的。
基于可靠度理论的分项系数法是将荷载与与抗力都当成随机变量,那么失效或破坏也就是随机事件。
它是将荷载与抗力的不确定性分别考虑的。
以图1为例,两组荷载(S)与抗力(R)都是正态分布,荷载与抗力的均值相同,但变异系数不同,第一组的分布较为集中,离散较小,因而发生失效(S>R)的概率就较小(见图中的阴影面积)。
在可靠度设计中主要的参数是可靠度指标,如果=3,则表明失事的概率约为万分之三(3/10000)。
分项系数是根据变量的概率分布形态经统计分析而得到的,它与可靠度指标和变异系数的关系可写为式中分别为抗力与和荷载的分项系数[4]。
图1.两组荷载与抗力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建筑工程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5]指出:“制定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及钢结构、薄壁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设计规范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制定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宜遵守本标准的原则。
”所以在岩土工程的有关规范中,凡与岩与土有关的设计,一般均用安全系数法;而只涉及到钢材、混凝土与砂浆等材料时则采用分项系数法。
例如对于锚杆(索)的设计,《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2011)》[6],《建筑基坑支护设计规范(JGJ 120-2012)》[7]等都规定,在钢筋(索)抗拉、筋材与砂浆间的抗拔采用分项系数法;而锚固体与岩土间的抗拔,则采用安全系数法。
新版的《边坡规范》把这三种承载力问题统一使用安全系数法。
例如其中的8.2.2条的式8.2.2-1为式中:As——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锚索截面面积();f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kPa);Kb——锚杆杆体抗拉安全系数。
这里就是把钢筋的抗拉按安全系数法计算,这是不合理的。
更不合理的是这里的抗力采用了钢筋抗拉强度的设计值。
如上所述,由于安全系数是包含了所有不确定性的参数,因而抗力应取极限抗力的标准值,可是上式使用的是设计值,二者的关系为以HRB400钢筋为例,其抗拉强度标准值为fk=400MPa,设计值为fy=360MPa,亦即其抗力分项系数为G=0.9。
从而可见,式(2)即《边坡规范》的式8.2.2-1是把安全系数与分项系数混合使用,似乎安全系数Kb只负责荷载的不确定性。
这在原理与概念上是不对的。
应当用钢筋的标准值,在同样的安全度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大安全系数。
2.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计算《边坡规范》提出了一系列主动土压力半经验的计算公式,但存在不少问题。
2.1墙背俯倾的情况在该规范的6.2.10中,给出了图2的有俯倾式墙面的土压力计算公式。
表示为为式6.2.10-2和式6.2.10-3,即本文中的式(3)和式(4)。
问题是这里未交代计算的主动土压力的方向,如果假设墙背光滑,则主动土压力Ea 垂直于墙背,如图2所示,那么验算墙的抗倾覆与抗滑移稳定时,其荷载要比Ea水平时增大,或者抗力减小。
这是必须明确的图2 墙背俯倾的情况2.2墙顶填土倾斜的情况该规范的B.0.3中,给出了图3的有墙顶填土倾斜时的土压力计算公式。
为式B.0.3-1,即本文的式(5)。
图3 墙顶填土倾斜情况这个公式来源于无限斜坡的朗肯土压力计算[8],除了墙背竖直光滑、填土水平以外,这是一种很少见的可以得到朗肯主动土压力理论解的情况,见图4。
其理论解就是但其必要条件是墙背与土间的摩擦角。
即计算的主动土压力方向必须是平行于坡面的。
图4无限斜坡的朗肯土压力可是在《边坡规范》中的附图中(见图3)表示,主动土压力似乎是水平的,亦即墙背是光滑的。
这样式(5)或式(6)就不适用了。
以图4中所示的参数为例,用该规范计算的主动土压力(水平向)系数为Ka=0.866,这时重力式挡土墙的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为Fs=1.0;用库伦理论计算的主动土压力(水平向,)系数为Ka=0.75,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为Fs=1.155;用朗肯理论计算的主动土压力平行于坡面,Ka=0.866,水平土压力系数Kax=0.75,竖直土压力系数Kay=0.5。
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为Fs=2.38。
抗滑移稳定的情况也类似。
从以上计算可见,这种朗肯理论的误用。
是安全系数减少了一倍多。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B.0.3-2,B.0.3-3和B.0.4等附录中,所以主动土压力的方向非常重要。
其实不管墙后的填土形式多么复杂,采用库伦土压力理论进行计算都没有问题。
因为计算机已经完全普及,建立一个搜索具有最大土压力的滑动面的软件是轻而易举的,又何必罗列了这么多完全不适用、不合理、华而不实的“半经验公式”呢?3.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孔隙水压力、重度与强度指标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参数的选用甚至是比计算理论与方法更重要,可是《边坡规范》在这方面存在一些多不足与错误。
3.1孔隙水压力该规范建议使用简化比肖甫法进行圆弧滑动面的稳定分析是一个进步,尤其是在有较大孔隙水压力的情况。
在其公式A.0.1中孔隙水压力Ui的计算式为式中计算条块滑面前端水头高度(m)。
这一计算对于静水下的土坡是明确的,如图5(a)所示。
这时水位以下的Gi按浮重度计算更方便合理,无需引入孔隙水压力Ui。
而在有渗流的情况下(如图5(b)),则应按此条底部中点的等势线的水头hwi计算孔隙水压力,亦即。
图5 有水边坡的稳定分析3.2边坡稳定分析中的“水土合算”在《边坡规范》的4.3.5条文中指出“土质边坡按水土合算原则计算时,地下水位以下宜采用土的饱和自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指标”。
“水土合算”本来是基坑支护上的土压力计算的一种经验算法,由于它不符合有效应力原理,历来争议不断。
在基坑问题中,由于特殊的应力路径,属于一种误打误撞的经验算法[9]。
其主要特点是在静水以下,采用土的饱和重度和固结不排水强度指标计算土的主动土压力。
而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用所谓“水土合算”就十分荒谬了[10]。
图6 水下边坡的稳定分析对于这种圆弧稳定计算,采用固结不排水 (或者固结快剪) 强度指标,“固结”是在原位的的有效应力作用下的固结,而不是在下的固结。
以图6为例,如果正常固结的地基土层是在与地面齐平的地下水情况下沉积的,那么M点土体在自然的情况下的固结压力为。
如果很快地开挖出图示的边坡,则其抗剪强度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抗滑力矩应当用土的浮重度计算,而不是用饱和重度计算。
在杭州地铁一号线湘湖站基坑工程事故中,设计采用的④2,⑥1两层淤泥质土的饱和重度平均为, 平均固结快剪强度指标:。
采用饱和重度计算抗滑力矩,这比用浮重度高2.4倍。
这可能是事故的原因之一。
4.结论本文对于新版的《边坡规范》提出了一些意见,他们包括:(1)规范中“荷载效应的组合”的提法是一种过时的提法,目前建筑行业的规范都已改为“作用组合的效应。
(2)在锚杆设计中,抗拉和从砂浆中抗拔计算以使用分项系数法为宜;即使使用安全系数法,其抗力也应使用极限抗力的标准值,而非设计值。
(3)该规范中推荐的一些计算主动土压力的公式,没有明确土压力的作用方向,将无限斜坡的朗肯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用来计算几种墙后填土倾斜的公式是有前提的,即主动土压力方向与斜坡面平行。
(4)该规范在土坡稳定分析中提出的“水土合算”是错误的和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