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论文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内容用提要:小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优等生和差等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原本滞后的农村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分析厌学原因,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克服对策
厌学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不当教育和影响,及学生本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或部分科目的学习活动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甚至产生强烈抵触情绪或行为的现象。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师看得起我”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卑感。因为学习上的不成功,父母亲友对他都有看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即使老师同学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也会这么认为),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有这样的一句名言: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有进步。其次,教师本身要对“学困生”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一定会有进步。因此,作为教师要
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其更加进步。
2、触动学困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
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却相对较弱,在实际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觉得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待他们就要做到: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主要包括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学生。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好,影响了班集体,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际完成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牲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根据多元智能论,我们应该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
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儿童,有可能受到尊重。我们教师应尽量找到孩子的智能发光点,然后教师和家长应依据孩子的智能牲,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我们的孩子优势的智能得到发挥,弱的智能得到提高。
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是多样化的,智商低的人不一定笨,每个人在不同的智力范畴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准确了解自己天赋的人才有可能正确选择对其有利的,接受挑战并感到幸福。多元智能理论提醒我们:不能单以考试成绩论优差,而应从各方面发展人才,培养人才。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如果我们都能够抓住一个契机来重点关心学困生,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困生良好的个性,排除学困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我相信经营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