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简案)
第六节 力的分解1
第六节力的分解知识要点:一、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几个分力叫力的分解。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将一个已知力分解,如不加限制,可以有无数对大小和方向不同的分力,即有无数组解。
三、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即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
有唯一解。
其方法步骤为1、先根据力实际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2、再根据两个实际分力的方向作出平行四边形;3、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和数学知识求出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四、正交分解法:即把一个力沿着两个经选定的互相垂直的方向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
其目的是便于运用代数公式来解决矢量的运算。
力的正交分解法步骤如下:1、正确选定直角坐标系,使坐标轴与尽可能多的力重合;2、分别将各个力投影到坐标轴上;3、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的投影合力F x和F y:F x=F1x+F2x+F3x+……F y=F1y+F2y+F3y+……式中F1x和F1y是F1在x轴和y轴上的两个分量,其余类推,这样共点力的合力大小为:F2=F x2+F y2。
五、一个力分解有确定解的几种情况:1、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即效果分解)有唯一解。
2、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与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的方向。
有唯一解。
3、1)若F<F1+F2或F>|F1-F2|,有两组解;2)若F=|F1-F2|或F=F1+F2,有一组解;3)若F>F1+F2或F<|F1-F2|,无解。
4、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大小与另一个分力F21力F2的大小。
有一组解或两组解或无解。
(θ<90①若F1=Fsinθ或F1≥F,有一组解;②若F>F1>Fsinθ,有两组解;③若F1<Fsinθ,无解。
典型例题:例1、如图甲所示,一物体重G=10N,AO绳与水平顶板间夹角45°,=__________,BO绳所受的 A 45°BO绳水平,则AO绳所受的拉力F拉力F2=__________。
力的分解典型例题五种解法
力的分解典型例题五种解法力的分解的解题思路:力的分解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接着就转化为一个根据已知边角关系求解的几何问题,因此其解题基本可表示为思路物理抽象(作平行四边形)数学计算(求分力)实际问题根据力的对力的计算转化作用效果为边角的计算例题:如图所示,物体的重力G=100N,试求绳AB,BC所受力的大小.方法1: 力的分解(如图一)FAB=F2=G/tg53。
=100N ×3/4 = 75NFBC=F1=G/sin53。
= 100N × 5/4 = 125NFBC=F1=G/sin53。
= =100N 5/4=125NC53。
FBCFABA B F253。
F1G=100N(如图一)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是一对平衡力。
C方法二: 力的合成(三个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如图二)FBC=F1=G/ sin 53。
= 100N × 5/4=125NFAB=F合=G/tg53。
= 100N × 3/4=75N53。
FBCFABA B 53。
F合G=100N(图二)C 方法三: 力的合成(如图三)53。
F合=G=100NFBC= F合/ sin 53。
= 100N × 5/4 = 125NFAB=F合/tg53。
= 100N × 3/4 = 75NF合53。
FBCFABA BG=100N(图三)方法四: 力的合成(如图四)F合 = FBC(平衡力)FAB = G/tg53。
= 100N × 3/4 = 75NFBC = F合=G/ sin 53。
= 100N × 5/4 = 125N 。
C53。
FBCFABA B53。
F合G=100N(图四)方法5: 力的合成(如图五)以B点为坐标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于FBC不在坐标轴把它分解到X轴和Y轴分别是FBCX , FBCY在X轴FBCX = FAB在Y轴 FBCY= G=100NFBC = FBCY/ sin 53。
力的分解(精品)
案例探究二
问题: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哪些效果?
你能建立模型、利用 身边的器材体验斜面 上物体的重力产生的 效果吗? 勇于探索
宽容失败
6
案例探究二
问题:斜面上物体受到的重力有
G2是什么? 是压力吗?
哪些效果?可以怎样分解?
构建模型
G1
实验分析:斜面夹角增大G1、G2
G2 G
那么实际处理力的分 解时又该如何进行呢?
结论:同一个力可 以分解为无数对大 小,方向不同力。
首页 结束
下一页
案例探究一
问题:拉箱子的力怎样分解?
F2
F
θ
F1
F1=F cos θ
F2=F sin θ
【探究结论】:F产生两个效果: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 果,同时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首页 结束 上一页 下一页
抽象成以下模型,推导出重力的两个分力
解析:杆AC和绳BC的所受力的大小分别为
B
θ
F1 A C
G F2 cos F1 G tan
F2
θ F=G
回顾刚才的探究过程,让我们共同来归纳一下 力的分解的解题步骤。
分解力的步骤:
(1)
( 1)
( 2)
( 3)
( 4)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呼应新课的引入)
为什么使用简单机械(木板)能拉断铁丝?
合力一定,分力随它们之间 的夹角变化而如何变化?
分力随夹角增大而增大
研究性学习
• 1.晾晒衣服的绳子,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 • 2.为什么刀刃的夹角越小越锋利? • 3.衣服拉链的工作原理
课堂总结
知识应用:
理论指导实践
力的作用效果分解
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导致物体的运动、形状的变化和相互位置的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解释和理解。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按照不同方向或不同性质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原理和方法。
1.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原理: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
根据矢量的特性,一个力可以分解成多个力,这些力的矢量合成与原力相等。
通过分解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分解方法:(1)水平和垂直分解法:将一个力分解为水平和垂直两个分力。
根据三角函数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力的大小。
(2)串联法: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每个力都沿着不同的方向。
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可以得到这些力的矢量合成等于原力。
(3)平行四边形法:将一个力按照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分解为两个力。
这两个力的合成等于原力。
3.力的分解应用效果:(1)作用力的平行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斜方向的力时,我们可以将该力分解为平行于地面和垂直于地面的两个力。
平行于地面的力可以使物体产生水平运动,垂直于地面的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垂直上的运动。
(2)作用力的垂直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斜方向的力时,我们也可以将该力分解为垂直于地面和平行于地面的两个力。
垂直于地面的力可以使物体产生垂直上的运动,平行于地面的力可以使物体产生水平运动。
(3)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时,可以将这些力分解为不同方向的分力,然后根据力的合成原理,得到这些分力的矢量和,即为物体所受的合力。
4.力的分解的应用:(1)斜面上的物体运动:当一个物体沿着斜面下滑时,重力可以被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力和垂直于斜面的力。
平行于斜面的力可以决定物体的加速度,垂直于斜面的力可以决定物体在垂直方向的运动。
(2)物体受到斜向拉力:当一个物体受到斜向拉力时,拉力可以被分解为平行于拉力方向的力和垂直于拉力方向的力。
平行于拉力方向的力可以决定物体的加速度,垂直于拉力方向的力可以决定物体在垂直方向的运动。
第三节 力的分解
第三节力的分解【知识点的认识】1.力的分解(1)力的分解定义:已知一个力求它的分力的过程叫力的分解.(2)力的分解法则: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2.分解力的方法(1)按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分解的步骤:①分析力的作用效果②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③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④据数学知识求分力的大小和方向(2)正交分解法:将一个力(矢量)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分矢量),即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力(矢量)沿着两轴方向分解,如果图中F分解成F x和F y,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x=F•cosφ,①Fy=F•sinφ,②F=,③tanφ=,④正交分解法是研究矢量常见而有用的方法,应用时要明确两点,①x轴、y轴的方位可以任意选择,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但若方位选择的合理,则解题较为方便:②正交分解后,F x在y轴上无作用效果,F y在x轴上无作用效果,因此F x和F y不能再分解.(3)图解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利用邻边及其夹角跟对角线长短的关系分析力的大小变化情况的方法,通常叫作图解法.也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处理,更简单.图解法具有直观、简便的特点,多用于定性研究,应用图解法时应注意正确判断某个分力方向的变化情况及其空间范围.【知识点的应用及延伸】分解﹣个力的可能情况(1)已知两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个力的两个分力,如不限制条件有无数组解,如图(a)所示,力F可在不同方向上进行分解.要得到唯一确定的解应附加一些条件:①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可求得两个分力的大小.图(b)所示把已知合力F分解成沿OA、OB方向的两个分力,可从F的矢端作OA、OB 的平行线,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得两分力F1、F2.②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c)已知合力F、分力F1,则连接合力F和分力F1的矢端,即可作出力的平行四边形得另一分力F2.③已知合力、一个分力F1的方向与另一分力F2的大小,求F1的大小和F2的方向(无解、有一组解或两组解).如上图所示,已知力F、α(F1与F的夹角)和F2的大小,这时有四种情况,下面采用图示法和三角形知识进行分析,从力F的端点O作出分力F1的方向,以F的矢端为圆心,用分力F2的大小为半径作圆.a.当F2<Fsinα时,圆与F1无交点,说明此时无解,如图(a)所示.b.当F2=Fsinα时,圆与F1相切,此时有一解,如图(b)所示.c.当F≥F2>Fsinα时,圆与F1有两个交点,此时有两解,如图(c)所示.d.当F2>F时,圆与F1作用线只有一个交点,此时只有一解,如图(d)所示.(2)在实际问题中,一般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或处理问题的方便及需要进行分解.【命题方向】(1)第一类常考题型是考查对力的分解的理解:如图所示,拖拉机拉着耙耕地,拉力F与水平方向成α角,若将该力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它的水平分力为()A.Fsinα B.Fcosα C.Ftanα D.Fcotα分析: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将力F分解后,根据几何关系求解.解答:将力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根据几何关系,可知F1=Fcosα故选B.点评:本题关键将力正交分解后,根据几何关系求解.(2)第二类常考题型是结合其他知识点对力的分解应用的考查:如图,用绳AC和BC吊起一个重50N的物体,两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和45°,求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分析:对结点C受力分析,受重力和两个拉力,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并运用正交分解法列方程求解即可.解:对悬点C受力分析,因为C点平衡,所以有F AC cos30°+F BC cos45°=GF AC sin30°=F BC sin45°解得:F AC=50(﹣1)NF BC=25(﹣)N答:绳AC和BC对物体的拉力为50(﹣1)N和25(﹣)N.点评:本题关键受力分析后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列式求解;注意三力平衡通常用合成法,四力平衡通常用正交分解法.【课堂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轻质支架,A、B固定在竖直墙上,C点通过细绳悬挂一重物,则重物对C点的拉力按效果分解正确的是()A.B.C.D.2.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足了力气也推不动,他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板对衣橱的推力一定小于小明的重力B.人字形架的底角越大,越容易推动衣橱C.人字形架的底角越小,越容易推动衣橱D.A板对衣橱的推力大小与人字形架的底角大小无关3.如图所示,被轻绳系住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则G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别是图中的()A.1和4B.3和4C.2和4D.3和24.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2N的力可以分解为8N和8N的两个分力B.一个3N的力可以分解为8N和4N的两个分力C.一个7N的力可以分解为5N和1N的两个分力D.一个8N的力可以分解为4N和3N的两个分力5.将一个有确定方向的力F=10N分解成两个分力,已知一个分力有确定的方向,与F成30°夹角,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6N,则在分解时()A.有无数组解B.有两组解C.有唯一解D.无解6.已知力F的大小为10N,要把它分解成两个力,以下关于两分力大小不可能的是()A.6N,6N B.3N,4N C.100N,100N D.428N,419N 7.如图所示,物体P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其所受的重力可分解成平行于斜面的F1和垂直于斜面的F2,则()A.P受到重力、F1、F2、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B.P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C.当α增大时,F2也随着增大D.当α减小时,F1却逐渐增大8.如图所示,分解一个水平向右的力F,F=6N,已知一个分力F1=4N和另一个分力F2与F的夹角为3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唯一解B.一定有两组解C.可能有无数解D.可能有两组解9.下图中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正确的是()A.B.C.D.10.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时,以下情况中不可能的是()A.F1与F2的大小都大于FB.F1、F2与F都在同一直线上C.F1与F2的大小都等于FD.F1与F2的大小、方向都于F相同11.分解一个确定大小和方向的力,在下列给出的四种附加条件中,能得到唯一确定解的情况,正确的说法是()①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②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③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④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求第一个分力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的大小.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12.如图所示,小球静止时对斜面的压力为N,小球所受的重力G,可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效果分解成()A.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且N=B.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水平方向的分力,且N=GcosθC.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且N=D.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且N=Gcosθ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θ,圆柱体质量为m。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
高中物理力的分解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可以使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力的分解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详细讲解高中物理中力的分解,并讨论其应用。
一、力的分解概述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若干个充分简单的分力的过程。
在力的分解中,常用的方法有平行四边形法和三角形法。
1. 平行四边形法平行四边形法是力的分解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拆分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力的平行关系的情况。
以一个力F为例,我们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将其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
F1和F2的合力等于F。
2. 三角形法三角形法也是力的分解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适用于拆分力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力的垂直关系的情况。
以一个力F为例,我们可以用三角形法将其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
F1和F2的合力等于F。
二、力的分解应用举例力的分解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力的合成、重力和斜面等相关问题上。
1.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是指将若干个分力合并为一个合力的过程。
与力的分解相反,力的合成是通过将多个力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合并,得到一个总的合力。
例如,将两个力F1和F2按平行四边形法合并,可以得到一个合力F,符合“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的牛顿第三定律。
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
在物理学中,重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垂直向下的重力分力和垂直向上的支持力。
3. 斜面问题当物体放置于斜面上时,我们需要将重力拆分为与斜面垂直和平行的分力。
垂直分力是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平行分力是物体沿斜面滑动的力。
通过分解重力,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
三、力的分解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力的分解,我们来看一个实例分析。
假设一个物体以一定角度倾斜放置于斜面上,并处于静止状态。
这时,我们需要分解重力,得到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
根据力的分解原理,我们可以找到与斜面垂直的分力,该分力将物体保持在斜面上。
同时,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为物体在斜面上的摩擦力,它与物体倾斜角度和斜面的摩擦系数有关。
力的分解教案应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分解教案应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导语:力的分解是解决实际问题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互相垂直的分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力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力的分解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利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问题。
1. 力的分解的原理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互相垂直的分力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力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所分解方向的两个分力。
这种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和影响。
2. 力的分解的应用力的分解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例子来说明。
问题一:一个人要将一块重量为500N的木板从一个斜坡上抬起,斜坡角度为30度。
求该人需要施加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决方法:首先,我们将木板的重力分解为垂直和平行于斜坡的两个分力。
垂直分力为重力的正弦分量,平行分力为重力的余弦分量。
重力的垂直分力:Fv = 500N * sin30° = 250N重力的平行分力:Fh = 500N * cos30° = 433N(约)因为该人要抬起木板,所以施加的力需要平衡木板的重力,即与重力的平行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所以,该人需要施加的力为433N,方向向下斜坡。
问题二:一个物体受到斜向上的拉力和水平向下的重力,求物体的加速度和斜向上的拉力大小。
解决方法:首先,将拉力和重力分解为斜坡的垂直和平行分力。
假设物体的质量为m,斜坡的角度为θ。
斜坡的重力分力:Fv = mg * cosθ斜坡的水平向上拉力分力:Fh = mg * sinθ物体的合力:F = Fh - Fv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我们可以得到物体的加速度 a = (Fh - Fv) / m斜向上的拉力大小为斜坡的水平向上拉力分力的大小。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和斜向上的拉力大小。
通过上述两个实际问题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力的分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导言: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合力。
力的分解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计算力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力的分解原理。
3. 能够应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和特点。
2. 力的分解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特点的介绍。
1.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1.2 力的特点: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解原理。
2.1 力的合成原理:力可以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的合力。
2.2 力的分解原理:力可以通过三角法或平行四边形法进行分解。
3. 力的分解方法。
3.1 三角法分解: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三角函数进行分解计算。
3.2 平行四边形法分解: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平行四边形性质进行分解计算。
4. 力的分解实例分析。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应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实际例子说明力的定义和特点。
2. 介绍力的分解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合成原理和分解原理。
3. 讲解三角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分解力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实例演示。
4. 练习三角法和平行四边形法分解力的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
5. 指导学生应用力的分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6. 总结力的分解方法和应用,回顾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的积极性。
2. 对力的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3. 对力的分解原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4. 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力的分解方法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
2. 实例分析题。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力的分解方法,如矢量分解法等。
2.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并掌握力的分解原理和方法。
力的分解
(1)定义
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 笔 量的方法叫做三角形定则 记
F1
F
F1 F
F2
平行四边形定则
F2
三角形定则
四、矢量相加的法则
1.三角形定则 (2)说明 ①三角形定则与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质一样 ②所有矢量(如:速度、位移) 相加都满足三角形定则 合矢量 x
x2 分矢量2 x1 分矢量1
四、矢量相加的法则
当F乙垂直于OO'时, F乙最小 F乙max=F甲sin30°=500N
F甲 30° F乙F1 乙2 F乙3
F1 F2 F3
作业
新课程导学 第39页 课堂达标 第3题
新课程导学 第39页 课堂达标 第3题
作业:一个木箱质量m=60kg,静止在水平 地面上,工人推木箱,若动摩擦因数为μ=0.3,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sin37°=0.6,cos37°=0.8,g取10m/s2 )
之间放有一个重为G=20N的光滑圆球,如图所示,试求这个球对斜面的
压力和对挡板的压力.(sin37°=0.6,cos37°=0.8)
解:重力G的两个作用效
果分别是:
G1
①压斜面,②压挡板 沿这两个方向分解重力
θ θ
G2跟G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数学知识有:
G2 G
tanq = G1
G
球对档板的压力N1=G1 G tanq
F
30°
例解4:木箱重500 N,放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大小为200 N与 水平方向成30°向上的力拉木箱,木箱沿地平面匀速运动,求木 箱受到的摩擦力和地面所受的压力。
解:画出物体受力图,如图所示。 y
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
力的分解教案
力的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学会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3.掌握力的分解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准备1.教材:力学教材;2.教具:力的分解模型、力的分解图示板;3.学具:扳手、吊钩;4.多媒体设备:投影仪。
三、教学内容1. 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方式和效果。
在物理学中,力是用矢量表示的,包括大小和方向。
在对力进行分解时,我们将其分解为两个正交的力,可以用一个力的水平分量和一个力的垂直分量表示。
力的分解示意图力的分解示意图上图中,假设F是一个斜向上的力,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Fx和垂直方向的力Fy。
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使用正弦和余弦函数来计算水平和垂直分量的大小:Fx = F * cosθFy = F * sinθ其中,θ为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2. 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是力的分解的基本应用之一。
当我们需要计算斜向上或斜向下的力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量时,将力分解为两个力的合力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以一个例子说明:某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F = 100 N,夹角θ = 60°。
我们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首先,计算水平方向的力分量:Fx = F * cosθ = 100 * cos60° = 50 N然后,计算垂直方向的力分量:Fy = F * sinθ = 100 * sin60° = 86.60 N所以,这个力可以等效地表示为水平方向的50 N和垂直方向的86.60 N的合力。
3. 力的分解的计算方法力的分解的计算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确定需要分解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步骤2:确定力的分解方向。
步骤3: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使用正弦函数或余弦函数计算力的分量的大小。
步骤4:根据力的分解方向确定分量的正负号。
力的分解教案
2.6:力的分解一、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从力的等效性理解力的分解;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力;会用作图法和计算法求分力。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培养学生根据要求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组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特点,我把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和掌握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把力分解时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及确定两分力的方向作为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上节课我们讲到:几个力的作用可以用一个力来等效代换,这个力称为这几个力的合力。
已知分力求解合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合成。
力的合成遵循的规律是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反,一个力的作用也可以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来等效代替,这几个力称为那一个力的分力。
已知合力求解分力的过程称为力的分解。
2、讲解新课一、力的分解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2、分解方法:平行四边行定则1)作法:把已知力F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力F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邻边也就表示力F的两个分力。
由此看来:如果没有条件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也就是说,一个力可以由无数组分力来等效替代。
2)具体问题中-------按照力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第一步: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第二步:根据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方向作平行四边形;第三步:根据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知识确定分力的大小和方向.二:实例分析:1、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将力F分解.2、放在倾角为θ带挡板的斜面上的物体,试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G的效果,并加以分解。
如图,固定在竖直墙上的三角支架,一端挂有重物,重物重G,重物重力的分解。
高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分解
高中二年级物理教案: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引言:力的分解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受力的情况、寻找合力和分解力的方向与大小,是进行物理问题分析和解决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本教案将以高中二年级物理课程为基础,详细讲解力的分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一、力的分解的概念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拆分为其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力的过程。
在力的分解中,我们将一力分解成两个或多个平行于坐标轴的分力,这样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计算物体在各个方向上受到的力的影响。
二、力的分解的原理1.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根据这个定律,我们可以推导出力的分解的原理。
2. 三角形法则力的分解可以通过三角形法则来进行。
三角形法则是指,以力的作用方向为两条边,通过这两条边构成一个三角形,那么分解后的力就是这个三角形的两条非对边。
三、力的分解的应用1. 斜面上的物体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撑力,我们可以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分力,这样可以更方便地分析物体在斜面上受力的情况。
2. 物体受力平衡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找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若合力为零,那么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下。
3. 绳索与滑轮在绳索与滑轮的系统中,根据分解力的原理,我们可以找出绳索和滑轮所受的分力,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和张力等相关量。
四、力的分解的计算方法1. 平行于坐标轴的分力计算通过使用三角函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力在坐标轴上的分力的大小,从而更好地分析物体的运动状况。
2. 三角形法则计算根据三角形法则,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力的大小和夹角,计算出分解后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合力计算根据分解力的原理,我们将已知的分力相加或相减,得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例演练通过一些实际情境的例子,我们可以练习和巩固力的分解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例如,一个物体沿坡道向下滑动,在不同坡度和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分解来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及加速度。
物理力学中的力的分解
物理力学中的力的分解教案标题:物理力学中的力的分解一、引言在物理力学中,力是一种基本概念,而对力的分解是研究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本教案将通过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二、背景知识1. 力的基本概念:描述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物理量。
2. 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3. 力的合成: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4. 矢量和标量:力是一个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三、力的分解的基本原理1. 力的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力都可以分解成两个分力。
2. 共点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平行或共线的两个力。
3. 非共点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非平行或非共线的两个力。
四、共点力的分解示例在有斜坡的平面上,有一个物体受到重力和斜坡的支持力。
我们将重力分解为沿斜坡方向的力和垂直斜坡方向的力,以分析物体在斜坡上的受力情况。
五、非共点力的分解示例在一个绳子的两端挂有物体,在绳子的中点作用着一个外力。
我们将外力分解为绳子上的张力和垂直绳子方向的力,以分析绳子和物体的受力情况。
六、力的合成在一根绳子上的两个力,我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外力。
通过示例,说明合成力与分解力的关系。
七、力的分解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1. 强化学习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释一些复杂力学问题。
3. 用于计算斜坡上物体的加速度、绳子的张力等问题。
八、练习与讨论通过一些小实验或街头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分解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展开相关的讨论。
九、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力的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十、延伸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力的分解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工程力学、航空航天等。
十一、参考资料1. 《高中物理教材》2. 《物理教学丛书·力学分册》以上为教案的大致框架,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添加具体的内容和细节。
教案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分解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力的分解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力的分解PPT概要
(1)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2)据力的作用效果定分力
的方向;(画两个分力的方向)
(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定分力的大小;
(4)据数学知识求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力的分解 活生实例
F
拉力产生的效果: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 同时把耙向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
力的分解
F1 = _F_c_o_s_θ_ F2 = __F_s_in_θ_
G
F1
思考与讨论
1、车在桥面上行驶时它的重力产生了什么效果?
你能找到它的两个分力吗?
2、桥高一定,引桥很长目的是什么,这能减少重
力的哪个效果,有什么好处?
G1 为了减小桥面的坡度,从而减
小G1 对汽车上坡和下坡的影响, 使行车方便和安全
G2 G
A 60O
你能求出OA和
OB两条绳上的拉
O B
力吗?
正交分解
求三个力F1、 F2与F3合力?
y
F1y
F2
F2y
F1
O
F2X F3y
F3x F1x
x
F3
在很多问题中,常一个力分解为互相垂直 的两个分力,特别是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把物 体受到的各个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 去,然后求两个方向上的力的合力,这样可把复 杂问题简化,
2、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力的分解法则:
F
F1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F2
注意
在力的分解中合力真实存在,分力不存在
对于同一条对角线(确定的合力),你可以作出多少个 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任意性)
F
如果没有其它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确定的合力), 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任意性)
教学设计:力的分解
教学设计:力的分解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力、力的分解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且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效果,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力的分解的应用实例,进一步感受物理学中“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
(2)通过亲历在实际问题中进行力的分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提炼物理模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体验“绳杆模型”作用效果的小实验,增强同伴之间相互协作能力,讨论交流的能力。
(2)通过亲历“拉大巴”、“千斤顶”等力的分解的实例分析过程,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将所学物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实际的能力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实际问题中,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教学难点: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力的作用效果三、教学资源实验器材(1)DIS斜面上重力分解演示器;(2)斜面模型(装满钢珠的矿泉水瓶、贴有海绵的斜面);(3)绳杆模型(铅笔、细线、钩码、橡皮筋)(4)自制千斤顶受力演示器媒体资源(1)拉大巴视频(自制)、千斤顶顶车视频(自制);(2)GeoGebra动画(自制);(3)自制PPT课件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设计是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生活动、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力的分解的多解性。
通过两个示例,结合DIS 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学会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通过三个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从实际问题中提炼物理模型。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根据力产生的作用效果进行力的分解。
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让学生找出作用效果,确定分力方向。
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合力,最终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在实际问题中,找出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两个示例,让学生充分体验力的作用效果:第一个示例,斜面模型,DIS演示实验,学生练习讨论。
力的分解(3)
力的分解
一、力的分解
二、作用效果分解法
三、正交分解法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一、力的分解 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如果没有条件限制,一个力可以分解成无数对大小 和方向不同的力。
F F F2 F
F2
F2
F1
F1 F1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2. 力的分解应满足的条件 (1)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2)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 小和方向。
F2 F F2 F
F1
F1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二、作用效果分解法 分解一个力要具体考虑这个力产生的效果,它在哪些 方向上产生了效果,就可以沿着这些方向进行分解,这就 是作用效果分解法。 (1)某人用力F 斜向上拉物体,请分析力F 产生的效 果。
F F2
q
F F1
两个分力的大小为
F1 F cosq , F 2 F sin q
F 2 F 2 F12
F1
1802 2402 N 300 N F 180 F2 tan q 0.6 F 2 240 q = 36°
上一页
q
F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上一页
下一页
目 录
退 出
练 习 1. 有人说,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力,分力的大小一定小 于原来的那个力,对不对?为什么? 2. 把竖直向下180 N 的力分解成两个分力,使其中一 个分力的方向水平向右,大小等于 240 N,求另一个分力 的大小和方向。 解:如图所示,将力F 分解成 F 1 和F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力的分力的过程
2、遵循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
3、分解原则:力的作用效果
4、实例分析:
设计思想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就定则而言,一个力的分解有无数个解,教材通过实例来说明力的分解的依据及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来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并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渗透了物理中的等效替代思想和研究方法的教育。学生通过力的合成的学习,已基本明确了力的特征和力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与替代的思想。比较容易接受力的分解的含义和遵循的规律,但对力按效果分解的方法较难理解。这节课在设计中增加了多处学生参与的活动,通过亲身感受力的作用效果,增进学生对力按效果分解方法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直观显示力的作用效果,帮助学生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
通过简单的例题让学生体会力的分解的一般方法
将模型还原回生活,让学生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探究题目
1、说说为什么晾衣绳不易过紧?
2、查看有关拱桥的图片,说说你的感想?
让学生将新的物理应用于生活,展开研究活动,养成研究习惯,感受成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力的分解
哈十九中学
张少怀
课题
第四节 力的分解
课型
实验探究课
授课班级
高一
教材分析
“力的分解”是物理必修Ⅰ第三章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而编排的。由于分解法是处理力的运算的手段和方法。它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并且它对矢量运算普遍遵从的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作了更加深入的应用。所以说本节内容具有基础性和预备性。
交流展示成果
学生总结力的分解方法
建立模型,观察楔块所产生的效果,确定压力的两个分力方向并做出力的分解图
学生自己揭开课开始时设置的谜底
总结本节收获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对本节课将要研究的问题的兴趣
回顾、铺垫
对比,得出力的分解概念,力的分解也遵循的规律
学生动手练习作图,知道没有限制时力的分解不唯一,体会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的意义
实例分析2(视频:滑梯)
建立模型:倾角为的斜面上,有一个重力为G的物体。
探究1:重力在哪些方向产生了作用效果?
探究2:画出重力G的分解示意图,并用重力G和倾角表示分力的大小。
应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这一规律?
结合上面两个例子,总结力的分解的方法。
实例分析3(教师演示切菜的过程)
解压力。
(二)探究:无条件限制时力的分解不唯一。问题:那么实际问题中如何进行力的分解呢?
我们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
实例分析1(视频:拉杆箱)
建立模型: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该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探究1:拉力在哪些方向产生了作用效果?
探究2:画出力F的分解示意图。
联系实际:展示简单的榫卯结构
实例分析4
呼应引入课题部分的谜题,让学生画出力的分解图,并揭开奥秘所在。
三.课堂总结:
力的分解关键——分力方向的确定
力的作用效果、实际需要
观察、怀疑
思考、回答
知道实际中力的分解的原则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提供的器材设计显现力的效果的实验方案。
观察所产生的效果,从而确定两个分力的方向。画出力的分解示意图,并运用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分力大小。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已掌握了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的方法,并通过力的图示法认识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为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知道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知道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将在水平面上拉动拉杆箱运动建立模型,通过台秤显现拉力的作用效果,确定拉力两个分力的方向,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6.关注物理与生活相互联系,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重点
掌握在实际中依据力的效果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分解。
难点
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并确定两分力的方向。
教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细绳套、橡皮筋若干、一端带螺丝的直尺、塑料板、重物、体重计、能活动的木板、楔块,废旧的椅子腿等
方法
实验探究演示讨论归纳
教师引导学习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在班级找两名力气比较大的同学和一名力气比较小的同学上台。
过渡:四两拨千斤的秘诀就蕴含在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力的分解》中。
二、新课教学
提问:什么叫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叫力的合成?力的合成遵循什么法则?
(一)对比得出:1、力的分解概念:2、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互为逆运算;3、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3.将小孩打滑梯的过程,建立模型,通过倾斜放置的直尺显现重力产生的效果,确定拉力两个分力的方向,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
4.将简单的榫卯结构建立模型,观察演示实验,确定压力的作用效果,并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将压力进行分解。
5.参与显现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利用放大的思想显现力的作用效果的方法。
2、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展示、分析日常生活中应用力的分解的现象,由生活实例引出问题,再通过相应的实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感受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的习惯,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现象,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建立物理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探究性实验,通过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有更深刻的感受,其目的在于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达成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还要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