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ppt

合集下载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网络教材+SPOC”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网络教材+SPOC”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

652018年18期总第406期高等教育研究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网络教材+SPOC”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构建文/张琦【摘要】英语学习与计算机互联网的融合形成混合式学习是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其实相较于各式各样的英语学习网站和移动端应用,大学英语课程才是教育技术化的立足之本。

只有把互联网的线上使用无缝对接到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内容中去,才能发挥其教育技术的真正优势。

所有的教育技术和设备的使用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不能可有可无,而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网络教材+SPOC”三位一体模式就是基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混合互联网技术、优化学习效果的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三位一体;SPOC;教学模式【作者简介】张琦(1980.4- ),女,浙江树人大学,讲师,应用语言学硕士。

互联网的普及和教育技术的运用使全球范围的教育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大学英语课程如不采取混合式教学、不融入网络、多媒体、移动终端等教学手段似乎都无法顺利地开展下去。

教育技术的确在很多方面助力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但该如何混合、在哪个教学环节混合,用何种教学方式混合,这些还是需要一线教师大量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三位”英语课外教学的资源种类繁多、良莠不齐,评估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稍弱的学习者在面对信息庞杂的网络资源和种类繁多的移动终端应用,常常会出现选择困难症,或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内因外因阻力而中断学习,进而影响英语学习效果。

其实大学英语学习的关键还是在于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课程。

学不在多而在精。

大学英语课程的是按照最新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导下的教学大纲来进行设置的,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各方面能力的不同需求、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以及未来英语教学在中国的发展方向。

大学英语的各项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开展的改革还是应该扎根于课堂、立足于教材,同时借力于科技。

大学英语教学的新“三位”指的是传统课堂教学、纸质教材的网络版、和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

大学英语公共选修课的体系与操作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的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开设大学阶段的英语选修课是满足这种教学改革要求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本文概述了国内一部分大学在这方面的实践,进而分析了英语选修课的体系与结构,然后对这种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英语选修课;课程体系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要求》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是一个体系,而不应该只是原来那样传授给学生的一些语言技能。

它明确要求各个学校应当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要求》的精神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计自己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要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一、国内英语选修课概述国内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开展已经有一个比较长的历史。

一些高校外语院系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尝试。

但是一些年以来,英语选修课还不被重视,也不被看作是一个体系。

近几年,这个问题开始得到改变。

国内许多高校已经正式地开始它的建设。

南京大学的外语教学实力非常强大。

该校外语部开设的英语选修课有二十多门次。

这些英语选修课主要有:高级英语阅读与英汉翻译;英语中级口译;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经贸英语阅读;高级英语听力;高级英语词汇;中级美语口语;英美经济概况;高级英语写作;中高级英语视听;英文时事听力;高级英语口语;英语国家文化;加美文学和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高级英语听说等。

高职英语说课ppt课件

高职英语说课ppt课件
有机结合;高职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 主,强调实用性外语教学,突出学生的参与性,教学内容的
实 用性,教师作用的指导性和教学方式的实践性,使学生在今 2

2. 课程目标
高职英语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 学 生为中心”为其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操练、模拟训练、 综合性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 知识目标 掌握涉外工作必备的英语语言知识:熟悉工作任务。 2) 能力目标 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 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 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 3) 素质目标 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社会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by subway,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what you hear. Task 4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eck the position
of the Youth Hotel. Task 5 Listen to the dialogue. Follow the directions
3
3. 课程设计

课程目标设计
体现“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 核心”的育人理念和培养目标


语 课
课程内容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 课程建设的主线,以工作背景下的英语
语言运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设计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
先行、项目驱动、能力本位的课堂教学
模式,做好“教、学、做”一体
获。激发当代大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神圣职责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全球通用语言。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显现出来,尤其是在大学阶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各大学纷纷进行了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其中“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和热点。

本文将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围绕“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展开探讨。

大学英语课程的三位一体体系构建是指听、说、读、写、译及文学欣赏六个方面的综合教学体系。

在这一体系下,通过对英语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能够全面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实现其对英语教育的全面素质要求以及以英语为工具的能力要求。

这样的体系构建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际能力以及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英语课程体系中,注重的往往是对语法、词汇等的死记硬背,而对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综合培养则相对薄弱。

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语法、词汇的运用只是语言交际的手段,真正能够实现语言交际的是听、说、读、写等能力。

构建“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在当前的国际化背景下,学生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通过构建“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仅获得语言能力的提升,还能够获得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社会。

“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国际交流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各大学已经在探索和实践“三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山东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课程体系PPT课件

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与英语课程体系PPT课件

思考题一 1.是否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学习学术
英语? 2.大学生是否有权选择学习EGP or
EAP, or EGP and EAP? 3.大学生是否有权选择学习说、写、
译技能的不同组合?
CHENLI
28
2加有0专10多业国型家少硕减士少大3学.8术学万型名硕毕,士并业3且.8计万生划名将往,后增来要从不例同如事学98学校5、的术2比11研例学应校究该的?不比同例,
• 学生需求
– 心理需求
• 成人学习:问题驱动;目标驱动 • 中高级学习者需要有“饥饿感” 、“新鲜
感”、“挑战感”
CHENLI
14
接受性知识
接受性知识
表达性知b 识 b
表达性知识
CHENLI
15
1.2 “输出驱动”的理论依据
社会 需求
e
学生 需求
CHENLI
学科 需求
16
1.2 “输出驱动”的理论依据
全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学术研讨会 2013.4.20-21
“输出驱动假设”与课程教学创新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文秋芳
CHENLI
1
发言提纲
• “输出驱动”的解释及其理据 • “输出驱动”的课程体系 • “输出驱动”的教学方法 • “输出驱动”的教学案例 • 总结
CHENLI
2
1.1 对“输出驱动”的解释
• 理据总结
– 新入校的大学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要与高中衔 接,同时要有所不同
– 从未来就业的需要,大学生急需要培养产出能 力
– 中高级学习者需要用产出促输入,需要边用边 学
CHENLI
23
发言提纲
• “输出驱动”的解释及其理据 • “输出驱动”的课程体系 • “输出驱动”的教学方法 • “输出驱动”的教学案例 • 总结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

《大学英语》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一)课程性质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B类课程。

它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服务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需要。

课程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凸显其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服务,培养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方面具有支撑和促进作用。

(二)课程任务经过三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大学英语课程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课程开发依据,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核心,以知识为主线,挑选较为典型和常用的工作场景作为语言环境,将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合作性和交际性贯穿于教学之中,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要求融入行业工作过程内容中,进行语言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最终实现提高职业能力素养的目标.2.课程整体设计思路(1)以就业为导向,着重培养应用能力在课程设计时,大学英语课程将行业英语教学内容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着重提高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教学内容,调整了晦涩难懂、应用性不强的部分,加强实践性教学而不是只强调知识的系统传授.同时,大学英语课程还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1年36期总第580期ENGLISH ON CAMPUS《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文/畅青霞【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目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仍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不强、实施路径不详尽、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依据,着重分析了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实施路径、课堂设计等方面,以期构建起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现途径【作者简介】畅青霞,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兰州交通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索”(项目编号:SZZX202026)。

一、引言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各高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有用人才。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都提出了“以人为本,四个回归”,教育部“新时代高校40条”指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即每位教师都肩负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一片田”,每门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建立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课时多、学分高、覆盖面广等特点,不仅在语言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

大学英语的人文性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性强。

师资队伍传道效应强。

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要守好这段渠,将广义的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对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过程之中。

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入贯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多媒体网络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

大 学英 语 的 多媒 体 网 络教 学 主 要是 利 用 文 本 书 籍 、光 碟 软 件 、 网络资 源 三大 资源 ,强 调 以学 生 自学 为 主体 ,培养 他 们 的检 索力 、协作 学 习能力 、 自主学 习 能力 。建 构 主义 理论 和探 究式 教 学理 论 的指 导 、计算 机 技术 的支持 和 自主 学 习室 的建 立 ,可 以使 英语 教 师利 用 网络 ,从 网上 下 载可 用 的课 件 和信 息 ,运 用 到课 堂 教学 。因此 利用 多媒 体 网络 ,大学 英 语课 程 教学 有 以 下几 个方 面 的优 势 : 1 、创 设情境 ,激发 兴趣 根据 建 构主 义学 习理论 ,有 的学 习情 境 能帮 助 学生 完 成对 所 学知 识 的意 义建 构 ,通 过创 设 情境 还 可营 造 轻松 、愉快 的 学 习氛 围 ,这 对于 发挥 学生 学 习 的主 观 能动 性与 创 造力 ,激 发学 习兴 趣 具有 重 要意 义 。运用 多 媒体 教 学手 段 综合 处 理多 种 符 号的 能力 , 可轻 松运用 音乐 、视频 、图片等手 段创设 逼 真 的学习 情境 。 ・
而解 。
3 交互便捷 ,启发思 考 ,锻 炼 听说能 力 、 有 人 认 为 ,课 堂 教 学 中 ,尤 其 大 班 教 学 时 ,交 互 变 得 心有 余 而力 不 足 。其实 不然 ,老师 可 提 问 ,让 学 生集 体 回答 ,也 可 在 多媒 体 课件 中灵活 运用 自定义 动 画 、设 置幻 灯 片 的切 换方 式 等措 施 ,与学 生交互 ,以此启发 学生 思考 ,锻炼 听说 能力 。 4 、学生 开展 自主学 习 学 生可 基 于 网络 学 习软 件 进 行 自视 听说 学 习 ,也 可基 于丰 富 的网络 资 源开 展 自主研 究 性 学习 。教 师 既 可提供 相 关 学 习 网站 , 引导学 生进 行 有 目的 的 阅读 、学 习 ,也 可根 据 教学 内容 ,设 计 研 究课 题 ,组织学 生进 行任务 驱动 的研 究性 学 习。 5 、教师监 管 、引导 学生 自主学 习 教 师可 利 用 网络学 课 件 中的 教师 监 控模 块 ,对 学 生 自主学 习 的进 程与 质量 进行 监 管 、评 价 , 以此 引导 学生 开展 积 极有 效 的 自 主学 习,从而在 实践 中实 现对 学生 自主学 习能 力 的培养 。 6 、合作 学 习与 跨文化 交流

北京外国语大学 ppt

北京外国语大学 ppt
学,简称北外,是教育部直属、“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 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截至2012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已 开设54种外国语课程,其中16种语言是国家唯一学科点,是中国讲授语种最 多的高等学府。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是1941年成立于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三 分校俄文大队,后发展为延安外国语学校,学校建校伊始即隶属于中共中央 直接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归外交部领导,1954年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学 院,1959年与北京俄语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外国语学院。1980年后成为教 育部直属高校,1994年正式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改革开放至今,北京外 国语大学成为“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全国重 点大学,是目前中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悠久、教授语种最多、办学层次齐全的 外国语大学。 七十余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作为培养外交、翻译、经贸、新闻、法律、 金融等涉外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 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1名诺贝尔奖得主)。仅以外交部为例,据不完全统计, 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驻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 的近1000人,北京外国语大学因此赢得了“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吴红波,联合国副秘书长 陈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现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金永健,原联合国副秘书长 刘玉堤,中将,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军区空军司令员 周伯荣,少将,解放军海军原副参谋长 尹卓,少将,海军装备论证研究院原综合所所长 高行健,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何其莘,《新概念英语》作者 黄志良,翻译家,原中国驻尼加拉瓜、委内瑞拉大使 马爱农,《哈利· 波特》译者 马爱新,《哈利· 波特》译者 吴青,吴文藻、冰心之女,英语教育家 傅敏,傅雷之子,特级英语教师 杨澜, 阳光卫视主持人 许戈辉,凤凰卫视主持人 何炅, 湖南卫视主持人 梁洪,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主持人 韩乔生,中央电视台体育播音员 石凉,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演员 谭晶,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精品课程

二级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类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综合课程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大学英语
北京交通大学 宁波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北京大学 东北大学 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东南大学 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蒋学清 范谊 赵雪爱 黄必康 赵雯 王海啸 罗立胜 李霄翔 何莲珍 邱东林 郑树棠 张本慎 2003 2003 2003 2005 2005 2005
谢谢! 谢谢!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 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建设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 门国家精品课程(每年评300门) 门国家精品课程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意见(教高[2007]1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7]2号)
07、08年指标的差异之处 07、08年指标的差异之处
总体比较 从分值的变化来看 1、强调课程资源的推广共享 2、08年比07年突出了“教学条件”这个指标 项
教学条件
3-1 教材 及相 关资 料 3-2 实践 教学 条件 3-3 网络 教学 环境 教材及相关 资料建设 选用优秀教材(含国家优秀教材、国 选用优秀教材 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 编教材);课件、案例、习题等 课件、 课件 案例、 相关资料丰富, 相关资料丰富,并为学生的研究 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的 文献资料;实验教材配套齐全, 文献资料 能满足教学需要。 实践教学条件能满足教学要求;能进 行开放式教学,效果明显(理工 类课程能开出高水平的选作实 验)。 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 建有教学资源丰富、功能比较齐全、 10分 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并能有效 运行良好的课程网站, 共享。 共享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汇报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汇报

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汇报根据教育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及我院的教学指导方针,结合我院的实际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和所面临的社会需求,我们将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定为:使我院75%左右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所规定的一般要求,通过分级教学使其他25%的学生达到《要求》中的较高要求。

为达到此目标,我们从以下方面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及建设工作: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一直以来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选用了教育部推荐的优秀教材,注重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和分级教学等教学方式,经常采用讨论、演讲、辩论、戏剧或短剧表演等多种多样的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活动;2)第二课堂:大学英语的老师们在认真完成好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英语角、英文经典电影欣赏、英语演讲培训和比赛、英语知识竞赛、大学英语四六级知识讲座、英语手抄报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已经确定为大学英语课程的辅助教学活动,让学生们做到活学活用、学用结合,从而达到学而有用、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们真正体会到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益处和乐趣,同时养成愿学、好学、勤学、会学的英语学习习惯,极大地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3)大学英语教学措施及成效:我们制定且完善了符合我院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质量标准和考试大纲,并严格执行,以保障我院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科学而有序地开展。

在学院各级有关领导和全体大学英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近年来,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逐年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较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以前听不懂、开不了口的“哑巴英语”现象正在逐步改变;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全省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成绩有了突破;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取得了佳绩;学院各非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攻读硕士学位的人数也逐年提高,象现在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的03级电气工程专业的尤志祥同学刚在南京市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4)课程建设:为了更进一步搞好我院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程五年建设规划,计划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等方面继续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活动,在2006年大学英语课程被确定为院级重点课程和成功地通过了院级精品课程的评审,成为首批院级精品课程之一的基础上,通过五年的努力,将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成为一门体现现代外语教学理念,课程体系科学、完整,教学手段与方法先进,课程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精品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建设作者:张竞碧来源:《疯狂英语·教师版》2013年第02期摘要: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应避免大而全,教材资源应做到立体化,教材内容应做到多元化。

关键词:教材;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2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071 . 引言大学英语教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教材从1961年至文革前,这些教材主要采取的是上世纪50年代的传统模式,教学以课文分析为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第二代教材从1979年到1985年,仍遵循第一代教材的传统模式,但教学形式有所突破;第三代教材从1986年到90年代中期,教材根据大纲按精读、泛读、听力、快速阅读及语法与练习分册进行编写,编写重点仍放在语言共核上;第四代教材从90年代后期开始,教材编写开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纸质教材逐渐向多媒体网络为依托的立体化教材方面发展,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陈坚林,2010)。

应该说,这些年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推动了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发展,教材的可读性越来越强,但其发展仍需与时俱进。

2 .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对教材编写与出版的影响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各高等学校应按照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朝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基于此,现阶段各高校制订了适合各校发展的教学模式:3+1+X模式、2+2+X模式,1+3+X模式,0+4+X模式。

山东大学大学英语EGPESP课程建设与实践

山东大学大学英语EGPESP课程建设与实践

山东大学大学英语EGPESP课程建设与实践摘要: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是否彻底放弃通用英语教学转向学术英语教学是关注的一个焦点。

本文拟介绍突显学术英语兼顾通用英语的山东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术英语师资培养以及已经取得成就等方面。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师资培养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正经历着一场,处在一个转型期。

是彻底放弃通用英语(EGP)教学转向学术英语(EAP)教学,还是二者兼顾?本文拟介绍突显学术英语兼顾通用英语的山东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涉及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价、学术英语师资培养以及已经取得成就等方面,以求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ESP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课程设置(1)ESP课程体系。

山东大学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突显学术英语兼顾通用英语,目标是提高学生以英语为工具吸收现代科技文明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服务于建设国际化的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规划。

我们构建了包括通识必修课程和通识选修课程在内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课程体系。

通识必修课程下设通识基础类课程和通识提高类课程。

基础类课程包括大学英语读写课、大学英语视听说课、ESP系列课程以及为部分学院开设的特色专业课程,如为“泰山学堂”学生开设的捷进英语系列课程,为医科学生开设的医学英语系列课程、为理工科学生开设的科技英语系列课程等。

提高类课程主要是为学完大学英语基础阶段后的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开设的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下设三个课程群:通识一般课程、通识核心课程和国际网络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

依托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课程优势发展,是山东大学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特色之一。

基于互联网的国际课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推动了课程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2)医学英语教学的个案。

实施医学英语教学首先解决了很多问题。

(高校外国语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高校外国语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

(高校外国语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高校外国语大学)课程建设情况总结外国语学院根据本科课程“十二五”建设规划,以新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依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较好地执行了本科课程“十二五”建设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条件、科教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

一、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级阶段教学大纲》和《XX科技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等文件精神,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整体要求出发,结合我校外语专业实际,在充分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更新各专业课程体系。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包含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又包含了若干子模块,通识教育包括政治法律模块(16学分)、语言文学模块(9.5学分)、军事体育模块(4学分)、计算机科学模块(4学分)、社会科学模块(2学分)、特色课程(1.5学分),通识必修和选修课程合计52学分,占总学分的25.4%。

学科基础课程共计78学分,占总学分的38.2%,专业基础必修和选修课程共计21学分,占总学分的10.3%,专业方向及专业前沿课程共计9学分,占总学分的4.4%。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训练两个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含教学实验)共计44学分(集中实践环节37学分+教学实验3学分),占总学分(204学分)的21.6%,符合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的要求。

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趋向合理,通识必修课43学分(占21.55%)、通识选修课15学分(占7.52%)、学科基础课84.5学分(占42.36%)、专业基础必修课12学分(占6.01%),专业基础和专业方向选修课15学分(占7.52%),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34学分(入学教育、军训3学分,毕业实习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0学分,读书修身/学术报告2学分,日本专题研讨1学分,毕业教育1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素质拓展与创新4学分)(占17.04%),共计199.5分。

“立足地方、宣介地方、服务地方”理念下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立足地方、宣介地方、服务地方”理念下的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

德育探索结合学校的特色,挖掘和利用高校自身所在地区的资源。

可见,学校所在的区域文化圈也能为英语课程思政提供鲜活的“教材”和支撑。

与此同时,高校通识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中具备着独特的优势,包括课程设置灵活、课程多样,更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张海军,2021)。

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之一,也可利用这些优势在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尝试。

改革策略包括重视校本资源、地方资源的挖掘等。

(二)三维教学体系创建的必要性首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仍存在教学资源缺乏多样性、课堂内教师掌握的学生信息缺乏全面性及课堂外教师的影响力缺乏持续性等诸多问题,对实现“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非常不利。

可见,要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大学英语的教学体系必然要覆盖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及校内校外各个方位。

因此,有必要科学和精准构筑第一课堂(教室)、第二课堂(志愿服务、实践锻炼和现场教学等)及第三课堂(网络课堂)和谐共进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三维立体教学体系,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知识的同时,正确的价值观得以树立,思维品质得以磨炼,实践能力得以提升。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小型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探索近年来,研究团队启动了基于“立足地方、宣介地方和服务地方”理念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的小型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实现省市文化共校本文化一色,语言学习与思想育人齐飞,既体现教学大纲要求,又兼具政治性、思想性和科学性。

(一)小型资源库建设探索资源库建设围绕着课程单元主题内容,主要从模块、资源使用路径和方法、目标等方面进行(如表1)。

其中模块主要分为自治区区情、桂林市貌和校本三大块。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摘要:课程思政的目的是回归“育人”根本目标的出发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等问题。

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明确的整合策略。

因此应当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明确课程思政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挖掘文本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1.课程思政的内涵课程思政具体是指各类学科要充分追求自身学科特色,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发展,形成良好的合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也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工作中,要形成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局面,实现全过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不一个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方法和方式,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各种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1、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课程教育理念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确保所有教育工作者都能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

将德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行为得到更好的规范,形成长效教育教学机制。

《大学英语》是高校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课。

它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课程时间相对较长,《大学英语》课程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进一步促进情感教学英语教师有效地将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与学生一起表达自己的情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

在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影响下,才能真正做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如积极、轻松的气氛,让学生充分放松。

此外,加强情感体验还需要教师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和尊重老师,让他们有勇气在老师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内容建设探讨

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内容建设探讨

2020年38期总第530期ENGLISH ON CAMPUS双一流背景下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内容建设探讨文/申俊丽自双一流建设启动以来,各高校以打造一流院校、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以内容建设为抓手,扎实做好专业课程建设各项工作,促进了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在这一背景下,大学英语以建设一流课程内容为目标,结合《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围绕提升大学生能力、知识、素质的全面要求,打造适应新时达发展需求的一流课程内容。

一、大学英语一流课程内容建设理念高校应围绕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定位,结合文化互动、“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理念,基于当前一个时期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地打造切合实际的一流课程。

首先,全人教育理念。

简言之,这一理念即培养素质、能力、身心等各方面都能够全面发展的人。

为促进每一个个体都能够持续、和谐、全面、充分、自由发展并释放最大潜能,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过程中要紧紧围绕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需求、社会性、个性、情感、智力等多个方面,尤为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归根结底,在“全人教育理念”下,要促进当代大学生在能力、知识、道德、素养等各方面和谐发展、综合提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要紧紧围绕一流内容建设目标,在课程目标、体系方面加以完善,最终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创新思维、人文素养、文化意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

其次,人文教育与自然科学教育融汇。

双一流建设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自然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提升,还要加强道德品格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尤其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学生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的“双提升”更加至关重要。

对于大学英语这一传统的人文学科而言,要想主动对接双一流建设标准,就要让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前提下,有意识地主动了解相关的自然科技发展动态,既有助于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借助自然科学的理性和逻辑性来增强思维的全面性和客观性,有效激发创新精神。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

FT课程建设模式中大学英语课程矩阵的开发研究发布时间:2022-08-18T05:42:58.94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8期作者:孙德梅[导读]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和30多年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孙德梅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1005摘要: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依据国务院、教育部相关文件和30多年的课程建设实践经验在《应用型课程建设指南(试行)》中提出了“四真三化”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

该模式具有无学校界限、无专业界限的普适性。

本文主要阐释了FT、矩阵和课点等相关概念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各级矩阵的开发流程,为应用型课程矩阵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参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框架,高等学校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学术性研究型大学,专业性应用型的多科性或单科性的大学或学院,职业性技能型院校(高职高专)。

专业性应用型的大学或学院的课程建设理念为结构主义课程理念,即关注学生对高深学问的自我意义建构,注重培养学生在复杂、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对高深学问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课程体系从“层状”转向“网状”,以“意义建构”来组织课程,强调学习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对于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应用型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应用型人才培养办出特色,重要的是聚焦到应用型高校内涵发展上,落实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贯穿于应用型课程建设始终。

课程三级矩阵的开发与实施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之一[1]。

本文基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三级矩阵开发的实践经验,从FT、矩阵和课点的概念解释出发,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在服务专业上一些做法,为应用型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概念解释1.什么是FT?应用型课程建设模式——“四真三化(FT)”课程建设模式。

“四真”(Four Principles)源自教育部等六部委于2014年6月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求,即真实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三化”(Three Methods)是根据国发〔2019〕4号“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要求,在姜大源研究员提出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和曹勇安教授课程团队应用型课程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开发方法。

后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

后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

后疫情背景下《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的结合 ----以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为例摘要:本文就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某班级后疫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为出发点,探索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的结合,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关键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线上线下课程;结合当前,在高校发展和改革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总课时不断被压缩,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结构中外语教学时长比例降低,更多的语言学习任务必将转移到课外,线下课程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为网络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下,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政策导向,各种教育平台的推出和网络资源的共享为线上学习提供了技术保障,各层级、学校的各种网络课程更是得到了大力发展。

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搭上此次政策的顺风车,大力发展线下网络学习,并将网络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教学相结合,从而弥补课时不足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

本文就天津海运职业学院航海技术系某班级后疫情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为出发点,探索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的结合,以期能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添砖加瓦。

一、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传统课堂和网络课堂的结合现状传统的英语课程一般采用线下教师面授授课为主,而网络课程不仅可以使课程授课内容一定程度上转到线上,还可以通过多种平台相结合的方式授课。

天津海运职业学院《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主要应用的是超星学习通平台和微信班级群,部分教师依托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平台进行直播、录播、语音群聊等方式授课。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部分教师应用的超星学习通平台线上授课和传统方式线下授课的结合。

1.教学形式的结合教学形式方面,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去超星学习通平台预习参考资料,有可能是教师录制的微课,速课,也有跟课程相关的文字资料。

学生可以自行下载播放、阅读,重难点的内容还可以反复观看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1教学内容要求 ➢ 2.4.2 课程教学学时要求 ➢ 2.4.3 课程类型要求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1教学内容要求 ➢ 2.4.1.1通用英语课程
➢ 2.4.1.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接,选择基础目标,需要144-216课时(即1至1年半); ➢ 对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英语需求较高的学生可选择
提高目标,需要144课时(即1年); ➢ 与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相关的“通用英语”课程必修,
每周4课时。 ➢ 与发展目标相关的课程建议以限定选修,在大学二年
级及以上阶段开设,每周不少于2课时。
-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3.1新《指南》教学目标
➢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今后 的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的需要。
➢ 3.2 旧《要求》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 语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 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 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 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 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 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注意处理好通用英语与 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关系,处理好必修课程 与选修课程的关系。课程设置还要充分考虑语言学习的渐 进性和持续性,在大学本科学习的不同阶段开设相应的英 语课程。
容 ➢ 课程类型: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类课型
-Hale Waihona Puke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2.2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战略性依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 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战术性依据:教学内容和课时 科学性依据: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
三位一体方能务实与特色并举。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2.3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3 课程类型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 课组成。
与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相关的通用英语课程为必 修课。
与发展目标相关的课程建议为限定选修课,在 大学二年级及以上阶段开设。
-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3.1 新《指南》教学目标 ➢ 3.2 旧《要求》教学目标 ➢ 3.3 新、旧“教学内容与要求”对比 ➢ 3.4 新、旧“着眼点”对比 ➢ 3.5 新、旧“课程设计的体系性”对比 ➢ 3.6 新、旧“课程形式”对比
-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3.4新、旧“着眼点”对比 ➢ 旧:着眼于基于词汇量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描述
➢ 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 新:以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专 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和跨文 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为主要内容 。
➢ 强调: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文化素养
➢ 1.2 课程性质
➢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 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提升和拓展,主要目
的是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大学英语的工具性 也体现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与专业或未来工作有关的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 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大学英语课程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 教育。人文性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价值,注重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应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因此,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 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
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
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3.3 新、旧“教学内容与要求”对比
➢ 旧: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 为主要内容 。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2.1 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 ➢ 2.2课程设置的基本依据 ➢ 2.3课程设置的总体思路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2.1 课程设置的基本要素:
➢ 教学目标:基础、提高和发展三个目标 ➢ 教学内容: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三块内
➢ 2.4.1.3跨文化交际课程
跨文化交际, 中国历史,英美历史,欧洲文明史,中华文明, 西方哲学, 中国哲学,英美文学,中国文学,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2.4课程设置的具体要求:
➢ 2.4.2 课程教学学时要求: ➢ 大学英语起始阶段的课程若与高中英语选修1课程相衔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与教师发展
-
提纲
➢ 1.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与性质 ➢ 2.《指南:课程设置》基本内容 ➢ 3.旧《要求》与新《指南》对比 ➢ 4.课程体系建设的困难与对策 ➢ 5.目标驱动的教师发展
-
1.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与性质
➢ 1.1 课程定位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知 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 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 的公共基础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课程应根据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照本《指南》 进行合理定位,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院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学生 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定位的开放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