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40篇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1.★★★君子①志道②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注释〕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
②志道:立志于大道。
③孟子:(约公元前372 —前289)名轲,自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④东山:即蒙山。
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
⑥科:沟坎。
翻译: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小了。
所以,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观看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看它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不放过每条小缝隙;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
”〔文言知识〕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
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
”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登②小③为④故⑤澜⑥明⑦容光⑧盈⑨行2、翻译: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
鲍叔②曰:“太蚤.。
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
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
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译文:晋国出兵讨伐邢国,齐桓公准备发兵援救邢国。
40篇文言文阅读题汇编及答案
一、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
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③。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
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④相:担任国相。
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
⑥自下:谦虚。
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
⑧对:回答。
1.解释下列短语。
(1)意气扬扬:(2)名显诸侯: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二、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节选自《》)【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这里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宋人既成列()2.翻译下面的句子。
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用原文语句答题。
(3分)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三、孔子见齐景公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廪丘:地名。
课外文言文小故事阅读60篇练习(含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文言文阅读训练50篇(含译文及答案)
1.杯弓蛇影乐广尝有亲客, 久阔①不复来, 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 蒙赐酒, 方欲饮, 见杯中有蛇, 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②听事③壁上有角④, 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 谓客日: “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 沈疴⑤顿愈。
(选自《晋书》)【注释】①久阔: 久别不见。
②河南: 郡名, 乐广担任河南尹。
③听事: 官府办公的地方。
④角: 角弓, 用牛角装饰的弓。
⑤沉疴(kē): 久治不愈的病。
疴, 重病。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 分别很久不见再来, 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 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 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 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恶心, 喝了那杯酒后, 就得了重病。
”当时, 朋友坐着喝酒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
乐广猜想杯中的影子就是弓了。
于是, 他又在上次的地方摆上酒, 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一样。
”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 朋友心情豁然开朗, 疑团突然解开, 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乐广尝有亲客尝: 广问其故故:2、既饮而疾疾: 沉疴顿愈愈:客人很久没有去乐广府的原因是什么?乐广再次招待, 客人又看见了什么?实际上是什么呢?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A.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始末之前就胡乱定义。
B.不要在喝酒享乐的时候故意吓唬宾客。
C.不要在没有了解事情的真相之前疑神疑鬼、胡乱猜忌。
不要斤斤计较小事情, 心眼太小会容易生病。
答案:1.2.因为那位客人在乐广府喝酒时看见酒杯中有一条蛇,心里特别厌恶,害起病来了、3.又看见酒杯中的蛇。
实际上是墙上角弓的影子映在了酒中。
4.C2.截竿入城鲁①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初竖执之, 不可入, 横执之, 亦不可入, 计②无所出。
经典文言文阅读题40篇(精美排版附翻译答案)
1、郭纯哭母东海孝子郭纯丧母,每哭则群乌大集。
使①检有实,旌表门闾。
后讯,乃是孝子每哭,即撒饼于地,群鸟争来食之。
其后数如此,鸟闻哭声以为度,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注释】①使:刺史。
【2015湖南株洲中考】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群鸟争来食.之:(2)其后数.如此: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莫不竞凑,非有灵也。
3.概括文中的内容和主旨。
(1)内容:(2)主旨:翻译:东海郡有个叫郭纯的孝子,他的母亲去世后,每次思念痛哭母亲时,都有许多鸟雀聚集到他家庭院上课。
刺史调查后发现确实如此,,于是官府为这位孝子立牌坊,用来表彰(旌表:表彰,封建社会对所谓忠孝节义的人用牌坊、赠匾额等予以表扬)他这一族人(门闾:家庭)。
后来得到消息,原来是这位孝子每次痛哭前,就在地上撒上饼子,成群乌鸦争着来抢食。
以后多次这样做。
后来乌鸦听到哭声就认为是有饼子吃了(度:制度),没有不竞相赶来的(凑:趋,奔向),并非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答案:1.(1)吃(2)多次,屡次2.(乌鸦)没有不争相赶来的,并不是(乌鸦)有灵性(,被孝子所感动)。
3.(1)本文叙述了郭纯在母亲去世后痛苦时,在地上撒饼引来鸟群,以至于让官府以为是孝心感动了上天的故事。
(2)抨击伪孝行为。
2、势利鬼吴生有吴生者,老而趋势。
偶赴盛宴,见一布衣者后至,略酬其揖①,意色殊傲。
已而见主人待之甚恭,私询之,乃张伯起②也。
吴生更欲殷勤致礼,张笑曰:“适已领过半揖,但乞补还即可,勿复为劳。
”时人嗤之。
【注释】①酬其揖:鞠躬还礼。
②张伯起:张锋翼,明朝著名戏曲家,字伯起。
【2015上海崇明二模】1.解释中文加点词的意思。
(1)见.主人待之甚恭:(2)更.欲殷勤致礼:2.用现代汉语翻译中文的画线句。
时人嗤之。
3.吴生“略酬其揖”的原因是,“更欲殷勤致礼”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用哪个成语概括吴生对张伯起的不同态度最为准确?A.趋炎附势B.前倨后恭C.刮目相看D.见风使舵翻译:有一吴姓的人,总是趋炎附势.有一次参加一个盛大的聚会,见到一位比他来得晚、穿著粗布衣服的人,只是马马虎虎的向他鞠躬还礼,神情非常傲慢。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古文阅读训练30篇(无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5]闷绝:窒息。
1.解释加点的字。
(1)华隆好.弋猎()(2)犬遂.咋蛇死焉()(3)二日乃.苏()(4)隆闷绝委.地()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2)“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概括)3.嗟来之食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③来。
文言文阅读训练70篇
1.买鸭捉兔昔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
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
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阅读训练1、解释:①猎②掷③击④谓2、翻译:①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②看我这脚手,可能搦得他兔否?3、《买鸭捉兔》的故事告诉我们:2.良狗捕鼠齐有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
”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
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后足,狗乃取鼠。
阅读训练1、解释:①乃②则③之2、翻译:①是良狗也。
②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
3、这则短文给人的启示是:3.狼子野心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
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昼寝厅室,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
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野心矣。
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阅读训练1解释:①未尝②逸③不测2、翻译:①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②狼子野心,不信诬哉!3、上文最后一句是反问句,请用现代汉语改成陈述句:4、这人故事的寓意是:4.泽人网雁具区之泽,白雁聚焉。
夜必择栖,恐人弋己也,设雁奴环巡之。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
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沉其火。
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
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
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阅读训练1、解释:①栖②弋③环④沉⑤未几⑥遗2、翻译:①白雁聚焉。
②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雁给己,共啄之。
3、群雁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5.惊弓之鸟异日者,更赢与魏王处京台之下,仰见飞鸟,更赢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中国寓言故事(6、7年级文言基础阅读)
中国寓言故事六、七年级1.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
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2.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以邻为壑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4.臧谷亡羊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5.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6.薛谭学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7.列子学射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8.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9.宣王好射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10.涓蜀梁疑鬼夏首/水(地名)之南,有人焉,曰涓(juān)蜀梁。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精选中国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寓言故事文言文篇1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3.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牌坚不可摧,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穿透它。
同时,他也夸耀自己的矛锋利无比,可以穿透任何东西。
但当有人问他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会发生什么时,他无法回答。
因此,一个不可穿透的盾牌和一个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他养了一只狗,叫做“的尾”,每次都会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住了。
狗咬死了蛇,但XXX已经晕倒在地,毫不知情。
狗在路上哀嚎,徘徊不定,家人觉得奇怪,跟着狗走了过去。
XXX已经窒息,被家人送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XXX的时候,狗始终没有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格外珍惜,就像对待亲戚一样。
2.家人觉得奇怪,于是跟着狗一起走。
3.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危急时刻保护主人,二是在主人生病时不离不弃,表现出忠诚和爱心。
XXX而学,夜以继日,是为求学的最高境界。
这句话出自《左传》,形容古代学子为了求学而在夜晚点燃灯烛,不眠不休地研究。
这种精神也被称为“夜以继日”。
现在,这种精神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1.这句话的出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左传》。
2.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3.在各个领域中,只有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和更高的职业地位。
1.(1)度:测量尺寸的工具。
(2)操之:带着测量好的尺码。
(3)尺码:测量脚的尺寸。
(4)宁信度,无自信也: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意思是“宁可相信测量好的尺码,不相信自己的判断。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文言文寓言故事阅读训练(2)(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①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长:做首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子无敢食我也:(2)兽见之皆走:..(3)吾为子先行:(4)故遂与之行:..2.翻译下列句子(1)天帝使我长百兽(2)子以我为不信3.根据故事内容给题目写出相应的成语。
4.请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1)“何不试之以足?”(2)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而置之其坐通(2)反归取之通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1)反归取之()(2)何不试之以足()(3)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列子学射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②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查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请于关尹子()(2)又以报关尹子()..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 40篇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1《傅马栈最难》 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 )②傅马栈最难( )③曲木又求曲木( )(2)翻译下面句子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②召吏欲杀之( )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这说明既不能被穿透的盾与可以穿透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其人XXX”的原因是他夸大了矛和盾的功力,使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无法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如果我是楚国商人,我会比较自己的矛和盾与其他同类产品,展示它们的优点和质量,让顾客看到它们的价值,从而促进销售。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和做事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相矛盾,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饲养了一只狗,名叫“的尾”,每次都跟随在他身边。
有一次,XXX到了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狗咬死了蛇,但XXX却晕倒在地,一无所知。
狗彷徨地嗥叫着,来回在路上奔跑。
家人感到奇怪,跟着狗走。
XXX窒息而死,被人们带回家,两天后才苏醒过来。
在XXX还没有醒来的时候,狗始终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狗十分珍爱,视为亲人。
1.解释加点的字。
1)XXX喜欢打猎(弋:射)(2)狗咬死了蛇(咋:咬)(3)两天后才苏醒过来(乃:才)(4)XXX窒息而死(闷绝:窒息)2.他的家人感到奇怪,就跟着狗走。
3.狗表现出了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保护主人,即使主人已经死亡,它也始终不离不弃,表现出了对主人的深厚感情。
XXX而学,夜以继日,这是形容人刻苦研究,勤奋不懈的样子。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故事。
XXX的学生XXX曾经夜以继日地研究,甚至点燃了蜡烛。
XXX听说后,称赞他“X XX学”,并将他推荐给齐国的国君。
XXX后来成为了齐国的宰相。
改写:形容人在研究上非常刻苦,不断地用夜晚来增加研究时间。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史记·孔子世家》中的一个故事。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古文文言文阅读训练30篇1.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誉.之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2.义犬救主华隆好弋[1](yì)猎。
畜(xù)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2]。
隆后[3]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犬遂咋[4](zé)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
犬彷徨(páng huáng)嗥吠(háo fèi),往复路间。
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隆闷绝[5]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
隆未苏之间,犬终不食。
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摘自《太平广记》短文注释:[1]弋:射。
[2]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
[3]后:后来,以后。
[4]咋:咬。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
经典寓言故事文言文练习三)黔驴技穷唐代XXX著黔州没有驴,有个好心人用船载着一头驴进城。
到了城里,却没有什么用处,于是把它放在山下。
一只老虎看见驴,觉得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它是神仙,躲在林子里窥视。
慢慢地靠近,又害怕,不敢接近。
有一天,驴子发出一声嘶鸣,老虎吓得逃走了。
老虎以为驴子要来吃它,非常害怕。
但后来老虎发现驴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是发出那种声音。
老虎越来越亲近驴子,甚至在它面前扭动腰肢,跳跃奔跑。
驴子无法忍受老虎的行为,用蹄子踢它。
老虎却非常高兴,心想:“它的本事就只有这么多!”于是跳跃着大笑,突然跳到驴子身上,咬断了它的喉咙,吃掉了它的肉,然后离开了。
注释】①黔:古代地名,今贵州省境内。
一)狐假虎威狐假虎威,欺行霸市。
一日,狐遇一兔,欲捕而食之。
兔曰:“君乃狐也,而何以有虎之威?且虎乃食肉之兽,而君乃食草之兔,虎狐之间,岂无天地哉?”狐闻言,XXX然而退。
1.将下列句子改写成现代汉语。
(2分)欺行霸市,狐假虎威。
狐遇一兔,欲捕而食之。
XXX:“君乃狐也,而何以有虎之威?2.把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解释出来。
(2分)1)狐假虎威()(2)食草之兔()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4.下列成语中,与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A.欺上瞒下B.以卵击石C.自不量力D.守株待兔二)狗急跳墙汉朝时,有人在市场上偷了一块肉,被店主的狗追赶。
他急中生智,跳上一堵墙,结果狗也跳了上来。
人一拳打在狗的头上,狗疼得大叫,才知道自己跳过了墙。
从此以后,人们用“狗急跳墙”来形容走投无路时的情形。
1.把下列句子中的成语解释出来。
(2分)1)狗急跳墙()(2)急中生智()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2分)他急中生智,跳上一堵墙,结果狗也跳了上来。
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4.下列成语中,与这个故事表达的意思相同的是()。
(2分)A.画蛇添足B.自食其果C.欲盖弥彰D.舍近求远三)狮子与兔子狮子与兔子打赌,狮子说:“你跑得过我,我就让你做我的朋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寓言故事阅读训练(40则)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 ②稷之马将败.( )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②向.许百金()③舟薄.于石又覆()④盍.救诸.?()()(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渔者:旁人: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④以()⑤丧()⑥不若()(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②薛谭乃谢求反(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
( )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①夜书,火不明..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⑤云而过.书'举烛'( ) ⑥燕相白.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作断纹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②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赐之以.百金()不以.物喜()(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③公将焉之.()④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
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
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
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田猎之获,常过人矣。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惟其所以..不得()②则狗恶.也()③则家贫无以..()④于是还疾.耕()⑤田.猎之获()⑥常过.人矣()(2)翻译下面句子。
①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
②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3《宋贾买璞》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焉。
注:溢,同'镒',古时二十两为一镒。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因佯.失而毁()②负.其百金()③而理.其毁瑕() ④而理其毁瑕.()(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②关.弓射之()③却.复射之()④矢摧.无迹()(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 (《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②始舍.之()③少.则洋洋焉()④悠然而逝.()⑤孰.谓子产智()⑥得其所.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
②仄陋,卑贱,低贱。
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