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今年秋天我和爸爸、妈妈回东北农村的爷爷家,村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爷爷乐得合不拢嘴,说:“这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前,爷爷所在的村子是有名的贫困村,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现在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了,就连平房也逐渐变少了。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千百年来农民头顶烈日收割庄稼的情景,深深烙在我们心里。
而今,秋收时节,耕牛马匹在田野上已经不见了踪影,到处都是农业机械化忙碌的身影。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变成了“水泥路”。
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派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载满了高大的树。
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
现在农业税等好多要交的税都取消了,国家还给每亩地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至少60元钱。
并且农民孩子上学的学杂费也免了,以前村里那些穷孩子上不起学,现在都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村民们得到了实惠心里美滋滋的。
看到这些变化,我下定了决心要勤奋学习,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为我们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年级(4)班陈柳
指导教师:郑彦。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社会的转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深入探讨这一转变的多个方面,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一、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转型1.1 城乡差距的缩小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逐渐开放,农村地区也开始受益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得到改善,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城乡差距有所缩小。
1.2 农民工现象的兴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一环。
他们离乡背井,进入城市工作,为自己和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一现象在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3 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生产逐渐转变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农村的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业、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育和农村社会发展2.1 义务教育的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的普及。
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得到了改善,农村孩子们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竞争力。
2.2 高等教育的机会扩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有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个人素质,也为农村社会带来了更多的人才。
2.3 教育和农村社会发展的挑战尽管农村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教师资源不足,教育投入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结构和农村社会变革3.1 农业转型与人口流动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动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人口纷纷涌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
另农村留守儿童和老年人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3.2 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步建立了覆盖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这些举措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3.3 农村社会问题的挑战尽管中国农村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近代历史变革 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
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
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
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
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
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
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
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
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
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
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
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
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
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
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
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
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巨大变化调研综合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巨大变化调研报告1978年,党旳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战略,从此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旳变化。
回眸30年农村旳变化,除了用一种“巨大”来概括外,无法用别旳词汇来形容。
一、观念上旳变化1、思想观念旳变化思想上由本来旳干好干坏一种样,变成了我为自己生产,干好干坏都是我自己旳,与自己利益直接有关,干旳越好越有收益,自己就会越富有,生活就会越好。
本来旳生产活动由生产队安排,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管这种安排与否合理,并且生产旳粮食也是由生产队统一支配,农民在生产上主线就是被动旳。
改革后,土地下放到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可以自主决定自己旳生产活动,充足行使自己旳生产管理权和农产品支配权,积极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足调动,真正行使了“当家作主”旳权利。
2、生产观念旳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旳实行,土地划分到户,农民生产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不再是吃大锅饭、得过且过,目前做旳好、生产旳多都是自己旳,大大激发了农民生产旳积极性,也有效地杜绝了此前亩产上万斤旳荒唐浮夸风。
土地旳运用也不再局限于只种植农作物或某些常用旳经济作物,朝着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土地旳多重运用率大大提高,同样旳一块地产生旳经济价值较此前翻了几番。
3、生育观念旳变化未实行筹划生育前,一对夫妻生7、8个子女旳很正常,人口多,在有限旳经济资源下家里就穷,成了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旳恶性循环,农村生活苦不堪言。
后来国家倡导一对夫妻只生育一种子女,但在实行之初落到实处旳并不多,老式旳养儿送终旳观念根深蒂固,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旳家庭要受其她人旳白眼,因此,超生、偷生旳不少,农民旳家庭承当仍然很重。
目前随着社会旳进步,生育观念发生了主线性旳转变,许多家庭自愿只生育一种孩子。
4、生活观念旳变化此前是家里只要能吃上猪肉就叫富有、生活过旳好。
人人向往顿顿吃白米饭、白面馍。
目前旳农村,人们也朝着吃健康旳高原则看齐,吃肉不算什么,反而要吃素菜、吃粗粮,有一种说法叫作“回归自然”。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农村改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下的中国农村改变与发展近几十年来,改革开放以及党的农村工作方针的不断提升,中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也催生了众多的成功案例。
尤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更是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一、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
从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制制度变革到近年来的承包地制度改革,中国农村逐渐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形式承包经营为主体、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
这种格局的优势在于,通过家庭承包经营的模式,土地规模可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承包经营的方式,可以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而这种格局还可以顺应市场需求,实现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共同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
过去单一的农业生产逐渐多元化,包括养殖业、林业和旅游业等等,都成为了农村经济的亮点。
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产业正在向更加集约化和产业链化的方向发展。
比如,在产业的引导下,一些地方开始发展休闲农业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出现不仅有利于吸引外来游客,同时也使得乡村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对农村道路、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逐渐增大。
如今,各类现代化的设备和基础设施已经在中国农村普及。
此外,随着电商、物流等新兴业态的进入农村,农村物流网络也在快速发展,而这对于乡村振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是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文化的传承,中国不断开展各种农村文化活动,如“中国农民丰收节”、“春耕文化节”等等,都是为了活跃农村文化氛围,加深群众文化认知。
同时,农村文化创新也是现在的重要方向之一。
比如,一些地方强化了农村扶贫,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进和发展,使得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们得到了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农村改革开放40年变化
农村改革开放40年变化农村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这些变化,并探讨其影响。
经济发展4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农村集体企业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农民获得了土地使用权。
这使得土地流转逐渐便利,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更加灵活,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其次,改革开放使得农村向工商业转型加快。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民有了自主创业的机会,许多农村企业的兴起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兴产业进入农村,农民参与非农经济活动的机会大大增加。
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也促使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最后,农村电商的兴起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网络覆盖率逐渐提高,农民可以通过电商平台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打破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提高了收入。
此外,农村电商也为农产品的推广和品牌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促进了农产品的市场化。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40年的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
首先,农村交通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
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巨大突破,农村地区的交通网络日益完善,大大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流通。
同时,农村交通的改善也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收入来源。
其次,农村供水和电力供应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不仅水利工程建设在农村得到普及,而且农村供电普及率也大幅提高。
这使得农村地区拥有了更好的用水和用电条件,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产环境。
此外,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教育和文化水平逐渐提升。
农村学校、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文化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乡村发展的演进第一章:改革开放前的乡村发展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农村发展水平较低,物质财富和生产力相对较少,农民生活水平较低。
农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小村庄和散居点,缺乏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农村人口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
此时中国的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乡村经济缺乏市场化、企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思维,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状态。
第二章:改革开放的推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乡村经济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大量流入乡村,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乡村经济迅速兴起。
在政策的支持下,乡村经济和农业逐渐走向现代化。
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集体收益和农民家庭收益逐步增加。
现代化农业和乡村旅游经济成为乡村发展的两个重要方向。
第三章: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在乡村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一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现代化农业建设,主要包括农业科技研发、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现代农林业生产和营销等方面。
通过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提升,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食品的需求。
现代农业的建设,也能够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计和社会保障,从而让乡村人口更好地融入整个社会。
第四章: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是近年来非常受重视的方向,其成功恰恰说明了中国乡村发展的潜力。
由于乡村环境优美、文化传统深厚,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乡村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当前乡村旅游涵盖了休闲度假、自然野生、文化交流等类别。
通过推进乡村旅游,可以更好的发展乡村经济,提升生活品质。
第五章:乡村发展中的挑战和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消费模式的不断更新,中国的乡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乡村经济覆盖的方面,尚需推出更多支持措施,让乡村更能融入市场。
此外,还需要加强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求。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
关于农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来看,这些变化都是深刻的,且对农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一、农村经济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不断出台,乡村产业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乡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出现,也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新的选择,使得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的农村经济靠种田,借助当地的水土资源进行耕种。
然而,现在农村既有种养结合的大型农业,也有利用现代技术种植、种时鲜、种地机、种经济作物的小村庄。
二、农村生活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普遍建立了各种组织形式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等等,让广大农民有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农民的收入也在逐年增加。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为农村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和繁荣。
三、农村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农村社会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优质教育的普及,不仅为农村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开启了进城工作和就业的大门。
贫困地区的帮扶政策,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同时,随着乡村民俗文化得到重视,农村社会也变得更加多元化、开放化、宽容化。
四、农村环境的改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也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改善力度。
农村垃圾处理、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加强,大家日常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提高,焚烧秸杆、乱伐森林等一系列的现象逐渐得到遏制。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对农村保护环境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这几十年,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文化,更为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3.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四、未来中国农村社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状况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村社会处于相对落后和贫困的状态。
土地私有化程度低,大多数土地都是公有制的,由集体所有并由集体经营。
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劳动力生产率低下,导致了粮食供应不足和贫困问题。
此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也十分匮乏。
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化1.土地制度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实施了土地制度改革,将集体土地承包给农民个人或家庭经营,鼓励农民通过自主经营和劳动来增加收入。
这项改革使得农村的土地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初期推出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该制度鼓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通过实行责任制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举也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还对农村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包产到户”政策,即将生产资料交由个人或家庭所有并由其自主安排生产活动。
这项政策有效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创造力,并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1.城乡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大幅提高。
同时,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壮大近年来,中国农村经济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合作社等。
这些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技手段,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_小学作文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的变化,感谢您的阅读!
时间流逝,不知不觉,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路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街上热闹非凡,公路上车水马龙,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上了繁荣富强、世界文明之路。
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年,听妈妈讲,妈妈小时候,也就是六七十年代农村住的大多数土坯房子,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更别说是零食了。
穿的是姥姥用省吃简用的钱买的花布做的衣服,大的穿了小的穿。
上学更艰苦了,低矮破旧的教室,连书桌都没有,自己从家里拿个小板凳,自己在膝盖上书写作业。
艰苦极了。
还有就是那时农村的街道,弯弯曲曲,破烂不堪,一下雨,都是泥泞不堪,到处是水洼。
异常难走。
行人痛苦之极。
等等······可现在我回老家,看到的是一排排整整齐齐的红砖瓦房,高大而漂亮,吃的穿的都跟城市没什么两样,学校都是宽敞明亮的教室,街道都是干干净净的柏油马路。
等等······
我虽然是一个小学生,我能体会到我们祖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比起我们的上辈人我们幸福多了。
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将来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做出自己的贡献!
指导老师:邢丛坦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传统的农业生产、农村商业和农村金融,以及农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历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为主,农民自耕自种,农村经济相对封闭。
改革开放后,农村经济逐渐实现市场化。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推广,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大量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使得农村市场化的过程加速。
时至今日,农村市场化程度已经逐步提高,土地流转不断深化,农民开办企业、从事服务行业,农村“三资”企业大规模兴起。
同时,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发育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愈发广泛。
二、农业生产的变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村劳动力的组织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应用也逐渐推动农业生产的促进。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生产效率逐渐提高,农村物质条件也得到了提高。
健全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的农业机械化和精细化生产方式,都是农业生产向高效率、高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现在,中国的农业生产、贸易和服务已经逐渐融入全球农业产业链中,成为全球农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三、农业结构调整的情况我国调整农业结构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靠大规模的农业景气政策扶持粮食生产,以达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稳定的目的。
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农业经济的优化结构取得了初步成效。
现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是多个元素融合的复合态势,农业结构调整也是从全局角度出发,将资源的配置更趋于发挥其优势。
四、新的农民形态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化农村的逐渐推进,农民的文化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他们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农民,也不再只从事着传统的农业生产。
同时,他们也不再只是物质的匮乏者,而变得越来越注重对社会、对自身发展的根本利益。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农业发展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农业变化,真的是一幅大变迁的画卷,想想在那之前,农村的日子可真不容易。
那时候,农民们一亩三分地,辛苦劳作,收成也就那样,家里的生活水平低得跟小河里的水差不多。
种粮食就像是在跟命运打交道,天公不作美,干旱、洪水,简直是农民心头的大石头,时常让人愁眉苦脸。
你想啊,吃饭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后来,改革开放了,哎呀,真是如沐春风。
国家开始鼓励发展,农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
记得我听老爸说,以前农民种的都是集体的,现在可好了,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种什么,想种啥就种啥。
比如说,稻谷、玉米,甚至是一些特色农产品,大家纷纷试水,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
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上来了,土地的生产力也随之提升,真的是让人刮目相看。
说到科技,这也是个大变化,过去农民靠天吃饭,种地全凭经验。
现在,哎呀,科技真是给农业带来了新生命。
比如,现代化的灌溉系统、化肥和农药的科学使用,让农作物的产量大幅提高,像坐火箭一样,一年比一年好。
更别提那些高产的种子,真是让人惊叹。
现在农民用手机就能查天气、看病虫害,真是科技改变生活,智慧农业让人乐开了花。
再说说市场,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的风暴席卷而来,农产品的流通变得畅通无阻。
以前农民卖菜得去集市排队,现在电商平台层出不穷,随便一点,农产品就能飞到消费者的手里,简直是“飞一般的感觉”。
以前是“种田吃饭”,现在是“种田也能赚钱”,农民的收入直线上升,生活条件改善,过上了小康生活。
农村的基础设施也大变样,想当年,乡间小路坑坑洼洼,天晴下雨都得打泥巴,现在可好了,铺上了柏油路,走起路来就像走在阳光下的宽大大道。
村里有了自来水、宽带网络,真是过上了幸福的小日子,大家都乐得合不拢嘴。
那种“富裕起来”的感觉,简直像是变魔术一样,让人忍不住想笑。
环境保护的问题也开始引起大家的重视。
过去农业发展不讲究,环境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在可不一样,大家都开始追求绿色、有机的种植。
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
本文原创版权归上传者所有改革开放前后我家乡的巨大变化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正确的政策方针的指引下,我过城乡经济建设都取得了显著发展和进步,而我的家乡广西也一样迅速发展起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关键词:改革开放变化家乡农村城镇一、农村的变化1. 土地制度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使用的重大变革,农民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地,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锅饭”到现在市场经济的“吃小灶”,农民有了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提高,从过去吃不饱到如今不但吃得饱而且吃得好。
2. 农业税收改革中央取消了农民包括土地税在内的各种税收,而且还给种粮的农民补贴。
这是中国农业税制的历史性巨大变革,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从某个角度讲,农民可以把省下的钱用于农业再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3. 农村住房发展变化农民的住房有了极大改善。
以前的土坯房变成了如今的砖瓦房、楼房,过去祖孙三代同居一室的现象不复存在,人均住房面积从五、六平方米变成近三十平方米。
数代农民人居有其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历史性的变化。
4. 农村医保实施农民的医疗保险得以实现,基本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有两句民谣道出了农民看病的困惑:“脱贫四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农村实行医疗保障制度,一直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这是史无前例的大事,农民鼓与呼。
5. 农村交通发展变化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特别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
30年前,农村交通非常滞后,大多是土路,晴天一街土,雨天一路泥,农产品运不出去,需要的生产资料运不进来。
而如今高速公路、国道和乡村公路连接在一起形成连接城乡的公路网,四通八达,使物资交流有了可靠的保障。
6. 农民收入水平提高农民的物质需求趋于高档化。
30年前,农民盼望的是“三大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30年后的今天,原来的“三大件”基本作古,取而代之的是“五大件”,彩电、冰箱、空调、电脑和手机。
改革开放与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
改革开放与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它初衷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而其中农村社会的变革也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
在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农村社会一直处于封闭和相对贫困的状态。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改革开放与中国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
首先,改革开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决定进行农业集体经济的改革,推动农村农业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这一改革使得农民可以自主经营土地和农田,掌握自己的农业生产和销售,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同时,政府也为农村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
这些政策的推行使得农村地区的农产品市场逐渐活跃起来,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
其次,改革开放改变了农村社会的教育和就业环境。
在改革开放之前,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而改革开放后,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投入,农村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得到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善。
这使得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有了明显提高,为他们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支持。
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机会。
大量的农民工走出农村,到城市就业,为家乡和家庭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来源。
再次,改革开放使得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
在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多以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以自给自足为目标。
而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农村社会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
同时,改革开放也带来了新的生活理念和文化思潮的涌入,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
最后,改革开放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社会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流转问题、农业生产环境污染等。
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农村地区面临着老龄化、留守儿童等问题。
中国农村的变化(最终5篇)
中国农村的变化(最终5篇)第一篇:中国农村的变化中国农村的变化[摘要]:中国农村全面改革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人居环境等6个方面。
[关键词]:农村改革;农民;变化;需求[正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党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农村改革帷幕拉开。
1982年通过的“六五”计划推开了农村全面改革,而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因此1980年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全面改革的正式开始。
198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此后连续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针对农业和农村工作。
2004-2009年,中央已连续出台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强农惠农政策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
中国农村经济实现了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新方向,中国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一、中国农村的变化(一)政治1、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完善。
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村民自治为重要特征,包括村民议事、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在内的农村基层民主制度体系。
2、农民民主意识逐步增强。
20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
3、农民权益得到重视和保护。
对农民平等权利的保护,特别是对农民工与城市职工之间平等权利的保护,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实行征地制度改革,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2004年中央政府出台《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2006年国家继续加大建设用地监管力度。
(二)经济1、国家重视三农,大力支持和扶持三农发展,投入比重逐年增加。
改革开放农村巨变总结汇报
改革开放农村巨变总结汇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些变革对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改革开放农村巨变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在经济领域,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农村经济主要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企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
体制改革使得土地经营权、农机经营权等被确立,并引入市场机制,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村产业结构逐渐丰富,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
同时,农村也逐渐实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农民参与城市劳动力市场,农村非农业就业机会增多,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发展,农村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农村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完善,农民享受到了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普惠。
农村法制建设也逐渐完善,农民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
此外,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农村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获得了提升。
再次,改革开放也推动了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农村基层组织进行了改革,推行了村民自治,村委会选举制度得以建立完善。
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逐渐健全,村级社会组织得到发展壮大。
通过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得到了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市场逐渐规范化。
同时,改革开放也促进了农村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党的组织活动和党员参与度提高,为农村治理提供了坚强保障。
最后,改革开放农村巨变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增大,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
农村收入分配不均,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村发展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总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社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
近代以来中国农村变迁史论咱们聊聊近代以来,咱们中国农村那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可是真真切切,一桩桩一件件,都像是老树根上冒出的新芽,绿油油,透着股子生气。
想当年,爷爷辈儿那会儿,村里头都是黄土路,一下雨,泥泞得能陷进去半条腿。
现在呢?村村通公路,小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那叫一个方便!以前出个门,不是靠两条腿就是牛车马车,现在好家伙,高铁都修到县城了,去城里赶集,跟玩儿似的。
再说这房子,以前都是土坯房,一到冬天,西北风呼呼地往屋里灌,冻得跟冰棍似的。
现在呢,一栋栋小洋楼拔地而起,瓷砖贴得锃亮,暖气一开,暖洋洋的,冬天也能穿短袖吃冰棍。
还有那农活儿,以前全靠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
现在好了,机械化、智能化,插秧机、收割机一上阵,效率杠杠的,农民兄弟们也能腾出空来,搞搞副业,赚点外快。
还有这吃穿用度,以前过年才能吃上一顿肉,现在天天跟过年似的,鸡鸭鱼肉不断顿,还有各种各样的新鲜水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
衣服也是,以前都是补丁摞补丁,现在讲究的是时尚、潮流,网上一搜,啥款式都有。
更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的教育和医疗条件也大大改善了。
以前孩子们上学要走好几里路,现在学校建得跟城里一样,还有电脑、多媒体,学习条件好得不得了。
医疗方面,以前有个头疼脑热都得往城里跑,现在村里有卫生室,还有医保,看病方便又实惠。
说起来,这些变化就像是一场春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咱们农村的大地。
老一辈儿的人常说:“真是活久见啊!”咱们这些年轻人更是感慨万千,心里头那个骄傲和自豪,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总之啊,近代以来咱们中国农村的变化,那真是翻天覆地、日新月异。
咱们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继续努力奋斗,让咱们的农村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学习笔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学习笔记“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曾在G20峰会上这样说道,只有继续改革开放,社会才会向更加繁荣的明天发展。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腰包更鼓,国家也渐入富强,整个国家如同奔腾的长江黄河一般以昂扬的姿态向前而行,改革开放的浩荡之势势不可挡。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由被迫开放变成了主动开放,中国正在主动拥抱世界。
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变化最大的莫过于中国农村,四十年来,中国农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由贫穷走向富裕,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
记得二十几年前,我的家乡贵州山区还没有通水通电,人们出行需要跨过很多座山,越过很多条河,而改革开放就是现在修建高速时的一个个隧道,一座座桥梁,它将农村与富裕相连,让农村人与现代文明相接触,让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农村之变在于“衣”。
我是一名90后,小时候家里很穷,物资匮乏,那时候没有人舍得丢掉一件已经补了好几个洞的衣服,哪怕是裤子烂了,也是想着缝缝补补,然后继续穿。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现在的农村变得“多彩”起来,再也见不到穿着补丁的衣服裤子上学的小孩,大家穿得干干净净,以前街上没有几家买衣服的店铺,而且样式单一。
而现在街上买衣服的店铺极多,而且样式丰富,衣服裤子也物美价廉,人人有好衣服穿。
;; 农村之变在于“食”。
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想吃肉还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非是遇上什么大事情,否则平时都是清汤淡菜,有时候还会饿肚子。
而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科技的发展,水稻玉米的产量比以前高了,通过科学管理和施肥,每家每户的粮食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粮食一多,就可以多养猪,百姓的生活也就能更好。
就拿百姓日常饮食来看,以前桌上只有逢年过节会有一碗肉。
现在只要想吃肉,鸡鸭鱼肉都能满足,人民已经不再满足过去的“吃饱”,而是要“吃好”,食物变得更加的营养,也渐渐关注饮食平衡,注重饮食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历史变革——改革开放前后中国农村的变化作为农村出来的孩子,生在90后,肯定是经历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那种热潮。
但是在相对落后一点的农村,我经常听到一些长辈谈及现代农村的诸多变化,他们也都是十分感慨,现在的生活真的远超从前了。
从自身经历而言,童年时没有见过的许多事物,现在纷纷涌现,那些年经历的一些农村苦,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变成了历史洪流中的一片浪花。
小时候包括现在,也是经常听大人说着,以前吃的粮食只有玉米面粗粮,吃红薯干儿、红薯粉儿、红薯叶,当时要想吃上一回白面,那得等到过年,还不一定吃得上。
农村呢,除了过年,没有过其他节假的习惯,一是没钱没物过,二是都要出工做活,也没时间过。
那时,农民最大的奢望与梦想,就是能天天吃大白米饭。
至于菜,就只有天天开水煮蔬菜了,油肉这些平常是没有的,也只能是过年时能吃几天。
古代晋惠帝曾问老百姓何不食肉糜?那么要问那时候的农村有肉吃吗?当然有,只不过吃肉的机会也是很少。
听父亲说,当时生产队里养猪,遇到特殊的日子,就会选一头猪杀掉,全队人吃肉。
那个时候吃肉叫打牙祭。
父亲还说,80年代中后期,农村里吃肉的机会已经开始多了起来。
这时农村也通电了,一开始出现了
收音机,慢慢黑白电视开始出现,不过那时停电是经常的事。
对于农村的住房变化,这个算是最直观、最明显可以看到的变化了。
当年的建筑,土墙,灰瓦,屋顶竹结构,易腐朽,由此也导致了下雨天屋里漏水的现象。
在奶奶去世之前一直住的是这种房子,我也在里面住过很多次。
冬天可以挡得住风,但是下雨的时候就没有办法了。
住土墙茅草房,最凄惶的时候是下大雨时,
房顶漏水,家中盆桶罐之类的容器得全部用上,晚上直接无法安睡。
但漏水还不是最令人担忧的事,最让人恼火的事墙脚浸水进水。
老土墙房,通常没做什么基础,经年累月,墙脚被老鼠打了好多洞,雨水会从洞中浸进来,浸湿家中还是小事,最主要的是担心土墙会被泡松垮塌。
所以,每当下大雨,我们小孩在屋内用盆桶罐接漏水,大人得冒雨在屋外掏檐沟,使雨水尽可能地流走不形成积水,保护墙脚。
这种住房现在还存在的原因是不舍得拆,基本上所有的新建住房都变成了砖瓦结构,结构比较科学合理,屋顶也不再漏水。
更有许多的人盖起小楼,买上了小车,脱离了贫困生活。
当时买布要凭布票,每人每年的购买量都是有记录的。
买布用来做衣服,但是当时好几年都不会有新衣服穿,基本上都是打补丁,一件衣服打满了大大小小的补丁。
鞋,男人一般穿解放鞋,女人多是自己做的鞋。
小孩一年可能有大半年是打光脚板,冬天天冷才穿鞋,袜子基本没有。
慢慢地,时代在变,生活在变。
我们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
农村改革开放,不但促进了农村的发展变化,更主要是彻底改变了农民的思想观念。
农民已经不是只会捏泥巴的"农二哥"了,农民在改革发展的洪流中学会了经商办企业,许多农民成了企业家大老板。
农民自己改变了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知道走出去务工做生意赚钱,相当部分农民由此成为"城里人"。
农民已不墨守成规,守着"一亩二分田"过日子,农民利用土地流转实行规模化发展农业经济,也是土地流转的运作,让很多农民离乡不弃土,放手务工经商。
农民不再愚昧无知,懂得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业生产上,大力推广和运用新科技、新品种。
在劳务上,积极主动参加实用技能培训,争当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培养下一代上更加重视教育和投入。
改革开放即将四十年,农村发展变化巨大,农民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党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把"三农"工作列入各级党政重中之重工作,进一步制定了农村发展和惠民政策。
统筹城乡发展,城市支援农村,工业反辅农业,农民权益保护,农村
民主政治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和谐社会构建,新农村建设,这些政策的实施必将使农村更好更快地发展,农民的收入将会增多,生活水平更加提高。
改革开放即将三十八年,虽然农民不断增收,但是与城镇居民还存在很大差距。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或者社会福利政策在农村还没有得到全面实施,很多农民对自身未来生活还存在很大顾虑,农民的收入都为了教育和养老两方面,很多农村当中出现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农村占全国的近70%,并且农业为国家的工业化付出了很大牺牲,所以,在国家工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政策应该进一步向三农方向倾斜。
毕竟农业富则国家富,农业稳则国家稳!所以农村发展进程依然需要关注,更多的人才应当涌入农村建设当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