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救助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最低生活保障理论
通过生活救助,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满 足被救助者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要,包括基 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性活动。
(三)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
社会救助制度被世界各国用以解决市场无法解 决的公平问题。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为政府对人们的生活领域干 预过大,包揽过多,结果导致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 产生消极影响。
③温情主义论
又被称为父爱主义论,它是指国家和社会对 处于困境的社会成员以温情的态度来对待, 给予一定的救助而不管陷入困境是由于个人 的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
小结
回顾以上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慈善或恩赐思想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起了
与社会救助有关的思想最初的表现形式是慈善或恩 赐思想。
如:公元前1750年,巴比伦汉姆拉比国王发布的公 平法典中包括了要求人们在困难时互相帮助的条款。 公元前1200年,在以色列,犹太人被告之,上帝要 求他们帮助穷人和残疾人。公元前500年,希腊语 中意为“人类博爱行为”的慈善事业在希腊城邦国 家里已经制度化,鼓励公民为公益事业捐款并且在 供贫民使用的公用设施中备有食物、衣服和其他物 资。公元前300年,中国的孔子在《论语》中宣称 人是通过“仁”这种表示爱心的方式来相互约束的 社会的人,“仁”通常表现为全心全意地帮助穷人。 公元前100年,罗马帝国确立了所有罗马公民在贫 困时可得到由贵族家族分发的谷物的传统。
(四)负所得税理论
世界各国实行个人所得税时都遵循纳税能力 原则。通过负所得税向低于起征点的人和家 庭转移支付,帮助其提高生活水平,从而将 所得税制度与社会救助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社会救助的产生与演进
(一)社会救助产生的条件 1. 经济条件 2. 社会条件 3.思想条件 4. 政治条件 (二)社会救助的演进(发展) 1. 国外 2. 中国——专题讲座
②人权思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了进一步的自 身权利保护意识,一些进步人士和开明人士 开始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享受一定生活水平 的权利,国家或社会有保护每个人的责任。 随着这种认识的产生,社会救助思想也从一 种慈善和恩赐转变为一种人权。这种人权内 涵的社会救助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并成为 当代社会救助理论的一个基石。
(2)收入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上差 距不断拉大,这是市场经济存在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另一方 面,收入拉大使得社会不公平程度加剧,导致社会不稳定。
为了社会稳定和维护社会公平,就需要社会救助来缩小差 距。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3)家庭功能的弱化 生产的社会化使得家庭的生产智能退化,并导
(一)社会救助产生的条件
1. 经济条件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有一定 的剩余产品可供扣除和储存,并建立一个较 为完善的调节收入的分配制度。
(一)社会救助产生的条件
2. 社会条件 社会成员之间产生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对 立和矛盾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稳定。
(一)社会救助产生的条件
3.思想条件 随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不断具备,社会救 助思想也就应运而生,即社会或国家应该承担对 社会成员所面临各种风险的责任。
2. 社会救助产生的社会条件
(3)救济机构的存在 ——慈善救济:如教会举办的孤儿院、医院 等。 ——互助机构:如工会等。
3. 社会救助产生的思想条件
(1)早期的社会救助思想 在现代社会救助制度形成之前,关于社会救 助的思想早已存在,有些思想至今仍影响着 社会救助政策、实践、理论。
①慈善和恩赐思想
贫困的测量
1.国际上对贫困状况的界定与识别指标
(1)世界银行:以人均收入确定贫困线
(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贫困指标 * 人文贫困指标表示健康长寿、获得知识、
利用资源三方面的能力被剥夺,主要有健康、 预期寿命、获得洁净的饮用水等方面。
中国城市贫困线的测定 (1)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比例法; ②收入平均数法; (2)相对标准测算法; ①基本需求法; ②恩格尔系数法; ③数学模型法
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
2. 社会救助产生的社会条件
(1)社会稳定的需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的社会化,劳资矛
盾和对立日趋激化,引发社会动荡。 ——稳定社会是社会救助产生的直接原因。
2. 社会救助产生的社会条件
(2)社会救助思想的存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学者和专家
开始从理论角度来探讨社会救助这一问题, 社会救助言论/思想不断产生。
基于这种思想,政府和社会建立了孤儿院、 济贫院,并给贫困人员发放救济金等。宗 教中的一些教义成为社会救助思想的来源 之一,尤其是基督教中的一些思想对社会 救助的影响最大。许多宗教机构根据宗教 教义来举办各种慈善事业,具有社会救助 的一些特征。
由于这种具有部分社会救助特征的思想的 局限性,基于这种思想的一些救助措施和 对策也具有不彻底性和不完善性。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1)实现了生产的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 会化以及产品生产的社会化。
生产的社会化不仅带来了劳动方式、交际方式、分配方式、 活动的变化,同时也导致社会结构、家庭结构等发生了一系列 变化, 还引起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第九章 社会救助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救助的理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社会救助的产生与演进
三、社会救助的思想基础
一、社会救助理论
理论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与贫困理论
只有抑制人口的增加才能消除贫穷,主张减少人口, 保持工资的提高,从而维持劳动者的高生活水平。
1.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 2.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3.长期 贫困与暂时贫困 * 国内外学者关于贫困概念的争论 * 贫困概念的层次性、伸缩性、确定性 * 贫困的实质
致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农业社会:家庭既是消费单位,又是生产单位, 同时也具有教育、养老等功能; —— 工业社会:家庭功能缩小,需要社会发展公 共事业。
1. 社会救助产生的经济条件
(4)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为
社会救助提供物质财富。 另外,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内容多样化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