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循环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循环排毒-ppt课件
微循环排毒
微循环
人体复杂又奇妙,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 有效地将循环系统内的血液输送到各种组织细胞, 必须要依靠微血管自身的节律性运动的配合。微血 管的自律运动与心跳并不同步,有其自己的规律, 微血管实际起到了第二次调节供血的作用,变成了 人体的“第二心脏”。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血 液和组织间的物质交换,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 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总之,微循环是机体生长 发育的基地,能通过一系列调节作用,保证机体的 平衡。微循环正常与否是人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 如果经常注意预防和改善微循环障碍,健康和长寿 就从基本生理条件上得到保障。
微循环排毒
微循环排毒调整哪些疾病: 高血压 手脚冰冷 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各种妇科疾病 近视眼 记忆力衰退
体内炎症等慢性疾病
微循环排毒
微循环排毒方案:
银杏健忆胶囊
越橘益视胶囊
20颗/天
12颗/天
深海鲑鱼油
茶族益脂胶囊
20颗/天
12颗/天
薄荷香蒜片
12颗/天
微循环排毒
银杏健忆胶囊——强化性改善微循环:
强力抗氧化功能,防止视网膜过氧化。 强化眼睛毛细血管,增强抵抗力。
舒解眼内压,防止眼睛干涩,防止发炎。
防止视网膜出血,黄斑退化症。 防止并改善夜盲症、老化眼、白内障、飞蚊症。
长期食用能减轻更年期不适、增进血液循环、减少脂肪在血管 内壁的滞留、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降低高血压、增进皮肤健 康、促进女性荷尔蒙的自然生长。
微循环排毒
营养早餐
• • • • • • • • • • 酸奶、牛奶或豆浆250毫升 鸡蛋(熟)一个 水果:苹果(香蕉)等一个 小麦胚芽和酵母粉各一勺 蛋白质粉一勺 小麦胚芽油2 天然B族维生素2 VC2 钙镁片2 果蔬纤维2颗
微循环ppt课件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体液调节
激素、生长因子等体液因素通 过与微血管上的受体结合,调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局部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可以 局部作用于微血管,调节微循
环的血流量。
整体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高级中枢对微循环进行整体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3
微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保证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组织细胞,同 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免疫反应
微循环中的血管舒缩变化可以调节体温, 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和止血过程。
微循环的调节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微动脉的舒缩状态,从而调
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04
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 直接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情况,适 用于表面微循环的观察。
0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无法观察到微血管内部的血流 情况。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循环进行观察,可 以观察到微血管和红细胞流动情况。
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网络中的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传输 到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微循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脉和微静脉。
血浆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氧 气和代谢产物,通过微
体液调节
激素、生长因子等体液因素通 过与微血管上的受体结合,调
节微循环的血流量。
局部调节
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产物可以 局部作用于微血管,调节微循
环的血流量。
整体调节
通过心血管中枢和呼吸中枢等 高级中枢对微循环进行整体调
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03
微循环与疾病的关系
微循环障碍与疾病的关系
维持血液的正常流动,保证血液中的氧气 和营养物质能够及时输送到组织细胞,同 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调节体温
免疫反应
微循环中的血管舒缩变化可以调节体温, 作用 ,参与炎症反应和止血过程。
微循环的调节
01
02
03
04
神经调节
通过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 节微动脉的舒缩状态,从而调
环,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
04
微循环的检测方法
直接观察法
01
直接观察法是通过肉眼或放大镜 直接观察微循环的变化情况,适 用于表面微循环的观察。
02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无法观察到微血管内部的血流 情况。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
光学显微镜观察法是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微循环进行观察,可 以观察到微血管和红细胞流动情况。
微循环障碍是指微血管网络中的血流不畅,可能导致营养物质和氧气无法充分传输 到组织细胞,同时代谢产物也无法及时排出。
微循环障碍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
微循环障碍可能导致组织器官功能受损,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微循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通过观察微循环的变化,可以对某些 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脉和微静脉。
血浆
含有各种营养物质、氧 气和代谢产物,通过微
[课件]休克微循环PPT
休克时机能代谢变化
• 细胞功能和结构的损害 • 缺氧、ATP ↓ 酸中毒 • ↓ ↓ ↓ 细胞膜损伤 线粒体损肿胀 溶酶体肿胀破裂 ↓ ↓ ↓ 钠-钾泵功能↓ 氧化磷酸化↓ 水解酶释放 ↓ ↓ ↓ 细胞水肿 ATP ↓ 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高钾血症 (释放MDF)
(二)细胞损伤的机制
• • • • 1、促炎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2、氧自由基的作用 3、能量代谢障碍和cAMP减少 4、细胞凋亡
影响:
1.“自身输血”停止,血液大量淤积; 2.“自身输液”停止,组织液生成,血液浓缩; 3.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脑缺血。
休克期微循环的变化
休克期临床表现及机制
微循环淤血 肾淤血 回心血量 皮肤淤血 心输出量 肾血流量 BP 脑缺血 神志淡 漠昏迷 皮肤紫 绀,出 现花纹
少尿、无尿
休克晚期
休克微循环
讲授内容 • 概述 • 病因和分类 • 休克的发病机制 • 休克时机体代谢和功能改变 • 休克的防治原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休克研究的历史回顾
• • • • • • • • • • • 整体水平:shock1743年首次用来描述机体受 严重损伤后的危重状态。 循环水平:1899-1940 发生机制:血管运动中枢麻痹; 治疗:缩血管升压药 微循环水平:1960-80 发生机制:微循环障碍 治疗:改善微循环 细胞水平:1970-80 稳定细胞膜 亚细胞水平:1980-90 分子水平:1990- 清除自由基
麻痹性扩张; 1.内皮细胞损伤(感染、内毒素、缺 微血栓形成; DIC形成机制: 氧、H+等; 不灌不流; 影响: 休克期的影响更为严重; 2.组织因子入血(创伤、烧伤等); “无灌流”。 器官功能急性衰竭; 3.血流缓慢,血液粘度升高; 休克转入不可逆。 4.血细胞破坏(异型输血等); 5.内毒素封闭了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循环系统图示课件
蜂胶的作用
蜂胶与高血压 : 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连续服用富含黄酮类物质及具 有很强抗氧化能力的蜂胶,不仅可以减少过氧化 脂质对血管的危害,防止血管硬化,而且还能有 效地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 善微循环,可以降低过高的血压,防止意外事情 的发生。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心脏 病、动脉硬化患者,经常服用蜂胶,对健康长寿 颇有裨益。
银杏叶提取物的作用
2、抗氧化作用 银杏叶提取物能在大脑,眼球视网膜和心血
管系统中可发挥抗氧化特性。其在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中 的抗氧化作用可能有助于防止因年龄导致的大脑功能衰落。 银杏叶提取物在大脑中的抗氧化功能特别使人感兴趣。大 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易受自由基攻击。自由基导致大脑 损伤被广泛认为是导致伴随衰老而来的多种疾病的影响因 素,其中甚至包括阿兹海默症。
四、烟酒过度
烟中含有烟碱、焦油、尼古丁等。点燃后还有一氧化碳等有害物 质,一氧化碳可以使血红蛋白带氧功能降低,使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壁 细胞缺血,导致弹性降低。饮酒增加内源性胆固醇合成促进动脉硬化。
五、代谢综合症
三、循环系统的相关疾病
1、血栓
动脉血栓 血管壁增厚,造成血管腔变狭窄,血液流速变快,使内皮 细胞一直被冲刷,血小板粘连部分显露出来,更容易与血 小板结合,堆积凝结。 心血管内皮的损伤,是血栓形成的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原因。 内皮细胞的损伤,暴露了内皮下的胶原纤维,激活血小板 和凝血因子Ⅻ,启动了内源性凝血系统。血小板还可与纤 维蛋白和纤维连接蛋白粘附,促使血小板彼此粘集成堆, 称为血小板粘集堆。
内弹性膜
内皮细胞
内膜
中膜
外膜
血管的一般结构
内皮细胞 内弹性膜
内膜 中膜
外弹性膜
外膜
微循环PPT课件
不良;皮肤退行性病变
,萎缩,与动脉硬化、
糖尿病、冠心病、缺血
性疾病有关。
31
异常的微循环
管袢纤细
紧张型血管
管袢纤细与高血 压、冠心病、末 梢性疾病、糖尿 病后期、老年动 脉硬化有关。
血管输入枝变细, 输出枝变粗,比例变 大,表明动脉处于高 度紧张状态,血管痉 挛,静脉血液回流不 良,在高血压、动脉 硬化、头痛时常见。
图例解释
• 管袢细长或一堆一 堆 多见于低血压、神 经衰弱、失眠等。
图例解释
• 乳头下静脉丛扩张 多见于心脏功能不 好如冠心病,肝病 等。
图例解释
• 乳头圆丘消失、变 直: 多见于体质差、代 谢功能差、营养不 足、免疫力差等。
图例解释
• 管袢出血: • 生理性:劳动、打球
等; 病理性:中毒、缺氧
异常的微循环
红细胞聚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1.红细胞聚集是最基本的病 理反应之。聚集的红细胞不 能像正常的红细胞运氧,而 影响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和 能量传递,严重聚集的红细 胞在动脉中不能解聚时则成 为异物或栓塞微血管,引起 局部组织坏死,或被网状内 皮细胞吞噬。
2.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粘 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流停滞 ,导致管病加重,动脉中会形 成局部狭窄,加重动脉疾病, 导致组织结构严重病变。
,血管清晰,排列整齐、分 布均匀,数目正常。
异常的微循环图形为交叉 和畸形
30
异常的微循环
畸形血管
管袢短小
1.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结缔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 病或局部真菌感染外伤等 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2. 动脉硬化、糖尿病、畸 形严重,比例过高。
3. 胶原性疾病、雷诺病、
变异性血管增多。
循环系统 ppt课件
★功能:
①调节血流阻力; ②影响血压; ③控制微循环血流量。
2、毛细血管Capillary
●结构特点: ★数量多(长度小于7mm),分布广;口径小(5~9μ m);
★管壁由一层内皮细胞构成,细胞基底面附着在基膜上,内皮细胞为 扁平梭形,长径沿血管纵轴排列。内皮细胞外可见周细胞
★通透性大,血流速度慢,是血液与组织液物质交换的理想部位。故 又称交换血管(exchange vessel)。 ●分类:根据电镜下内皮的结构特点,可将capillary分为三类
●微动脉——阻力血管(resistance vessel)
口径在0.5mm以下的动脉。特点: 管壁只由内皮细胞和1-2层平滑肌构成。内弹性膜消失,外膜很薄。收缩 性好,通过舒缩活动能明显改变血管口径,从而调节血流阻力,即调 节血流速度和进入器官、组织的血流量。故称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正常血压的维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阻力血管产生的外周阻力。
●功能:当右心室收缩时,三尖瓣环缩小和血液推动使三尖 瓣关闭。因乳头肌和腱索的牵拉,三尖瓣不能翻向右心房, 可防止血液倒流。
三尖瓣(标本)
左心房
内腔呈长四方形,长轴为横位,壁厚3mm 。左心房 一般具有五个口:两对肺静脉口和左房室口。
左心室
位居右心室的左后下方,内腔呈圆锥形,横切面为圆形,壁厚 9--12mm 。肉柱较右心室的细小。
★小静脉(small vein):口径0.2-1mm;
★微静脉(venule):口径50-200um;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口径10-50um
3、静脉Vein
⑵结构特点:管壁也分三层。 与同级动脉相比有以下特点
★管腔大,管壁薄;
★管壁结缔组织成分多、平滑 肌成分少,排列疏松; ★内、外弹性膜不发达,三层 膜分界不太清楚。
微循环讲解PPT课件
9
• 动脉血中含有大量的 氧气和营养,通过毛 细血管壁供给周围的 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新陈代谢后产生的二 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以通过管壁进入毛细 血管,然后流入静脉。
10
• 可见,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向组 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细 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 物。
• 微循环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细 胞的代谢和功能。
•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 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毛细血管内细胞能量的通 道)。很多脏器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 淋巴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11/21
2
•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 力装置,它有节律的 收缩和扩张,推动着 血液不断的周流全身;
2019/11/21
19
异常的微循环
畸形血管
管袢短小
1.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 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真菌感染 外伤等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2. 动脉硬化、糖尿病、畸形严重, 比例过高。
• 微循环出现瘀、堵、毒将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 根源。
2019/11/21
16
声波养生仪推动气血运行
• 中医是针对造成瘀、堵、毒的原因进行调
理:是因为气滞血瘀,为什么会气滞血瘀, 是因为动力不足,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而 声波养生仪输入的是声波能量,使气血运 行的动力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血液瘀、 堵、毒的问题。
微循环与健康
一分钟体验 疏通经络
2019/11/21
1
何为微循环?
• 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前微血管中的血液循 环。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它是去营养着周围 的血管、神经和各细胞等。
• 微循环是实现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 物的交换场所。那么这样的一个微细的血管它只有在显微 镜下才能看得到,所以把它称作—微循环。
• 动脉血中含有大量的 氧气和营养,通过毛 细血管壁供给周围的 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新陈代谢后产生的二 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以通过管壁进入毛细 血管,然后流入静脉。
10
• 可见,微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向组 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走细 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 物。
• 微循环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细 胞的代谢和功能。
• 微循环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临床上通常认为微循环就 是指毛细血管内的血液微循(毛细血管内细胞能量的通 道)。很多脏器都和细动脉、毛细血管、细静脉以及毛细 淋巴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它又是脏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11/21
2
•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 力装置,它有节律的 收缩和扩张,推动着 血液不断的周流全身;
2019/11/21
19
异常的微循环
畸形血管
管袢短小
1.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组织 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真菌感染 外伤等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2. 动脉硬化、糖尿病、畸形严重, 比例过高。
• 微循环出现瘀、堵、毒将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 根源。
2019/11/21
16
声波养生仪推动气血运行
• 中医是针对造成瘀、堵、毒的原因进行调
理:是因为气滞血瘀,为什么会气滞血瘀, 是因为动力不足,不能推动气血运行,而 声波养生仪输入的是声波能量,使气血运 行的动力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血液瘀、 堵、毒的问题。
微循环与健康
一分钟体验 疏通经络
2019/11/21
1
何为微循环?
• 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前微血管中的血液循 环。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它是去营养着周围 的血管、神经和各细胞等。
• 微循环是实现人体组织细胞吸收营养、氧气、排出代谢产 物的交换场所。那么这样的一个微细的血管它只有在显微 镜下才能看得到,所以把它称作—微循环。
微循环检测仪医学PPT课件
泛用于临床对多种疾病(心脑血管、高血 压、中风等)发生微循环改变的早期诊断、 病情预报、疗效判断和预后估计等方面, 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
.
.
• 作为新年福利免费提供检测 • 即日起接受报名 • 检测顺序根据报名顺序 • 每日根据具体安排限制人数
.
.
正常和异常的微循环
正常的微循环图形为发夹 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 出枝平行且管经比例为 1: 1: 5,血管清晰,排列整 齐、分布均匀,数目正常。
.
• 异常的微循环图 形为交叉和畸形
异常的微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 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真 菌感染外伤等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红细胞聚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1.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粘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 流停滞,导致管病加重,动脉中会形成局部狭窄,加重动脉疾病,导致组织结 构严重病变。 2 . 红细胞聚集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如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出现心 绞痛、心梗。
.
异常的微循环
增生型血管在慢性缺血性疾病、肿瘤中常见。
微循环与健康
.
何为微循环?
•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是主要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 走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
•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细、薄、长。
头发丝的1/20,一张纸的1/100, 球两圈半。
9-11万公里,可绕地
• 2.动脉硬化、糖尿病、畸形严重, 比例过高。
• 3.胶原性疾病、雷诺病、变异性 血管增多。
末梢供血、外周循环不良;皮 肤退行性病变,萎缩,与动脉 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缺血 性疾病有关。
.
.
• 作为新年福利免费提供检测 • 即日起接受报名 • 检测顺序根据报名顺序 • 每日根据具体安排限制人数
.
.
正常和异常的微循环
正常的微循环图形为发夹 形,血管直,输入枝和输 出枝平行且管经比例为 1: 1: 5,血管清晰,排列整 齐、分布均匀,数目正常。
.
• 异常的微循环图 形为交叉和畸形
异常的微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结缔 组织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真 菌感染外伤等容易出现血管畸形。
红细胞聚集分为重度、中度、轻度
1. 静脉中红细胞聚集会引起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粘度增高,进一步引起血 流停滞,导致管病加重,动脉中会形成局部狭窄,加重动脉疾病,导致组织结 构严重病变。 2 . 红细胞聚集是导致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如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出现心 绞痛、心梗。
.
异常的微循环
增生型血管在慢性缺血性疾病、肿瘤中常见。
微循环与健康
.
何为微循环?
•是指人体微动脉与微静脉、毛细血管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是主要功能是:向组织细胞运送氧气和养料,带 走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
•微循环是人体血管最末稍的部分。
•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细、薄、长。
头发丝的1/20,一张纸的1/100, 球两圈半。
9-11万公里,可绕地
• 2.动脉硬化、糖尿病、畸形严重, 比例过高。
• 3.胶原性疾病、雷诺病、变异性 血管增多。
末梢供血、外周循环不良;皮 肤退行性病变,萎缩,与动脉 硬化、糖尿病、冠心病、缺血 性疾病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真毛细血管结构:一层内皮细胞加基膜,厚
度0.5μm,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3
12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1、扩散:为最主要的方式,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移动。 2、吞饮:指大分子非脂溶性物质。 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分子。
43
13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92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P93 1、促进生成的力量(滤过力量):毛细血管血
43
20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P94 1、淋巴管----由单层扁平细胞形成的单向活瓣,
通透性高。 2、每小时生成的淋巴液约120ml,每日2—4L,
回流入血。 3、淋巴回流的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
43
2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P95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P95
• 主要功能;体温调节。
43
8
(二)微循环血流量调节 P91 1、微动脉、微静脉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也
受体液因素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更明显,血流
减少,血压下降。
• 交感神经抑制时,微动脉舒张更明显,血流
增多,血压升高。
43
9
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紧张素等使其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使其舒张。
(1)交感缩血管神经
• 节前神经元----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椎旁、椎前神经节,末梢递
质NE。
43
29
作用:与受体类型有关。
• 与α受体结合能力强,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收缩。
• 与β受体结合能力弱,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舒张。
43
30
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此神经单一作用。 该神经纤维分布特点: 皮肤、肾脏最密; 骨骼肌、肝、胃肠次之; 冠状血管、脑血管较少。
末梢递质Ach。
43
26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负性变时(钾离子外流增强,4期去极化速
度减慢);
• 负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减小); • 负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减慢)。
43
27
机制:Ach与M受体结合,提高了钾通道开 放概率,增大钾外流。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占优势。
43
28
2、血管的神经支配 P97
43
1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化:
43
18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P94 1、毛细血管血压:心衰时,静脉回流受阻,引
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引起水肿。
43
19
3、淋巴回流:肿瘤、丝虫阻塞,引起淋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等,其通透性
增加,引起水肿。
微循环
43
1
简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和功能。 有效滤过压。 简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作用。 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3
2
五、微循环 P89
•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物质交换(营养物、代谢物、气
体)。
43
3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P90图4-20所 示
1、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七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43
4
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43
微动脉----总闸门,为前阻力。受神经、体 液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决定其开放 数。受局部代 谢产物调节。 微静脉----后 闸门,为后 阻力。
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进回流的力量(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4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5
4、测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P93图4-22
43
31
(2)舒血管神经纤维
• 少部分血管还受此神经支配。 •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管。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
43
24
机 制 : NE 与 β1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AC, 生 成 cAMP增多,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钙通道 激活,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加,心率 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43
25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P96
• 节前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末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心内神经节,N型胆碱受体,
43
10
2、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 谢产物的调节:
• 当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时,其刺激作用加
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增加;当 局部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时,其刺激作用减弱,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流减少。
• 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5—10次/分,运动时
增多。
43
11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P91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43
22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节前神经元----脊髓1-5胸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颈交感神经节内,N型胆碱
受体,末梢递质(Norepinephrine)NE。
43
23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正性变时(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 • 正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增大); • 正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加快)。
• 毛细血管血压:动脉端30mmHg,静脉端
12mmHg;
•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 • 组织液静水压:10mmHg。
43
16
有效滤过压:动脉端为(30+15)— ( 2 5 + 1 0 ) = 1 0 mmHg; 静 脉 端 为 (12+15)—(25+10)=—8mmHg。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时约0.5—2%生成组织液, 其中90%被重吸收,10%生成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保持动态平衡。
43
6
2、血流通路 P90 ①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 脉。此通路交替开放。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开放。
• 主要功能:执行物质交换。
43
7
②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此通路经常开放。
• 主要功能;加速血流回心。
③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此通路经 常关闭。
度0.5μm,内皮细胞之间有较大的间隙。
43
12
物质交换的主要方式: 1、扩散:为最主要的方式,物质由高浓度向低
浓度移动。 2、吞饮:指大分子非脂溶性物质。 3、滤过和重吸收:液体分子。
43
13
六、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P92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P93 1、促进生成的力量(滤过力量):毛细血管血
43
20
七、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P94 1、淋巴管----由单层扁平细胞形成的单向活瓣,
通透性高。 2、每小时生成的淋巴液约120ml,每日2—4L,
回流入血。 3、淋巴回流的意义: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肪、
防御屏障。
43
21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P95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P95
• 主要功能;体温调节。
43
8
(二)微循环血流量调节 P91 1、微动脉、微静脉受交感缩血管神经调节,也
受体液因素调节:
• 交感神经兴奋时,微动脉收缩更明显,血流
减少,血压下降。
• 交感神经抑制时,微动脉舒张更明显,血流
增多,血压升高。
43
9
体液因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 紧张素等使其收缩,局部代谢产物使其舒张。
(1)交感缩血管神经
• 节前神经元----脊髓胸腰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椎旁、椎前神经节,末梢递
质NE。
43
29
作用:与受体类型有关。
• 与α受体结合能力强,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收缩。
• 与β受体结合能力弱,结合后引起血管平滑
肌舒张。
43
30
人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此神经单一作用。 该神经纤维分布特点: 皮肤、肾脏最密; 骨骼肌、肝、胃肠次之; 冠状血管、脑血管较少。
末梢递质Ach。
43
26
作用: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负性变时(钾离子外流增强,4期去极化速
度减慢);
• 负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减小); • 负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减慢)。
43
27
机制:Ach与M受体结合,提高了钾通道开 放概率,增大钾外流。 安静时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占优势。
43
28
2、血管的神经支配 P97
43
17
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变化:
43
18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 P94 1、毛细血管血压:心衰时,静脉回流受阻,引
起水肿。 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肝病时血浆蛋白减
少,引起水肿。
43
19
3、淋巴回流:肿瘤、丝虫阻塞,引起淋巴水肿。 4、毛细血管通透性:烧伤、过敏等,其通透性
增加,引起水肿。
微循环
43
1
简述微循环的组成、通路和功能。 有效滤过压。 简述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作用。 压力感受性反射过程。
43
2
五、微循环 P89
• 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与微
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 功能----物质交换(营养物、代谢物、气
体)。
43
3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P90图4-20所 示
1、组成
• 典型的微循环由七部分组成:微动脉、后微
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通 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43
4
微循环的组成与血流通路
43
微动脉----总闸门,为前阻力。受神经、体 液调节。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决定其开放 数。受局部代 谢产物调节。 微静脉----后 闸门,为后 阻力。
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进回流的力量(重吸收力量):血浆胶体
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4
3、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43
15
4、测定组织液生成的有效滤过压: P93图4-22
43
31
(2)舒血管神经纤维
• 少部分血管还受此神经支配。 • 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管。 •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递质Ach,舒张血
43
24
机 制 : NE 与 β1 受 体 结 合 , 激 活 AC, 生 成 cAMP增多,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钙通道 激活,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增加,心率 加快、心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
43
25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P96
• 节前神经元----延髓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末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心内神经节,N型胆碱受体,
43
10
2、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主要受局部代 谢产物的调节:
• 当局部代谢产物浓度增高时,其刺激作用加
强,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血流增加;当 局部代谢产物浓度降低时,其刺激作用减弱,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血流减少。
• 真毛细血管交替开放,5—10次/分,运动时
增多。
43
11
(三)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P91
•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43
22
(1)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 节前神经元----脊髓1-5胸段中间外侧柱,末
梢递质Ach。
• 节后神经元----颈交感神经节内,N型胆碱
受体,末梢递质(Norepinephrine)NE。
43
23
作用: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
• 正性变时(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 • 正性变力(钙离子内流增大); • 正性变传导(0期去极化加快)。
• 毛细血管血压:动脉端30mmHg,静脉端
12mmHg;
• 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 •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 • 组织液静水压:10mmHg。
43
16
有效滤过压:动脉端为(30+15)— ( 2 5 + 1 0 ) = 1 0 mmHg; 静 脉 端 为 (12+15)—(25+10)=—8mmHg。 血浆经过毛细血管时约0.5—2%生成组织液, 其中90%被重吸收,10%生成淋巴液。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保持动态平衡。
43
6
2、血流通路 P90 ①迂回通路:又称营养通路。微动脉、后微动
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 脉。此通路交替开放。安静时肌肉中仅有 20%开放。
• 主要功能:执行物质交换。
43
7
②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 管、微静脉。此通路经常开放。
• 主要功能;加速血流回心。
③动-静脉吻合支:微动脉、微静脉。此通路经 常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