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合集下载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的物理性质,包括海水在海洋和大气间的运动;2.掌握海水的潮汐运动及其形成原因;3.理解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并掌握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及特点。

二、教学重点1.掌握海水的潮汐运动及其形成原因;2.理解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并掌握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2.掌握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及特点。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10分钟课程引入讲述20分钟海水的潮汐运动实验30分钟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讲授30分钟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及特点讲授五、课堂实施1. 课程引入首先介绍海水的运动,在地球表面上,存在着气压系统和风涌动,这些运动都造成了海水的运动。

介绍海水运动的原因,包括地球的自转、气压、风力等,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2. 海水的潮汐运动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潮汐现象。

实验中,可以利用潮汐的周期性特点,在两个同高度的玻璃筒里倒上等量的水,在一个固定时间后观察水面高度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了解潮汐运动的起因和规律。

3. 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通过讲解赤道稳定带和温带不稳定带的不同,让学生了解热带和温带洋流的发生和演变。

通过对热带地区太阳能的考察实验和图片等,让学生认识到,水面温度的差异造成了自然的冷热交替,进而导致蓝色的寒流和红色的暖流的产生,认识洋流与气候的联系。

4. 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及特点讲解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洋流和海洋环流是海水在地球上往返流动的主要形式,以及它们在地球物理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1.思考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2.总结洋流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

七、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海水的运动以及潮汐运动的起因和规律,还了解了海洋中的周期性运动、洋流和海洋环流的概念、特点和在地球天气和气候系统的重要作用。

这些知识对学生了解地球环境及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

海水的运动-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海洋水的性质和特点;2.理解海洋中水的循环和分布;3.掌握海洋中的波浪运动、洋流运动和潮汐运动;4.培养学生分析海水运动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能够较为精确地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基本过程;2.了解洋流运动的特点和影响;3.理解潮汐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解释形成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向学生展示一张世界海洋图,结合图片解答以下问题:•世界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多少?•世界海洋中最大的海是哪个?有多大?•那些海区域会因为热带风带来的欧式对流而被称为高压带?2.讲授(30分钟)海洋的三种基本过程1.波浪运动波浪是指指水体受到周期的外力作用,引起整体运动的波动现象。

海浪波长、波速和波高受风速、持续时间和海水深度影响。

2.洋流运动洋流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缓慢地流动的水体。

洋流通常由风、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

3.潮汐运动潮汐是指海面上上升和下降的规律往复运动。

潮汐有半日潮、日潮、半月潮和月潮等几种。

海水循环和分布的影响因素•水温:影响海水密度,进而影响海水循环;•地形和海底地貌:影响洋流的形成和变化;•风:影响海洋表层水体的运动和海浪的形成;•互相作用:影响海水循环和分布的综合因素。

洋流运动的区域性特点和影响•北大西洋洋流:从美国东海岸向北,经北非等地到达欧洲北极圈附近;•科西嘉洋流:从大西洋中部向东北流,进入地中海;•火山岛洋流:与赤道洋流交汇,影响太平洋沿岸的温度和气候。

潮汐运动的规律和成因•潮汐的基本规律:两全的潮汐和两现的潮汐;•潮汐的成因:引力和惯性的相互作用。

3.讨论(20分钟)•自然环境对沿海城市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加强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4.展示(10分钟)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做的研究报告,内容包括海洋多样性、全球海平面历史和预测等。

四、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应练习以及设计一份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海报。

高中地理海1.2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教案鲁教版选修.doc

高中地理海1.2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教案鲁教版选修.doc

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2)、理解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3)、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类型以及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和成因;2、过程和方法(1)运用图片,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简述厄尔尼若、拉尼娜现象的特点极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探究问题的动机,增强探究兴趣,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及其成因教学难点:(1)、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2)、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课程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图表法、讨论法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2、课件制作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单元探索海洋奥秘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一、课前准备: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海水温度支出主要是海水温度与盐度水平分布垂直分布规律:海水盐度分布规律海浪:通常是海洋中由引起的一种复杂的海水潮汐:性质海水运动概念:与海洋流影响因素:水运分布规律:动海气相互作用二、课堂生成:(一)要点1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知识点1 海水温度过程——自习课本、小组讨论海水温度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变化规律?探究活动2根据课本图1-2-2世界洋流表层水温与盐度沿1800经线随纬度的变化,在下面的方框中绘制曲线图。

探究活动3你能说明海水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吗?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分别有哪些?探究活动4 红海和波罗的海,分别是世界上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区。

从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并分析这两个海区盐度最高、最低的主要原因(二)要点2海水运动据图分析潮汐产生的原因?讨论我国杭州湾钱塘大潮的成因读图:《气压带风带与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的分布图》据图分析盛行风与全球洋流的关系以及全球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质,说出南半球寒暖流分布规律;观察北半球亚欧大陆两侧、北美洲东西两侧洋流名称和性质,说出北半球寒暖流分布规律。

1.2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学案

1.2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学案

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第1课时)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能说出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2.能说出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学习重难点】1.能说出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及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2.能说出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自主学习】一、海水的温度和盐度1.海水温度1.海水温度取决于它的热量收支状况。

海水热量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的热量,而海水热量的支出主要是所消耗的热量。

2.海水温度变化规律是:⑴海水温度水平分布(随纬度变化)的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等水温线与大致平行。

⑵海水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变化)的分布规律是:先随深度增加而,在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在海沟或海岭处可能由于作用而出现逆温现象。

⑶同一海区,海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一年中,对于北半球海区而言,月水温最高,月水温最低。

⑷在同一纬度带,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

(偏高或偏低)【合作探究1】下图是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分布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海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叙述,正确的是()A.热量净收入从低纬度海区到高纬度海区逐渐减少B.各纬度海区的热量收支基本平衡C.赤道海区热量收入最多,极地海区热量支出最多D.海洋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海水蒸发耗热(2)有关海洋表层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均高于寒流流经海区B.洋流可减小高、低纬度海区之间的水温差异C.热量辐射是各纬度海区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D.水温的年变化幅度近岸海区大于同纬度大洋中部2.海水盐度(1)海水盐度:单位质量(100克)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氯化钠和氯化镁)的质量。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2)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湘教版)
4.开展小组活动,以“关爱海洋,从我做起”为主题,制作一份宣传海报。要求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向他人传递海洋环境保护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5.观察身边的海洋现象,如海滩、港口等,思考这些现象与海水性质和运动的关系,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思考记录下来,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布置时,教师需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4.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了解海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海洋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探讨海水性质和运动的形成原因及影响。
2.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海域的海水性质和运动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交流观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生动有趣的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海水性质和运动。其次,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师需适时引导,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所学知识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难度的作业选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4.作业批改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分享和互助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相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海水性质和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环境,提高地理素养,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海水的性质【考点】一海水的性质1.海水温度(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区域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太阳辐射(季节变化)水平分布规律不同纬度海区低纬海区水温高,高纬海区水温低太阳辐射的纬度变化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水温高,寒流经过水温低垂直分布规律1 000米以上水温由表层向深层递减海水导热率低,太阳辐射的热量集中储存于海洋表层1 000米以下低温状态,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2)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实例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不同纬度的海洋表层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人类的渔业活动要考虑各海域的水温状况和海洋生物对水温的要求海洋运输在冰封海域航行需要装备破冰设施;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通航时间较短大气温度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均比内陆地区小2.海水的盐度(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因素原因影响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稀释盐分,使海水盐度降低,蒸发使海水浓缩,盐度升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较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时,盐度较高入海径流入海径流能稀释海水有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入海径流少,则盐度相对高;大洋边缘盐度往往比中心低洋流暖流增大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加强,使得盐度升高;寒流降低海水的溶解度且海水蒸发减弱,使得盐度降低同纬度地带,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汇入海水主要影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较封闭的海区,外部高盐度海水注入,盐度高;外部低盐度海水注入,则盐度低海冰融冻融冰过程中释放淡水,稀释海水,盐度降低;反之,结冰过程盐度升高融冰海区盐度降低;结冰海区盐度升高(2)海水盐度的分布影响因素降水、蒸发、洋流、陆地入海径流、海域轮廓等分布规律从赤道向两极呈马鞍形分布;副热带海域海水盐度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盐度逐渐降低海域差异赤道海域气温高,蒸发强,但降水丰沛,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不高副热带海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最高中高纬海域气温较低,蒸发较弱,盐度较低南北半球纬度40°~60°附近海域,北半球盐度较低,主要是因为该纬度带北半球陆地广阔,有较多的河川径流入海,对海水起稀释作用【案例分析】红海盐度高、波罗的海盐度低[红海盐度高][气候]位于副热带海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炎热,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入海径流]两岸多干燥的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汇入;[海区封闭程度]海域较为封闭,与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波罗的海盐度低][气候]纬度高,以温带海洋气候为主,气温较低,降水丰富,蒸发弱[入海径流]四周陆地河流众多,有大量淡水汇入[海区封闭程度]海域较为封闭,与高盐度的海水交换少(3)海水盐度的开发利用A:晒盐:地形平坦,日照充足、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202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教师用书

2024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教师用书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一、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

①主要因素: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

a.热量收入——太阳辐射。

b.热量支出——海水蒸发消耗热量。

②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

(2)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变化,1000米以内温度变化幅度较大,1000米以下,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时间分布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水温(3)产生的影响。

①影响海洋生物分布:海洋表层是海洋生物的主要聚集地。

②影响海洋运输:在冰封海域航行时需要装备破冰设施。

③影响气候特征:从全球尺度来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从区域尺度来说,影响沿海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

2.海水的盐度(1)概念:指1000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的多少。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变化规律:表层海水盐度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3)影响因素:海水温度(蒸发量)、大气降水、入海径流、海域封闭程度等。

(4)海水利用:建造晒盐场,海水制碱,提取镁、溴,海水淡化,海水冲厕,工业冷却水等。

3.海水的密度(1)概念:指单位体积海水的质量。

(2)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3)分布规律。

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密度大致相同。

②垂直分布: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二、海水的运动1.海浪(1)概念:海里的波浪,最常见的海浪是由风力形成的。

(2)主要类型。

类型影响因素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风暴潮强风(3)造成影响: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

为保护海岸,可采取修建海堤、种植海岸防护林等措施。

2.潮汐类型内容概念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成因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规律一天两次海水涨落,每月初一、十五前后最为明显应用渔业大潮水流急,鱼群容易分散排向外海,或栖居于中上层;小潮水流缓慢,鱼群易集中推向内海,并下沉海底,利于捕捞制盐涨潮时,高盐度海水被推向岸边,可提取海水晒盐航运潮流影响着航行速度,潮汐影响大船进港时机养殖利用潮间带发展水产养殖业发电可以利用潮汐发电,发展清洁能源3.洋流(1)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高中地理教案课题:海水的性质和运动一、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

掌握海水的密度、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分析海水的运动和海洋循环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对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材料:幻灯片或投影仪海水性质和运动示意图或照片白板、彩色粉笔或马克笔三、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海洋的图像,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海洋的了解,并讨论海洋对地球的重要性。

探究(15分钟):介绍海水的基本性质和成分,包括盐度、温度、密度和溶解氧等。

分享海洋环境中的咸度变化、温度分布和密度梯度等。

解释(15分钟):解释海水的性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盐度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适应性等。

解释海洋循环和海水运动对全球气候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如热量传输、物质循环和气候调节等。

实践(3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一个特定的海洋现象(如洋流、海洋环流等)。

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讨论该现象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当地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5分钟):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

鼓励学生继续关注海洋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并培养对海洋科学和环境问题的观察能力。

拓展活动(根据需要):进行海洋观测实验,测量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等参数。

进行海洋数据分析,比较不同海域的水文特征和海水运动模式。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具体学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修改。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教案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教案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一课时【课时内容】海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运用图表文字资料分析海水热量收支状况。

(地理实践力)2.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地理实践力)3.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

(综合思维)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自然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教学重难点】1.通过图文资料掌握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水平与垂直变化、时间变化规律2.结合图表文字材料探究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分布差异的影响因素【教学过程】一、激趣诱思夏季酷热难耐,下水游泳成为人们的一大乐事。

每年我国有数千人死于溺水事件,但在西亚约旦死海,人们游泳从没发生过溺水事故,人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打着伞,看着书,这种现象有何奥秘?二、探究活动(一)海水的温度海水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

(二)海水的温度1.定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热源:太阳辐射是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3.海水温度的变化(1)随时间变化:同一海区的水温,夏季高些,冬季低些。

(2)空间变化①水平方向上:不同海区的水温,低纬度高些,高纬度低些;暖流水温高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寒流水温低于所流经海区的水温。

②垂直方向上:水温自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表层区,水温基本上趋向于均匀分布;温跃层,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深水区,水温变化缓慢,温度偏低。

4.海水温度变化的影响(1)海水能够调节大气温度。

夏季沿海地区升温变缓,冬季沿海地区降温变缓。

(2)海水温度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海水温度明显升高,致使浮游生物数量显著下降,影响鱼类、海鸟、海兽的食物供应,甚至威胁到它们的生存。

问题探究澳大利亚大堡礁,是一个珊瑚的世界。

这里的珊瑚千姿百态,有扇形、半球形、鞭形、鹿角形、树木和花朵状的。

珊瑚栖息的水域颜色从白、青到蓝靛,绚丽多彩。

1.2海水性质与海水的运动教案设计

1.2海水性质与海水的运动教案设计

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二、海水运动教学目标:了解洋流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及它们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理解洋流的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从而培养学生用综合分析的观点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洋流分布规律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和各洋流名称。

潮汐及洋流的成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教学版图、多媒体教室等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海水运动形式海水运动形式主要有波浪、潮汐、洋流三种。

(一)波浪风浪:风力作用形成;是波浪中最常见的一种。

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二)潮汐1、定义: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2、运动规律:一天中通常海水两次涨落一月中大潮:初一(朔)和十五(望)小潮:上弦月和下弦月提问: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谁大?答:月球对地球的引潮力大。

因此一天中海水两次涨落也是由月球与观测者的相对位置确定的(月中天、月落、下中天、月出)民间谚语“初一、十五涨大潮,二十二、二十三,到处见海滩。

”形成原因是什么?答:初一、十五月球、太阳的引力相叠加,形成了大潮;而二十二、二十三(初七、初八)月球、太阳的引力相抵消,形成的是小潮。

3、意义:潮水能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发生迁移。

因此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等需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

4、事例分析——钱塘潮地形上: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

气候上: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杭州湾沿岸筑有坚固的海堤(当地人称“海塘”),防止潮水淹没田地房屋。

(三)洋流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洋流(海流)。

洋流规模巨大,但由表层越往深处流速减小。

二、洋流的形成1、风海流: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 流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风海流。

其主要动力为大气运动和近地面的风带;例如右边世界洋流模式图中图中南、北赤道暖流(信风为动力)、西风漂流(西风为动力)向还受什么因素影响?答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还受如陆地形状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运动

第三章海洋水體第二節海水的運動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瞭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2、理解不同類型洋流及其成因。

3、掌握不同性質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過程與方法:結合氣壓帶風帶模式圖,說明世界洋流流向規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分析問題作風的養成。

教學重點難點:海水運動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談話法、讀圖啟發法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廣闊無垠的海洋,永遠處於不停的運動之中。

海水的運動形式是複雜多樣的,對於表層海水而言,其基本運動形式有哪些呢?(學生回答)(一)海水運動形式1.波浪:風浪是最常見的一種波浪波浪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閱讀回答,講解風浪、湧浪)除了我們常見的波浪之外,還有一種特殊的波浪,那就是海嘯。

海嘯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或風暴引起的巨浪,破壞力極大波浪對生產生活有什麼影響?(學生思考,回答)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動力;海洋能資源;對海上作戰、船隻航行、海洋工程、漁業作業等都有影響。

閱讀:世界著名風浪區——好望角(承轉)還有一種海水運動形式,也是我們每天都能夠遇到的,那就是潮汐。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陽引力作用下發生的週期性漲落現象,通常一天觀察到兩次,白天稱為潮、夜晚為汐。

閱讀P31錢塘潮:杭州灣為三角形海灣,口小內大,夏秋季節夏季風盛行,加劇潮勢,形成錢塘潮。

我們都知道潮汐每天漲落兩次,每天的時間都會發生變化,而且潮汐還有大潮小潮之分,這些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教師講解大潮、小潮、潮汐的時間變化)學生思考:農曆一個月中,大潮和小潮各出現幾次?分別出現在年哪一天?(活動)討論各種活動與潮汐的關係。

(P31)3.洋流:海水常年比較穩定地沿著一定方向作大規模流動,又叫海流,越向深處流速越小。

關於洋流的這部分內容,咱們將在下節課中重點學習。

作業:練習冊相應內容第二課時(導入)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洋流的概念,那麼洋流是如何產生的呢?(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歸納:按照形成原因,洋流又可以分為三類:)(二)洋流(1)洋流分類寒流的溫度不一定比暖流低:寒暖流只是與所經過的海區比,阿拉斯加暖流溫度比加利福尼亞寒流低。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运动_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运动_高一地理教案

海水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2.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掌握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能力目标1.读图3.12“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2.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释潮汐中的大小潮现象,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

3.能结合实际运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风、风海流、补偿流的因果关系的学习以及洋流对气候、生物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兴趣和体会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

人类的发展应和海洋自身的发展相协调,正确对待海洋中发生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1.重点风海流的形成,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对渔场的形成、沿岸的气候、航海等)的影响。

2.难点洋流的成因及分布规律。

3.疑点为什么西风漂流在北半球是暖流,在南半球是寒流?为什么秘鲁寒流属于上升流形式而非水平流形式的补偿流?补充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

三、课时安排1.5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1.自学自学“海水的运动形式”,对比波浪和潮汐得出:洋流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这是非周期性的(不同于潮汐),定向的流动(不同于波浪)。

自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找出关键词:气候、渔场、污染、航海。

2.观察实验在实物投影仪上,用透明的玻璃器皿做水槽,用气筒吹水槽的水,水动;加泡沫颗粒,来回吹,水没按一定方向动;用气筒在一个方向吹,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这类似于风海流;水槽内未吹气的地方,水也在流,这类似于补偿流。

3.画图读图3.11“世界洋流模式图”,结合图2.16“全球大气环流示意”联系大气环流模式,根据信风带和西风带的风向,推出赤道海区和中纬海区纬向的风海流流向,结合陆地轮廓,考虑地转偏向力影响描绘洋流模式简化图,并用红、蓝色笔分别标识暖流和寒流。

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性质》教案.doc

高中必修一地理《海水的性质》教案.doc

海水的性质【课标分析】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A.让学生了解海水温度、盐度、密度,区分盐度和密度的概念B.让学生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在海洋上是怎样分布的C.让学生分析影响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和影响机制D.让学生分析不同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了解人类对其应用情况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要求是“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的性质对人类的影响”。

要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的影响前,必然建立在对海水性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等方面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具体要求包括通过海水热量的收支情况,结合不同季节、不同维度的海水温度分布图表,分析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规律,说明影响海水温度的主要因素;理解海水盐度和密度的概念,通过图表资料分析海水盐度和密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总结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掌握三大海水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应用。

本“课标”特别强调“运用图表资料”,因此,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读懂图表信息,总结归纳各个性质的分布规律,通过对比区分不同影响因素的影响机制,再通过运用自然规律、结合影响因素解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学习评价中,学生通过读取图表信息寻找规律的过程,以及学生通过识记规律来解释现象的过程,都作为考核学生的内容。

这是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的关注点。

【教材分析】水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之一, 而海洋是水圈的主体, 其中, 海水的理化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教材安排在必修 1 的第三章第二节, 是第一节的微观表现,同时对第三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海水性质的时空分布规律”没有在新课标中提及,却是课标要求的隐含条件,为本课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温度、盐度、密度、物质的三态变化等概念,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物理课和化学课上有过涉及,学生可将基本概念迁移运用到对海水理化性质的概念解释中;同时,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对海洋水体的大致分布有一定的宏观了解。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2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海水的性质与运动”的第一课时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有:海水的温度、海水的盐度、海水密度这三者的概念、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

本课教学逻辑是由海水密度导入引出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海水的盐度、海水的温度以及这三者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本课在本单元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前一课水循环中的重要参与者海水的性质,又是对学习后一课海水运动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二、说学情高一学生,经过物理、化学学科的学习对温度、盐度、密度等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他们对海水中的化学成分也有一定了解,对本课的学习有重要的帮助。

但作为高一学生受年龄、生活环境和社会阅历的局限,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本课的学习,尤其是海水性质与人类之间的联系上的理解存在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一些实际案例、创设情境、活动探究等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的氛围中进行,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说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素养目标:(1)运用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探究分析海水的性质及影响因素,提升综合思维。

(2)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并能运用相关原理分析、解释这些现象,提升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3)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了解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关注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破坏等问题,增强环保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的概念(2)不同海水性质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对人类的影响2、教学难点: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与影响因素五、说教学过程一、展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完成导学案内容。

三、通过创设“372潜艇遇到海底断崖”情景导入新课,分析海底断崖出现与海水密度的关系,进一步讲解大洋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和海水密度垂直变化规律,以及引起海水密度变化的原因。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高中地理教案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巩固夯实基础一、地球上的海洋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3.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二、海水的温度1.海水热量的收支(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4.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三、海水盐度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3.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链接·注意海洋表面水温与盐度、降水量、蒸发量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特点不同。

四、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如下图)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理解要点诠释考点一 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海水温度1.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北纬20°附近;原因是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而20°N 附近晴天较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单元复习
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
巩固夯实基础
一、地球上的海洋
1.海洋水占地球水体总量的96.53%,是地球上水的主体。

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陆地水的主要来源,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和水源,参与大气的热量平衡和水分平衡。

3.海岸是陆地和海洋间的过渡地带,是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地区,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

二、海水的温度
1.海水热量的收支
(1)太阳辐射——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

(2)海水蒸发——海水热量的主要支出。

2.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的水平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表层海水到1 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 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

3.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海水热容量的收支状况、沿岸地形、气象、洋流等。

4.海水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海水热容量大于陆地,海水的温度变化比陆地温度变化小;海洋上空的气温变化比陆地上空慢。

三、海水盐度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

2.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
(1)按纬度的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2)世界大洋平均盐度:3.5%。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区——红海,盐度最低的海区——波罗的海。

3.影响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
链接·注意
海洋表面水温与盐度、降水量、蒸发量从赤道向两极变化的特点不同。

四、海水运动形式
1.波浪: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破坏力极大。

2.潮汐: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通常一天观察到两次,白天称为潮,夜晚为汐。

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小内大,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潮势,形成钱塘潮。

(如下图)
3.洋流: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流动,又叫海流,越向深处流速越小。

理解要点诠释
考点一 海水的热量收支与海水温度
1.热量收入最大值并不在赤道,而在北纬20°附近;原因是赤道地区多阴雨天气,而20°N 附近晴天较多。

2.热量收支平衡点大约在30°N 附近。

3.赤道地区至30°N 之间热量盈余,越接近赤道盈余越多;从30°N —90°N 之间热量亏损,越往高纬亏损越大。

4.高低纬度之间海区的热量通过洋流运动和海水蒸发等达到热量平衡。

考点二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考点三海水盐度的分布及变化分析
运用海洋表面平均盐度和温度分布的曲线图,说明海洋表面平均盐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南北半球对比,高中低纬度对比分析。

考点四图表结合分析直布罗陀海峡附近密度流的形成原因
从直布罗陀海峡口到地中海的海水盐度、温度剖面(由西向东)图:图内的箭头表示海水运动的主要方向。

难点一运用地球上的气压带、风带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图文转换
气压带、风带与洋流分布之间的联系图
世界洋流分布图
难点二以洋流为线索,结合区域地理,考查相关的地理知识,如:主要海洋运输要道
诱思实例点拨
【例1】下列叙述与海水盐度有关且可信的地理现象是()
A.从北海进入波罗的海的海轮,吃水线略加深
B.从亚丁湾和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的海轮,吃水线略加深
C.同一纬度海域盐度不同只与洋流有关
D.60°N附近海域海水盐度比60°S附近海域高
解析:此题是一道考查盐度浮力的跨学科综合题。

盐度变大,浮力变大,则海轮的吃水线略上浮,盐度变小,浮力变小,吃水线略加深。

从北海进入波罗的海的盐度变小,吃水线略加深。

从亚丁湾或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盐度变大,浮力变大,吃水线略上浮。

C选项还与淡水入海有关系。

D选项,60°N附近海域因有淡水入海而盐度低于60°S附近海域。

答案:A
讲评:在讲评时,要首先让学生再次熟悉盐度的分布曲线图,以及影响盐度的因素,重要的是学会分析盐度高低的方法:先比较纬度,再看洋流,再看河流。

【例2】下图所示是某海洋主要洋流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海洋是__________洋。

(2)图中的洋流名称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

(3)从成因类型划分,③④⑥属__________流;⑤属__________流。

(4)组成副热带大洋环流的洋流有__________(填数字代号)。

(5)A、B两个海域,能形成大渔场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以考查世界洋流模式、洋流分布为主要目的,但兼有世界的海陆轮廓、洋流成因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其中各洋流名称比较容易出错,关键是要认真、细心识记有关的地理名称;其次,要对全球洋流模式及分布的四个基本规律掌握透彻,知道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是在中低纬度海区的南、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之间,方能得出第(4)题答案是②③④⑤⑥。

而第(5)题则相对简单一些,教材已经有清楚的分析。

关于洋流成因类型的划分在前面考点难点解析一栏已有说明。

答案:(1)大西
(2)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北赤道暖流南赤道暖流加那利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3)风海补偿
(4)②③④⑤⑥
(5)A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鱼群密集
讲评:本题是从一个特定的海区来考查学生对于洋流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点较细小,此类题目不胜枚举。

同时,也能够从总体模式来考查,如把世界洋流模式图的一个部分提取出来,首先考查一些共同的知识,再把这个部分想象成某个大洋的一部分,再引出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考查,复习中特别要注意题型的变化和考虑问题的角度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