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杨晓旭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_(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_(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2)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一节,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数字0-9,并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字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但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数字,对数字0-9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生活经验,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数字0-9,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数字0-9,了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2.难点:让学生理解数字在古代计数方法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器等)、古代计数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计数工具(如算盘、计数器等)、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字0-9,并讲解它们在古代的计数方法。

如:数字“1”表示一个单位,“10”表示十个单位,“100”表示一百个单位,以此类推。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用数字卡片进行计数练习。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持有数字卡片,另一人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计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认识算筹和算盘,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内容较为简单,通过图片和故事的形式,让学生对古代计数方式有所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通过图片和故事可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

但同时,他们对于古代的计数方式可能比较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物展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知道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数方式,知道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

2.难点:让学生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和操作教学法。

通过图片、故事、实物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故事,用于导入和讲解。

2.准备算筹和算盘,用于展示和操作。

3.准备相关的游戏和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解算筹和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让学生对古代计数方式有所了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算筹和算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尝试使用算筹和算盘进行计数。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他们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古代计数工具的简便和智慧。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距较远,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古人计数的智慧和巧妙。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听故事,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他们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了解不多,对于算盘的使用也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学会使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计数的智慧和巧妙,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的使用方法,如何利用算盘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讲述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观察操作:让学生观察算盘,了解算盘的构造和用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算盘的计算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算盘使用的理解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

4.总结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算盘的使用方法,并进行拓展,让学生了解算盘在现代数学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算盘、课件2.学具:算盘、练习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古人计数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算盘的起源、发展和使用方法,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历史和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算盘,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算盘的计算过程,了解算盘的使用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背后的智慧。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生动地展示了古代计数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具体的事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2.让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古代计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和文字,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听、看、做中,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事例,用于讲解古代计数的方法。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古代计数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讲解古代计数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事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

3.操练(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代计数方法,巩固所学的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古代计数的方法对我们的现代生活有什么影响和启示。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古代计数的方法和意义。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关键词,方便学生回顾和记忆。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计数的方法。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设计背景古人计数是一种有趣且有趣的计数方法,适合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

古人计数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数方法,它是以古代中国人的计数方式为基础。

在这种计数方法中,古人们使用手指和计算棍子来计数。

使用这种计数方法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不只是一种数学知识,更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了解,由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对于古人计数方法的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二、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基础理论•能够使用手指、计算棍子等工具进行古人计数•能够用古人计数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讲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基础理论通过讲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数学计算思想,提高学生的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2. 教授古人计数方法的具体步骤具体教授古人计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使用手指、计算棍子等工具进行古人计数。

帮助学生掌握古人计数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古人计数方法的能力。

3. 练习古人计数方法通过练习古人计数方法,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于古人计数方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和应用古人计数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技能。

四、教学方法1. 演示法通过演示古人如何使用手指、计算棍子等工具进行古人计数,引导学生理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2. 提问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数方法的具体应用场景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深入理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应用及其意义。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帮助学生相互交流与讨论古人计数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要求通过此次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古人计数方法的基础理论,掌握古人计数方法的具体步骤,掌握古人计数方法的应用及其意义。

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够熟练地运用古人计数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通过此次教学,教师可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口头提问等方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 古人计数(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  古人计数(1)》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要介绍了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本节课《加与减(二)第1课时古人计数(1)》通过介绍古人的计数方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数学,对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识数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2.难点:加减法的实际应用和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减法。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

3.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故事、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的PPT,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2.教具:准备一些小道具,如小球、小棍等,用于实际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故事中出现一些简单的加减法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古人计数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通过PPT动画演示加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加减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利用教具进行实际操作。

7.1《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1《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7.1《古人计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古人计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起源,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人如何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计数。

在7.1《古人计数》这一课中,我希望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人是如何计数的,以及这种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古人计数》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包括石子计数、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以及这些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关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了解古人是如何计数的,理解各种计数方式的原理,以及能够将这些原理应用到现代数学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计数方式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石子、结绳、算盘等,以及相关的学习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手指进行计数,体会计数的过程和方法。

2. 讲解古人计数方法:我通过展示石子、结绳、算盘等教具,讲解古人是如何使用这些工具进行计数的。

3. 例题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它们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以及它们与现代数学的联系。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

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请学生思考古人计数与现代数学的关系,并写一段话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古人计数的方法和原理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些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1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 》教学设计(10)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认识古代的计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为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介绍古代的计数方法,如算筹计数、石子计数等,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计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认识算筹、石子等古代计数工具。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对数学产生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计数方法,认识算筹、石子等计数工具。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算筹计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古代计数方法。

2.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计数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算筹、石子等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石子或其他可以用来计数的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商店买卖商品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数。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算筹、石子等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2.学生能够比较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

3.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古人计数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1. 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主要围绕古人计数展开教学,具体内容包括:1.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2.古人计数和现代计数的异同3.实际问题中的古人计数应用2.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异同。

2.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与现代计数的区别。

2.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5分钟)通过互动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较多的古代计数方式,激发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兴趣。

2. 讲授(25分钟)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点强调古人计数的基本特点以及和现代计数的区别。

3. 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古人计数活动。

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较为复杂的计数问题,并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竞赛。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4. 讨论(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古人计数的实际应用问题。

例如:古代商人如何计算货物数量?古代建筑师如何量取土地的大小?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古人计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强调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估1.学生参与度的评估:包括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能够积极参与、能够团队合作、配合老师完成活动等方面。

2.学生表现的评估:包括学生是否理解古人计数的概念和方法、是否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等方面。

3.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这次课程的掌握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本次课程通过讲授、活动、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并了解了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古人计数是古代人们在生活中用来记录和计算数量的一种方式。它是数学的起源之一,对于理解数的概念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结绳计数法在实际中的应特别强调结绳计数和刻痕计数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古人计数的基本概念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课后,我需要布置一些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将数学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
4.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学难点与重点(北师大版)
1.教学重点
-理解古人计数的基本方法:结绳计数、刻痕计数等,并能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计数活动。
-掌握数的顺序和数的符号,能够正确进行数数和识数。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人计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数数的情况?”比如,数玩具、数水果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人计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古人计数》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学生对古人计数方法的兴趣明显,他们对于结绳计数、刻痕计数这些古老的方法感到新奇。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计数经验,成功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引言《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古人的记数方法和数码的由来,是一篇比较实用的文化课。

在本次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课文特点和教材要求,设计了本文档所述的教学方案并进行了反思。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数码由来。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码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古人计数,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三、教学内容1. 知识点•古人计数的方法•数码的由来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古人计数的方法。

•学生理解数码的由来。

3.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码计算。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任务型教学、讨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三个环节。

1. 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通过将具有现实意义的任务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知识点的重要性。

本次教学选用“设计一个古人计数的流程图”作为任务,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2. 讨论学习讨论学习是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的方式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古人计数》的内容,讨论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数码由来,并进行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3. 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来掌握知识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尝试使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码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流程1.预习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古人计数》一文,对古人计数有一个初步了解。

2.导入通过给学生一些计数题目的方式,导入本次教学。

3.任务型教学任务一:分组合作,设计一个古人计数的流程图。

任务二:展示流程图并进行评价。

4.讨论学习结合《古人计数》的内容,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从古人计数的方法和数码由来两个方面来讨论,以此让学生深入了解并掌握知识点。

5.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亲手尝试使用古人计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数码计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1)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认识算筹和算盘,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计算工具,以及它们的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古代计数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国历史中的发展。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些计数方法?这些计数方法有什么好处?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他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古代的计数方法,他们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认识算筹和算盘,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国历史中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算筹和算盘,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

2.学生能够用算盘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等,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生动形象地进行教学。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算筹、算盘实物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

然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计数工具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算筹和算盘。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算筹和算盘的来历、使用方法,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算筹和算盘的计数过程。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询问学生:“你们发现算筹和算盘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计数的?”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算筹和算盘,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算筹和算盘的计算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算筹和算盘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3)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_(3)一. 教材分析《7.1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为以后学习数学史和数学文化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

他们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他们对古代的计数方法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故事等形象的方式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人是如何计数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古代的计数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计数方法与生活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代计数的方法。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古代计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图片、故事、动画等素材,用于创设情境。

2.教具:计数棒、石子等,用于实践操作。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古代计数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代计数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计数方法。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计数的吗?”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述一个关于古代计数的故事,如“结绳记数”、“算盘计数”等,让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古代计数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古代计数的方法。

如使用计数棒、石子等进行计数,加深学生对古代计数方法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古代计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掌握数的顺序,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和计数有一定的认知,但还不系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数的顺序有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数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人计数的方法,知道数的顺序。

2.培养学生数感以及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数的顺序。

2.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古人计数的图片、数数的动画等。

2.学具:小棒、圆片等。

3.计数顺序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人计数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呢?2. 呈现(10分钟)展示数的顺序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你们能看出数的顺序吗?从1到10,数字是怎么变化的?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小棒或圆片按照数的顺序进行摆放,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小棒或圆片表示出数的顺序吗?4.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计数顺序表,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提问:你们能独立完成计数顺序表吗?遇到问题可以和小组同学交流。

5. 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提问:你们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吗?比如:我有3个苹果,你给我一些苹果,使得苹果的总数是10个。

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人计数的方法,谁能来说说数的顺序是怎么样的?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完成计数顺序表,并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古人计数(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古人计数(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古人计数(一)
主备人
使用人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10+1=11 10+9=19 10+10=20
教学反思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数
1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一数,有几只羊,用小棒代表羊的只数,需要几根小棒?(课件:主题图)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
六、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古代的计数方法,包括算盘和算筹的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组成,以及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古人的计数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数学,对于数的认识和计数方法的理解还处于基础阶段。

他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和故事来学习。

但是他们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有限,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知道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不同的计数方法如何表示同一个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掌握不同的计数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算盘、算筹、教学图片、教学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个算盘,一组算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古代商贩买卖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算盘和算筹的使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算盘和算筹的计数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的使用原理和优点。

同时,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尝试用算盘和算筹进行计数,感受不同的计数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练,每组选择一种计数方法,用算盘或算筹表示给定的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计数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到20各数的概念和读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能够正确的认读和数数。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整数认识的一个扩展,为后续学习更大的数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数数和识数的基础,但对于11到20这些数的认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1到20各数。

2.让学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11到20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

2.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故事或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游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古人计数的故事,让学生初步了解11到20各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11到20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一一进行认识和读数。

在呈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相差1。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巩固对11到20各数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进行数数游戏,或者分组进行计数比赛等。

4.巩固(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小游戏,检验学生对11到20各数的掌握情况。

在巩固环节,教师要注意关注学困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5.拓展(5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除了11到20这些数,还有其他的数吗?让学生初步了解更大的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7.1 古人计数(11 -20 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1 古人计数(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以及认识自然数序列的延续。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能够正确、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对数字的认识主要停留在1-10。

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读写11-20各数,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提高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

2.教学难点:理解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相差1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棒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情境设置,如:“有一天,小猴子捡到了10个桃子,它想:‘如果我再捡到1个桃子,就变成了11个;如果我再捡到10个桃子,就变成了20个。

’请问,小猴子一共捡到了多少个桃子?”让学生回答,引出11-20各数。

呈现(5分钟)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写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计数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数字的增加。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用小棒摆出11-20各数,并互相检查。

然后,教师挑选几个小组进行展示,让大家一起验证是否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计数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北师版)一年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古人计数》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年级第七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抽象认识计数单位“十”比较困难。

因此,我通过让同学们自己动手摆小棒的活动来丰富他们的直观体验。

直接感受10个一是1个十,体会十进位置制。

通过对计数器的认识来了解数位及每个数位上的珠子所表示的意义,并在练习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位。

3、学情分析
针对一年一班的学生来说,他们是刚刚入学的新生。

在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课堂纪律的遵守上都有一定的欠缺。

但是他们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并且非常乐于发言。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自己获得知识。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数数活动中,会认、读、写11-20各数。

(2)过程与方法:结合摆小棒、数小棒、捆小棒和拨计数器等活动,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

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感受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依靠自己的能力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

增强学生对学习
数学的兴趣。

5、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会认、读、写11-20各数,并掌握11-20各数的顺序。

(2)教学难点:认识数位,理解每个数位的意义和掌握以“十”为单位的计数方法。

6、教学方法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主要采用了:故事导入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并且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动手操作等方法,引导他们主动发现知识,获得知识。

7、媒体资源
小棒、计数器、白板、多媒体课件等。

8、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1.通过复习的
方式帮助学
生巩固旧知。

2.通过讲“古人
计数”的小故
事导入新课。

板书“古人计数”
1.指名回答问题
2.思考,了解古人
怎样计数。

首先,复习旧知可
以为新知识做铺
垫。

其次,讲故事
的方式可以吸引
孩子的注意力,并
激发好奇心。

本环节通过复习和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新课,既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了准备,又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更创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探究新知1.摆一摆,数一数
提出“牧羊人到底养了多少只羊”的问题。

1.2.捆一捆,认一

认识计数单位
“十”。

并引入计
数器这个好朋
友。

共同拨出11
这个数,思考有
什么不同。

3.说一说,做一

让学生用小棒摆
出19,并在计数
器上拨出来。

继续提问在个位
上在加一个珠
子,该怎么办。

1.一根小棒对应一
只羊的方法摆小
棒。

数出小棒的根
数。

2.把10根小棒捆
成一捆。

说出十位
上的1代表1个十,
个位上的1代表1
个一。

3.边播边说在十位
拨一个珠子代表1
个十,个位拨9个珠
子代表9个一,合起
来是19,并写出
19。

在个位上加1个珠
子,个位上就是10
个珠子,表示10个
一,而10个一是1
个十,所以可以用
十位上的一个珠子
代替。

得出20这个
数。

1.帮助学生认识
10的后继数。

2.理解10个一是
1个十。

掌握相同
的数字在不同的
数位上所表示的
意义是不同的。

3.体会满十进一
的道理,以及各位
上什么都没有用
0表示。

首先通过师生共同操作,使学生体会11-20各数产生的必要性,接下来通过捆一捆、认一认、拨一拨、说一说等活动,直观体会10个一就是1
个十,并结合对计数器的认识,初步建立10个一是1个十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

由此,帮助学生经历由数小棒到捆小棒在到拨计数器,逐步抽象出数的过程。

巩固应用1.看图写数
2.做一做
3.猜数游戏
十位上是1个位
上是8,这个数
是?
1.14、15、13、
16
2.画珠子
3.18
通过练习和玩游
戏的方式帮助同
学掌握新知识。

游戏的方式很有趣,可以使学生真正在学中玩,玩中学。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们有什
么收获?1.知道了10个一
是1个十,而十是
我们要掌握的新的
计数单位。

2.认识了计数器,
了解了数位的意
义,知道了满十进
一。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老师在加以补充的
方式,可以使孩子对
新知识有更深刻的
理解。

古人计数
10个一是1个十
大写计数单位10+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