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科学为什么没在中国产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宋朝更是诞生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三个——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而宋元时期更是中国古代发明不断涌现的时期。但是在这之后,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是固步自封,没有任何建树。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却迅速转化为推动生产关系变革的巨大生产力,改变了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面貌。

这就不得不让人深思,为什么一个古代科学如此璀璨的中国,却敌不过欧洲短短几百年的发展呢?甚至近代科学中没有一样是属于中国人的。这个结局是可悲的,但在我看来,却也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这种必然与中国人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在经济上,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明显的差异。

十六世纪后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此时西方封建社会经济结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西方世界从此崛起了一个又一个大国,成为世界的霸主。而同时代的中国,专制主义统治不但没有受到挑战,反而在空前的强化。明朝的专制统治不仅使“家天下”的专制主义观念扩大到整个明代宗室,从而形成了一个皇族地主集团,而且整个官僚集团与专制主义皇权在利益上达成了一致,共同蚕食、鲸吞着社会的经济财富,使科学技术始终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以推动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使资本主义始终萌而不发。

中国封建经济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男耕女织”就是这种经济的基本形式。男人“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 多聚升粟,”妇人“夙兴夜寐, 强乎纺绩织枉, 多治麻统葛绪捆布缪”。他们很象老子所说的“小国寡民”的情形“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种不交换不往来的状态, 对于技术的发展有较大的阻碍, 它不利于技术交流和传播。广大农民因受地主的残酷压榨和剥削, 只能维持在最起码的生活水平下, 不论是精神方面还是物质方面, 都无力对家庭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改革和改良。生产操作过程单调往复, 生产技术因循守旧, 数千年中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中国人在这种周而复始为吃饱穿暖而劳作的时候,根本不会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去进行科学技术的研究。因此,中国人的科学技术始终没有出现能够超过欧洲。

其次,在政治上,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让中国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

海禁使中国丧失了崛起于世界之巅的最佳时机。十六世纪是航海事业最为发达的时期,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从大陆转向了海洋。中国人的浩大船队出现在世界的最前端,比西方早将近一个世纪。明朝郑和下西洋历时28年,先后7次出航,航程15000余海里,总行程10万余里,每次访问的国家和地区少则十几个,多则三十个,最远到达南非东岸。其规模之大,船舶之多,人员之众,航行范围之广,都是其后欧洲人的远航无法比拟的。中国人创造了一个航海史上的旷古盛举。然而,就在郑和的船队第七次下西洋归来的第三天,大明帝国的皇帝就宣布实行“海禁”,对沿海实行紧锁。这种海禁导致中国与世界的严重脱节,最终丧失了先机。

而反观欧洲各国,他们的航海规模远远小于郑和船队的规模,但是他们的船队产权归属明确,是皇家与私人共同投资的。各方的经济目的也很明确,皇帝要的是海外领地,要的是金银财宝;领军人物航海成功,就可以成为新领地的总督,并可世袭,还能从新领地的经济利益中获得丰厚的回报;随行人员只要能活着回来,就可以将他们从海外采购来的货物以数十倍的高价卖出,摇身一变成为富翁。正是这种丰厚的经济利益,激起了欧洲人出海探路的无比狂热,并且经久不息,

从而带来了地理大发现,新大陆开发。最终欧洲人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几乎征服了整个世界。

重农抑商虽然让中国成为农业大国,但却一定程度上失去成为科技大国的机会。

在中国以农立国的国家里,农业经济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历代帝王都是重农轻商,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的。古代所谓“四民”,指的是士、农、工、商。首位是士,其次是农,工和商则被放在末位。中国历代封建帝王和王公贵族到了春天还要到专门为帝王准备的“籍田”上扶犁躬耕,施行所谓的“籍礼”,做做样子给人家看,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可是对于手工业和商业的态度则完全不同,它们都要受到种种禁止和抑制。如“上农除末”“凡为国之急者, 必先禁宋作文巧”“理国之道, 举本业而抑末利”。由于重农轻商政策的影响,许多商人看到进行商业活动不如进行封建性的剥削那么有利和可靠, 因此往往在积累到一定的财富时, 就转向农村购买土地, 从事地租剥削或高利贷剥削。因此,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 地主、高利贷者和商人总是结合起来而成三位一体的。商人转化为地主, 或者商人变高利贷者和地主, 使商业资本本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同时这种结合也削弱了商业资本对自然经济的解体作用, 甚至还会反转过来维护这种经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中国商业资本发展的速度。既然工商业不能得到顺利的发展, 从社会物质生产方面也不可能向科学技术提出新的要求,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也相应地被延缓了。

最后,在文化思想上,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骨子里就有一种中庸思想,总是安于现状,不思创新。

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产物。封建专制的统治让中国人已经趋向麻木,他们的思想被禁锢,创造力被抹杀,最终成为依附封建制而活的人。自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科学在中国就受到极大的抑制。儒家认为只有修身治国平天下才是绝对真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应成为所有人的努力方向和主业,其它的都是不务正业。儒生认为皇帝受命于天,因此在皇帝德行好时,“天降祥瑞”,否则“天降祸端”。因此他们从根本上反对技术发明,技术发明被称为“奇技淫巧”,认为其从根本上是反自然的,不可重用的,否则必然“天怒人怨”。认为凭借利器而成功是可耻的,“在人心而不在气力”。即使是一些科学家如沈括等也是首先作为一个官员而被记载的,在科学上的成就被认为是个人娱乐爱好。如果张衡没有当过河间相,那么也不会有地动仪的存在。而且后人对其原理不感兴趣,只是觉得新奇好玩而已。明朝的八股文,使人民更加愚昧。清朝的文字狱,更是压制了中国人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最终,中国人只能与近代科学遗憾的擦身而过了。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近代科学与中国无缘是必然的。但是,在现代的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更要牢记教训,努力前进,与现代科学有着更为紧密的碰撞,让现代的中国重新以科技闪耀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