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奥数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奥数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奥数中常见的考点之一。
掌握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对于解题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对奥数中常见的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列的概念。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字称为该数列的项。
通常用字母表示数列的项,如a₁、a₂、a₃等。
二、等差数列1. 定义:在等差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相等。
这个公差用d表示。
2. 常见公式:- 第n项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 - 1)d- 前n项和公式:Sₙ = (a₁ + aₙ) × n ÷ 2三、等比数列1. 定义:在等比数列中,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相等。
这个比值用q表示。
2. 常见公式:- 第n项通项公式:aₙ = a₁ × q^(n - 1)- 前n项和公式(当|q| < 1):Sₙ = a₁ × (1 - qⁿ) ÷ (1 - q)四、特殊的数列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的和。
- 常见公式:aₙ = aₙ₋₂ + aₙ₋₁五、常见数列问题解析1. 求特定项的值: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直接计算出特定项的值。
2. 求前n项的和:利用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很方便地求得前n项的和。
3. 求公差或公比:已知数列的前几项,可以通过求项与项之间的差或比值,从而推断出公差或公比的值。
4. 求满足条件的项数:已知数列的某些项或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代入公式,求解满足条件的项数。
六、实例分析例1: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3,第5项为10,求该等差数列的第10项和前10项的和。
解析:根据已知信息,可得到a₁ = 10 - 4 × 3 = -2,代入通项公式可计算得到第10项的值为82,代入前n项和公式可计算得到前10项的和为202。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练习题
数列复习基本知识点及经典结论总结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如果数列{}a n 的第n 项a n 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则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如(1)已知*2()156n n a n N n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__(答:125);(2)数列}{n a 的通项为1+=bn an a n ,其中b a ,均为正数,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___(答:n a <1+n a );(3)已知数列{}n a 中,2n a n n λ=+,且{}n a 是递增数列,求实数λ的取值范围(答:3λ>-);(4)一给定函数)(x f y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答:A )A B C D递推关系式:已知数列{}a n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a n 与它的前一项a n 1-(前n 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则这个式子就叫数列的递推关系式。
数列的前n 项和:a a a a s n n ++++=...321.已知s n 求a n 的方法(只有一种):即利用公式 a n =⎪⎩⎪⎨⎧≥=--)2(,)1(,11n n s s s n n注意:一定不要忘记对n 取值的讨论!最后,还应检验当n=1的情况是否符合当n ≥2的关系式,从而决定能否将其合并。
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 等差数列的定义:即)2,*(1≥∈=--n N n d a a n n 且.(或)*(1N n d a a n n ∈=-+). (1) 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①定义法:)(1常数d a a n n =-+⇔{}a n 为等差数列。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奥数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奥数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也是小学奥数中经常涉及的内容之一。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逐渐学习如何判断和计算数列中的各种元素。
本文将对小学奥数中的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一、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数列由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可以用一对大括号{}或者使用通项公式表示。
例如,数列{1, 3, 5, 7, 9}可以表示为an = 2n-1,其中n为自然数。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最常见的数列类型之一,数列中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n-1)d,其中a1是首项,d是公差,n是项数。
在应用等差数列的时候,常常需要求解数列中的某一项,或者计算数列的前n项和。
对于已知首项和公差的等差数列,首先可以根据通项公式求出所需的值。
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2, 5, 8, 11, ...}的首项是2,公差是3,求该数列的第10项。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代入已知条件,可得a10 = 2 + (10-1)3 = 2 + 27 = 29。
因此,该数列的第10项为29。
例题2:已知等差数列{2, 5, 8, 11, ...}的首项是2,公差是3,求数列的前10项的和。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S = (n/2)(a1+an),代入已知条件,可得S10 = (10/2)(2+29) = 5(31) = 155。
因此,该数列前10项的和为155。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另一种常见的数列类型,数列中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表示为an = a1 * r^(n-1),其中a1是首项,r是公比,n是项数。
在应用等比数列的时候,同样需要计算数列中的某一项或者前n项的和。
例题3:已知等比数列{3, 6, 12, 24, ...}的首项是3,公比是2,求该数列的第8项。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
高中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及例题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在许多数学问题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数列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本文将对高中数列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附上相关例题供读者练习。
1. 数列的定义与性质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其中,每一个数称为数列的项,位置称为项数,用字母a表示数列的通项。
数列的性质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常见情况:1.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差为d,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n-1)d(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3)项数公式:n = (an - a1) / d + 1例题1: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3,公差是4,求第10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3,d = 4,n = 10,求得a10 = 3 + (10-1) * 4 = 39。
1.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设数列为{an},公比为q,则有如下性质:(1)通项公式:an = a1 * q^(n-1)(2)前n项和公式:Sn = a1 * (q^n - 1) / (q - 1)(3)项数公式:n = logq(an / a1) + 1例题2:已知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2,公比是3,求第5项的值。
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代入a1 = 2,q = 3,n = 5,求得a5 = 2 * 3^(5-1) = 162。
2. 数列的求和数列的求和是数学中常见的问题之一,通过找到数列的规律和应用对应的公式,可以快速求解数列的和。
下面分别介绍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2.1 等差数列的求和对于等差数列{an},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
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n为项数。
高二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点总结及解题技巧(含答案)---强烈-推荐
数学数列部分知识点梳理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的前n 项和与通项的公式①n n a a a S +++= 21; ⎩⎨⎧≥-==-)2()1(11n S S n S a n n n2)数列的分类:①递增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②递减数列:对于任何+∈N n ,均有n n a a <+1.③摆动数列:例如: .,1,1,1,1,1 ---④常数数列:例如:6,6,6,6,…….⑤有界数列:存在正数M 使+∈≤N n M a n ,.⑥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M ,总有项n a 使得M a n >. 一、等差数列 1)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
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2)等差中项:b a A +=2。
3)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性质:⑴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则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⑵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⑶d m n a a m n )(-+=;b an a n +=(a ,b 是常数);bn an S n +=2(a ,b 是常数,0≠a )⑷若),,,(+∈+=+N q p n m 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⑸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则⎭⎬⎫⎩⎨⎧n S n 是等差数列; ⑹当项数为)(2+∈N n n ,则nn a aS S nd S S 1,+==-奇偶奇偶;当项数为)(12+∈-N n n ,则nn S S a S S n 1,-==-奇偶偶奇. (7)设是等差数列,则(是常数)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8)设,,,则有;(9)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10)其他衍生等差数列:若已知等差数列,公差为,前项和为,则①.为等差数列,公差为;②.(即)为等差数列,公差;③.(即)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二、等比数列 1)通项公式:11-=n n q a a ,1a 为首项,q 为公比 。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
数列知识点总结和题型归纳一、数列的定义和性质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序列。
数列中的每个数叫做数列的项,用an表示第n个项。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相等的。
公差d是等差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相邻两项之比都是相等的。
公比q是等比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
二、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
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前n项和为Sn,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2。
3.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则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q^(n-1)。
4.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前n项和为Sn,则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a1 * (1 - q^n)/(1 - q)。
三、数列的常见题型1. 求等差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和公差d,求该等差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进行计算。
2. 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项数n,求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n(a1 + an)/2进行计算。
3. 求等比数列的第n项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和公比q,求该等比数列的第n项a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q^(n-1)进行计算。
4. 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a1、公比q和项数n,求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则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 = a1 * (1 - q^n)/(1 - q)进行计算。
四、数列的应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学建模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常常用到。
数列 知识点总结及数列求和,通项公式的方法归纳(附例题)
⎩⎨⎧无穷数列有穷数列按项数 2221,21(1)2nn a a n a a n a n=⎧⎪=+=⎪⎨=-+⎪⎪=-⋅⎩n n n n n常数列:递增数列:按单调性递减数列:摆动数列:数 列数列的考查主要涉及数列的基本公式、基本性质、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求和、数列极限、简单的数列不等式证明等.1.数列的有关概念:(1) 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2) 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可以看做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
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由于自变量的值是离散的,所以数列的值是一群孤立的点。
(3) 通项公式: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之间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即)(n f a n =.如: 221n a n =-。
(4) 递推公式:如果已知数列{}n a 的第一项(或前几项),且任何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即)(1-=n n a f a 或),(21--=n n n a a f a ,那么这个式子叫做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 如数列{}n a 中,121n n a a -=+,其中121n n a a -=+是数列{}n a 的递推公式.再如: 121,2,a a ==12(2)n n n a a a n --=+>。
2.数列的表示方法:(1) 列举法:如1,3,5,7,9,… (2)图象法:用(n, a n )孤立点表示。
(3) 解析法:用通项公式表示。
(4)递推法:用递推公式表示。
3.数列的分类:按有界性M M M >Mn n n n +⎧≤∈⎪⎨⎪⎩有界数列:存在正数,总有项a 使得a ,n N 无界数列:对于任何正数,总有项a 使得a4.数列{a n }及前n 项和之间的关系:123n n S a a a a =++++ 11,(1),(2)n n n S n a S S n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d ,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常数d 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 2.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公式⑴通项公式d n a a n )1(1-+=,1a 为首项,d 为公差.可变形为d m n a a m n )(-+= ⑵前n 项和公式2)(1n n a a n S +=或d n n na S n )1(211-+=. 3.等差中项如果b A a ,,成等差数列,那么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即:A 是a 与b 的等差中项⇔b a A +=2⇔a ,A ,b 成等差数列.4.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⑴定义法:d a a n n =-+1(+∈N n ,d 是常数)⇔{}n a 是等差数列; ⑵中项法:212+++=n n n a a a (+∈N n )⇔{}n a 是等差数列. 5.常用性质:{}n a 是等差数列(1)若m n p q +=+,则m n p q a a a a +=+;(2)数列{}p a n +、{}n pa (p 是常数)都是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n a 中,等距离取出若干项也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即 ,,,,32k n k n k n n a a a a +++为等差数列,公差为kd 。
数列的知识点总结
数列的知识点总结数列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一组有序数字或者数学相似的物品所组成的序列。
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列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概念,在很多数学的题目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会深入探讨数列的相关知识,以及给出一些例题来加强读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分类数列可以根据它的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1.等差数列在等差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差值都是相等的。
假设第一个项为$a_1$,公差为$d$,则它的第$n$项为:$a_n=a_1+(n-1)d$。
例题: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五项为$10$,公差为$2$,求第十项是多少?解:利用公式$a_n=a_1+(n-1)d$,可得:$a_{10}=a_1+9d=a_5+4d=10+4 \times 2=18$,因此第十项为$18$。
2.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前面的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假设第一个项为$a_1$,公比为$q$,则它的第$n$项为:$a_n=a_1\times q^{n-1}$。
例题: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第二项为$4$,公比为$2$,求第六项是多少?解:利用公式$a_n=a_1 \times q^{n-1}$,可得:$a_6=a_1 \times 2^{6-1}=a_1 \times 32$。
因此,要求第六项,我们需要知道首项$a_1$,根据已知,$a_2=4=a_1 \times 2$,得到$a_1=2$,带入公式,则可得出$a_6=2 \times 32=64$。
3.等差-等比数列在等差-等比数列中,它的相邻两项之间先按照等比数列的关系进行变化,再按照等差数列的关系进行变化。
假设第一个项为$a_1$,首项的公比为$q$,公差为$d$,则它的第$n$项为:$a_n=a_1 \times q^{n-1}+d(n-1)$。
例题:已知一个等差-等比数列的第三项为$12$,公比为$2$,公差为$-2$,求第五项是多少?解:利用公式$a_n=a_1 \times q^{n-1}+d(n-1)$,可得:$a_5=a_1 \times 2^{5-1}+(-2) \times 4=16a_1-8$。
数列知识点总结及题型归纳
数列一、数列的概念(1)数列定义: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叫这个数列的项。
记作n a ,在数列第一个位置的项叫第1项(或首项),在第二个位置的叫第2项,……,序号为n 的项叫第n 项(也叫通项)记作n a ; 数列的一般形式:1a ,2a ,3a ,……,n a ,……,简记作 {}n a 。
例:判断下列各组元素能否构成数列 (1)a, -3, -1, 1, b, 5, 7, 9;(2)2010年各省参加高考的考生人数。
(2)通项公式的定义:如果数列}{n a 的第n 项与n 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如:①:1 ,2 ,3 ,4, 5 ,…②:514131211,,,,…数列①的通项公式是n a = n (n ≤7,n N +∈), 数列②的通项公式是n a = 1n(n N +∈)。
说明:①{}n a 表示数列,n a 表示数列中的第n 项,n a = ()f n 表示数列的通项公式; ② 同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不一定唯一。
例如,n a = (1)n-=1,21()1,2n k k Z n k -=-⎧∈⎨+=⎩;③不是每个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例如,1,1.4,1.41,1.414,……(3)数列的函数特征与图象表示: 序号:1 2 3 4 5 6 项 :4 5 6 7 8 9上面每一项序号与这一项的对应关系可看成是一个序号集合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实质上是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f n 当自变量n 从1开始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系列函数值(1),(2),(3),f f f ……,()f n ,…….通常用n a 来代替()f n ,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点。
例:画出数列12+=n a n 的图像.(4)数列分类:①按数列项数是有限还是无限分:有穷数列和无穷数列;②按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大小关系分:单调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和摆动数列。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例题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一组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所构成。
数列在数学的多个领域中都有应用,比如代数、几何、概率等。
本文将对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一些例题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应用。
一、数列的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所构成的集合,这些数字按照特定的规律排列。
一般来说,数列可以用公式 an 表示,其中 n 表示数列中的第几个数字,an 表示第 n 个数字的值。
二、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差保持恒定。
对于等差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第 n 个数字的值:an = a1 + (n-1)d其中,a1 为数列的首项,d 为公差,n 表示第几个数字。
例题一:已知一个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第10项的值。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公式,可以得到:a10 = 3 + (10-1)*2= 3 + 9*2= 3 + 18= 21因此,该数列的第10项的值为21。
三、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的比保持恒定。
对于等比数列,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示第 n 个数字的值:an = a1 * r^(n-1)其中,a1 为数列的首项,r 为公比,n 表示第几个数字。
例题二:已知一个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3,求该数列的第4项的值。
解:根据等比数列的公式,可以得到:a4 = 2 * 3^(4-1)= 2 * 3^3= 2 * 27= 54因此,该数列的第4项的值为54。
四、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它的前两个数字是1,从第三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前两个数字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可以通过以下递推公式来表示:an = an-1 + an-2其中,a1 = 1,a2 = 1。
例题三:求斐波那契数列的前10项的和。
解:首先列出斐波那契数列的前10项:1, 1, 2, 3, 5, 8, 13, 21, 34, 55然后将这些数字相加:1 + 1 +2 +3 + 5 + 8 + 13 + 21 + 34 + 55 = 143因此,斐波那契数列的前10项的和为143。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数列知识点归纳数列一、等差数列性质总结1.等差数列的定义式为:$a_n-a_{n-1}=d$(其中$d$为常数,$n\geq2$);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1$为首项,$d$为公差)推广公式为:$a_n=a_m+(n-m)d$。
因此,$d=\frac{a_n-a_m}{n-m}$;3.等差数列中,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frac{a+b}{2}$;4.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_n=\frac{n(a_1+a_n)}{2}=na_1+\frac{n(n-1)d}{2}=\frac{n[2a_1+(n-1)d]}{2}$。
特别地,当项数为奇数$2n-1$时,$a_n$是项数为$2n-1$的等差数列的中间项,且$S_{2n-1}=n\cdot a_n$;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2a_n=a_{n-1}+a_{n+1}$($n\geq2$,$n\in N^*$);3)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a_n=kn+b$(其中$k$、$b$为常数);4)数列$\{a_n\}$是等差数列,当且仅当$S_n=An^2+Bn$(其中$A$、$B$为常数);6.等差数列的证明方法:定义法:若$a_n-a_{n-1}=d$或$a_{n+1}-a_n=d$(常数$n\in N^*$),则$\{a_n\}$是等差数列;等差中项性质法:$2a_n=a_{n-1}+a_{n+1}$($n\geq2$,$n\in N^+$)。
7.提醒: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a_1$、$d$、$n$、$a_n$及$S_n$,其中$a_1$、$d$称作为基本元素。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数学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列题目通常会给出一定的条件和规律,要求我们找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相关内容。
下面对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用通项公式a_n表示。
2. 首项和公差:对于等差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首项和公比:对于等比数列,首项是指数列的第一个数,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通常用a1表示首项,r表示公比。
二、等差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差,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n-1)d。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1) - a_n = d,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差。
根据 a_n = a1 + (n-1)d,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差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n/2)(a1 + a_n)。
(2)已知首项、末项和项数,求公差。
由于S_n =(n/2)(a1 + a_n),可以列方程求解。
(3)已知首项、公差和前n项和,求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3. 找满足条件的项数:(1)已知首项、公差和条件,求满足条件的项数。
可以列方程,并解出项数。
三、等比数列的常见题型及解题思路1. 找通项公式:(1)已知首项和公比,求第n项的值。
使用通项公式a_n = a1 * r^(n-1)。
(2)已知相邻两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_(n-1) = r,解方程即可。
(3)已知首项和第n项的值,求公比。
根据 a_n = a1 * r^(n-1),解方程即可。
2. 找前n项和:(1)已知首项、公比和项数,求前n项和。
使用公式S_n = (a1 * (1 - r^n)) / (1 - r)。
数列知识点及典型题分析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数列的概念⒈数列的定义: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注意:⑴数列的数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因此,如果组成两个数列的数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么它们就是不同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与数列5,4,3,2,1是不同的数列.)⑵定义中并没有规定数列中的数必须不同,因此,同一个数在数列中可以重复出现. (如:-1的1次幂,2次幂,3次幂,4次幂,…构成数列:-1,1,-1,1,….)⒉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 各项依次叫做这个数列的第1项,第2项,…,第项,….其中数列的第1项也叫作首项。
3. 数列的一般形式:,或简记为,其中是数列的第项知识点二:数列的分类1. 根据数列项数的多少分: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例如数列1,2,3,4,5,6,…是无穷数列2. 根据数列项的大小分: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常数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
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知识点三: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1. 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果数列的第项与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就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如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的通项公式为();注意:(1)并不是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其通项公式;(2)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有时是不唯一的,如数列:1,0,1,0,1,0,…;它的通项公式可以是,也可以是.(3)数列通项公式的作用:①求数列中任意一项;②检验某数是否是该数列中的一项.(4)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2. 数列的前项和数列的前项逐个相加之和:;当时;当时,,.故.知识点四: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完整版)数列题型及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1知识框架111111(2)(2)(1)(1)()22()n n n n n n m p q n n n n a q n a a a qa a d n a a n d n n n S a a na d a a a a m n p q --=≥=⎧⎪←⎨⎪⎩-=≥⎧⎪=+-⎪⎪-⎨=+=+⎪⎪+=++=+⎪⎩两个基等比数列的定义本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数列数列的分类数列数列的通项公式函数角度理解的概念数列的递推关系等差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性质1111(1)(1)11(1)()n n n n m p q a a q a q q q q S na q a a a a m n p q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性质公式法分组求和错位相减求和数列裂项求和求和倒序相加求和累加累积归纳猜想证明分期付款数列的应用其他⎪⎪⎪⎪⎪⎪⎪⎪⎪掌握了数列的基本知识,特别是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及性质,掌握了典型题型的解法和数学思想法的应用,就有可能在高考中顺利地解决数列问题。
一、典型题的技巧解法 1、求通项公式 (1)观察法。
(2)由递推公式求通项。
对于由递推公式所确定的数列的求解,通常可通过对递推公式的变换转化成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问题。
(1)递推式为a n+1=a n +d 及a n+1=qa n (d ,q 为常数) 例1、 已知{a n }满足a n+1=a n +2,而且a 1=1。
求a n 。
例1、解 ∵a n+1-a n =2为常数 ∴{a n }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a n =1+2(n-1) 即a n =2n-1 例2、已知{}n a 满足112n n a a +=,而12a =,求n a =?(2)递推式为a n+1=a n +f (n )例3、已知{}n a 中112a =,12141n n a a n +=+-,求n a . 解: 由已知可知)12)(12(11-+=-+n n a a n n )121121(21+--=n n令n=1,2,…,(n-1),代入得(n-1)个等式累加,即(a 2-a 1)+(a 3-a 2)+…+(a n -a n-1)22434)1211(211--=--+=n n n a a n ★ 说明 只要和f (1)+f (2)+…+f (n-1)是可求的,就可以由a n+1=a n +f (n )以n=1,2,…,(n-1)代入,可得n-1个等式累加而求a n 。
数列知识点总结带例题
数列知识点总结带例题一、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数列的项。
数列可以用数学符号表示为{an},其中an表示第n个项。
数列中的项可以是整数、有理数、无理数或复数。
数列中的项的顺序是有意义的,我们可以用自然数n表示数列中的项的位置。
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和它的后一项之比等于一个固定的常数r,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之差等于一个固定的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之比等于一个固定的常数q,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如果数列中的每一项和它的后一项之差等于一个固定的常数p,那么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在数列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最后一个数称为末项,其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数列,例如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周期数列等。
二、数列的常见类型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之差都是相等的数列。
一般来说,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a1+an)n/2。
例题1:如果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3,求前10项的和。
解:首先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2+(n-1)3=3n-1,然后代入前10项的和公式Sn=(2+2n-1)n/2=5n^2-n,得到前10项的和为5*10^2-10=240。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数列。
一般来说,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a1*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Sn=a1*(1-r^n)/(1-r)。
例题2:如果等比数列的首项为3,公比为2,求前5项的和。
解:首先根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3*2^(n-1),然后代入前5项的和公式Sn=3*(1-2^5)/(1-2)=-93。
3.递增数列和递减数列递增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大于0的数列,递减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值小于0的数列。
数列知识点与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
数列知识点及常用解题方法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 a n 1 a n d ( d为常数 ) , an a1n 1 d等差中项: x,A , y成等差数列2A x ya1a n n n n1前 n项和 S n na12d2性质:a n是等差数列(1)若 m n p q,则 a m a n a p a q;( 2)数列a2 n 1, a2 n, ka n b 仍为等差数列;S n,S2 n S n,S3n S2n⋯⋯仍为等差数列;( 3)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为 a d,a,a d;( 4)若 a n, b n是等差数列 S n, T n为前 n项和,则amS2m1;b mT2 m1( 5) a n为等差数列S n an2bn( a, b为常数,是关于n的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S n的最值可求二次函数S n an2bn的最值;或者求出 a n中的正、负分界项,即:当a10, da n00,解不等式组可得 S n达到最大值时的 n值。
a n10当a10, d0,由a n0可得 S n达到最小值时的 n值。
a n10如:等差数列 a n, S n18,a n an 1an 23,S31,则 n(由 a n an 1an 2 3 3a n 13,∴ a n 11又 S a1a3 · 3 3a2,∴a21313 211 na 1a n n a 2an 1· n318n 27)∴ S n222二、等比数列的定义与性质定义: an1q ( q 为常数, q0), a n a 1 q n 1a n等比中项: x 、G 、 y 成等比数列G 2 xy ,或 Gxyna 1 (q 1)前n 项和: S na 1 1q n 1)(要注意 ! )1(qq性质: a n 是等比数列(1)若 m n p q ,则 a m · a na p ·a q( 2)S n ,S 2n S n , S 3 n S 2 n ⋯⋯仍为等比数列三、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2、 由S n 求a n ;(n1时, a 1 S 1 ,n2时, a nS n S n 1)3、求差(商)法如: a n 满足 1a 112 a 2⋯⋯1n a n2n 512 221解: n1时, 2a12 1 5,∴ a 114n 2 时,11 a 2⋯⋯1an 12n 1 522a1222 n 112 得:1a n 2 , ∴ a n2n 1, ∴ a n14 (n 1)2n 1(n2)2 n[练习]数列 a n 满足 S nS n 15a n 1 , a 14,求 a n3(注意到 a n 1S n 1 S n 代入得:S n 14S n又 S 1 4,∴ S n 是等比数列, S n4 n24、叠乘法例如:数列 a n 中, a 1an 1n3,a nn ,求 a n1解: a 2 · a 3 ⋯⋯ a n1 ·2 ⋯⋯ n 1 ,∴ a n1a 1a 2an 123na 1 n又 a 13,∴ a n3 n5、等差型递推公式由a na n 1 f (n) ,a 1 a 0 ,求 a n ,用迭加法n 2时, a 2a 1 f (2)a 3 a 2f (3) 两边相加,得:⋯⋯⋯⋯a na n1f (n)a n a 1 f (2) f ( 3) ⋯⋯ f ( n)∴a na 0f (2) f (3) ⋯⋯f (n)[练习]数列 a n , a 1 1, a n 3n 1a n 1 n 2 ,求 a n( a n13n1 )26、等比型递推公式a n ca n 1d c 、 d 为常数, c0, c 1, d 0可转化为等比数列,设 a n xc a n 1xa n ca n 1 c 1 x令 (c 1)xd ,∴ xdc 1∴ a ndd1是首项为 a 1, c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cc 1∴ a nd a 1c d · c n 1c 11∴ a na 1d c n 1d[练习]数列 a n 满足 a 19, 3a n 1a n 4,求 a n4n 1(a n81)37、倒数法例如: a 11, a n 12a n,求 a n1a n 2 1 1 a n, 由已知得:2 a n2a n 12a n11 1 ,1为等差数列,1,公差为1a n2a na 12an 11 1 n 1 ·1 1n 1, ∴ a n2n1a n2 2 三、 求数列前 n 项和的常用方法1、公式法:等差、等比前n 项和公式2、裂项法:把数列各项拆成两项或多项之和,使之出现成对互为相反数的项。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一、数列的概念:1.归纳通项公式:注重经验的积累 例1.归纳下列数列的通项公式: 10,-3,8,-15,24,....... 221,211,2111,21111,......(3), (17)9,107,1,232.n a 与n S 的关系:⎩⎨⎧≥-==-)2(,)1(,11n S S n a a n nn注意:强调2,1≥=n n 分开,注意下标;n a 与n S 之间的互化求通项例2: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1,32n n n S n ,求n a .3.数列的函数性质:(1)单调性的判定与证明:定义法;函数单调性法 (2)最大小项问题:单调性法;图像法(3)数列的周期性:注意与函数周期性的联系例3:已知数列}{n a 满足⎪⎩⎪⎨⎧<<-≤≤=+121,12210,21n n n n n a a a a a ,531=a ,求2017a . 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例4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 n}中,a1=错误!,a n=2-错误!n≥2,n∈N,数列{b n}满足b n=错误!n∈N.1求证:数列{b n}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a 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1证明∵a n=2-错误!n≥2,n∈N,b n=错误!.∴n≥2时,b n-b n-1=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数列{b n}是以-错误!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解由1知,b n=n-错误!,则a n=1+错误!=1+错误!,设函数fx=1+错误!,易知fx在区间错误!和错误!内为减函数.∴当n=3时,a n取得最小值-1;当n=4时,a n取得最大值3.例5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 ,满足S5S6+15=0.1若S5=5,求S6及a12求d的取值范围.解1由题意知S6=错误!=-3,a6=S6-S5=-8. 所以错误!解得a1=7,所以S6=-3,a1=7.2方法一∵S5S6+15=0,∴5a 1+10d 6a 1+15d +15=0, 即2a 错误!+9da 1+10d 2+1=0.因为关于a 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 Δ=81d 2-810d 2+1=d 2-8≥0, 解得d ≤-2错误!或d ≥2错误!. 方法二 ∵S 5S 6+15=0, ∴5a 1+10d 6a 1+15d +15=0, 9da 1+10d 2+1=0.故4a 1+9d 2=d 2-8.所以d 2≥8.故d 的取值范围为d ≤-2错误!或d ≥2错误!.例6前n 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 n }中,已知a 1=20,前n 项和为S n ,且S 10=S 15,求当n 取何值时,S n 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2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a n =4n -25,求数列{|a n |}的前n 项和. 解 方法一 ∵a 1=20,S 10=S 15,∴10×20+错误!d =15×20+错误!d ,∴d =-错误!. ∴a n =20+n -1×错误!=-错误!n +错误!. ∴a 13=0,即当n ≤12时,a n >0,n ≥14时,a n <0,∴当n =12或13时,S n 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3=S 12=12×20+错误!×错误!=130.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d =-错误!.∴S n =20n +错误!·错误!=-错误!n 2+错误!n =-错误!错误!2+错误!. ∵n ∈N,∴当n =12或13时,S n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 12=S 13=130. 2∵a n =4n -25,a n +1=4n +1-25,∴a n +1-a n =4=d ,又a 1=4×1-25=-21.所以数列{a n }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 令错误!由①得n <6错误!;由②得n ≥5错误!,所以n =6. 即数列{|a n |}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而|a 7|=a 7=4×7-24=3. 设{|a n |}的前n 项和为T n ,则 T n =错误! =错误!例7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 3例8等差数列{},{}n n a b 的前n 项和分别为{},{}n n S T ,且7453nnS n T n ,则使得n na b 为正整数的正整数n 的个数是 3 . 先求an/bn n=5,13,35例9已知数列{}n a 中,113a =,当2≥n 时,其前n 项和n S 满足2221nn n S a S =-,则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 ()()21132214n n a n n ⎧=⎪=⎨⎪-⎩≥例10在数列{}n a 中,12a =,11ln(1)n n a a n+=++,则n a = .例1111a a -+是和的等比中项,则a +3b 的最大值为 2 . 例12 若数列1, 2cos θ, 22cos 2θ,23cos 3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例13 △ABC 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三边成等比数列,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_三、数列求和: 1倒序相加法如:已知函数1()()42x f x x R =∈+,求12()()()m mS f f f m m m =+++_________2错位相减法:{}n n b a 其中{ n a }是等差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形如)11(1))((1CAn B An B C C An B An a n +-+-=++=4拆项分组法:形如n n n c b a ±=,如:n n n a 32+=,65()2()n n n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21)1(n a n n ⋅-=-练习:1、数列1,211+,3211++,···,n+++ 211的前n 项和为 B A .122+n n B .12+n nC .12++n nD .12+n n2、数列,,1617,815,413,211 前n 项和=n S .3、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为nn a n ++=11,则S 100=_________________;4、设()111126121n S n n =+++++,且134n n S S +⋅=,则=n .65、设*N n ∈,关于n 的函数21)1()(n n f n ⋅-=-,若)1()(++=n f n f a n ,则数列}{n a 前100项的和=++++100321a a a a ________.答案:100.解答:])1[()1()1()1()1()1()(22221n n n n n f n f a n n n n -+-=+⋅-+⋅-=++=-,)12()1(+-=n n ,所以201)199(9)7(5)3(100321+-+++-++-=++++ a a a a100502=⨯=. 四、求数列通项式2ln n+1公式法:121+=+n n a a ,112++-=⋅n n n n a a a a ,121+=+n nn a a a 等 2累加法:形如)2)((1≥=--n n f a a n n 或)(1n f a a n n +=-,且)(n f 不为常数 3累乘法:形如)2)((1≥⋅=-n n f a a n n 且)(n f 不为常数 4待定系数法:形如1,0(,1≠+=+k b ka a n n ,其中a a =1型5转换法:已知递推关系0),(=n n a S f ⎩⎨⎧≥-==→-)2(,)1(,11n S S n a a S n n n n解题思路:利用⎩⎨⎧≥-==-)2(,)1(,11n S S n a a n nn变化1已知0),(11=--n n a S f ;2已知0),(1=--n n n S S S f (6)猜想归纳法慎用练习:考点三:数列的通项式1、在数列{}n a 中,前n 项和842--=n n S n ,则通项公式=n a _______________3、已知数列的前n 项和n n S 23+=,则=n a _______________15122n n n a n -=⎧=⎨≥⎩4、已知数列{}n a ,21=a ,231++=+n a a n n ,则 =n a )(,23*2N n nn ∈+5、在数列{}n a 中,1112,lg 1n n a a a n +⎛⎫==++ ⎪⎝⎭*N n ∈,则n a = .6、如果数列{}n a 满足)(53111*++∈=-=N n a a a a a n n n n ,,则=n a ________________7、}{n a 满足11=a ,131+=+n n n a a a ,则n a =_______132n -8、已知数列{}n a 的首项12a =,且121n n a a +=-,则通项公式n a = 121n -+ 9、若数列{}n a 满足()*112,32n n a a a n N +==+∈,则通项公式n a =10、如果数列{}n a 的前n 项和323-=n n a S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DA .)1(22++=n n a nB .n n a 23⋅=C .13+=n a nD .n n a 32⋅=五、数列应用题: 等差数列模型1、一种设备的价格为450000元,假设维护费第一年为1000元,以后每年增加1000元,当此设备的平均费用为最小时为最佳更新年限,那么此设备的最佳更新年限为 ;30年2、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甲、乙两家公司分别公布它们的工资标准:甲公司:第一年月工资数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一年月工资增加230元; 乙公司:第一年月工资数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的月工资基础上递增5%.设某人年初同时被甲、乙公司录取,试问:1若该人打算连续工作n 年,则在第n 年的月工资收入分别是多少元2若该人打算连续工作10年,且只考虑工资收入的总量,该人应该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精确到1元解:1设在甲公司第n 年的工资收入为n a 元,在乙公司第n 年的工资收入为n b 元 则2301270n a n =+,120001.05n n b -=⋅ 2设工作10年在甲公司的总收入为S 甲,在甲公司的总收入为S 乙由于S S >乙甲,所以该人应该选择甲公司.等比数列模型例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计划,本年度投入800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一年度减少51,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400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一年增加41;1设n 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n a 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n b 万元,写出n a 、n b 的表达式;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精确到整数 参考解答:112511800511800511800800-⎪⎭⎫⎝⎛-++⎪⎭⎫ ⎝⎛-+⎪⎭⎫ ⎝⎛-+=n n a2解不等式n n a b >,得5≥n ,至少经过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六、2017年高考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17年新课标Ⅰ 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2. 2017年新课标Ⅱ卷理 我国古代数学名着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1.A 盏 3.B 盏 5.C 盏 9.D 盏 3.2017年新课标Ⅲ卷理 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632,,a a a 成等比数列,则{}n a 前6项的和为4. 2017年浙江卷 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5642S S S >+”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2017年新课标Ⅰ 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16,8,4,2,1,8,4,2,1,4,2,1,2,1,1其中第一项是02,接下来的两项是102,2,再接下来的三项是2102,2,2,依此类推.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整数100:>N N 且该数列的前N 项和为2的整数幂.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6. 2017年北京卷理 若等差数列{}n a 和等比数列{}n b 满足8,14411==-==b a b a ,22a b =_______.7.2017年江苏卷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和为n S ,已知3676344S S ==,,则8a =_______________.8. 2017年新课标Ⅱ卷理 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3a =,410S =, 则11nk kS ==∑. 9.2017年新课标Ⅲ卷理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3,13121-=--=+a a a a ,则=4a __. 三、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0. 2017年新课标Ⅱ文已知等差数列}{n a 前n 项和为n S ,等比数列}{n b 前n 项和为.2,1,1,2211=+=-=b a b a T n 1若533=+b a ,求}{n b 的通项公式; 2若213=T ,求3S . 11.2017年新课标Ⅰ文 记nS 为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已知.6,232-==S S1求{}n a 的通项公式; 2求n S ,并判断21,,++n n n S S S 是否成等差数列; 12. 2017年全国Ⅲ卷文设数列{}n a 满足()123+212n a a n a n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1n a n ⎧⎫⎨⎬+⎩⎭的前n 项和;13.2017年天津卷文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n S n ∈N ,{}n b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2334111412,2,11b b b a a S b +==-=. 1求{}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n n a b 的前n 项和*()n ∈N . 14.2017年山东卷文已知{}n a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121236,a a a a a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n b 为各项非零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已知211n n n S b b ++=,求数列n n b a ⎧⎫⎨⎬⎩⎭前n 项和n T15. 2017年天津卷理已知{}n a 为等差数列,前n 项和为()n S n *∈N ,{}n b 是首项为2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0,2312b b +=,3412b a a =-,11411S b =.1求{}n a 和{}n b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221{}n n a b -的前n 项和()n *∈N . 16. 2017年北京卷理 设{}n a 和{}n b 是两个等差数列,记1122max{,,,}n n n c b a n b a n b a n =--⋅⋅⋅-(1,2,3,)n =⋅⋅⋅,其中12max{,,,}s x x x ⋅⋅⋅表示12,,,s x x x ⋅⋅⋅这s 个数中最大的数. 1若n a n =,21n b n =-,求123,,c c c 的值,并证明{}n c 是等差数列; 2证明:或者对任意正数M ,存在正整数m ,当n m ≥时,nc M n>;或者存在正整数m ,使得12,,,m m m c c c ++⋅⋅⋅是等差数列.17.2017年江苏卷对于给定的正整数k ,若数列{}n a 满足:1111n k n k n n n k n k a a a a a a --+-++-++++++++2n ka =对任意正整数()n n k >总成立,则称数列{}n a 是“()P k 数列”.1证明:等差数列{}n a 是“(3)P 数列”;2若数列{}n a 既是“(2)P 数列”,又是“(3)P 数列”,证明:{}n a 是等差数列. 18.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n x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2,32321=-=+x x x x Ⅰ求数列}{n x 的通项公式;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依次连接点)1,(,),2,(),1,(11211+⋯++n x P x P x P n n 得到折线121+⋯n P P P ,求由该折线与直线11,,0+===n x x x x y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n T .19.2017年浙江卷已知数列}{n x 满足:).)(1ln(,1*111N n x x x x n n n ∈++==++证明:当*N n ∈时,1n n x x <<+10; 22211++≤-n n n n x x x x ; 3212121++≤≤n n n x .。
一年级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数列的定义和表示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为{a₁,a₂, a₃, ..., aₙ},其中a₁为首项,aₙ为末项。
二、等差数列1. 定义:等差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恒定的数列。
2. 公式:对于等差数列{a₁, a₂, a₃, ..., aₙ},差值为d,首项为a₁,则第n项aₙ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 + (n-1)d。
3. 性质:a) 通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₁ + (n-1)d。
b) 前n项和公式:前n项和Sn = (a₁ + aₙ) * n / 2。
c) 末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ₙ₋₁ + d。
4. 例题:已知等差数列{2, 5, 8, 11, ...},求第10项的值。
解:首项a₁ = 2,差值d = 5 - 2 = 3。
根据通项公式:aₙ = a₁ + (n-1)d,代入a₁ = 2,d = 3,n = 10,可得第10项a₁₀ = 2 + (10-1)×3 = 29。
三、等比数列1. 定义:等比数列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例恒定的数列。
2. 公式:对于等比数列{a₁, a₂, a₃, ..., aₙ},公比为q,首项为a₁,则第n项aₙ可以表示为aₙ = a₁q^(n-1)。
3. 性质:a) 通项公式:第n项aₙ = a₁q^(n-1)。
b) 前n项和公式:前n项和Sn = a₁ * (q^n - 1) / (q - 1)。
4. 例题:已知等比数列{3, 6, 12, 24, ...},求前6项的和。
解:首项a₁ = 3,公比q = 6 / 3 = 2。
根据前n项和公式:前n项和Sn = a₁ * (q^n - 1) / (q - 1),代入a₁ = 3,q = 2,n = 6,可得前6项和S₆ = 3 * (2^6 - 1) / (2 - 1) = 189。
四、斐波那契数列1. 定义:斐波那契数列是指从第3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累加法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累加法数列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累加法是数列中一种常见的求和方法。
本文将对数列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介绍累加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数列的概念与分类数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排列的一系列数字。
根据数列中的数字之间的关系,数列可以分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两种。
1.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其中,公差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差值。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第一项,d表示公差。
2.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其中,公比是指相邻两项之间的比值。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n表示第n项,A1表示第一项,r表示公比。
二、累加法的原理与公式累加法是利用数列的求和性质,通过对数列中的一定项数进行求和来得到数列的和。
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来计算累加和。
1. 等差数列的累加公式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表示项数,A1表示第一项,An表示第n项。
2. 等比数列的累加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Sn = (A1 * (1 - r^n)) / (1 - r),其中Sn表示前n项和,n表示项数,A1表示第一项,r表示公比。
三、累加法的应用举例累加法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进行举例。
例题1:某公司的员工工资从第一个月起,每个月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增加1000元,如果已知第一个月的工资为5000元,求该公司员工连续工作n个月所得的总工资。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该问题可以建模为一个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1表示第一项,n表示项数,d表示公差。
代入题目已知条件可得An = 5000 + 1000(n-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2) ; (3) .
16. (2017年北京卷理) 设 和 是两个等差数列,记
,
其中 表示 这 个数中最大的数.
(1)若 , ,求 的值,并证明 是等差数列;
(2)证明:或者对任意正数 ,存在正整数 ,当 时, ;或者存在正整数 ,使得 是等差数列.
17.(2017年江苏卷)对于给定的正整数 ,若数列 满足:
对任意正整数 总成立,则称数列 是“ 数列”.
设函数f(x)=1+ ,
易知f(x)在区间 和 内为减函数.
∴当n=3时,an取得最小值-1;当n=4时,an取得最大值3.
例5(等差数列的基本量的计算)设a1,d为实数,首项为a1,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满足S5S6+15=0.
(1)若S5=5,求S6及a1
(2)求d的取值范围.
乙公司:第一年月工资数为2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的月工资基础上递增5%.
设某人年初同时被甲、乙公司录取,试问:
(1)若该人打算连续工作 年,则在第 年的月工资收入分别是多少元
(2)若该人打算连续工作10年,且只考虑工资收入的总量,该人应该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精确到1元)
解:(1)设在甲公司第 年的工资收入为 元,在乙公司第 年的工资收入为 元
C. D.
五、数列应用题:
等差数列模型
1、一种设备的价格为450000元,假设维护费第一年为1000元,以后每年增加1000元,当此设备的平均费用为最小时为最佳更新年限,那么此设备的最佳更新年限为。30年
2、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甲、乙两家公司分别公布它们的工资标准:
甲公司:第一年月工资数为1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一年月工资增加230元;
4、已知数列 , , ,则
5、在数列 中, ( ),则 =.
6、如果数列 满足 ,则 ________________
7、 满足 , ,则 =_______
8、已知数列 的首项 ,且 ,则通项公式
9、若数列 满足 ,则通项公式
10、如果数列 的前n项和 ,那么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D )
A. B.
(1)设 年内(本年度为第一年)总投入为 万元,旅游业总收入为 万元,写出 、 的表达式;
(2)至少经过几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精确到整数)
参考解答:
(1)
(2)解不等式 ,得 ,至少经过5年,旅游业的总收入才能超过总投入.
六、2017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2017年山东卷文)已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
(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2) 为各项非零等差数列,前 项和 ,已知 ,求数列 前 项和
15. (2017年天津卷理)已知 为等差数列,前 项和为 , 是首项为 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 , , , .
(1)求 和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解(1)由题意知S6= =-3,a6=S6-S5=-8.
所以
解得a1=7,所以S6=-3,a1=7.
(2)方法一 ∵S5S6+15=0,
∴(5a1+10d)(6a1+15d)+15=0,
即2a +9da1+10d2+1=0.
因为关于a1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所以
Δ=81d2-8(10d2+1)=d2-8≥0,
A. B. C. D.
2、数列 前 项和 .
3、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则S100=_________________。
4、设 ,且 ,则 .6
5、设 ,关于 的函数 ,若 ,则数列 前 项的和 ________.答案: .
解答: ,
,所以
.
四、求数列通项式
(1)公式法: , , 等
(2)累加法:形如 或 ,且 不为常数
2.等比中项:
是等比数列
3.通项公式: ( 且为常数) 是等比数列
4.前 项和: ( 且为常数) 是非常数列的等比数列
联系
真数等比,对数等差;指数等差,幂值等比。
例题:
例4(等差数列的判定或证明):已知数列{an}中,a1= ,an=2- (n≥2,n∈N*),数列{bn}满足bn= (n∈N*).
(1)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an}中的最大项和最小项,并说明理由.
(1)证明∵an=2- (n≥2,n∈N*),bn= .
∴n≥2时,bn-bn-1= -
= -
= - =1.
∴数列{bn}是以- 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解由(1)知,bn=n- ,则an=1+ =1+ ,
二、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6. (2017年北京卷理) 若等差数列 和等比数列 满足 , =_______.
7.(2017年江苏卷)等比数列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 项和为 ,已知 ,则 =_______________.
8.( 2017年新课标Ⅱ卷理) 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 , ,
则 , (2)设工作10年在甲公司的总收入为 ,在甲公司的总收入为
由于 ,所以该人应该选择甲公司.
等比数列模型
例 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发,某地投入资金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并以此发展旅游产业,根据计划,本年度投入 万元,以后每年投入将比上一年度减少 ,本年度当地旅游业收入估计为 万元,由于该项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预计今后的旅游业收入每年会比上一年增加 。
盏 盏 盏 盏
3.(2017年新课标Ⅲ卷理) 等差数列 的首项为 ,公差不为 .若 成等比数列,则 前 项的和为( )
4.(2017年浙江卷) 已知等差数列 的公差为 ,前 项和为 ,则“ ”是“ ”的( )
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17年新课标Ⅰ) 几位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创业号召,开发了一款应用软件.为激发大家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推出了“解数学题获取软件激活码”的活动.这款软件的激活码为下面数学问题的答案:已知数列 其中第一项是 ,接下来的两项是 ,再接下来的三项是 ,依此类推.求满足如下条件的最小整数 且该数列的前 项和为 的整数幂.那么该款软件的激活码是( )
1.(2017年新课标Ⅰ) 记 为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若 , ,则 的公差为( )
2.( 2017年新课标Ⅱ卷理) 我国古代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 层塔共挂了 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 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 )
例13 △ABC的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三边成等比数列,则三角形的形状为__等边三角形_
三、数列求和:
(1)倒序相加法
如:已知函数 ,求 _________
(2)错位相减法: 其中{ }是等差数列, 是等比数列。
(3)裂项相消法:形如
(4)拆项分组法:形如 ,
如: , ,
练习:
1、数列 , , ,···, 的前n项和为( B )
(2)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an=4n-25,求数列{|an|}的前n项和.
解方法一 ∵a1=20,S10=S15,
∴10×20+ d=15×20+ d,∴d=- .
∴an=20+(n-1)× =- n+ .
∴a13=0,即当n≤12时,an>0,n≥14时,an<0,
∴当n=12或13时,Sn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3=S12=12×20+ × =130.
方法二 同方法一求得d=- .
∴Sn=20n+ · =- n2+ n=- 2+ .
∵n∈N*,∴当n=12或13时,Sn有最大值,且最大值为S12=S13=130.
(2)∵an=4n-25,an+1=4(n+1)-25,
∴an+1-an=4=d,又a1=4×1-25=-21.
所以数列{an}是以-21为首项,以4为公差的递增的等差数列.
解得d≤-2 或d≥2 .
方法二 ∵S5S6+15=0,
∴(5a1+10d)(6a1+15d)+15=0,
9da1+10d2+1=0.
故(4a1+9d)2=d2-8.所以d2≥8.
故d的取值范围为d≤-2 或d≥2 .
例6(前n项和及综合应用)(1)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取何值时,Sn取得最大值,并求出它的最大值;
令
由①得n<6 ;由②得n≥5 ,所以n=6. 即数列{|an|}的前6项是以21为首项,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从第7项起以后各项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
而|a7|=a7=4×7-24=3.
设{|an|}的前n项和为Tn,则
Tn=
=
例7已知某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奇数项之和为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为3
(1)证明:等差数列 是“ 数列”;
(2)若数列 既是“ 数列”,又是“ 数列”,证明: 是等差数列.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 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且
(Ⅰ)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Ⅱ)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依次连接点
得到折线 ,
求由该折线与直线 所围成的区域的面积 .
19.(2017年浙江卷)已知数列 满足:
例8等差数列 的前n项和分别为 ,且 ,则使得 为正整数的正整数n的个数是3. (先求an/bn n=5,13,35)
例9已知数列 中, ,当 时,其前 项和 满足 ,则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例10在数列 中, , ,则 .
例11 设 的等比中项,则a+3b的最大值为2.
例12 若数列1, 2cosθ, 22cos2θ,23cos3θ, … ,前100项之和为0, 则θ的值为
《数列》知识点归纳及例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