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合集下载

设备管理制度及工作原则

设备管理制度及工作原则

一、总则为了确保公司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和使用。

二、管理原则1. 安全第一:设备管理必须以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为首要原则。

2. 预防为主:加强设备预防性维护,减少故障发生,确保设备稳定运行。

3. 经济合理:在保证设备性能和寿命的前提下,合理控制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

4. 持续改进:不断优化设备管理制度,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三、设备管理职责1.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和实施设备管理制度。

- 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维护、保养、更新改造等工作。

- 负责设备的统计、分析、评估和报告。

- 负责组织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2. 使用部门:- 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维护。

- 负责设备的操作培训和安全教育。

- 负责设备的报修和报废。

- 负责设备的定期检查和保养。

3. 员工:- 遵守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

- 及时报告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

- 积极参与设备维护保养。

四、设备管理流程1. 设备采购:- 根据生产需要,编制设备采购计划。

-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

- 进行设备验收,确保设备质量符合要求。

2. 设备安装与调试:- 按照设备技术要求,进行安装。

- 进行设备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3. 设备使用与维护:- 建立设备使用记录,详细记录设备运行情况。

-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定期检查设备,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4. 设备更新改造:- 根据设备运行状况和公司发展战略,制定设备更新改造计划。

- 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设备更新改造。

5. 设备报废:- 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和实际情况,提出设备报废申请。

- 经批准后,进行设备报废处理。

五、设备管理措施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制定设备采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报废等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 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检查、清洁、润滑、紧固等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谈谈组织机构及其设置原则

谈谈组织机构及其设置原则

谈谈组织机构及其设置原则
组织机构是指一个组织内部各部门、岗位等的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管理的基础。

它是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实施管理活动的框架。

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
一、分工原则: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应该清晰明确,任务要分配合理,要使每个部门、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相互衔接,避免重复和空白。

二、统一原则:组织机构应该符合组织的整体发展战略,具有一致性和统一性,使组织机构更加紧密、有效,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三、灵活原则:组织机构应该灵活,能够适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以满足组织的需要。

四、合理原则: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合理,要求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任务要相应的规模,保证部门和岗位的有效运行。

组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组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

组建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了加强生产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与稳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组建原则、职责分工和管理人员的要求,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机构组建原则1. 独立性: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独立设置,不受其他部门干扰,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权威性。

2. 专业性: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一定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的人员,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3. 全面性: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涵盖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规划设计、监督检查、事故处理等。

4. 权威性: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执行力,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三、管理机构职责分工1.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制定和实施生产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2.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安全管理人员应负责生产设备的日常安全检查、维护和整改工作。

3.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人员应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4.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事故处理人员应负责生产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四、管理人员要求1.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学历要求:应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背景优先。

2.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应有2年以上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熟悉生产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3.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能够处理好与各部门的关系。

4.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安全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五、管理制度1.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 生产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生产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设备管理系统机构及规章制度

设备管理系统机构及规章制度

设备管理系统机构及规章制度一、机构设置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和维护企业的设备和设施。

该部门应该由一个经验丰富的设备管理专家领导,下设若干设备管理团队。

2.设备管理团队:每个设备管理团队负责管理和维护特定的设备和设施类别,如生产设备、办公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

团队中应该包括设备维护工程师、设备操作员和设备安全专家等。

3.设备运营部门:负责设备的日常运营和维护。

这个部门中应该有设备操作员和设备维护人员,他们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和维护。

4.设备采购部门:负责企业设备的采购和更新。

这个部门中应该有设备采购人员和设备合同管理人员,他们负责设备的采购和合同管理。

5.设备安全部门:负责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

这个部门应该有设备安全专家,负责设备的安全审查、定期检查和维修。

二、规章制度1.设备管理制度:制订设备管理制度,明确设备的使用要求、操作流程和维护标准。

制定设备清单,并规定设备的使用范围和责任人。

2.设备维修制度:制定设备维修制度,明确设备维修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规定设备故障的报修方式和响应时间,并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维修统计制度。

3.设备保养制度:制定设备保养制度,规定设备保养的周期和内容。

建立设备保养计划,并进行定期保养和保养记录的管理。

4.设备安全制度:制定设备安全制度,明确设备的安全操作和安全管理要求。

对涉及危险设备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建立安全操作记录和事故报告制度。

5.设备更新制度:制定设备更新制度,规定设备的更新周期和更新标准。

建立设备更新计划,并进行设备更新的评估和采购工作。

6.设备报废处理制度:制定设备报废处理制度,规定设备报废的流程和责任分工。

建立设备报废记录和报废审批制度。

7.设备验收制度:制定设备验收制度,明确设备验收的标准和程序。

建立设备验收记录和验收报告制度。

8.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设备管理系统的信息化管理制度,规定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录入、查询和分析要求。

确保设备管理的数据准确性和信息安全。

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组织机构设置管理规定

一、目的:建立设备管理规程,使设备管理的全过程规范化,从而达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并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

二、依据:卫生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中华人民共合国消防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三、范围:适用于设备管理的全过程。

四、责任:设备主管、车间主任、生产技术部部长、质管部长。

五、内容:1.设备管理的内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规定,严格设备管理,确保设备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达到GMP标准。

1.1 设备的日常管理:指设备的选型购置、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校准、维护、维修、移装、调拨、封存、启用、报废、处理、事故的处理、检查评比、润滑、压力容器、备品配件、设备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管理。

1.2 使用与维护保养:贯彻执行操作程序,加强操作培训,认真做好交接班、保养及运行记录,抓好日常维护保养,使在用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并逐步提高设备利用率。

1.3设备的检查与检修:加强巡回检查,搞好一、二级保养,定期检查与调整设备精度,编制大修及预防性检修的计划并实施。

1.4 设备的更新与改造,制定年度设备更新计划,结合大修进行设备改造,编制技术改造措施并贯彻执行。

1.5 能源管理:水、电、汽等能源的节约使用,奖惩及综合利用措施等的计划贯彻和实施。

2.设备管理程序:2.1 生产技术部动力组负责全公司设备管理各项工作。

2.2 设备主管负责设备日常管理工作,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及检修等具体工作。

2.2.1 在生产技术部部长领导下,负责设备管理工作,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2.2.2 每季度组织有关人员对生产运行的设备组织评定,并根据设备完善及生产计划安排制定检修计划及材料、备件计划,报生产技术部。

设备完好率、泄漏率的评定结果,于月底前报公司生产部。

.2.3 负责办理设备调拨、更新、报废等手续,保持账、卡、物相符。

设备管理规范

设备管理规范

设备管理规范一、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配置1.设置设备管理部门,人员配置适应企业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需要,各项工作有人负责,并保持相对稳定。

2.有厂级领导主管设备工作。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应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或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通过岗位培训,有实践工作经验。

3.设备管理部门及与设备管理工作有关旳部门对设备管理旳职能与职责明确。

4.各级(工厂、车间、班组)设备管理网络健全,活动正常。

5.设备维修组织健全,如本企业不设维修部门或不能检修旳项目,须建立稳定可靠旳社会合作渠道,合作单位应具有一定技术和经济实力,并具有与委托检修项目对应旳资质证书。

二、设备管理规章制度按照国家旳法规和行业规定,制定并及时修订设备管理规章制度:⑴.特种设备[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管理制度;⑵.设备前期管理(包括设备采购和招投标管理)制度;⑶.设备资产管理制度;⑷.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制度;⑸.设备检修管理制度;⑹.设备备品配件管理制度;⑺. 设备档案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⑻. 设备事故与故障管理制度;⑼. 闲置设备管理制度;⑽. 设备润滑管理制度;⑾. 密封点管理制度⑿.防腐、保温(绝热)管理制度;⒀. 设备改造、更新、报废管理制度;⒁.设备技术管理制度;⒂. 设备管理工作检查评比、考核及奖惩管理制度;三、设备管理规程、原则设备管理与维修旳多种工作原则、技术原则、安全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检修规程、工作流程以及技术文献齐全、对旳、规范。

四、技术经济数据记录准时、精确填报设备管理记录报表并进行分析总结。

设备管理技术经济指标应到达行业或有关部门规定旳规定。

技术经济指标(记录措施见附录)包括:1.设备安全运行:⑴.特种设备定检率;⑵.设备事故频率;⑶.设备事故停机率;⑷.设备事故记录(一般设备按《生产安全事故汇报和调查处理条例》旳规定、特种设备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旳规定);2.设备技术指标:(1).重要设备完好率、所有设备完好率;(2).重要设备运用率、所有设备运用率;(3).设备综合效率;(4).动、静密封点泄漏率;(5).设备大修计划完毕率;(6).仪表“三率”:完好率、控制率、开表率;(7).设备闲置率。

设备设置管理制度

设备设置管理制度

设备设置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设备设置管理行为,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公司财产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设备设置管理的基本要求1. 公司设备设置管理应遵循合理、合法、经济、安全的原则,合理配置设备资源,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

2. 设备设置管理应当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通过科学方法和现代管理手段,对设备进行合理配置、合理使用和合理保养,确保设备的畅通运转。

3. 设备设置管理应当遵循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的原则,利用节能、环保的设备,并合理利用能源资源。

第三章设备设置管理的范围设备设置管理范围包括公司所有固定资产设备和动产设备的配置、使用、保养和维修。

第四章设备设置的权限管理1. 设备设置的权限属于公司领导部门,领导部门应当对设备的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合理配置设备资源。

2. 在领导部门的指导下,设备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设备设置的标准、程序和规范。

3. 设备设置管理部门有权根据公司经营发展需求,对设备进行调整和更新。

4. 其他部门未经设备设置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得擅自设置设备。

第五章设备设置管理的程序1. 设备的设置应当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和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合理配置,包括设备的数量、类型、性能、用途、位置等。

2. 设备设置管理部门应当依据设备购置计划和需求,进行设备的采购、更新、报废等工作。

3. 设备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对设备的设置进行规范管理,建立设备档案,包括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产地、购置日期、用途、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4. 设备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制定设备的使用管理规定,明确设备的使用责任部门、使用规范和管理制度。

5. 设备设置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维修保养记录、维修保养责任部门等。

第六章设备使用的管理1. 设备的使用应当根据设备的使用标准进行,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杜绝违章操作。

2. 设备使用人员应当根据使用规范进行使用,严格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途进行使用,禁止私自改变设备用途或者私自改动设备结构。

设备部门管理实施细则

设备部门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设备部门的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地运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第三条设备部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3. 经济合理,效益优先;4. 责任明确,奖罚分明。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设备部门设立以下组织机构:1. 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设备管理工作;2. 设备维护保养组: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3. 设备检修组:负责设备的定期检修、故障排除及维修工作;4. 设备统计与分析组:负责设备的统计、分析及评估工作。

第五条各组织机构的职责如下:1. 设备管理部门:(1)负责制定设备管理制度,组织实施设备管理工作;(2)负责设备的采购、验收、安装、调试、移交等工作;(3)负责设备的报废、淘汰、更新等工作;(4)负责设备的成本控制、效益评估等工作。

2. 设备维护保养组:(1)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负责设备的润滑、清洁、检查等工作;(3)负责设备的故障处理,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3. 设备检修组:(1)负责设备的定期检修、故障排除及维修工作;(2)负责设备的备件采购、管理及储备工作;(3)负责设备的检修技术培训、指导工作。

4. 设备统计与分析组:(1)负责设备的统计、分析及评估工作;(2)负责设备的使用情况、运行数据、故障情况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及上报;(3)负责提出设备改进、更新、淘汰等建议。

第三章设备管理流程第六条设备采购流程:1. 设备需求部门提出设备采购申请;2. 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采购方案;3. 设备管理部门进行市场调研,选择合格供应商;4.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设备验收,确保设备质量;5. 设备管理部门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第七条设备验收流程:1. 设备供应商按照合同要求将设备运至现场;2. 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包括设备数量、型号、规格、性能等;3. 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办理设备移交手续。

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

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

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企业的组织形式是指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采取的组织方式或结构形态。

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需要通过建立高效健全的组织机构来履行职能。

设备管理组织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生产类型、设备拥有量及技术装备水平、生产工艺性质、企业管理水平及管理者的素质等内部因素,还有全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协作及专业化程度的外部因素。

1.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原则普遍看来,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应遵循如下原则:(1)精简的原则组织机构的设置要尽量提高效率、精减人员,所以在设置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要因事设职,因职设人,而不能因人设事。

企业机构的设置和人员的配备应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需要,力求精兵简政,以达到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化。

②减少管理层次,精简机构和人员,最大限度减少管理费用的支出。

③建立良好有效的信息传递渠道,使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外情内达,搞好机构内外的配合及协调关系。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统一领导是组织理论的重要原则之一,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组织机构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的组织体系。

各层次的机构在此体系中形成一条职责、权限分明的等级链,不能越级指挥和管理。

指挥者和执行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上而下地逐级负责,使生产经营任务能够顺利完成。

(3)分工与协作统一的原则管理机构的设置要有合理、明确的分工,在生产经营中要注意相互合作,密切配合。

(4)责权统一的原则对各级管理人员应贯彻责权统一的原则,其职责应与职权相互对应,负什么样的职责,就应当有什么样的职权,否则便谈不上负责。

对上级来说,必须对下级有正确的授权,即职责不可能大于也不应小于所授予的职权;对下级来说,不能拥有职责范围外的更多职权。

有职无权和有权无责都是违背责权统一原则的。

产生有职无权的主要原因是上级要求下属对工作结果承担责任而没有给予其相应的权力。

产生有权无责的原因则是不规定或不明确严格的职责范围,规定的职责含糊不清,没有明确法律上、道义上、经济上应承担的义务。

设备管理机构配置与职责

设备管理机构配置与职责

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1 管理机构设置机械设备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管控”的原则,分为集团公司、公司(机械专业单位)、项目部三级管理层级,按照下管一级的原则,实施分级管理。

集团公司是机械设备管理的监督层,公司是机械设备管理的管控层,机械专业单位和项目部是设备管理的主责层。

项目部必须有指定副经理分管,配备专(兼)职的设备管理人员和必要的内业人员,施工合同金额超过1亿元的必须配备专职设备管理人员。

项目部应保持设备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需更换时需经公司物资机械部同意且双方工作交接签认完毕。

对于大型专用设备(如铁路混凝土箱梁提、运、架设备,铁路、公路架桥机,岩石隧道掘进机、盾构等)直接影响工程工期、质量、安全的项目,除成立设备管理机构外,还必须明确分管负责人。

项目部有必要时成立由电工、钳工、液压工等组成的维修班组,维修班组的班组长由职工或设备管理人员兼任。

2 管理职责(1)贯彻执行上级及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对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及办法,结合工程项目施工特点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并认真执行。

(2)负责项目机械设备管、用、养、修、租、算等日常管理工作;合理配置机械设备能力,满足项目施工需求,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

(3)根据实施性施组,制定机械设备配备和使用计划,并按相关文件规定组织实施。

(4)负责项目机械设备精细化管理,开展工程项目所在地区机械设备租赁市场调查,并上报信息;负责对批准外租的机械设备管理、使用和费用结算工作;收集机械使用费核算数据,每月定期进行单机核算、季度开展机械使用费经济活动。

(5)落实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取得地方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安装验收检验报告”和《安全检验合格证》。

(6)定期对项目机械设备,包括项目内外租赁和劳务企业自带的设备,开展使用操作、维修保养和设备安全情况检查。

(7)应用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健全机械设备运转台帐和技术档案,准确掌握机械设备的动态、技术状况和维修保养情况。

设备管理单位组织和人员分配管理规定

设备管理单位组织和人员分配管理规定

设备管理单位组织和人员分配管理规定
1. 总则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单位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分配管理,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效率,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规定。

2. 组织结构
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一般应设立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维修部门、设备使用部门等。

3. 人员编制
设备管理单位应根据设备数量、规模和工作需要,合理配置人员。

人员编制应满足设备管理、维修、操作等工作的需要。

4. 人员招聘与选拔
设备管理单位应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人员的招聘与选拔。

应聘者应具备相应的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

5. 人员培训与发展
设备管理单位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设备管理、维修、操作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和能力。

同时,应提供人员发展的机会,促进人员的晋升和职业发展。

6. 人员考核与激励
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科学的人员考核与激励机制,对人员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或惩罚。

7. 人员调配与调整
设备管理单位应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能力,进行人员的调配与调整。

调配与调整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8. 人员离职与退休
设备管理单位应建立完善的人员离职与退休制度,确保人员离
职和退休的顺利进行。

9. 附则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设备管理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完善。

以上是《设备管理单位组织和人员分配管理规定》的初步内容,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范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范文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范文一、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特定环境或特定条件下使用的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专业性。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机构的背景、设置原则和职责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建立提供参考。

二、背景特种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医疗等领域,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然而,由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其运行管理相对复杂,需要专业机构来进行统一监管和管理。

三、设置原则1. 法律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其合法性和权威性。

2. 统一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具备统一的管理权限,负责全国范围内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

3. 分工明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特种设备的不同类型和特点,设立相应的部门或岗位,实行分工管理。

4. 专业技术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配备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

5. 信息化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响应。

四、职责1. 制定政策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

2. 监督检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特种设备运行单位进行考核评价。

3. 安全培训: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培训,提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 事故调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及时组织调查特种设备事故,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5. 技术支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为特种设备运行单位提供技术支持,解答相关问题,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6. 信息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应定期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信息,提高社会公众对特种设备安全的认知度。

设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

设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管理制度1. 机构设置为有效管理设备并保证其正常运行,本公司特设立设备管理机构,下设设备管理部门和维护部门。

1.1 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入库、借用、维修、报废等工作。

1.2 维护部门维护部门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检修、故障处理等工作。

2. 人员配备为保障设备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需配备以下人员:2.1 设备管理部门人员- 1名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采购、入库、借用、报废等管理事务。

- 2名设备助理:协助设备管理员进行设备管理工作,包括文件整理、数据维护等。

- 1名设备采购专员:负责设备采购事务,包括选型、比价、采购合同的签订等。

2.2 维护部门人员- 1名设备维护主管: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检修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 3名设备维护技术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工作。

- 1名故障处理专员:负责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和记录。

3. 职责分工为避免职责混淆和责任不明,需明确设备管理机构人员的职责分工。

3.1 设备管理部门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采购、入库、借用、报废管理,并保障设备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 设备助理协助设备管理员进行文件整理、数据维护等工作。

- 设备采购专员负责设备采购事务,包括选型、比价、签订采购合同等。

3.2 维护部门职责分工- 设备维护主管负责设备的定期保养计划的制定和执行,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 设备维护技术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工作,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 故障处理专员负责设备故障的及时处理和记录,保障故障处理过程的规范和追踪。

以上是设备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管理制度,旨在确保设备的有效管理和正常运行,为公司的工作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

请妥善执行该制度,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以进一步提升设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设备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

设备管理制度的编制原则

一、概述设备管理制度是企业为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保障生产、经营、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编制设备管理制度应遵循以下原则:二、合法性原则1. 合法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要求。

编制设备管理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相关政策的变化,确保制度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2. 设备管理制度中涉及到的设备购置、安装、使用、维护、改造、报废等环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设备的安全、环保、节能。

三、实用性原则1. 实用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应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指导设备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 设备管理制度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不同设备类型、使用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3. 设备管理制度应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避免过于复杂和繁琐,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科学性原则1. 科学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遵循设备管理的基本规律。

2. 设备管理制度应充分考虑设备寿命周期、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等因素,确保制度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3. 设备管理制度应结合企业实际,对设备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五、系统性原则1. 系统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应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

2. 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规划、设计、采购、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改造、报废等环节,确保设备管理的全面性。

3. 设备管理制度应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

六、合理性原则1. 合理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 设备管理制度应确保设备投资合理,设备运行成本最低,设备使用寿命最长。

3. 设备管理制度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环保和节能,降低设备对环境的影响。

七、动态性原则1. 动态性原则要求设备管理制度应随着企业发展和设备技术进步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第三章本工程的项目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一)、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公司把本工程列为重点工程项目,本着“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留意信誉,信守合同”的宗旨。

依据本项目工程施工技术、质量和工期要求较高的特点,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现场施工管理机构。

严格推行项目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组织精干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

(二)、项目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设立后,将依据工程支配具体抓四个环节工作:即平安、质量、工期和成本的限制。

为保证这些施工环节的落实,首先建立健全现场项目管理制度。

具体设立管理制度如下:1 、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组织并协调各方(建设投资方、总承包等)实现工程项目的总目标,节约投资,保证工期、保证质量,公允维护各方利益。

1)负责制订施工组织设计和前期工作实施支配;2)主持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会议,组织并主持每周初各种工作例会和周末总结评定会,作出周报表和月报表上报公司和甲方备案;3)对项目进度、工期、成本费用支出、质量进行有效限制,并和支配预算对比分析,发觉问题,刚好处理解决;4)对设计方、甲方提出的设计变更、工程项目增减和合同变动按时上报,刚好对工作范围作相应调整,并马到成功各方作出相应支配;5)制订文件管理制度,以保存完整的工程档案、会议纪要和洽商涵、通知单及各类重要文件;6)审查批准和工程有关的选购和现场行政支出;7)抽甲方(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阶段检查验收及完工通知,取得对方认可的正式接受文件;8)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施工程序组织施工,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主持检查,对不合格工程坚决不予交付运用。

2、项目副经理岗位责任制(1)依据施工图和工程量,提交一套详尽的材料选购支配清单,对材料的质量要求、进场支配、仓储保管、支配领用、保证供应负责;(2)提交施工所须要的劳动力支配和施工进度支配,并付诸实施,对项目过程的进度负责;(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全面调配资源,对人力、物力、资金的运用要支配周密,削减和杜绝工地停工待料和窝工、停工现象;(4)推行ISO 9000 质量管理标准,执行程序管理,对施工工艺、验收标准严格把关,办理中间变更、隐藏工程验收、完善竣工验收手续;(5)督促施工现场平安文明施工,保持现场整齐,杜绝事故隐患,配备现场消防器材,经常督促进行现场班前平安教化;(6)管理和维护施工设备和机工具,确保施工设备的平安运转和运用;(7)协作项目经理和工程师加强对项目工程的管理工作,协调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单位的工作关系,解决工地施工上出现的问题。

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
本文档旨在介绍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一、设备管理机构
设备管理机构是负责组织和管理公司设备的部门或单位,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设备采购、配备、维修和报废等。

设备管理机构的组织和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
1. 职能明确:设备管理机构应明确界定其职责范围,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确保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 人员配备:设备管理机构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并且人员数量应与公司设备规模相适应。

3. 管理层支持:公司管理层应给予设备管理机构足够的支持和资源,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二、设备管理人员配备
设备管理人员是设备管理机构的核心力量,他们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人员的配备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专业知识与技能: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知识,熟悉设备的特点、操作和维护方法。

2. 工作经验: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是在设备管理领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3. 团队合作:设备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部门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设备管理工作。

4. 进修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应继续研究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时跟进行业最新发展。

通过以上的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的要求,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希望公司能够认真对待设备管理工作,为公司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设备支持和保障。

以上为设备管理机构及人员配备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某设备有限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概述

某设备有限公司组织架构设计原则概述

沈阳宝顺安平安设备组织架构设计原那么组织结构是组织正常运营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支撑和载体。

现代组织假如缺乏良好的组织结构,没有一套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协作配合、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其内在机制就不可能充分发扬出来。

在设计组织结构时要遵照以下原那么。

一、任务目标每个机构和那个机构的每一局部,都与特定的任务、目标有关,否那么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任务、目标确实是基本机构或机构的每一局部、每一成员要干的企业活动所必需的情况。

机构设计以事为中心。

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

人与事要高度配合,不能以人为中心,因人设职,因职寻事。

二、专业分工为提高效率必须分工。

把实现任务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划分成各种全然作业。

把各种全然作业,按其职能要求,分配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

要合理划分专业,注重使用专家。

三、治理幅度治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截了当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目。

一个治理人员能领导假设干个隶属人员,高层治理人员的治理幅度在4人到8人。

但通过调查和实际工作的证实,在许多组织中,其治理幅度比那个结果要高。

因此,确定治理幅度时,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某些因素的妨碍,合理地确定。

四、治理层次治理层次是指机构分设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治理阶梯。

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治理层次和治理幅度是反向变化。

治理幅度越小,治理层次越多;相反,治理幅度越大、治理层次越少。

一般来讲,在企业最高领导人和最基层的职工之间,假如层次过多,往往会使信息失真,受到歪曲曲折折或者过时。

因此许多企业主张组织中的层次应尽可能地少。

五、责权对等权力是在规定的职位上行使的权力。

领导人员率领隶属人员往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拥有包括指挥、命令等在内的各种权力。

责任是在同意职位、职务后必须履行的义务。

在任何工作中,权与责必须大致相等。

更移责任时,必须同时更移与责任相应的权力;更移权时必须同时更移与权力相应的责任。

假如要求一个经理履行某些责任,那就要授给他以充分的权力使他履行责任。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

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及项目管理制度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原则组织管理机构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果,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介绍几个组织机构原则。

1.合理性原则合理性是建立组织结构的核心原则,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规模,建立适合的组织机构,确保组织机构合理、科学、高效。

2.环节化原则环节化原则是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不同的环节,形成具有层次分明、职责分明的管理机构,便于各级管理层次间沟通和协调。

3.统一领导原则在任何一个组织机构中,只能有一位最高领导人,其他人员必须服从其统一领导,否则将导致组织管理混乱。

4.适当分权原则将决策权、执行权适当地分配给下属,可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促进更好的工作成果。

5.合理流程原则组织机构的设置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流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环环相扣,互相依存,这样必将实现组织的有机组合和协同作用。

项目管理制度1. 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效完成。

其目标包括:制定项目计划,明确项目任务;分配资源,制定预算;明确项目目标,确定项目标准;质量控制,风险管理;监督过程,验证结果;汇总报告,总结经验。

2. 项目组织项目组织应由项目经理作为核心领导,其他成员包括项目开发团队成员、客户、各供应商、承包商、以及其他合作伙伴。

3. 项目分阶段管理项目分阶段管理包括定义、规划、实施和结束,在每个阶段下设目标和计划,以达到项目目标,按照计划执行,逐步接近项目的终点。

4. 质量控制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应根据项目需求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计划,执行过程中应定期检查工作质量,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5. 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管理制度应增设风险管理的章节,指导项目管理人员制定风险预警计划,识别、评估、控制项目风险。

6. 关键事件、交付物和审查项目管理人员应制定绩效评估方法,确定订单完成的标准,以及明确关键指标和关键事件的时间表,管理人员还应落实变更控制安全机制,以确保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一、引言设备是企业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长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设备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提高设备管理水平,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维修成本,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原则。

二、设备管理制度设计原则1. 全面性原则设备管理制度应涵盖设备的规划、采购、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报废等各个环节,确保设备管理的全面性。

全面性原则要求企业从设备管理的全局出发,统筹考虑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确保设备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科学性原则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以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基础,提高设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科学性原则要求企业:(1)选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设备的技术含量和性能;(2)采用科学的设备维护保养方法,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3)建立健全设备维修制度,提高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可行性原则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可行性原则要求企业:(1)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特点、设备类型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2)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员工的沟通和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和执行力;(3)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管理制度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制度的适应性。

4. 安全性原则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应高度重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安全性原则要求企业:(1)制定严格的设备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照规程进行操作;(2)建立健全设备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3)加强设备安全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5. 经济性原则设备管理制度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

经济性原则要求企业:(1)合理配置设备资源,避免资源浪费;(2)优化设备维修策略,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新换代频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应体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建立企业设备管理机构,应根据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企业设备系统的集中统一指挥。

统一的原则,在组织理论范畴一般指统一指挥和协调一致,并以此来处理上下级和部门之间的关系。

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列入厂长(经理)工作日程来统一考虑与安排,并由副厂长或总工程师统一指挥与协调企业的设备规划、购置、使用、维护、修理等各项工作。

我国企业内部的设备管理工作,要按照设备副厂长(或副经理)统一指挥。

企业内部各级设备管理组织,要按照设备副厂长(或副经理)统一部署开展各项活动,并协同动作、相互配合,以保证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能够正常、有序地进行工作。

统一领导要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各级设备管理组织在规定职权范围内处理有关的设备管理业务,并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各级设备管理组织的积极性,还可使设备副厂长(或副经理)集中精力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诸如企业设备管理发展的战略与决策、企业整体技
术装备素质的提高、国外同行业设备技术现代化与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信息等。

(2)有利于目标管理、有效与精简的原则
设备管理组织应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设备系统的分目标,力求精干、简单、高效、节约。

组织的有效性就是要求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工作,具有较好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

对于设备管理工作而言,就是要消耗最少的资金和能源来争取较高的设备技术和利用状况,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有效进行,从而取得最大投资效益。

精简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管理功能科学、合理的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精简不必要、重复、冗余的机构和人员。

减少管理层次,两层能够解决问题不设置三层;减少部门,一个能够完成的工作不设置两个部门,减少跨越部门的工作流程。

(3)既要有合理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设备系统的机构应从各项管理职能的业务出发,在机构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划清职责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协作与配合。

由于设备管理和各项专业管理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因此,在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设备系统分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它们之间的横向协调。

同时,设备管理各
类机构的责、权、利要适应。

责任到人就要权力到人,不能有权无责,也不能有责无权,并相应规定必要的奖惩激励办法,让责、权、利得到平衡。

企业设备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程,既包括食物形态管理,又包括价值形态管理;在实物形态管理中又包括购置、安装、使用、维护、修理、改造、备件供应等各项工作。

因此,除设备管理部门分工负责主要责任外,企业的财务、生产、技术、人力资源、安全环保等部门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分工,从各自的角色向设备系统提供支持。

(4)要贯彻设备综合管理基本制度的要求
按照设备管理条例,企业设备管理组织应该体现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等内容。

设备管理组织设置的总体原则应为:
总经理领导下的总工或主管经理负责制原则。

管理、技术、经济三位一体原则。

组织结构精简、扁平化原则。

保持最佳管理幅度原则。

最快反应速度和信息反馈原则。

职、责、权、利分明原则。

不拘一格、因厂而宜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