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活动实践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综合活动实践知识点

1.综合实践活动产生的理论基础:(1)从主客两分的知识观走向主客统一的知识观(2)从外烁论的教育观走向内烁论的教育观(3)由知识本位课程观转向发展本位课程观(4)由单向传授转向互动共建的教学观。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3.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对学生发展的价值(1)满足学生成长的客观需求(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学生与生活,与社会的关系(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教育的价值(1)重建课程观(2)重建教学观(3)重建学生观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1)着眼于直接经验,强调学生的亲历和体验(2)立足于生活世界,强调学习内容与现实的联系(3)注重问题探究,强调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精神(4)崇尚活动生成,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5)强调综合学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5.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则是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应学龄段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所确定的,学生通过完成规定的课程教学内容和任务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6.课程目标的三个基本特性:1 以学生为主体 2 可观测和评价 3 反映基本要求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指3-12年级的中小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学段目标:是指某一学龄段的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而在素质或特征方面所应呈现的状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在某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总体目标分为哪三个维度?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规划能力,运用方法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如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设计与制作,参与与服务等)

8.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的特点:1强调体验性目标(经历,反应,领悟)2注重实践性目标3重视生成性目标。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段目标涉及:1学生与自然2学生与社会3学生与自我

10.目标之间的关系:学段目标是总体目标在每一学龄段的具体体现,总体目标是制定学段目标的主要依据总体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学段目标的实现。

1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具体化目标的特点:指向性,动态性,可测性。

12.如何将课程目标具体化?1明确目标的所属维度2区分目标的不同水平3选取合适的行为动词4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总括式,列点式,分层式)

13.《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规划了四个指定性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

14.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问题性,探究性,综合性。

15.小学阶段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1)激发观察生活,发现与探究问题的兴趣(2)初步学会观察与发现,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3)形成合作与分享的初步意识(4)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5)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16.什么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领域,参与社区与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活动。

17.劳动和技术教育的特征:1动手与动脑结合2以项目为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4多学科的视野5贴近现实生活6开放的学习领域。

18.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涵盖的具体内容:1劳动实践2家政实践3技术实践

4职业指导。

19.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要求:(1)目标具体明确(2)内容综合,富有生活气息

(3)活动过程突出参与,探究与体验(4)活动方法得当,形式多种多样(5)活动方案切实可行,操作性强,安全可靠(6)形成特色,体现创新。

20.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一般原则:1多因素协调2预设和生成相统一3多方参与4因地制宜5循序渐进。

2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生成:1活动主题的生成2活动目标的生成3活动方式的变化。(活动主题的生成:-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中生成主题。-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增删活动主题。-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生成主题。-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

22.概念展开法:按主题所包含的概念展开法。从主概念向次概念展开,犹如从一点向周围散开去,由此形成主题网络。

23.“体验性目标取向”:是指主题活动的目标中要有过程性目标,以引导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体验。

24.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应有素质:1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2合理的知识结构3全面的课程实施能力4组织,管理与调节能力5信息使用能力6合作交往能力7研究与创新能力8评价学生能力。

25.课程资源的含义: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原则:1就地取材2学以致用3形成体系4优化配置。

2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2学生感性经验和精神生活的获得。3学生的生活方式。4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可从参考度,感受度,提高度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表。也可从显性和隐性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显性指标主要反映学生行为的变化。隐性指标主要反映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发展。)

目标本位评价是指以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的预定目标为依据而进行的评价,它是以目标为基础来判断目标实现的程度。

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