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 光学仪器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和主要组成和基本原理。
过程与方法:1、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试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如何让学生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
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
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显微镜、望远镜,焦距为50mm和300 mm的凸透镜各一个,焦距是-75mm 的凹透镜一个,(以上透镜在“JZ507型光具座”选取)滴管一个,磁带盒一个,小烧杯一个,少许清水,带有箭头的白纸一张【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引入:探索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探索就需要观察,要观察就要借助眼睛,并期望加以扩展,正是透镜的发明和使用,才使人类的这种愿望得以实现。
2、提问:透镜有几种?哪两种?学生活动:判断所给器材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引用问题:利用透镜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像,如果我们透镜组合起来观察物体,又会有怎样的发现呢?进行猜想。
我们用一个放大镜时,发现放大倍数有限,但当我们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发现比刚才放大更多。
新课教学:一、望远镜(一)、学生活动: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发现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所看到的不同的像要求说明:用的是哪两个透镜,如何观察,观察什么,看到的是怎样的像。
1、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开普勒望远镜)调整目镜,观察远处,可观察到清晰的倒立的像。
2、以f=300 mm的凸透镜为目镜,以f=50 mm的凸透镜为物镜(显微镜)调整目镜,观察细小物体,可观察到放大的虚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说课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的内容,主要讲解眼睛的结构和光学仪器的原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光的传播路径,培养学生对光学仪器的认识和使用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学生对眼睛的结构和光学仪器的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是如何在眼睛中发生的,并能通过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来解释眼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将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光学仪器的原理,能够应用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解释眼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重点1.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光的传播路径。
2.能够应用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解释眼镜、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原理。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眼睛的结构和光的传播路径。
2.引导学生运用光的传播路径、反射和折射的原理解释光学仪器的原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光的传播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学习眼睛的结构通过展示眼球解剖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包括角膜、虹膜、晶状体等。
3. 理解光的传播路径通过展示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光在眼睛中的传播路径,包括光线进入眼睛、经过角膜、虹膜、晶状体等。
4.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眼睛中的传播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光的传播路径对我们看到物体的作用。
5. 学习光学仪器的原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学仪器,如眼镜、放大镜等,并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光学仪器的原理。
6. 进行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光学仪器的使用效果,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结果。
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1 (新版)粤教沪版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和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结合生物课上学到的知识了解眼睛的结构,经历模拟眼睛成像的实验过程,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
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可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通过对照相机实物的观察和实际操作,了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拍照的大体过程。
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觉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能主动用所学的有关透镜的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器具,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成像原理,知道怎样矫正和保护视力;了解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主要构造和原理。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矫正视力的方法;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
板书:透镜与影像(二)新课教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教师:眼睛的作用跟凸透镜一样,可把物体的景像投影到视网膜上。
你了解眼睛的结构吗?你知道视觉的形成过程吗?现在,有部分同学带有近视镜,你知道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吗如何矫正呢?1)指导学生观进行交流讨论,了解人眼的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一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类比: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想一想:眼睛看物体符合凸透镜成像的哪一条规律?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板书: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①人的眼睛看物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教案: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的物理教材,第三章第七节《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 眼睛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解释光线如何通过眼球形成图像,并最终形成视觉。
2.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 掌握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能够分析不同光学仪器的工作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难点:眼球各部分的协同作用,光学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眼球模型、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
学具:学生实验手册、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到这个物体的?眼睛是如何工作的?2. 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介绍眼球的各个部分,如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通过示例和图示,解释光线如何通过眼球形成图像,并最终形成视觉。
3.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常见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方式和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设计一些关于眼球构造和视觉形成的问题,或者设计一些关于光学仪器工作原理的问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一些图示和示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构造和视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新)粤沪版物理八上《3.7眼睛与光学仪器》公开课(教案)
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2.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到达矫正视力的目的。
3.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4.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
2.尝试应用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2.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眼睛和照相机。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课前准备课件、眼睛模型、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完成光路图:二、新课教学:1996年,国家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发出通知,确定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
大家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要注意眼睛的卫生。
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一〕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进行新课:1.眼睛:〔1〕眼睛的结构:各局部的作用……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图示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1〕近视眼: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眼球前前方向太长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2〕远视眼: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眼球前前方向太短结果: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探究:如何调整?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在导入新课和案例分析环节,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参与度。他们能够通过图片、模型和实际案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然而,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细节的理解存在困难,这需要我放慢讲解速度和重复解释关键概念。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引导。
在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我详细介绍了眼睛的构造和视觉形成原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对于光线如何被折射、如何刺激视网膜产生神经冲动等细节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放慢了讲解的速度,重复解释了一些关键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眼睛案例进行分析,如近视、远视、散光等。学生对于这些案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理解这些案例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并思考如何应用光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对于以上重点和难点,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图片、模型、实验等教学辅助工具,以及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模拟、练习等,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教室内的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计算机等。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眼睛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最新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第1课时 眼睛与眼镜)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3.7.1 眼睛与眼镜【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究分析怎样矫正近视眼与远视眼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规律、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规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应用。
共安排了4个活动和1个信息浏览。
光的折射属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问题,本节也是按照:现象――规律――应用的线索。
这是的应用主要指透镜对光路的控制作用。
【教学重难点】1. 重点:眼睛成像原理和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2. 难点:眼睛的调节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视力表;实物投影仪,小气球,眼球模型;眼睛的构造和成像原理挂图、投影片;远视眼及其矫正的挂图;度数不同的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学具】:度数不同的近视眼、远视眼镜(可用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凹透镜代替);蜡烛;光具座;凸透镜;火柴(四人/组)【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都有一双眼睛,你们能否想象出,人是如何通过眼睛去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很多同学都喜欢照相,那么照相机(出示)是怎样给你留下成长的足迹、精彩的瞬间的呢?为了解决你的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和研究与照相机、眼睛、眼镜相关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1、眼睛的结构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眼睛的结构,来解决“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这个问题。
(1)、学生阅读课本:了解眼睛结构图,并结合生物挂图眼睛成像原理图,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再与照相机比较,最后得出眼球的成像原理:(2)、设问: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请问:人眼的凸透镜,光屏在哪里?(3)、小结:晶状体、角膜等组织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它会聚成像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智能的光屏),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眼睛的基本构造和功能,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模型、视频等。
2. 学具: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谜语引发幼儿对眼睛的思考,如:“是什么东西,它能让我们看到美丽的世界,却不能看到自己的脸?”2. 讲解:向幼儿展示眼睛的模型和图片,详细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让幼儿了解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3. 实践活动: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放大镜,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眼睛的构造和功能,以及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
2. 活动重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提高观察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课后观察和探索生活中的光学现象,如眼镜、相机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2. 讲解环节的模型和图片展示:在讲解眼睛的构造和功能时,我准备了眼睛的模型和图片。
这些教具能够直观地展示眼睛的各个部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我会一边展示教具,一边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确保幼儿能够掌握眼睛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环节的制作过程:我让幼儿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光学仪器,如放大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第一篇:八年级物理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粤教沪版3.7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眼睛的构造和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2)了解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过程与方法】(1)通过模型,了解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
(2)组织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
(3)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和用望远镜观察较远的物体,了解两者的功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自觉保护视力的意识,注意用眼卫生。
(2)能利用所学的透镜知识实际制作一些光学仪器,如小照相机、望远镜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及矫正方法;【难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使用。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为什么有的同学眼睛近视须戴一个近视镜,而老年人眼花了后必须戴一个老花镜呢?大家平时都用过照相机,那么照相机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研究眼睛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眼睛的哪些们题?教师在肯定提问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并说明其他的问题将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探索,也可以课后自己先行去研究。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想一想】眼睛的结构有哪些?【议一议】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点拨】师: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晶状体等之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经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当晶状体变得扁平时,眼睛能看到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晶状体变得最凸起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
【小结】来自物体的光→角膜→水样液→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眼睛成像:U>2f倒立缩小实像【想一想】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议一议】如何矫正视力?【点拨】师:近视:屈光度过强,眼轴偏长,清晰的图像成在视网膜前,如图3—7—1(a)。
八年级物理上册3_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眼睛、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了解利用透镜可以矫正视力。
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等科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解释有关现象,获得初步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眼睛视物、显微镜与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
【教学方法】观察引导、课上交流、巩固总结。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多媒体投放眼睛与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过渡】大家真的了解我们的眼睛吗,眼睛为何能看到如此多的信息呢?二、新课学习(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睛的成像原理类似凸透镜,可以把物体的景象投射到视网膜上,如课本图3-63。
大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自己的眼睛,眼球其实是晶状体,而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落到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
眼睛的视物原理:看近景时,晶状体变厚,晶状体的焦距变小;看远景时,晶状体变薄,晶状体的焦距变大。
【提问】那么我们同学中有戴眼镜的,这是怎么产生的,又为何需要戴眼镜呢?近视的原因:眼球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对来自近处目标的分散光线却具有高度适应能力,只要目标向眼前移动到一定距离,就能获得清晰的视力。
矫正:佩戴凹透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发散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交流】那么,同理来看待远视眼,大家试着说一说它的成因以及矫正办法吧。
远视的原因:眼轴较短,主焦点落于视网膜之后,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图象。
矫正:佩戴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使进入眼睛的光线会聚一些后再通过晶状体,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 眼睛与光学仪器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说课稿眼睛与光学仪器
眼睛与光学仪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七节《眼睛和光学仪器》。
我准备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系、教法与学法和教学程序等五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指导思想
新课程理念提出:1、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2、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这也是我设计本节课的指导思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属拓展性内容,眼睛和眼镜、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都是前几节所学的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2、基于以上对教材的把握,我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远视眼镜的度数为正数,近视眼镜的度数为负数。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例1 (2016·山东高邮月考)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
其进行矫正的图如图所示,其中表示远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①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①图表示了近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例2 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
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
成的是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 cm,为了能成清晰
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解析: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知识点4 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反光镜、载物片、物镜、目镜等原件组成。
①目镜:靠近眼睛的一组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其作用相当
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②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一组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然后目镜再把这个实像 放大(正立、放大的虚像),就能看清微小的物体了。
知识点3
知识点4
拓展归纳1.照相机的调节方法: 给远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大,所以像距小,应是使胶卷到镜 头的距离近一些,即使镜头向后缩; 给近处的物体拍照时由于物距小,所以像距大,应是使胶卷到镜 头的距离远一些,即使镜头向前缩。 2.投影仪 利用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的原理制成的。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光和眼睛》说课稿
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上册《光和眼睛》说课稿一、教材内容概述本教材是沪科粤教版初中初二物理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光和眼睛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以及人眼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本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原理,并深入了解人眼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人眼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能力目标:掌握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并能够解释人眼的结构和光学原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传播和反射规律的理解与掌握,光的折射现象及原理的认识。
2.教学难点: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的解释,人眼结构和光学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你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过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 学习光的反射规律(约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光线会发生反射?•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解释光的反射规律并记录在笔记中。
•随机呼唤几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释和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并写在笔记中。
3. 学习光的折射现象与原理(约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观察实验现象,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光线会发生折射?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带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折射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光的折射规律,并记录在笔记中。
•分组讨论: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解释光的折射现象和原理,并记录在笔记中。
•随机呼唤几组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解释和答案,并对答案进行讨论和纠正。
•引导学生总结光的折射规律和原理,并写在笔记中。
4. 学习人眼的结构和光学原理(约20分钟)•呈现人眼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眼的各个部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教学设计新版粤教沪版
1、影像的保存——照相机
师:你了解照相机吗?对于照相机,你们想知道什么?
师:这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哪一条一样?
2、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
师:用放大镜能够看清很小的文字,但要想用它去看清楚动植物的细胞等那不可能了,因为一般的放大镜,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一般只有几倍,最多不过20多倍,为了提高放大倍数,利用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你有什么建议或设想?
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显微镜,那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69,然后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
(2)望远镜
师:太远的东西,我们是无法用肉眼看清楚的,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远处景物接近,看清楚?
师:人们用凸透镜的组合,制成了望远镜,那么望远镜的工作原理我们了解了多少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内容和观察图3—71,然后说出望远镜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引入
师 :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认识世界的窗户,如果眼睛瞎了,我们将看不见任何东西,整天在黑暗中摸索,会非常痛苦,所以平时大家要注意眼睛的卫生,好好爱护看书的眼睛。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眼睛与视力矫正。
二、新授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师:人眼睛的构造大家在生物课上学过,请一位同学说说。
师:出示眼球构造挂图让全体同学再观察一遍。
望远镜:镜头(凸透镜)——物镜、目镜
物体在物镜的2倍距之外,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后成放大的虚像
生: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照相为什么能照像?照相机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生:阅读课 本“活动”内容,说出照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照相机主要由镜头、光圈、快门和暗盒子等部件组成,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定被拍摄的景物后,调节镜头到胶版的距离,胶片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3.7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新版粤教沪版
眼睛与光学仪器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第七节(P73~P78)。
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了解眼镜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第二、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第三、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属拓展性内容,都是上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眼睛、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的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整体难度不大。
相比而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 2022-2023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7 眼睛与光学仪器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了解人眼对光的成像原理;3.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眼睛的结构和功能;2.人眼对光的成像原理;3.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1.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a. 眼球的结构眼睛是人类视觉器官,是感光器官和光学仪器的结合体。
它由角膜、水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b. 眼睛的功能眼睛主要负责接收和感知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到大脑,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物体和景象。
2. 人眼对光的成像原理a. 光通过眼球的过程1.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球;2.光线经过水晶体折射,从而形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在视网膜上;3.视网膜上的光敏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视神经传输到大脑。
b. 光的调节过程水晶体具有调节焦距的能力。
当看远处物体时,水晶体会扁平,焦距变大;当看近处物体时,水晶体会变厚,焦距变小。
3. 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a. 凸透镜的工作原理凸透镜能够使光线聚焦,成像原理与人眼类似。
它有放大和缩小物体的作用。
b. 光学仪器的应用光学仪器包括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这些仪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教学评价方法本节课采用以下评价方法进行评价:1.口头回答问题:教师随堂通过提问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小组讨论与展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与分享对眼睛和光学仪器的理解;3.完成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幻灯片和图示的方式展示眼睛的结构、光的成像过程以及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采用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结束后,我还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以便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眼睛和光学仪器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睛与光学仪器
本节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沪粤版)第三章第七节(P73~P7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了解眼镜的结构、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第二、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第三、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学会使用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属拓展性内容,都是上节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生活实际和现代科技中的广泛应用,如眼睛、照相机、显微镜、望远镜等,都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因此,本节内容对于学生巩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有关知识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形成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3.教学目标
⑴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有所了解,知道利用透镜可以改变成像的位置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⑵知道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⑶初步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作用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已进入千家万户,而眼睛和用眼卫生与学生切身相关,学会这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终生受用,所以眼睛和照相机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学难点:本节没有新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只是扩展性的介绍透镜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整体难度不大。
相比而言,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二、说学生
任教班级属农村中学,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近视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岁左右的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说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实验探究法、交流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四、说学法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学、讨论、实践操作、调查研究,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原则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具体教学操作如下:
1、新课引入:
以复习问题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一上课便请同学们回答凸透镜成像规律,激发思考P73页问题,来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一)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采用学生自学的方法,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回忆生物课上学过的有关知识,用多媒
体投出眼睛的结构及其成像图(也可以用挂图),让学生结合图片讲解,学生之间可相互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评析。
让学生了解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知道视觉形成的大致过程,然后学习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不要求学生记住眼睛各部分的组成。
为了更好地驾御课堂教学,我在课前准备一些跟眼睛和眼镜有关的知识,以备学生提问。
如学生问:“正常的眼睛既可眺望远景,又能细看近物。
物距变了,像距不变,竟然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为什么?”原来晶状体是有弹性的,它周围的肌肉可以根据视物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从而使像总成在视网膜上。
当眼部肌肉松弛时,晶状体相对变扁一些,其焦距变大,这时远处物体的像能够成在视网膜上,从而使人看到远处的物体。
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远点在无限远处。
当眼部肌肉紧张时(“使劲”看近物),晶状体会变凸,焦距变小,近处物体的像能够成在视网膜上。
正常眼睛能看到的最近点约在离眼睛10~15cm的地方。
在合适的照明条件下,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叫做明视距离。
可见,眼睛是一个精巧的变焦成像系统,然而这个变焦系统一旦不能正常调节,就会形成近视眼或远视眼。
活动1 研究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
“活动1”的目的是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研究“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活动1的第1个问题事先布置学生在课前完成。
第2个问题,让学生通过用手摸镜片或放在太阳光下观察其会聚或发散作用、成像等方法,得知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既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又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
第3个问题,可让学生观察教材图3-65和图3-66,思考回答。
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凸,会聚本领过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前,患者应配戴凹透镜做的眼镜,让光适当发散,使清晰的像略向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为扁平,会聚本领偏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后,患者应配戴凸透镜做的眼镜,让光适当会聚,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成在视网膜上。
为加强认识,播放相关视频,直观地体验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作用:
(二)影像的保存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的物体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2倍焦距,才能在胶卷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交流课前查阅收集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三)眼睛的好帮手
同学们登录互联网,分别搜索“显微镜”和“望远镜”,查阅更多的相关信息,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对科技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互相交流。
3、教学评价
1.学了本节内容,你是否感悟到眼睛的构造之巧、之妙?人类的发明之巧、之妙?你对科学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2.普通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一架普通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40cm,当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 cm时,底片上会得到一个像。
3.说说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作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4、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
5、课堂作业;
学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可以让学生搞一个小调查,了解班级或学校学生近视眼的发病率和原因,介绍一些用眼卫生的知识,提醒学生注意保护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眼睛带给我们观察、阅读、行走、驾驶的快乐……生活、工作时刻离不开它,千万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以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
6、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使学生对本节知识一目了然,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
3.7眼睛与光学仪器
1、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
3、照相机的原理、构造
4、眼睛的好帮手
1)显微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2)望远镜的构造、作用、工作原理。
本节教学,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教学思路大体是:从学生比较熟悉、成像原理又较为简单的眼睛开始,首先介绍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那么患了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矫正呢?为什么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活动1”就来研究这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
眼睛看到的景象不能准确地保存和再现,于是人们发明了照相机。
“影像的保存”介绍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也是利用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精密仪器,但相对来说它们的成像情况比较复杂,所以教学安排最后让学生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
现在请各位评委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