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案二《自然环境与健康》
幼儿园探究自然环境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育
幼儿园探究自然环境教案一、教案背景分析1. 教学目的: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究的热情,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 教学对象:3-6岁的幼儿。
3. 教学内容:自然环境的基本认知,包括植物、动物、天气等方面的知识。
4.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1-2节教学活动,持续进行1个月。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植物认知a. 通过观察花朵、叶子等植物部分,让幼儿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
b. 带领幼儿参观校园内的花园或植物园,让他们亲身接触各种植物,加深印象。
c. 给幼儿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存条件,引导他们关注植物的养护和保护。
2. 动物认知a. 利用图片、模型等教具向幼儿介绍各类动物,包括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b. 进行观察小动物的活动,如观察小鸟采食、小鱼游动等,引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c. 带领幼儿到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参观,增进对动物的了解。
3. 天气认知a. 利用图画、云型玩具等教具向幼儿介绍不同类型的天气。
b. 通过观察天空、感受气温等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天气现象。
c. 利用游戏形式,带领幼儿模拟不同的天气情景,培养他们对天气变化的敏感度。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观察法: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动物和天气,让幼儿亲身感受自然之美。
2. 实地参观法:利用校园内的植物园、动物园等资源,带领幼儿亲临现场学习。
3. 游戏法: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4. 讲解法: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自然环境知识,激发其求知欲。
四、教学过程安排1. 第一周:开展植物认知活动,包括观察校园内的花卉、草木,让幼儿尝试用触摸的方式了解植物。
2. 第二周:进行动物认知活动,包括参观校园内的小动物园,或者邀请宠物店的小动物到校,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动物。
3. 第三周:开展天气认知活动,包括观察天空、测量温度等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不同的天气。
4. 第四周:总结归纳,通过故事、手工等形式,让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有所巩固和提升。
自然与环境教案
自然与环境教案教案:自然与环境目标学科:生物学年级:初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 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了解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4.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自然与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小组讨论活动的任务卡片。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2. 教师与学生互动,共同探讨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一:自然与环境(10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和自然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自然环境对他们个人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又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探究活动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自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小组讨论,讨论环境保护的具体意义和重要性,并列举一些环境问题的例子。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并搜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应用活动:解决环境问题(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组任务: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环境问题,然后搜集相关信息,并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2.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所选择的环境问题和他们的解决方案,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3. 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了解自然与环境关系、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未来我们该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他们有什么个人行动计划?3. 学生们分享自己对未来环境保护的期望,并做出个人行动计划。
爱护环境呵护健康教案
爱护环境呵护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2.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1.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影响。
2.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2. 如何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四、教学过程。
1.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1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
2. 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0分钟)。
a. 讲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b. 介绍环境保护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3. 环境保护实践活动(40分钟)。
a. 组织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校园垃圾、植树造林等。
b.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影响。
4. 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30分钟)。
a. 讲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等。
b.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少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等。
五、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碳排放等。
2. 鼓励学生在家庭中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影响家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掌握了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但是,教学中还需加强环境保护实践活动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和方法。
同时,需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让家长也能参与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共同呵护健康的家园。
七、教学总结。
环境保护对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呵护健康的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清洁、美丽的环境和健康的生活。
《环境与健康》PPT课件
(三) 生态平衡(ecologicalequilibrium)生态系统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的相对稳 定状态则称为生态平衡。
动态平衡
包括三方面:结构平衡,功能平衡,输入输出物质数量平衡。
食物链上的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失去
造自然所创造的物质生产体系。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
按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分 原生环境(primitive environment) 次生环境 (secondary environment)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的并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少的自然环境。这种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 健康有利的因素。
人类的自然环境由空气、水、土壤、阳光、和各种矿物质、 植被物、动物等环境因素组成。主要限于地壳表面和围绕它的大 气层的一部分,一般在海平面以下约12公里到海平面以上约10公 里的范围内,它亦称为生物圈(biosphere).
(二) societal environment
社会环境又称社会文化环境,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人类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加工和改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的饮食结构也要随之变动,动物性生产产品的比重应当逐步增
加,植物性生产产品中的粮食部分应当相应减少。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将人口数量控制在生态系
统的负载限度以内。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负载限度,其结果势必迫使着人类在初级消费者的低水平上
养
活
自
己
。
(2)物质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生物地球化学 循环。
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南非探险队登上南极的马里思岛后,船上的几只老鼠也被带上了小岛。因为
自然环境教案
自然环境教案自然环境是指地球上包括陆地、水域和大气层在内的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
保护自然环境是人类的责任,也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向学生传授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掌握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定义和重要性(建议课时:1小时)自然环境是什么?自然环境是指包括地球表面的陆地、水域和大气层等各种自然要素的总和。
它们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维持着地球生物圈的平衡。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 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如水、食物、能源等。
2. 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物种多样性。
3. 影响气候和天气,保持地球的温度适宜。
4. 增强人们的心理和身体健康。
5. 为各类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
第二节:自然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建议课时:2小时)1. 减少污染:a. 减少废物和污水的排放。
b. 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促进循环利用,减少资源的消耗。
2. 保护物种多样性:a. 禁止非法狩猎和捕捞。
b. 创造合适的栖息环境。
c. 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3. 节约资源:a. 合理使用水资源,减少浪费。
b. 降低能源消耗,采用节能设备。
4. 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和工业:a. 使用无毒农药和有机肥料。
b.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第三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建议课时:2小时)1. 利用互动教学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环境的美好和脆弱。
2. 组织环保相关的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引导学生关注媒体报道的环保新闻,增加他们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4. 在课堂上播放自然保护的相关视频和纪录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评估:1. 学生针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和实际行动。
《环境与健康》优秀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人类健康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亲身感到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了解世界环境日的相关知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教学投影片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围成一圈,闭上眼睛,听两段音乐。
一段是优美的轻音乐,另一段是噪杂的声音。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引出“环境与健康”这个主题。
三、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问卷,学生可以自由讨论,也可以看书。
问卷内容:(1)你是否闻到过汽车的尾气?有何感受?(2)你的家人中,有没有患癌症的?(3)你的周围有没有弱智儿童?(4)你的家人中有骑助力车的吗?(5)你能说出一个由于环境污染而危害人体健康的例子?世界八大著名公害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四日市废气事件;日本的爱知糠油事件;日本富山的痛痛病事件。
(6)你吃过没有清洗过的瓜果蔬菜吗?(7)你家的附近有哪些明显的污染情况?(8)你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吗?你吃过绿色食品吗?(9)你希望未来自己的居住环境是什么样子?(10)在本节课学习后,你将如何关注自己、家人及周围人的健康?四、答完题后,学生会到座位,汇报答题情况。
五.拓展:1、夏天,得空调病的人增多,你知道为什么吗?空调病的引起是因为房间密闭性强、空气流通性差、风量小等,使房间的湿度和温度条件成为致病因子的温床,导致霉菌、细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大量繁衍寄生在寝室、地毯、窗帘上。
因此,不要全天候关闭窗户,调节的温度和室外温度差不要超过7度,地毯、床单、沙发罩要经常清洗。
在房间里摆放一些盆栽柑桔、迷迭香、香桃木、吊兰等,减少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
2、了解世界环境日: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环境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全然信息课程代码:260348课程名称:环境与健康英文名称:EnvironmentandHealth课程类不:公共选修课学时:18学分:适用对象:全院各专业各年级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二、课程简介环境与健康是一门跨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多学科的交叉学科。
应用环境科学和生物科学的根底理论和技术系统地研究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碍事的发生、开展规律,以及如何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操纵环境有害因素碍事。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属于全校性公共选修课,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然环境和生活居住环境与人群健康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充分熟悉到如何利用有利环境因素和操纵不利环境因素促进健康,从而预防疾病,保障人群健康,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3.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任务及研究内容。
4.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原理。
5.熟悉环境健康科学全然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1.要紧内容:环境的构成和环境咨询题;人与环境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任务及研究内容。
2.全然概念和知识点:环境咨询题;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环境与健康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任务及研究内容。
3.咨询题与应用〔能力要求〕:了解环境的构成和目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咨询题;在了解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根底上,熟悉环境污染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危害;掌握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任务及研究内容。
第二节1.要紧内容:环境健康科学的全然原理;环境健康科学全然研究方法。
2.全然概念和知识点: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响关系;敏感人群、环境因因素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独立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健康碍事的类型〔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敏性、三致作用〕;流行病学方法和毒理学方法。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课程:《环境卫生学》2009年09月01日
章节
题目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
授课人
田海林
教时
6学时
授课内容
一.绪论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2.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3.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
2.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生态环境的相关知识等,1学时
3.人和环境的关系、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等,2学时
4.自然环境(气象因素、生物性因素、地球化学因素)对健康的影响,1学时
重点、难点、基本知识
授课方法
1.授课方法:课堂讲授
2.重点、难点: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二.掌握环境的定义、分类及其构成要素、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掌握生态环境的有关概念
三.了解人和环境的关系、为4学时,授课次序及时间分配如下:
1.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我国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等内容,2学时
教具及电化教学
多媒体、板书和/或投影
及小测验
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
1.请大家谈谈对环境概念的理解
2.谈谈生态平衡的意义及其保持生态平衡所应采取的措施
3.谈谈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看法
参考文献
复习题及
复习题:
1.环境的概念、分类及其所包含的因素
2.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3.运用环境卫生学的观点阐述保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及其措施
㈠人类的环境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
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案
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认识到生命的可贵。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健康的意识。
4. 培养学生学会保护自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多样性1. 生命的起源:讲解生命的起源,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
2. 生命的多样性:介绍不同种类的生命,如人类、动物、植物等,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丰富多彩。
第二课时:热爱生活,关注健康1. 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2. 关注健康:讲解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课时:学会保护自己,处理突发事件1. 保护自己的方法:讲解如何保护自己,让学生学会自我防范。
2. 处理突发事件:讲解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让学生学会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2. 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习惯,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制定改进计划。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五、教学资源2. 实践材料:如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时所需的应急物品等。
3. 参考书籍:关于生命、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书籍。
六、第六课时:运动与健康1. 运动的意义:讲解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运动的价值。
2. 选择合适的运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七、第七课时:饮食与健康1. 合理膳食:讲解合理膳食的原则,让学生了解如何科学饮食。
2. 食物的营养价值: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让学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八、第八课时:心理健康与成长1.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讲解心理健康对成长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九、第九课时:人与自然的关系1. 自然环境与健康:讲解自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环境。
2.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引导学生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珍惜自然资源。
环境与健康教育基地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育基地教案《环境与健康教育基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2. 掌握环境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3. 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4. 空气、水质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5.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2. 空气、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 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健康宣传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环境影响健康的重要性。
2. 分析空气、水质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并讨论应对措施。
3. 指导学生垃圾分类,并介绍资源循环利用的方式。
4. 强调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5. 组织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健康宣传活动,落实所学知识。
六、教学效果评估1. 能够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及其重要性。
2. 具备基本的环境保护知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3. 参与环境保护和健康宣传活动,积极落实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准备1. 课件、展板等教学辅助材料。
2. 环境保护和健康宣传活动所需的物资。
八、教学反思环境与健康教育是当下的热点话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积极参与了相关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宣传。
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案)
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案建陵学校门静思内容: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说出自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3)确立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人类了解自己健康的内容三、教学难点: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四、教学内容: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环境能够统一,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失去健康。
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每一位中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环境是指空气、水、士壤等的总和。
自然环境由化学性与物理性因素构成。
化学性因素是指空气、水、士壤中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通常是稳定的,它是保证人类生存与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物理性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温度、气流、气压、温度、电磁辐等,它对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案建陵学校门静思内容: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说出自然与人类健康的关系(2)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3)确立保护与改善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人类了解自己健康的内容三、教学难点: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四、教学内容: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
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环境能够统一,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失去健康。
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每一位中学生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自然环境是指空气、水、士壤等的总和。
自然环境由化学性与物理性因素构成。
化学性因素是指空气、水、士壤中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通常是稳定的,它是保证人类生存与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
物理性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温度、气流、气压、温度、电磁辐等,它对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案建陵学校门静思中华养生知识一、教学目标:(1)明确中华长寿学奠基于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三分法长寿观和庄子的双层次长寿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L;(2)在加深认识的基础上,坚持注意养生,反对无意养生,力戒刻意养生。
《体育与健康——环境与健康》教案设计
《体育与健康——环境与健康》教案设计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与健康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环境与健康的定义及重要性。
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的关系。
健康生活方式的内涵与价值。
1.3 教学活动:引入环境与健康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
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环境与健康的认识。
分组讨论,分享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1.4 教学评价: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和实践意愿。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健康2.1 教学目标:了解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和技能。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环保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3 教学活动:分析环境污染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进行环保技能培训,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保活动,实践环保行动。
2.4 教学评价:学生对环境污染及其影响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环保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健康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3.1 教学目标:理解健康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
学习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
3.2 教学内容:健康饮食的选择和搭配。
适量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心理调节方法及其在保持健康中的作用。
3.3 教学活动:开展健康饮食和运动知识讲座,提供实用建议。
进行心理调节训练,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健康生活方式计划。
3.4 教学评价:学生对健康生活方式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
学生对健康饮食、运动和心理调节知识的掌握。
第四章:环境与健康的相互作用4.1 教学目标:理解环境与健康的相互作用机制。
认识环境质量对健康的影响。
掌握改善环境质量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环境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原理。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改善环境质量的策略与措施。
4.3 教学活动:分析环境质量与健康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优秀8篇】
环境保护教育教案【优秀8篇】篇一:保护环境安全教育教案篇一活动目标:让幼儿简单的知道如何处理一些简单的废旧物品,并了解这样去做的好处,旨在增强幼儿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各种日常的废旧物品(废旧的玩具、易拉罐、纸盒子、果皮等);活动过程:一、通过自己的实地观察,发现问题。
1、老师展示自己观察垃圾的情况。
2、幼儿自己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
3、小结:原来可以通过创意改造再利用许多废旧物品。
二、介绍几种废物利用的方法。
1、教师出示自己通过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物品。
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物品分组进行探讨、交流,并思考还有哪些用处。
教师针对幼儿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玩具、废旧衣服等处理的方法:修理、制作玩具用品、作为肥料、赠送他人等。
2、教师根据以上经验进行提问:我们要怎么样处理这些垃圾呢?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方法。
小结垃圾处理方法:创意制作、施肥、送人、循环利用。
三、教师采用语言和表演等形式总结方法鼓励孩子们和家长共同设计广告语和宣传语,并把这些好方法介绍给同伴的小朋友,让大家共同分享。
篇二:安全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大全篇二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天人合一”、资源有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
二、目标任务1 、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
3 、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三、主要内容1 、环保理论:⑴我们共同的家园;⑵人与自然;⑶人与动物;⑷人与社会;⑸个人与他人。
2 、环保常识:⑴世界环境日;⑵世界环保纪念日;⑶中国环境标志;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⑸绿色食品;⑹环保时装;⑺绿色笔;⑻绿色包装;⑼绿色建筑;⑽绿色胶卷;⑾绿色计算机;⑿绿色水源地;⒀绿色汽车;⒁环保材料;⒂无铅汽油。
3 、环保现状:⑴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哪些污染;⑵我们生活的周围空气污染有哪些;⑶空气质量预报;⑷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及如何减少;⑸白色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⑹固体废物污染有哪些及如何减少噪音;⑺节约可利用资源的做法有哪些。
环境与健康教案
环境与健康教案教案标题:环境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 掌握保护环境和促进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a. 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
b. 健康对环境的影响:健康生活习惯、环保行为等。
2. 环境保护知识a. 节约能源:合理使用电力、水资源等。
b. 减少污染:垃圾分类、废物回收等。
c. 保护自然环境: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3. 健康生活习惯a. 饮食健康: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等。
b. 锻炼身体: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体态等。
c.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与健康的思考。
2. 知识讲解:介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讲解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和健康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保护知识学习:分组讨论,学生自主搜索和整理相关知识,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
4. 健康生活习惯培养: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并分享一周的健康生活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和个人卫生等方面。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6. 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庭中的环境保护和健康习惯,并写一篇小结。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和分享的评价。
2. 学生设计的健康生活计划的评价。
3. 学生完成的作业的评价。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环境污染情况。
2. 网络或图书馆中的相关资料。
3. 小组活动和讨论的工具和材料。
教学反思:1. 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互动,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生活习惯。
2. 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幼儿园体育教案: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幼儿园体育逐渐成为了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体育课程内容不仅包括常规的身体素质训练,更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态环境和健康习惯。
下面,我们将围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主题,探究幼儿园体育教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理论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的保障。
从幼儿的心理发展和生理特点出发,科学的幼儿园体育教学需要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上的发展规律。
1.儿童身体特点儿童的身体特点是生长快、体质弱、机体抵抗力差等。
这意味着幼儿园体育教学要注重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使儿童能够更好更健康地度过幼儿时期。
2.儿童心理特点幼儿的智力、认知、语言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具有极大差异,幼儿还处于自我意识完善形成的发展阶段。
幼儿园体育教学需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满足儿童认知和学习模式的教学内容,鼓励儿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增强幼儿自我意识及自信心。
二、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容1.室内游戏幼儿喜欢在自然情况下运动,室内游戏提供了一个好的环境。
幼儿可以在室内玩各种游戏,如皮球游戏、投掷球游戏、追逐游戏等,游戏方式不断变化,以便幼儿的动作技巧性能够逐级提升。
2.户外运动户外运动在幼儿的体能、心理及意志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户外环境愉悦,充分发挥的空间大,例如儿童乐园、草坪、足球场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户外场地。
户外运动包括跑步、攀岩、跳跃、扔球等,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及经验智慧。
三、教学过程设计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幼儿园体育教学需要分别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设计,使用包含多元化体育活动的教材,针对身体素质和认知、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运动技巧,强化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能、面对困境时的适应能力。
2.增强体验式教学幼儿园体育教学注重增强体验式教学,通过各种感官刺激,建立感性的教学环境,并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活动形式训练儿童的协调性、平衡感、合作意识,培养幼儿兴趣、主动性和自信心。
自然环境保护教案
自然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掌握环保知识,培养环保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引导学生明确环保的概念,了解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对人类生活的危害,以及环保工作的实际意义。
2.环保知识了解环保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了解大气、水、土壤等各类环境的特点和污染状况,掌握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掌握实际操作方法,如节约水、节能、减少垃圾等等。
3.培养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如班级、学校、社区等环境保护活动,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实际参与到环保的过程中,在实践中增强环保意识。
4.增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环保的责任感,并通过齐心协力的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意识。
提高学生的环保规范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绿色环保,制定良好的环保行为规范。
三、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与探究式学习方法在环保知识教学中,我们采用任务驱动与探究式学习方法。
让学生通过任务分析,亲身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探究、分析环保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发掘和解决问题。
2.互动式教学法我们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交流探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提供多元化的教材,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探究和思考,全面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能力。
4、案例教学法在环保知识教学中,我们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环保工作的实际意义,学会价值评价、判断和理性思考。
四、教学效果评估1.期中考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调研报告学生可以在课后自主选择一个环保知识的主题或现象,通过实地调查和信息搜集,撰写课题调研报告。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深入了解环保的世界,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责任感。
健康环境安全教案
室外空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措施
现状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施工 等是室外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PM2.5、PM10、臭氧等污染物 浓度超标现象时有发生。
治理措施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推广清洁能 源;严格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发 展公共交通;加强建筑施工扬尘 管控;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等。
空气质量指数(AQI)解读与应对方法
3
健康环境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平衡,促进 可持续发展。
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与环保意识
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 ,减少个人活动对环境的 影响。
推广垃圾分类,减少垃圾 产生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
鼓励绿色出行,减少机动 车使用,降低空气污染。
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公众 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能力 。
PART 02
健康环境安全教案
演讲人:
REPORTING
日期:
• 健康环境基本概念与重要性 • 室内外空气污染与健康问题 • 饮用水安全与健康问题探讨 • 食品安全与营养膳食指导 • 日常生活安全隐患排查与应对 •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技巧分享
目录
PART 01
健康环境基本概念与重要 性
REPORTING
健康环境定义及特点
自然灾害防范知识普及
自然灾害种类
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种类,如地震、台风、 暴雨、洪水等;了解各种灾害的特点和危害 。
防范知识普及
针对不同灾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准备 急救包、掌握逃生技巧等;关注气象预报和 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做好防范准备;加强宣 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
PART 06
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导致 各种疾病,如肝病、癌症、结
石等。
自来水、瓶装水和净水器选择指南
幼儿园自然观察与环境保护教案 幼儿园环境保护
幼儿园自然观察与环境保护教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也越来越重视。
在这一背景下,环境保护教育成为了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教育的起点,也应该重视环境保护教育,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一、幼儿园自然观察的意义1.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幼儿园自然观察活动是通过让孩子亲自参与感受自然,观察自然界的万物来开发其感观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活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感知到自然界的美好,培养孩子们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2. 增进孩子对自然的了解通过自然观察活动,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认识自然,了解生活于我们周围的各种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在自然观察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让他们了解自然界脆弱的一面,引导他们关心环境,珍惜资源,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幼儿园环境保护教学的开展1. 设计多样的自然观察活动在幼儿园,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自然观察活动,比如树叶、花朵的颜色、形状、大小,昆虫的生活习性等等。
还可以带领孩子去郊外踏青、采摘、游玩,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创设自然环境幼儿园要重视自然环境的营造,打造一个自然、温馨、舒适的环境。
在园区内设置各种植物、小花园、小湖泊等,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然观察。
3. 引导孩子进行自然绘画通过自然绘画活动,让孩子们对自然界的美景情有独钟,营造一个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氛围,增强孩子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4. 进行环保意识教育教师应当将环保意识融入到幼儿园各个环节中,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简单贴切地向孩子们传达环保知识,引导他们更加关心环境。
三、幼儿园自然观察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 季节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让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不同变化,比如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绿树成荫,秋天的落叶飘飘,冬天的银装素裹等等。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自然与环境
幼儿大班科学教案:自然与环境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自然”和“环境”的含义。
2.能够感知自然和环境的存在,认识到自然和环境与生活密切相关。
3.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和探究,逐步了解自然和环境的规律和特点,大胆提问并寻找答案。
4.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培养探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1.自然和环境是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问:“大家看看周围,有什么是自然的?”“又有什么是环境的?”“你们希望周围的自然和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呢?”逐步引导幼儿认识到自然和环境的存在,理解它们的含义。
2.自然和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关系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感受到自然和环境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比如,带领幼儿去公园、花园、海滩等自然景点,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受自然风光和自然美景。
同时,也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城市公园以及城市管理中心等,了解城市环境的建设与管理,深入认识到城市环境建设和自然美景是密不可分的。
3.自然和环境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让幼儿了解到自然和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从自然界中找到蝴蝶、蜜蜂这些昆虫,通过观察、绘画、制作手工,让幼儿了解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再比如,带领幼儿去实地了解昼夜变化、气温变化、气压变化等自然现象,通过观察与实验的方式,让幼儿逐渐了解自然的规律和变化。
4.大胆提问,积极探究通过引导幼儿提出自然和环境问题,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幼儿生活环境中,可以引导他们提出一些自然和环境的问题,如“为什么花儿摇摆不止?”“为什么树叶变红了?”等等。
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并引导他们学会寻找答案的方法,最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体验式教学:带领幼儿亲身体验自然和环境,让他们通过亲身感受来认识自然和环境的关系。
2.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自然和环境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其探究和创新能力。
3.问题导入法:通过引入问题,让幼儿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健康一、教学内容;自然环境与健康二、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并了解环保的相关知识三、教学重点:自然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及环保知识的宣传四、教学难点:对环保的正确认识及养成自觉维护环境的习惯五、教学过程:一、人类的健康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是自然之子,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自然界,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人与自然能够统一,人就健康,反之,人就会失去健康,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对每一位中学生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自然环境是指空气、水、土壤等的总和。
自然环境由化学性与物理性因素构成,化学性因素是指空气、水、土壤中的化学组成,这些化学组成通常是稳定的,它保证人类生存与正常活动的必要条件,物理性因素是指阳光、空气湿度、气流、气压、温度、电磁辐射等它对人类的生存与活动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地球上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
人类一刻也离不开大气,没有大气就没有地球上的生命,就没有生机勃勃的世界。
大气又是人类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
在地球的外表,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通常叫大气圈。
大气圈的厚度约1000千米。
紧贴地面的大气层叫对流层,平均厚度约12千米,这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79%,许多复杂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里。
对流层的大气质量、大气运动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对流层的大气质量下降,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大气是一种多种气体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由恒定气体、可变气体和不定气体组成。
恒定气体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体积分数几乎是不变的。
可变气体的含量往往随各地季节、天气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状况而变化的。
不定气体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原因造成的大气污染物及有毒气体,后者是人类保护大气和防治大气污染的主要对象。
空气成分恒定气体可变气体氢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尘埃和其它气体水蒸气含量(%)78210.90.030.03~洁净的空气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都极为重要。
人需要吸取新鲜的空气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三万次左右,吸入的空气量为12-16立方米,相当于每天食物量的10倍,饮水量的5倍。
在地球上,没有空气,就不可能存在生命有机体,人类就根本不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在地球上,人可以十几天不吃食物,但如果没有空气,人就会立刻死去。
因此,保护地球上的大气,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大气污染物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危害人体:一是人体表面接触后受到伤害,二是食用含有大气污染物的食物和水中毒,三是吸入污染的空气后患了种种严重的疾病。
从下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到:各种大气污染物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对人体的影响又是多方面的。
而且,其危害也是极为严重的。
名称对人体的影响二氧化硫视程减少,流泪,眼睛有炎症。
闻到有异味,胸闷,呼吸道有炎症,呼吸困难,肺水肿,迅速窒息死亡硫化氢恶臭难闻,恶心、呕吐,影响人体呼吸、血液循环、内分泌、消化和神经系统,昏迷,中毒死亡氮氧化物闻到有异味,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水肿、肺气肿,呼吸困难,直至死亡粉尘伤害眼睛,视程减少,慢性气管炎、幼儿气喘病和尘肺,死亡率增加,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光化学烟雾眼睛红痛,视力减弱,头疼、胸痛、全身疼痛,麻痹,肺水肿,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碳氢化合物皮肤和肝脏损害,致癌死亡一氧化碳头晕、头疼,贫血、心肌损伤,中枢神经麻痹、呼吸困难,严重的在1小时内死亡氟和氟化氢强烈刺激眼睛、鼻腔和呼吸道,引起气管炎,肺水肿、氟骨症和斑釉齿,氯气和氯化氢刺激眼睛、上呼吸道,严重时引起中毒性肺水肿铅神经衰弱,腹部不适,便泌、贫血,记忆力低下马格河谷事件1930年12月1-5日,比利时马格河谷工业区,60余人死亡。
多诺拉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占全镇43%的居民(5911人)受害,11人死亡。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洛杉矶市,65岁以上老人死亡400多人。
伦敦烟雾事件196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市,4天内死亡人数比常年同期多4000余人。
四日市哮喘事件1961年,日本四日市,817人患哮喘病,10多人死亡。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1984年12月3日,印度博帕尔市,2500多人直接死亡,20万人受到伤害,其中5万人双目失明。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系里,地球是唯一拥有大量水体的一颗行星。
在地球表面,海洋占全球表面积的71%,而占全球表面积29%的陆地上,地球上的水,以液态、气态和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地球的自然环境之中,组成了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水圈。
地球刚诞生时,既没有浩瀚的海洋,又没有奔腾的河流和涟滟的湖泊,后来随着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过程,地面水量不断增多,就出现了江河湖海。
地球上的水非常丰富,全球水储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
其中,海洋水占了97%,是水圈的主体。
陆地水仅占了3%,但绝大部分是固态形式的冰川水和埋藏在地下的地下水,人类无法或很难利用。
真正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是存在于大气和河流、湖泊中的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水储量的0.3%。
这就是通常所说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源泉。
全球水的总量基本上是不变的,海洋水和陆地水的数量比例也是基本上平衡的,但各地水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却是不平衡的。
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测定,人体重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则可占到其体重的五分之四。
水是人体最必需的物资,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要喝2.2升水。
人体可以通过排泄、呼吸,排出水分和其他物资,但是,如果人体内水分损失20% 的话,就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正常的生命活动,而人体严重脱水时,就会死亡。
人体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随着饮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各个部分。
当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种人体生命过程所必需的元素时,都会影响人体健康。
例如,有些地区水中缺碘,长期饮用这种水,就会导致“大脖子病”,就是医学上所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
当水中含有有害物质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致癌物质可以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粮食、蔬菜、鱼肉等),带入人体,还可以通过饮水进入人体。
据调查,饮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发病率,要比饮用清洁水的高出61.5%左右。
当污水中含有汞、镉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时,水生植物就把汞、镉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来,鱼吃水生植物后,又在其体内进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鱼后,汞、镉等元素在人体内富集,使人体患病而死亡。
这样,从水生植物水生小动物小鱼大鱼人体,形成了一条食物链。
人体最后成了汞、镉等元素的“落脚点”。
几种水体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名称对人体的影响汞口齿不清、视野缩小、听觉失灵,神经错乱,疯狂、颤动、痉挛、惊厥,全身弓弯。
孕妇中毒,婴儿痴呆镉肾、骨骼病变。
身体缩短、骨骼严重畸形,全身疼痛(称“痛痛病”),以致死亡砷人体新陈代谢失调,皮肤角质化,引起皮肤癌。
导致严重残废,中毒死亡铅贫血、神经错乱,儿童智力下降铬皮肤溃疡,致癌死亡氰化物眼花、头晕,心跳变慢、血压下降,中毒死亡硫化物、磷化物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中毒死亡病菌、病毒世界上有80%的疾病与水体被寄生虫、病毒、病菌污染有关。
伤寒、霍乱、肠胃炎、痢疾和传染性肝炎等恶臭影响呼吸功能,精神烦躁、食欲不振,损坏中枢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功能土壤污染与防治土壤污染物质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土壤污染的防治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固体废物的污染: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
固体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其性质、状态和来源进行分类,如按其化学性质可分为有机废物和无机废物;按其危害状况可分为有害废物和一般废物。
欧美等许多国家按来源将其分为工业固体废物、矿业固体废物、城市固体废物、农业固体废物和放射性固体废物等五类。
固体废物的危害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固体废物的防治控制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主要途径是实行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处理。
资源的回收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能源和资源。
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回收,必须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技术可行、产品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是指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或其中的有害成分无法危害环境,或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二、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生活在地球的表面。
地球的自然界中,阳光、水、空气、土壤、岩石、植物和动物等,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生活的条件。
自然界中这些条件的综合,就是人类的自然环境。
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人与自然环境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对立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建立了生态平衡。
随着人类驾驭自然的本领按几何级数增长,向自然环境摄取的物质和抛弃的废弃物就越多。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干预越大,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就越大。
当自然环境达到无法承受的程度时,在漫漫岁月里建立起来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
开始,人们以为自己是主宰大自然的主人,可以肆无忌惮地掠夺大自然的物质,可以毫不顾忌地改变大自然的一切。
然而,大自然却毫不留情地报复人类,并向人类亮起了黄牌。
本世纪以来,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关注。
影响环境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里,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以致对环境没有产生任何威胁。
自2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经济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成为人类文明的历史主题,而且成为人类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重大问题。
究竟是以牺牲自然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还是按照自然环境发展、变化规律来发展经济,越来越引起人类的普遍关注。
自然环境对现代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约束的双重作用。
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的重视,明智地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经验总结,也是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1972年6月5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各国政府的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发表了人类划时代的历史性文件——《人类环境宣言》。
这是人类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72年10月,在第27届联合国大会上,决定设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并确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