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3、谦让加剧经常接受谦让的幼儿的“自我为中心”.适当的谦让可以让幼儿意识
到他人的需要.发挥“去中心化”的作用.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然而.过度谦让.只能使得经常接受谦让的一方更加“自我中心”.甚至使接受谦让慢慢成为某些幼儿的习惯。
做为教师.我们又要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又要使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也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困惑。文中也说到:谦让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而谦让教育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机智和智慧.谦让教育应该是随机的正式的活动较少。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早期阅读》.熟悉的标题:随感、做做玩玩、教师博客、教育笔记、家园立交桥、研究与探索等等.最吸引我的文章就是两位专家写的“谦让行为的研究专题 ”.想想自己班级里现在看到更多的是争抢而不是谦让.很少看到有谦让的行为.也许只是教师的关注点不同.也许谦让在我们小朋友身边经常发生的.我们如何来看待这种谦让行为呢?因此.它吸引我看下去了。
文中让我了解了判定谦让的行为条件:双方同时在场.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使得另一方的意愿得到满足的同伴互动行为。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女孩多于男孩.以好朋友为主导。谦让行为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物品谦让、角色谦让、空间谦让、机会谦让、玩伴谦让、权力谦让。谦让行为的功能也有很多:能搞好人际关系.克服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幼儿的谦让行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功能、安全功能两大方面。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保障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减少教师维持秩序所需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轻松又高效地组织好活动。若幼儿之间能多发生一些谦让行为.则可把一些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泯灭在摇篮状态。

培养幼儿谦让行为

培养幼儿谦让行为
儿童并不是一出生就具备谦让品质的、谦让是儿童社会性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只有当儿童达到一定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拥有产生谦让行为的内部机制时、才有可能做出谦让行为。
另一方面、幼儿谦让行为得益于外部的教育和强化。一般说来、自孩子出生起、父母就对他们怀有殷切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受人欢迎的。尤其在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父母对培养其亲社会行为更加重视。在幼儿园这个集体活动环境中、教师对幼儿的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具有合作、分享、谦让等亲社会行为。
一、 幼儿谦让行为及其本质
谦让行为是指当幼儿双方因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的亲社会行为。根据我们的观察及对以往研究的探讨.我们发现谦让行为作为社会性行为的一个分支.在幼儿生活场景中的发生机率并不是很高.但却是许多幼儿教师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经常倡导的一种行为.如“小朋友之间要谦让、友好相处”等.换句话说.许多幼儿教师很希望幼儿能及早学会并在同伴之间表现出谦让行为。
培养幼儿谦让行为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谦让也是我国教育界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学前年龄的孩子、谦让教育也同样重要。它是教育者所期盼的在幼儿身上出现的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一个主要手段、更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实现自我的一个重要前提。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孔融让梨》的故事就说明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幼儿的品德教育。本文通过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培养幼儿谦让行为的有效途径、对幼儿谦让行为的效果分析和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几点思考等四方面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进行分析阐述。
<<<1234>>>
谦让可以帮助幼儿获得好的人缘。无论在成人世界还是孩子世界、善于谦让的人一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因而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也更具有竞争力。谦让可使幼儿获得别人给予的谦让和支持。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退一步海阔天空。谦让可能会使孩子失去一些物质上的东西、却能享受到精神上的真正快乐。一个懂得谦让的人、一定会得到别人的帮助。谦让有助于幼儿以退为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谦让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谦让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同伴的尊敬、能融洽和同伴的关系、而且也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三、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 幼儿的谦让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自然形成 的, 需要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 在日常生活中加以 长期的培养。 葛云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幼儿自觉的谦让行 为发生率较低, 但随年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 年龄 差异显著。小、中、大班的幼儿均有进一步接受谦 让行为训练、教育的可能。幼儿谦让行为水平低 于幼儿谦让观念和模拟谦让行为水平。创设谦让 情境( 包括实际谦让和模拟谦让情境) 对幼儿进行 训练和教育, 并施以精神奖励法, 对幼儿谦让行为 水 平 的 提 高 有 明 显 的 效 果 。 〔6〕 金雪珍指出, 角色游戏是帮助幼儿学会谦让,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因此, 教师应 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谦让, 从树立榜样和 随机教育着手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鼓励幼儿互相 谦 让 。 〔7〕 杨心德认为, 谦让是一种将自己喜欢的物品 让给他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亲社会行为。他将 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分为自愿、被动和不肯三等。 自愿是幼儿主动地决定谦让, 被动是受他人启发 而谦让,不肯则是经他人启发后仍不谦让。他通过 - 52 -
- 51 -
2007年
幼 儿 教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多得到 小红花。有的幼儿对同伴谦让是为了让他( 她) 跟 自 己 玩 。 〔5〕
王红娜和李姗泽( 2005) 通过对中班幼儿游戏 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 探究了谦 让行为发生的主动性及存在的问题。她们认为, 谦 让不同于分享和合作。就游戏材料来说, 在分享和 合作中“玩具是大家共有的, 应该大家一起玩”, 而 谦让就不一样, 对幼儿来说“玩具给了你, 我就没有 了”, 而不是“你有我也有, 大家都有”; 就游戏角色 来说, “你要扮演, 我也要扮演, 你演了, 我就演不成 了”, 幼儿很难想到“大家可以轮换着演”。因此, 游 戏中积极主动的谦让发生几率很小。研究者把幼儿 谦让行为分三个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 水平 1, 即 “自己很想玩玩具, 很想参与游戏, 但会主动先满足 别人的要求”, 其发生率为 0。水平 2, 即“稍微犹豫” 的, 也仅占 11.1%。只有水平 3“喜欢别人满足自己, 口头上不愿意谦让, 但经提醒能够实现谦让的”占 77.8%。可见, 教师的引导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起 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关于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现状的调查研究

f 做一个 好 的观察 者 , 1 ) 一个 主动 的善 于 观 报 , 极参 与幼儿 园举办 的各种专 题讲 座 , 断 积 不 提 高 自身素质 , 立正确 的家庭教 育观 , 树 使家庭 察 的人 教 师应该时 时处处 观察每位幼 儿 , 有敏锐 的 教 育科学化 。 视 角 , 细的观 察幼儿 将其 内在需求 、 仔 内在 思想 2 . 避免溺爱 孩子 , 多渠道教 育
他来说 可以是一种帮助也 可以是一种分享 , 你们
会因为你 的谦 让而变 的友 好 , 会和很 多小伙 伴变 成好伙 伴 , 有很 多小朋友 喜欢 和你玩 , 会 让他们 从 中体会到更 多的积极 的情绪情感 , 体会 到谦让 别 人给 自己带 来 的喜悦心 情是很珍 贵 的。幼儿
同时也 是喜欢讨 大人 欢心 的 ,如果 教给他 们分 享, 他们 五六岁 时 , 般能 在大多数 时 间里 和伙 一 伴一起 好好地玩 。同时还应注 意 , 过分的给予表 扬 和物质 奖励会 使部 分幼儿 为 了得 到表扬 和奖 使 功利 帮助 那些不 善于谦 让 的幼儿试 着体会 谦让 所带 励 而去谦让 , 谦让行 为成 为一种 表面 的、 来 的 良好情 绪情感 ,让幼 儿亲 身体验谦 让所 带 性 的行 为。 来 的乐趣 。 ( 对于不会谦 让的幼儿给予适 当的“ 3 ) 惩罚” ( ) 二 教师 深入理解谦让 的内涵和价值 , 改善 有 的幼儿个性较强 , 教师要求他谦让 时他往 往不愿 意 ,非要他 谦让 时他会 表现 的非常不 愿 教育方式
改善教育 方式 1 . 部分家长树 立好榜样作用 帮助 虽 然公办 园和 私办 同的家长 素质存 在较 大 但家 长可通过家 长学校等渠道较 系统 的学 谦让教 育方式 欠妥 。有 的教 师过多的给 予表 扬 , 述 、 表演 、 戏等 形式 设 计课 堂教 学 , 游 以教 学 的 差距 , 有 的则采 取命 令式 的方式 。 形 式让幼儿 自觉的萌发谦让 意识 。 习到科学 育儿知识 , 主动 咨询家庭教育 中存 在的 ( ) 三 家庭方 面 2善于抓住教 育时机 , . 改善教 育方式 问题 , 仔细 阅读 幼儿 园印发的一些文字材料 或简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作者:王任梅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07年第06期【摘要】谦让属于亲社会行为。

本文从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以及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反思等四个方面对近年来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6-0051-03谦让属于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对个体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以及社会的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时而谦让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印刻着这一类行为所共有的性质和价值。

对于个体而言,儿童可以从对他人的协助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观点采择能力。

笔者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近年来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与价值、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反思等四个方面。

一、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与价值目前,研究者关于幼儿谦让行为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

王玥认为,谦让能使竞争变得更精彩,它不仅仅是作为个体的人的一种优良品格,更是人类群体乃至全社会得以凝聚的一个重要因素。

对幼儿个体而言,谦让是今后参与社会竞争的必备条件和有效策略。

因为谦让有利于幼儿获得更多的竞争机会(谦让可帮助幼儿获得好的人缘;谦让可使幼儿获得别人给予的谦让与支持;谦让有助于幼儿以退为进,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帮助幼儿增强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谦让不仅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利于他们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人合作,与人竞争。

〔2〕杨兆霞指出,对幼儿来说,谦让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有效途径。

尊重他人、互相谦让的行为习惯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多快乐。

对于个体而言,谦让是做人的准则,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钙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

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研究对象:王益区第一幼儿园中一班蛋糕请小朋友吃,于是老师就分好了请小朋友一组一组上来端,第一组小朋友端完之后,我发现那些多的都被小朋友端走了,后面的情况也是一样他们都选多的端。

的时间太久了,蛋黄爆了出来,于是我就观察看哪个小朋友会拿那个鸡蛋,可是到最后都没有人拿,只能留给最晚来拿的那个小朋友了。

情况分析:现在许多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有求必应,百依百顺。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一个“众人为我”的心理优势往往认识不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别人也喜欢吃,自己想得到的礼物别人也想得到。

针对这一情况我对全班幼儿讲述了故事孔融让梨,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现在有两个梨,一个大一个小,那么你会拿那个呢?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所有幼儿都说把大的给别人,小的给自己。

孩子们会说,但是没有这样做,这充分说明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出现了言行不一致的状况,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我们进行反复的训练与指导。

教育措施:(一)开展大带小主题活动消除宝宝“众人为我”的心理:在主题活动中我开展了一系列的小活动,如大家来拍球、哥哥姐姐帮忙系鞋带、穿衣服、食品分享等,从生活到学习,再到劳动和情感内容丰富了,气氛活跃了大家就像走入了一个大家庭。

通过这一主题活动,“众人为我”的心理消失了,幼儿学到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了关心、分享、轮流合作、同时也学会了理解、关心他人,懂得了要谦让。

(二)设置游戏让幼儿学会谦让,专门设计了“抢与让”的活动,通过情景表演,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应该谦让,布抢,那些事情应该抢着做,通过活动使幼儿理解抢与让的实际意义,并学会正确使用,并达到自我约束的目的。

(三)树立榜样,激励孩子愿意谦让同伴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能主动谦让同伴的现象,要及时抓住典型,进行随机教育,再一次区域活动中,我特意给一个小组少发了几本书,在旁边观察它们的行为,令我感到高兴的是小朋友互相之间学会了谦让,能和同伴分享一本书,我在所有小朋友面前及时对他们给予了表扬。

幼儿园观察记录《谦让也应合情合理》[合集五篇]

幼儿园观察记录《谦让也应合情合理》[合集五篇]

幼儿园观察记录《谦让也应合情合理》[合集五篇]第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谦让也应合情合理》《谦让也应合情合理》是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如果通过我们的教育能让孩子既学会谦让,又懂得坚持和自卫,不是更好吗?教育本来就是要以最科学的方式引导人健康快乐的发展,并最大限度的战线、释放自我。

源源进入实验班时属于中班年龄,由于实验班里中、大班年龄的孩子较少,加上源源长得又高又壮,因此,在班上就显得十分突出。

他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不是碰倒了小妹妹,就是惹哭了小弟弟。

为此,班上的老师总是时刻提醒他,“源源轻点走”,“源源别碰到弟弟”;发生争执时也总是说,“你是个哥哥,就让着他吧”。

开始,源源很难做到。

一次,一个小朋友碰倒了他的积木,他上去一把就把那个小朋友推倒在地。

老师严肃地批评了他,并将此事告诉了他的家长。

他的妈妈当即向那个小朋友道了歉。

在以后的日子里,又不知发生了多少这样的事,可渐渐的源源开始不再“惹事”了。

在源源即将毕业的一次观摩活动上,我看到游戏回来他的椅子被人坐了,他只是看了一眼就找没人坐的椅子坐下了。

站队时,后面的女孩来回使劲推他两下,他什么也没说很平静的占到了最后。

看到这一切我们赞叹源源长大了、懂事了,特有男子汉的大度,也感叹源源的妈妈与老师配合得好。

源源毕业了,他妈妈却心事重重的找到我说:“两年的实验班生活确实让源源收获很大,但那个环境还是有不利于源源自然成长的因素。

我和老师都以为的要求他谦让,渐渐的我发现她和同伴相处时过于谦让,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竞争能力。

那天有个孩子无缘无故使劲用拳头打他的头,他都不还手。

事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还手?”他说:“我不疼!”可怎么能不疼呢?我真的很心疼,也很担心。

听了源源妈妈的话,联想起我在观摩活动中看到的一切,我心里也很就无法平静。

培养幼儿相互谦让,特别是引导大孩子谦让小孩子没错。

可造成源源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谦让,养成委曲求全的“大度”也决非我们的初衷。

正是由于我们教师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分析,只是强调“你大,应该让着他”,久而久之使源源养成总是“谦让”的习惯。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谦让行为研究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谦让行为研究

参考内容
引言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同伴协商行为对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合作能力培养具 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建构游戏中,幼儿通过与同伴共同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 不仅可以提高游戏的质量和乐趣,还能在无形中促进其社会认知、沟通协作等能 力的提升。因此,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大班幼儿建构游戏中同伴协商行为的特点、 发生机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谦让行为 研究
目录
01 一、引言
03 三、大班幼儿在游戏 中的谦让行为研究
02
二、谦让行为的定义 及重要性
04 四、研究方法和结果
目录
05 五、建议和对策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
一、引言
在幼儿的社交互动中,谦让行为是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对于促进幼儿的 社会适应性以及情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大班幼儿,这一阶段的儿童 正处于学前阶段,游戏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大班幼儿在 游戏中的谦让行为具有深远意义。
有研究表明,大班幼儿的谦让行为主要受两大因素影响:1)成人的引导和教 养方式;2)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成人的引导和教养方式对幼儿谦让行为的 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例如,父母和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了谦让行为 的典范。而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阶段也会影响他们的谦让行为。例如,大班幼儿 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较之中班幼儿有显著提高,这使他们能更好地理解他 人的需要,并作出适当的谦让决策。
3、教师引导: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方式对大班幼儿的同伴协商行为有很大影 响。教师可以通过活动组织和教育方法来促进幼儿协商能力的发展。
四、促进大班幼儿同伴协商行为 的发展
1、创设良好的协商环境:教师和家长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让他们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进行同伴协商。

《幼儿谦虚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

《幼儿谦虚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

幼儿谦虚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幼儿谦虚行为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 1 - 1.1国内外关于谦虚行为的研究综述 ......................................................................................................... - 1 -(1)谦虚的内涵................................................................................................................................. - 1 - (2)谦虚的分类................................................................................................................................. - 2 - (3)谦虚的功能................................................................................................................................. - 2 - (4)谦虚的原则................................................................................................................................. - 3 - 1.2幼儿谦虚行为的研究综述 ..................................................................................................................... - 3 -(1)幼儿谦虚行为的概念................................................................................................................. - 3 - (2)影响幼儿谦虚行为的因素......................................................................................................... - 4 - (3)谦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 - 4 - 参考文献....................................................................................................................................................... - 4 -1.1国内外关于谦虚行为的研究综述(1)谦虚的内涵有研究人员在《中西方文化中“谦虚”的不同内涵及原因》一文中提到,表达谦虚的语用策略有很多,但其中也存在很大差异[1]。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如何看待幼儿的谦让行为
编 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
翻开《早期阅读》,熟悉的标题:随感、做做玩玩、教师博客、教育笔记、家园立交桥、研究与探索等等,最吸引我的文章就是两位专家写的“谦让行为的研究专题 ”,想想自己班级里现在看到更多的是争抢而不是谦让,很少看到有谦让的行为,也许只是教师的关注点不同,也许谦让在我们小朋友身边经常发生的,我们如何来看待这种谦让行为呢?因此,它吸引我看下去了。
文中让我了解了判定谦让的行为条件:双方同时在场,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使得另一方的意愿得到满足的同伴互动行为。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女孩多于男孩,以好朋友为主导。谦让行为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物品谦让、角色谦让、空间谦让、机会谦让、玩伴谦让、权力谦让。谦让行为的功能也有很多:能搞好人际关系,克服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幼儿的谦让行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功能、安全功能两大方面。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再一定程度上保障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减少教师维持秩序所需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轻松又高效地组织好活动。若幼儿之间能多发生一些谦让行为,则可把一些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泯灭在摇篮状态。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人而异,对于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教学策略,内向的孩子还是要鼓励他去争取,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争取到自己的一些利益还是需要的。
2、注意观察,区别对待,教师要作为一个仔细的观察者,而不是一味地、不加区分地谦让,从孩子的出发点来考虑,努力促成他们的合作,然后在保证自己部分利益的情况下适当地谦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许很多老师都没有关注到,文中也清楚地阐述了谦让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的一个负面作用:
1、导致幼儿忽视自己的权利,在有些幼儿身上会出现一种事事“谦让”的现象,他们不懂得争取自己应该得带的权益,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好孩子”,或者得到老师的表扬,个别孩子甚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

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及教学反思(精选多篇)第一篇:幼儿园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及教学反思《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优秀教案《谦让》含反思!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互相谦让的良好品质,是幼儿懂得互相谦让的重要性。

2、让幼儿初步了解不仅要懂得谦让,还要学会谦让的方法。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活动准备动画片《山羊过桥》;录象片《公交车上》;电视、录象机、磁带、录音机;山羊头饰两个、平衡木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随音乐做律动进入活动室。

二、基本部分(一)游戏《过独木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引出课题。

1、介绍游戏名称及规则师:听着欢快的音乐,你的心情怎么样?我们来做个游戏吧。

瞧,这有一个独木桥,游戏的名字叫“过独木桥”。

两组进行游戏,看哪组小朋友都能顺利过桥一个都不掉下来。

2、游戏结束教师点评(二)观看动画片《山羊过桥1》;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1、幼儿观看动画片师:让我们来看看两只山羊是怎么样过桥的。

2、看完动画片后,提问:(1)小羊是怎么样过桥的?最后结果怎么样?(2)想一想怎样过桥,小羊才不会掉下去,并能顺利到达对岸?(幼儿展开讨论)(三)情景表演《山羊过桥2》1、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小白羊和小黑羊的弟弟过桥的情景剧。

2、教师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的弟弟们互相谦让顺利的过了桥。

要学会互相谦让才能办好事,不然就会产生不愉快的事情。

(四)观看录象《公交车上》,学习谦让的方法。

有一天,有两个小朋友在公交车上,遇到了一件事,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遇到了什么事?1、看完后提问:(1)公交车上发生了什么事?(2)两个小朋友都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吗?(3)他们都给老爷爷让座,那如果你是老爷爷你愿意坐在谁的座位上?为什么?2、观看录象(2)提问:老爷爷坐在了谁的位置上?为什么?谁受到了表扬?3、教师小结:两个小朋友虽然都知道谦让,都给老爷爷让座,但是小男孩不懂得谦让的方法,他用粗鲁的语言让坐,结果老爷爷坐在了小姑娘的座位上,小姑娘得到了表扬,而小男孩确没有。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幼儿阶段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接受许多教育和熏陶,形成自己的品格和性格,而谦让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就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进行谈论,从其行为表现、教育教学等角度探讨,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实现对幼儿谦让教育的有效引导和促进。

一、幼儿谦让行为的表现1.分享、如今的很多幼儿园都采用了“半日托管”制度,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幼儿之间经常存在着玩具和物品的竞争。

在这种情况下,谦让就尤为重要了。

一个谦让的幼儿,会主动和别的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体现出一种很好的协作精神。

2.礼貌语言、语言的本质是交流,既要传达自己的信息,也要展示自己的社交技能。

谦让的幼儿,无论是对大人还是对同龄人,都会使用礼貌、文明、温和的语言,尤其是在和别人发生冲突、解决矛盾的时候,更是能表现出高水平的行为。

3.尊重别人的意见、幼儿时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尚未成熟,有些事情会忽略或是出现问题。

但是,一个谦让的幼儿,却能够充分考虑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别人的想法,以便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通过团队的合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二、谦让行为的培养和教育1.理论指导、为了促进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和教育,我们需要借助相应的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方法。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了解幼儿在谦让方面的心理发展,并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和特点,给出相应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谦让行为。

2.生活实践,作为幼儿教育的一个宝贵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谦让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和谦让精神,可以让幼儿在玩具、桌椅等物品使用上轮流,给予幼儿自我发挥和尝试的机会,让幼儿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观点、想法和意见。

3.师生互动,在幼儿教育中,师生互动是不可少的教育方式。

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幼儿可以更好地弄清楚什么是谦让,以及实践时应该如何表现。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发扬自己的谦让行为,老师应该经常称赞、鼓励,并帮助幼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思想。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引言在当今社会,谦让作为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在中班阶段,幼儿正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谦让行为对于其未来的道德发展和社交技能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对于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行为观察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对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谦让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了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

其次,我们通过对幼儿家长和教师的访谈,了解了他们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方法和态度。

研究结果通过观察和访谈,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在观察中发现,中班幼儿的谦让行为主要表现为分享、帮助和等待等。

在玩具分享方面,大部分幼儿能够在教师和家长的引导下与其他孩子分享玩具,但仍有部分幼儿表现出不愿意分享的情况。

在帮助他人方面,大部分幼儿能够在成人提醒下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提供帮助,但部分幼儿仍缺乏主动帮助他人的意识。

在等待方面,大部分幼儿能够表现出较好的耐心,但在遇到挫折时仍存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

2、家长和教师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方法和态度通过访谈了解到,家长和教师都认为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非常重要。

家长表示,他们会通过言传身教、鼓励分享和表扬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谦让行为。

教师则表示,在幼儿园教育中,他们会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和互动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同时,家长和教师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如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需要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以及需要加强家园合作等。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班幼儿的谦让行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成人的引导和培养。

同时,家长和教师的培养方法和态度对于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不同性格的幼儿,采用不同的培养方法。

有些幼儿可能更容易表现出谦让行为,而对于一些较为自私或自我中心的幼儿,则需要成人更多的引导和鼓励。

浅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

浅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
第一,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应认识到谦让是一种亲社会行为,是人际交往的一个主要手段,更是一个社会人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前提。现代社会是一个大集体,孩子不懂得谦让,不懂得与人交往合作,只能偏离这个集体,也无法融入集体,更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家长要明白:孩子发生矛盾,有时是属于很正常的事,如果家长教育孩子将责任归结到别人身上,这无形之中也助长了自己孩子的坏脾气—反正有家长撑腰,以后就更不能容忍别人了,更别说与其他孩子遇事协商、互相谦让了。
从以上案例可看出,幼儿谦让行为易受情境的影响在教师没有玩具车的情况下,大多数幼儿愿意将玩具车让给老师玩儿,因为教师与幼儿地位的不同,幼儿会乐意把玩具车给教师玩儿,通过谦让玩具,来满足自己被教师喜爱及表扬的需要。而在地位同等的同伴之间,幼儿谦让行为出现不同的表现,幼儿自我玩玩具的需要占主要地位,没有表现出谦让行为。
从以上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幼儿具有谦让意识,会说:“我让给他玩、我让给他吃”等。但是由于自我需要的满足,最后真正做到谦让的幼儿人数寥寥无几,问其原因,回答侧重于我喜欢、我自己也要。可见幼儿一般从自我需要出发,停留在知道要谦让,但没有谦让行为的阶段。
2.谦让行为易受情境的影响,缺乏稳定性
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幼儿谦让行为具有不稳定性,易受情境的影响。如在幼儿都有玩具车的情况下,教师提出:“你们都有玩具车了,我没有怎么办呢? 许多幼儿都表示愿意给老师玩。在幼儿都有玩具车的基础上,一名幼儿没有玩具车。教师观察,发现没有幼儿愿意主动谦让自己的玩具车,教师提出:“你们都有玩具车了,他没有怎么办呢?” 一部分幼儿表示大家一起玩,一部分幼儿表示可以借给他玩,还有一些幼儿拿着玩具车没有表示。
3. 谦让行为易受他人暗示,缺乏自主性
在对家长及教师的谈话中发现,小班幼儿会在语言暗示下将物品进行谦让,如与家长谈话:“有客人来您家中,您的孩子会谦让吗?”少数家长表示孩子会谦让或不会谦让,多数家长表示:在大人的提醒下孩子能够谦让。在幼儿园,教师强调:“老师喜欢懂得谦让的宝宝,这样的宝宝是聪明的宝宝。”在教师提出这一观点后,幼儿会去谦让,但是持续时间不长。

关于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的调查报告

刘绪莉学号:12号学校: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学前教育年级:11级学前(2)班实践单位:广东省东莞市道滘镇北永幼儿园实践时间:2015年8月—2016年元月交稿时间:刘绪莉学号:12号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贵定 558000[摘要]谦让—指幼儿与同伴之间在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方面发生冲突时,主动满足或先满足同伴意愿的亲社会行为。

从小培养幼儿的谦让观念,有利其健全人格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谦让是幼儿德育内容之一,对幼儿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为此我主要采用了观察法和自由式访谈法及教师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分析学前儿童谦让行为及探索教育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 大班幼儿谦让行为一、问题的提出时至今日,让孩子学会谦让,帮助孩子形成谦让的美德,构成了我们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且深刻印在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与具体教育行为中。

具体说,“谦让”它是儿童亲近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谦让”的对立面是“争抢”、“独占”。

在大班幼儿的教育实习一个学期中,我发现“独占”、“争抢”的行为在大班级中表现普遍和严重。

无论在成人世界还是在孩子的世界,关于谦让的人一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和接纳,因而获得更多交往机会。

因此为了使我们的幼儿在将来能信心十足的走向社会,立足于人群之中,迎接各种挑战。

我认为培养孩子谦让行为十分必要,它不仅有利于孩子获得同伴尊敬,能融洽和同伴关系,而且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二、调查对象:东莞市道滘镇北永幼儿园大班的45名幼儿三、调查方法:观察方法、自由式的访谈法四、调查内容和过程:观察案例1:一次课间活动中,辰辰正想拿玩具柜上的小火车玩,睿睿走到他跟前,一把夺过小火车。

辰辰毫不示弱想夺回来,两人开始争抢。

观察案例2:棋棋和小宇同时到达在一个水龙头跟前,你推我,我推你,争着说“我先”,“我先”。

棋棋说:“是我先得到的。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2)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 (2)

5岁-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及其发生机制,通过对现有研究的综述与分析,得出了以下几点:首先,幼儿的谦让行为对于促进社交互动、培养人际关系以及提升自我形象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作用;其次,谦让行为的发生机制主要涉及幼儿的认知、情感、道德及文化等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

最后,本文以具体事例加以说明,进一步阐释了幼儿谦让行为的实际表现及其与功能性作用的关系。

【正文】一、谦让行为的定义谦让行为是指个体为了不伤害他人的利益、满足他人的需求或预期,而选择妥协或放弃自己的某项利益或行为。

它是一种体现个体情感与道德素养的行为,也是社交互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幼儿谦让行为的特点幼儿阶段是谦让行为最初出现的时期之一,其谦让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谦让的重要性:由于幼儿的自我意识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尚未意识到谦让对于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2. 不能很好地区分正义和公平:幼儿在面对各种情境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区分正义和公平的概念,因此他们的谦让行为经常会因为个人兴趣被干扰。

3. 有时难以看出真正的谦让:幼儿的言行往往较为自我中心,因此有时很难判断他们表现出的是否真正是谦让行为。

三、幼儿谦让行为的功能幼儿谦让行为在社会交往中,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1. 促进社交互动:幼儿通过自己的谦让行为,可以更好地调整个人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关系。

2. 培养人际关系: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使其他人感到赞赏、感恩或欣赏,从而培养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

3. 提升自我形象: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体现其高尚的人格、道德品质及公正正义的崇高标准,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形象与社会评价。

四、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机制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机制不是单纯的个体意志行为,而是多重因素的交互作用。

初步分析,认为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因素:1. 认知:幼儿谦让行为的认知因素往往是模糊的,常常受到自我中心主义和情感驱动的干扰。

浅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

浅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

浅述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谦让行为谦让是做人的一种基本素质,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一种必要社会行为。

从古至今,谦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保护及传承这种美德应是每位国人的义务及责任。

谦让行为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教育界作为孩子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问题的提出谦让这一传统美德,也是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因素本来应该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我们会发现,无论是在幼儿园、公园、超市等公共场所,还是在家庭小聚会等个人场所,孩子们的谦让行为都会很少,相反,争抢行为会经常发生。

谦让行为的缺失致使孩子们的行为带有明显的先己后人的自我中心倾向。

谦让,从属性来说,和分享、合作一样,都是人类亲社会性行为中的一个类别,是指当幼儿双方因某种共同喜欢或需要的物品、角色、空间等资源而产生冲突时,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的亲社会行为。

因为这种行为带有一种明显的先人后己的利他倾向,更因为这种利他行为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幼儿产生积极的情感,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所以让孩子学会谦让、帮助孩子形成谦让的美德,已构成了我们当前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导致幼儿谦让缺失的因素1.父母对幼儿谦让行为的不重视调查显示,一些年轻家长对孩子“帮助其他小朋友、诚实、善于合作”很少予以表扬给予表,而孩子因“谦让”而受家长表扬的,接近于零。

可见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和认知的发展,忽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他们逐渐淡漠了“良好的品德行为”对人的价值的体现是何等重要,引导幼儿付出关心和爱的机会、措施少之又少。

所以,在幼儿园里,有些孩子和同伴之间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谦让、分享、合作、助人等意识,甚至有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别人如果打了你,一定要还给他”,存在“打要还手,骂要还口”的观念。

在家长和孩子的意识和思维中,几乎从来没有想到去“合作、分享、助人、谦让”等。

不同主体视角下的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不同主体视角下的大班幼儿谦让行为研究

不同主体视角下的大班幼儿谦让行为探究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进步,幼儿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谦让是培育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探究旨在探讨不同主体视角下的大班幼儿谦让行为,以期为幼儿教育提供可靠依据和指导建议。

方法:本探究以某幼儿园大班的30名幼儿为探究对象,从不同主体视角出发,接受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幼儿的谦让行为进行综合分析。

观察法主要观察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访谈法主要是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对谦让行为的理解和熟识;问卷调查法则是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了解他们对幼儿谦让行为的观察和评判。

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不同主体视角下的大班幼儿谦让行为存在一定差异。

从观察结果来看,幼儿在平时活动中表现出的谦让行为主要集中在援助他人、等候和分享等方面。

在援助他人方面,幼儿会主动赐予援助,主动提示他人、援助捡起掉落的物品等;在等候方面,幼儿能够有序排队、等待他人完成后再进行自己的行动;在分享方面,幼儿允诺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

然而,不同幼儿在谦让行为的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幼儿表现出更多的谦让行为,而有些幼儿则相对较少。

同时,通过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幼儿家长和老师对幼儿谦让行为的重视程度较高,普遍认为谦让是幼儿培育良好品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论:通过本探究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班幼儿在谦让行为方面有着乐观的表现。

这一结果可能与幼儿园教育环境的乐观影响有关。

幼儿园中的老师以身作则,不仅赐予幼儿良好的教育示范,还通过激励和嘉奖等方式,鼓舞幼儿展示谦让行为。

此外,幼儿的家庭教育也对谦让行为的培育起到乐观增进作用。

幼儿在家庭中得到了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谦让行为示范。

然而,有少数幼儿表现出较少的谦让行为,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谦让行为的熟识和理解程度较低,或者存在其他个体差异,需要进一步深度探究。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

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一年来,我们采取单组实验方法,通过你玩我玩大家玩,你乐我乐大家乐等一系列活动,对中班幼儿谦让行为的培养、形成进行较深入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具体步骤和措施首先,把同伴间友好谦让、团结友爱的教育,贯穿在各科教学和幼儿生活活动之中,让幼儿在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中接受互相谦让的教育。

如在语言教学中朗诵《小白兔过桥》、《两个梨》;在音乐活动中唱《让座》、《滑滑梯》。

跳《团结舞》;在组织区角活动及游戏时,提醒幼儿不争抢材料,从而增强幼儿的谦让意识,逐步形成幼儿间互相谦让的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根据幼儿不善于用理智支配自己行为的特点,创设了几个有关的情景,有目的、有意识让幼儿进行锻炼。

如分点心时,有意在同桌上少放点心提醒幼儿互相谦让;在体育活动中,有意投放数量少于幼儿材料,让幼儿互相谦让,体验谦让行为所带来的乐趣。

第三,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激励幼儿养成谦让的行为习惯。

如致源小朋友在洗手时,让别的朋友先洗,我抓住了这一件小事及时进行表扬,号召大家向他学习。

针对幼儿行为的多变性,平时注意抓谦让行为的稳定和巩固工作。

对有多次谦让行为的小朋友,我一次次地在班上给予表扬,让大家认识到,谦让不是只表现在一二次就可以的,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对那些表现过谦让,后来又有争、抢行为的小朋友,我在耐心地教育他们不该争、抢的同时,结合表扬他们曾经有过的谦让,鼓励他们向那些一再表现谦让行为的小朋友学习,做一个受人称赞的好孩子。

二、教育的效果与分析实验表明,幼儿谦让行为可塑性很大,实验前有争抢行为的幼儿占61.9%,实验后下降至13.1%,这是可喜的进步。

根据实验结果,我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善于发现,大力引导,注意激励,促使幼儿谦让行为的形成。

幼儿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好胜心理,过多的批评,对幼儿的教育不利,而采用引导、激励的方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当我发现柳洁不抢玩具时,就指着他说:你们看柳洁多能干,都把好的玩具让给了别人,你们说该不该向他学习呀!争抢中的小朋友停止了争抢,互相谦让起来,因为他们都愿意在赞扬声中体验和满足的心理。

简析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简析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

简析幼儿分享意识与谦让行为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分享与谦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幼儿这方面的意识和行为,有利其建全人格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将分享与谦让作为幼儿品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去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

那在我们成人的引导下,幼儿是否真正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道理呢?他们真正做到主动、自发地与人分享、谦让了吗?现象描述一:起床后,生活老师拿来了午点:小西红柿。

老师请小值日生去为大家端午点,我发现这几个孩子走到桌子旁边都没有很快端走,而是仔细端详着盘子里的西红柿,之后拿走了装着相对较大的西红柿的盘子,同时很快地放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才去端其他盘子,给本组的小朋友发。

我不免有些疑惑,难道孩子们还不懂得相互谦让、共同分享吗?于是我让孩子们想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他们背诵《分糖果》的儿歌,唱《李小多分果果》的歌曲,进而提问:“如果这里有两个苹果,一个大,一个小,你拿哪一个?”结果孩子们都回答的很好:“大的留给别人,小的我自己吃。

”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陷入了思考。

孩子们通过故事、儿歌、歌曲等已经初步有了分享与谦让的意识,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用行动表达时却正好相反。

如何在社会领域中为幼儿创设一个使幼儿感受关爱、体验分享和谦让带来的快乐的良好环境,从而避免单一呆板的说教,让幼儿经历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重点考虑的问题。

现象描述二:依然是刚才的案例,生活老师看到几个小值日生自己把大的西红柿端走了,就对他们说:“你们谁愿意当谦让的孩子啊?把大的给旁边的小朋友吃吧。

”几个孩子看了看老师,撅着嘴很不情愿地和旁边的小朋友互换了盘子。

类似的案例在幼儿园中经常发生,比如当两个孩子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时,教师总是会帮助弱小一点的孩子,“你懂的谦让,你让给他玩吧”“你比她大,你让着点她”。

每当这时候,得到教师帮助的幼儿似乎就是个胜利者,而那个被教师夸奖为懂得谦让的孩子则觉得很委屈,很不情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 幼儿的谦让行为并不是一朝一夕或自然形成 的, 需要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 在日常生活中加以 长期的培养。 葛云通过实验研究发现, 幼儿自觉的谦让行 为发生率较低, 但随年龄增长有提高的趋势, 年龄 差异显著。小、中、大班的幼儿均有进一步接受谦 让行为训练、教育的可能。幼儿谦让行为水平低 于幼儿谦让观念和模拟谦让行为水平。创设谦让 情境( 包括实际谦让和模拟谦让情境) 对幼儿进行 训练和教育, 并施以精神奖励法, 对幼儿谦让行为 水 平 的 提 高 有 明 显 的 效 果 。 〔6〕 金雪珍指出, 角色游戏是帮助幼儿学会谦让,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最佳手段。因此, 教师应 在角色游戏中帮助幼儿理解谦让, 从树立榜样和 随机教育着手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鼓励幼儿互相 谦 让 。 〔7〕 杨心德认为, 谦让是一种将自己喜欢的物品 让给他人而使自己受到损失的亲社会行为。他将 幼儿的谦让行为水平分为自愿、被动和不肯三等。 自愿是幼儿主动地决定谦让, 被动是受他人启发 而谦让,不肯则是经他人启发后仍不谦让。他通过 - 52 -
通过以上几个维度的梳理, 笔者注意到: 以往 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谦让行 为的意义与价值、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
必要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等, 对其他方 面, 如现实中幼儿谦让行为的具体表现与稳定性 特征, 幼儿谦让行为背后的社会化动因等很少涉 及。相关研究几乎只关注幼儿谦让行为的积极作 用, 而对其消极影响关注不够。研究者偏重对静 态关系的描述, 而对幼儿谦让行为发生的动态过 程研究较少。研究的切入点几乎都是单一的教育 学角度, 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角度的研究则 很少。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理论思辨、量化研 究等方法, 极少采用质化研究。因此, 本领域的研 究亟待深化。
在一个幼儿园中班为期一年的社会戏剧性游戏的 实验研究,发现不论用间接故事法,还是用情境观 察法测定,实 验班幼儿 的分享、谦让 、合作和互助 等亲社会行为的发展都优于控制班。这表明社会 戏 剧 性 游 戏 能 够 促 进 幼 儿 亲 社 会 行 为 的 发 展 。 〔8〕
李百珍( 1995) 发现实施移情能力培养能促使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幼儿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因此, 教师在解决幼儿 的纠纷时,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针对纠纷发生 的原因,分清谁是谁非, 一视同仁, 不要庇护、迁就 某一方。
翟敏对如何实施幼儿谦让教育进行了反思。 谦让作为一种品德,应该是自觉自愿的行为, 而不 是被强加的, 它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到一定水 平后的产物。幼儿越小, 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 向就越明显, 这是由他们的生理、心理及生活经验 所决定的。对待大一点的幼儿, 我们必须尊重他 们的个人权益。一件玩具, 或某一样喜爱的东西, 当他不想与人分享时, 是不是可以尊重他的选择 呢? 特别当他是玩具或物品的主人时, 是不是一 定要让他谦让出来才是成功的教育呢? 仔细想想, 此时非要他谦让不可, 并不符合尊重和保护幼儿 个人利益的原则。每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有权 处理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先做一个观察者, 给 幼儿留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时间。即使教师出面 解决, 也不应一味遵循“长幼有序”的原则, 应就事 论事, 帮助每一个幼儿分析自己的行为, 耐心引 导。谦让是美德, 但不能用它来禁锢孩子的竞争 心, 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谦让”的。 尊重每一个幼儿, 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 才是正确 的 教 育 行 为 。 〔10〕
【摘 要 】谦 让 属 于 亲 社 会 行 为 。 本 文 从 幼 儿 谦 让 行 为 的 意 义 与 价 值 、幼 儿 谦 让 行 为 的 现 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以及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反思等四个 方面对近年来关于幼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幼儿; 谦让行为; 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4604( 2007) 06- 0051- 03
二、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性 亲社会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 社会行为, 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近年来 诸多研究表明: 幼儿的社会性, 尤其是其亲社会行 为的发展不容乐观。 目前, 我国的幼儿绝大多数生活在独生子女 家庭中。他们往往只懂得接受他人的帮助和照顾, 却几乎没有爱护和帮助他人的经验。再加上幼儿 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局限, 他们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不懂得分享、谦让、合作等。李德山认为, 针对独生 子女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的缺点, 我们提倡 谦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谦 让教育, 多半会被幼儿接受。〔4〕 杨兆霞的有关研究表明, 幼儿经过小班训练 后, 可以初步具备谦让行为的意识, 但这种意识 还不稳定, 行为习惯水平较低, 一般只能在成人 多 次 示 范 和 指 导 的 情 境 中 表 现 出 谦 让 行 为 。多 数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in Children’s Modest Behavior
Wang R enme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bei Teachers’College, Huangshi, 435002)
地 融 入 社 会 , 与 人 合 作 , 与 人 竞 争 。〔2〕 杨 兆 霞 指 出, 对幼儿来说, 谦让不仅是人际交往的主要手 段, 更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有效途径。尊重他 人、互相谦让的行为习惯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许 多快乐。对于个体而言, 谦让是做人的准则, 是一 个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钙质”, 是心理健康的重 要 表 现 。 〔3〕
- 51 -
2007年
幼 儿 教 育(教 育 科 学 版 )
第6期
幼儿的谦让行为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多得到 小红花。有的幼儿对同伴谦让是为了让他( 她) 跟 自 己 玩 。 〔5〕
王红娜和李姗泽( 2005) 通过对中班幼儿游戏 过程中亲社会行为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 探究了谦 让行为发生的主动性及存在的问题。她们认为, 谦 让不同于分享和合作。就游戏材料来说, 在分享和 合作中“玩具是大家共有的, 应该大家一起玩”, 而 谦让就不一样, 对幼儿来说“玩具给了你, 我就没有 了”, 而不是“你有我也有, 大家都有”; 就游戏角色 来说, “你要扮演, 我也要扮演, 你演了, 我就演不成 了”, 幼儿很难想到“大家可以轮换着演”。因此, 游 戏中积极主动的谦让发生几率很小。研究者把幼儿 谦让行为分三个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 水平 1, 即 “自己很想玩玩具, 很想参与游戏, 但会主动先满足 别人的要求”, 其发生率为 0。水平 2, 即“稍微犹豫” 的, 也仅占 11.1%。只有水平 3“喜欢别人满足自己, 口头上不愿意谦让, 但经提醒能够实现谦让的”占 77.8%。可见, 教师的引导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发生起 着重要的作用。
2007年第 6 期 (总第 370 期)
·研究综述·
幼 儿 教 育 (教 育 科 学 版 )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Educational Sciences)
No.6, 2007 General No.370
幼儿谦让行为研究综述
王任梅
(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黄石, 435002)
参考文献: 〔1〕俞国 良 , 辛自 强.社 会性 发 展 心 理 学 〔M〕.合 肥 : 安 徽教育出版社, 2004: 361. 〔2〕王玥.谦让使竞争更精彩〔J〕.早期教育, 2002,(5). 〔3〕〔5〕杨 兆 霞 .浅 谈 幼 儿 谦 让 行 为 与 健 康 人 格 的 培 养 〔J〕.和 田 师 范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2004,(4). 〔4〕李德山.谦让,要合情合理〔J〕.四川教育, 2001,(9). 〔6〕葛 云 .幼 儿 谦 让 行 为 发 展 与 教 育 的 研 究 〔J〕.南 京 师范大学学报, 1991,(4). 〔7〕金 雪 珍 .角 色 游 戏 中 让 幼 儿 学 会 谦 让 〔J〕.山 东 教 育, 2003,27. 〔8〕杨 心 德.幼 儿 的 社 会 戏 剧 性 游 戏 与 亲 社 会 行 为 的 发展〔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8,(2). 〔9〕薛晓 梅.培养 幼 儿 谦让 的 美 德〔J〕.安 徽 教 育 , 1999, (12). 〔10〕翟 敏 .以 “大 ”让 “小 ”引 起 的 思 考 〔J〕.甘 肃 教 育 , 2000,(Z1).
谦让属于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人类一 种普遍的社会行为, 对个体的发展、人类的生存以 及 社 会 的 进 步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作 用 。〔1〕 时 而 谦 让 作为亲社会行为的一种, 印刻着这一类行为所共 有的性质和价值。对于个体而言, 儿童可以从对 他人的协助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提高观点采 择能力。笔者通过文献调研, 发现近年来关于幼 儿谦让行为的研究主要涉及幼儿谦让行为的意义 与价值、幼儿谦让行为的现状与谦让教育的必要 性、幼儿谦让行为的发展与培养、对幼儿谦让行为 的反思等四个方面。
薛晓梅认为, 幼儿谦让的教育应从幼儿的心理 特点出发,从集体主义教育着眼, 发挥教师之间谦 让的表率作用,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谦让品德。〔9〕
四、对幼儿谦让行为的反思 谦让应该是心甘情愿、发自内心的举动。我们 提倡谦让, 并不是不要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对某 些占有欲较强的孩子谦让, 恰恰会助长他私心的 膨胀和贪心的滋长。因此, 谦让应该是双向的、平 等的。目前, 一些幼儿所理解的谦让和表现出的谦 让行为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背离了谦让的本 意。这种现象引发了教师及研究者的反思。这些思 考可以给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带来有益的启示。 刘兰瑞和张 利英( 2000) 通过一 些案例, 反思 了目前幼儿园实施谦让教育的方式。她们认为, 教师可以把分享作为谦让的基础, 让幼儿在懂得 并愿意分享的基础上去进一步理解并学会谦让。 我们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 循序渐进地实施 谦让教育: 对于较小的幼儿可尽量满足其心理需 求, 以分享教育为主; 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帮助 幼儿形成“轮流”意识, 再由此过渡到谦让。她们还 指出, 教师在教育幼儿懂得谦让的同时, 也应考虑 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一个人的良好品德不仅仅 是谦让, 诚实、勇敢、自信、热情、友爱、好问以及活 泼开朗等个性品质都是不可忽略的。过分的谦让 有时反而会使幼儿变得懦弱, 甚至对自己丧失信 心。幼儿谦让行为的偏态发展会对幼儿的身心健 康产生消极影响。 翟 敏 针 对 幼 儿 谦 让 中 以 “大 ”让 “小 ”的 潜 规 则, 指出大孩子不能因其“大”而一味谦让, 小孩子 也不能因其“小”而总是受谦让。例如“小的”错了 就不能盲目要求“大的”让着, 否则就会使“小的” 由无理变成有理。不讲原则的“谦让”不但不利于 “小 的 ”及 时 反 省 自 己 的 错 误, 反 而 会 助 长 其 任 性 、 霸道的不良个性。这种“谦让”不仅对于“大的”是 不公平的, 更重要的是混淆了幼儿的是非观念, 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