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e9bbbcba69dc5022aaea004e.png)
第二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第一节动物的细胞(p14-24)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壁、质体(叶绿体等)、中央大液泡、中心粒中心粒组成由9组三联体微管组成的柱状体,因有丝分裂时位于核附近而得名功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如染色体的分离等)形成鞭毛或纤毛的毛基粒第二节动物的组织●概念: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称组织。
组成:、细胞具韧性、常成束、胶原蛋白组成、间质 1)纤维弹力纤维:有弹性,弹性蛋白组成2)基质:液体、胶状体、固体细胞间质:在组织内除细胞外的所有非细胞形态的物质,位于细胞之间,称细胞间质。
包括基质、纤维等●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一、上皮组织1、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具有极性。
有游离面和基底面之分,基底面以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2、分布:体表、各种器官、管道、囊腔的内表面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3、功能: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呼吸、感觉等4、类型与结构●被覆上皮:单层上皮、复层上皮(其上几层细胞角质化,经常破落)●腺上皮:单细胞腺与多细胞腺;内分泌腺(腺上皮细胞的分泌物不经过导管而将分泌物直接分泌到血液中,称为内分泌腺)与外分泌腺●感觉上皮:嗅觉上皮、味觉上皮、听觉上皮、视觉上皮。
二、结缔组织1、特点:●细胞种类多、数量少,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多。
细胞分散于间质中,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基质可以液体、胶体、固体等多种形式存在。
2、分布广:遍布高等动物身体各处。
3、功能:支持、连接、保护、营养、修复、防御、物质运输。
4、类型与结构●疏松结缔组织:细胞少但种类多,细胞和纤维排列疏松,基质发达。
分布广,填充在各组织和器官间。
●致密结缔组织:细胞和基质少,纤维非常多且排列紧密。
真皮(制革)、腱、韧带●脂肪组织:●●●软骨细胞:2-4个(同族细胞群)埋于软骨陷窝内●软骨组织: 纤维透明软骨:气管、关节软骨等,富含胶原纤维间质弹性软骨:外耳壳、会厌等,富含弹力纤维纤维软骨:椎间盘等,胶原纤维成束基质:透明凝胶状的固体。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1ca66a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e.png)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分子层次:动物体的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由分子组成的,包括DNA、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这些分子通过化学反应相互作用,形成了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层次: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本单元。
动物体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组成。
细胞内有不同的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这些细胞器各自有不同的功能,协同工作,使细胞能够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3.组织层次:组织是由一组相同或相似的细胞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动物的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不同,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
4.器官层次:器官是由不同组织相互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形态。
动物体的各种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和肾等。
每个器官都有自己特定的生理功能和结构,协同工作,为动物提供所需的各种功能。
5.系统层次:系统是由一组相互作用的器官组成的,进行特定的生理功能。
动物体的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等。
不同的系统通过协同作用,组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使其能够适应和维持生存。
6.个体层次:个体是单个动物体的总称,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在个体层次上实现生物体的完整的结构和功能。
在个体层次上,动物体具有自身的特征和形态,能够进行个体的生活和繁殖。
7.种群层次:种群是由相同种类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和生活环境。
种群层次考虑到种群动态的形成、发展和演化。
8.群落层次:群落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
群落层次考虑到动物体在生态环境中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依赖。
总之,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分子层次开始,逐渐向上形成生物体结构的各种层次,包括分子层次、细胞层次、组织层次、器官层次、系统层次、个体层次、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等。
不同层次上的结构和功能相互关联,共同维持动物体的正常生理活动。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00bfc5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f.png)
动物的进化历程
物种起源:从单细胞生物到多 细胞生物的演化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 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发展
适应环境:不同物种在漫长的 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各种环境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自然选 择在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 物种多样性的定义: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包括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和微生物。
生理机制与环境适应
生理机制:动物体通过生理机制来适应环境,如调节体温、呼吸等。
皮肤适应:动物体的皮肤结构和功能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如沙漠中的 骆驼和两栖动物。
行为适应:动物体的行为也可以适应环境,如迁徙、冬眠等。
生态位:动物体在不同的生态位中适应不同的环境,如食草动物和食肉 动物。
行为习性与生存策略
● 2.1.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对生物体的选择性淘汰,适应环境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 淘汰。
● 2.2.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 物种进化的重要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性状,增加物种多样性。
● 2.3.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由于地理障碍导致不同种群的生物不能相互交流和繁殖,从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 新的物种。
肌肉组织:控制 动物体的运动
神经组织:传递 信息,协调身体 各部分的功能
结缔组织:支持、 连接和保护身体 组织
表皮组织:保护 动物体免受外界 环境侵害
器官系统
循环系统:负责运输氧气和 营养物质,以及排除废物
神经系统:负责接收、处理 和传递信息,控制和调节身
体活动
消化系统:负责摄取食物、 消化、吸收和排泄
感谢您的观看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5b713f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39.png)
动物学思考题级答案动物学思考题⼀、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1.物种(species)2.⼆名法,举例说明3.简述⽣物界的5界系统4.简述动物界的主要类群⼆、动物体的基本结构1.简述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机制及其发展进化趋势动物的对称类型可分为;动物的体腔类型可分为;同律分节、异律分节、⾝体分部。
2.真体腔动物真体腔(Eucoelomata);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原⼝动物与后⼝动物。
重要名词:物种,⼆名法,五界系统,侧⽣动物,分类阶元,分类⽅法,系统发⽣,个体发⽣3. 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发育3.1 动物的完全卵裂的2种主要形式和特点动物的完全卵裂有两种主要模式:即辐射卵裂和螺旋式卵裂。
卵裂⽅式的不同,往往会影响到胚胎后期的发育。
3.2 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的⼏个主要阶段及发育过程的特点囊胚(blastula):囊胚层(blastoderm),囊胚腔(blastocoel),原肠胚(gastrula):原肠腔(gastrocoel),中胚层和体腔(mesoderm and coelom) ,神经胚(neurula)。
3.3 动物的中胚层的发⽣中胚层的形成⽅式主要有2种:(1)体腔囊法(2)裂体腔法3.4 假体腔与真体腔3.5 简述神经胚的形成过程4.试⽐较原⼝动物与后⼝动物的差别胚孔(blastopore),原⼝动物(Protostomia)和后⼝动物(Deuterostomia)。
三、动物的系统与进化(各门类的特征与进化关系)1. 原⽣动物门2.海绵动物门3.腔肠动物门4.扁形动物门5. 原体腔动物6.环节动物门7.软体动物门8.节肢动物门9.棘⽪动物四、各门动物的分述1. 原⽣动物门(Protozoa)1.1原⽣动物的主要⽣物学特征及其在⽣物系统进化中的地位1.2 区别纤⽑⾍纲、鞭⽑⾍纲、⾁⾜⾍纲原⽣动物要点特征1.3 简述纤⽑和鞭⽑的结构及其在原⽣动物⽣活中的作⽤1.4 原⽣动物的⽔分调节和排泄1.5 纤⽑⾍的接合⽣殖和⽆性⽣殖的过程1.6 原⽣动物的⽆性⽣殖⽅式1.7 昏睡病、⿊热病是哪⼀类原⽣动物引起的疾病?(我国⼈体五⼤寄⽣⾍)1.8 原⽣动物分布在那些环境中1.9原⽣动物在污⽔处理系统中所起的作⽤1.10 简述疟原⾍的⽣活史,引起⼈类发病原因及症状(1)红细胞前期(2)红细胞外期(3)红细胞内期引起⼈发病的原因及症状:1.11 哪类原⽣物中的种类有外壳1.12 孢⼦⾍纲与丝孢⼦⾍纲的区别1.13 纤⽑⾍感受外界刺激和防御的结构2. 侧⽣动物—海绵动物门(Spongia)2.1 为什么说海绵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进化中的⼀个侧枝?2.2 描述海⾯动物的体壁结构2.3 海绵动物⽔沟系的结构和功能2.4 海绵动物⽔沟系是如何进化的?2.5 以钙质海绵为例,说明海绵动物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6 海绵动物分为哪纲及主要区别2.7 海绵动物的体制与其⽣活⽅式的适应关系3. 腔肠动物门3.1 ⽐较腔肠动物中⽔螅型和⽔母型的异同3.2 为什么说腔肠动物的细胞出现了初步的组织分化?3.3 举例说明世代交替和多态现象3.4 如何区分⽔螅纲⽔母和钵⽔母纲⽔母?3.6 如何确定腔肠动物的进化地位?3.7 简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3.8 如何看待栉⽔母动物的进化地位4. 三胚层⽆体腔动物4.1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的主要特征4.2 ⽪肤肌⾁囊的结构4.3 形动物的中胚层分化的组织和器官4.4 扁形动物神经系统的特点4.5 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的结构特点4.6 扁形动物门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4.7 扁形动物⾼度适应寄⽣⽣活的特征4.8 寄⽣⾍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防⽌原则4.9 为什么说三胚层⽆体腔动物是动物系统进化中的⼀个新阶段重要名词:原肾管,杆状体,囊尾幼⾍,厌养呼吸,中间寄主,终末寄主,幼体⽣殖,假分节,不完全消化管,牟勒⽒幼⾍。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d6619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5.png)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一、引言动物体的基本结构是指动物身体的组织和器官的整体构造。
它决定了动物的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
本文将介绍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二、细胞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最基本单位。
动物体由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包括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血液细胞等。
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包膜,起到保护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细胞质是细胞内液体,其中包含各种细胞器和细胞器官。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
三、组织组织是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常见的动物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上皮组织位于动物体表面,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
结缔组织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起到支持和连接组织器官的作用。
肌肉组织可以收缩,使动物进行运动。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四、器官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动物器官包括心脏、肺、肝脏和肾脏等。
心脏是泵血器官,负责将血液循环到全身各个部分。
肺是呼吸器官,负责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
肝脏是消化器官,参与食物的消化和代谢。
肾脏是排泄器官,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水平衡。
五、系统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而成的。
常见的动物系统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和肠道等器官,负责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
呼吸系统包括鼻腔、气管和肺等器官,负责气体的交换。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器官,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纤维等器官,负责感知和传递信息。
六、结论动物体的基本结构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多个层次组成。
它们相互配合,保持动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行为表现。
对于不同种类的动物,其基本结构可能有所差异,但都遵循着相同的生物学原则。
了解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对于研究动物的生理特性、行为习性以及疾病发生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https://img.taocdn.com/s3/m/a6cd67e683c4bb4cf6ecd13c.png)
(二). 结缔组织
弹性软骨: 基质内有大量弹力纤维
分布:耳廓、会厌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二). 结缔组织
(5)骨组织(又称:硬骨) 是一种坚硬的结缔组织。由骨细胞、骨胶纤维
胞群构成的。 组织内非细胞形态的物质称为细胞间质。 根椐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的不同,细胞间
质的多少和结构上的差异,可将动物的组织 分成四大类: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上皮组织
形态特点: 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 细胞间质少 有极性 (因游离面和基底面的结构, 分化不同) 分布:密集排列呈膜状,覆盖在体表 和体内各种器官、管道、腔的内表面 及内脏器官的表面。 功能:保护、吸收、感觉、排泄、分泌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上皮组织
依椐功能可分为三种类型: 1)被覆上皮:被覆在机体
内外表面的上皮组织(如: 皮肤,口腔上皮)。
皮 肤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上皮组织
根椐形态可分成单层和多层结构二大类 1.单层上皮:仅有一层细胞组成
扁平上皮:细胞扁平, 分布在血管壁和体腔内表面
肠系膜铺片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二)无机盐 :约含有1%。具有重要的生理 功能(Na、K、Ca、Mg、Fe、I)。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三)蛋白质 : 约含有 10%--15%。 是细胞的基本物质,也 是细胞各种生命活动的
基础。 蛋白质的三大基础生理 功能分别是:构成和修 复组织、调解生理功能
和供给能量。
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P14)
的简单物质合成大分子的复杂物质。 c.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繁殖的能力。 d.具有协调机体整体生命的能力。
动物体基本构成(精品课件)
![动物体基本构成(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fe069d859eef8c75ebfb34d.png)
观察一下,这三种肌肉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
1、骨骼肌
长圆柱形 ,很少分支 ,横 纹明显,细胞核靠近肌膜。
分布:
注注意意:: 骨可现骼以在肌,,附是请着我大在们家骨有都骼意举上识起,控你是制的体上右内臂手最骨。多骼可的肌以组活吗织动?,的结果。 由于能有意识控制它的活动,所以是随意肌。
2、心肌
细长圆柱形,有分支,横纹不如 骨骼肌明显,细胞核在细胞中央。
心脏发出的象树枝一样的就是 血管,是中空的管道,里面充 满血液,血管的最内层也是扁
平上皮组织,很光滑。
(2)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
如肾脏的肾小管 内表面、甲状腺 上皮等
肾脏
(3)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
如胃、小肠、子 宫等的内层粘膜 上皮
(4)复层扁平上皮
特点:
多层甚数十层细胞,浅 层扁平状,中间多角状, 底层矮柱状。
被覆上皮
位置: 被覆于机 体表面及 衬贴在体 内中空器 官的内面
腺上皮和腺
功能: 专门执行 分泌功能 的上皮
问题:
根据上皮组织排列的层次和形态 结构将其分几类?
单层上皮
复层上皮
讨论填写下表:单层上皮分几类?
分类 组成 分布 功能 形态
单层扁平上皮
一层 扁平形细胞
1、心血管和淋 巴管内表面—内 皮 2、胸膜、腹膜、 心包膜——间皮
三、器官与系统
➢ 几种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 构称为器官,如心、肝、胃、肾等。
• 上次课我们观看了畜体模型,知道了这些器官的样子及 其在畜体的大概位置。你还能说出一些器官名称吗?
• 那么一个器官是如何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呢?我们以“胃” 这个器官为例子,来看看它是如何由不同组织构成的。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及作用的归纳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及作用的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a38f99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3b.png)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及作用的归纳1. 介绍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动物体是由不同层次的结构组成的,这些结构相互作用,使得动物能够生存和进行各种活动。
动物体的结构可以分为细胞、组织、器官和器官系统四个层次。
2. 细胞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细胞内含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结构,这些结构协同工作,完成了细胞的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
3. 组织组织是由同种细胞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它是细胞的有序组织。
在动物体中,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不同的组织协同工作,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保证了动物体的正常运转。
4. 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组织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
常见的器官有心脏、肺、肝脏、肾脏等。
不同的器官协同工作,完成了不同的生理功能,如呼吸、消化、排泄等。
5. 器官系统器官系统是由多个器官协同工作,完成了一定的生理功能。
常见的器官系统有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
不同的器官系统相互配合,保证了动物体的正常运转。
6. 介绍动物体结构层次的作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互作用,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保证了动物的正常生活和生存。
7. 细胞的作用细胞是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它参与了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生命活动。
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和细胞结构协同工作,完成了细胞的生命活动。
8. 组织的作用不同的组织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和吸收的功能,结缔组织具有支持和连接器官的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运动的功能,神经组织具有传导和调节的功能。
9. 器官的作用不同的器官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比如心脏具有泵血的功能,肺具有呼吸的功能,肝脏具有解毒和代谢的功能,肾脏具有排泄的功能。
10. 器官系统的作用不同的器官系统协同工作,完成了一定的生理功能,比如呼吸系统完成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循环系统完成了血液的输送和循环,消化系统完成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排泄系统完成了废物的排泄。
动物体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案
![动物体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68df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2.png)
动物体基本结构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不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不同动物体基本结构的比较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动物的体形特点和结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1)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组成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组成,包括头部、躯干和四肢。
头部包括头部器官和脑部,躯干包括胸部和腹部,四肢包括前肢和后肢。
(2)动物体基本结构的功能教师向学生介绍动物体基本结构的功能,头部是动物的主要感觉器官的集中地,脑部是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在地,胸部是呼吸器官和心脏的所在地,腹部是消化器官的所在地,四肢是动物的运动器官。
3. 拓展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动物的体形特点和结构特点,比较不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4. 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动物体基本结构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动物体基本结构的适应环境和生存方式的关系。
5. 练习与检测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动物体基本结构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动物,加深对动物体基本结构的认识。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组成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初步认识不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动物体基本结构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更多的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因此,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动物体基本结构。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笔记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398099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f9.png)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笔记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细胞:动物体的最基本单位是细胞,它是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基础。
动物体包含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上皮细胞等。
2. 组织:细胞相互结合形成组织,不同类型的细胞组合形成不同功能的组织。
例如,肌肉组织负责动物的运动,神经组织负责传递信息。
3. 器官:由不同组织构成的器官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心脏是由心肌组织构成的器官,主要负责泵血。
4. 系统:多个相关器官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共同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例如,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和肠道等器官,协同工作以消化食物。
5. 个体: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系统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即一个独立的动物。
个体由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而维持生命活动。
6. 种群:多个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种群。
种群是动物在一定环境中的生存单位,它们相互作用并共同繁衍后代。
7. 群落:多个种群组成一个群落,它包含了多个动物物种在一个生态系统内的互动关系。
8. 生态系统:多个群落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由生物体、非生物环境和生物体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层次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在动物分类的各个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的结构体制(body plan),这是反映一个动物体的整个结构和功能体的体制,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并在系统进化中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一、对称(symmetry)
在动物多种多样的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对称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
动物身体的对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对称(asymmetry):
一些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某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动物)由于缺乏固定的结构型式而呈现不对称体形。
2、球形对称(spherical symmetry):
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
的两部分。
主要见于一些原生动物(如太阳虫,放射虫)。
具有球形对称的动物最适应漂浮和滚动式的生活,因为它
们悬挂在水中,上下左右的环境都一样。
3、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
相等的两部分(如大多数腔肠动物)。
这种对称的动物只适应水
中固着或漂浮生活。
它们所处的环境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4、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
这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之间的体形。
5、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1个切面可以把身体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的意义:
1、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
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
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的体型最有利于运动,既适合游泳,又适合在物体上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次生辐射对称(secondary radial symmetry):
棘皮动物幼体时两侧对称,而成体则是辐射对称。
这
种变化是棘皮动物适应从活动生活逐渐过渡到很少活动
或固着生活方式的结果,称为次生辐射对称。
与腔肠动物原始的辐射对称不同,这是退行性进化。
动物对称的几种类型:
二、分节(metamerism)
分节现象是指胚胎及成体出现的、沿身体纵轴排列的许多相似段落的现象,每一段称为一个体节(somites)。
分节现象出现在较高等的种类(两侧对称的动物),如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脊椎动物中。
每一节的内外结构有重复,如肌肉、血管、神经等。
体节相似的称同
律分节(homonomous metamerism),如蚯蚓;体节不相似的称异律分节(heteronomous metamerism),如昆虫。
脊椎动物的脊椎骨和脊神经有明显分节现象,陆生脊椎动物腹部仍保留分节的肌节。
同律分节异律分节
三、体腔(coel)
体腔是由中胚层包裹的、内部充满液体的空间。
1、无体腔动物(acoelmates)
原始非对称的和辐射对称的动物没有体腔,一些具有3胚层、两侧对称的动物如涡虫也属无体腔动物。
2、假体腔动物(pseudocoelomates)
假体腔(pseudocoel)不是中胚层
之间的腔,而是位于中胚层和内胚层之
间,是胚胎期的囊胚腔一直持续到成体
而形成的腔。
如线虫动物的蛔虫的假体
腔。
3、真体腔动物(coelomates)
除假体腔动物外,其余的两侧对称的有体腔的动物均为真体腔动物。
真体腔是由裂体腔法和肠腔法形成。
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及所有的脊索动物。
四、头部形成
头部明显出现的现象为头部形成(cephalization),主要出现在两侧对称的动物中。
头部的出现伴随神经和感官的集中,有利于这些组织和器官的充分发展;同时由不定向运动变为定向运动。
这种体制提高了动物对不断变化的环境的应变能力,趋利避害,并有利于向前运动和提高运动速度。
五、骨骼化(skeletogeny)
骨骼化是生物结构复杂化的基础。
他最初是作为防卫的器官,以后逐渐成为动物身体不可缺少的支持、运动和防护结构,并从外骨骼向内骨骼进化。
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具有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外骨骼;节肢动物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而脊椎动物具有更为完善的、符合力学原理的内骨骼。
六、多态现象(polymorphism)
同种动物存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两类或多类个体的现象,称为多态现象。
如腔肠动物出现水螅型个体和水母型个体;蜜蜂有蜂后(雌)、雄蜂和工蜂之分;白蚁群体包括具生育力的雌蚁、雄蚁和无生育力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