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浮力教案(沪科版)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观看视频:水平放置和竖直放置时,两组橡皮膜的形变。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展示:找学生来展示如何让乒乓球浮起来。
向上翘的原因
学生思考,乒乓球为什么不能浮起来?
根据液体的压强进行分析
认真观察。
课程
标准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知识
和能力
(1)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
(2)知道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并学会测量。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
与方法
(1)通过分组探究认识浮力,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敢于否定自己的错误认识,产生新的认识。
(2)通过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反复交叉,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一)浮力的方向
1.受力分析
小球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由物体状态浮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演示乒乓球受浮力方向的实验
(二)探究液体的浮力
提问: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那么下沉的物体受浮力作用吗?
分组讨论一下看如何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说明这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实验方案。
注意: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②读取钩码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钩码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总结:称重法
F浮=G-F (F表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的大小)
展示:用弹簧秤测钩码在空气中重力,再用手托起钩码,发现弹簧秤示数变小,说明钩码受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所以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那么空气中的物体是否也受到了这种作用力?

沪科版第九章第六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沪科版第九章第六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让他们了解浮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生活品质。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物体浮沉现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沪科版第九章第六节“物体的浮与沉”为主题,紧密结合学科知识和课程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体浮沉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2.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巩固和拓展,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
3.针对学生在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方面的不足,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和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物体浮沉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浮沉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倡导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分析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探讨影响物体浮沉的因素,如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物体体积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习题:
1.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2.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浮力问题,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尾声,我将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方法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等。强调重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和复习。
4.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分析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对浮力的影响,让学生了解不同因素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以下问题:
1.浮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2.阿基米德原理是如何解释浮力现象的?
3.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影响?
(四)课堂练习
4.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技能: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6.小组合作,促进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课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液体压强、气体压强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在作业布置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适当提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作业量要适当,避免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影响作业质量。
3.作业类型要多样化,既要涵盖理论知识,也要注重实践应用。
5.知识拓展: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救生器材等。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的计算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浮力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及其产生的原因,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浮力计、液体密度计、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实验记录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游泳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浮力概念讲解:通过浮力实验装置,演示浮力的产生,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的概念。

3.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利用浮力计和液体密度计,演示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和液体密度有关。

4. 浮力计算方法讲解:引导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6. 浮力现象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浮力现象:(1)为什么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2)为什么游泳圈能够浮在水面上?2. 计算题: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9.6N,放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18N,求物体在水中的重力。

答案:1. (1)船只能够漂浮在水面是因为船只在水中排开的体积较大,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第1节认识浮力教案沪科版

第1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2、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教学难点: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死海位于约旦和巴勒斯坦交界,是世界上最深的咸水湖、最咸的湖,湖水盐度达300g/L,为一般海水的8。

6倍,死海的盐分高达30%.传说2000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了死海附近,击溃了这里的土著人,并抓获了一群俘虏,统帅命令士兵把俘虏们投进死海。

奇怪的是,这些俘虏竟然没有沉下去,而是个个都漂浮在水面之上,统帅以为这是神灵在保佑他们,就把俘虏释放了。

这是神灵的力量吗?你能科学的解释死海不死的现象吗?【自主预习案】任务一:认识浮力。

阅读课本49—50页,回答1、将木块放入水中,木块会 .木块受到个力的作用,它们是和 .2、漂浮的木块受浮力,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掉入水里的苹果都 (受或不受)浮力.3、叫做浮力。

4、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浮力的方向是。

5、由50页第一段可知:的值,就是浮力的大小。

任务二: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阅读课本50页中间部分看图10。

1—3,回答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力,对物体水平方向的有影响。

但是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比上表面,压强比上表面,在受力面积相同时,液体对产生长方体向上的压力F2 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F1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1认识浮力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通过阿基米德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浮力的计算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浮力的定义、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笔记本、尺子、量筒、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

2. 浮力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的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利用浮力公式进行计算。

4. 阿基米德原理:讲解阿基米德原理,使学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5.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和生活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浮力的计算 F浮 = G F'阿基米德原理 F浮= ρ水v排g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10N,放入水中后,浮力计示数为5N,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N。

2. 题目二:一艘船的排水量为1000kg,求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船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9.8×10^4N。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浮力产生了好奇心。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9.1认识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第九章第一节“9.1认识浮力”。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示,引导学生认识浮力,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漂浮在水面上、物体在液体中浮起来等。

2. 浮力概念的讲解:通过浮力计的演示,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浮力的概念,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3. 浮力计算方法的讲解: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讲解浮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4.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浮力现象,以及如何运用浮力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计算公式:F浮=ρ液gV排应用:船舶的载重、潜水艇的浮沉等七、作业设计1. 请描述两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一个体积为200cm³的木块一个体积为300cm³的石头一个体积为500cm³的铝块一个体积为600cm³的铜块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浮力概念讲解、浮力计算方法讲解以及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浮力的相关知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第九章《浮力》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3.通过浮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数据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物体沉浮的条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3.利用生活实例分析浮力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总结浮力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设想:采用称重法和位移法进行浮力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技能。通过数据分析和误差讨论,使学生深入理解测量原理,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难点:浮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设想: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浮力在船舶、救生设备等方面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a.判断物体沉浮的题目,要求学生说明判断依据;
b.计算浮力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解答;
c.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观察生活,发现浮力现象: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只、救生圈等,并拍照记录,课堂上与同学分享,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小组合作,浮力实验: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浮力的产生、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掌握浮力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新课改教案.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新课改教案.

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重点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阅读自学试验探究转换法【教具】弹簧测力计烧杯小石块细线水【教学步骤】一. 复习提问1.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2.重力的三要素是指?二. 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浮力。

2、知道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预设问题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呢?施力物体是谁?2. 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液体、气体的浮力?3. 浮力产生的原因?4. 浮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四(过渡语)下边请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围绕预设问题对本节课进行自学。

五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发现的新问题。

[合学解问] (约26分钟)(1)小组成员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流自学成果,合作探究未解决的问题,对预设的问题形成答案。

(2)学生展示、点评,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引导、补充。

1、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69第一、二自然段并观察图9-1和图9-2巨轮远航和热气球腾空(限时 5min)我知道了: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做(一) 探究液体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物体,读把重物浸入水中,再出测力计的示数G= N读出测力计的示数F'N,示数怎样变=化?。

F浮=G-F'= N在这个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沿什么方向?浮力的大小与G和F,有什么关系?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二)探究空气的浮力【做一做,加油呀】(限时5min)如图将充足的篮球和套扎在气针尾端的气球一起挂于杠杆左端,调整杠杆右端钩码的悬挂位置,使杠杆平衡。

然后再将扎在气球上的气针头插入篮球的气门内,气球随即膨胀。

此时的杠杆还能保持平衡吗?。

哪端下沉了呢?为什么?。

根据以上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第九章--浮力教案(沪科版)

第九章--浮力教案(沪科版)

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错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2〕经历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点] 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难点] 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2、讲授新知探究活动一:什么是浮力小组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错误!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师生总结;一、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称重法测浮力:F浮=G-F'.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的浮力.〔P170图9-4〕结论:二、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 探究活动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分析: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三、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3、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有哪些收获?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还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探究新的知识.4、课堂练习1.轮船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________,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要受到________,在空气中上升的气球也受到_________.2.弹簧测力计测得一铝块的重力是4.8N,把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成了4N,则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有〔〕A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B 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越深受到的压强越大4、一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浸没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帕,正方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浮力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坚直向上的力,叫浮力.F浮=G-F'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3、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F浮=F向上-F向下4.[布置作业]错误!课后:第一题,第二题,[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浮力.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教学准备] 圆柱体2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大烧杯一个、生鸡蛋一个、食盐一包、弹簧秤1只、石块、溢水杯、橡皮泥、钉子若干.[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二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2.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师生讨论:这二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二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板书:阿基米德原理〕.二、进行新课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 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⑵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注:引导学生注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控制变量>〔见P173图9-7、9-8、9-9〕1.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2.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必每个人都要进行完全的探究,藉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与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请大家思考: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可否受到相同的浮力?探究2:浮力的大小前面介绍了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但只是给了定性的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课本中P173-174实验探究的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①实验所需的器材,重点介绍溢水杯的使用. ②实验的方法,如图9-10④分析与讨论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F 浮和G 排得出的结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F 浮〕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这个结论叫做阿基米德原理.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明:①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 浮= G 排 ②物体浸在液体中有两种可能: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a 、全部浸入V 排=V 物,b 、部分浸入V 排﹤V 物 如图所示:③由F 浮= G 排 G 排=m 排g 可得F 浮= G排=m 排g ④F 浮=m 排g m 排=ρ液. V 排可得F 浮=ρ液. V 排g 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 浮= G 排气 F 浮=m 排gF 浮=ρ气V 排气g V 排气=V 物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与公式3.求浮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法<称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1、2、3、4.2 .完成《导学与演练》中本节内容.板书设计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2.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密度计、盐水选种的原理、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了解热气球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物体下沉和上浮的原因;了解浮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浮力问题教学难点力的平衡知识和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步骤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公式?2.引入: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问题: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均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但是有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有的却上浮,这是为什么呢?(1)物体的浮沉情况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与F 浮、G 的大小有关〔还可向学生渗透与密度有关的浮沉条件.〕 (3) 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概念①"浸没〞是指物体全部浸入〔在〕液体里,被液体全部包围.②"浸入〔在〕〞是指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里,部分或全部被液体包围. ③"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上,只有部分浸入液体里,V 物>V 排.④"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并且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V 物=V 排.⑤"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过程,即F 浮>G,物体上浮,F 浮<G,物体下沉.问题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由上浮变成漂浮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力如何变化,物体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浮力的应用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悬浮.提问:实心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下沉.可否让密度比水大的铁块在水中上浮或漂浮在水面?启发学生回答:轮船是钢板焊成的,采用空心的办法,使物体的密度小于水,它就可以浮在水面.新课教学1、利用"空心〞增大可利用的浮力——轮船演示:把卷紧的牙膏皮放入水中,放手后可观察到它下沉.空心的牙膏皮能漂浮在水面上.密度比水大的物质,做成空心,就可以浮在水面上.这时,这个物体受到的重力虽然没变,但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了,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密度小于水的物质,像木材,做成独木舟——"空心〞,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运送更多的人和货物.密度大于水的物质,像橡皮泥、铝,做成空心,也能调节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关系,使它下沉、悬浮或漂浮.问:轮船是钢铁做的.钢铁的密度比水大还是比水小?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采用"空心〞,同样多的铁制造成轮船,铁的质量不变,但是体积增大了,虽然ρ铁>ρ水,而船的总体密度ρ漂浮上浮悬浮下沉船<ρ水,因此轮船可以漂浮在水面上.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排水量:为了保证安全,轮船满载货物时,船弦的最大吃水线与水面相平.吃水线下船体所排开水的质量叫做排水量.容易证明:货船排水量=m m ,最大载货量=排水量-m 船体问:如果一只轮船,它本身和装的货物总重100000牛,它受到的浮力多少牛?它排开的水重多少牛?它排开的水的质量是多少吨?讨论:这只船如果从河水驶入海里,它受到的浮力变不变?它排开的水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为什么?可介绍"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轮船的沉没〞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潜水艇工作原理学生自学本段内容,请学生上台说明潜艇浮沉的原理.A. "下潜〞:向潜水艇水舱中充水,潜水艇逐渐加重,潜水艇重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逐渐潜入水中.B. "悬浮〞:当水舱中充满水时,潜水艇重等于浮力,潜水艇可以悬浮在水中.C. "浮出水面〞:用压缩空气将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潜水艇变轻,潜水艇重小于它受到的浮力,从而浮出水面.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用改变水舱中水量的办法,使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大于、等于或小于受到的浮力来实现下潜、悬浮、上浮.3、气球和气艇问:气球、气艇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它能够受到空气的浮力而升空呢? 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讨论:要使充了氢气、升到空中的气球落回地面,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要使热气球落回地面,有什么办法?4、密度计—— 是测量液体密度的工具.是利用物体浮在液面的条件来工作的.总是漂浮在液体表面,F 浮=G,ρ液越大,G 不变,F 浮不变,V 排越小,密度计浮起越高,所以密度计的刻度越靠下面越大.5、盐水选种:把种子放入浓度适宜的盐水中,干瘪、虫蛀的种子会上浮至漂浮,而饱满的种子会下沉到盐水的底部.板书设计浮力的应用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F 浮<G 物体下沉2、当F 浮=G 物体悬浮3、当F 浮>G 物体上浮4、物体漂浮在液面条件:当F 浮´=G 漂浮二、浮力的利用 1.轮船<1>货船排水量=m m〔2〕最大载货量=排水量-m 船体 2.潜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来实现的 3.气球、飞艇用充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的办法,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而升空 4.密度计总是漂浮在液体表面,F 浮=G,ρ液越大,G 不变,F 浮不变,V 排越小 密度计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5、盐水选种的原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九章 浮力 第一节 认识浮力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2)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与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4)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教学重点(1)浮力的概念的建立.(2)“称重法”测浮力.教学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具演示实验器材:500ml量筒、乒乓球、烧杯、石块、曲别针.学生实验器材:水槽、乒乓球、可乐罐、气球、石块、弹簧测力计、溢水杯、小桶.教学设计1、浮力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探究式教学法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通过压乒乓球、可乐罐体验实验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领悟浮力.通过对体验实验和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实验的归纳、总结突破本节课的难点: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重力有关.2、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实验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求较高,实验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结论的归纳总结,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教学中采取实验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使学生确实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这样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实验中减少了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展示情景:鲨鱼与卡通人物咔咔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两人势均力敌,你来我往,突然咔咔的一个压线球,球弹出去,滚到一个小洞里了.你有办法将球拿回来吗?生:可以将水灌入洞内,水可将球浮起.教师演示,让其他学生评价.师: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乒乓球为什么不会在重力作用下下沉呢?生:因为乒乓球受到了水对它的浮力.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浮力的现象?(设计意图:对于九年级的学生对浮力已有一些了解,通过情景激活学生脑海里的知识.学生通过搜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使思维发散.通过所列举的现象,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体验浮力观察乒乓球、可乐罐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将乒乓球压入水中,有什么感觉?再把可乐罐慢慢地压入水中,你有什么发现?生:将乒乓球、可乐罐压入水中不容易.生:手能感觉到水对他们有一个向上顶的力.师:水对乒乓球、可乐罐等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即是浮力.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可提示:两种情况的感觉一样吗?)生:不一样.将可乐罐压入水中的力大些,说明此时水对可乐罐的浮力大.师:提示:我发现在压可乐罐时,水槽中的水有溢出来,为什么前一次没有呢?生:因为两次物体排开的水不同.(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能给出浮力的描述性定义,知道浮力的方向,且为猜想出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做好铺垫.)测量浮力将石块、曲别针、放入盛水的烧杯,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曲别针沉入烧杯的底部.学生通过观察有了感性认识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学生活动: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块,把铝块浸入水中,比较前后两次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实验发现当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教师可以用手托住石块,利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更深刻领悟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说明有一个力向上托起了石块,在水中正是水向上托起了石块,因此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且总结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F浮=G-F拉 .教师演示:弹簧测力计拉着石块慢慢放入水中时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的同时水位的变化.石块部分浸入水中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浮力的大小小大排开水的多少少多(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学会测量、计算浮力的一种方法,并通过观察再次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水的多少有关,为下面的探究做铺垫.)探究新知师:通过以上的体验和活动你有什么启示呢?生:不论是浮在水面的物体还是沉入水底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生:浮力越大,排开的水越多.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提出问题)F浮与G排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进行猜想)生:F浮=G排实验设计:学生再次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然后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在实验前,全班讨论实验方案,找到最优方案.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因此在此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进行实验:明确实验方案之后,分小组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并进行分析.收集数据表:分析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交流评估: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汇总全班的数据,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评估:实验成功之处:实验过程中注意“慢”,不要把多余的水带出……实验中的失误:向溢水杯加水至水从溢水口处流出,用小烧杯接住流出的水,直到水恰好不向外流为止.小烧杯中的水应倒掉后再测G排,否则G排偏大……(设计意图:通过实验中的共同特征的归纳提出探究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随堂练习随堂练习一:物体在空气中称时,其重力为5N,将其放入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则其所受浮力为__N.【答案】2随堂练习二:用手将一重为6N的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水重为10N,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答案】10课后思考:浮力的消失将蜡烛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发现蜡烛浮起来了.将蜡烛固定在干燥的烧杯中,再往烧杯中装水,蜡烛不浮起来,是蜡烛的浮力消失了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进行思索.)小结最后,由学生交流本节课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哪些遗憾.通过交流、回顾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见解,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教师最后画龙点睛,简要概括.布置作业1.课后作业2.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浮力的利用.板书设计认识浮力1.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向上的托力称为浮力.2.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大小: F浮=G–F拉 .3.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基本概念: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知识拓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判断物体是否会浮起来等。
-巩固提高: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9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理,掌握计算浮力的方法和公式。
2.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浮力相关的现象,如船只浮在水面上、气球升空等。
3.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指导。
-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问、敢于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浮力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运用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浮力的思考。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系列图片,如船只、木筏、橡皮艇等浮在水面上,以及气球升空、游泳圈等。然后提问:“大家知道这些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吗?它们是如何受到水的支持的呢?”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否运用浮力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体现学以致用的能力。
4.学生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参与度,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发挥的作用。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

教案: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浮力的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表达式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2.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计算器、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计的使用,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

2.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和表达式:详细解释阿基米德原理的含义,并给出表达式。

3. 示例讲解:以石头为例,讲解如何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石头在液体中的浮力。

4. 学生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不同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阿基米德原理的定义。

2. 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3. 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示例。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一个质量为200克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mg = 0.2kg × 9.8m/s² = 1.96N。

2. 题目二: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3牛,放入水中后,测得浮力为2牛,求物体的密度。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教学教案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浮力》教学教案

9.1 认识浮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观察,认识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漂浮和下沉物体受到浮力作用,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浮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浮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课前准备金属块、弹簧测力计、乒乓球、装有水的水槽、去底的饮料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

奴隶们被扔入死海(如图),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

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到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

狄杜大惊失色,认为奴隶们受到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由此引入浮力。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浮力多媒体展示:教材P169图9-1和图9-2。

讨论:(1)这里面的物体除了受重力以外,还受什么力?方向如何?(2)浮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总结: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向上的浮力,一般用F表示。

学生活动:浮力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能否列举几个事例呢?学生尽可能列举一些常见的事例。

学生实验:如图所示,比较金属块在空气和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实验后请学生汇报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论。

总结:金属块浸入水中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石块受到了向上托的力,可见石块在水中受浮力。

提问:刚才的实验说明沉在水中的物体也受到浮力,你能通过实验进一步知道石块受到的浮力是多大吗?讨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由于金属块受到浮力造成的,所以弹簧测力计减小的示数等于浮力。

总结:浮力=物重G-物体浸在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F浮=G-F。

讨论:如果换用其他液体进行实验,你也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吗?总结:浸在任何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探究点二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入: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浮力,不禁想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什么受到向上的浮力?演示实验:取一个去掉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乒乓球落在瓶颈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案)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浮力的计算公式计算浮力的大小。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浮力的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

2. 浮力计算公式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浮力计、物体、液体等)。

2.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浮力的存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本质和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给出一个具体的浮力计算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4. 随堂练习: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列出浮力的定义、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计算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6. 作业设计:给出几个浮力计算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解释计算结果。

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六、板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1. 浮力的定义: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 G排= ρ液gV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公式。

难点: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公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用手试着抬起一个物体,感受力的作用。

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浮力也是一种力,它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

2. 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力,从而引入浮力的概念。

3. 浮力的计算:讲解浮力的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浮力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认识浮力板书内容: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计算公式3. 浮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一个质量为2kg的石头放入水中,水的密度为1000kg/m³。

(2)一个质量为0.5kg的木块放入盐水中,盐水的密度为1200kg/m³。

答案:(1)石头的浮力为19.6N。

(2)木块的浮力为5.88N。

2. 请举例说明浮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如何?是否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浮力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潜水艇、太空舱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在沪科版八年级物理9.1《认识浮力》同步教案中,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9.1认识浮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2. 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4. 浮力的计算:F浮 = G排 = m排g,其中F浮表示浮力,G排表示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表示排开液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5.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浮力的概念,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装置、液体、物体、测量工具。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现象,如:木块在水中漂浮。

2. 讲解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3. 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所以产生浮力。

4. 实验演示:浮力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

6. 讲解浮力的计算方法:F浮 = G排 = m排g。

7. 课堂练习: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产生原因3. 阿基米德原理4. 浮力的计算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入水中,已知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求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F浮 = G排 = m排g = 2kg × 9.8N/kg = 19.6N2. 实验报告:记录实验数据,分析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和随堂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设计和随堂练习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认识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称重法”测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探究,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2)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思维;(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重点:(1)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石块、细线、乒乓球、漏斗、立方体木块等。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我们观察到轮船始终漂浮在水面或海面上;不会游泳的人抱着救生圈就不会下沉;而潜水艇却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入水中。

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浮力是怎样产生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浮力的知识。

[新课教学]一、浮力对比引入浮力的概念:(1)用手托着乒乓球,将乒乓球放入水中待静止后;再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通过受力分析说明乒乓球受到水竖直向上的托力作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将系有细线的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记下测力计的示数G;然后用手托着石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再将石块浸在水中,使测力计的示数也为F(如图所示)。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通过对比说明水对石块也有一个竖直向上的托力作用)。

1、浮力的概念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

注意:“浸在”包含两种状态:一是物体的全部体积都浸入液体里,即物体浸没在液体里;二是物体的一部分体积浸入液体里,另一部分露在液面以上。

2、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练习:请画出物体受到的浮力示意图。

3、测量浮力的常见方法——称重法(测量过程如图所示)表达式:F浮=G物-F4、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的浮力。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浮力教案

第九章浮力科学内容要求1、能描绘物质的一些属性。

试试将这些属性与平时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初步认识质量的观点。

会丈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 、经过实验理解密度的观点。

试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说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4 、认识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5 、经过实验研究,认识浮力.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

经历研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全章概括本章波及到的物理观点有:浮力;本章波及到的物理原理、规律有: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指引学生应用实验研究的方式认识浮力观点,认识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

本章波及到的详细的学习过程主要有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研究过程。

两个规律的应用过程。

本章教课要经过学生确实进入观点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之中,从而初步体验认识、浮力观点和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与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意义和价值是确实有用的。

要使他们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说平时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解决某些简单的问题时,能激倡始兴趣并产生喜悦感。

同时还要让他们去体验在获得和应用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持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4课时【学情剖析】第一节认识浮力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知道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及浮力产生的原由。

2、知道浮力的大小跟哪些要素有关。

3、学习弹簧测力计(称重法)测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1、经过实验,感觉浮力,认识浮力。

2、经历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的过程,学会剖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参加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活动中勇敢提出自己的猜想,能脚踏实地地记录实验数据,并依据自己的猜想,能脚踏实地地记录实验数据,并依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点1、浮力观点的成立。

2、浮力的丈量方法(称重法)难点1、理解浮力产生的原由。

2、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

教课方法:实验演示、解说、剖析教具:1、演示实验器械:石块、细绳、水、弹簧测力计、烧杯、橡皮泥、乒乓球、矿泉水瓶、煤油、杯盖、玻璃水槽、水、2、学生实验器械: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浸没在液体和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浮力;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3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浮力,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体验浮力的存在;会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

(2)经历探究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相互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

[重点] 知道什么是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难点] 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从而引出浮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

2、讲授新知探究活动一:什么是浮力;小组实验: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一钩码的重力;○2将钩码浸入水中,同样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也变小)。

分析:钩码浸入水中示数变小,说明水对钩码也有向上的托力。

师生总结;一、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托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称重法测浮力:F浮=G-F'。

学生活动:物体浸在气体中是否存在浮力思考并回答探究活动二:探究空气的浮力。

(P170图9-4)结论:二、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

,探究活动三: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分析:1、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液体压强公式是什么2、如图:正方体前后左右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 上下两个面受到液体的压强相等吗3、如果我们把立方体再往下移动一些它受到的浮力会变大吗4、如果我们把该立方体密封到水杯底部它还受不受浮力为什么5、我们发现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 师生总结:三、浮力就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即:F浮=F向上-F向下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

3、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这堂课有哪些收获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液体和气体都会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还学会了用实验的方法分析物理问题、探究新的知识。

4、课堂练习1.轮船漂在水面是因为受到________,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要受到________,在空气中上升的气球也受到_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测得一铝块的重力是,把它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变成了4N ,则铝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

3、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有( )A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B 下沉的物体不受浮力¥C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越深受到的压强越大4、一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浸没水中,下表面距水面30cm ,正方体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是______帕,正方体所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板书设计]第一节 认识浮力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坚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F浮=G-F'2、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竖直向上托的浮力。

3、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

F浮=F向上-F向下4、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布置作业]○1课后:第一题,第二题,[教学反思]^第二节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浮力。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

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圆柱体2个(体积相同、密度不同)、大烧杯一个、生鸡蛋一个、食盐一包、弹簧秤1只、石块、溢水杯、橡皮泥、钉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二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2.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这二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二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 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注:说出猜想依据是为了保证猜想的科学性,避免出现胡猜乱想的现象)[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

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密度;③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

⑵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①液体的密度;②液体的多少;③被排开的液体体积。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注:要引导学生对提出的这些猜想进行分析、归类,去伪存真,以便实验探究更加顺利)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注:引导学生注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要控制变量)(见P173图9-7、9-8、9-9)1.对鸡蛋加盐上浮实验,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力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关系来认识,鸡蛋由静止到运动是浮力增大,而浮力增大又是由于加盐导致液体密度增大的结果。

2.观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时,浮力是否变化的实验,教师要向学生讲明什么是物体浸入部分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

(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必每个人都要进行完全的探究,藉此引导学生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

(注:探究成果共享,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同时,不要忽视错误探究过程的展示,犯错误并及时改正错误是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请大家思考: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可否受到相同的浮力探究2:浮力的大小·前面介绍了浮力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但只是给了定性的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课本中P173-174实验探究的是在前面两个探究实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定量分析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重点介绍溢水杯的使用。

②实验的方法,如图9-10 研究对象 石块重 G 石/N 空杯重 G 杯/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系数F ’/N 、杯水总重G 总/N 浮力的大小F 浮/N 排开水所受重力G 排/N)④分析与讨论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F 浮和G 排得出的结论。

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F 浮)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 排),这个结论叫做阿基米德原理。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明: ①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 浮= G 排 ②物体浸在液体中有两种可能: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 排)等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那部分的体积: a 、全部浸入V 排=V 物,b 、部分浸入V 排﹤V 物【如图所示:③由F 浮= G 排 G 排=m 排g 可得F 浮= G 排=m 排g ④F 浮=m 排g m 排=ρ液. V 排 可得F 浮=ρ液. V 排g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 浮= G 排气 F 浮=m 排gF 浮=ρ气V 排气g V 排气=V 物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3.求浮力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法(称量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公式法)。

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1、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完成《导学与演练》中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一、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二、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2.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第三节:第四节: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了解密度计、盐水选种的原理、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知道潜水艇浮沉的原理,了解热气球工作原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物体下沉和上浮的原因;了解浮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轮船、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使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浮力问题(教学难点力的平衡知识和浮力知识的综合应用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 复习提问1、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公式2. 引入:演示:先让学生注意铁块、木块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然后把铁块、木块一同浸没水中,同时放手,让学生观察。

问题:浸没在水中的木块、铁块,各受到什么力的作用为什么一个浮起,一个沉下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均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但是有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有的却上浮,这是为什么呢(1) 物体的浮沉情况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2)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与F 浮、G 的大小有关(还可向学生渗透与密度有关的浮沉条件。

) (3) 容易混淆的几个物理概念①“浸没”是指物体全部浸入(在)液体里,被液体全部包围。

②“浸入(在)”是指物体部分或全部浸在液体里,部分或全部被液体包围。

③“漂浮”是物体浮在液面上,只有部分浸入液体里,V 物>V 排。

,④“悬浮”是指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并且可以停留在液体中的任何深度,V 物=V 排。

⑤“上浮”和“下沉’”是物体在重力和浮力共同作用下,物体向上或向下运动的过程,即F 浮>G ,物体上浮,F 浮<G ,物体下沉。

问题讨论: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由上浮变成漂浮的过程中物体受到的力如何变化,物体本身发生了什么变化漂浮上浮悬浮下沉二、浮力的应用像铁块、木块这些实心的物体,有的密度比水大,有的密度比水小,把它们浸没在水里密度比水大的,下沉;密度比水小的,上浮;如果物体的密度跟水一样,它将悬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