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合集下载

【精品】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

【精品】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题目:轻型客车四档中间轴式变速器设计院别:xxxxxx专业:xxxxx班级:xxxxxxxx姓名:xxxxxxxxxxx学号:xx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xxxxxx二零一五年一月十九日一、变速器的功用与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变速器的组成---------------------------------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变速器的设计要求与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变速器的设计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变速器的设计任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变速器齿轮的设计--------------------------------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确定一挡传动比-------------------------------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各挡传动比的确定------------------------------ 错误!未指定书签。

3.确定中心距------------------------------------ 错误!未指定书签。

4。

初选齿轮参数--------------------------------- 错误!未指定书签。

5。

各挡齿数分配---------------------------------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变速器的设计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1。

轮齿强度的计算------------------------------- 错误!未指定书签。

2中间轴的强度校核------------------------------ 错误!未指定书签。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燕山大学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CA1041K2L2轻型载货汽车后悬架设计学院(系):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目录一、悬架静载荷的计算 (1)二、参数选择及计算方法 (1)1.选择悬架主要参数:n c、f c、c s、.n0、f0 (1)2.确定板簧总长L,满载静止弧高Ha,动挠度f d上、f d下 (2)3.板簧片数及断面参数选择 (3)4.板簧的应力校核 (5)5.各片长度的确定 (6)6.板簧的刚度验算 (6)7. 各片应力计算 (9)8.预应力及其选择 (10)9. 板簧总成自由状态下的弧高及曲率半径计算 (12)10. 各片在自由状态下的曲率半径及弧高计算 (13)11. 板簧的动应力和最大应力 (15)12. 最大加速度驱动时的最大应力 (16)13. 卷耳及弹簧销的强度核算 (16)三、附件的选择 (17)1.减震器 (17)2.U形螺栓 (19)3.U型螺栓上的螺母 (19)4.中心螺栓 (19)5.弹簧卡处的铆钉和螺栓 (19)6.卷耳处的销及油杯 (20)7.滑动轴承 (20)四、总结 (20)b)板簧长度增加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c)在垂直刚度给定的条件下,板簧长度增加又能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

在总布置可能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将钢板弹簧取长些。

原因如下:1 增加钢板弹簧长度L能显著降低弹簧应力,提高使用寿命降低弹簧刚度,改善汽车平顺性。

2 在垂直刚度c给定的条件下,又能明显增加钢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

3 刚板弹簧的纵向角刚度系指钢板弹簧产生单位纵向转角时,作用到钢板弹簧上的纵向力矩值。

4 增大钢板弹簧纵向角刚度的同时,能减少车轮扭转力矩所引起的弹簧变形。

对于卡车的后悬架推荐在如下的范围内选择:L=(0.35-0.45)轴距代入数据,可得:mm.L1240310040=×=⑵满载静止弧高Ha满载静止弧高Ha是装配到汽车上之后的板簧弧高,一般后悬架为Ha r = 20~30 mm,考虑到钢板弹簧安装好后有足够的上跳动挠度,将满载静止弧高Ha取为25mm。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电子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汽车的造型特点,掌握汽车外观和内饰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帮助学生了解汽车设计中的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提高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绘制汽车效果图和制作汽车模型的技能。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分组讨论、设计实践等方式,提高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够独立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汽车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对汽车行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汽车设计与人文、科技、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提升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选修课,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为初中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汽车有浓厚兴趣,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操作,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深入学习汽车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发展史、汽车设计流程、汽车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 教材章节:第一章 汽车概述,第二节 汽车设计流程及原理2.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介绍汽车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内饰布局及材料选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汽车外观与内饰设计,第一节 汽车造型设计;第二节 汽车内饰设计3.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学习CAD、SketchUp等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汽车设计软件应用,第一节 CAD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第二节 SketchUp软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4. 环保、节能与安全:分析汽车设计中环保、节能和安全因素,探讨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汽车设计毕业课程设计⽬录1 汽车形式的选择 (1)1.1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 (1)1.1.1汽车载客量和装载质量 (1)1.1.2整车整备质量mo确定 (1)1.1.3汽车总质量ma(1)1.2汽车轮胎的选择 (2)1.3驾驶室布置 (3)1.4驱动形式的选择 (4)1.5轴数的选择 (4)1.6货车布置形式 (4)1.7外廓尺⼨ (4)1.8轴距L (5)1.9前轮距B1和后轮距B2(5)1.10前悬LF 和后悬LR(5)1.11货车车头长度 (6)1.12货车车箱尺⼨ (6)2 汽车发动机的选择 (7)2.1发动机最⼤功率 (7)2.2发动机的最⼤转矩及其相应转速 (8)2.3选择发动机 (8)3 传动⽐的计算和选择 (10)3.1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变速器传动⽐的选择 (10)3.2.1变速器头挡传动⽐的选择 (10)3.2.2变速器的选择 (11)4 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6)4.1轴荷分配及质⼼位置的计算 (12)5 动⼒性能计算 (17)5.1驱动平衡计算 (17)5.1.1驱动⼒计算 (17)5.1.2⾏驶阻⼒计算 (17)5.1.3汽车⾏驶驱动⼒⾏驶阻⼒平衡图 (19)5.2动⼒特性计算 (20)5.2.1动⼒因数D的计算 (20)5.2.2⾏驶阻⼒与速度关系 (20)5.2.3动⼒特性图 (21)5.2.4汽车爬坡度计算 (22)5.2.5加速度,加速度倒数曲线 (217)5.3功率平衡计算 (224)5.3.1汽车⾏驶时,发动机能够发出的功率 (24)5.3.2汽车⾏驶时,所需发动机功率 (25)5.3.3驱动平衡图 (26)6 汽车燃油经济性计算 (27)7 汽车不翻倒条件计算 (29)7.1汽车满载不纵向翻倒的校核 (29)7.2汽车满载不横向翻倒的校核 (29)7.3汽车的最⼩转弯直径 (29)总结 (31)参考⽂献 (32)摘要本次课程设计任务是设计载重1吨,总质量2.15吨,最⾼车速120km ——最⼤转矩,N ?m 其中,在1.4~2.0之间取。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1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汽车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后备功率小)二、主要内容:1.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2.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3.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4.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

5.绘制膜片弹簧离合器装配图。

三、具体要求及应提交的材料1.按照给定的参数进行设计。

2.膜片弹簧设计计算编制程序完成,并打印出膜片弹簧特性曲线图(图上必须表明六个点及主要参数)。

3.说明书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

4.必须按时完成。

5.设计说明书按规定格式书写。

6.应提交的材料:设计说明书一份、离合器总装配图一张(1∶1)、膜片弹簧零件图一张(1∶1)。

四、主要技术路线提示1.首先,根据已知数据初算摩擦片尺寸,然后,根据相关约束条件进行验算。

2.根据摩擦片外径初步确定膜片弹簧外径。

3.初步确定膜片弹簧有关参数及用程序进行对参数调整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4.压盘传动及定中方式确定。

5.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五、进度安排1.准备及任务布置1天。

2.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1天。

3.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3天。

4.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1天。

5.绘制膜片弹簧零件图1天。

6.绘制离合器装配图3天。

7.编写设计说明书2天。

8.机动时间1天指导教师年月日目录前言 (1)第一章离合器基本参数及尺寸确定 (3)1.1摩擦片外径的确定 (3)1.2 后备系数β (7)1.3单位压力P (7)1.4离合器基本参数的校核 (8)第二章离合器主要部件设计计算 (10)2.1膜片弹簧的设计 (10)2.2压盘设计 (16)2.3离合器盖设计 (17)2.4传动片设计 (18)2.5从动盘毂设计 (19)2.6从动片设计 (21)2.7扭转减振器设计 (22)第三章离合器操纵机构设计计算 (27)3.1操纵机构方案选择 (19)3.2离合器的传动计算 (19)3.3离合器总泵设计参数的确定 (21)3.4踏板力的计算 (22)总结 (25)参考文献 (26)前言在汽车中,离合器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总成而存在的。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

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篇一:高位自卸汽车课程设计说明书1. 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驾驶技能,提高学生对高位自卸汽车操作和维护的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设计,学生将深入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技能和日常维护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 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技能和注意事项。

(3) 高位自卸汽车的维护方法和日常保养。

(4) 高位自卸汽车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

3. 课程设计步骤(1) 收集和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发动机、底盘、车厢等方面的构造和功能。

(2) 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驾驶技能和注意事项,包括行车安全、操作方法、维护要求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3) 结合课程设计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高位自卸汽车的维护方法和日常保养方案,明确日常维护的项目和时间节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通过对高位自卸汽车的故障排除和维修技巧的学习,提高学生对故障诊断和维修的能力,确保高位自卸汽车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4. 课程设计成果本课程设计完成后,学生将掌握高位自卸汽车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驾驶技能,了解高位自卸汽车的维护方法和日常保养方案,具备对高位自卸汽车进行故障排除和维修的能力。

同时,本课程设计还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二:高位自卸汽车是一种常用于运输建筑材料、煤炭、矿石等重物的货车。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卸货能力和机动性,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工地、港口、矿山等领域。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设计和实现一种高位自卸汽车,使其能够实现自动化卸货,提高卸货效率和安全性。

本次课程设计的高位自卸汽车主要技术参数包括:- 装载重量:10 吨- 装载容积:3 立方米- 行驶速度:20 公里/小时- 卸货高度:1.8 米- 卸货方式:自动化为了实现自动化卸货,本次课程设计采用了传感器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教材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名称:汽车设计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成为具有汽车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内容包括:汽车设计概论、汽车造型设计、汽车结构设计、汽车材料与工艺、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创新潜力;2. 帮助学生建立汽车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设计思维,使其具备汽车设计的实际操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逐步形成汽车设计领域的专业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汽车设计概论:介绍汽车设计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案例分析2. 汽车造型设计:包括汽车外观设计和内饰设计;教学方法:实例剖析、设计实践3. 汽车结构设计:介绍汽车各部件的功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学方法:理论讲解、实例分析4. 汽车材料与工艺:介绍汽车所用材料的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加工工艺;教学方法:知识讲解、实地考察5. 汽车美学与人机工程学:讲解汽车设计中的审美标准和人机交互原理;教学方法:案例分析、讨论交流五、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 设计作品:学生完成的汽车设计作品,包括手绘设计图、三维模型等;3. 期末考核:结合设计作品和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考核。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设计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造型设计原理》,《汽车结构设计与分析》,《人机工程学导论》七、教学环节安排:1. 理论课程:每周2学时2. 实践课程:每周2学时3. 设计讨论和指导:每周1学时八、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完整的汽车设计项目,包括设计报告、设计草图和三维模型。

设计项目需符合汽车设计的规范,突出个性和创新。

以上为汽车设计课程的设计指导书,希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勤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汽车设计能力。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题目:汽车离合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成绩:《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题目:离合器的设计二、课程设计的要求请根据所给的基本参数,设计一套离合器装置。

具体完成任务:(1)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1张(2)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三、课程设计内容及步骤1、离合器主要参数的确定(1)根据已知参数,确定离合器形式。

(2)确定离合器主要参数:①后备系数;②单位压力;③摩擦片内外径D、d和厚度b;④摩擦因素f、摩擦面数Z和离合器间隙。

(3)摩擦片尺寸校核与材料选择。

2、扭转减震器的设计(1)扭转减震器选型(2)扭转减震器主要参数确定(3)减震弹簧尺寸确定3、膜片弹簧的设计(1)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确定(2)膜片弹簧强度计算四、设计要求1、设计计算说明书(1)设计计算说明书要包括:目录、任务书、设计内容、参考资料、对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等。

(2)设计内容要主要体现:①进行参数选择与计算时的理论依据、计算步骤及对计算结果合理性的阐述;②分析几种不同类型离合器方案,论证自己所选方案的合理性;③对课程设计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3)最终上交的课程设计说明书统一用A4纸打印或撰写,要求排版整洁合理,字迹工整。

2、设计图纸离合器膜片弹簧A3图纸一张。

尺寸标注、公差标注、技术要求、明细栏等完整。

图纸折叠装订在说明书最后一页。

七、成绩评定1、设计完成后于6月3日前由学习委员或班长收齐,6月4日下午4点交给指导老师。

2、成绩评定:指导教师按学生独立完成工作情况、设计计算说明书及图纸质量等综合考虑后给出成绩。

3、成绩分五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八、参考文献1.汽车工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2.陈家瑞汽车构造人民交通出版社3.王望予汽车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4.余志生汽车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5.机械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学号前1~11名同学的设计参数奥迪A3标准型主要性能参数学号前12~22名同学的设计参数东风阳光(M/T)的主要参数学号前23~33名同学的设计参数长城酷熊 09款1.5豪华型的主要参数学号前34~最后同学的设计参数捷达 GTI 16V参数表公共邮箱:gxgxyqc@密码:gxgxyqcx一张有错误并不完善的参考图标题栏格式学生名单。

5_10汽车动力性计算

5_10汽车动力性计算

序号:5-10 汽车理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汽车动力性计算班级:车辆0805姓名:张海涛学号:0812103927序号:5-10指导教师:苗立东目录1.题目要求 (1)2.计算步骤 (2)3.结论 (6)4.心得体会 (7)5.参考资料 (8)1. 题目要求确定一轻型货车的动力性能(5挡): 1) 根据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2) 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3) 绘制汽车等速行驶时发动机的负荷率图,画在一张图上。

4) 绘制动力特性图; 5) 绘制加速度倒数曲线;6)绘制加速时间曲线,包括原地起步连续换挡加速时间和直接挡加速时间(计算速度区间按GB/T12543-1990规定选取); 7) 列表表示最高档和次高档在20整数倍车速参数值; 8) 对动力性进行总体评价。

轻型货车的有关数据:汽油发动机使用外特性的T q -n 曲线的拟合公式为432q)1000n(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式中,T q 为发动机转矩(N.m );n 为发动机转速(r/min )。

发动机的最低转速min n =600r/min ,最高转速max n =4000r/min 总质量 m =3880kg 车轮半径 r =0.367m 传动系机械效率 T η=0.85 滚动阻力系数 f =0.013 空气阻力系数⨯迎风面积 A C D =2.77 主减速器传动比 0i =5.66 飞轮的转动惯量 f I =0.2 两前轮转动惯量 1w I =1.7982.m kg 四后轮转动惯量 2w I =3.5982.m kg 轴距 L =3.2m 质心至前轴距离(满载) a =1.947m 质心高 g h =0.9m变速器传动比 g i (数据见下表1)表1 变速器传动比 g iⅠ挡 Ⅱ挡 Ⅲ挡 Ⅳ挡 Ⅴ挡 五挡变速器 5.56 2.769 1.644 1.00 0.7932. 计算步骤1)绘制P e 和T tq -e n 曲线:由所给发动机使用外特性曲线拟合公式432)1000n (8445.3)1000n (874.40)1000n 165.44(-)1000n 295.27(-19.313T -++=q9550n T P q e ⨯=两条曲线放在一个坐标系里,如图1所示:20004000100120140160180n/(r/min)T q /(N m )50010001500250030003500020406080P e /(k W )←Tq←Pe图1 发动机外特性中的功率和转矩曲线2)绘制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根据公式0tq g Tt T i i F r=η 0377.0i i nr u g a ⨯⨯=15.212a D w f AuC mgf F F +=+=阻力在MATLAB 里获取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如图2所示。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汽车设计”课程之后进行的,旨在对车辆设计的学习进行总结,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通过设计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汽车设计》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试验方法,并能够分析和评价汽车及其各总成的结构与性能,合理选择设计方案及有关参数,掌握汽车主要零部件设计与计算方法和总体设计的一般方法。

二、对学生的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课程设计任务书,熟悉有关设计资料及参考资料,熟悉有关各种设计规范的有关内容,认真完成任务书规定的设计内容。

2. 学生均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要求计算准确、文字通顺、书写工整。

要求图纸、图面布置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

三、设计过程与设计步骤1.明确本设计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2.进行系统的初始布置,设计方案的选择等工作。

3.初始参数的确定。

4.根据初始参数进行设计。

5.对所确定的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计算。

6.找出初始方案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加以改正。

7.进行系统的优化,得出最佳方案。

8.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9.对设计中关键内容的分析设计说明或举例说明。

10.说明待解决的问题及研究发展方向。

四、工作量要求11.按照有关要求及格式编写设计说明书,所有的内容一律打印。

报告说明书包括设计过程、软件仿真的结果及分析、硬件仿真结果及分析,设计说明书不少于3000字。

12.绘制机械图。

要求对设计的关键技术及主要构件绘制机械图,机械图按照制图规范统一绘制,一律用计算机绘制、输出。

图纸总量达到两张A0图纸,其中至少1张A0图纸。

五、设计的进度1.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

2.第1天讲授设计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的要求、布置设计题目。

3.第2~8天学生进行设计。

4.第9、10天教师验收,然后学生撰写和打印设计报告。

(完整word)汽车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汽车设计说明书

汽车设计







姓名朱林雨
学号 201325120118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年级 2013 级
指导教师王新亮
2017年1月1日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老师:王新亮
学生:朱林雨发题日期:年月日
目录
第1章离合器的结构设计 (7)
1.1离合器结构选择 (7)
1.2离合器结构设计的要点 (8)
1.3离合器主要零件的设计 (9)
第2章离合器的设计计算及说明 (10)
2。

1离合器设计所需的数据 (10)
2。

2摩擦片主要参数的选择 (10)
2。

3膜片弹簧主要参数的选择 (12)
2。

4膜片弹簧的载荷与变形关系 (13)
2。

5膜片弹簧的应力计算 (15)
2.6 扭转减振器设计 (17)
2。

7减振弹簧的设计 (17)
2。

8从动轴的计算 (19)
2.9从动盘毂 (20)
2。

10分离轴承的寿命计算 (21)
第3章离合器操纵机构的设计 (21)
3。

1操纵机构 (21)
3。

2离合器踏板行程计算 (22)
3.3踏板力的计算 (23)。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汽车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汽车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2. 使学生了解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和渲染等环节。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草图表达创意的能力,提高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汽车设计的能力,熟练操作相关工具。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设计过程中与他人交流、分享和改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汽车设计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能、安全等汽车设计领域的重要问题,树立社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在设计过程中倾听、借鉴和改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汽车设计能力,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汽车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汽车结构、动力系统、车身设计、材料选择等内容,对应教材第一章。

- 结构与功能:汽车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 动力系统: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系统的原理与设计要点。

- 车身设计:车身造型、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等。

2. 汽车设计流程:包括概念设计、草图设计、三维建模、渲染等环节,对应教材第二章。

- 概念设计:创意发想、设计定位、设计趋势分析。

- 草图设计:绘制技巧、透视表现、设计方案推敲。

- 三维建模:软件操作、建模技巧、模型细化。

- 渲染:光影处理、材质表现、后期处理。

3. 汽车设计风格与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汽车设计风格及其特点,对应教材第三章。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车课程设计计划机械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二零一三年十月一、课程设计目的以课程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围绕《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独立查找参考资料,独立完成汽车底盘某一总成设计计算、校核、绘图。

培养同学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拓宽知识面,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

二、课程设计要求对给定基本设计参数的某车辆,进行总体设计,计算并匹配合适功率的发动机、轴荷分配和轴数,选择并匹配各总成部件的结构型式,计算确定各总成部件的主要参数;详细计算指定总成的设计参数,绘出指定总成的装配图和部分零件图;要求手工绘图及手写说明书。

每人完成总体布局外形图1张、部件总成装配图1张(1号图)、主要零件图2张(3号图)、设计计算说明书1份。

三、设计时间: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为4周,即2013年11月5日—2013年12月8日。

四、设计内容:进行离合器、变速箱、驱动桥、转向器等总成设计。

具体安排见下表1和。

表1 设计内容及指导老师附件:课程设计相关参数设计计算1.根据已知数据,确定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

注意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规定和汽车设计规范。

2.确定汽车主要参数:1)主要尺寸,可从参考资料中获取;汽车的主要尺寸有外廓尺寸、轴距、轮距、前悬、后悬、货车车头长度和车箱尺寸等。

A .外廓尺寸GBl589—89汽车外廓尺寸限界规定汽车外廓尺寸长:货车、越野车、整体式客车不应超过12m ,单铰接式客车不超过18m ,半挂汽车列车不超过16.5m ,全挂汽车列车不超过20m ;不包括后视镜,汽车宽不超过2.5m ;空载、顶窗关闭状态下,汽车高不超过4m ;后视镜等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最大宽度处250mm ;顶窗、换气装置开启时不得超出车高300mm 。

不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其外廓尺寸不受上述规定限制。

轿车总长a L 是轴距L 、前悬F L 和后悬R L 的和。

它与轴距L 有下述关系:a L =L /C 。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汽车总体设计说明书

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车辆工程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总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综合成绩: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2013年 12 月 30 日中北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学院(系):机械工程专业:车辆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题目:一汽大众宝来乘用车整体设计及各总成选型起迄日期:12 月20 日~ 1 月 3 日课程设计地点:指导教师系主任: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3 年12月20日课程设计任务书目录目录 (1)摘要 (3)1 汽车简介 (1)1.1前汽车时代 (1)1.2汽车登上历史舞台 (4)1.3西方的汽车发展 (4)1.4日本汽车发展 (4)2 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5)2.1 汽车设计参数 (5)2.2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 (5)2.2.1汽车的主要尺寸 (5)2.2.2 汽车的外廓尺寸 (6)2.3汽车主要性能参数的确定 (6)2.3.1 汽车动力性参数的确定 (6)2.3.2 汽车燃油经济性参数的确定 (6)2.3.3 汽车通过性性参数的确定 (6)3 汽车主要部件的选择及布置 (7)3.1 发动机的选择与布置 (7)3.1.1 发动机型式的选择 (7)3.1.2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的选择 (7)3.2轮胎的选择 (10)3.3离合器的选择 (10)3.4万向传动轴的选择 (10)3.5主减速器的选择 (10)4 总体布置的计算 (11)4.1 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11)4.1.1平静时的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 (11)4.1.2 水平路面上汽车满载行驶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3)4.1.3 制动时各轴的最大负荷计算 (14)4.2 驱动桥主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4.3 变速器传动比的选择 (15)4.3.1 变速器一档传动比的选择 (15)4.3.2 变速器档数和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15)5 汽车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计算 (17)5.1 汽车动力性能的计算 (17)5.1.1驱动平衡的计算 (17)5.1.2动力特性的计算 (19)5.2功率平衡计算 (22)5.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24)5.4 汽车不翻倒的条件计算 (25)5.4.1汽车不纵向翻倒的条件计算 (25)5.4.2 汽车不横向翻倒的条件计算 (25)5.5 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 (25)总结 (27)参考文献 (28)摘要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有:汽车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设计顺序,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的选择等;汽车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包括汽车主要尺寸的确定(外廓尺寸、轴距等),汽车质量参数的确定(质量系数、总质量等);发动机的选择;轴荷分配及质心位置的计算和轮胎的选择;主减速器传动比和变速器传动比的计算及变速器的选择;动力性能的计算,包括驱动平衡技算,动力特性计算,功率平衡计算;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汽车稳定性的计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设计者:侯舟波指导教师:刘忠民吕永桂2010 年 1 月18 日一、课程设计要求根据转速、缸内压力、曲柄连杆机构结构参数,计算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完成计算报告,绘制曲柄连杆机构零件图。

1.1 计算要求掌握连杆往复惯性质量与旋转离心质量折算方法;掌握曲轴旋转离心质量折算方法;掌握活塞运动速度一阶、二阶分量计算方法;分析活塞侧向受力与往复惯性力及相应设计方案;分析连杆力及相应设计方案;采用C语言编写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计算程序;完成曲柄连杆机构受力计算说明书。

1.2 画图要求活塞侧向力随曲轴转角变化连杆对曲轴推力随曲轴转角变化连杆轴承受力随曲轴转角变化主轴承受力随曲轴转角变化活塞、连杆、曲轴零件图(任选其中两个)二、计算参数2.1 曲轴转角及缸内压力参数曲轴转速为7000 r/min,缸内压力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缸内压力曲线2.2发动机参数本计算过程中,对400汽油机进行运动和受力计算分析,发动机结构及运动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发动机主要参数参数指标 发动机类型 汽油机 缸数 1 缸径D mm 91 冲程S mm 63 曲柄半径r mm 31.5 连杆长l mm 117 偏心距e mm 0 排量 mL 400 活塞组质量'm kg 0.425 连杆质量''m kg 0.46 曲轴旋转离心质量k m kg 0.231 标定功率及相应转速 kw/(r/min )17/7500 最高爆发压力 MPa5~6MPa三、计算内容和分析图3.1 运动分析 3.1.1曲轴运动近似认为曲轴作匀速转动,其转角,t t t n 37006070002602πππα=⋅==s rad s rad dt d /04.733/3700≈==παω3.1.2活塞运动规律图2 中心曲轴连杆机构简图1)活塞位移 111cos cos x r αβλλ⎡⎤⎛⎫⎛⎫=+-+ ⎪ ⎪⎢⎥⎝⎭⎝⎭⎣⎦,其中()()⎥⎦⎤⎢⎣⎡-+-⋅=⎥⎦⎤⎢⎣⎡-+-≈⎭⎬⎫⎩⎨⎧⎥⎦⎤⎢⎣⎡⎪⎭⎫ ⎝⎛-+-⎪⎭⎫ ⎝⎛+≈-=-≈-=-==⋅=≈==t t r r x l r l r 04.733cos 14685.3104.733cos 15.31)2cos 1(4)cos 1(sin 2111cos 11)2cos 1(21sin sin 211)sin 1(sin 1cos sin sin /sin 27.01175.31/2222221222αλααλλαλαααλαλββαλαβλ又 活塞位移曲线如图3所示图3 活塞位移曲线2)活塞速度 ⎪⎭⎫ ⎝⎛+==αλαω2sin 2sin r dt dx v()αλαωα2cos cos +=r d dv令0=αd dv, 有()01cos 2cos 2cos cos 2=-+=+αλααλα,︒≈⎥⎥⎦⎤⎢⎢⎣⎡-+⎪⎭⎫ ⎝⎛==-+84.6412141arccos 021cos 21cos 2max 2λλααλα曲轴转角解得最大活塞速度时的即最大活塞速度 ⎪⎭⎫⎝⎛+=max max max 2sin 2sin αλαωr vsm s rad mm /86.2326.169sin 11725.3163.84sin /37005.31≈⎪⎭⎫ ⎝⎛︒⨯+︒⋅⨯=π平均活塞速度 s m r mm n r Sn v m /7.1430min/70005.31230230=⋅⋅=⋅==活塞速度曲线如图4所示图4 活塞速度曲线3)活塞加速度 ()αλαωαα2cos cos 2+=⋅==r dtd d dv dt dv j()αλαωα2sin 2sin 2+-=r d dj令0=αd dj,有 ()0cos 41sin cos sin 4sin 2sin 2sin =+=+=+αλαααλααλα,由0sin =α,即︒=0α或︒=180α时,得正、负最大加速度:),得第二>时(仅当,得当由418.175)41arccos(0cos 41/3.12356)1(,/6.21496)1(22180220λλααλλωλωαα ≈-='=+-≈--=≈+===s m r j s m r j个负最大加速度,即()αλαωα'+'='2cos cos 2r j()[]2222/4.12418811cos 2cos sm r r -≈⎪⎭⎫ ⎝⎛+-=-'+'=λλωαλαω 活塞加速度曲线如图5所示图5 活塞加速度曲线3.1.3连杆运动规律 1)连杆摆动角由αλβsin sin =,得()αλβsin arcsin =()λβλβ-==arcsin arcsin min max2)连杆摆动角速度 dtd βω=1 αλαλωβαλωβωαλωββαλβ221sin 1cos cos cos cos cos sin sin -===⇒=⋅⇒=dt d dt d3)连杆摆动角加速度 ⎪⎪⎭⎫⎝⎛-==αλαλωωε2211sin 1cos dt d dt d ()()232222sin 1sin 1αλαλλω---=3.2 受力分析 3.2.1 活塞气体力活塞气体力 ()h g g F p p P ⋅-=010 N其中:g p 缸内气体压力 bar (1bar=5101⨯pa);0p 大气压力 一般取0p =1bar ;04.65104911042222≈⨯⋅=⨯=--ππD F h cm2 活塞气体力曲线如图6所示图6 活塞气体力曲线3.2.2 往复惯性力往复运动质量 '''3.0m m m j ⋅+=,连杆质量—活塞组质量,—m m ''' 563.046.03.0425.0=⨯+= kg 往复惯性力 ()2cos cos2j j P m r ωαλα=-⋅⋅+⋅ 往复惯性力曲线如图7所示图7 往复惯性力曲线3.2.3 活塞侧压力及连杆力气体压力与往复惯性力作用在气缸中心线上,将往复惯性力用单位活塞面积的力计量,则合成的单位活塞面积的力为:()αλαω2cos cos 2+-=+=hj g j g F r m p p p pk t p p l n 、、、对曲轴连杆机构的作用如右图所示。

设合成力p 作用于活塞销中心A ,它可分解为两个力: 垂直气缸中心线将活塞压向缸壁的侧压力()ββtg p p tg p p j g n ⋅+=⋅=活塞侧向力曲线如图8所示图8 活塞侧向力曲线沿连杆轴线作用的连杆力βcos 1pp l = 连杆力曲线如图9所示图9 连杆力曲线将l p 沿作用线移至作用点B ,可进一步分解为: 对曲轴销切向力 ()()ββαβαcos sin sin +=+=p p t l对曲轴销径向力 ()()ββαβαcos cos cos +=+=p p k l3.2.4 曲轴连杆机构旋转离心力旋转运动质量 ''7.0m m m k r +=,k m —曲轴质量 553.046.07.0231.0=⨯+= kg旋转离心力 3.936004.733105.31553.0232≈⨯⨯⨯=⋅⋅=-ωr m P r r N 两个分量: αcos ⋅=r rx P P ;αsin ⋅=r ry P P 曲轴连杆机构旋转离心力如图10所示图10 曲轴连杆机构旋转离心力3.2.5 曲轴轴颈和轴承负荷根据连杆对曲轴推力和旋转离心力,计算曲轴连杆轴颈力。

以单位活塞面积计算。

1)连杆大头的旋转离心力N F r m k h rl 5221038.8006504.004.7330315.046.07.07.0⨯≈⨯⋅⨯=''⋅=ω2)曲轴销负荷 rl l q k p p+=,其中 l p 为连杆力,将q p 在x ,y 方向投影t p k k p qy rl qx =-=;,径向力—切向力,—k tq p 在x 、y 方向的力的曲线如图11(a)(b)所示图11-(a)图11-(b)()2222t k k p p p p rl qy qx q q +-=+=的大小为:()x x signx p p signp signp signp p qx qyq qqy qx qx q ==''⋅⋅+︒-=并引用符号函数称为投影比的反正切;式中,的方向角,tg 9011-q ααα 3)连杆轴承负荷连杆轴承负荷p p 是曲轴销对轴承的反作用力。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 q p p p -=。

p p 的方向角为: ︒+++=180βαααq p4)主轴颈负荷tp p p p zy r qx zx =+=z p 的大小为 22zy zx z p p p +=()x x signx p p signp signp signp p zx zyz zzy zx zx z ==''⋅⋅+︒-=并引用符号函数称为投影比的反正切;式中,的方向角,tg 9011-z ααα 5)主轴承负荷主轴承负荷c p 与主轴颈负荷z p 互为反作用,在任何时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 z c p p -=因参考坐标系互相转动α角,所以c p 的方位角︒++=180αααz c3.3 Matlab 程序:(见附录1)四、曲轴和连杆二维出图曲轴和连杆二维出图 见附录2、附录3。

通过本次汽车设计的课程设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对曲柄连杆机构的结构设计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1)活塞结构:为了减轻活塞质量,减少其往复惯性力,其选用材料为铝;在裙部设计方面,削掉不承受侧向力部分,而在受力部位则延长加厚;活塞销与活塞装配方面,在冷态下,为间隙配合,在工作状态,由于铝的膨胀系数较大,它们的装配为过盈配合。

2)连杆结构:采用工字型设计,既减轻连杆的质量,减小往复惯性力和离心力,同时也增强了抗弯性能。

3)螺栓预紧力:应选择适当值。

若预紧力过小,连杆大头盖与轴承会出现缝隙,影响发动机稳定工作;若预紧力过大,则会造成连杆被拉断。

六、参考资料【1】内燃机设计杨连生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1981【2】汽车发动机现代设计徐兀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3】MATLAB应用集锦林雪松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Matlab程序clear;clc;DATA=importdata('CylinderPressure.txt');alpha=DATA(:,1);p=DATA(:,2);r=0.063*0.5;%冲程的一半ml=0.117;%连杆长mn=7000;%转速r/minlam=r/l;w=pi*n/30;%角速度d=0.091;%缸径mfh=pi*d^2/4;%活塞面积m2ma=0.425;%活塞质量kgmb=0.46;%连杆质量kgm1=mb*1/3;m2=mb*2/3;%按高速内然机公式估算mk=0.231;%曲轴旋转离心质量mj=ma+m1;%往复惯性质量mr=mk+m2;%旋转惯性质量beta=asin(lam*sin(alpha*pi/180));x=r*((1+1/lam)-(cos(alpha*pi/180)+cos(beta)/lam));%活塞位移v=r*w*(sin(alpha*pi/180)+cos(alpha*pi/180).*tan(beta));%活塞速度j=r*w^2*(cos(alpha*pi/180)-sin(alpha*pi/180).*tan(beta)+lam*cos(alpha*pi/180).^2./cos(beta).^3);%活塞加速度pg=(p-0.1)*fh*1000000;%气压力pj=-mj*j;%往复惯性力=往复惯性质量*加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相反P=pg+pj;pn=P.*tan(beta);%活塞侧向力pl=P./cos(beta);%连杆力pr=mr*r*w.^2;%曲轴旋转离心力pqx=pr.*sin(alpha*pi/180)+pl.*sin(beta);%曲轴连杆轴颈力x = 曲轴旋转离心力*sin(alpha)+连杆力*sin(beta) pqy=pr.*cos(alpha*pi/180)+pl.*cos(beta);%曲轴连杆轴颈力y = 曲轴旋转离心力*cos(alpha)+连杆力*cos(beta) pq=sqrt(pqx.^2+pqy.^2);plot(alpha,p,'linewidth',2);title('爆压力曲线');xlabel('曲轴转角°')ylabel('爆压力MPa')figureplot(alpha,x,'linewidth',2);title('活塞位移曲线');xlabel('曲轴转角°')ylabel('活塞位移m')figureplot(alpha,v,'linewidth',2);title('活塞速度曲线');xlabel('曲轴转角°')ylabel('活塞速度m/s')figureplot(alpha,j,'linewidth',2);title('活塞加速度曲线'); xlabel('曲轴转角°')ylabel('活塞加速度m/s²') 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n)); title('活塞侧向力曲线')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l)); title('连杆力曲线');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qx)); title('曲轴连杆轴径力x方向'); 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qy)); title('曲轴连杆轴径力y方向'); 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 title('缸内气压力曲线'); figurepolar(alpha*pi/180,abs(pj)); title('往复惯性力曲线'); figureplot(alpha,pr,'linewidth',2);title('曲轴旋转离心力曲线'); xlabel('曲轴转角°')ylabel('曲轴旋转离心力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