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认识地区 第1课时 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
2019-2020版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
第二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程标准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出我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讨区域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一、区域差异1.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 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加上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表现:各个区域在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2.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成因: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影响人们的生产 和生活表现: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二、区域差异比较——以日本和英国为例 1.自然环境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2)差异性区域 要素 日本英国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位于亚欧大陆的西侧 地形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 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 森林覆盖率高,植物种类多样 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水文 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行,但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大多有运河相通矿产资源 贫乏煤、铁、石油2.经济发展的比较(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区域要素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中高产值的园艺作物居于重要地位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PPT课件
化不明显,如 性强
油棕等热带经济作
热带季雨林
物、水田作物
农作物及作物熟制
春小麦
A
一年一熟
北
旱作,冬小麦,一 年两熟/两年三熟
水田,水稻 一年两到三熟
水稻,热带经济 作物;一年三熟
B C
D
南
四、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3、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农业 熟制: 北方: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南方: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农作物: 北方:小麦、玉米、棉花、甜菜、温带水果 南方:水稻、茶叶、甘蔗、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耕地类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区域——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 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和 可量度的实体;区域内各要素 之间有内在联系,表现出相对 一致的特性。
东北
区域特点:
1、有边界或无 武汉市 边界
西南
2、区域的级别
有高有低
广东省
3、划分的指标
也不尽相同
区域差异: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三大经济区 三大经济区的内部差异
第二节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索:欧洲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墙壁厚度变化的原因
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它对人类活动的影 响是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一方面,人类依赖于自然地理环 境而生存;另一方面,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进程有着深远 的影响
陆地
原始社会
空 间
包括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 的产生往往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 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
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 竞争面前有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国际化 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较少, 国际化程度高,与外界保持着密切
程度 社会经济比较封闭
的社会、经济和技术联系
西部大开发
范围:陕、甘、宁、青、新、川、滇、黔、渝、藏、内蒙、
桂。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和吉 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按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③都位于第三阶梯 ④雨热同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 )
A.水稻土
B.黄土
C.紫色土
D.黑土
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小结:我国东、中、西部地带的差异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产
业结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外开放等许多方面,这些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 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影响因素
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
海拔较高,地形复杂,对工 属于我国地势最低的第三级阶梯,
地形
农业生产和交通建设极为不 低平的丘陵和平原有利于开发利
水田
一年两熟到一 年三熟
北方
小麦、杂粮、棉花、 苹果、梨…
旱地
两年三熟到一 年两熟
对民居建筑的影响
北平南尖
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的影响
北方:铁路、公路 南方:铁路、公路和河运
对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的影响
南米北面
说话:南婉北直
方言分布:北方方言较少,南方方言繁杂。南方方言的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5湘教版必修3082447
★★★
一、气候分界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 山——冈底斯山。
2、800 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1月份0℃等温线、亚热 带与暖温带及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青藏高原东南(dōngnán)边缘——秦 岭——淮河一线。
3、400 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 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部一线。
第十一页,共32页。
农业(nóngyè)地域
工业(gōngyè)地域
城市地域
城市地域
观察以上三幅图,说明 在地理景观、人口分布和产 业活动等方面(fāngmiàn), 这三个区域有哪些差异?
第十二页,共32页。
地域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乡村
工业 城市
中心 商务 区
聚落规模小,以平房 人口规模小
(píngfáng)为主,周围 ,分布较稀
农田环绕,一派田园风 疏
光
聚落规模较大,楼房 林立道路(dàolù)交
人口规模大,
分布密集
错
建筑物高大密集, 白天人流(rénliú) 和车流不息,经济 活动繁忙
人口昼夜差 别大
以农业活动 为主
以非农业活 动为主
以商务和服
务活动为主,
第十三页,共32页。
二、区域(qūyù)空间结构
1、 概念:指一个地区各种(ɡè zhǒnɡ)区 域要素的 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2、影响空间结构的因素:
自然地理条件
社会经济活动
人口状况
区域(qūyù)空 对外联系 间结构
城市化水平
区域开放程度
第十四页,共32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二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学案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素养达标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1.依据问题搜集资料,说明不同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推测该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区域间的差异性,掌握区域差异比较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结合某一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设计合理的发展策略,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第1课时区域的发展阶段自主学习·必备知识基础预习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核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特点人地关系以传统农业为主的① 初级阶段(1)②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比重;(2)工业处于起步阶段,以③ 劳动密集型和④ 资源型产业为主体;(3)区域内部发展差异⑤ 不大;(4)区域开放程度较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的⑥均衡状态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1)城市和工业区迅速扩展,区域⑦ 产业结构和⑧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趋于集聚;(2)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⑨ 工业化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3)第三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4)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5)区域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人地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表现为明显的⑩ 不协调以⑪结构优(1)问题: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集聚效应⑬减弱人地关系紧张程化和⑫整体提升为主体的转型阶段→经济整体呈现⑭萎缩、衰败状态→带来严重社会问题;(2)方向:新型工业化,其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度有所缓解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1)以创新驱动为主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表现为⑮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⑯增长动力的转换;(2)强调以⑰创新为引领,以信息化、生态化、智能化、循环化为路径;(3)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人地协调发展◆方法技巧综合分析区域发展的方法(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2019_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讲义含解析中图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教材P4探索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描述中国的不同地区时,常用到区域的概念,有些习惯性的称谓反映了区域差异。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它是用某个指标或某几个特定指标的结合,在地球表面划分出具有一定范围的连续而不分离的空间单位,是一个可变量的实体。
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别。
教材P5思考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教材P7填表教材P9思考东部季风区南北方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方日均气温≥10℃,积温在4500℃以上,一月平均气温高于0℃,年降水量>800mm。
北方地区反之。
教材P12思考划分依据:中国自然条件的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分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联系:中国的三个经济地带中,整个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及西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都处于东部季风区,中部经济地带的小部分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部经济地带的大部分都属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及青藏高寒区。
教材P13思考教材P15活动教材P15复习题1.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包含自然、经济、社会方面的多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区域差异指两个或者多个区域之间的差别。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人类活动存在差异,东部季风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没有东部季风区强烈,青藏高寒区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微弱;东部季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两大自然区。
3.在东部季风区内部,南北自然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
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耕地以旱地为主,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盛产苹果、梨、桃、杏、山楂等温带水果;南方地区耕作制度有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盛产柑橘、香蕉、荔枝、龙眼、菠萝等亚热带和热带水果。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饮食与地理环境素材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饮食与地理环境素材鲁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饮食与地理环境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饮食与地理环境素材鲁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饮食与地理环境我国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它的形成与发展也同样会受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有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同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例如:我国北方气候干冷,以种植小麦为主,居民多喜爱吃面食;南方气候湿热,以种植水稻为主,居民多以米饭为主食;新疆牧区居民多吃肉奶等畜牧产品。
山西等地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因此,食物中钙的含量也教多。
通过饮食,易在体内引起钙质积淀,形成结石.他们发现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
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渐渐养成了爱吃酸的习惯。
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
我国东部地处沿海,东北的朝鲜族当地气候也湿润多雨,冬春阴湿寒冷,而四川虽不处于东部,但地处盆地,更是潮湿多雾,一年四季少见太阳。
这种气候导致人的身体表面湿度与空气饱和湿度相当,难以排出汗液,令人感到烦闷不安,时间久了,还易使人患风湿、脾胃虚弱等病症。
吃辣椒浑身出汗,汗液当然能轻而易举地排出,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养脾健胃,对健康极为有利。
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差较大。
(优选)2020版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第2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学案中图版必修3
第2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学习目标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南方、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学会从人地关系协调一致的角度分析区域差异和区域特征。
2.了解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掌握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阅读教材P9~P1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北方与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自然环境差异要素北方南方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湖结冰不结冰矿产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3.人类活动差异要素北方南方【图表解读】1.读教材“图1-1-8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据图分析:(1)图中在东部季风区内进一步划分次一级区域,是以什么要素作为标准划分的?(2)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是如何划分的?提示(1)主要按日平均气温≥10 ℃积温的多少划分;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 1 400~3 200 ℃、华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积温3 200~4 500 ℃、华中华南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大致以积温7 500 ℃等值线为界。
(2)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按照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间的关系,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都大于年蒸发量,但年降水量不同,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半湿润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800毫米。
2.读教材“图1-1-11自然环境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据图列表分析京塘高速公路和珠江航道所属的区域,影响因素和交通特点。
提示网行内河航运教材梳理2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阅读教材P12~P14“中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填写下列知识。
1.范围(1)东部地带:a辽、京、津、冀、鲁、苏、沪、浙、b闽、粤、c桂、琼。
(2)中部地带:内蒙古、d黑、e吉、f晋、豫、鄂、湘、g皖、h赣。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1认识区域课件鲁教版必修3
综合指标
综合指标
三大经济区: 按经济发展 水平和经济 发展速度等 指标划分的。
(2)划分区域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的 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三、区域的特征
(一)整体性
思考: 1、区域整体性的含义。 2、以青藏高原或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 的形成。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势高
整体性
空气稀薄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太阳辐射强
人口和城市
气温低
冰川冻土 动植物资源
生产活动 高寒农牧业
河谷地带
广 布 少而耐寒
以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区域整体性
西
北
区 地
以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区域整体性
风蚀、风积地貌
西
气
内流河湖
北
候
内
干 草原、荒漠
陆
旱 土壤贫瘠
畜牧业 绿洲 灌溉农业
区域整体性的意义:
第一节 认识区域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在右图中适当的位置填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甘肃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2、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干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一、区域的含义
1.区域概念: 区域是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 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思考:中西部和东部各有什么优势?
劳动力、市场、矿产、能源
资金、信息、技术等
劳动力、市场、自然资源 中西部地区 资金、信息、技术等
东部地区
(三)开放性
区域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联系,包括自然要素之间和 社会要素之间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性。 实践意义: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认识区域课件鲁教版必修3
位特征
位于该省西北部,湿润区位于该省的东南部
内部某些特 如甘肃省的干旱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 200 mm 以
征相对一致 下,湿润区的内部年降水量大致为 800 mm 以上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分为大尺度的区域,如东 有一定的体
部沿海经济带;中等尺度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系结构
更小尺度的区域,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
具有一定的面积、_形__状__、范围或界线
2.特点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内部某些特征_相__对__一__致___,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
3.划分 单一指标或_综__合__指标
(1)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 (2)目的:了解各区域之间的差异,_因__地__制__宜__地对区域加以开发 利用。 [特别提醒] 区域有一定的界线,有的区域界线是明确的,如国 界、省界;而有的区域界线是模糊的,如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界线。
(1)地坑院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1)A (2)C [第(1)题,区域是人们根据需要,按照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客观性主要是地 理差异。第(2)题,热量带、干湿区、三江平原的边界都有一定的过渡 性,而图示区域 A 的边界为明条件的 影响形成了水田农业区,下图为我国南方水田农业区景观图。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 客观存在性
客观的反映
认识区域的一般思路 根据区域的内涵和特点,常从以下五个方面认识一个区域:
1.区域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有的界线明确, 有的具有一定的过渡性或模糊性,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 )
3.读图,回答(1)~(2)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节 认识地区课件
12/11/2021
第三页,共三十八页。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特点:①以平原、山地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③冰川地貌广布(北部有第四纪冰川遗
迹,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有现代冰川活动);④海岸线破碎、曲
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 (2)气候特点: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___海_洋__性_______特征显著。
12/11/202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八页。
影响
衰落的内因是其他 因素产生影响 (yǐngxiǎng)的基础
原因
表现
影响
煤炭的 能源地 位下降
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 降;
②新技术炼钢(liàn ɡānɡ)的耗煤量 降低
煤炭工业衰落的主 要(zhǔyào)原因
外 因
世界性 钢铁过
剩
①产钢国、钢出口国增多(zēnɡ duō);②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
12/11/2021
第七页,共三十八页。
(1)20 世纪之前,芝加哥的工业活动主要联系( A ) A.芝加哥周边农村地区 B.五大湖沿岸各城市 C.美国东北部工业区 D.美国本土
12/11/2021
第八页,共三十八页。
(2)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B ) A.良好的工业基础 B.便捷的交通运输 C.充足的劳动力 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原因:①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使海洋影响深
入内陆。
②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
③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④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12/11/2021
高中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课件中图版必修3
(10)气候类型:大致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与温带季风气候(北) 的分界线。 (11)区域划分:大致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12)河流流域:大致是长江流域(南)与黄河流域(北)的分界线。 (13)地形区 秦岭:从大地形区来看,大致是四川盆地(南)与黄土高原(北)的 分界线。 从小地形区来看,大致是汉中谷地(南)与渭河谷地(北)的分 界线。淮河:大致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南)与华北平原(北)的分界线。
各自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并利用《主题 2》,结合教材图 1-1-14 和表 1-1-2 比较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
1.比较东部季风区南北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比较三 大经济地带的范围差异及形成原因。 2.掌握分析经济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时,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通过温习三 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让学生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产生探 究的兴趣,结合教材,以东部季风区为例分析其南北方的差异。对于 这部分知识,教师要结合《主题 1》,运用上一课时学习的分析自然 环境差异和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差异影响的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教 材图 1-1-7~12 来分析,这样能使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清晰,分析起来 有理有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中国三个 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 1-1-13,了解三个经 济地带的位置和范围(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并结合划分指标引导学 生对三个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产生探究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利 用教材图 1-1-14 和表 1-1-2,结合《主题 2》第 1~3 题分析三个
5.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北京、福建
)。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1节区域的基本含义课件湘教版必修3
具有相似性。
()
(3)上海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省级行政区,那么上海市今后
的发展只关注城镇地域就可以了。
()
(4)我国有些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小,说明农业不发达。 ( )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思 维建 模 提能力
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类题目 【典例】 读非洲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 A、B 两地区相似的地理特征。 (2)图中 F 地和 D 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 试分析其差异。
[思路点拨] 第(1)题,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水文、 植被、资源等自然特征,人口、城市、生产、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以及存在的环境问题等。第(2)题,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 地) 和非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 岛屿东部)的差异。
[归纳总结]
1.正确理解区域特征
世界上的区域形形色色、有大有小,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特征
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具有一定界线
是区域划分、确定具体区域的基本依据
内部相对一致,区域之间 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开发区域优势资
差异明显
源的依据
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 是确定区域发展方向的依据
色和功能
区域之间相互联系
第一产业 指_农__业_,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 指工__业__和建___筑__业_
第三产业 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2)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①概念: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_比__例_关系。 ②影响因素:自__然__地__理__条__件__、经济发展水平、资__源__配__置__状__况__、 劳动力素质等。
区域地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PPT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 4.山脉是地形的骨架,许多大的地形区都是以山脉为界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归纳总结某条山脉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什么,或某地形区四周分别有什么山。例如天山是塔里木盆 工业化的区域 “二、三、一” 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东北平原东有长白山,西有大兴安岭,北有小兴安岭。
以工业为主
规模大,厂房林立
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
国际日期变更线(固定,大致与180°经线重合)。
城市地域 分布密集,昼 以非农业为主(商 建筑物高大密集, 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季节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什么季节降水多,什么季节降水少)③雨季长短
太阳能板放置的角度就是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4)区域地理特征要素的构成
地理要素
主要内容
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④相对位置; 地理位置
⑤交通位置
自然特征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湖、土壤、植被、自然资源等
人文特征 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商业、旅游业等
2.区域空间结构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交通运输、区域的城市发展、人口构成、 产业结构等)的相关位置和空间分布形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 域空间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地域
人口分布
产业活动
地理景观
聚落规模较小、田
乡村地域 分布稀疏 以农业为主 1.主要原因是:大量的CO2排放以及森林遭到破坏,导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欧洲西部的自然环境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有关图中甲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是( )A.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B.轮廓破碎,不利于发展渔业生产C.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D.多港湾,主要由古冰川侵蚀形成2.图中乙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不同的是( )A.流域面积西大东小B.流量季节变化西大东小C.河床坡度西陡东缓D.西侧为外流河,东侧为内流河解析:1.D 2.C 本题组考查欧洲西部地理环境的特点。
第1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6°E~10°E、60°N~62°N和该地海陆轮廓判断,该地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海岸线曲折,多峡湾,主要由古冰川侵蚀形成。
第2题,图中乙山脉为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侧陆地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不能发育成长河,河流短小,流域面积小,但是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降水均匀,所以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
东侧河流注入波罗的海,属于外流河。
下图所示为世界某国局部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北部地势特点大致( )A.西高东低B.中间低四周高C.东高西低D.北高南低4.①、③、④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C.地中海气候、高山高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图形信息可判断,图中河流自东向西流,因此地势东高西低。
第4题,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可判断,①处于大西洋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处于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③离海洋有一定距离,受地形影响,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
图中虚线是某岛火山喷发后火山灰厚度等值线,a<b<c。
读图,回答5~6题:5.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6.下列关于该岛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终年温和多雨②适宜生产柑橘、葡萄③植被具有耐旱特征④河流水量季节变化小A.②④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5.D 6.B 第5题,根据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可确定该岛为地中海西西里岛,为地中海气候;由火山灰等值线可读出火山灰由西向东延伸,故可推断此时盛行风向为西风,地中海气候区冬季盛行西风,故该火山喷发时最有可能的季节是冬季。
第6题,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主要种植水果有:油橄榄、柑橘、葡萄、无花果等。
植被多叶质坚硬,叶面有蜡质,根系深,有适应夏季干热气候的耐旱特征,属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近年来,英国及欧洲大陆多个国家在冬季多出现持续多日的严寒暴雪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结合“英国部分地区地形图(左图)及人口密度分布图(右图)”,回答7~8题:7.在冬季出现暴风雪天气时,英国的M、N、P、Q四地中降雪较多的可能是( )A.M地B.N地C.P地D.Q地8.严寒暴雪天气的影响范围广,可使英国许多地区遭遇严重雪灾,但L地通常是灾情很小,主要原因可能是( )A.L地降雪很少B.L地抗灾能力强C.L地人口稀少D.L地地形高大解析:7.A 8.C 第7题,冬季暴风雪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南侵造成的,从图中地形分布看,M地为山地地形且位于迎风坡位置,降雪可能较多。
第8题,从人口分布看L地为人口稀疏区,故通常灾情很小。
读“欧洲西部某区域图”,回答9~10题:9.图中M国东西两侧的海域分别是( )A.地中海红海B.挪威海波罗的海C.北海地中海D.波罗的海北海10.该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9.D 10.A 第9题,由图中经纬线定位可知,M国是丹麦,东侧是波罗的海,西侧是北海。
第10题,丹麦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11~12题:11.形成欧洲西部海洋性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B.海岸线曲折,山脉多南北走向C.冰川地形广布D.盛行西风,沿岸有暖流经过12.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阴影所示海岸的峡湾主要由河流侵蚀作用形成B.大不列颠岛西侧降水多于东侧C.图示地区地貌以平原为主D.冰岛火山温泉广布是因为位于欧亚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解析:11.D 12.B 第11题,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盛行西风,沿岸暖流增温增湿;海岸线曲折,山脉多东西走向,中部平原面积广大。
第12题,峡湾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受西风和地形影响,大不列颠岛西侧降水多于东侧;图示地区山区面积较大;冰岛位于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
图1为岛屿南北部气候差异巨大,图2为该岛北部地区传统的民居草皮屋。
回答13~14题:13.推测该岛南部的气候特征( )A.温和湿润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暖热干旱14.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A.美化居住环境B.削弱太阳辐射C.减轻屋顶压力D.加强御寒保暖解析:13.A 14.D 第13题,冰岛南部纬度相对较低,受中纬西风带和沿岸暖流的影响,气温相对较高,降水丰富且均匀,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14题,民居是当地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设计的适宜居住的建筑物。
冰岛纬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小,白昼短,气温低,御寒保暖是主要目的。
下图示意挪威位置和地形。
挪威是世界上水能资源开发较充分的国家。
该国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
据此回答15~16题:15.挪威大型水电站多为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国( )A.海岸线曲折,多峡湾B.多山地,河流落差大C.地形平坦,水网密布D.河湖众多,少泥沙16.挪威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 )A.照明B.制冷C.取暖D.烹饪解析:15.B 16.C 第15题,电站水库水位与发电机组所在位置高差大,从等高线可以看出挪威地形高差大,所以挪威利用山地地形建设高水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多山地,河流落差大。
第16题,结合上题结论,挪威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所以消耗民用电最多的是取暖。
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欧洲西部自然条件多样(图1),人口稠密,农牧业发达。
图2为2013年丹麦农业产值结构统计图。
材料二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盛,2015年1月28日至3月2日,图1中甲地遭遇50年一遇的暴雪袭击,其积雪厚度达2米。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受板块挤压的影响,地中海面积将(填“扩大”或“缩小”),亚平宁半岛多(地质灾害)。
该区域西部海岸线曲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因流域内降水,河流流量变化较小,莱茵河航运条件较好。
(2)乙地的巴黎盆地是法国主要的小麦产区。
与该国西海岸相比,乙地小麦种植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丹麦农业产值结构的显著特点是;影响其产值比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3)结合材料分析甲地该时段降雪量大的原因。
解析:第(1)题,地中海位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挤压边界处,属于消亡边界,面积会逐渐缩小;亚平宁半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该区域为欧洲,欧洲西部海岸线曲折、漫长,主要是受冰川侵蚀而成;莱茵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使莱茵河流量季节变化较小,另外中下游地形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航运条件较好。
第(2)题,乙盆地是巴黎盆地,与法国西海岸相比,虽然气候类型同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距离海洋较远,受西南部山地、丘陵地形的阻挡,受海洋影响相对较弱,阴雨天气较少,光热条件好,夏季气温高,小麦生长期长,单产高;由材料一图2可知,丹麦畜牧业比重大,丹麦农产品的2/3用于出口,主要出口国有德国、英国、日本,主要出口产品是猪肉和奶酪,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第(3)题,甲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南部,西临斯堪的纳维亚山,1月甲地处于冬季,亚洲高压的西侧吹偏东风,经波罗的海海面带来水汽,在山地迎风坡形成大量降雪。
答案:(1)缩小火山、地震冰川侵蚀季节分配均匀(2)光照条件好夏季气温高畜牧业比重大市场(3)来自海洋的气流带来大量水汽;在地形抬升作用下,水汽凝结,多降雪。
18.读“世界局部地区图(图a)和凯尔西温、华沙两城市气候统计图(图b)”,回答下列问题:(1)图b所示甲图和乙图中,表示华沙的是图。
分析凯尔西温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图a中A、B两地气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3)简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图a中河流①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解析:第(1)题,欧洲西部气候由西部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凯尔西温位于西部,深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形成了如甲图所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华沙位于东部,大陆性增强,如乙图所示。
第(2)题,A、B位于地中海周围,同属地中海气候。
第(3)题,①是莱茵河,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从河流水量及其变化、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答案:(1)乙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终年温和湿润。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
(3)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莱茵河水量大,水位季节变化小,终年不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