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历史领域,我们不能撇开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后思考题答案全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特点: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的主客体同体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5. 发展性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精心整理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2.这些3.马克思4.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4.5.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1.2.3.4.5.6.7.8.试述马克思主义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9.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

10.试论如何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各种社会科学方法。

11.论“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

1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4,文本标准和逻辑证明在检验社会科学真理性的过程中,有什么意义和局限性?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2,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3,1,23,分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第六章7072第一次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7章思考题答案导论1.如何理解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社会认识即人类认识社会的主要方式,社会科学方法论即研究社会历史的方法论。

一、总体来说,社会认识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各种社会认识和社会理论,在总体是唯心主义的,陷入了唯心史观,即用社会意识去解释社会存在。

原因在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阶级立场的局限。

马克思主义主张,研究社会历史必须研究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并根据这种物质生活条件说明政治、法律、美学、哲学、宗教等观点,即用社会存在去解释社会意识,而不是相反。

这样,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立了。

唯物史观为研究社会历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社会历史研究中实现了革命性的革命。

二、社会认识的演变逻辑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社会认识论);自发——自觉,具体来说,神话传说(原始社会自发认识)——非理性方式(第一种自觉形式)——理性求知(批判性的)、实证方式(发展性的)、非理性方式。

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演变逻辑为:形而上学——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包括:实践的、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剩余价值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

)2.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方法是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以至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它以多种多样的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为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和改造事物指明方向。

方法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如哲学方法论、科学方法论、技术方法论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各门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复习思考题(2015)一、名词解释1、“理念型”根据一定的价值关联,从一定的观点出发,通过对现实复杂关系的思想过滤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内在统一的、不矛盾的思维图像或纯粹的概念,它是一种思想的秩序;据此比较复杂的现实与其之间的异同,并对多样化的复杂现实状况做出理性诊断——在它们之间具有一致性的地方去解释一致性的根据,在相互矛盾的地方去诠释不一致的原因;它既是价值关联的,又是价值无涉的。

“理念型”是一种思维逻辑上的完善物,它对经验现实不是摹写和复制,而是综合和建构。

它是一种乌托邦。

理想类型是韦伯对经验现实进行比较分析和因果解释的“坐标原点”,是他对特定的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和理解的“透视镜”。

“理念型”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存在于主观思维中的关于某些现象的典型形态的概念模式。

“理念型”的特点在于,虽然构成这个概念模式的各要素存在于现实之中,但是这种 “理念型”却很少或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之中。

换句话说,“理念型”是根据一种主观价值观,通过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主观抽象、概括,从而做出对客观经验事实的一种陈述体系。

“理念型”虽不是对经验事实的客观描述,可也不是虚构的,而是来自于对抽象的现实。

2、“一体化”所谓“一体化”,即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因其实际利益而与现代工业社会融为一体,对现存的秩序持一种维护态度。

表现出一种“非政治化”的倾向。

在“一体化”社会中,同一性原则压倒了否定性原则,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社会团结的新的、更有效的、更令人愉快的形式;在自由民主、高度技术化、高度统一的社会框架内,发达工业社会成为“没有反对派”的新型的极权主义社会。

发达工业社会“一体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 社会与国家的一体化。

晚期资本主义科技进步与国家干预同步增长,导致政治行为的膨胀化,政府行为渗入社会所有领域,传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划分已经失效,国家社会化与社会国家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2、 个人与社会的一体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

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由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构成的,社会运动也是由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推动的。

同时,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和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这包括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以及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其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首要基本原则之一。

只有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才能进行理论研究和解决问题。

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

但是,社会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

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源于实践但超越经验。

研究问题必须从现实出发,不能从概念出发。

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同时,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认识。

成果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延伸和发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强调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等特点,这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很大的共同点。

同时,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也不断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以更好地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

3)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原则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非线性、非平衡性等。

这些原则是系统科学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科学研究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4)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这些原则对我国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例如,我们可以运用整体性原则,从整体上把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和方向,制定符合整体利益的政策措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思考题《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6,孔德的“实证主义”的思想特征及其评论。 7,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8,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9,马克思如何超越实证主义与解释学的社会 科学方法论的。 10,马克思的“经验”理论及其社会科学方法 论意义。11,马克思的哲学变革与“科学方法 论”的革命。 12,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分析。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 后思考题:



1,古希腊的“科学””三者在 “知识类型”上的差异。 3,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 4,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 会科学方法论评论。 5,康德的“先验”、“经验”、“超验”三 个概念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及答案

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3,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答: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首要的基本原则。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首先,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践。

只有把社会的认识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才能确立科学方法的可靠基础(即社会科学研究模式: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

其次,实践的需要时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把握时代的精神、反映人民的愿望。

最后,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蛇和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的研究不会有真正的理论。

二是对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即概括实践。

首先,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

其次,研究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最后,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到底是深入群众。

三是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

首先,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一、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四个概念的比较。

古希腊的“科学”,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

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

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

是形而上学近代的“科学”中产生了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使哲学和科学才分道;人文主义的“科学”中强调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马克思的“科学”和我们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需要的概念一致,认为科学是作为一切有系统的学问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人文主义的“科学”、马克思的“科学”中的科学“工具”不同,古希腊的“概念”,宗教的上帝的“意志假设”,近代的“实验科学”,哲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二、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举例说明。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举例说明:实证主义是一种规范的态度,关涉我们如何使用“知识”、“科学”、“认识”、“信息”等术语。

三、解释学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实证主义的对立。

举例说明n 1,明确时代的“意义危机”之拯救在于科学方法论问题。

伽达默尔明确解释学是人文科学方法论。

n 2,超越实证主义。

寻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达到比实证主义更源始的基础。

这是胡塞尔现象学、海德格尔存在论的明确的理论使命。

n 3,主体间性。

反对抽象的主客二分的非解释学基础的“客观主义”。

科学与对象之间存在主体间性的意义理解(精神文化)基础关系。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一种研究社会科学问题的方法论,它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结合社会科学领域的具体实践,提供了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

这种方法论强调实践性和历史性,注重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和解决。

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是什么?1、实践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2、历史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研究社会现象必须考虑其历史背景和演变过程。

3、综合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倡采用多种方法研究社会科学问题,包括实证方法、辩证法、历史分析法等。

4、批判性: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认为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三、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问题?1、确定研究问题:根据实际需要和社会现实,确定需要研究的社会科学问题。

2、进行文献回顾: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3、收集和分析数据:根据研究问题和文献回顾的结果,采用合适的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

4、提出理论假设:根据数据和分析结果,提出解释问题的理论假设。

5、进行实证研究:采用合适的方法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

6、总结研究成果: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

四、如何评价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

它也强调了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反思,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断增加,运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特别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力深远而广泛。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考试思考题导论1.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与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

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基本内容与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其世界观,又是其方法论。

在此基础上,社会科学方法论具体化为从实践出发的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社会主体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社会认识与评价方法、世界历史的研究方法贯彻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基本原则包括如下几点:1. 客观性原则。

按照人类社会的本来面目来认识和理解人类历史,这是任何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首要的前提。

2. 主体性原则要注重从主体的维度去观察社会客体;注重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

注重坚持群众史观,反对英雄史观。

3.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系统的观点来观察并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待人个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的精神,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性的观念4. 具体性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这是因为,真理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因此,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离开了一定的时空条件,我们就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5. 发展性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而不是静止和孤立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问题。

要善于从合理性中发现不合理性,从不合理性发现合理性3.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具有独特的价值,为人类认识作出了重要贡献。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2014级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第一次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在社会科学方法论发展中的革命变革?3.如何评价和借鉴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5.为什么说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思?6.社会科学研究为什么不能停留在实践经验的水平上?7.如何理解从实践出发与“价值中立”的根本区别?第二次思考题1.应当如何看待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功能?它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何种关系?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又由哪些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之间主要有哪些复杂的关系?3.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和经济社会形态和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对于认识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哪些重要的方法论原则,这些方法论原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有哪些指导意义?第三次思考题1.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2.联系自己的科学实际,谈谈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中提炼出具有学科价值的理论问题?3.结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谈谈阶层分析方法的价值及角度。

1.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分析矛盾的复杂性。

2.联系国际关系的实际,分析“中介”的方法论意义。

第四次思考题举例说明社会科学研究中事实描述与价值评价的关系。

1.简述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

2.怎样理解作为社会评价根本标准的生产力标准?1.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2.人是自我选择的产物。

3.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4.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5.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况的最实际的呼声6.人的本质是人的阶级性二、简述或论述题1.简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题与问题意识2.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3.如何理解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体性原则?4.论社会科学方法和自然科学方法的异同关系P3-5。

5.联系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论述原则与现实的关系6.结合改革的实践论述生产力标准与以人为本标准的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思考1、实证性研究又称实证主义研究。

是指对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看齐,对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联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研究,通过具体的、客观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概括性结论。

比如迪尔凯姆(旧称涂尔干)的《自杀论》就成功运用了实证研究方法。

请选取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运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实证研究方法及其在三农研究中的应用为了分析我国近年来三农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我们选取了2003—2007年度的《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农业经济问题》作为分析对象,并按照年度每份杂志从中随机抽取一半,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于刊出的文章按照有无注释或参考文献、是否进行实地调研、是否采用统计分析进行汇总分析,并从中得到了考察样本共1015篇文献。

我们之所以选取这三种杂志,是因为这三种杂志在三农研究领域文章水平相对较高,在这三本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基本代表了中国三农研究的真实水平。

同样,在这三种杂志上文章所体现出的问题在三农研究领域中也普遍存在。

1.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和参考文献体现了研究成果的可积累性,当我们在引用别人成果的时候,不仅仅是肯定了前人研究的贡献,同时也说明重复研究是没有价值的。

而社会科学也正是在这样的不断否定和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不仅如此,文献和注释的意义也在于说明研究者相关思想的形成脉络。

在我们抽取的1015篇文章中,有注释或参考文献的有785篇,所占比重为77.34%,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三农研究领域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注意到了三农研究的可积累性。

虽然如此,我们也注意到,既没有注释也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也有230篇之多。

这里面主要是一些高层人士或专家学者的文章以及一些会议综述,虽然这其中不乏高水平之作,有的甚至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但由于缺乏注释或参考文献而使得其在可积累性方面大打折扣,从而也间接影响到了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

要指出的是,其中有14篇文献将实地调查和数理实证相结合分析三农问题,但由于缺乏注释或参考文献,从而使得文献作为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大为削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古希腊的“科学”、近代的“科学”概念。

古希腊的“科学”,即逻各斯(logos), 代表有巴门尼德的“存在”(真理之路)、苏格拉底的“至善”、柏拉图的“理念”、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

希腊人认为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

希腊人的思维完全是政治的,通过“科学”这种手段可以把逻辑的螺丝钉拧到某人身上,因而他如果不承认它或者什么也不知道,或者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是真理,他就不能走出来。

是形而上学。

近代的“科学”中产生了科学工作的第二个伟大工具即理性实验,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这种实验是一种可靠的可控实验手段。

这时使哲学和科学才分道。

真正的我们现在意义上的“科学”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纯粹理论精神的复活”是科学的文艺复兴的真正涵义。

方法、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

具体科学研究“方法”的自觉,表现为以“方法论”为依据,以哲学为基础。

方法是人们实现特定目的的手段和途径。

即使一种成功的“方法”,也亟需解决“方法论”依据,才会有生命力。

方法有科学上的方法和哲学上的方法,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

方法上升到哲学角度就成了方法论。

二、“科学”、“哲学”、“宗教”三者在“知识类型”上的差异。

丹皮尔说“在希腊人看来,哲学和科学是一个东西,在中世纪,两者又和神学合为一体。

文艺复兴以后,采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哲学和科学才分道;因为自然学开始建立在牛顿动力学的基础上,而康德和黑格尔的追随者则引导唯心主义的哲学离开了当代的科学,同时,当代的科学也很快地就对形而上学不加理会了。

”另外,“科学可以越出自己的天然领域,对当代思想的某些别的领域及神学家用来表示自己的信仰的某些教条,提出有益的批评。

但是,要想关照生命整体,我们不但需要科学,而且需要伦理学、艺术和哲学;我们需要领悟一个神圣的奥秘,我们需要同神灵一脉相通的感觉,而这就构成了宗教的根本基础。

”三、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评论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是实验科学的产物,代表了培根的科学方法论观点。

他反对经院哲学,倡导“从特殊开始,从事实开始”。

他承认怀疑论论点,日常知觉的确不能给正确的自然知识提供可靠的基础;要形成科学所利用的“经验”,日常知觉必须清除掉所有在认识过程中偶然产生的、错误的“幻象”。

“知识就是力量”是要达到控制自然的实践目的。

培根认为只有以控制自然为目的,才有对自然的科学认识。

他坚持理性主义,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认为,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人的知识(认识)只有通过感性经验从客观外界获得。

培根十分重视科学实验,认为通过实验的得到的知识更为深刻。

知识虽然是抽象的,但培根所谓的知识即是人们对现象的感觉,认知以及通过科学实验所获得的对事物的认识,以此来达到控制自然的目的。

四、霍布斯的政治科学与斯密的经济科学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评论。

霍布斯的政治科学:1,“价值中立”。

这个理论的证明仿佛各种政治观点的人都能适应,具有一般的、抽象的模式。

2,“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学习培根和笛卡尔的自然科学方法论。

3,“自然状态”作为一种“实验方法”的意义:人类社会“自然状态”的假设和虚构,使其能够利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秩序,一种机械的动力学结构。

4,个体主义的方法论原则:个体的自卫本能和利己主义的“人性”是霍布斯解释整个“自然状态”的简单的、自明的原则。

然后,从这个“自然状态”到达“人类社会”。

——社会行为能从单个的个体行动得到解释,个体们的行动集合构成社会。

社会被还原为个体行为。

——原子论的、机械的、外在关系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

斯密的经济科学:先著《道德情操论》,道德原则是“利他主义”,作为价值应当。

后著《国富论》——工业劳动创造价值;利己的、计算理性的经济人;作为自然秩序或无形的手的价值规律。

五、康德的“先验”、“经验”、“超验”三个概念的含义,并对其加以评论。

经验就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直观认识和感知。

先验是先于经验又与经验对象有关的。

它要为对象立法,要运用于经验。

即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知性为自然立法”“人为自然立法”。

超验是超越经验又不能用于经验的。

它已经不属于知性的范畴,而属于理性的理念。

先验、经验与超验是理解康德自然形而上学的三个重要维度。

康德认为,经验知识是先天形式与后天质料的结合,是观念的先验性与经验实在性的统一,我们的认识局限于现象界,超出经验的部分是只能思而不能知的超验理念。

康德道德哲学的先验、经验与超验三个维度是三位一体、相互关联而又彼此蕴含的。

康德先验、经验与超验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

积极意义有:一是,人为自然立法,在认识论上把人作为主体,真正杀死上帝安排自然秩序的神学。

二是,为科学的普遍性奠定了依据。

三是,为未来形而上学开辟了道路,避免对“本体”用“知性”去研究。

四是,为道德、价值、存在意义奠定了一个领域。

开启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探索;新康德主义的价值科学、历史科学等与自然科学的方法告别。

五是,康德的“先验分析”启示:现实的人的时间性,在形成经验、现象、世界上的意义。

六是,康德的“先验综合判断力”在人的主体能动性上的启发:对感性材料形成理论的方向中的目的性、价值观、人生观、判断的勇气、追求真理的人学基础。

消极意义是:1、抽象理性主体的人。

认识的人和道德的人。

2、脱离实践来考察认识。

——不考察人的目的性、选择性、价值诉求、历史性、社会性、主体间性在认识中的作用。

3、康德为各种科学严密划界,导致后来两条哲学路线: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分道片面发展。

“是”与“应当”的分离。

六、孔德的“实证主义”的思想特征及其评论。

孔德将人类历史划分三阶段:“神学阶段”——用神灵解释自然界;“形而上学阶段”——人类用抽象的、超验的、终极的、无法确切认识的“原因”来解释自然。

“科学阶段”——人类不再以“解释”、“理解”自然为满足,而是要去描述、观察、预测和控制自然。

孔德思想的分析:1,前两阶段都是用“终极”、“超验”、“普遍”来“解释”自然,这只是把“特殊”、“经验”纳入早就仿佛知道其实并不知道的“知识”里去,不会有新知识。

2,拒斥形而上学。

没有现象背后的超验的“本体”、“存在”。

那个领域也许存在,但不是认识的任务,更不是科学的任务。

3,概念革命:有意义的叙述所用的概念,不需要以形而上学为基础去建构。

4,价值中立:割断科学研究方法中与精神、道德、价值、人生意义的“关联”。

七、实证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拒斥形而上学。

现象背后的超验的“本体”、“存在”领域也许存在,但不是认识的任务,更不是科学的任务。

2,经验论和工具论的语言、概念。

随之带来科学使用的概念革命,有意义的叙述所用的概念,不需要以形而上学为基础去建构。

3,自然科学方法至上:自然科学是所有科学的典范。

只有自然科学才能界定知识的意义。

4,自然现象主义:“对象”作为客观的现实能够被还原为可观察的单元或自然现象——还原主义的原子论。

5,经验主义:科学的“经验”主要来自“观察”。

实证科学完全以经验为基础,以那些能够被观察和检验的事物为基础。

6,价值中立。

割断科学研究方法中与精神、道德、价值、人生意义的“关联”。

坚持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价值不能由事实推论得出。

科学真理是独立于道德和个人主观因素的。

科学研究因此对研究对象不作价值评价,是独立于社会和道德价值的中立活动。

7,工具性知识。

科学研究目的就是工具性、技术性的知识,达到控制和占有对象。

而不是如形而上学那样关切事物存在的意义。

8,意识形态性质。

技术性知识的理解掩盖了实证主义的政治本质。

——A,控制;B,理性动物人;C,“权力意志”;D,虚无主义。

八、解释学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1,明确时代的“意义危机”之拯救在于科学方法论问题。

2,超越实证主义。

寻求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达到比实证主义更源始的基础。

3,主体间性。

反对抽象的主客二分的非解释学基础的“客观主义”。

科学与对象之间存在主体间性的意义理解基础关系。

4,超越“实在论”的“建构实在论”。

反对还原主义;主张“建构实在论”,即“实在”关联人的生存意义理解。

5,语言学的转向。

逻辑实证主义的逻辑工具语言观与解释学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语言观。

发展为“语言建构论”,即社会现实与实践、自然客体是借助语言和意义建构起来。

6,人学(人性论)的转向。

实证主义的无意义能动性的“抽象主体”,到解释学的理解世界的“意义主体”。

前者是“认识或观察”,后者是“理解或领会”;前者是“占有或控制”,后者是“存在或生存”。

7,局限:“价值中立”。

只是“理解”、“解释”世界,而无对于世界的“批判”——文化、社会批判。

引发哈贝马斯的“批判解释学”。

8,局限:理性主义的“意义真理论”。

脱离现实的生活世界;“改变世界”、“人的解放”不作为解释的“意义真理”的绝对标准。

九、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征分析。

1,马克思的“哲学”,同时对实证主义和解释学都具有挑战性。

2,反对实证主义。

认为其“物质”“敌视人”,世界被机械化、数量化、反对世界的总体性的质变。

表现在对霍布斯的唯物主义的批判,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的人学与历史批判。

3,反对“只是解释世界”的传统哲学。

认为“作为哲学的哲学”用“本体”、“绝对真理”来“解释世界”,使一个苦难的、需要改变的世界具有了“真理性”和“依据”,是使苦难的、现存的世界合法化、附魅。

集中表现在对黑格尔唯心哲学的批判、对整个哲学的意识形态性质的批判。

4,两种哲学——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背离了哲学的责任:“改变世界”。

“新哲学”的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要实现的目标是“人类社会”不是“市民社会”。

哲学的“实践转向”引发哲学的“历史转向”,即“历史科学”。

5,两种哲学没有真正找到现代世界及其事物的本质、来源和归宿。

这被“形而上学”的哲学所关切的人类与世界“存在意义”的真正解决道路在于:“历史”。

英国唯物主义只是为近代经验科学提供方法论与哲学依据,拒斥了存在意义与历史问题;德国唯物主义没有“历史”。

而黑格尔唯心主义历史哲学没有真正解答“历史之谜”。

马克思反对哲学的“伦理转向”。

6,马克思历史科学的“经验”概念:方法:感性具体——抽象——抽象具体;历史与逻辑统一。

两个方法相互配合。

方法的方法论和哲学依据:A,“人的自我存在感”——“人的解放”为基础确立“经验”。

B,“异化劳动”的“经验”确立的方式,反对古典经济学“经验”确立的方式。

马克思引入了“人本学”、“历史”、“辩证法的运动、内在联系”三个理论中介来确立“历史”或“共产主义”科学的起点“经验”,即“抽象的具体”。

——据此反对古典经济学的“经验科学”和黑格尔哲学的“伪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