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合集下载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

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研究现状及进展摘要:重度颅脑损伤通常情况下是因高空坠落、跌伤、工伤、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属于临床多见的急性重型疾病。

重度颅脑外伤会表现出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挫裂伤,病情较为危急,需及时运用手术治疗干预方式,但是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在相关临床研究中发现,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进度,减少术后致残概率,降低术后死亡率。

文章将分析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护护理干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高护理新思路。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重度颅脑作为一种损伤性较大的重型疾病,具有病情危急、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

因重度颅脑患者的病情十分严重,容易诱发许多并发症,所以对手术后护理干预有着较高的要求。

医护工作者需要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与较高的技能水平,才能有效应对术后康复护理中的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风险。

1.病情的实时观察1.1生命体征的实时观察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康复护理干预中,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展开密切观察,掌握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等情况,做好相应的动态变化图,以便对患者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加以了解。

如若患者出现血压升高、呼吸减缓、脉搏减弱等情况,容易出现颅内血肿,需即可向主治医师汇报,采取必要的防治对策。

1.2意识与瞳孔的实时观察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通常运用全身麻醉方式,手术后展开冬眠治疗干预方法,患者一般处于昏迷的状态。

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意识、瞳孔作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衡量因素[1]。

所以,在术后康复护理中,医护工作者需要对患者的瞳孔变化情况、意识形态等展开实时观察,以此对患者病情是否出现恶化进行客观判定。

1.术后康复护理干预2.1常规护理干预2.1.1体位护理干预范苏华、高霞、王玲等人在临床研究中表明[2],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使其头部抬高45°,且保持屈膝位姿势30°与45°,能够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然而,保持左侧仰卧位姿势,头部抬高15°、右侧卧位姿势,头部抬高15度之后,颅内压会进一步升高。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观察及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观察及护理

损伤患者36名 ,现将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 资 料
1.1 一 般资 料
本组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男25例 ,女1 1例 ,年龄4个月~75
岁。重型脑挫裂伤伴硬膜下血肿 l】例 ,脑内血肿及多发血肿1咧 ,广
泛脑挫伤9例 ,硬膜外血肿4例 ,脑干损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 。 GCS评分 3~5分 者21例 ,6 ̄8分 15例 。致 伤 原 因 :跌 伤 12例 ,车 祸 19例 ,
防止灌洗液 中断 ,气体进入而造成镜下视野模糊 ,影 响手术 的进 程 。还应 注 意 调 整液 压 灌 注泵 的 流量 和 压 力 ,流量 为300~4001hnin, 压 力上 限 调 到200~250mmHg,以形 成 连续 或 脉 冲较 强水 流 。
参 考 文 献 1 钱 火红 主 编 .内镜微 创技 术护 理 学[M】.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版 社 ,
维普资讯
当代护 士2008年第 5期 ·学 术版
·27 ·
3-2 术前调整好摄像系统保持视野清晰、气压弹道碎石机充气备 用 ,使碎石效率增加,手术时间缩短 。如需变动升降手术床 ,应告知 术者,避免任何 细小的震动都可能造成术野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护 士应该熟悉器械常见故障的排除 ,这一点在术中配合甚为重要。 3.3 注意室温及灌洗液温度对患者的影响。避免因手术暴露及大 量生理盐水持续灌注而致患者体温下降 ,引起寒战 、组织耗氧增 加 及 相 应 的 血 液 动 力 学 变 化 ,造 成 心 脏 应 激 而 加 重 其 负 担 ,从 而 影 响 手 术 的 安 全 性 。应 先 将 室 温 调 至 25~27℃ ,灌 洗 液 加 温 至 35~ 37℃罔,并 随时 为 患 者做 好 保 暖措 施 。 3A 术 中灌洗液的持续冲洗是保证手术视野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手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察看,并且总结护理体会。

方法择选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在我院诊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并且给予所有患者利用手术诊治的方式展开治疗,察看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

结果所有进行了手术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经过充分的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整体满意度较好。

结论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给予有效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产生率,存在积极的推进作用,并且可以提升手术效果,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观察;术后护理颅脑外伤在神经外科中是很常见的,重型患者的病情较为危险,变化速度较快,具有较多并发症以及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大多数伴随有脑出血与颅内血肿等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必须进行开颅止血以及祛除血肿等手术诊治。

所以在进行手术之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出现一点差错,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择选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在我院诊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进行察看,并且总结护理体会。

具体资料如下所示: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选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在我院诊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包括男27例,女23例,年龄分布为17-65岁,平均(41士6.18)岁,促使患者重型颅脑损伤的事故中,有22例是车祸导致,16例受外部打击导致,14例是高处坠落导致。

患者损伤类型中有15例脑挫裂伤,10例脑挫裂伤伴有脑内出血,9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内出血,8例硬膜外血肿。

46例患者均出现休克、呼吸障碍等现象,其中包含重度昏阙26例,中度昏阙14例,浅度昏阙10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损伤因素等一般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有对比性。

1.2方法择选2014年3月1日—2015年3月1日在我院诊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并且给予所有患者利用手术诊治的方式展开治疗,察看患者在展开手术之后的情况。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蒙彩艳【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4页(P20-23)【作者】蒙彩艳【作者单位】533000 百色市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危症,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及功能紊乱,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72%,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多行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能及时缓解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同时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

凡国华等[4]报道,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2.9%~88.3%。

崔君霞等[5]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易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

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提供借鉴。

1.1 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可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越严重咳嗽反射越减弱,严重者甚至消失,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口咽部分泌物不能下咽,易引起肺部感染。

李研等[6]研究发现昏迷时间长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意识障碍是增加肺部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1.2 误吸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意识水平下降使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容易引起误吸,误吸物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误吸发生后细菌随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误吸物可以为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至食管反流物。

正常人口咽部寄居的微生物多达数百种,胃内定植菌亦是肺部感染的原因[7]。

有学者报道,误吸发生率中意识障碍者约为70%,气管切开者约为50~70%[8]。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

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肢体康复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常出现各项合并症,常见的有肢体瘫痪、感觉障碍、认知障碍、植物状态等。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该疾病目前经过抢救后可以有效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但抢救成功后的患者常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最终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对此,需要采取对应的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改善。

现对相关内容进行如下介绍:1 急性期性期康复护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微抬下颌,双唇微开,确保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患者的口、鼻等部位的分泌物;气管切开患者应每日行气管切开护理2次;及时评估患者做好气道湿化、雾化吸入;吸痰护理 ,避免因为分泌物影响患者呼吸而导致并发症。

1.1良肢位摆放指导1.重度颅脑损伤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因为损伤引起了大脑皮质高级中枢出现功能紊乱,所以会表现为姿势异常。

异常的卧位会导致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加重。

所以需要协助患者取合理的卧床姿势。

平卧时在两侧肩部和上臂下方垫软垫,保证充分前伸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

两侧臂和大腿下方垫软垫,以免出现髋关节外旋。

足跟垫软垫,保持双足中立位。

每隔2h为患者更换一次体位;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头部垫枕,上肢伸展位不超过90°,患侧肩胛骨向前外伸,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下肢屈曲位、踝关节放长枕上;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头部垫枕,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向前拉出,肘伸展,掌心向上,下肢屈曲位,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长枕上,健侧上肢放在胸前的枕上或躯干上(本卧位不适用脊髓损伤患者)1.2肢体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每次训练前先按摩,以刺激功能活动、按摩时由轻到重,范围从小到大,先慢后快。

如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禁止开展上述操作。

1.3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再进行训练。

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

从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进行训练。

如患者伴发感觉障碍,注意不要过度牵拉,以免引起关节脱位或损伤周围软组织。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1病情观察1.1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使用冬眠疗法[2]。

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

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

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

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使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护理进展
(8):605—606.
(kg・d)㈨。
6鼻饲并发症的预防
6.1
胃肠道症状及预防
6.1.1腹泻临床上大多为水样便,通常发生于鼻饲的开始 及使用高渗性饮食时,可口服庆大霉素8万U,2次/d,严重腹 泻无法控制可暂停喂食。 6.1.2恶心、呕吐常因输注速度过快与量过大引起,易与 颅脑损伤后颅内压增高混淆,可减慢输注速度,液量以递增的 方法输入,一般每日1
壶鱼塑堡盘查兰Q!Q生箜!鱼鲞箜!Q翅
[9] 刘秀英,陆丽梅,陈仁利.气管切开术后微量注射泵的应 用[J].护理学杂志,1995,10(1):29. [10] 王保国,周建新.实用呼吸机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1994:137. 林光霞.重型颅脑外伤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齐 鲁护理杂志,2000,6(1):26. [12] 孙书业摘译.气管内置管吸出分泌物的护理[J].国外医 学:护理学分册,1995,14(6):259. [13] 孟宝珍译.气管内吸引的副作用及预防[J].国外医学: 护理学分册,1997,16(1):13. t14]杨军平,张宏.呼吸道管理现状与进展[J].护士进修杂 志,1998,13(2):6. [15]元玉芳,王爱敏,马玉桂,等.两种不同吸痰管对血氧影 响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1):7. [16]李萍,张炳新.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等两种消毒方法对 照[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8):30. [17]刘海霞.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探讨[J].长治 医学院学报,2004,18(3):231—232. 本文编辑:牟丽洁 2009—10—22收稿
3.1 55
3.2吞咽反射存在的患者
患者取平卧或头高位,操作者2
人分别站患者两侧,右侧操作者按传统方法,将硅胶胃管轻插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与护理各种原因致伤的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因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及心电图变化,准确地对病情进行判断和评估,以便更好地掌握疾病的演变过程,采取有效措施。

故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致、全面、周到,降低死亡率。

标签:重型脑外伤;观察;护理重型颅脑外伤是神经外科常见急诊,其特点是:发病急、病情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需要及时抢救,严密观察,精心护理。

因此要求护士观察病情要认真、及时、准确,护理要细心、周到、全面。

现将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总结观察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科收治重型颅脑外伤40例,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27例,气管切开14例,康复出院26例,好转出院10例,死亡4例。

2观察2.1意识反应由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受到伤害后都会不同程度有意识障碍,可以采用大声呼唤、交谈、适当的痛觉刺激等方面直接判断患者意识反应是否正常。

如果情绪躁动的患者突然安静下来,或有昏睡的现象,在排除了服用过镇静药物或抗癫痫药物的可能性后应高度怀疑病情正在恶化。

如果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的患者表现了吞咽反射、抗拒动作等,则提示病情有所好转。

2.2瞳孔变化瞳孔的变化是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疝等颅压升高趋势的重要判断指标。

伤者一旦出现了一侧瞳孔一过性缩小,进而进入一侧,或左右两侧瞳孔均为进行性散大,且对光照反应慢或基本消失,可以初步判断为脑疝[1]。

再加上对侧肢体偏瘫,患者意识反应障碍程度加重,即可认定为脑疝。

观察时应使用聚光光源,患者在急性期時应每隔15~30min 观察一次瞳孔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2.3生命体征观察血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颅内压的变化情况。

通常血压有升高的趋势,脉搏跳动慢而有力,呼吸深而大,表明颅内压偏高,多为脑水肿、颅内血肿等症;呼吸次数显著减少,有叹息或抽泣样的呼吸声,表明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身体发热,表明体温调节神经中枢障碍或体内感染。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及护理

颅脑损伤病人病情观察与护理一、病情的观察•颅脑损伤病人病情重、变化快,特别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时可能发生脑疝,因此对病情观察就极为重要,假设不及早发现异常变化,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

护士应该在掌握颅脑损伤病人受伤机制和病情变化规律的根底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及时发现,赢得抢救时机。

无论病情轻重,急救时就应该建立观察记录单,观察及记录间隔时间,根据病情决定,每15 min至1 h一次。

有条件情况下,采用床边监护仪实施24 h连续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待病情相对稳定后适当延长间隔时间。

观察内容主要包括: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神经系统体征等情况。

意识状态•目前临床上通常将意识状态分为4级:1.清醒:是指对外界刺激反响正常,各种生理反射存在, 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2.嗜睡:是指在足够的睡眠时间以外,仍处于睡眠状态,对周围事物冷淡,对环境识别能力较差,各种生理反射存在,但较缓慢,对物理刺激有反响,唤醒后可以答复下列问题,但合作欠佳;3.朦胧或昏睡: 是指病人轻度意识障碍,定向力局部降低,对外界刺激反响迟钝。

瞳孔、角膜及吞咽反射存在,倦卧或轻度烦躁,能主动变换体位,对检查不合作,呼之能应,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4.昏迷:是指病人意识完全丧失,运动、感觉和反射功能障碍,不能被任何刺激唤醒。

•昏迷分为三度:轻度、中度和重度:(1)轻度昏迷:意识迟钝,反复呼之偶尔能应,但不能正确答复下列问题,对强烈疼痛刺激有逃避动作,深反射存在;(2)中度昏迷:意识丧失,常有躁动,强烈疼痛刺激反响迟钝,浅反射消失,深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和吞咽反射尚存在;(3)深度昏迷:对外界一切刺激均无反响,深浅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和吞咽反射均消失,四肢肌*力消失或极度增强。

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评分•国际上均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方法判断病人意识状态。

它是从病人的睁眼、语言、运动三项反响情况给予记分,总分15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1.1 气道的护理由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深昏迷,缺少咳嗽反应,容易因痰液等造成呼吸道阻塞或窒息,轻者引起缺氧而加重脑组织的损害,重者可致死。

急救时应清除口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血液(块)、呕吐物或异物,患者置侧卧位,放入通气道,或气管内插管或尽早做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持续低流量吸氧,提高动脉的血氧分压,有利于脑水肿消退,降低颅内压。

对有舌后坠者应经常检查通气道是否通畅,做好吸痰前后的评估。

定时吸痰,以防止干扰正常呼吸功能和颅内压突然增高。

每次吸痰时间≤15s,并避免剧咳。

对痰液黏稠者,应给予持续湿化。

严格无菌操作。

酌情每2h一次翻身、拍背。

同时应做好口腔护理,经口插管要管理好牙垫,每12h更换一次位置,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

决定拔管前要充分清除上呼吸道的痰液。

1.2 脱水药物的应用脑水肿可导致一系列的恶性结果,为了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必须采用脱水疗法。

静脉输入或口服各种高渗液体,提高血液渗透压,造成血液与脑组织和脑脊液的渗透压差,使脑组织内的水分向血循环内转移;并通过在近端肾小管中造成高渗透压,而产生利尿作用;同时因血液的高渗透压,抑制脉络丛分泌,减少脑脊液的产生,从而达到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紧急情况下应选用作用快、功效强的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

(1)渗透性脱水:20%的甘露醇,剂量为1.5~2.0g/kg静脉滴注。

甘露醇要在15~20min内静脉点滴完毕,必要时加压推注,注意勿外渗。

在注射后的10~20min即有降压作用,一般持续4~6h。

与呋塞米合用,可提高脱水作用。

(2)葡萄糖:常用10%、25%和50%葡萄糖溶液,可静脉滴注,其脱水效果不如甘露醇,但有营养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作用。

(3)利尿性脱水药:通过增加肾小球过滤,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钾离子等的重吸收而产生利尿作用,使脑组织和全身脱水,降低颅内压。

脱水效果不如渗透性脱水剂,且易引起水及电解质平衡紊乱。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

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重度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严重的急性病症,患者病情复杂多样,损伤性极强,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居医院神经外科前列。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许多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试验和研究,均对其护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现对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标签: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护理重度颅脑损伤为外科常见且严重的急性病症,常由工伤、交通事故、跌伤等暴力导致。

重型颅脑损伤多病情危急,损伤性强,并发症多,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过硬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护理知识。

护理时需要密切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发现病情恶化的前驱症状,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预防、合理处理并发症,配合康复护理,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

我国临床护理人员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方面拥有许多宝贵经验,已取得一定成绩,现将神经外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病情的观察1.1 意识和瞳孔重度颅脑损伤手术多为全身麻醉,术后采用冬眠疗法,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

意识和瞳孔是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

护士应该时刻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的大小和形状的改变,以评估其病情的好转或恶化[1]。

1.2 生命体征护士应在患者术后每隔0.5 h,对其进行1次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的测量,绘制动态变化图,分析术后生命体征的改变。

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慢而深,警惕颅内血肿形成,及时报告,采取预防措施。

1.3 其他除应观察以上3项指标外,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和素质,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血糖及电解质检测、颅内压监测等,密切注意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全面记录患者的动态变化,出现病情恶化时应及时做出反应。

2 护理措施2.1 呼吸道护理患者术后多吞咽功能下降,呼吸道分泌物无法排出,医护人员应及时清除其口、鼻的分泌物,保持患者呼吸顺畅[2]。

观察患者咳嗽的颜色、量及黏稠度,需要时进行雾化治疗。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进展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急性期的护理对于病人的康复和生存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护理的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的研究成果和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护理进展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在急性期,病人的生命往往处于危险之中,因此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的护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性期表现为昏迷和严重的意识障碍,病情的变化速度较快,患者生命体征也不稳定,一般有一定的并发症,治疗难度较大等,部分患者致死率较高,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近年来的文献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本文综述如下:一、病情观察研究指出[1],首先需要观察病人的神经系统状况。

这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

意识状态可以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来评估,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可以观察是否有瘫痪或抽搐等症状,另有研究中指出[2]需要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这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

血压的变化可以反映颅内压的变化,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改变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或脑缺氧有关,体温的升高可能是颅内感染的征兆,此外,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呼吸情况,这包括呼吸深浅、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

呼吸深浅和节律的改变可能与脑干功能受损有关,呼吸音的异常可能是颅内出血或脑水肿引起的,必须观察病人的神经反射和肌力情况[3]。

这包括腱反射、病理反射和肌力测试等,腱反射和病理反射的改变可以反映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程度,肌力测试可以评估肢体的活动能力,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病人的病情观察内容涉及神经系统状况、生命体征、呼吸情况和神经反射肌力等方面,通过综合观察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康复护理.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发展,车祸、工伤事故、坠下等因素增多,导致重型颅脑损伤(SBI)患者发病率增加,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本院脑外科2001年8月至2004年8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不同时期实施不同方案的康复护理11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16例患者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4~82岁。

均为外伤所致,伤后诊断GCS评分均<8分,其中≤3分28例,6~8分88例。

临床诊断颅内血肿26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38例,原发性脑干损伤2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15例,急性脑水肿10例,脑挫裂伤伴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5例;其中偏瘫91例,单瘫1例,截瘫1例,肢体肌力为0~Ⅰ级。

2 康复护理方法2.1 急性期患者意识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肢体瘫痪并发症较严重。

除临床做好危重患者护理外,此期以保持患者卧位的姿势及肢体位置正常摆放为主:(1)注意纠正不良的卧床姿势。

如有偏瘫,可采取仰卧或健侧卧位,仰卧时下肢伸直,足底垫砂袋,使踝关节呈90°背屈,防止足下垂,在外侧臀部、大腿下面放置一软垫,使骨盆向前,防止髋外旋;上肢患侧肩胛下放一软垫,手心向上,使上肢处于抬高位置,伸肘、腕背伸和伸指,白天短时间内可置上肢与头上伸直位。

(2)患者躁动不安,肢体搐动,在遵医嘱应用镇静药的同时,对肢体加以阻抗固定;对肢体去脑强直、过伸者略加固定即可。

(3)在密切观察T、P、R、BP意识瞳孔变化的同时行常规翻身叩背、四肢皮肤按摩、小关节的被动活动,此时幅度要小,用力适度,2次/d,每次5~10min。

2.2 过渡期患者此时生命体征渐趋稳定,意识好转,而语言、运动、记忆障碍渐显突出。

如SBI并发偏瘫患者,应对瘫痪肢体的远端关节行被动活动和按摩,活动顺序从大关节到小关节,保持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直和挛缩,此期宜采取正确的运动模式:(1)辅助患者床上患肢功能锻炼。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16-12-27T12:01:16.8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3期作者:管海凤[导读] 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会发生多系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两江中心卫生院 541106多发的交通事故让颅脑损伤患者增多。

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会发生多系统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变化,为了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临床护理工作正是依据这些变化对病情进行观察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现将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瞳孔观察重型颅脑损伤中颅内血肿的瞳孔改变占86.2%,以单侧瞳孔改变为多见;脑挫裂伤占42.5%,以单眼改变为主;原发性脑干损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占87.5%,以双侧瞳孔改变为主。

护士要严密观察瞳孔变化,正确观察和判断这些改变,这对判断伤情、确定治疗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高颅压的护理2.1 颅内压监测给予连续动态监护,测量方法有液压传导测量和颅内直接放置传感器探头两种[1]。

动态监测颅内压有利于了解病情的发展,尤其是有无继发颅内高压,以有效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2.2 预防颅内压增高重型颅脑损伤后因脑细胞弥漫性水肿、颅内出血、血肿可导致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躁动,护理不当及环境因素则可诱发脑病形成,故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病室内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对烦躁不安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复方冬眠合剂。

②头部抬高15~30°,以利于脑内静脉回流。

③按时应用脱水剂,如20%甘露醇。

④一般颅内压大于20mmHg时应做相应处理,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尽快给渗透性利尿剂、冬眠降温、脑室穿刺引流等。

⑤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血压、呼吸变化,如发生双侧瞳孔不等大、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提示脑疝形成,应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3 感染的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易发生多器官感染,其中以肺部感染最多见,死亡原因除原发性颅脑损伤加重外,呼吸道阻塞和感染是重要因素,为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护理进展摘要: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症,其特点是病情重且复杂多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近年来为了提高颅脑损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临床护理工作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现将近年来有关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关键词:颅脑损伤; 护理进展1病情观察1.1意识意识的变化标志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通过对话、呼吸、给痛觉刺激以及是否睁眼来判断病人的意识障碍程度、精神状况及辩识力、记忆力、计算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1],由于神经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采用全身麻醉,术后常应用冬眠疗法[2]。

因此,要正确区别全麻未醒、冬眠状态及意识障碍。

护士记录时应作动态分析,如躁动者突然安静、昏睡,应怀疑病情恶化或排除是否用过镇静剂;深昏迷病人对各种刺激出现反应(瞳孔对光、睫毛、吞咽、咳嗽等反射),提示病情好转。

1.2瞳孔瞳孔是反映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

一侧瞳孔进行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且伴有呼吸深大。

脉搏慢而有力,血压升高,提示可能发生脑疝,应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原发性动眼神经损伤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等圆。

但病人生命体征平稳,无意识障碍[2],应加以区分,不能混淆。

1.3生命体征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浅慢(二慢一高)常提示颅内压升高,血压下降常提示循环功能不良,尤其是中枢受损;体温升高则提示有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或感染。

2颅内压的监护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长期以来,临床上把颅内压(ICP)作为一项重要的观察指标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测定。

1891年Quincke首创用腰穿来直接测量颅内压,直到1960年Lund2berg创用了持续ICP记录,目前颅内压监测应用微型压力传感器,将颅内压用记录器描记下来,对颅内压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

正常成人平卧时ICP(20cmH20(1cmH20=叭098kPa)出现ICP增高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

特别在颅脑手术后,结合病人生命体征、意识可以预测术后出血或脑水肿,颅脑术后出血易发生在术后24h内;脑水肿一般在术后48—72h达高峰。

因此,术后3d内监测颅内压极具临床意义[2]。

李珍兰等[4]主张伤后或术后连续监护ICP的同时监测脑灌注压(CPP),认为同时监测ICP和CPP,不但能了解颅内压,同时还能了解脑的血流量和脑组织的含氧量。

监护一般约1周左右。

在ICP、CPP的监护下采取有效的降颅压措施,可避免滥用脱水剂而引起的并发症。

通过观察ICP、CPP发现,ICP<20cm H20、CPP>95cm H20的病人预后良好;ICP>82cmH20、CPP<68cmH20者预后较差。

3持续心电监护重型颅脑损伤病情重、病势急,通过床边心电监护发现,心电图(EKG)的改变与脑外伤的严重程度成正比,脑外伤越严重,心电图异常发生越早,病死率也越高[1]。

颅脑损伤急性期(伤后7d)EKG变化最显著,且随着病情的好转或恶化出现明显的变化[5]。

颅脑损伤EKG 异常改变是由于脑循环障碍而影响心血管系统。

重型颅脑损伤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出血等不同程度影响循环。

为保持脑血流量的相对恒定,机体通过植物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来调节,早期代偿性动脉压增高、每搏心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脉搏有力,以提高脑血流量;晚期失代偿性全身血管加压反应丧失,出现心率加快。

急性期受脑水肿、颅内压的影响,脑血流受阻,直接影响下丘脑的功能,神经体液紊乱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和心肌的复极化,引起明显EKG异常改变;加上受伤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儿茶酚胺增加及电解质紊乱均可导致EKG不同类型的异常改变。

4监测血糖的动态变化有资料表明:脑外伤后血糖升高与脑损害程度和预后呈正相关,即伤后血糖值越高,脑组织损伤重,预后越差[6]。

颅脑损伤后血糖升高是应激反应的结果。

其机制可能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脑干原发或继发损伤所致。

该区域损伤后交感神经2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兴奋性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增高而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同时抑制了胰岛素的分泌。

前者使肝糖原大量分解,血糖增高,后者降低了血糖的转换功能。

又因脑外伤后生长激素增高也可使血糖升高。

因此,应对新人院者急查血糖后,每隔1—3d复查1次,以便动态观察血糖值,了解颅脑损伤程度。

对血糖明显增高者用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升高,以防加重脑损害。

5体位及皮肤护理病人病情不稳定或随时有呕吐者采取平卧头偏向健侧,病情稳定后,将头部抬高15—30。

,以利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

对去骨瓣减压者避免骨窗处受压,如小脑、脑干肿胀和后颅手术者,宜取侧俯卧位,8h内禁用枕头,防止脑干和枕部受压,引起枕部受压,引起枕骨大孔疝[7]。

每2h翻身1次,并按摩皮肤受压处,同时保持床单平整、干燥,防止发生压疮。

6加强呼吸道护理6.1吸痰及时彻底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呕吐物和血液。

从口腔、鼻腔或气管插管处深入气管内吸痰[1]。

为彻底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采用翻、拍、滴、吸、喷结合的护理方式[8]。

翻:每2h翻身1次,使痰液不至于淤积,从而达到顺位引流;拍:通过外力震动背部,使痰液从小支气管流人大支气管易于吸出;滴:吸痰前滴人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使其刺激咳嗽稀释痰液,帮助排痰吸痰:吸痰时由浅入深,先吸近后吸远处,避免将痰液推下,选择比较柔软的一次性硅胶管,以防黏膜损伤,吸痰一次换吸痰管一根,防止交叉感染;喷:用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雾化吸人,每日四次。

吸痰后听诊肺部,评价效果,观察痰的性质、颜色及量、粘稠度。

若痰量增多、色黄或绿且伴有体温升高时,应考虑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应留痰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6.2给氧重型颅脑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应确保有效供氧,一般供氧浓度在30%~50%,保持血氧饱和度>95% [ 3]。

6.3加强口腔及气管切开的护理昏迷病人往往张口呼吸,口腔黏膜干燥,唾液腺及口腔黏膜易发生感染。

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口腔3~4次。

气管切开要严格无菌操作,气管内套管每4h消毒更换一次,外套管用无菌盐水纱布遮盖,注意切口消毒。

7 脱水治疗的护理用20%甘露醇250m1加地塞米松10mg,30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呋塞米20~40mg静脉注射,每q6~8h1次,交替使用,脱水治疗期间记录24h出入量,脑肿胀高峰期控制输液量< 2000ml/qd,伤后3d内保持轻度脱水状态[7]。

每天查电解质、尿素氮、肌酐,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甘露醇和不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要注意保护静脉,甘露醇对组织刺激性强,若渗入皮下,可致组织坏死。

护士要勤观察,发现穿刺处皮肤肿胀,应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或封闭,并更换另一肢体静脉穿刺。

8亚低温治疗的护理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轻、中度低温(35~30℃)治疗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减轻脑病理组织学和生化损害程度[9]。

降温越早越好[7.10],须抢在脑水肿发生前开始,以阻断恶性循环,保护脑细胞。

应保持较低的室温(18~20℃),降温前先行人工冬眠,待病人反射消失、进入冬眠状态后再开始降温。

降温速度以每小时1℃为宜,降温标准以肛温32~35 ℃为宜,一般持续3~7d。

冬眠降温期间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冬眠所致低血压发生,防止降温所致局部冻伤。

做好基础护理。

9加强营养支持疗法重型颅脑损伤常出现较长时间昏迷,出现吞咽及进食困难。

由于伤后病人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增,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两[11]。

经动物及人体实验证明,EN和TPN均能达到营养支持的目的,对代谢的影响无明显差异,TPN的费用高,适应症要求严格,易引起各种并发症,病人难以长期使用;EN的使用方法比较安全、简便、经济,费用仅为TPN的1/10[ 12],且EN对维持胃肠功能较TPN有较多的优越性。

颅脑损伤的病人绝大多数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健全,因此应首选EN。

早期进行EN可降低感染发生率,一般伤后或术后48h内置鼻胃管[13]。

周小波等[14]认为长期留置鼻胃管可导致鼻、咽、食道黏膜糜烂、出血,主张对需要长期营养支持的病人行经皮胃镜下胃造漏术肠内营养。

定时从胃管或造漏管灌注或持续滴注匀浆膳、混合奶、要素膳等肠内营养液。

每次灌注营养液前应抽取胃液,灌注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腹泻、便秘、呕吐、食物返流等,一旦出现不良反映,应对症处理,并根据血液检验调整营养配方。

如抽出的胃液为咖啡色或病人排柏油样便 1 ,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冰盐水洗胃[3.15],冲洗干净后注入氢氧化铝凝胶,每q6~8h 1次,每次30 -50ml,同时注入5%碳酸氢钠,使胃酸ph 值>4[15]。

并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及面色的改变,避免发生失血性休克。

10 预防尿路感染颅脑损伤病人常因伤后尿失禁或不能自行排尿而留置尿管,然而留置尿管易发生尿路感染。

陈汝纯[16]报道,颅脑损伤留置尿管发生菌尿率41.16%,而且留置尿管时间越长,发生菌尿率越高。

并观察到多饮水的病人菌尿率明显低于少饮水的病人。

因此,男病人可安置阴茎套或外接尿袋;对病情需要必须留置尿管时,要加强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大小适宜的尿管,插管时充分润滑,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维持密闭式引流,保持引流通畅;在病情允许时鼓励其多次饮水;尽量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用0.15%~I%活力碘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2-3次;早期进行膀胱训练。

11加强恢复期功能锻炼及心理护理护士应主动与病人沟通,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鼓励病人及家属树立信心,并将有关功能锻炼的常识交给病人及家属,以取得他们的配合,达到早期康复。

综上所述,多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要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护理,全面地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的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的饿发生,提高治愈率。

并应加强功能锻炼,提高病人自理能力,降低致残率。

参考文献:[1]江爱国.57例重型颅脑外伤的观察及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8,14(2):72.[2]孙艳杰.神经外科939例重症患者的监护及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7):20.[3]孙亚萍,陈亚萍,庄细琴.例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病人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2.[4]李真兰,刘玲,熊艳梅.重症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及灌注压监护与预后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1999,14(2):69.[5]王青,苏素.颅脑损伤病人心电图改变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84.[6]陈惠珍,巴明.56例老年性颅内血肿血糖变化分析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14(5):273.[7]陈水如,张燕飞.颅脑损伤后急性脑肿胀病人护理[J].护理学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