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苏轼词两首复习知识点梳理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
![高二语文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dbe5d2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a.png)
⾼⼆语⽂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可以说,学习⽬标是你学习的旗帜和⽅向,学习⽬标越⾼,学习动⼒就会越⼤,但是⼀旦学习⽬标没有达到,所遭受的打击也会越⼤;反之,如果学习⽬标越⼩,你所花费的⼼⾎就越少,以下是⼩编给⼤家整理的⾼⼆语⽂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希望⼤家能够喜欢!⾼⼆语⽂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1《⾚壁赋》——苏轼⼀、⽂⾔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之间:(古义:⽃宿和⽜宿,都是星宿名今义:⼀种竞技⽅式)(2)⽩露横江:(古义:⽩茫茫的⽔汽今义:⼆⼗四节⽓之⼀)(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
凌:古:超越今:欺凌)(4)望美⼈兮天⼀⽅(古:内⼼所思慕的⼈今:美貌的⼈)(5)况吾与⼦渔櫵于江渚之上(古:对⼈的尊称,多指男⼦今:⼉⼦)3、词类活⽤(1)名词⽤作状语:⽉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西望夏⼝,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名词⽤作动词:①歌窈窕之章(唱歌)②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③下江陵(攻占)④顺流⽽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法:侣鱼虾⽽友糜⿅(以……为侣,以……为友)(4)动词的使动⽤法: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泣孤⾈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作动词:正襟危坐(整理)//不知东⽅之既⽩(显出⽩⾊)渺沧海之⼀粟(渺⼩得像……)4、⼀词多义①望七⽉既望(名词,农历每⽉⼗五)②如纵⼀苇之所如(动词,往)望美⼈兮天⼀⽅(动词,眺望,远看)如诉如泣(副词,像)(3)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太空)(4)⽩⽩露横江(⽩⾊的,adj)盈虚者如彼(指⽉缺)不知东⽅之既⽩(发⽩,即天亮了)(5)于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在,介词)(6)长抱明⽉⽽长终(永远,ady)⽉出于东⼭之上(从,介词)⽽卒莫消长也(增长,v)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连词)(7)然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8)歌歌窈窕之章(唱,v)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歌⽈(歌词,n)倚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n)⼆、虚词1.⽽(1)连词,表转折: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逝者如斯,⽽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2)连词,表修饰:倚歌⽽和之/⾃其不变者⽽观之(3)连词,表承接:正襟危坐⽽问客(4)连词,表并列:侣鱼虾⽽友麋⿅2.之(1)助词,的:⽉出于东⼭之上/哀吾⽣之须臾(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凌万顷之茫然(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苟⾮吾之所有/吾与⼦之所共适(4)代词,它、它们:盖将⾃其变者⽽观之/⽿得之⽽为声/取之⽆禁,⽤之不竭3.于(1)介词,在: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徘徊于⽃⽜之间/渔樵于江渚之上/托遗响于悲风/于是饮酒乐甚(2)介词,从:⽉出于东⼭之上(3)介词,被: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乎(1)语⽓词,表⽰疑问:此⾮盂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何羡乎(2)介词,在:相与枕藉乎⾈中(3)形容词词尾:郁乎苍苍/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三、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尽藏也(语⽓词“也”,表判断)2.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2)⽽今安在哉(语⽓词“哉”,表疑问语⽓)(3)客亦知夫⽔与⽉乎(语⽓词“乎”,表疑问语⽓)(4)此⾮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 (5)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6)⽽⼜何羡乎(语⽓词“乎”,表反问语⽓) 3.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省略主语“其声”)(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之嫠妇(省略“其声”)(3)(苏⼦与客)相与枕藉乎⾈中(省略主语“苏⼦与客”)4.倒装句①状语后置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于⾚壁之下泛⾈游,介宾结构后置)⽉出于东⼭之上,徘徊于⽃⽜之间(于东⼭之上出,于⽃⽜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结构后置)②定语后置: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③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④宾语前置:⽽今安在哉?/何为其然也5.被动句:此⾮孟德之困于周郎乎?四、其他重要词语:客亦知夫⽔与⽉夫:(夫:那,代词)⽽吾与⼦之所共适:(适:享有)⾼⼆语⽂必修四必考的知识点总结概括2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由。
《词两首》复习知识点
![《词两首》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c20fcb0242a8956aece427.png)
9、词两首一、同音字。
mù日暮羡慕坟墓放牧肃穆夜幕降临ǒu 莲藕偶然呕心沥血lù白鹭露水道路记录陆地俸禄鹿死谁手suō蓑衣蜷缩穿梭婆娑二、解释。
记:不忘。
常记:经常记起。
沉醉:大醉。
斜风:微风。
不须:不一定要。
兴尽:兴致满足。
误入:错误地闯入。
三、课文内容。
1、《词两首》《如梦令》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惊飞了。
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
《渔歌子》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透露出词人淡泊的情怀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2、《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我还知道的词牌有:清平乐、忆江南、水调歌头、菩萨蛮。
3、《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心情愉快,是开怀畅饮的结果。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日暮”和词人“醉”了;也可能是词人兴致很高,流连忘返。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的路径的心情。
4、《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表面看“不须归”的原因是雨小、鱼肥且穿戴了斗笠蓑衣,渔翁已经陶醉在春天的美景中了,实际是“不想归”,原因是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表现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表达了诗人的淡泊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
四、巩固拓展。
请给下列字注音。
1、鳜鱼()箬()笠()蓑()衣2、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她的名句有:(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3、含有颜色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杜甫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望湖楼醉书》苏轼绿阴不见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衢道中》曾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寺林子方》杨万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第5课苏轼词两首复习总结
![第5课苏轼词两首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174b9bda38376baf1faeca.png)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词方面: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合 称“苏辛”,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他的词有怀古、咏史、 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 抒写等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中秋》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 “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书画四大家”,有名画 《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苏轼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苏轼注 重提携后人,有“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 补之为其门下。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A级。平时背诵名篇名句时要注意领悟其含意, 结合具体语境加以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字、难写字、同 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成才之路 ·语文
人教版 ·必修4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 ·必修4
第五课 苏轼词两首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1 经典晨读
2 高考导航
5 课堂互动
3 学习目标
6 课后强化作业
4 课前预习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人教版 ·语文·必修4
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
![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8d7238a2161479171128d8.png)
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苏轼词两首》知识点人教版【原文欣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陡峭不平的石壁插入天空,惊人的巨浪拍打着江岸,卷起千堆雪似的层层浪花。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祖国的江山啊,那一时期该有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刚刚嫁了过来,周公瑾姿态雄峻。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手里拿着羽毛扇,头上戴着青丝帛的头巾,谈笑之间,曹操的无数战船在浓烟烈火中烧成灰烬。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神游于故国(三国)战场,应该笑我太多愁善感了,以致过早地生出白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人的一生就象做了一场大梦,还是把一杯酒献给江上的明月,和我同饮共醉吧!《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不要去听雨打到林叶的声音,不妨边吟诗长啸,边慢慢渡行。
手拄着竹杖,脚穿着草鞋,走起来比骑马还要轻快。
怕什么风吹雨打?披着蓑衣,顶着风雨,漫步在崎岖的人生路途上,这是自己平生经历惯了的。
寒冷的春风吹醒酒意,身上感到一股寒意,山头夕阳西下,给自己送来一点暖意。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6d3e1895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4.png)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知识点:苏轼词两首》,供大家学习参考!下面是苏轼的两首词《定风波》和《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4中的课文,那么在苏轼的这两首词中,我们应当掌控哪些要点呢,下面为同学们总结了这两首词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还有一些练习题供同学们练习。
《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①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②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 ①指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这是作者贬谪黄州的第三年。
②啸:撮口长啸,魏晋者常作此以示潇洒。
(1)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挺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结合作品扼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4分)(2)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知道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
谈谈你对此的知道。
(4分)答:⑴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
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受突如其来的风雨(如政治生活的风浪),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
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挺写胸臆”。
(本题3分,答出“任天而动”的意思给1分,结合作品分析曲笔表意给2分。
)⑵(示例一)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蓑衣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旷达人语”。
(示例二)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品级;愿意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因而可知这首词确是“归隐人语”。
《苏轼词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
![《苏轼词二首》语文高考文言知识积累与复习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db671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9e.png)
苏轼词两首一、文学常识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他们不仅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如题,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境界宏大,气势恢宏,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词作豪放大气。
豪放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词语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
豪放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榜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得人。
俞文豹在《吹剑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
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这个典故形象地说出了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区别,从此“大江东去”成了豪放词的代表句子。
周瑜周瑜(175-210),男,字公瑾,汉族,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相貌英俊有“周郎”之称。
周瑜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公元210年,周瑜因病去世,年仅36岁。
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豪放词派的开创者。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方面: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赤壁赋》《石钟山记》《超然台记》等。
诗歌方面:现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名诗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等。
词方面:开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他的词有怀古、咏诗、说理、谈玄、感时、伤事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等,奔放热情、豪迈旷达。
名词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a1d50f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8.png)
⼈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 苏轼的词在中国词史上占有举⾜轻重的地位,也是⾼中语⽂课本的重点内容,下⾯是店铺给⼤家带来的⼈教版⾼中语⽂必修四《苏轼词两⾸》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语句 1、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
古代的堡垒;旧堡垒。
唐刘禹锡《西塞⼭怀古》诗:“今逢四海为家⽇,故垒萧萧芦荻秋。
” 2、⼈⽣如梦,⼀樽还酹江⽉。
将酒倒在地上,表⽰祭奠或⽴誓。
酹⽽哭者。
——《明史》 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①犹呼啸;呼叫。
汉李陵《答苏武书》:“夜不能寐,侧⽿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羣,边声四起。
” ②悲叹;哀号。
《太平御览》卷四⼋六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乐安县故市经荒乱,⼈民饿死,枯骸填地,每⾄天阴将⾬,輒闻吟啸呻叹,声聒於⽿。
” ③⾼声吟唱;吟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学》:“ 桓⽞尝登江陵城南楼云:‘我今欲为王孝伯作誄。
’因吟啸良久,随⽽下笔,⼀坐之间,誄以之成。
” 4、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
①形容微寒;亦形容风⼒寒冷、尖利。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寒风料峭透冰绡,⾹炉懒去烧。
” ②来回摆动的状貌。
唐陆龟蒙《记事》诗:“料峭采莲船,纵横簸天浪。
” ⾼中语⽂《苏轼词两⾸》重点内容 苏轼的《念奴娇·⾚壁怀古》,作为北宋豪放词的代表,流传近千年。
这⾸词获得如此⾼的地位,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因素。
其中烘托之法的巧妙运⽤也是其获得成功的关键之⼀。
⾯对⾚壁,词⼈遥想往昔,这⾥曾是三国⾚壁⼤战的古战场,⽽这场战争的关键⼈物——东吴统帅周瑜,让词⼈追慕不已。
词作不是直接怀念古⼈,感慨⾃⾝,⽽是运⽤了烘托之法,曲尽其妙。
为了引出⾚壁古战场,先从眼前的长江着眼,⽤长江作⾚壁的陪衬。
但作者笔下的长江⼜不是⾃然的⼤江,⽽是历史的象征。
长江之⽔淘⾦了千古风流⼈物,也见证了英雄豪杰的辉煌业绩。
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整理精校版)
![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整理精校版)](https://img.taocdn.com/s3/m/f03365c95fbfc77da269b1e9.png)
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必修教案1031 16:11::苏轼词两首补充知识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应举时期。
二、从入仕到贬谪。
三、从谪居到再起。
四、远谪惠儋时期。
苏轼的一生三次在朝,时间都很短,三次到外地做官,共十九年;两次谪居,共十二年,历尽升沉。
他前后两次受到新党打击,中间又受到旧党派斥,耿直敢言使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由于他仕途坎坷,倍尝了人世艰苦,包揽了祖国山川,广泛地接触了人民,因此他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今存《东坡七集》,包括诗、词、文共一百一十卷。
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思想兼容并包,宏博复杂。
他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计;一生热爱学问事业,中心乐之,自进不已。
他能做到随缘自适,知足常乐;处逆境而不颓唐,处顺境而不淫逸。
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昏暗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苏轼的一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幕悲剧。
二、苏轼的创作苏轼的词作,年代可考的是与三十七岁前后,正当仕途遭受挫折的时候。
苏轼词作的旺盛期,是“乌台诗案”以后的编管黄州时期。
苏是以他杰出的文学才能,渊博的学识,发抒胸中之郁积,正如“山川之有云雾,草木之有华实,充满郁勃而见于外”(《江行唱和集序》)。
苏词比苏诗更富于革新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
他异军突起,将诗文革新精神扩展到词的领域,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革新了词的语言,始创豪放词风。
苏轼的词大踏步跨出花间小径,凡诗人惯用的怀古、感旧、记游、寓理等题材都可移之于词,而且挥洒自如。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描写打猎的盛况,抒发慷慨报国的激情,首次将儿女柔情换做英雄豪气:“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心报国,胸怀宽广,气节高尚。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是多幅农村风景画、风情画和风俗画。
《苏轼词两首》基础字词梳理-完整版PPT课件
![《苏轼词两首》基础字词梳理-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2a06244c77da26924c5b067.png)
1 读准字音 2 词语解释 3 名句默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读准字音
1.浪淘.尽( táo ) 3.樯.橹.( qiánɡ lǔ ) 5.酹.江月( lèi ) 7.料峭.( qiào ) 9.萧.瑟.( iāo sè )
2.纶.巾( ɡuān ) 4.公瑾.( jǐn ) 6.吟.啸.( yín iào ) 8.蓑.衣( suō )
三、名句默写 1.大江东去,__浪__淘__尽___,___千__古__风__流__人__物___。 2.乱石穿空,_惊__涛__拍__岸__,卷起千堆雪。__江__山__如__画__,一 时多少豪杰。 3.羽扇纶巾,谈笑间,_樯__橹__灰__飞__烟__灭__。 4.人生如梦,_一__尊__还__酹__江__月__。 5.莫听穿林打叶声,_何__妨__吟__啸__且__徐__行__。 6.__竹__杖__芒__鞋__轻__胜__马___,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7.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也__无__风__雨__也__无__晴__。
退出
二、词语解释 1.风流 _____杰__出_的 2.故垒 ___古__时__军__队__营__垒__的__遗_ 迹 3.乱石穿空 ____陡__峭__不__平__的__石__壁__插__入__天_ 空 4.羽扇纶巾 ___手__持__羽__扇__,__头__戴__纶__巾__。__这__是__儒__者__的__装___ _束__,__形__容__周__瑜__有__儒__将__风__度__ 5.樯橹 _____这__里__代__指__曹__操__的__水军 6.华发 ______白_发
7.多情 ____多__愁__善_ 感 8.何妨 ____不__妨 9.吟啸 ____吟__咏__长_啸 10.一蓑烟雨任平生 ___披__着__蓑__衣__,__顶__着__风__雨__,__已__饱__尝_ 风 __雨__此__处__含__有__“__人__间__风__雨__”__之__意__,__故__处__之__泰__然____ 11.料峭 ____微__微__寒_ 冷 12.萧瑟 _____风__吹__雨__落__的__声_ 音
【一轮复习】专题05 《苏轼词两首》-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大汇总(必修4)
![【一轮复习】专题05 《苏轼词两首》-2021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大汇总(必修4)](https://img.taocdn.com/s3/m/14838e7376a20029bd642da6.png)
专题05 《苏轼词两首》一、生字生词故垒(lěi )羽扇纶巾(guān )樯橹(qiáng )(lǔ )还酹江月(lèi )一蓑烟雨(suō )吟啸(yín xiào) 芒鞋(máng) 料峭(qiào) 萧瑟(sè) 一蓑烟雨(suō)念奴: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歌声娇滴滴的。
淘:冲洗。
风流:杰出的英雄人物。
纶巾:佩有青丝带的头巾。
樯橹:樯,挂帆的桅杆。
橹,一种摇船的桨。
这里代指曹操水军。
酹:将酒洒在地上,表示凭吊。
芒鞋:草鞋。
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萧瑟:这里指风吹雨落声。
二、文化常识1、苏轼:(1037—1101),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豪放派代表词人。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
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
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秋冬两游赤壁,写下两赋一词:《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
2、生平:出身于寒门地主家庭。
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程氏也曾“亲授以书”。
既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
嘉祐元年(1056),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
他一生遭受政治磨难。
入朝任职后,因不同意王安石推行比较激进的变法措施,出为杭州通判。
后改为知密州、徐州、潮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被人诬告作诗讽刺新法,以“谤讪朝廷”罪被捕入狱,这就是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乌台”),终因其才华幸免于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推荐下载】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苏轼词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561e044f46527d3240ce0ba.png)
[键入文字]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苏轼词两首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准备了高二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
苏轼的生平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应举时期。
二、从入仕到贬谪。
三、从谪居到再起。
四、远谪惠儋时期。
苏轼的一生三次在朝,时间都很短,三次到外地做官,共十九年;两次谪居,共十二年,
历尽升沉。
他前后两次受到新党打击,中间又受到旧党派斥,耿直敢言使他成了党争的牺牲品。
由于他仕途坎坷,倍尝了人世艰苦,包揽了祖国山川,广泛地接触了人民,因此他创作大量的优秀作品。
今存《东坡七集》,包括诗、词、文共一百一十卷。
苏轼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思想兼容并包,宏博复杂。
他为人重操守,不以时迁,毁誉不计;一生热爱学问事业,中心乐之,自进不已。
他能做到随缘自适,知足常乐;处逆境而不颓唐,处顺境而不淫逸。
他有治世济民的政治抱负,但在北宋昏暗政治斗争中成了牺牲品。
苏轼的一生,是封建时代知识分子的一幕悲剧。
1。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二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dcccb2f46527d3240ce0fd.png)
前赤壁赋原文:宋代: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通:凭)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共适一作:共食)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苏轼知识点整理.doc
![苏轼知识点整理.doc](https://img.taocdn.com/s3/m/967c312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f.png)
苏轼知识点整理.doc
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
苏轼知识点整理
苏轼
苏文
艺术成就
宋代古文家苏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
1.议论文,以政论、史论为突出。
政论文多针对现实,内容充实深刻;史论大都借古讽今,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如《教战守策》、《留侯论》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
2.记叙文包括碑传文、山水亭台游记和人物传记。
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表。
特点1. 随物赋形。
意到笔随,如行云流水,变幻莫测,立意构思匠心独运。
2. 善于体察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态的精神微理3. 将叙述、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
山水游记,如前、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
亭台记,如《喜雨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则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然。
3.小品文,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
杂记和随笔、记述作者在日常生活中。
高二语文《苏轼词二首》粤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语文《苏轼词二首》粤教版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dc7ba76e172ded630a1cb644.png)
高二语文《苏轼词二首》粤教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苏轼词二首》[教学要点]一、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嘉祜二年(1057)进士及第,宋神宗熙宁年间历任杭州通判、密州知州、徐州知州、湖州知州。
以作诗讪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元祐年间,调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杭州知州、颍州知州。
不久又以写文章讥斥朝廷的罪名被贬为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
接着再贬为琼州别驾昌化军(治所在今海南儋县)安置。
1100年被赦北归,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文学家。
诗、词、散文都有突出的成就。
诗,他是北宋四大诗人之一;散文,他是“唐宋古文八大家”的佼佼者。
而他最富于开创性的艺术贡献是词的创作。
在宋词的发展史上他具有开疆拓土之功。
在他之前,诗庄词媚,词为艳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为人们的传统观念。
这种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认为词只宜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只宜写得缠绵婉媚,“香而软”,认为这才是词的正宗。
而苏轼登上词坛后,他以其超拔的才气,凭他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凡是诗所能表现的题材和主题,都在词里表现,正如刘熙载所说的,达到“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艺概》卷四)的程度,使词走出了樽前檀板、深闺小楼,进入社会民生的广阔天地中。
这就大大地扩展了词的表现功能,起到“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的作用。
他在写作传统的婉约词的同时,大量写作豪放词,豪放词风就是由他开创的。
这对宋词的繁荣昌盛产生了深远的积极影响。
二、课文简析(一)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1、写作背景简介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
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
怀民字偓佺(又字梦得),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讲义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二单元苏轼词两首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eaf8b8d70740be1e640e9aca.png)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少负才名,博通经史。
宋嘉祐二年进士,曾官礼部尚书、翰林学士等职。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放逐。
在宋神宗时曾受重用,然因新旧党争,屡遭贬抑,出任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方官;又因作诗“讪谤朝政”,被人构陷入狱。
出狱后贬黄州。
此后几经起落,再贬惠州、琼州,一直远放到儋州(今海南儋县),从此随缘自适,过着读书作画的晚年生活。
直到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
第二年病死于常州。
作品《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
名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赤壁赋》《后赤壁赋》等。
评价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词派的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书画方面,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善作枯木怪石,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二)人物轶事东坡赤壁苏轼被赦免后,遭贬至黄州。
靠朋友资助住在东坡上的一间茅屋里(“东坡居士”有此而来),这时的苏轼有了大量清闲时间,就到处题赋游玩,大量绝世名词如《临江仙》《卜算子》等等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
其在游黄州赤壁时所写《念奴娇》更成了千古名篇。
不过苏轼虽然博学多才,但在地理上却犯了致命错误,三国赤壁在武汉上游,而黄州赤壁在武汉下游,此赤壁非彼赤壁。
不过将错就错,苏轼题词的这个赤壁现在就被称为东坡赤壁。
(一)背景链接1.《念奴娇赤壁怀古》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
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
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
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2.《定风波》《定风波》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已整整两年了。
苏轼在黄州的处境十分险恶,生活也很困窘,但他很坦然乐观,对人生路途中的沉浮有了深刻的领悟,并准备在沙湖买田终老。
那年春天他到黄州城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有雨具,同行的人都狼狈不堪,独有苏轼从容不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册语文期中苏轼词两首复习知识点梳理
导读: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故垒(lěi)还酹(li)樯橹(qin?)纶巾(guān)
公瑾(jǐn)料峭(qio)一蓑(suō)萧瑟(s)
2、识记词义
(1)重点词
料峭:形容微寒(多指春寒)。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②形容冷落凄凉。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2)近义词
何妨不妨
何妨:用于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妨。
如:何妨吟啸且徐行。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用在陈述句中。
如:如果有意见,不妨当面提出来。
一时时时
一时:一个时期,短时间内,临时、偶然的。
如:一时多少豪杰。
时时:常常。
如时时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
3、名篇名句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2)一蓑烟雨任平生。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二、文学常识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之子。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著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东坡乐府》三卷。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2、豪放派和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有苏轼、陆游、辛弃疾、文天祥、张孝祥等,代表作品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多写男欢女爱、离别愁绪、触景伤情等内容,词句委婉、绚丽,追求精巧、细腻的感情和韵味。
代表作家有欧阳修、柳永、晏殊、秦观、李清照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常见误区提醒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名篇。
词作描绘了赤壁的壮阔景象,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抱负以及对老大无为的感叹。
上阕写景,由景入情,引起对古代英雄的怀念。
下阕先刻画周瑜少年英俊,从容抗敌的雄姿,抒发了作者的赞佩向往之情。
随后的词句既表现出作者对理想境界的神游,又反映出作者对人生所持的某种虚无主义的态度。
就全篇来说,贯穿始终的并不是人生如梦的悲慨,
而是对风流人物的赞美,对建功立业等远大理想的追求,以及因政治失意而产生的牢骚和愤慨。
总体来看,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全词紧扣途中遇雨这样一件生活中的小事,来写自己当时的内心感受。
篇中的风雨竹杖芒鞋斜照等词语,既是眼前景物的实写,又不乏比兴象征的意味,是词人的人生境遇和情感体验的外化。
全篇即景抒情,语言自然流畅,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体现了东坡词独特的审美风格。
词的上阕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学习规律,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词人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一种醒醉全无、无喜无悲、胜败两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呈现在读者面前。
读罢全词,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全新的体悟。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