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

闽南文化的精髓与发展路径闽南文化是指南闽地区所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戏曲、建筑、民俗、宗教等多个方面。

其历史悠久,深厚渊源,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路径,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闽南文化的精髓1、语言:闽南语是闽南地区最为常见的语言,它是闽南文化的标志。

闽南语的音调变化较为复杂,音韵规律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文化内涵。

闽南语另有许多方言,如泉州话、漳州话、福州话等,各具特色。

2、建筑:闽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风格以“三山五园”的布局为主体,具有独特的匠心和造型美感。

闽南建筑多为砖木结构、斗拱屋顶,色彩斑斓,极富变化性。

其中宫殿、庙宇、城墙等的建筑形式更是达到了极致。

3、音乐:闽南音乐集中了南音、琼琴音乐等多种流派。

其中,南音源自福建南部,以泉州腔、莆仙腔、三都腔、闽南腔等为代表,以其柔和轻盈的风格和世界著名的高音而闻名于世。

4、文学:闽南文学包括各类诗歌、歌谣、小说、戏剧、散文、报刊文等。

著名作家有李际仁、杨青石、郑成功、梅妻鹤子等。

5、民俗:闽南民间文化上下五千年,形成了丰富的民俗活动。

闽南年画、木偶戏、龙船竞渡、传统婚礼等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闽南文化的发展路径闽南文化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历代兴衰的沉淀和演变,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特色和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闽南文化也不断发展和创新。

从宋元明清到近代,作为一个城市区域的泉州、福州、厦门等地,陆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现象,出现了南音、闽南民歌、龙头节、泉州木偶戏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

闽南文化长期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连,集中了沿海地区的商业文化和多元文化特征,博大精深、源流涵盖。

当下,闽南文化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方面,培育和传承闽南文化成为了许多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各类活动和节庆适时举办,引导社会形成有利于文化传承、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闽台闽方言入母的历时演变规律

闽台闽方言入母的历时演变规律

闽台闽方言入母的历时演变规律汉语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主要表达方式是汉字组成的文字。

它的演变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那时起汉语就已经发展了几千年之久。

在漫长的汉语演变史中,各地的方言也同样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全面了解汉语的演变历史,研究人员们关注了汉语的起源和演变,尤其是汉语中闽台闽方言的起源和演变。

一般认为,闽台闽方言是由一种通用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的,这种通用的汉语方言也就是所谓的“入母”。

因此,本文将重点研究闽台闽方言的入母演变规律。

首先,南北方言的历史演变。

一般认为,从公元前三世纪起,南方方言就出现了变化,晚期汉语陆续出现。

由于汉语的移民以及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南方汉语的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地域方言,如南京话、上海话、宁波话、老挝话等等。

而北方汉语的语言也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方言,如河北话、河南小牛、临潼话、洛阳话等等。

这些南北方言,都可以说是从共同的汉语原型“入母”发展而来的。

其次,在台湾岛、福建省和海南岛,闽台闽方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是因为这些地区地处近洋,而海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系,它的定位更像一个单独的语言,而不是一种方言。

根据研究人员的研究,台湾岛、福建省和海南岛的闽台闽方言系于南宋时期形成,并且在若干个世纪中经历了相当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总体上体现出了与其他南方方言相似的特征。

此外,闽台闽方言也多次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闽台闽方言的发展。

例如,在台湾岛上,自从明清时期以后,台湾岛所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就越来越大,并且日本的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台湾方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台湾话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最后,综上所述,闽台闽方言是由一种通用的汉语方言发展而来,它具有南北方言演变的历史规律,而在台湾岛、福建省和海南岛,这类闽台闽方言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此,从汉语的历史演变来看,闽台闽方言具有入母的历史演变规律,这种规律可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演变史提供参考。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以《新闻相拍报》为例【摘要】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新闻相拍报》是一档以闽南方言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闻节目,它是泉州电视台在探索闽南语新闻报道道路上的一次经验性总结,是一档较为成熟的方言新闻节目,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本文以《新闻相拍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闽南语;新闻报道;闽南文化;对台传播;本土化闽南语是福建汉语方言之一,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它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被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它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使用。

闽南语在大陆电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说也是比较早的了。

十几年前,泉州电视台就推出了方言新闻栏目《方言报道》,几年后又相继推出《泉州看透透》、《新闻茶座》、《古厝新话》等方言新闻栏目,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2007年,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新闻相拍报》,它是泉州电视台在探索闽南语新闻报道道路上的一次经验性总结,是一档较为成熟的方言新闻节目,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发挥泉州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特殊地缘优势,直观、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闽南文化,体现了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在闽南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扬以及闽台文化交流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闻相拍报》以闽南语作为语言表达形式,它传承了频道“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相亲”的宗旨,喊出“新闻好几套,锁定相拍报”的口号,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引起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自从开播以来,其收视率一直稳居近3个百分点,位居同一时段的同类型节目前列。

一、《新闻相拍报》的文本分析(一)从节目内容分析方言新闻报道是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一个生动变种,是新闻报道形式上的创新,但其本质仍为民生新闻。

因此,方言是“壳”,内容是“核”。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

闽南方言东南亚传播与推进族群认同探析一、闽南方言的历史与现状又称福建话、闽东话等,是汉语闽语的一种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部、广东省东部和台湾地区。

闽南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经过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在近现代史上,随着海外华人的迁徙和东南亚国家的开放,闽南方言开始向东南亚传播,成为东南亚地区华人族群交流的重要工具。

闽南方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约1000万使用者,其中以东南亚地区的华人为主要群体。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闽南方言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对东南亚华人族群认同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在东南亚地区,闽南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民族认同的象征。

许多东南亚华人在与当地民族的交往中,通过学习和使用闽南方言,强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为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闽南方言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年轻一代对闽南方言的使用越来越少,很多年轻人已经习惯于使用普通话或其他方言;另一方面,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加,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出现其他语言和方言的使用者,这使得闽南方言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面临更大的压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闽南方言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有关部门和学者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闽南方言文化活动、编写闽南方言教材、开发闽南方言软件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闽南方言,从而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1. 闽南方言的起源与发展闽南方言起源于中国福建省南部地区,是汉语方言之一。

它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据考古学研究,闽南方言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福建南安文化时期。

在这个时期,闽南方言已经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闽南方言逐渐与其他方言产生了交流和融合,形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语言体系。

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闽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了它独特的魅力。

闽南文化不仅在我国乃至世界上享有盛誉,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交流的深化,如何传承和发展闽南文化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对闽南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闽南文化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底蕴。

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在语言、音乐、舞蹈、建筑、美食、民俗等方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系。

闽南方言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闽南音乐以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歌词著称于世,深受人们喜爱。

闽南舞蹈形式多样,充满了地方特色,展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闽南建筑以其精美的风格和独特的传统工艺闻名,而闽南美食更是享誉全球,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品种让人大饱口福。

二、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1. 文化传承中的问题和挑战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闽南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侵蚀,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和价值观念逐渐淡化。

在大城市化的背景下,闽南文化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也在逐渐减少,传统的传承方式和渠道也面临着困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些青年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兴趣,这也给闽南文化的传承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2. 文化发展中的机遇和趋势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传统的重视,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遇到了一些有利的机遇和趋势。

政府在文化传承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文化传承的政策措施,为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为闽南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空间,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参与到闽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中。

一些民间组织和爱好者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和参与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积极探索新的传承方式和途径,使传统文化更好地与当代社会相结合。

浅谈厦门方言词汇的变化

浅谈厦门方言词汇的变化

浅谈厦门方言词汇的变化摘要厦门方言(厦门腔闽南语),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泉漳片),与台湾话有着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口语方面,虽与台湾话同为漳泉腔,在音韵上也有着极高度的对应,但由于分化时间的早晚以及历史背景的不同,仍有着细部的差异,特别是在词汇方面较为明显。

闽南语通行范围很广,包括厦门、漳州、泉州三市及其所辖的县市和台湾地区、广东海陆丰地区共有3千8百多万人说闽南话。

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香港以及散居在世界各地的闽南籍华侨、华裔也有说闽南话的,虽然各地的闽南话有一些腔调差异,但是基本上能彼此通话无阻。

关键词:词汇、厦门方言、变化、社会生活一、厦门方言的形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定,厦门被迫开埠成为通商口岸,厦门岛和鼓浪屿迅速发展,吸引泉州、漳州等各地闽南人口流入,口音融合,促使了现代厦门话的形成.厦门话,闽南语的代表音,属于闽南语当中的闽台片,与台湾话有着高度的相似性.闽南语传入广东、东南亚及海外者称为福建话.厦门地处中国东南大门,作为郑成功的复台基地和闽南人旅居南洋的出入口,早在17世纪初,就已成为重要的商埠。

1842年“五口通商”后,西方传教士批量进入厦门。

为了传教,他们用罗马字母创制了记录厦门方言的“白话字",并以之翻译圣经、印书办报,在海内外闽南语使用地区组织推广,影响很大。

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曾经提到:“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国家派来中国的商人和传教士愈来愈多。

他们为了学习汉语和传播宗教的需要,拟订了我国各地方言的拼音方案,其中如闽南的白话字(即厦门话的拉丁字母拼音方案)影响最大,曾经出版过许多书籍。

据说至今厦门一带还有许多侨眷用这套拉丁字母跟海外的亲属通讯。

二、词汇发展变化的过程一般词汇,在规模最大的《词典》按音序排列的前3349条词语,其中只有1674条和现今的厦门方言意义和用法相同,另一半发生了各种变化。

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

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

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及语音构拟闽南方言是中国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也被称为闽南语。

闽南方言的历史悠久,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语音体系。

闽南方言与其他汉语方言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声母的差异。

闽南方言中的声母较多,包括b、p、m、f、d、t、n、l、g、k、h、z、c、s、r等。

其次是韵母的差异。

闽南方言中的韵母丰富多样,包括a、e、i、o、u、ai、ei、ao、ou、ia、ie、ua、uo等。

此外,闽南方言还有复韵母,如iau、iu、uai、uei等。

最后是声调的差异。

闽南方言的声调较多,通常有7个声调,如平、上、去、入等。

闽南方言的语音构拟较为复杂,但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闽南方言中的声母有清辅音和浊辅音之分,清辅音发音时舌头与上腭或齿龈接触,浊辅音发音时舌尖与上齿龈接触。

此外,闽南方言中的韵母也有明确的发音规律,如i韵母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u韵母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

而在复韵母中,iau的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iu的发音时舌尖抵住下齿龈。

闽南方言的历史比较主要是与官话进行对比。

官话是中国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与闽南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闽南方言中的声母和韵母较多,而官话中的声母和韵母相对较少。

闽南方言中的声调较多,而官话中的声调相对较少。

此外,闽南方言中的词汇和官话中的词汇也有很大的差异,闽南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在官话中并没有对应的词汇。

此外,闽南方言的语法结构与官话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总之,闽南方言作为中国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独特而丰富的语音体系。

其历史比较与官话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闽南方言的语音构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方言的独特魅力。

闽南语讲座心得体会

闽南语讲座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的繁荣发展,闽南语这一独特的方言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闽南语的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闽南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闽南文化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这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闽南语的起源与发展讲座中,主讲人详细介绍了闽南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闽南语源于古汉语,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

闽南语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等地,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闽南语的发展历程,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缩影。

二、闽南语的语音特点在讲座中,主讲人重点讲解了闽南语的语音特点。

闽南语的语音系统较为复杂,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与普通话相比,闽南语的声母和韵母较为丰富,声调也更为复杂。

闽南语的语音特点使得它在发音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三、闽南语的文化内涵讲座中,主讲人强调了闽南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闽南语不仅仅是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闽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闽南语的成语、谚语、民间故事等,都反映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情趣。

四、闽南语的传承与保护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谈到了闽南语的传承与保护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普通话的普及,闽南语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挑战。

为了使闽南语这一独特的方言得以传承下去,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强闽南语教育,提高人们对闽南语的认识和兴趣。

2. 创作闽南语文艺作品,如歌曲、戏剧、电影等,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闽南语。

3. 建立闽南语资料库,收集、整理和保存闽南语的相关资料。

4. 加强与其他方言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民族语言的繁荣发展。

五、个人感悟通过这次讲座,我对闽南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闽南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感悟:1. 闽南语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我们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方言。

2. 闽南语的学习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治小论文-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

政治小论文-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

保护古汉语活化石——闽南话闽南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东南部最早的汉语方言之一,被称为“古汉语活化石”。

随着普通话的推广普及,应该说,闽南人不说或者不会说闽南话对他们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

但作为一种激发情感的乡音,承载文化的方言和学术研究的资源,让闽南话遭遇忽视甚至遗弃显然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地方母语闽南话被淡化,弱化、边缘化的趋势严重,就如何保护并推广我们的方言,让闽南话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扬传承,同学们组织探究学习小组,通过采访专家、查找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以闽南话现状及生存问题和闽南话的价值为题进行探究学习,大家为拯救闽南话出一份力量,献一份智慧,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一.闽南话现状及生存问题探究闽南话呈逐渐弱化的趋势,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一定程度上受推广普通话的冲击。

据我们调查,现在一般情况是:老年人能够流利顺畅地讲闽南话。

中年人,好些已经不习惯用闽南话表达自己的想法。

至于青年人,几乎没法用闽南话表达一个完整意思。

现在很多在厦门本土成长的年轻人尤其是上过大学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擅长讲他们的母语—闽南话。

即便是讲了闽南话,其谴词造句也与父辈大相径庭。

中小学生在学校大部分用普通话交流,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在校必须讲普通话,由于没有语言交流环境,很多学生能听但不能讲闽南话。

(2)厦门属沿海开放城市,外来人口多,不会讲闽南话的新居民越来越多,200万人口中只有40万人讲闽南话。

当一个人要开口讲闽南话时他就会有所顾虑“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听讲闽南话”,为了方便交流,也为了尊重他人,在公共场合大多数人都尽量讲普通话,虽然体现了厦门的包容性,但这样的恶性循环却使得讲闽南话的人越来越少了。

另外,随着社会的不断多元化发展,人们很自然的忽视了对方言应有的重视,而让其在竞争的劣势中逐步被遗忘。

(3)在厦门本地居民中,非闽南原籍者也为数不少,他们在社会活动中一般使用普通话,在家里一般使用自己家乡的语言。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

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对策闽南语,又称福州话,是闽南地区范围内的地方语言之一,以福州市为代表,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南部、台湾南部及海外闽南语地区。

闽南语作为福建省的一种独特语言文化,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但近年来受到汉语普及化的影响,闽南语的使用及传承面临巨大的压力。

为此,针对闽南语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对策。

一、加强闽南语研究与文化传播。

目前,闽南语的研究基础尚不完善,需要加强对闽南语的调查、研究和整理,为其文化传播提供支持。

应当加强闽南语的教育推广以及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交流平台,如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推广闽南语的艺术、音乐、戏曲、摄影等方面,提高人们对闽南语及其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支持。

二、加强闽南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闽南语言文化已成为福建省的一个重要文化遗产,在其传承与保护方面应采取有效措施。

需要建立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保护和规范化管理,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及个人在闽南语言文化的传承方面,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文化讲座、音乐演唱会、广告宣传等,以传承和弘扬闽南文化。

三、开设闽南语文化课程。

为了提高闽南语文化,我们应采取诸如开设闽南语语言文化课程,编撰有针对性的语言教材和教育课本,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推广闽南语言文化,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推广闽南语言文化,激发人们对闽南语言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四、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

人们的生活和语言环境的改变,使得大部分福建人,尤其是城市居民,在语言上表现出旺盛的汉语化趋势。

为了创造良好的闽南语使用环境,需要引导人们在日常交流中主动使用相关的闽南语词汇、常用语句,加强口头表达的能力,推崇闽南语表达的精髓和特色,注意规范语言的使用。

总之,闽南语是闽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保护是世代相传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应该加强对闽南语的研究和传承,建立相应的保护政策,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推广闽南语的文化,开展相关教育和社区活动,为其传承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闽南语歌曲的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

闽南语歌曲的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

的 未 来 发展 。 以下 就 是 笔 者基 于有 关 文 献 阅 读 与 现 状 思 考 。 对
闽 南 语 歌 曲 的 文化 传 承 所 做 得 一 些 梳 理 以及 对 闽 南 语 歌 曲 的 未 来 发 展所 提供 的一 些 不 太成 熟 的建 议 。

曲 越 来 越 少 。 使 在 闽 南 地 区. 们 也 很 难 找 到 更 多 的 纯 闽 南 即 我 语 歌 曲 专 辑 。 即使 能 在 各 样 的 C 中寻 得 它 的身 影 . 都 是 清 D 也
维 方 式 直 译 闽 南 语 进 行 创 作 的 现象 . 不 仅 造 成 闽 南 语 歌 曲 独 这
特 韵 味 的缺 失 . 而且 也 使 人 们 对 作 品 的理 解 与 作 品 本 身 的流 传
形 成 一 定 的 困难 与 障 碍
传 说 故 事 歌 : 化 的 《 哥 歌 》 安 溪 的茶 歌 调 《 姜 女 送 寒 衣 》 德 舜 , 孟
是 闽 南 语 在 闽 南语 歌 曲 中 的传 承 出现 了问 题 其 是 下 尤

代 , 听懂 能 说 好 的不 多 , 于方 言 中 的 习语 、 后 语 等 惯 用 能 对 歇
词 汇 和 语 义 更 是 茫 然 不 知 闽南 语 歌 曲 的 衰微 应 该 说 直 接 相 关 于 闽 南 语 这 一 地 方 话 的 传 承状 况 目前 就存 在 不少 以普 通 话 思
等 . 中 的传 说 故 事歌 中 的人 物 和情 节都 可溯 源 到 中原 。 其 但 是 . 们 现 在 所 认 识 的 闽南 语 歌 曲 . 我 它产 生 于 祖 国 的 宝 岛 台 湾 。3 0年 前 , 批 的 闽 南移 民追 随 郑 成 功 东 渡 台 湾 。 闽 0 大 使 南 人 的语 言文 化 、 风情 习俗 在 台 湾 扎 根 。 先 民 们 以 闽南 方 言 采 用 中 国古 老 的五 声 音 阶 进 行 演 唱 的俗 歌 俚 曲 、 歌褒 调 世代 相 山 传。

20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20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

20年来闽方言研究综述闽方言作为中国方言的重要分支,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发展,闽方言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本文将对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在过去的20年中,闽方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语音方面,学者们通过对闽方言的深入调查和研究,揭示了其丰富的语音特点和变化规律。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闽方言的音韵系统和外来语言的影响,为理解闽方言的演变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在词汇方面,研究者们整理和汇编了闽方言特有的词汇,分析了其语义、语法和文化内涵。

这些研究对于深入了解闽方言区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有学者到闽方言词汇与古代汉语之间的,进一步挖掘了闽方言的文化底蕴。

在语法方面,过去2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闽方言的句法、词法和表达方式上。

学者们对闽方言的语法特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整理,揭示了其独特的语言现象和表达习惯。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闽方言的语法体系,也为汉语史、语言接触和语言演变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然而,尽管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部分研究过于专注于描写和分析,而对闽方言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传承缺乏。

现有研究多从语言本体出发,对闽方言与其他文化、社会因素的互动关系探讨不够深入。

未来,闽方言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闽方言的传承和保护问题,分析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探讨有效的传承和保护策略。

进一步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如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等,从多角度全面揭示闽方言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

加强跨方言比较研究,通过对比不同方言之间的异同,深入探讨汉语的历时演变和地理差异。

过去20年闽方言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这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研究应闽方言的传承与保护、深化交叉学科研究并加强跨方言比较研究,以期为弘扬中华文化、保护语言多样性作出更大的贡献。

闽南方言语法特点

闽南方言语法特点

闽南方言语法特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闽南方言是汉语方言中的一个分支,主要分布在中国福建省、广东省等地区。

闽南方言作为中国南方的主要方言之一,有着独特的语法特点,包括音韵、词汇、句法等方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闽南方言的语法特点。

闽南方言的音韵特点主要体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

闽南方言的声母相对较为丰富,包括清塞音、擦音、鼻音等多种音素。

韵母方面,闽南方言的韵尾较为丰富,韵腹也多有变化。

闽南方言的声调系统独特,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各自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

在词汇方面,闽南方言有着大量的特色词汇,这些词汇大多与当地的地理、历史、民俗等因素相关。

通常情况下,闽南方言的词汇较为丰富,表达细腻,形式多样。

闽南方言的方位词、量词等也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例如“这里”、“那里”等的表达方式与普通话略有不同。

在句法方面,闽南方言句子的结构相对简单,一般采用主谓宾的句式。

闽南方言的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表达更为准确。

闽南方言的语气词、语法连词等也有很多特色用法,例如“乱乱”、“讲什么风”等常用于表达感情色彩。

闽南方言作为中国南方的主要方言之一,其语法特点在音韵、词汇、句法等方面都有着独特之处。

通过学习闽南方言的语法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增进沟通交流。

希望大家可以多多关注和学习闽南方言,让我们的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本文约224字】有亭向的闽南方言是中国南部福建省的闽南地区和广州等地的一种方言。

闽南方言属于汉藏语系汉语的支系,已用于汉字书写,但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闽南方言的语法特点在音韵、词汇、句法、语序、词类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闽南方言在发音上有更丰富的声母和韵母,几乎每个音节都有具体发声,这也是yahoo难以辨认的原因。

而在词汇和语法方面,闽南方言的趋势是随着当地风俗而不断变化,灵活大气。

闽南方言多用于家庭和日常生活场地,一般都是本地人改变普通话,过去在官方文件和文学上被边缘化。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以《新闻相拍报》为例【摘要】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的《新闻相拍报》是一档以闽南方言作为语言表达形式的新闻节目,它是泉州电视台在探索闽南语新闻报道道路上的一次经验性总结,是一档较为成熟的方言新闻节目,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本文以《新闻相拍报》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闽南语新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闽南语;新闻报道;闽南文化;对台传播;本土化闽南语是福建汉语方言之一,同时又是中国现代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它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语言的语音、词汇,被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它主要分布在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福建、广东、海南,同时在中国大陆其他地区和东南亚等地区也有使用。

闽南语在大陆电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说也是比较早的了。

十几年前,泉州电视台就推出了方言新闻栏目《方言报道》,几年后又相继推出《泉州看透透》、《新闻茶座》、《古厝新话》等方言新闻栏目,引起了不错的反响。

2007年,泉州电视台新闻中心推出了《新闻相拍报》,它是泉州电视台在探索闽南语新闻报道道路上的一次经验性总结,是一档较为成熟的方言新闻节目,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喜爱。

节目充分利用电视媒介的特点,发挥泉州与台湾仅一水之隔的特殊地缘优势,直观、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闽南文化,体现了闽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在闽南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发扬以及闽台文化交流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新闻相拍报》以闽南语作为语言表达形式,它传承了频道“传承闽南文化,服务两岸相亲”的宗旨,喊出“新闻好几套,锁定相拍报”的口号,其内容贴近生活,形式新颖,引起了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共鸣,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

自从开播以来,其收视率一直稳居近3个百分点,位居同一时段的同类型节目前列。

一、《新闻相拍报》的文本分析(一)从节目内容分析方言新闻报道是电视民生新闻中的一个生动变种,是新闻报道形式上的创新,但其本质仍为民生新闻。

莆田话中增加元音的趋势

莆田话中增加元音的趋势

莆田话中增加元音的趋势在莆田话中增加元音的趋势是指,莆田话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出现了增加元音的现象。

莆田话是福建省莆田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方言,属于闽南语的一种变体,因为地理、历史以及与其他方言的相互影响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莆田话在语音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的现象,其中增加元音的趋势是比较显著的一种。

莆田话中增加元音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莆田话中有一些音节原本是闭音节,即以一个辅音或者元音开头,一个辅音结尾的音节,但是在发音时出现了元音的插入。

例如,“日”字在普通话中发音为/ri/,而在莆田话中发音为/eri/,在这个发音过程中,元音/e/ 插入到了原本的闭音节中。

类似的例子还有“死”字在莆田话中发音为/sei/,而不是普通话中的/si/。

其次,莆田话中一些辅音和元音的组合发音方式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往往导致在原本的辅音后面增加元音。

例如,“个”字在莆田话中发音为/gui/,而不是普通话中的/ge/,元音/i/ 在这里起到了连音的作用。

同样,“甲”字在莆田话中发音为/gia/,而不是普通话中的/jia/,元音/i/ 插入到辅音/g/ 和/a/ 之间。

这种辅音和元音组合发音方式的变化导致多了一些元音的出现。

另外,莆田话中的一些浊辅音在发音时也会伴随着一个元音的出现。

例如,“翻”字在莆田话中发音为/fuain/,而不是普通话中的/fan/,元音/ui/ 在这里出现在浊辅音/f/ 和/an/ 之间。

此外,莆田话中还有一些单音节词发生了元音的转换和增加,使得原本只有一个元音的单音节词增加到了两个元音。

例如,“鸦”字在莆田话中发音为/ia/,而不是普通话中的/ya/,元音/i/ 出现在原本只有/a/ 的位置上。

以上是莆田话在语音上增加元音的一些趋势。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交流,语音上的相互影响导致的。

同时,地理因素和历史因素也可能对莆田话的语音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增加元音的趋势并不是完全普遍的,不同地区和不同个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

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了解岛小学生在语言使用上的情况及闽南方言在他们中的流行程度。

调查对象为岛小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获取数据。

分析发现,岛小学生普遍使用闽南方言,但受到现代化影响,使用频率逐渐下降。

影响语言生活的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

学校教育在传承闽南方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还需加强。

结论部分总结了闽南方言在岛小学生中的传承情况,并提出了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有助于促进闽南方言在岛小学生中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语言生活、调查、分析、流行程度、影响因素、学校教育、传承情况、建议、未来研究、语言使用情况、教育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宁德市是一个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地处闽南地区,闽南方言在这里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岛小学生是宁德市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海岛上,受限于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与外界的联系相对较少。

岛小学生的语言生活情况具有独特性,尤其是在方言使用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闽南方言在宁德市的使用逐渐受到挑战。

许多岛小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更多地使用普通话或者书面语言,而闽南方言的传承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对岛小学生的语言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闽南方言在这一群体中的传承情况,为未来的语言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宁德市闽南方言岛小学生的语言生活状况,分析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闽南方言的使用情况,并探讨闽南方言在该群体中的流行程度。

通过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访谈和观察,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岛小学生在语言交流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分析影响他们语言生活的因素,并探讨学校教育对他们语言使用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我们旨在为闽南方言在岛小学生中的传承提供参考和建议,同时对学校教育提出改进建议,促进闽南方言在宁德市的传承和发展,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展望。

闽南语的发展趋势

闽南语的发展趋势

语言学作业结合语言学理论,谈你认为闽南方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国家推进闽南生态保护,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推进闽南语的保护?闽南语(Manlam ngy;白话字:Bân-lâm-gú),在台湾亦称为Hō-ló-ōe(台湾话、台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语。

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

一、闽南语形成和发展趋势: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这同时体现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

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第九世纪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亦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闽南方言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陈燕玲[1];林华东[1]
作者机构: [1]泉州师范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东南学术
页码: 125-134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闽南方言;使用现状;发展走向;保护策略
摘要:为了深刻了解闽南方言的历史和现状,以便对闽南方言今后的走向、保护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深入闽南方言核心区——福建泉州、厦门、漳州和台湾,以及潮汕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调查显示,年青一代闽南方言能力明显趋弱,许多传统基本词汇逐渐消失;城镇化地区普通话和闽南话已经是双语并行。

调查结果认为,作为强势方言,闽南方言不会那么容易消失,但会随着闽南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方言作为族群的标记,是社会沟通的重要工具。

近年来政府主持的电台、电视台开播闽南语频道,给了民众传承闽南方言必要性的信号,是闽南文化生态保护最具体的举措。

应该继续把闽南方言纳入学校的乡土教材中,组织开展以闽南方言为载体的文化竞赛活动和文艺表演活动,以确保方言的传承。

闽南语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闽南语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闽南语的起源和分布情况
闽南语是我国名气较大的方言之一,据说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是我国南方使用较多的一种方言。

从西晋时期开始,到唐朝、北宋,大批中原人迁往福建南部,聚居在福建泉州,开始形成了如今的闽南语。

第一阶段:西晋八大姓氏入闽,部分人避难到了福建泉州晋江流域一带,泉州话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唐初陈政父子屯垦漳州,带来了大批中原的士兵,也让漳州话产生。

第三阶段:宋朝王潮、王审知等人统治了福州、泉州等地,泉州话正式形成。

广义的闽南语是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是特指闽台之间的闽南语。

闽南语在各地的称呼也有不同,在大陆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潮汕话、雷州话等,在台湾则被称为台湾话、河洛话、福佬话。

目前闽南话的主要分布区域有闽南地区、闽东北地区,还有浙江省的东南地区,广东的潮汕地区,粤西的湛江、茂名、阳江也有分布,珠三角的中山、香港,海南岛均有使用人群。

东南亚中不少华人社群也是使用闽南语交流。

目前全球使用闽南语的人口约7000万人。

广西、江苏、安徽、四川也有少量人口使用闽南语。

你的家乡使用哪些方言呢?你能听得懂闽南话吗?欢迎留言说说你的印象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作业
结合语言学理论,谈你认为闽南方言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国家推进闽南生态保护,你认为应从哪几个方面,怎样推进闽南语的保护?
闽南语(Manlam ngy;白话字:Bân-lâm-gú),在台湾亦称为Hō-ló-ōe(台湾话、台语等),另外也有福建话(东南亚,港澳,海外)的称呼,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闽语。

语言学的分类上,中国语言学者多认为闽南语是一种汉语方言,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学术上泛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南本地之闽南语。

一、闽南语形成和发展趋势:闽南语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三摆的移民潮,移民的原因是征蛮佮避乱,这同时体现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第一摆:第四世纪晋朝人移居闽→泉州话的形成
五胡乱华时期(304-439),异族入侵中原,伫西晋永嘉二年(308)的时阵,中原的「衣冠八族」(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一带,in1共上古汉语(比如,有身、新妇、斟酌、鼎、箸、失礼)顺sua3带过来,后来成做「泉州话」。

所以「泉州话」就是第三、四世纪的中原音参「吴楚方言」(比如,水薸(phio5)、手ng2、鲎hia)佮当地的「越语」(比如,loo3(高)、san2(瘦)、lim(饮)、hiu3(洒))滥做伙而成的,这就是「白话音」主要的来源,伊比「读书音」较早。

第二摆:第七世纪陈政、陈元光父囝屯垦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高宗总章二年(669)福建泉州佮广东潮州之间「蛮獠啸乱」,朝廷派河南光州固始(即今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接近安徽省)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南下平乱,平乱了后屯兵伫即马的漳州一带,即批人带来七世纪的中古汉语。

第三摆:第九世纪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亦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三兄弟统治漳州→漳州话的形成
唐朝末年,中国发生「黄巢之乱」(878),朝廷派河南固始县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南下平乱,平乱了后王潮被封做福建威武军节度使。

即批人阁带来九世纪的中原汉语。

前后即两批的移民大多数是河南光州固始人,in用固始的方言教福建人读四书五经,后来成做「漳州话」,这就是「读书音」主要的来源。

伊保存了真济唐朝人读册的音。

明末学者对于当时闽南语进行系统整理,著有《汇音宝鉴》,十五音因而诞生。

二、闽南语使用现状:虽然闽南语目前仍有相当的使用人口,以及持续发展的戏剧文化。

但其使用人数却因为中国大陆普通话推广而节节下降。

在台湾,教育场合几乎皆使用国语授课,传媒等公众媒体优先语言也为国语,使得占台湾人口近八成的闽南族群语言保存不易,普遍来说,中南部闽南年轻人较北部闽南年轻人能操流利闽南话,年轻人闽南语能力普遍低於年长者,在9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辈,情况更为严重。

也由于国语的官方地位,某些较不具母语意识的父母和新一代子女沟通也选用国语。

三、闽南语的保护
闽南语国内发展的现状却实在不尽人意。

闽南语影响力逐渐下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外部来说,非闽南语系人口的涌入和闽南自身和外界的交流,提高了闽南人的普通话水平,从内部来看,很多闽南本地人视本地话为土语,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抛弃了闽南话。

作为个体来说,掌握好普通话甚至是英语、日语的确对个人发展有利,但是长久以往,闽南文化及其载体闽南语都将成为频危的非物质遗产。

其损失非少也。

泉州,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发展中城市,是闽南语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应当发扬传承闽南话的责任,从多方面保护发展闽南话。

目前,泉州对闽南文化的保护,比较多的是民间艺术,如南音、木偶等等。

但是南音、木偶、打城戏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吗?戏曲在中国的没落是不争的实情,保护只是延缓它的死亡,并不能使闽南文化勃发出生机。

反观世界其他语言,日语有时尚动漫的支持,德语有歌德伟大作品的诠释,法语自称精美浪漫。

这些语言的传播都有很合适的载体。

而泉州闽南语呢?实在让人觉得很单薄。

语言,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产生合适的载体去提现它的伟大,也就失去了传播的价值。

而泉州话绝对不是没有价值的语言。

泉州有中原古意,有爱拼敢赢,有晋水遗风。

提现中华民族中年时期(唐宋)的自信和魅力。

泉州话不是一种没有价值的语言。

(一)、保护泉州话,发扬闽南话,第一要有合适的平台。

泉州有泉州四套和刺桐之声电台,他们是闽南语传播的主体,取得的效果是显著的,不过还远远不够。

真正要弘扬闽南文化和闽南语,必须在节目内容上狠下功夫,制作一些闽南人喜闻乐见的栏目,只有让人欢喜,才能有更多的人被吸引过来。

比如泉州四套的“唐山过台湾”、刺桐之声的“志明卡春娇”等节目还是值得表扬的。

特别地,还要有一些适合非闽南人学习闽南话的内容,例如闽南话与普通话对照的节目,该类节目可以帮助闽南人学习普通话,也可以帮助非闽南人学习闽南话,一举两得之功。

除了电视台和电台之外,其他的文化传媒机构,
其实都可以是闽南话传播的基地,比如广告,话剧等等。

(二)、其次,弘扬闽南话,要有智力支持
泉州想要建设成闽南话的基地,一定需要有闽南话的研究基地,实际上美国哈佛大学都有“台语研究基地”,在台湾关于台湾文学和台湾语言(实际就是闽南语)的研究机构比比皆是,而在大陆地区,这样的研究单位还不多,师院有闽南生态文化研究中心,华侨大学基本没有闽南语研究机构,厦门大学倒是有“汉语方言研究室”,还制定了闽南话拼音方案。

泉州缺少科研机构,就很难为闽南话的传播做好后续保障。

泉州市应当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推广和弘扬闽南话,以“面向推广、面向民众、面向弘扬闽南话”为宗旨,设立一些研究机构(可以和大学合建),专门研究保护、推广和弘扬闽南话。

(三)、弘扬闽南话,需要各级各类学校配合
上文所说,影视作品是弘扬闽南话的一个手段,但是各级各类学校是弘扬闽南话的另外一个主要战场,每年来泉州读书的外地人成千上万(包括外来人口子女),如果这些人员在泉州通过学校教育和学生交流,掌握泉州闽南话,那么即使将来他们流出泉州,其心理都会对泉州多一份认同。

成为泉州友人。

而在教育机构中,大学尤其重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将来走上社会对泉州建设更有帮助,同时大学里也可建立闽南话研究机构,对其推广有巨大的作用。

四、但是在保护和推广闽南话过程中也有一些突出的问题。

对于本地闽南人来说,保护闽南话不应该和推广普通话产生矛盾,泉州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社会,也不应该是一个“语言认同”社会,闽南话和普通话是相支撑的两种语言,可以认为普通话是泉州的官方语言,也是泉州人民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而泉州话是泉州人民内部的共同语。

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在《泉州方言与文化》一书中,明确指出了泉州话和普通话的若干规律,例如泉州话文读为h,而白读为p的汉字在普通话中一定读f,如飞,分,放、芳等字。

这说明,只要研究清楚闽南话与普通话的内在联系和区别,闽南话学习和普通话学习是不矛盾的。

可以相信,在泉州,闽南话和普通话是可以双语并行的。

对于不会说闽南话的同志来说,由于有完善的闽南话学习体系,相信只要愿意学习闽南话,在不长的一段时间就可以掌握基本闽南话,也可以和泉州人用泉州话交流。

在和国内比较中,东北方言是比较容易学习,其原因就是其文化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让大家学习泉州话像东北话一样容易,泉州话一定会占据主流地位。

当然上文关于学习闽南话的内容是比较乐观。

现实中,真的有人在泉州多年还不能掌握闽南话,除了个人原因外,泉州话确实比较繁难,体现在文白两套读音系统,八种音调,还有外人难以理解的音变规律。

这些都是学习泉州话的拦路虎。

笔者认为泉州话学习最大的难点实际是没有文字,因为没有文字,所以很多内容只能口耳相传,外地人想要掌握泉州话,就必须日复一日和泉州人交流对话,因为没有文字,很多内容都不够系统,学习泉州话只能鸡零狗碎地学习。

这大大增加了学习闽南话的难度。

所以目前确实有必要研究泉州话的记录方式,汉字式,罗马式,还是其他方式呢?这些都还有待研究讨论,笔者个人认为泉州话依旧采用汉字记录,但是可以用拉丁字母作为注音工具。

泉州话面临的困境还有后继无人的现象,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能真正掌握泉州话,即使在说泉州话是也常常加入普通话词汇,泉州一些古老的表达,例如“五色话”都已经很少在年轻人口中出现。

现在年轻人的泉州话,更像是闽南音读出来的普通话。

长此以往,泉州话活的灵魂就将失去。

此外,厦门市已经决定,今年秋天正式开始在中小学教授“闽南话”。

这是对泉州闽南话保护工作地一个巨大的警醒,泉州如再不努力,就永远失去在“闽南语”相关利益分配上的主导权了!
泉州闽南话,没落久矣。

国家推进闽南生态保护,势必药保护好闽南文化,而闽南语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