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苏轼》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

(任意三点得3分)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分)
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1分,只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1分)
二:
(1)“我欲醉眠芳草”一句,有多种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该句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也写出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一种境界?
(借喻,表现了一种幽美、精密、纯洁的境界。


(3)“_____”的特写镜头,使旷放、豁达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解鞍欹枕)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这首小令反映了词人在黄州的旷放生活,表达了乐观而豁达的胸襟。

)。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西江月①苏轼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③层霄,即层云。

④障泥,是用锦或布制作的马荐,垫在马鞍之下,一直垂到马腹两边,以遮尘土。

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鞍,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 “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 “可惜一溪风月”的“可惜”是可爱的意思,一溪风月惹人爱,写出了风月之美及人的喜悦赞美之情。

D. 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2.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

答1. B B项,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琼瑶,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

2.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⑤俯仰结合。

“弥弥浅浪”是俯视,“隐隐层霄”是仰视。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艺术手法和鉴赏诗句的能力。

作答时,指出诗词运用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常见的艺术手法有用典、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及翻译【阅读理解题目】:西江月①[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弥弥:水盛的样子。

③横:广远。

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

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

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

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

⑥欹(qī:歪,斜。

⑦杜宇:杜鹃鸟书杨朴事[宋]苏轼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③,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④’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

②杞:地名。

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②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及觉已晓()(2)书此语桥柱上()(3)妻子送余出门()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15.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

(2分)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

(3分)A.爱惜B.惋惜C.吝惜18.《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

苏轼《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20~21题。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此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后第一个中秋。

20.下列各项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以梦喻世事,既有对人生旅程充满牢骚的评判,又有从怅念前尘到摆脱人生烦恼的感情挣扎。

B.“新凉”照应“中秋”,加上“几度”一词,更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悔恨之情。

C.下片头两句写实,中秋夜对月独酌,悲人生之寥落,充满对世事人情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期盼。

D.这首词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渲染了“寒”“凉”的意境,表现出中秋夜的独特感受。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21.清代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请举例分析这首词中景与情的关系。

(6分)20.(5 分)BC。

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

B.“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与悔恨之情”错。

更传达出人生的人短促,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

“凉”字既有喻示人生之“凄凉”,也喻示现实人间之“凄凉”。

C.“充满对世事人情的留恋和对友人的期盼”错。

以自我嘲讽的形式来抒发了对世态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

21.(6 分)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分)“夜来风叶已鸣廓”,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烘托了悲凉气氛,以引出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2分)“月明多被云妨”,明月总是被乌云遮去光芒,借惨淡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被谤的愤懑之情。

(2分)(若答:“中秋谁与共孤光”,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也可给2分)。

西江月 苏轼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 苏轼 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

西江月苏轼苏轼《西江月·梅花》阅读答案附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二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

(2分)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

(3分)参考答案14.冰清玉洁天然丽质(2分)(3分)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梅花之美。

(3分)三:1.请结合文本,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描写惠州梅花的神韵的。

2.有人说这首词“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

请结合全词谈谈“高情已逐晓云空。

不与梨花同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1.词的上阕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美。

起首两句说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是正面描写;后两句写梅花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是从美的影响着笔来写美本身,是侧面描写。

2.表达了作者对超尘脱俗的岭南梅花的挚爱;抒发了作者对有着岭南梅花一般风姿神韵的侍妾朝云的一往情深和无限思恋,蕴含着作者内心郁结不散的怅惘之情。

简析:《西江月·梅花》也题作《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西江月·梅》。

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上阕通过赞扬岭南梅花的高风亮节来歌赞朝云不惧“瘴雾”而与词人一道来到岭南瘴疠之地。

下阕通过赞美梅花艳丽多姿、不施粉黛而自然光彩照人来写朝云天生丽质,不敷粉脸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红。

诗歌《西江月》——苏轼

诗歌《西江月》——苏轼

“障泥未解玉骢骄”,是说那白色的骏马忽然活跃起来,提 醒他的主人:要渡水了!此时,词人不胜酒力,从马上下来, 等不及卸下马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我欲醉眠芳草”,既写 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以及词人因热爱这幽美 的景色而产生的喜悦心情。
琼瑶,是美玉,这里比作皎洁的水上月色。可惜,是可爱 的意思。这一溪风月确实是太迷人了!那月光洒满了静静的原 野,洒满了清澈的溪流,水月交辉,真像缀满了无数晶莹无暇 的珠玉。如果策马前进,那些珍奇的珠玉书势必被马蹄踏碎, 这怎么能行呢?
西江月
——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春晓。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天空中隐隐约约云气弥漫。
濒临溪流,下得马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就醉倒在芳草中睡觉。
这溪中景致如此可爱,千万不能让马儿踏碎了那水中的月亮。
马鞍作枕,斜卧绿杨桥上进入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赏析 这是一首寄情山水的词。上片写词人路上的见闻和醉态,
下片言词人对美好景物的怜惜之情。此词以空山明月般澄澈、 空灵的心境,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夜人间仙境图,表 现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抒发了作者乐观、豁达、 以顺处逆的襟怀。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境界空灵浩渺, 读来回味无穷。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 层霄,即层云。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 ,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 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 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 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 ”,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 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 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 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阅读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江月苏轼
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注释】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这是苏轼被贬惠州时所作。

此年,侍妾王朝云病逝。

[2]东坡自注:岭南珍禽有倒挂子,绿毛,红啄如鹦鹉而小,自东海来,非尘埃中物。

[3]涴(w):沾污,弄脏。

语出唐张祜《集灵台二首》却嫌脂粉污颜色。

1.请分析作者笔下梅的形象。

(4分)
2.此词哪句话点明了题旨?请简要分析。

(7分)
参考答案
1.【①玉骨仙风,不染尘俗,品格高洁(冰清玉洁、品性高洁);
②不施粉黛而姿容俏丽,丽质天然。

(意思对即可。

不结合诗歌内容谈,减半给分。

)】
2.【高情已逐晓云空句。

(2分)全词咏赞了梅的形和神,寄托了作者哀悼朝云之情。

(1分)该句即集中表露了赞美哀悼之情,(1分)高情指对梅的喜爱之情,实指对朝云的怀念之情;(1分)晓云与朝云语义双关;(1分)空写尽了作者的悲哀、失落之情。

(1分)(分项给分,未答对高情已逐晓云空句不影响其他各处得分。

)】。

苏轼《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阅读训练及答案

苏轼《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开头虽也写人生如梦,却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旷达不同,流露出悲切之感。

B.上阙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由季节之秋写到人生之秋,将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

C.下阕以物喻人,既写中秋佳节却乌云闭月之景,也喻指词人自身的政治遭遇。

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秉烛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

18.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人心绪系于“凉”字,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7.D(3分)“中秋谁与共孤光”中的“孤光”指的是月光,而非是烛光。

故选D。

18.①伤秋苍凉,中秋之夜风吹树叶之声,环境苍凉,引出伤秋之情;
②年老悲凉,由秋景写到“眉头鬓上”的秋意,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
③世事薄凉,以酒贱客少、乌云遮月喻指词人被贬后无人问津的境况、小人当道的政治环境,体现了世事薄凉;
④孤寂凄凉,中秋与弟弟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表达了词人孤寂凄凉之情。

[6分。

一点2分,任答3点即可。

其他答案于文有据、言之成理亦可。

]。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一」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参考答案: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懑,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3分)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3分)《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篇二」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涴①,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孤雁儿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①涴:污,弄脏。

简要分析两首词描写梅花时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苏轼的词正面描写梅花的风姿、神韵等,表现了词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描写梅花时使用了拟人手法,用“梅心惊破”来表现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表现了词人情感上的波澜;用“一枝折得”表达折梅无人寄达的悲凉之情。

解析:苏轼的`词是正面描写梅花的各个特点,以此塑造梅花的形象,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李清照的词涉及梅花的仅有两句“梅心惊破”“一枝折得”,第一句写了梅花听到笛声后急于开放的状态,第二句写词人折梅无人寄的悲凉。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轼《西江月》《书杨朴事》阅读答案对比赏析西江月①【宋】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

②弥弥:水盛的样子。

③横:广远。

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

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

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

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

⑥欹(qī:歪,斜。

⑦杜宇:杜鹃鸟书杨朴事【宋】苏轼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

及召对③,自言不能。

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

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

④上大笑,放还山。

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

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注释】①东封还:封泰山归来。

②杞:地名。

③召对:召其应对诗歌。

④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

②坐作诗追赴诏狱: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第二年被贬至黄州。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及觉已晓()(2)书此语桥柱上()(3)妻子送余出门()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15.用/给《西江月》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2分)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

(2分)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

(3分)A.爱惜B.惋惜C .吝惜18.《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练习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3.《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3分)4.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阅读答案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阅读答案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指皎洁的水上月色;水月交辉,有如缀满了 无数晶莹剔透的珠玉,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 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 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下片开头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 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 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 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 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 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 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 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 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 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 ,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 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 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 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 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 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
• 西江月 • 【宋】 苏轼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 参考译文: •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
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 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西江月-顷在黄州阅读答案-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阅读答案-苏轼

西江月-顷在黄州阅读答案-苏轼(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西江月-顷在黄州阅读答案-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①[宋] 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②醉卧少休。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全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词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原文宋代: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练习题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2.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析。

(3分)3.《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月独酌,作《西江月》词。

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却有更深的内涵。

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3分)4.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分)《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赏析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世事一场大梦”中的“世事”既可以指具体的历史实事,即指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事情,亦可以理解为苏轼对人生命运的抽象意义的认识。

“世事如梦”,“人生如梦”,一切皆如白驹过隙,雪后飞鸿,人生只是天地间偶然的飘蓬,所以不可执着于现实中的得失荣辱,而应超脱于具体的万事万物,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人生几度新凉”,用“新凉”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并且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可见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感,时间的流逝磨蚀着有限的生命,词人由此产生出真挚的惜时之情。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标签:标题]篇一: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6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试题(新) 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míng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jiè。

她把良师益友介绍给我们,使我们认识qì今为止人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什么!”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三四个。

B我不知道那些在才艺比赛中获奖的孩子中考时到底加不加分。

C你参加了《初中生与社会》主题作文大赛了吗?获得了几等奖?D朱自清的散文,有的质朴平淡,寓深情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如《背影》;有的色彩缤纷,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如《绿》。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删去“其原因”或“因为”)B.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C.每年的春晚就好似一部反映当年社会生活的戏剧,演员们的表演无与伦比,让人们在一个个真实生活场景的回忆中得到美的享受。

(应将“无与伦比”改为“美仑美奂”)D.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终于登峰造极,欣赏到了美好的景色。

(“登峰造极”改为“登上顶峰”。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①上有所好,。

②,非志无以成学。

③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

(《春》)④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马说》)⑤古人常常“借风抒怀”。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阅读答案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呜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苏轼的这首词写在他被贬黄州的时候。

(1)“人生几度新凉"中“新凉”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2)结合具体词句,赏析本词中的主要表现手法。

(4分)参考答案:整理(8分)【答案示例】(1)①“新凉”照应“中秋”,指又一个秋天的来临,突出了秋天乍到的“新”;②“新凉”亦指诗人因“乌台诗案”被系入狱,备受凌辱,后侥幸不死被贬黄州的人生际遇;③“几度新凉”表达了对年华似水的无限惋惜和悲叹;④同时也表达了含冤被贬后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之情。

(2分)“新凉”亦指诗人再次遭到排挤打击的人生际遇,用一个“凉”字,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凄凉(或答“被贬的落寞悲凉”)之情。

(2分)(2)示例一:主要运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表现手法。

(2分)“夜风鸣廊”,中秋之际,西风飒飒,落叶萧萧。

既烘托了悲凉的气氛,又引出了下句词人的迟暮之悲。

(或:“月明多被云妨”,借眼前之景,暗寓对小人当道、才高人妒、忠而见谤的愤懑之情)。

(2分)示例二:主要运用了烘托映衬等表现手法。

(2分)“夜来风叶”烘托“眉头鬓上”的孤独。

“中秋”烘托“把盏”的凄凉(或“‘中秋’是传统意义上团聚的节日,苏轼选取‘中秋’这一宴乐的节日作为背景,以虚笔中的乐景写哀情,使哀情为之更哀”)。

(2分)示例三:主要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表现手法。

(2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

“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

【名师讲题】苏轼《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阅读训练及答案

【名师讲题】苏轼《西江月 中秋和子由》阅读训练及答案

西江月·中秋和子由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苏辙,字子由。

本词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起笔即写“秋凉”,流露的悲切之感笼罩全词,这与苏轼一贯的旷达的词风不同。

B.上阕三四句由写景到写人,从视觉角度写出秋夜秋风肃杀的景象,刻画诗人的形象。

C.下阕以物喻人,虽是中秋之月却被云遮挡,奸臣当道,词人忠而被谤,因谗遭贬。

D.中秋之夜,词人却无人可以赏月共饮,一句“谁与”更衬托出“凄然”之感的浓郁。

16.中秋佳节,词人流露出对人生深沉的感叹,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3分)B16.(6分)①感叹人生虚幻,“几度秋凉”道出诗人对人生命运起伏不定的无奈喟叹。

②感叹年华逝去,由秋风萧瑟、落叶纷飞写到两鬓斑白,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

③感叹世态炎凉,诗人遭贬后门庭冷落,政治理想难以发挥深感悲伤苦闷。

④感叹孤寂思亲,中秋与弟弟分隔两地,无人陪伴赏月,只能独自把酒北望。

名师讲题: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夜来风叶已鸣廊”,在秋夜中,听风吹落叶的声音响彻长廊,从听觉的角度写出秋夜秋风肃杀的景象,不是视觉。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赋分说明: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①感叹人生虚幻,上片起句以梦喻世事,包含了不堪回首的辛酸往事,人只是天地间偶然的过客,所以不必执着于现实生活中的得失荣辱,当做梦一场,使自己内心趋于平衡。

“几度秋凉”指诗人受到排挤打击之后的人生际遇,一个“凉”字表达诗人心中的凄凉之情,所以“几度秋凉”不仅指自然节候的变化,同时也指人生命运的起伏不定。

②感叹年华逝去,三、四句“夜来风叶已鸣榔,看取眉头鬓上”紧承起句,进一步唱出了因时令风物而引起的人生惆怅。

作者撷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由自然界的变化,词人自然联想到自己的人生之秋,词人取过镜子,看见两鬓爬满了白发,由秋景写到“眉头鬓上”的秋意,表达了年华逝去的悲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8.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请简要分。

(6分)
9.你认为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请简要分。

(5分)
参考答案:
8.词的上片写感伤,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

作者取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这两个典型秋色秋景,借寒暑的易替,叹时光易逝、容颜将老、壮志难酬。

(3分)下片写悲愤,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酒贱常愁客
少”“月明多被云妨”,这两句有念怀亲人的无限情思,有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群小当道的`愤,有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意,也有难耐的孤寂落寞和不被世人理解的苦痛凄凉。

(3分)
9.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分)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无穷。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