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

合集下载

教玩具陈列室解说词

教玩具陈列室解说词

教玩具陈列室解说词
我们知道游戏是幼儿的生活,玩具是他们亲密的伙伴,对于幼儿,玩具可以是任何东西,他们也可以把每一样东西都变成可玩的玩具。

我们陈列室展示的是自制教玩具、桌面教玩具。

桌面玩具有19类,桌面玩具看似简单,却蕴含了无穷的奥妙及玄机,涉及数学中的几何学、运筹学、等多门学科。

活动中,在跟同伴玩耍的过程中,会对这些相关的知识点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不知不觉间增加幼儿的智慧,加深同伴之间的友情,为融入社会作好准备。

自制玩具有27类,主要是运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创造再加工,在自制玩具过程中,幼儿体验玩具的趣味性、操作性、实践性;学会主动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并充分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谦让及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坚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小小讲解员

坚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小小讲解员

坚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小小讲解员作者:来源:《中华魂》2017年第03期延安是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从四面八方前来这里参观和学习,兴起了一股从未有过的“延安热”。

每逢节假日游客蜂拥之际,人们就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又一个身着八路军服、头戴八角帽的小学生,精神抖擞地活跃在延安各革命纪念地和各革命旧址。

他们以当年“小八路”的精气神、稚气未脱的声调,用“讲、唱、跳”的形式,热情洋溢地向远道而来的游客宣讲着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十三年的峥嵘岁月和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奋斗史,为延安的革命传统、延安精神和爱国主义“三大教育”基地树起了一道大讲红色故事、传播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的靓丽风景线。

他们就是人们誉为“坚持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小小讲解员”。

回顾延安小小讲解员活动开展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它是由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小率先开展的。

1991年,该校为了推进以延安精神办学育人方针的有效实施,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探索、实践和思考,提出了一条“请进来,送出去,走出去”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即请延安革命纪念地的同志到学校宣讲延安精神;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学习延安精神;挑选有宣讲能力的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向游客宣讲延安精神。

借以通过这“三驾齐驱”的举措,使延安精神教育入学生之脑,进学生之心,见学生之行。

为该校突出素质教育,注重以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创出一条全新的路子。

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及所属各革命纪念馆和各革命旧址的同志们,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小这一理念和做法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不仅应邀经常去该校宣讲延安精神,认真接待该校组织的每一次参观学习活动,而且把他们选送学生到各革命纪念地义务宣讲延安精神的做法视为一种创举和新生事物,给予极大的关注和重视,不仅结合各纪念地的实际,以办培训班的方法,对选送参加宣讲的同学从宣讲内容、语言表达、个人仪表等方面进行了精心指导和培训,而且以“传帮带”的形式,从宣讲方法、注意事项、技巧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反复的示范和指导,使他们很快进入角色,有模有样地进行宣讲,赢得游客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导游词

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省政府成立纪念地导游词

位来宾:大家好!欢迎来到莒南县大店镇参观“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暨山东省政府诞生地”景区。

我们这个景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区。

景区的定位是“沂蒙红色圣地,华夏第一庄园”,是红色文化与庄园文化有机结合的特色景区,一个景点,两大看点,这在全国来讲,是一个很稀特的景区。

您可以看到,这里既是个大学堂,又是个大庄园,还是个大花园,到这里来旅游,能够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所谓“沂蒙红色圣地”是指这里集中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全国四大老区之一——沂蒙老区的革命文化资源;所谓“华夏第一庄园”,是指全面、系统反映了一个持续时间长、规模大、结果好的大店庄氏庄园。

目前,整个景区占地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12个院落,480间房屋。

这座秦砖汉瓦、粉墙交相辉映的古建筑群,曾铸造过辉煌的历史,承载着厚重的庄园文化。

大店是鲁东南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明清以来,这里的庄氏家族认真遵循和实践孔孟儒家思想,坚持农耕起家、科举兴族,实业富族,拥有良田万顷、家财万贯,为豪门望族。

当时的庄氏庄园规模宏大、旗杆林立、市井繁华,有一百五十多个堂号,著名的有七十二家堂号。

抗战时期,八路军115师及山东党政军领导机关转战迁移到莒南大店,这里的庄氏家族将宅院献出,供革命长期使用。

从1941年3月到1945年9月,在长达4年多的时间里,八路军115师司令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临参会、抗大一分校及后方医院、兵工厂、文化社团、工、青、妇组织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团、文化组织长期驻扎在这里,罗荣桓、朱瑞、黎玉、肖华、谷牧、陈仕榘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

这里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

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政府——山东省政府在这里诞生,莒南大店成为山东解放区的红色首府和革命圣地,这里是与井冈山、延安、西柏坡齐名的四大革命展馆之一。

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导游词

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导游词

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导游词
欢迎各位游客来到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这里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

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位于美丽的山区,占地面积广达数千亩。

这里是红军长征胜利后的休整地,也是党中央在遵义会议后的革命根据地所在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革命历史意义。

首先,我们将带领大家来到主纪念碑广场。

主纪念碑高耸入云,上面镌刻着“红军长征胜利之地”十个大字,寓意着红军勇敢坚守和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

站在这里,您可以俯瞰整个基地的美景。

接下来,我们来到革命历史陈列馆。

陈列馆内展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物模型讲述了党的历史和红军长征的艰辛征程,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

随后,我们将带领大家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广场。

广场上耸立着高大的红军长征纪念雕塑,纪念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们的壮举。

广场的四周种植着郁郁葱葱的红色植物,营造出浓厚的红色革命氛围。

最后,我们将来到丰碑亭。

亭内立有一座纪念碑,纪念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会议的重大决策。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感受到党中央英明决策背后的智慧和勇气。

在参观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保护好展品和纪念设施。

同时,也欢迎您积极与导游交流,提问与讨论。

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参观,能够增强大家对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认识,激发每个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热情和信心。

感谢大家的参观,祝您在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度过愉快的时光!。

陈列室解说词

陈列室解说词

陈列室解说词各位领导:欢迎大家来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绵阳市涪城区教体系统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室‛。

在‚5.12‛地震中,涪城因为灾情重,受灾广,而被列为重灾区,得到了国际友人、海内外同胞、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援建,他们的爱心,体现在涪城的每一所学校,也贯穿于涪城教育重建的全过程。

为了继续和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铭记和感激所有爱心人士的援建,我们建了这座陈列室,以之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涪城区政区图上,详细地标明了‚5.12‛地震后,我们全区所有重建和新建的学校名单,几乎涉及到全区95%以上的学校。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铭记和感激之情。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幅竹简上,刻写的是涪城区教育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张仁诚老先生特为我们所写的《涪城教育赋》。

竹简也就是古时候的书,这里以竹简为创意,既体现涪城历史悠久,又表明该室与教育系统的关联。

同时,竹简自有一种厚重感和历史沧桑感。

涪城区于1993年由绵阳市市中区分区新建,不到20年历史,但是早在汉高祖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01年,就设置了涪县,作为广汉郡的属地。

当时的涪县政区包括今涪城、游仙、罗江、安县四区县广大地域。

所以,张老先生的这篇《涪城教育赋》,就从那个时候写起,一直写到建区以来的历史,写到涪城教育历经灾难、凤凰涅磐的今天。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整个陈列室的前言,或者说序篇。

除了表达铭记和感激之情外,我们也期望通过铭恩奋进,无私奉献的方式,来助力于民族的复兴和中华的腾飞。

这是‚5.12‛地震中,我区受灾的情况,图片部分展示的是区内部分学校建筑和室内设施受损的情形,文字部分是对全区总体受灾情况的说明:尽管‚5.12‛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重建任务最重的一次地震。

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绵阳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涪城教育系统临危不乱,迅速行动,科学应对,把地震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延安革命纪念馆导游词8分钟

延安革命纪念馆导游词8分钟

延安革命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延安革命圣地,我是你们的导游。

在这里,你们将亲身体验到那段峥嵘岁月,感受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革命精神。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红色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了展厅的入口。

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照片和文物,它们记录了党中央在延安的十三年间所经历的风雨历程。

其中,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手稿尤为珍贵。

这些手稿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得以保存下来,见证了革命者们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接着,我们来到了展厅的中心区域。

这里陈列着许多革命老区的实物和模型,如“红军大学”、“南泥湾垦区”等。

这些展品生动地再现了当年红军战士们艰苦奋斗、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

南泥湾垦区的模型展示了当年八路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情景。

他们一边战斗,一边生产,自给自足,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最后,我们来到了展厅的尾声部分。

这里展示了许多革命先烈的遗物和他们的英勇事迹。

其中,一件看似普通的草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双草鞋是当年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穿过的。

草鞋虽破,但红军战士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精神却永存。

这件展品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舍生取义的崇高品质。

回顾这段红色之旅,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们为民族解放事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此,我们要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枣园革命旧址的解说词

枣园革命旧址的解说词

枣园革命旧址的解说词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逛逛枣园革命旧址。

一走进这枣园呀,就感觉好像穿越回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您瞧这一排排的窑洞,当年可都是革命先辈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他们的奋斗和付出。

那时候条件艰苦,可他们的心呐,比火还热,比钢还坚。

走进窑洞里面,简单的摆设,朴素的布置,却充满了力量。

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可能就是他们策划革命的战场。

您再看这院子里的枣树,它们也像是战士,默默守护着这里。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就像革命的成果一点点积累。

想象一下,毛主席他们在这园子里散步,思考着国家的未来,那种坚定的眼神,那种无畏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咱们得好好感受,好好记住,不能忘了先辈们的牺牲和努力。

朋友们,咱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因为这都是他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呀!第二篇嘿,小伙伴们!咱们现在就在著名的枣园革命旧址啦!一到这儿,是不是感觉特别有历史的韵味?这可是个充满传奇的地方。

您看这些窑洞,别看它们外表普普通通,里面可藏着好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儿。

当年的领导人就在这里,为咱们的未来出谋划策。

走在这小道上,仿佛还能听到他们热烈讨论的声音。

每一步,都像是在和历史对话。

那时候的生活可不容易,但是大家的信念特别坚定。

再艰苦也不怕,一心只为了让咱们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这园子里的景色也美,有花有草,有树有鸟。

但最美的,还是先辈们留下的精神。

他们在这儿奋斗,为了理想,为了咱们的国家。

他们的故事,就像星星一样,照亮着咱们前行的路。

咱们来这儿参观,可不仅仅是看看风景,更要把这份精神装在心里。

以后遇到困难,想想先辈们,咱们就有了勇气和力量。

好啦,小伙伴们,让咱们带着敬意,继续在这园子里好好感受吧!。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

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解说词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解说词一、导入词:各位领导,来宾(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各位来紫阳第一小学校史陈列室参观。

走进今日紫阳一小,你首先看到的是西大门两旁的对联:上联是“儒学山麓传世纪薪火承前启后”,下联是“朱子庙址育万千桃李继往开来”,她告诉我们,这所百年老校是在孔庙、朱夫子庙的原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到今天(2012年)已109岁了。

二、各篇章解说词:(一)跨入校史陈列室,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参观线路图“,它告诉我们,这个校史陈列室分别由“概述——百年图强历程——今日紫阳一小——园丁风采——桃李芬芳——百年校庆” 六大篇章组成,其中,“百年图强历程”又分“清末初创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至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分。

(二)下面,我们按顺序参观。

这是介绍紫阳一小数次历史演变的概述。

她共记载了紫阳一小所经历的十八次校名变革,每一次变化都留下了一定的历史印记。

旁边照片所示的就是各个不同时期紫阳一小留给我们的印象:不同时期的校门、教室和校徽、校园,富有灵气的校歌、校训,都反映出百年老校的沧桑变化。

(三)紧接着的是不同时期的办学历程:清末初创时期,以地方绅士和族立学堂为主,学生二三十人不等,靠毛茶捐为常年办学经费。

这是《皖政辑要》对清末初创情况的记述,这是清末董氏学堂的学历证明,这是清末时期自编的乡土教材——《婺源地理教科书》。

民国时期,学校逐步形成规模。

民国初年,学校办办停停,由潘兆瑞、程学典等校长一直坚持到民国十一年,改校名为县立诚立小学,举江家瑂为校长,为学校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国二十年,地方士绅力举程可式出任校长,学生近四百人,校内体制健全,办学设施日渐完善,婺源教育兴旺发达由此开始。

民国三十四年,学校改简师附小,开始增设简师班,部分学生由此参加了革命队伍。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导游词

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导游词

欢迎各位来到大丰上海知青纪念馆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回顾一段充满历史记忆的岁月。

首先,我们来到了纪念馆的入口。

这个入口的设计寓意深远,两边的立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典型的知青住房的模样,而横梁则是象征着知识分子的书籍堆叠的形象。

进入纪念馆,我们首先来到的是序厅。

这里的墙上挂着一些当年的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上海知青们在大丰工作的生活场景。

这些面孔虽然已经有些模糊,但他们的青春和热情依然深深地印在这些照片中。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各个展厅。

这些展厅分别讲述了知青们在不同时期的生活和工作情况。

在这里,你们可以看到他们如何从城市走向农村,如何从学生转变为农民。

每一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每一个展品都有其背后的历史。

在第一个展厅中,我们将看到一些知青们的用品,如行李箱、背包、脸盆等。

这些都是他们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中生活的见证。

他们带着这些物品,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大丰的农村,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一个多媒体展厅。

这里播放着当年知青们在大丰生活的纪录片。

你们可以看到他们劳动的场景,也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感受他们的情感。

然后,我们将进入一个展厅,这里展示了一些知青们的手稿和日记。

这些文字记录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的困惑、挣扎和希望都在这其中得到了展现。

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个多功能厅。

这里可以观看电影、举办讲座等。

我们可以在这里进一步了解那段历史,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

在纪念馆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知青们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更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和坚韧。

他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历史的塑造者。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珍惜现在的时光,为我们的未来而努力。

感谢大家参与今天的参观。

希望你们在纪念馆里找到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让我们共同铭记这段历史,珍惜当下,创造未来。

集美纪念馆讲解词大全

集美纪念馆讲解词大全

集美纪念馆讲解词大全
尊敬的游客们,欢迎来到集美纪念馆。

这里不仅是一座历史的殿堂,更是一段不朽的传奇。

让我们一同追寻历史的脚步,领略这里的风华绝代。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集美纪念馆的展厅。

这里陈列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历史图片,它们见证了集美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这些文物和图片,如同历史的明灯,照亮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也照亮了集美人民坚韧不屈的精神。

漫步在展厅中,我们仿佛能够听到那些英勇的集美人民,在战火中呐喊、在困境中坚守的声音。

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抗击日军的钢铁长城,用生命捍卫了家园的尊严和荣誉。

接下来,我们将前往集美纪念馆的第二展厅。

这里展示了集美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和感人故事。

您将会看到许多珍贵的文物,如参与抗日斗争的武器、弹药和纪念物等。

这些物品见证了集美人民与日军殊死搏斗的壮丽场景,也见证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

在参观过程中,您将会深刻感受到集美人民对于民族尊严和自由的执着追求。

他们为了家国大义,不惜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正是这种无私奉献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支撑着他们走过那段艰难岁月,也激励着我们为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希望各位游客能够深刻铭记这段历史,珍惜今
天的和平与繁荣。

让我们共同传承集美人民的英勇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成功破解)旧址讲解词(适用于普通观众)0

(成功破解)旧址讲解词(适用于普通观众)0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讲解词(适用于普通观众)大家好,欢迎您来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大院参观。

这所院落,就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1947年5月,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借用了西柏坡村东头的13户民房,根据需要又请工匠陆续修建了部分房屋,陆续围起了一道土坯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为了适应战争的环境,中央工委对外称“工校”或“劳大”。

1948年5月,党中央毛主席转战陕北来到西柏坡,西柏坡成为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

在这里,毛主席、党中央领导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部署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酝酿筹建了新中国。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赴京建国。

西柏坡成为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82年3月11日,国务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旧址占地面积1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目前对外开放的主要有8个展室,下面请随我参观董必武同志旧居。

董必武同志旧居董必武同志旧居原本是西柏坡村的一户民房,它坐北朝南而建。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西屋是董老一家的寝室,西厢房是秘书王保萱与夫人马云苏住房;南厢房是卫士长刘国安和服务员冷启元、张莲英的住室。

院里的海棠、杏梅、翠竹等都是董老和夫人何莲芝同志在工作之余亲手栽种的。

春天,小院里海棠葱茏,翠竹吐绿,杏花芬芳,夏秋季节则果实累累,使这所普通的农家小院别有一番情趣。

董必武同志于1947年5月随同中央工作委员会来到西柏坡,1949年3月,前往北平。

在这里工作、生活了将近两年的时间。

北房东屋是董老的办公室,室内的陈设都是按照原样摆放的,办公桌、太师椅、茶几、书架等都是原物;北墙悬挂的“华北最新详图”是董老收藏并使用的。

董必武,原名贤琮,号璧武。

1886年3月5日出生,湖北省红安人,曾参加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西柏坡期间,董老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务。

新小寻访红色足迹材料

新小寻访红色足迹材料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
司寨乡前新乡屯小学
为了进一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学校组织40余名师生在鲜红队旗的引领下,前往周恩来纪念馆,开展了一次“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

早晨7时40分许,学生列队,集合训话。

春风拂面,沐浴着金色的阳光,排着方队,举着旗帜,背着包,怀着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伴随“嘟——”的客车汽笛声开始了新的旅途。

9点多钟,抵达周恩来纪念馆。

师生排着队进入馆内,瞻仰周恩来总理的塑像;登上纪念馆顶楼,极目楚州舒,远观淮安城,感受伟人心怀祖国、情系人民的高尚情操。

来到馆后的陈列馆,了解周恩来总理的战斗一生和革命历程,有革命战争、和平建国、政治外交。

同学们参观图片、实物、文字解读,感受一代伟人心胸如海阔、待人最真诚革命精神…
走进周恩来故居,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浓浓的书卷气,大家观看了总理出生及幼年生活的地方,听着讲解员的讲解,脑中立刻浮现出少年时代总理勤奋好学,胸怀大志的崇高形象,在忧国忧民的年代中,一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更是在同学们心中激荡。

此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生活,并且通过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教育学生铭记历史,激发了他们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讲解词

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讲解词

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讲解词大家好,今天咱们来到了丹阳总前委旧址纪念馆。

听名字是不是有点严肃?别担心,咱今天不讲大段大段的历史课,咱轻轻松松聊聊这个地方背后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一点儿新鲜的感受。

走进这座纪念馆,你会发现,它看起来像是一座普通的老房子,但实际上,这个地方承载了太多的历史记忆和革命情怀。

现在,我们就从这里出发,去感受那段不太为人知,但却充满力量的岁月。

咱们说到“总前委”这三个字,其实也许很多人听了会有点陌生。

对吧?其实它就是丹阳革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曾经在这里,革命的先烈们曾经在艰苦的环境中,策划着一场又一场关乎命运的斗争。

想想看,这里曾经是革命工作的重要指挥部,所有的决策、讨论、筹谋,都是从这座小小的房子里发出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打破沉寂的不是外面轰鸣的炮火,而是那些来自心底的坚定和决心。

是不是有点儿震撼?这座纪念馆虽然不大,但每一件展品,每一张照片,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历史的厚重感。

有些展品是当年留下来的,比如说那台老旧的打字机,哦,别小看它,这台机器可是曾经无数次被用来打出那些传递革命思想的文件,背后藏着的是无数革命者的心血和汗水。

而那张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当时总前委的几个主要人物,他们脸上没有什么华丽的装饰,只有一种特别的坚毅,仿佛告诉我们,不管前方有多少荆棘,也要一步步走过去。

这里面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小故事。

你看那边的桌子,桌子上放着一个小小的茶杯。

这个茶杯的背后有个大大的“秘密”。

曾经,这个茶杯是给那时的总前委领导用的,他们在紧张的工作间隙,喝上一口热茶,虽然不是特别奢华,但那种朴素和简朴的氛围,却让整个办公室充满了力量和温暖。

是不是很有意思?你想想看,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们能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找到力量,简直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还有一个特别感人的地方,就是馆里展出的那些旧报纸和宣传册,虽然它们已经有些破旧,泛黄了,但是翻开每一页,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激昂和奋斗精神。

小源会议旧址讲解词

小源会议旧址讲解词

小源会议旧址讲解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小源会议旧址!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这座历史文化古迹的背后故事,希望能让大家对这里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小源会议旧址位于我国历史名城南京,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中心之一。

这里曾经是一座民国时期的私人别墅,于1927年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党务工作的地方。

小源会议旧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南京发展壮大的重要阶段。

小源会议旧址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建筑,依山傍水,环境幽雅。

旧址占地面积宽阔,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南方特色,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

一进入小源会议旧址,我们首先会看到一个陈列馆,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历史发展。

通过陈列的文物、照片和文字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里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活动中心,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见证。

在陈列馆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京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重要会议和活动照片,如“八七会议”、“小源会议”等等。

这些照片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在南京时期的艰辛奋斗和无私奉献。

陈列馆外是一个小花园,花园内有一颗巨大的古树。

这颗树被称为“党员之树”,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发展。

党员们在这里举行庄严的入党仪式,并在党旗下宣誓,表达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

小源会议旧址同样也有一个会议室,这个会议室是由原始的私人别墅改建而来。

这个会议室曾经举行过许多重要的党务会议,参与其中的党员们在这里讨论党的发展方向、制定策略和计划。

参观完小源会议旧址,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国共产党在南京的发展历程和革命精神。

这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座具有指导意义的地方。

小源会议旧址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更在于它可以引导我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的思考。

通过参观和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作出的牺牲和努力。

希望大家在参观小源会议旧址时,能够珍惜这个历史遗址,铭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也希望大家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非常感谢大家的参观!。

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

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

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旧址参观。

1946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就在这里诞生,可以说这里是团旗重新升起的地方。

中国青年团组织从它创建之日起,就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始终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团组织创建之初,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根据需要曾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救国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决定重建青年团,冯庄是当年选定的第一批试建青年团的村庄。

冯庄团支部的试建成功,在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年,它为在农村建立团组织创造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的工作。

今天,学习继承冯庄团支部的光荣传统,是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这里的陈列共分三个部分展出,请看第一个部分:党的关怀一、党的关怀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总是坚定的信任青年,热情的关怀青年,充分的发挥青年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青年工作。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三篇文章,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朱德总司令是青年学习的楷模。

1943年延安全体学生向朱总司令献旗。

旗上写着:“你的名字就是我们的战旗”在延安,朱总司令曾给青年们赠送三件宝,这就是笔、镢头和枪。

他勉励青年们拿起笔来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拿起jue头开荒种地,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拿起枪来打击敌人,学会打仗,保卫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长期在重庆工作,对国统区的青年运动十分重视和关心。

这是1944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周恩来给《新华日报》的题词。

姚引良参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旧址

姚引良参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旧址

姚引良参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旧址
8月6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姚引良在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姚婧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宝塔区委书记祁玉江,副市长杨霄,市委副市级咨询员杨军宪以及团市委、团区委等主要负责人陪同下,参观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宝塔区冯庄乡冯庄村团支部旧址。

在冯庄乡青年团旧址前,姚引良与老团员代表亲切交谈。

他指出,冯庄村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诞生地。

近年来市区各级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为推进跨越发展、构建圣地延安做出了突出成绩。

在听取宝塔区冯庄团支部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后,姚引良对全市推行“党建带团建行”“1+1+X”模式配备乡镇团委班子的作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团员教育培训的实践锻炼,不断为党的基层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姚引良希望市、区各级团组织,要传承好老一辈团员青年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加强基
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继续坚持工作有方向,有力度,有实效,不断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切实加强对农村团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的改造扩建,努力吧冯庄团支部打造成全市团干部的培训基地和全国团员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姚引良一行还仔细参观了展馆陈列,并与冯庄村的团员青年合影留念。

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解说词

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解说词

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解说词(参观者到达广场下车后)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下)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参观指导工作,我是,下面由我为大家这次的参观活动做解说,不当之处还望大家批评指正!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位于济阳县新市镇史家寺村,也就是现在我们所在的村,该村位于新市镇以北8公里处,北与临邑县、商河县接壤,地处三县交界之地,济阳县第一个党支部就诞生在这个村。

该村现有人口460多人,土地16多亩,中共党员21名。

济阳县第一党支部旧址共有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旧址、展览馆、广场。

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广场。

广场东西长48.5米,南北宽33米,共占地1600多平方米,我们可以看到地面已经全部硬化、绿化,供参观游览人员停放车辆使用。

(引导参观者走到展板前)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通过这块展板,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济阳县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旧址修复项目建设过程以及第一党支部的成员生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为了收集相关资料,今年5月份,派出专门人员远赴上海,到达李兴民家中收集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使我们的展览得以充实。

(大家看完展板后,领大家进入大门参观,进门后)我们正前方是展览馆,展览馆的东侧是第一党支部旧址。

我们首先参观一下旧址。

大家随我来。

(走到通往旧址门前的东西向小路时,边走边说)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第一党支部旧址,也就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李兴民的家。

旧址为一座典型的农村院落,包括北屋5间,东屋2间,西屋2间,角门1间,总建筑面积255平方米。

我们在修建时,本着“复原复真、修旧如旧、尊重历史、教育后人”的原则,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为我们重现了当年党支部成立时工作生活的场景。

(进院后)我们首先到西屋去看一下。

这两间不大的房子原本是李兴民家的厨房,第一个党支部就是在这间屋里成立的,随后这里也就成了党支部的办公室,进行秘密的党员发展、革命思想宣传工作。

东屋也是两间,当时主要存放杂物,党支部成立后,作为会议室使用,之初的很多重要决策就是在这里作出的。

团员活动室讲解词模版

团员活动室讲解词模版

团员活动室讲解词模版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来到学校团员活动室,我仅代表全校团员对各位领导莅临我校视察工作表示欢迎和感谢!
我校团员活动室大约xx平方米,是团员开展日常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

在团总支和大队部的组织下定期开展团员培训、团章、少先队干部的培养等交流、学习活动,旨在努力提高团员和队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修养。

东墙是共青团知识,规范的悬挂着团徽、呼号、誓词以及团歌。

西墙:这里是我们团员知识,墙上贴有我们的团徽、呼号、入团誓词、团歌,团员们可以知道团员的各方面知识。

墙侧整齐的摆放着我们的活动鼓。

这是我们的活动资料专柜,里面摆放有齐全的室部管理制度和各种活动资料。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来我校指导工作,为了我们的进步,尊敬的各位领导,请留下宝贵意见,谢谢!。

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词

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词

XX革命历史纪念馆讲解词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XX指的是XX地域胶济铁路以北大片区域,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

战争期间,XX人民创造的不朽业绩,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

近日,青岛晚报记者探访XX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温XX人民的革命历史。

1、“XX魂”铸丰碑XX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XX市XX街道办事处XX村西部,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于20XX年5月开始建设,历时三个月建成。

该纪念馆旨在挖掘红色记忆、弘扬爱国精神。

XX革命历史纪念馆院内有一座“XX魂”雕塑,“XX”二字取自当年XX县的名字。

雕塑由四个人物组成,代表军民一心、同仇敌忾的寓意。

该纪念馆呈如意形状,四周围墙呈波浪形,体现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滔滔不绝的寓意。

展馆中230余张图片展示了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XX历史,展示了XX“花木兰”冷恩成、宁死不屈与两岁儿子惨遭活埋的孙兰芝等,太多浴血奋战的动人故事铸就了“XX魂”丰碑。

XX街道XX村位于XX西北部,村庄先后获得全国自驾游营地、国家AAA 级景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该村由于其战略地位、政治地位、历史地位,战争年代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XX历史记载,抗战时期,XX党组织、地下民主政权、地下武装组织在XX村这一带设立很多民主机构,在抗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依托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XX街道办事处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在XX战役遗址上建立了革命历史纪念馆。

2、点燃抗日烽火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全民族抗日救国伟大战争中,XX地方党组织广大党员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37年9月,山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12月,在XX西南乡建立起一支20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

1938年1月,日军在青岛登陆,侵占青岛。

【参考文档】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导游词-范文模板 (5页)

【参考文档】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导游词-范文模板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导游词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位于阜平县南20公里处的城南庄镇,整座纪念馆占地5250平方米,建于1972年,这里完整保留着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工作和生活的旧址,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导游词,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城南庄革命纪念馆导游词朋友,来到阜平您不仅能欣赏到太行山壮美的自然景色,品尝到中国大枣第一乡甘甜的大枣,同时我相信您也一定能被发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可歌可泣的壮烈故事所深深感动。

下面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阜平县的基本情况。

阜平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临五台山,东接华北大平原,总面积2476平方公里。

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富,汇集着太行山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文物古迹。

康熙、乾隆西巡五台山曾驻足此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

由于地处要冲,阜平自古就为兵家必争之地,涌现出了许多慷慨悲歌之士。

革命战争年代,阜平更是成为一块孕育革命的红色土地:早在1925年建立的中共阜平县小组是华北第一个党组织,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是我国北方第一个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阜平曾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阜平又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驻地。

今天我们将去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陈南庄参观。

城南庄革命纪念馆位于阜平县城南20公里处,原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解放战争时期曾为中共中央机关驻地。

这里北靠苍山主峰,南临胭脂河,苍松翠柏,风景秀美。

各位朋友,掀开中国半个世纪前那部血与火交织的历史,您便会发现一个辉煌的亮点,这就是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

在这块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留下了众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光辉的足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室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来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冯庄团支部旧址参观。

1946年11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个农村团支部就在这里诞生,可以说这里是团旗重新升起的地方。

中国青年团组织从它创建之日起,就是党领导下的青年群众组织,始终发挥着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

团组织创建之初,叫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后根据需要曾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救国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党中央决定重建青年团,冯庄是当年选定的第一批试建青年团的村庄。

冯庄团支部的试建成功,在中国共青团的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当年,它为在农村建立团组织创造了成功经验,推动了在全国普遍建立青年团的工作。

今天,学习继承冯庄团支部的光荣传统,是广大团员青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力量。

这里的陈列共分三个部分展出,请看第一个部分:党的关怀
一、党的关怀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青年看作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所以总是坚定的信任青年,热情的关怀青年,充分的发挥青年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十分重视和关心青年工作。

1939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发表了《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三篇文章,充分肯定了中国青年运动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延安的青年运动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模范,延安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就是全国青年运动的方向。


朱德总司令是青年学习的楷模。

1943年延安全体学生向朱总司令献旗。

旗上写着:“你的名字就是我们的战旗”在延安,朱总司令曾给青年们赠送三件宝,这就是笔、镢头和枪。

他勉励青年们拿起笔来学习马列主义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拿起jue头开荒种地,在劳动中锻炼自己;拿起枪来打击敌人,学会打仗,保卫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长期在重庆工作,对国统区的青年运动十分重视和关心。

这是1944年为纪念“一二.九”运动周恩来给《新华日报》的题词。

1945年周恩来在延安纪念“一二.九”运动十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青年是争取和平、民主的先锋队,谁有青年,谁就有将来。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适时地提出了重建青年团的提议。

刘少奇对青年团的重建工作也非常重视。

他在全国土地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选择一批有群众工作作风的、虚心的、能接近群众而没有官僚主义毛病的青年干部去做团的工作。

任弼时是中国青年团卓越的领导人之一。

1925年他21岁时就当选为团中央的总书记,1946年到1948年,他领导了青年团的重建工作。

1949年在全国青年团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被选为第一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的名誉主席。

这是任弼时抱病在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政治报告。

这是任弼时同志请毛泽东审阅政治报告稿写给毛泽东的信。

二、青年团的重建
青年团的重建工作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和领导下进行的。

1946年6月,根据任弼时同志的提议,中央青委向党中央报送了《关于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
建议草案》,八九月间,任弼时在枣园两次主持召开书记处座谈会,讨论青年团的重建工作。

座谈会围绕要不要建团,建立什么样的团,如何建立团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讨论。

与会人员就建团的必要性,团的名称、性质、任务、工作方法,团与其他团体的关系等发表了意见。

枣园座谈会后,中央青委决定在延安和绥德进行团的试建工作。

冯庄是延安县丰富川最大的村庄,是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当年的模范村。

1946年9月,中央青委派马仪到延安县,与延安县青联主任吴光明到冯庄试建青年团。

他们在区、乡党组织的支持协助下,召开群众会,举办青年俱乐部,开展生产互助和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

通过学习教育把一些思想进步、工作积极的青年发展为团员,先后发展了三批共26名团员。

1946年11月22日,冯庄团支部成立,选举李巨升为团支部书记。

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

冯庄团支部建立不久,便经历了严峻的历史考验。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一部分团员青年参加了解放军和游击队,一部分团员青年有李巨升带领坚持就地斗争。

1947年中央青委转移时,把12箱文件和书籍交给冯庄团支部保存。

团员们表示,一定要做到人在书在。

延安光复后,他们把这批文件和书籍完好无损地交给中央青委。

1948年12月,《中国青年》复刊,第一期刊登了,《活跃的延安冯庄青年团》一文,文章报道了冯庄团支部在自卫战争中坚持对敌斗争的情况。

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年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任弼时在大会上座政治报告。

大会通过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章程,选举任弼时为团中央名誉主席。

团一大的胜利召开,表明了青年团的重建工作最后完成。

这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陕北区出席团代会代表和部分委员合影。

李巨升代表冯庄团支部出席了团一大并被推举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这个布褡裢是李巨升在1947年带领冯庄团员对敌斗争中装文件和材料用过的。

这是号咀子。

1947年冯庄团支部与358旅举行联欢时部队送给他们8个洋号。

李巨升保存了这个号咀子。

这是1947年5月在蟠龙战役中李巨升缴获的敌军指挥刀。

三、与祖国共奋进
青年团重建后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团员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发扬革命传统,听从党的召唤,与祖国共奋进。

1955年,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耀邦在延安参加陕西省团代会时讲话说:“冯庄团支部是全国第一个团支部,是青年团的老根”,“冯庄青年团是“团根”“不要忘记团的老根”这是1983年胡耀邦来延安在枣园旧址参观。

那时他是中共中央总书记。

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来延视察,强调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2006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和延安人民一起过大年。

他强调革命战争年代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和平建设时期也需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这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伟大而艰巨的战略任务。

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团中央从50年代起就高度重视在青少年中开展绿化
祖国的植树造林活动。

1956年3月,团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五省区(陕、甘、晋、蒙、豫)青年造林大会,动员全国青年开展绿化黄河,绿化长江,绿化西北黄土高原的活动。

1997年8月,江泽民同志作出了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重要批示。

这是延安、榆林地区的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2005年9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同志与冯庄团员青年座谈,勉励广大团员青年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的寄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奉献青春年华。

改革开放以来,从团中央领导到全国各地团的干部,以及广大团员青年来到延安和冯庄学习继承革命传统。

延安市区各级团组织,也经常举行“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主题团日活动。

这是共青团延安市举行“青春献祖国”主题团日活动。

这是共青团宝塔区委开展“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的活动。

从20世纪60年代起,由团中央发起的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一直延续到今天。

雷锋精神鼓舞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年茁壮成长。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继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的人生价值熔化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

这是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李润虎与延安中学团员青年在一起。

这是共青团宝塔区委举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诗会。

加强团的组织建设,是实现党的战略目标和壮大团的力量的重要保证。

“党建带团建|”是新形势下加强党
对共青团领导的重要方式和加强团的建设的重要原则。


这是宝塔区召开“党建带团建”工作交流会。

近年来宝塔区重视团的建设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5年宝塔区荣获“全国团建先进县”荣誉称号。

冯庄团支部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荣誉称号。

回顾过去,20世纪的中国青年,用青春和智慧书写了一部辉煌的历史。

展望未来,新一代中国青年,在党中央领导下,继承革命传统,弘扬延安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亮丽的青春年华。

下面请大家参观1946年马仪和吴光明同志建团时居住和开展活动的窑洞。

1946年9月,马仪和吴光明同志来到冯庄试建青年团时就住在这里。

这是马仪和吴光明同志当年住过的土炕,当时马仪睡在里边,靠锅头。

吴光明睡在靠窗子的位置。

炕上的毛毯是马仪的,被子是吴光明的。

这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当年,马仪和吴光明为冯庄的青年讲述保尔·柯察金的英雄故事和苏联的卫国战争故事,教育大家要努力学习,在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突击作用。

好,请大家继续参观。

这孔窑洞是当年抗日青救会的青年俱乐部。

这是青年们学习识字用过的土盘和石板。

当年,这里的条件十分艰苦,但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马仪和吴光明举办了夜校和青年俱乐部,组织青年学习文化、举办文艺活动、开展劳动竞赛等,为试建青年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以上就是冯庄团支部旧址陈列介绍,感谢大家参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