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建史复习——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朴素建筑观:原始社会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建筑理论,即注重建筑的功能,主要是防御侵害。祭祀建筑居中,居住建筑围绕其四周,有利于防御。原始社会末期,技术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无意间到有意的装饰环境,主要采用卵石、贝壳、植物、花卉,反映主人的身份、地位、兴趣、爱好。原始建筑出现装饰受到功能、技术、形象三个因素影响。
古埃及
玛斯塔巴:古埃及早期的帝王台式陵墓。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为祭祀用砖砌厅堂,仿照上埃及住宅,像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在一端入口。地下为墓室。上下有台阶或斜坡甬道相连。后来的金字塔就是从此发展起来的。
古爱琴
美加伦室:最早见于古爱琴文化的王宫建筑中,很可能是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型制一般为一巨型房间,房间中心是一壁炉。围着壁炉,四根柱子支撑着屋面,墙壁饰有壁画。入口处为门廊,通常有两根柱子。这种建筑形式被认为是古希腊神庙建筑的起源。
古希腊
古典建筑:指古代希腊、罗马时期,创造了以石制梁柱为基本构建的建筑形式,在文艺复兴及古典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成为历史悠久的建筑体系。严格的讲,指的是希腊的古典时期和罗马的共和时期的建筑。
柱式:古希腊、罗马的石制建筑的各个结构部分之间,以及各个构建本身的处理逐渐形成固定的做法,这种固定做法称为柱式。古希腊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古罗马五柱式:塔司干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混合柱式。
古罗马
巴西利卡:一种综合用于法庭、交易所大厅的建筑,平面呈长方形,两端或一端有半圆形龛,中间被2~4排柱纵分为三或五部分,中间部分宽且高,有高侧窗采光。屋顶为木构架。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影响较大。
建筑十书:是对罗马建筑的总结,奠定了欧洲建筑体系,成为文艺复兴后建筑教学上的基本教材。
拜占庭
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方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在券的定点作水平切口,余下的四个角上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哥特
哥特:适合基督教思想的建筑。哥特本是欧洲的游牧民族,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论家认为12-15世纪欧洲的艺术文化是对古典艺术的破坏,就蔑称这个时期为哥特时期。
飞扶壁:哥特建筑所特有,是一种飞券,在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角处抵住,从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将墙体所受到的压力传递到离此一定距离的墩柱上,解决水平分力的作用。
文艺复兴
帕拉第奥母题:维琴察巴西利卡的底部处理在每间中央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而把券脚落在两颗独立的小柱子上。小柱子距大柱子1m多,上面架着额枋。于是,每个开间里有3个小开间,两个方的夹着一个发券的,而已发券的为主,在小额枋之上,券的两侧各开一个圆洞。
这个构图就叫帕拉第奥母题。
文艺复兴建筑:文艺复兴时期,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要素的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嘲笑17世纪意大利艺术、文学风格,认为他背弃了生活和古典传统。巴洛克成为风格的名称。特点:反文艺复兴盛期的严肃、含蓄、平衡,倾向豪华、浮夸。
古典主义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是指文艺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等采用古典柱式、恢复古典建筑式样、比例的建筑风格。狭义的古典建筑主要是指法国古典主义及其他地区受其影响的建筑,即指17-18世纪法王路易十三、十四专制王权时期的复古建筑。
洛可可艺术风格:18世纪20年代,室内装饰艺术方面风靡一时的一种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装饰细腻柔软,常有各种细线、涡卷、尤其爱用贝壳、卷叶作装饰主题,华丽而造作,排斥一切建筑母题。
复古建筑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中主义。
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浪漫主义: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活跃于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它在要求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手工业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出来的工艺品,并以前者来和古典艺术抗衡。
帝国风格:
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出现在英国,采用自然材料手工生产,力求创造工艺效果的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又叫青年风格派,是19世纪80年代开始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诣在解决建筑和工艺品的艺术风格的,努力创造出有别于历史式样,适合工业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一种艺术运动。
德意志制造联盟:1907年,在德国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员组成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质量的全国性组织。
表现派:认为艺术是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首先在绘画、音乐等领域出现,后影响建筑。代表作品:爱因斯坦天文台等。
未来派: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的文学艺术流派,赞扬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对其未来充满希望。否定文化、艺术、传统,提倡表现工业社会的特点——速度和运动。
风格派:1917年,荷兰青年艺术家组成名为“风格”的艺术团体,主要用基本的几何构图表现艺术思想。代表人物:蒙德里安、里特维德等。
构成派:一战后俄国的一些青年艺术家也用抽象的几何形体和空间表现绘画和雕塑作品,因类似工程构筑物,得名构成派。代表人物:塔特林等。
现代主义(派):①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②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③努力用最少的人力,强调经济性。④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
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⑤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⑥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代表人物:三巨头: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
包豪斯学派:原为德国德骚设计学院简称,后指以德国德骚设计院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建筑艺术学派。
CIAM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派建筑师的国际性组织。基本观点是:①建筑是与人类生活密切关联的基本活动;②建筑师的使命是用新建筑反应现代精神、物质生活;③建筑形式会随社会、经济的条件而改变;④要谋求调和各种不同的因素,把建筑在经济与社会方面的地位摆正。宗旨:坚持研究与创作的权利,树立独特见解。影响:歇会在传播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方面影响深远。
密斯风格:以“少即是多”为理论基础,以“纯净形式”、“全面空间”、“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计手法被用到各类建筑中,在20世纪50、60年代德国、美国盛行,成为密斯风格。
赖特:①草原式建筑:1901-1909年间,美国建筑师赖特设计的住宅类型,这种住宅不设阁楼和地下室,平面为十字型,中心为壁炉,底层高,小卧室,缓坡屋顶,大出檐,外部造型起伏,与草原韵律呼应。尽量采用当地材料,表现材料本色和建筑结构特征。代表作品:罗比住宅。②有机建筑理论:美国建筑师赖特的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建筑是哲学意义的整体和与自然结合两方面。代表作品:流水别墅。
柯布西耶:提出新建筑物要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自由里面,横向长窗。代表作品:萨沃伊别墅、朗香教堂。
国际式建筑:在20世纪20、30年代,受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影响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风格特征接近,入平屋顶、白墙面、横方窗等。出现在许多国家,因此起名“国际式建筑”。
典雅主义:又称形式主义、新古典主义、新复古主义。采用现代的材料和结构,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产生规整、端庄、典雅感。能使人联想到古典建筑或古代建筑形式。代表作品: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影响:用传统的方式表现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的精美。打破了钢筋混凝土材料生硬的感觉,在传统和现代架起了桥梁。
粗野主义:20世纪50、60年代出现的一种设计倾向,主要采用钢筋混凝土,并把其粗糙的立面暴露出来,夸大沉重构建,使之产生碰撞效果。重视表现材料的结构本质。代表人物:柯布西耶等。代表作品:马赛公寓。影响:打破建筑方盒子的形式,形体稳定,特点突出,结构、功能、形式相互支撑,相得益彰。
后现代主义: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一种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寻求自我发展的建筑流派。后现代主义在现代风格的基础上发展新形式的同时,对现代理论加以修正,甚至基本上完全否定。
新理性主义:又称坦丹札学派,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意大利,新理性主义要寻找的是一种基于文化与历史的发展逻辑来建立的、合乎理性的建筑生成原则。代表人物:罗西。
建筑的原型:认为建筑是抽象的,是历史积淀下来的,非具体的,是人们公认的一种东西,是建筑最本质的东西,这种积淀的内容,称为建筑原型。
新地域主义:一种遍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与地域的文化、地域的特征紧密联系,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国际现代建筑的无尽蔓延。
高技派:20世纪50、60年代,科学技术领域得以飞速发展,直接影响到建筑领域。出现了高技派的倾向。主要特点:①积极在建筑中采用新材料、新技术。②认为功能可变,结构不变。③强调新时代的审美观应该考虑技术的因素
解构主义: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反传统的先锋建筑思潮,解构主义是结构主义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