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流水地貌—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1 湖泊—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1 湖泊—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8c86836edb6f1afe001f4a.png)
21 湖泊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示意咸海流域范围和咸海不同时期湖岸线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咸海流域A.河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B.流水侵蚀、沉积作用强C.河流水量受气温影响大D.受大西洋西风影响较大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A.流域面积逐渐缩小B.湖岸的坡度东岸陡西岸缓C.流域主体位于温带草原D.全球变暖是湖泊萎缩的自然原因3.咸海消失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水稻种植面积大幅减少B.棉花种植受到极大威胁C.冬半年沙尘暴频发D.气温年较差减小【答案】1.C 2.D 3.C【解析】1.咸海流域位于内陆地区,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因此水量受气温影响大。
2.流域面积与地形有关,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不同时期湖岸线变化西部密集而东部稀疏,说明湖岸西岸陡东岸缓;近年来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径流减少,这是咸海萎缩的自然原因。
3.咸海萎缩后使得当地周围气候的大陆性更强,风力加大,且沙源裸露,所以当地冬半年沙尘频发。
滇池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呈南北向断裂作用形成的湖泊,历史上其湖岸线发生明显变迁。
下图是滇池湖岸线变迁示意图,其中10米、100米古湖岸线分别指高于现代湖岸线10、100米的古湖岸线。
据此完成4~5题。
4.通过湖岸线的对比可以推断100米古湖岸线以内A.东岸坡度大于西岸B.古城海拔高于呈贡C.湖西岸径流速度较快D.湖西岸降水量较小5.造成图中滇池古湖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信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B.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C.湖泊富营养化,污染严重D.降水和径流的季节性变化【答案】4.C 5.B【解析】4.100米以内古湖岸线变化西部密集而东部稀疏,说明湖岸西岸陡而东岸缓,因此西岸径流流速较快而东岸较慢。
5.根据材料可知,该湖位于地址断裂带,地质运动频繁。
图中古湖岸线变化较大,最有可能的是地质运动和地貌变化引起的。
下图为某区域图,纬度跨度不超过10度。
图中右侧分别表示乙河谷剖面图和Q湖不同季节的蓄水面积图,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6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7f51f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bc.png)
课时跟踪练16 河流地貌的发育一、选择题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
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
下图示意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
据此完成1~2题。
1.塬坡发育主要由于()A.流水搬运和流水堆积B.风力侵蚀和风力搬运C.风力侵蚀和重力坍塌D.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2.随着塬坡的发育()A.塬面扩大B.沟沿线收缩C.沟谷变长D.流域面积缩小1.D 2.C第1题,读图可知,塬坡发育的过程是流水侵蚀造成的塬面缩小的过程,塬坡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坡度较大,因此在流水侵蚀的过程中塬坡上也伴随着重力坍塌,D正确。
第2题,随着塬坡的发育,地势起伏变大,流水侵蚀和重力坍塌作用持续加强,沟谷不断变深变长,原有的塬面持续被侵蚀,面积不断缩小,沟沿线在流水侵蚀的作用下不断延伸;流域面积是由分水岭决定的,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故选C。
江心洲是江河中的沙洲岛,由河漫滩相和河床相沉积形成。
它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而成。
“湖岛”是指拥有与河道隔离的独立水体的江心洲。
图1示意亚马孙河支流内格罗河某典型“湖岛”的发育过程,图2示意“湖岛”剖面形态,“湖岛”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
据此完成3~4题。
3.与一般的江心洲相比,“湖岛”的形成反映出当地()A.沙源不足B.适宜森林生长C.降水量少D.河流常年泛滥4.形成“湖岛”的河段()A.落差大B.流速较慢C.基岩裸露D.水流缩窄3.A 4.B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江心洲是江心滩不断增大淤高形成的,说明江心洲形成的河道泥沙含量较大,沙源丰富,而“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泥沙沉积较少,说明沙源不足,A正确;“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的,不能反映“湖岛”适宜森林生长的信息,B错误;该地位于亚马孙河流域,主要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较大,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上覆盖着季节性被洪水淹没的洪泛森林”可知,河流为季节性泛滥,D错误。
第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湖岛”是在沙洲的尾端泥沙沉积形成,说明河流流速较慢,以沉积作用为主,B正确;河流落差大、水流缩窄,都会导致河流流速加快,不利于泥沙沉积,A、D错误;材料未反映基岩的相关信息,若基岩裸露,则泥沙来源较少,不利于“湖岛”形成,C错误。
【新教材】2.1 流水地貌 练习(解析版) (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1 流水地貌 练习(解析版) (湘教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1bff52b5be1e650e53ea99f7.png)
A.a 线
B.b 线
C.c 线
D.a 线或 c 线
【答案】A
【解析】从下游到河流上游应走河流流速最小的水域,故选 A 项。
和田玉矿脉位于昆仑山,开采难度大,发源于昆仑山的玉龙喀什河,自古是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古代采玉
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在河床拣玉,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古人采玉的主要河段在( )
A.M 河段
② 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 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 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C
【解析】结合上题,河流源地植被茂盛,环境好,但地形复杂,中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适宜发展为
城市,综上选 C。
读图,回答问题。
16.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 B.三角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沙丘 D.河漫滩平原
【答案】A
【解析】图示怒江河段位于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故多峡谷。
17.图中所示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 )
A.三角洲平原 B.河漫滩平原
C.半山腰
D.高山顶部
【答案】B
【解析】山区聚落多位于河谷地带,故选 B 项。
18.下列堆积地貌与所分布地区的对应正确的是( )
A.河流上游——河漫滩平原
B.河流中游——洪积扇和冲积扇
C.河流下游——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D.河流中游——冲积扇、河漫滩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河流堆积地貌类型及分布问题
河流上游——洪积扇和冲积扇;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流入海口——河口三角洲
风水学是中国古文化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积极意义是引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选择一处适合生存的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流水地貌》专项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b0dca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e.png)
《流水地貌》专项训练一、选择题长江中下游河道存在数量众多的江心洲,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顺直河段处于萎缩状况的江心洲(三峡水库以下)平面示意图。
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速度较快。
运用遥感影像定量计算江心洲的面积变化,反映江心洲萎缩或发育过程是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
完成下面小题。
1.在拍摄和获取长江中下游江心洲遥感影像的最佳时间段时,工作人员吃的应季时令水果是()A.草莓B.砂糖桔C.秋梨D.西瓜2.该顺直河段江心洲萎缩过程中,不同部位的冲淤情况表现为()A.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尾较洲头冲刷严重B.洲头、洲尾以冲刷为主,洲头较洲尾冲刷严重C.洲头以冲刷为主,洲尾以淤积为主D.洲体中间淤积量大3.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大多数江心洲均呈现面积减少和洲体萎缩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泥沙淤积减少B.河道宽度变大C.下游流速加快D.径流量增大明显河流下切指的是因河床物质受到持续水流侵蚀作用而使河底高程(海拔)下降的现象。
在山区随着河流下切深度增大,河道常出现含有巨大的漂石(直径可达1米以上)的堆积体。
下图示意汶川地震后岷江河谷的主要堆积体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汶川至都江堰堆积体多,主要是因为该河段()①滑坡崩塌多②相对高度大③河床坡度小④流速较慢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从长时间尺度看,堆积体集中的河段()A.下切能力加强B.堆积粒径变小C.谷坡崩塌加强D.下切作用减弱下图为“四地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四地景观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山高谷深,植被丰富B.乙—气候干旱,地表崎岖C.丙—地形平坦,植被稀少D.丁—地表崎岖,雪山连绵7.丁景观属于()A.冰川地貌B.河流地貌C.海岸地貌D.风积地貌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
如图示意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年冲淤量及累积冲淤量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8.黄河尾闾河道河床下降最明显的时段是()A.2001~2003年B.2005~2007年C.2009~2011年D.2014~2016年9.推测2002年黄河冲淤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植树造林B.调水冲沙C.降水减少D.用水增加开都河流经巴音布鲁克草原(巴音布鲁克草原位于天山腹地,四周雪山环抱)时,河道蜿蜒曲折,因此有“九曲十八弯”的美称。
20 流域开发治理—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0 流域开发治理—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55a0bced630b1c58eeb555.png)
20 流域开发治理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为某次长江洪水过程洞庭湖入、出湖径流量的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3题。
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①乙之前②乙到丙③丙到丁④丁之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洞庭湖水位上涨变慢的时段是A.甲之前B.甲→乙C.乙→丙D.丙→丁3.随着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同样一次洪水过程,洞庭湖入湖径流A.高峰值提前B.高峰值增大C.总量变大D.高峰值减小【答案】1.D 2.B 3.D【解析】1.洞庭湖补给长江的时段是出湖径流量大于入湖径流量时段。
2.上涨变慢出现在入湖水量大于出湖水量,且差值量在下降的时段。
3.防护林具有涵养水源、削峰补枯的作用,因此入湖径流的高峰值可能会推迟,总量可能会减少。
下图为汉江流域图。
读图完成4~5题。
4.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①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②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③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5.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含沙量减小B.径流季节变化增大C.地下水水位升高D.水温变化幅度增大【答案】4.D 5.A【解析】4.江汉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
5.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含沙量减小。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周末去学校(约27°N,113°E)附近进行野外考察,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考察区城简图。
考察小组成员发现,洣水河面上漂着大量水葫芦,对航运产生了很大影响。
水葫芦又名凤眼蓝、繁殖能力强,往往随水浮流,喜欢生长在向阳、干静的水面以及潮湿肥沃的边坡。
当北京时间12点28分时,考察小组航行走在堤坝ab,此时他们的身影与堤坝基本平行,并指向b处。
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图中水葫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强度B.河水顶托作用C.河面宽窄D.营养物质含量7.洣水在图示河段的流向为A.自东南向西北B.自南向北C.自西北向东南D.自北向南【答案】6.B 7.A【解析】6.读图可知,水葫芦主要分布在洣水汇入湘江的入口处,河水顶托作用强,流速缓慢,导致水葫芦大量集聚。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
![2.1 流水地貌练习及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6547a8a8114431b80dd819.png)
湘教版(2020)高中地理课堂练习系列2.1 流水地貌1.河流阶地是指河谷两侧洪水时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堆积 B.河流摆动与堆积C.河流的侵蚀 D.河流侵蚀与堆积2.牛轭湖一般分布于A.河流中上游的山区 B.河流下游的三角洲C.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D.河流上游的河谷阶地3.形成图2-1中峡谷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沉积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图2-1下图为两种常见的流水地貌景观图,据图完成4~5题。
图2-2 图2-34.图2-2中甲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 B.河流阶地C.冲积扇 D.三角洲5.图2-3中的地貌景观一般分布于A.山前 B.河流上游C.河流中游 D.河流入海(湖)口6.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其产生的危害主要有①掩埋村庄②形成牛轭湖③形成堰塞湖④引发火山⑤阻断道路A.①③④ B.②③⑤C.①③⑤ D.②③④7.图2-4为泥石流发生时应急逃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2-4(1)简述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基本条件。
(2)列举出泥石流灾害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3)若在野营过程中遇泥石流灾害,应如何防范和自救?参考答案1-6 DCBCD C7(1)山区地形坡度大的河谷,暴雨或急速积雪融水,地表碎屑物质多等。
(2)溪流水量突然变化;轰鸣巨响;溪水异常浑浊,泉水停止等。
(3)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
17 特殊地貌类型—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7 特殊地貌类型—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185ef9316fc700aba68fc54.png)
17 特殊地貌类型一、选择题(共44分)石环是一种地貌特征。
泥土和小的岩屑集中在中间,岩块就会被排挤到周边,呈多边形成近圆形,好像有人有意识地将石头围成一圈,这种冻土地貌叫作石环。
下图为某地石环图。
据此完成1~3题。
1.石环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及外部条件是A.风化作用气温B.侵蚀作用降水C.搬运作用气温D.堆积作用降水2.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与石环形成相关性较小的是A.地势平缓B.地质复杂C.地下水丰富D.地表物质粗细混杂3.下图地貌中,形成原因与石环类似的是A B C D【答案】1.A 2.B 3.B【解析】1.石环是一种冻土景观,是饱含水分、大小土石颗粒混杂的土层反复结冰和融化的结果,是受气温影响下风化作用的结果。
2.石环多分布于山口、平缓的坡麓、谷底及冰水冰碛平台这些地下水丰富、地表物质粗细混杂的地区,其形成与地质条件关系不大。
3.石环为一种冻融风化地貌。
A为流水溶蚀作用的喀斯特地貌,B为球状风化作用的岩石,C为流水侵蚀的瀑布景观,D为风力堆积的沙漠。
亚伯拉罕湖位于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深山风口处。
秋冬季节,湖中茂盛的水草衰败島烂之后会释出甲烷等气体。
冬季,当地气温可从0℃迅速跌落至零下十几摄氏度,一个个向水面升腾的气泡被冰层“捆绑”,人们称之为冰泡湖(下图)。
据此完成4~6题。
4.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主要因为湖面A.风平浪静B.急速封冻C.疾风吹雪D.清澈透明5.在我国能形成“高颜值”冰泡湖的是A.滇池B.白洋淀C.茶卡盐湖D.赛里木湖6.青藏地区的湖泊难以形成大规模冰泡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湖泊生物量低B.盐度高封冻慢C.湖水浅冰层薄D.湖水透明度低【答案】4.C 5.D 6.A【解析】4.亚伯拉罕湖表面平滑如镜,无积雪覆盖。
且亚伯拉罕湖位于群山之中的风口处,狂风能将堆积在湖面上的积雪快速清理干净,兼有打磨冰层提高透明度的作用,从而让冰泡更容易被人看到。
5.滇池无结冰期。
白洋淀冬季温度不够低,封冻慢,冰层薄。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253c7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b.png)
查补易混易错点07 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背斜、向斜、断层以及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构造地貌的原理以及河流地貌形成的原因分析和说明一些地表形态的变化过程(综合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特定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山东高考的第13-15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7-18题,2022年湖南高考的第19题等都对构造地貌与河流地貌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
①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2)具体方法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2.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2))(3)易错02 河谷地貌的演变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2.3(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
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2)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①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向源侵蚀强烈;①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
4.河流阶地(1)概念: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上升超出一般洪水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
注意:由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等;海拔越高,年代越老。
(2)形成过程注意:有几级阶地,就有几次上升运动(地壳上升是间歇性的,即等新的阶地形成之后才会再次上升,不是连续上升的)。
(3)河流阶地与人类活动①河流阶地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肥沃。
16 流水地貌—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16 流水地貌—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97a3c473186bceb18e8bb54.png)
16 流水地貌一、选择题(共44分)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答案】1.B 2.C【解析】1.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山前冲积扇。
2.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常绿林,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7月(冬季)为雨季,河流流量最大,携带的泥沙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3~5题。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答案】3.B 4.C 5.C【解析】3.从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4.东北地区断流期间降水少,风力作用较大,最可能是风力侵蚀使得洼地增多增大。
5.该地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洼地增多增大期间,风力作用加大,蒸发增强,洼地周边可能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018·全国卷I 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B.T1C.T2D.T3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答案】6.A 7.A 8.D【解析】6.据材料可知,目前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高考地理专题之流水作用与地貌(选择题训练附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之流水作用与地貌(选择题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2f6378a5e9856a5612606a.png)
高考地理专题之内外力作用与地貌(选择题训练)读下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断被侵蚀 B.先侵蚀,后沉积C.不断有泥沙沉积 D.先沉积,后侵蚀2.有人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 ) 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 B.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 D.辽河下游流速变快下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 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4.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D.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甲处地形名称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分别是( )A.冲积扇,流水沉积作用 B.冲积平原,流水侵蚀作用C.三角洲,流水沉积作用 D.三角洲,海浪侵蚀作用6.近年来,甲处地形面积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主要是因为( ) A.海平面上升 B.沿海地壳下沉C.黄河入海泥沙减少 D.该区植树造林下图是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双选)( )A.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③④⑤②B.M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D.M地的地貌是流水侵蚀而成8.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双选)(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D.河流上游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图示地区各处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①处岩石可能发生变质 B.②处岩石可能是玄武岩C.③处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 D.④处岩石易受重熔再生作用10.关于图示地区地质作用先后顺序的分析,正确的是(双选)( ) A.岩浆岩的形成早于沉积岩的形成 B.沉积岩的形成早于断层的形成C.沉积物的形成晚于喷出岩的形成 D.褶皱的形成晚于断层的形成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专题四 地貌-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分类汇编(新教材通用)(解析版)
![专题四 地貌-备战2024年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分类汇编(新教材通用)(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4aa915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1.png)
专题四地貌目录考点01 流水地貌考点02 风成地貌考点03 喀斯特地貌考点04 海岸和冰川地貌考点01流水地貌(2023·广东)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貌属于河流地貌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①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1.B 2.C【解析】1.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①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①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①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泥沙在河口大量沉积而形成的。
综上所述,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2.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一般分布在干旱多大风的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高山阻挡,水汽少,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且临近冬季风源地,多大风,C正确;东北地区、东南地区、西南地区以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为主,地表水分较丰富,以流水作用为主,不易形成沙丘,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非常明显。
风力扬起沙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风蚀地貌。
风在搬运沙尘的过程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时,风沙就会沉积,形成沙丘、沙漠等风积地貌。
(2023·广东)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由红色砂砾岩构成,以赤霞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在我国西北地区,罗布泊、古楼兰及克拉玛依等地的“魔鬼域”则是典型的雅丹地貌。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4.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答案】3.C 4.A【分析】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3.丹霞地貌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流水地貌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流水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f0b08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8.png)
流水地貌一、选择题永和的晋陕大峡谷,属于壮观的“嵌入式蛇曲”景观,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了地下的岩石里。
据此完成1~3题。
1.晋陕大峡谷“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持续抬升—平原河流凸岸侵蚀、凹岸堆积B.平原河流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地壳抬升、流水下切C.地壳稳定—峡谷凹岸冲刷、凸岸堆积、垂直下切D.峡谷地带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作用下泥沙堆积2.图中河段()A.a处河岸比b处陡峭B.a处河水流速快于b处C.b处被侵蚀的泥沙从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D.b处易形成水下堆积体3.图中箭头表示河流流向,则()A.d处为凸岸,c处为凹岸B.c处与d处可能会相连C.若c、d两处相连,c处先淤塞D.c处与d处均为凸岸解析:1.B 2.C 3.B第1题,据材料可知,一般的蛇曲都形成在平原,“嵌入式蛇曲”则是嵌入地下的岩石里,所以“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要先经历侵蚀与堆积,后经历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第2题,图中河段b处为凹岸,为侵蚀岸,河岸陡峭,a处为凸岸,为堆积岸,河岸平缓;同一横截面的河水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河道,而b处流程较长,故b 处水流速度快;b处被侵蚀的泥沙在压力作用下沿河床底部流向a处堆积;b岸为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不易形成堆积体。
第3题,据图可知,c、d两处皆为凹岸;c、d 两处在长期的流水侵蚀后河岸后退是有可能相连的;若c、d两处相连,图中河流改道,弯曲河段会形成牛轭湖,d处位于图示河段上游,泥沙较多,在牛轭湖进水口处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会先淤塞河道。
因河流下切,老河床超出洪水影响,保留在岸坡上并形成阶梯状的地形,被称为河流阶地。
下图为某河谷横断面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4.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是()A.砾石层B.古土壤层C.红黏土D.风化壳5.对于黄土层来说()A.形成时代越早,厚度越大B.不同阶地上的黄土沉积物形成时代一致C.形成时代与河流阶地无关D.其底部年代可代表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6.估算河流下切幅度与速度,最可靠的高程差是()A.甲、乙之间B.乙、丁之间C.甲、丁之间D.丙、丁之间解析:4.B 5.D 6.D第4题,古土壤层代表河流阶地历史上逐级下切的过程,是判断河流阶地的标志,因此选择B选项。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65b89cccbff121dc36837e.png)
高中地理小练习:流水地貌(附答案解析)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完成下列题。
(1) 该河流的流向是()A. 自东北向西南B. 自东南向西北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西北向东南(2) 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 图中M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 图中M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3) 近年来,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 上游拆除水电站B. 上游城市化进程加快C.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D.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流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通过河床沉积物及地转偏向力的偏向规律判断河流流向。
【解答】读图可知,图示左侧河岸地势和缓,有沉积物堆积,右侧河岸地势起伏大,无沉积物堆积。
北半球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侵蚀岸),结合沉积岸和指向标可知,河流的流向为自东北向西南。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阶地的形成以及内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结合河流阶地地质剖面图和所学的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塑造等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A.图示阶地颗粒物是由于流水堆积而成,古河床和河漫滩部分相对比较平坦,后地壳多次分阶段上升,河流继续侵蚀下切,从而形成了多级阶地,故A 错误。
BC.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细,图中M阶地覆盖在②岩层表面,说明M阶段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故B错误,C正确。
D.图中M阶地丰水期被淹没,显然不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故D错误。
故选C。
3.本题考查河流特征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规律、原理解决地理现象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逐项分析每一选项是否符合M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
2.1流水地貌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2.1流水地貌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https://img.taocdn.com/s3/m/757c17891eb91a37f0115c26.png)
2.1流水地貌课后练习(含解析)——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一、单选题《中国诗词大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内涵丰富。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1.桑落洲形成的主要作用是()A.地壳抬升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搬运作用D.流水堆积作用2.诗中“古岸崩欲尽”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的溯源侵蚀B.河流的下蚀C.河流的侧蚀D.河流的溶蚀3.煤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石头,其岩石类型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读“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河流上游段(a处以上)的剖面图最有可能是A.B.C.D.5.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A.a上游B.b中游C.c下游D.以上均无可能“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结合古诗,读某河段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位于乙地C.河岸线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D.该类河段一般发育在河流的上游7.沿甲乙一线作河流剖面图,最有可能是下图中的()A.B.C.D.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属于()A.三角洲平原B.冲积扇C.山麓沙丘D.河流沿岸冲积平原9.图示的地貌分布在()A.长江中下游平原B.东北平原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10.从①→①→①地表颗粒物的大小总体上表现为()A.越来越小B.越来越大C.大小一样D.杂乱无章读下面的两幅自然景观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1.形成甲图所示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地壳运动B.冰川侵蚀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12.乙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
该景观()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合形成黑龙江干流。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双测过关(五)流水地貌(含解析)第一册
![2020高中地理 课时双测过关(五)流水地貌(含解析)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ece8437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bf.png)
课时双测过关(五)流水地貌A级—学业水平考试达标练读某扇形地貌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扇形地貌为()A.河流堆积地貌 B.海水侵蚀地貌C.河流侵蚀地貌D.风力堆积地貌2.下列有关M处到N处地理事物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势越来越低B.地势越来越平坦C.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D.河水流速越来越慢解析:1。
A 2。
C 第1题,图中扇形地貌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为冲(洪)积扇,该地貌属于河流堆积地貌.第2题,自M处至冲积扇前缘N处,随着河水流速的减缓,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下图为我国两区域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塑造甲、乙两区域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流水堆积B.流水侵蚀、流水搬运C.流水堆积、流水搬运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4.图乙所示区域一般多分布在河流()A.下游河段B.中游河段C.上游河段D.河流源地解析:3.D 4。
C 甲图中河流水流平缓,河运繁忙,应是下游冲积平原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
乙图中谷深流急,位于上游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A.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B.冲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C.三角洲、冲积扇、冲积平原D.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6.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A.挪威峡湾B.庐山C.崇明岛D.长江三峡解析:5.D 6。
C 第5题,读图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冲积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
第6题,崇明岛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下图表示一条河流流经不同性质的岩层地区。
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将会出现的地理景观是( )A.槽形谷B.喀斯特溶洞C.瀑布D.河口三角洲8.图示景观一般形成在河流的________河段()A.上游B.中游C.下游D.入海口处解析:7。
22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
![22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备战2020高考地理核心素养52项提升练(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04ada6f111f18582d05a4a.png)
22 水循环和水量平衡一、选择题(共44分)2017年,长春市首个“海绵公园”—劳谦公园建设完成,整个公园将“海绵城市”的渗、滞、蓄、净、用、排等功能进行合理布局,雨水通过强大的透水铺装、生态植草沟和雨水花园等下渗,再经过地下的过滤装置过滤,将雨污分开,干净的水被收集储存,用于植物的灌溉养护。
下图为水循环部分环节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建设“海绵公园”可以①降低雨水地表流速、缩短汇流时间②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③渗、滞、蓄、净、用、排各系统单独运行,与其他系统没有衔接④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海绵公园”建设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调节a B.调节c C.增加f D.增加d【答案】1.D 2.A【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雨水花园可降低雨水地表流速、延长汇流时间;生态植草沟可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截流净化雨水,具有一定的污染控制功能;渗、滞、蓄、净、用、排等各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可以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和城市内涝。
2.由图可知a为地表径流,c为将雨水暂时储存于地下;f为水汽输送,d为大气降水。
“海绵公园”可调节地表径流,将雨水收集、储存于地下。
“屋顶花园”是指在屋顶以绿化的形式建设花园。
下图为“屋顶花园”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一个城市若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将会A.减小风速,增加灰霾天气的出现频率B.增加承重,缩短房屋的寿命C.截留雨水,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D.增大空气湿度,使城市雾日增多4.依据水循环原理,下列不适宜大规模建设“屋顶花园”的城市是A.深圳B.温州C.大连D.酒泉【答案】3.C 4.D【解析】3.“屋顶花园”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截留了部分雨水,减少了城市地面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问题。
植物能净化空气,减少灰霾天气;植物蒸腾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减弱,雾日会减少;“屋顶花园”对房屋寿命影响不大。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流水地貌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地理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练习:第二章 第一节 流水地貌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2b9dfc10a6f524cdbf85a3.png)
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祝:学子考试顺利,学业有成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河谷是指流水侵蚀形成的槽形洼地。
下图为河谷发育的各阶段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按照河谷的发育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①②B.④③②①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2.河流上游、中游、下游的主要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侵蚀—搬运—堆积B.侵蚀—堆积—搬运C.堆积—侵蚀—搬运D.搬运—侵蚀—堆积解析第1题,河谷在不同发育阶段所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在河谷发育初期以下切侵蚀为主,河谷呈现出“V”形;随着河谷的发育,河流的侧向侵蚀越来越强,河谷呈现“U”形。
根据四周可以看出,②河床最浅,发育最早;接着为下切侵蚀形成的“V”形,对应的为①;④下切最深,之后河水侵蚀河谷两侧,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U”形河谷,对应的为③,故河谷发育过程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第2题,河流上游落差大,流速较快,故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中游流速减慢,故以搬运作用为主;河流下游河道变宽,流速再次减慢,故以堆积作用为主。
2.A读某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三角洲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搬运B.海浪堆积C.流水堆积D.风力搬运4.下列地貌中,与该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山前冲积扇B.富士山C.黄土高原的沟壑D.喀斯特地貌3题,三角洲主要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
第4题,山前冲积扇是河流挟带的泥沙、砾石在出山口附近堆积形成的;富士山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4.A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部分)。
读图,完成第5~6题。
5.永和黄河蛇曲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冰川作用B.海浪作用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6.甲、乙两处对应的外力作用为( )A.甲—侵蚀作用、乙—堆积作用B.甲—侵蚀作用、乙—侵蚀作用C.甲—堆积作用、乙—堆积作用D.甲—堆积作用、乙—侵蚀作用5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因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流水地貌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区域的等高线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B.冲积扇C.三角洲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B.3月C.7月D.10月
【答案】1.B 2.C
【解析】1.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是山前冲积扇。
2.该地位于大陆西岸,植被为常绿林,可判断该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7月(冬季)为雨季,河流流量最大,携带的泥沙最多,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
(2019·全国卷Ⅱ9~11题)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3~5题。
3.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
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3.B 4.C 5.C
【解析】3.从材料可知,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流水。
4.东北地区断流期间降水少,风力作用较大,最可能是风力侵蚀使得洼地增多增大。
5.该地主要位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在洼地增多增大期间,风力作用加大,蒸发增强,洼地周边可能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018·全国卷I 6~8题)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答案】6.A 7.A 8.D
【解析】6.据材料可知,目前只有T0会有河水经过,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因此T0平坦面面积仍在扩大。
7.流速越大,携带泥沙能力越强,河流沉积颗粒越大,因此T3时期该断面流速最大。
8.从图像可以看出,该河段断面沉积物不是连续分布,而是间断性分布,由此推断,T3时期,地壳相对稳定,河流流经,沉积颗粒T3,而后,地壳抬升;至T2时期,地壳再次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2,而后,地壳抬升;依此过程,地壳相对稳定,沉积颗粒T1,地壳抬升;直至沉积T0。
故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间歇性抬升。
水进型三角洲是指当水盆(湖和海)水面不断上升,河流所携沉积物在河湖(海)交汇地带沉积下来,并逐渐往陆地方向退积,在其有效沉积率小于水面上升速度的条件下,在原三角洲沿岸平原之上所形成的一套
水下沉积的、粒度规律的沉积体。
下图为我国内陆某湖泊水进型三角洲变化图。
据此完成9~11题。
9.据提供的图文资料推断,水进型三角洲砂体颗粒在垂直方向的排列特点为
A.中间粗两端细B.上端粗下端细C.下端粗上端细D.两端粗中间细
10.当图示水进型三角洲面积显著增大时,多发生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1.当图示沉积界线由⑤~①变化时,对河流特征的影响表现为
A.流速增大B.含沙量减小C.河床增高D.河道多分汊
【答案】9.C 10.B 11.D
【解析】9.三角洲越向下沉积越早,多为颗粒较大沉积物,越向上为后沉积的物质,颗粒物较小。
10.我国的内陆湖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夏季气温最高,冰川融化量最大,河湖水量最大,河湖沉积的三角洲面积最大。
11.由⑤~①变化时,三角洲面积扩大,由此推测河流的流量增大,侵蚀作用加大,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增大,故在河流的入湖口,河道分汊增多。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4分)
曲流是指河流在平缓地区形成的连续弯曲河道。
流经太行山北段的拒马河,古时“水势巨大,如万马奔腾”,因此得名。
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的曲流在雄峻峡谷中蜿蜒流淌,地质专家将这种独特的景观命名为曲峡。
2005年,十渡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复为“世界地质公园”,下图所示为拒马河的地理位置、遥感图像和河湾形态。
(1)说明拒马河的十渡河段形成曲峡地貌的地质过程。
(4分)
(2)拒马河的十渡河段,每个河湾的凸岸都有古村落聚集,分析其主要成因。
(6分)
(3)改革开放以来,十渡镇的很多古村落经历了一次“萧条—复苏”的发展历程,试推测其主要原因。
(8分)(4)近年来,在旅游景区玻璃栈道开始兴起,分析我国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对旅游业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6分)
12.【答案】(1)早期,太行山地区地势平坦,形成曲流现象;(2分)随着地壳的整体抬升,流水沿着曲流的河床侵蚀下切,形成峡谷(曲峡地貌)。
(2分)
(2)河湾凸岸的水流速度较缓,以沉积作用为主;(2分)地势平坦,土壤肥沃;(2分)河岸不易坍塌,居住环境较为安全。
(2分)
(3)萧条:十渡镇地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2分)毗邻北京城区,大量劳动力进城务工、居住,导致村庄人口流失。
(2分)复苏:十渡地区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2分)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国家对古村落的保护和扶持政策逐步推进,促进了旅游及其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吸引人口回流。
(2分)(4)各景区纷纷兴建玻璃栈道,破坏景区的自然美感;(2分)设施安装,易产生安全与维护问题;(2分)产品雷同容易带来审美疲劳等。
(2分)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半岛上冰川广布。
半岛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为300米~900米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众多,沼泽地广布,河流多源出中部,常与湖泊、瀑布串连,并各自入海。
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线要道。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半岛各个产业发展也深受影响。
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1)说明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的主要原因。
(4分)
(2)分析拉布拉多半岛上沼泽地广布的主要成因。
(8分)
(3)说明甲海域海上航行船只可能面临的安全问题。
(4分)
(4)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拉布拉多半岛地区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6分)
13.【答案】(1)拉布拉多半岛位于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壳升降作用弱;(2分)形成时间早,长期受冻融、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显著,地势趋于平缓。
(2分)
(2)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2分)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2分)地下冻土层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2分)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
(2分)
(3)甲海域地处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大气能见度降低;(2分)来自高纬度的冰山随拉布拉多寒流漂流到甲海域,严重威胁该海域航行安全。
(2分)
(4)全球气候变暖,使当地冻土解冻,沿岸海冰融化,航运业和渔业及外贸得以发展;河流封冻期缩短,通航时间延长;气温上升,森林带北移,林业和种植业范围和规模扩大;有助于当地资源开发等。
(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