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 反函数 重难点解析 人教版
人教版《数学》第一册教案——4.8.1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注: 对应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即反对应关系也是单值对应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2. 求反函数的步骤
①从 中反解出 ;
②改为习惯写法: 反函数为 ;
③写出反函数 的定义域.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
15分
;
(4) .
练习
P79课后题1
21分
作业
练习定义及求法, 要求同学熟练掌握.
复习
对数函数的性质
2分
新授内容
1. 反函数的定义
生活中, 我们常遇到一些相反的问题, 如某商品单价为 元, 问题: ①买 斤应付多少元; ② 元钱能买多少斤?
我们熟悉的某些函数有了反函数.
定义: 设函数 定义域为A、值域为B, 如果对于任意的 , 由关系式 可以解出唯一的 与之对应, 则称 为 的反函数, 记为 .习惯上, 的反函数记为 .
课时教案
课题
4.8.1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的
学习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使80%以上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重点
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难点
反函数的定义及求法
关键
通过教师实例讲解与学生练习相结合来突破难点
教具资料
直尺、模型
学生准备用品
笔、本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育教学调控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查出缺席
1分
高一数学反函数的概念
4.5反函数的概念一、教学内容分析“反函数”是《高中代数》第一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今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掌握求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3)通过反函数概念的引入;函数及其反函数图像特征的主动探索,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探究问题;掌握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试验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反函数的图像特征;反函数定义域的确定. 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引出概念引例:在两种温度度量制摄氏度(C)和华氏度(F)相互转化时会发现,有时两人选用相同的数据,如下表,所建立的函数关系和作出的图像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异同,引出反函数的定义.介绍反函数的记号)(1x fy ;了解)(1x f表示反函数的符号,1f表示对应法则.2、 探索研究,深化概念 ①探求反函数成立的条件.例1(1)2x y (R x )的反函数是 (2)2x y (0 x )的反函数是 (3)2x y (0 x )的反函数是 学生活动:讨论函数反函数成立的条件(理论根据为函数的定义):对值域A 中任意一个y 值,在定义域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即x 与y 必须一一对应. ②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课本例题)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24 x y (2)13x y (3))0(12x x y(4))21,(2413x R x x x y[说明]:学生分四组完成,教师巡视,把典型错误及正确解法投影. 学生活动: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 (1) 变形:解方程,)(x f y 得)(1y fx ; (2) 互换:互换y x ,的位置,得)(1x fy ;(3)写出定义域: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③观察反函数的图像,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例3:在同一坐标下,画出例2中的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在几何画板中显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结合反函数的定义,探讨函数及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①从函数角度看: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1x fy ,则)(1x fy 的反函数是)(x f y ,即)(x f y 和)(1x fy 互为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②从函数图像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x y 对称.③从单调性来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均为单调函数,他们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例题分析,巩固方法: (1)课本练习4.5 (2)补充练习:1、给出下列几个函数:①)21(12x x y ;②)2(2)1(4x x x y ③)(23R x x y ④)0()2( x x x y 其中不存在反函数的函数序号是 ②、④2、若指数函数)(x f y 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1),则此指数函数为 ( A )(A ) xy )21( (B )x y 2 (C )xy 3 (D)x y 103、设)1(22)( x x x f ,则)(1x f( D )(A )在(), 上是增函数 (B )在(), 上是减函数 (C )在),0[ 上是减函数 (D)在(]0, 上是增函数4、若函数)(x f 是函数 10222 x x y 的反函数,则)(x f 的图像为 ( B )A B C D5、)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 ( B )(A ))11( 112 x x y (B ))10( 112 x x y (C ))11( 112 x x y(D ))10( 112 x x y6、若)0( a b ax y 有反函数且它的反函数就是b ax y 本身,求b a ,应满足的条件.解:由b ax y ,得b y ax .由0 a ,知ab y a x1. 所以函数b ax y 的反函数为a by a x1. 由于函数b ax y 的反函数aby a x 1就是函数b ax y 本身,即有xxxyyyya a 1,且b ab. 于是,解得1 a ,0 b 或1 a ,b 为任意实数.教师点拨: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样的一次函数,它的反函数正好是它本身?②除了一次函数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函数,满足反函数就是它本身?(11),0(x x y k x k y 等) 4、课堂小结①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②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关系; 5、作业布置 练习册4.5 A 组 六、教学设计说明1.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来定义. 在教学时先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在此基础上,引出反函数的一般概念,使得较抽象的概念能被学生逐步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强调函数),)((A y D x x f y 的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对值域A 中任意一个y 值,在定义域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3.通过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练习,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堂练习的点评,让学生了解并总结出求反函数的步骤.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1x fy ,则)(1x fy 的反函数是)(x f y ,即)(x f y 和)(1x fy 互为反函数,并了解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4.通过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下演示课本例题的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掌握y x ,互换的几何意义,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x y 对称,从而巩固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小学二(2)班班规一、 安全方面1、 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教案 :1.3反函数
反函数——课堂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人教版)第一册(上)第二章《函数》第四节“反函数”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设计思路]1、体验教学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悟,使学生具有对于知识生成、发展、形成及应用过程的体验和感悟。
本节课力求体现二期课改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本。
整节课的概念、例题与练习都以学生讨论、探究、归纳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使学生在形成概念、发展规律、获取知识和理解内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在数学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数学能力和一般能力,学会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基本方法,逐步增强学生的研习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步学习了函数及其性质后,再来接触的一个新概念-----“反函数”。
反函数是函数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个概念的研究是对函数概念和性质在认识上的深化和提高。
它是从研究两个函数关系的角度产生的函数的,反函数本身也是一个函数。
由于反函数的定义本身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故在本节教学中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函数的三要素的变化角度,认识反函数的特征,揭示反函数的本质,逐步概括出反函数的定义,进而明确求解反函数问题的步骤。
当然学生在具体求解指定函数的反函数时,可能会遇到反解x时正负的选择问题及求原来函数的值域问题,教学中要预以足够的重视。
为了突破“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与“反函数与原函数的相互关系”这一难点,在本节教学中采用由课本上前面的例题(本章第一节“函数”部分给出的3个对应,并且是3个从A到B的函数)来加深对反函数定义的理解,这样便于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
反函数概念的建立,对研究原函数的性质有着重要作用,对将要学习研究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等函数之间图象与性质的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 (2)、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弄清反函数的概念,探索与原函数的相互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其与原函数的关系。
2. 学会求解基本函数的反函数。
3. 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 反函数的概念:反函数是指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相同,且它们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互换位置后,这两个函数仍然相等,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对于基本函数(如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可以通过交换自变量和因变量来求解其反函数。
3. 反函数的性质:反函数的定义域等于原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值域等于原函数的定义域;反函数的图像与原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 对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反函数的概念、求解方法及其性质。
2. 难点: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原函数的概念,引出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反函数的定义、求解方法及其性质。
3. 例题:求解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的基本函数的反函数。
4. 练习:让学生独立求解一些基本函数的反函数。
五、课后作业a) y = 2x + 3b) y = 3^xc) y = log2(x)2. 运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一个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 3) 和(4, 5),求该函数的反函数。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通过反函数的图像来帮助学生理解反函数的性质。
3.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际问题来巩固反函数的知识。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例题练习,评价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评价学生对反函数求解方法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3.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探讨反函数在数学和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探究反函数的性质,如反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
高中数学反函数教案人教版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反函数解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及求解方法。
3. 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反函数与原函数之间的关系,正确求解反函数。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材、多媒体设备等。
2. 教学内容:反函数的概念、求反函数的方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等。
3. 教学步骤:引入、概念讲解、示范演练、练习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例引入反函数的概念,如f(x) = 2x + 3,问学生如何求出反函数。
2. 概念讲解:解释反函数的概念及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和特点。
3. 示范演练: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向学生展示求反函数的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演示过程,逐步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技巧。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理解程度。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反函数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堂练习,并对错题进行复习和订正。
2. 自主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反函数的概念和求解方法展开,通过引入、讲解、演示和练习等环节,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反函数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求解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
反函数知识点总结讲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函数的概念,掌握反函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学会求解反函数,并能应用反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反函数的概念:什么是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如何求解一个函数的反函数。
3. 反函数的应用: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
4. 反函数的运算法则:反函数的组合和复合。
5. 反函数的局限性: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和不存在的条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性质、求解方法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求解方法和反函数的运算法则。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问题驱动法。
2. 教学手段:黑板、PPT、数学软件。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反函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反函数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反函数的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反函数的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布置一些有关反函数的练习题,检查学生掌握反函数性质和求解方法的情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反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评估学生对反函数应用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1. 反函数与其他数学概念的联系:例如,反函数与对数函数、反三角函数等的关系。
2. 反函数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反函数在优化问题、信号处理等方面的应用。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检查教学内容是否全面、透彻,是否涵盖了反函数的所有重要知识点。
2. 反思教学方法: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反函数知识。
3. 反思学生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反函数的基本概念和求解方法。
高一数学反函数的概念
4.5反函数的概念一、教学内容分析“反函数”是《高中代数》第一册的重要内容.这一节课与函数的基本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对这一节课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接受、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学会反函数的求法,又可使学生加深对函数基本概念的理解,还为今后反三角函数的教学做好准备,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计(1)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并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2)掌握求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并能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3)通过反函数概念的引入;函数及其反函数图像特征的主动探索,初步学会自主地学习、独立地探究问题;掌握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试验研究的方法;体验探索中挫折的艰辛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热情.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反函数的图像特征;反函数定义域的确定. 四、教学流程设计五、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情境,引出概念引例:在两种温度度量制摄氏度(C)和华氏度(F)相互转化时会发现,有时两人选用相同的数据,如下表,所建立的函数关系和作出的图像完全不同,这是为什么呢?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两个函数的异同,引出反函数的定义.介绍反函数的记号)(1x fy ;了解)(1x f表示反函数的符号,1f表示对应法则.2、 探索研究,深化概念 ①探求反函数成立的条件.例1(1)2x y (R x )的反函数是 (2)2x y (0 x )的反函数是 (3)2x y (0 x )的反函数是 学生活动:讨论函数反函数成立的条件(理论根据为函数的定义):对值域A 中任意一个y 值,在定义域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即x 与y 必须一一对应. ②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课本例题) 例2.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24 x y (2)13x y (3))0(12x x y(4))21,(2413x R x x x y[说明]:学生分四组完成,教师巡视,把典型错误及正确解法投影. 学生活动:探求求反函数的方法. (1) 变形:解方程,)(x f y 得)(1y fx ; (2) 互换:互换y x ,的位置,得)(1x fy ;(3)写出定义域: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③观察反函数的图像,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例3:在同一坐标下,画出例2中的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在几何画板中显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观察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结合反函数的定义,探讨函数及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学生活动:探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 ①从函数角度看: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1x fy ,则)(1x fy 的反函数是)(x f y ,即)(x f y 和)(1x fy 互为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②从函数图像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x y 对称.③从单调性来看:原函数和反函数均为单调函数,他们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3、例题分析,巩固方法: (1)课本练习4.5 (2)补充练习:1、给出下列几个函数:①)21(12x x y ;②)2(2)1(4x x x y ③)(23R x x y ④)0()2( x x x y 其中不存在反函数的函数序号是 ②、④2、若指数函数)(x f y 的反函数的图像经过点(2,-1),则此指数函数为 ( A )(A ) xy )21( (B )x y 2 (C )xy 3 (D)x y 103、设)1(22)( x x x f ,则)(1x f( D )(A )在(), 上是增函数 (B )在(), 上是减函数 (C )在),0[ 上是减函数 (D)在(]0, 上是增函数4、若函数)(x f 是函数 10222 x x y 的反函数,则)(x f 的图像为 ( B )A B C D5、)21( 22x x x y 反函数是 ( B )(A ))11( 112 x x y (B ))10( 112 x x y (C ))11( 112 x x y(D ))10( 112 x x y6、若)0( a b ax y 有反函数且它的反函数就是b ax y 本身,求b a ,应满足的条件.解:由b ax y ,得b y ax .由0 a ,知ab y a x1. 所以函数b ax y 的反函数为a by a x1. 由于函数b ax y 的反函数aby a x 1就是函数b ax y 本身,即有xxxyyyya a 1,且b ab. 于是,解得1 a ,0 b 或1 a ,b 为任意实数.教师点拨: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样的一次函数,它的反函数正好是它本身?②除了一次函数外,是否还存在其它函数,满足反函数就是它本身?(11),0(x x y k x k y 等) 4、课堂小结①反函数的概念及求法; ②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关系; 5、作业布置 练习册4.5 A 组 六、教学设计说明1.反函数概念比较抽象,不能简单地从形式上来定义. 在教学时先通过实例根据自变量和应变量的不同,得到两个函数关系式和图像完全不同的函数.在此基础上指出这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这样使学生对反函数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在此基础上,引出反函数的一般概念,使得较抽象的概念能被学生逐步理解.然后再进一步强调函数),)((A y D x x f y 的反函数存在的条件——“对值域A 中任意一个y 值,在定义域D 中总有唯一确定的x 值与它对应”.3.通过学生对课本例题的练习,发现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课堂练习的点评,让学生了解并总结出求反函数的步骤.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若函数)(x f y 有反函数)(1x fy ,则)(1x fy 的反函数是)(x f y ,即)(x f y 和)(1x fy 互为反函数,并了解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恰好是原函数的值域与定义域.4.通过几何画板在同一坐标下演示课本例题的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掌握y x ,互换的几何意义,了解原函数和反函数图像关于x y 对称,从而巩固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高一数学教案-第一册反函数
第一册反函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教具装备幻灯片2张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
(记作A);第二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习内容及提纲。
教学过程(I)讲授新课(检查预习情况)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反函数(板书课题)§2.4.1 反函数的概念。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复述一下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生:(略)(学生回答之后,打出幻灯片A)。
师:反函数的定义着重强调两点:(1)根据y= f(x)中x与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φ(y);(2)对于y在c中的任一个值,通过x=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
师:应该注意习惯记法是由记法改写过来的。
师:由反函数的定义,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呢?生: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若学生答不来,教师再予以必要的启示)。
师:在y= f(x)中与y= f -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
(前者中的x 与后者中的x都属于同一个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变量,y是函数值;后者y是自变量,x是函数值。
)在y= f(x)中与y= f –1(x)中的x都是自变量,y都是函数值,即x、y在两式中所处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后者中的y,前者中的y 是后者中的x。
)由此,请同学们谈一下,函数y= f(x)与它的反函数y= f –1(x)两者之间,定义域、值域存在什么关系呢?生:(学生作答,教师板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
师:从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函数y= f (x)与y= f –1(x)互为反函数。
从反函数的概念我们还可以知道,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步骤为:(1)由y= f (x)解出x= f –1(y),即把x用y表示出;(2)将x= f –1(y)改写成y= f –1(x),即对调x= f –1(y)中的x、y。
高一数学 2.4反函数(第一课时) 大纲人教版必修
§2.4 反函数课时安排2课时从容说课反函数是研究两个函数相互关系的重要内容,反函数的掌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函数的概念,得到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并为以后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反函数的定义,本身比较抽象,难度较大,故在本节教学中,从具体实例出发,引导学生从函数的三要素的变化角度认识反函数的特征,揭示反函数的本质,逐步抽象概括出反函数的定义,反函数定义的描述,便得求反函数问题有了明确的步骤,而学生在具体求指定函数的反函数时,可能会遇到反解x时,正负的选取问题及求原来函数的值域问题,教学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节通过学习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不仅使学生进一步从形的角度认识了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也为后面将要学习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图象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课题§2.4.1 反函数●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二)能力训练要求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三)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反函数的求法.●教学难点反函数的概念.●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法通过师生的共同讨论,使学生清除自学中遇到的疑点、困感点,弄清楚反函数的概念,掌握求反函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幻灯片两张: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2.4.1 A)第二张:本课时教案后面的预习内容及预习提纲(记作§2.4.1 B)●教学过程Ⅰ.新课引入[师]我们知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是时间t的函数,即s=vt其中速度v是常量.反过来,也可以由位移s 和速度v(常量)确定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即t =vs 。
问题1:函数s=vt 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什么? 问题2:函数t=vs 中,谁是谁的函数? 问题3:函数s=vt 与函数t=v s 之间有什么关系? 〔以上问题1、2,学生不会感到困难,对于问题3,教师应帮助学生从函数的三要素变化,分析两个函数的关系,即两函数的对应法那么恰恰相反好相反,定义域与值域也恰好对调〕。
高一反函数知识点
高一反函数知识点随着数学课程的深入学习,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将接触到更多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学生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那就是反函数(Inverse Function)。
一、反函数的定义及性质反函数指的是由一个函数得到的新函数,其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与原函数相反。
如果一个函数f的定义域与值域分别为A和B,那么对于B中的每一个元素b,存在一个唯一的元素a,使得f(a) = b。
这时候我们将这个新函数称为f的反函数,记作f^-1。
一个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存在以下几个性质:1. 函数f与其反函数f^-1互为关联:f(f^-1(x)) = x,f^-1(f(x)) = x。
即使用一个函数后再使用其反函数,或者先使用反函数再使用原函数,最终结果都会回到原来的输入。
2. 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 = x对称:如果一个点(x, y)在函数f的图像上,那么点(y, x)则会在反函数f^-1的图像上。
3.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互换:如果f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那么f^-1的定义域就是B,值域就是A。
二、求反函数的方法在学习反函数时,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求得一个函数的反函数。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求反函数的方法:1. 代数法对于一些简单的函数,我们可以使用代数法求取其反函数。
具体的步骤是:- 将函数表示为y = f(x)的形式;- 将原方程中的y替换为x,将x替换为y,并且解出y;- 将得到的y表示为f^-1(x),即可得到反函数。
2. 图像法对于一些能够绘制出函数图像的函数,我们可以使用图像法求取其反函数。
具体的步骤是:- 绘制出函数f的图像;- 将图像关于直线y = x进行对称;- 根据对称后的图像,确定反函数的图像。
3. 复合函数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函数,我们可以使用复合函数法求取其反函数。
具体的步骤是:- 假设函数f的反函数为f^-1(x),即y = f^-1(x);- 将f(y)替换为x,并解出关于y的方程;- 将得到的y表示为f^-1(x),即可得到反函数。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同步讲义第二章 2.4 反函数
2.4 反函数 ①课文三点专讲重点:(1)反函数也是函数,因为它符合函数的定义,从反函数的定义可知,对于任意一个函数)(x f y =来说,不一定有反函数.(2) 求反函数的步骤是(1)将y =f (x )看成关于x 的方程,解出x =f -1(y ),若x 有两解,应特别注意解的选择.(2)将x 、y 互换,得y =f -1(x ).(3)写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即y =f (x )的值域).(3)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函数)(x f y =与)(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x y =对称.反函数的定义域由原函数的值域得到,而不能由反函数的解析式得到.难点:(1)一个函数有没有反函数是由原来给出函数的性质决定的,且反函数的性质也是由原来给出的函数性质决定的.(2)互为反函数间关系的理解: 函数)(x f y =、)(1x f y -=、)(y f x =、)(1y f x -=间的关系:)(x f y =与)(1x fy -=、)(y f x =与)(1y f x -=互为反函数;)(x f y =与)(1y f x -=、)(y f x =与)(1x f y -=为同一函数。
考点:(1)判断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要充分利用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之间的关系,以及x 与y 的对应关系的变化实质,即f-1[f (x )]=x ,f [f-1(x)]=x.(2)对称性问题的考察. ①点A(x,y)关于x 轴的对称点'A (x,-y);②点A(x,y)关于y 轴的对称点'A (-x,y);③点A(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A (-x,-y);④点A(x,y)关于y=x 轴的对称点'A ( y, x);②练功篇典型试题分析例1.求函数 211x y --= (-1≤ x < 0)的反函数。
分析: 求反函数前先判断一下决定这个函数的映射是否是一一映射;求出反函数后习惯上必须将 x 、y 对调,写成习惯形式;求出反函数后必须写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原函数的值域。
人教版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案
高一数学反函数课题:§教材分析:使学生理解反函数的定义,加深对一一映射及其逆映射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由原来函数求其反函数的方法,为今后学习与反函数有关的知识打下基础。
课 型:新授课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3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2)了解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性质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1)反函数的概念;(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学难点:(1)反函数的概念;(2)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3)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反函数的综合问题的解决;教具使用:常规教学教学过程:一、了解反函数的概念,会求一些简单的反函数1.(回顾知识)若函数)x (f 对任意R y ,x ∈,都有)y (f )x (f )y x (f +=+,且当0x >时,都有0)x (f <,2)1(f -=;(1)证明:)x (f 是奇函数;(2)证明:)x (f 在R 上是减函数;(3)求)x (f 在]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考虑以下几个具体问题:3.若y=f (x )=2x ,x ∈R ,写出确定此函数的映射。
写出由y 的代数式表示x 的形式。
4.反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式子y=f (x )表示y 是自变量x 的函数,设它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C ,从式子y=f (x )解出x ,得到式子x=φ(y )。
如果对于y 在C 中的任意一个值,通过式子x=φ(y ),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式子x=φ(y )就表示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φ(y ),叫做函数y=f (x )的反函数。
记作y=f -1(x )。
5.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13R x x y ∈-=(2))(1,3R x x y ∈+=(3))0(1≥+=x x y (4))1,(132≠∈-+=x R x x x y二、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1.什么叫反函数?2.如何求一个函数的反函数?3.求出下列函数的反函数:)2x 2(3x 2y ).4()3x (3x 2y ).3()5x ,R x (5x 6x 5y ).2(1x 3y ).1(3≤≤-+=≥-+=≠∈-+=+=4.已知函数x 3x 2)3x(f +=,求)3x (f 1- 5.比较函数3x 2y ,1x 3y -+=+=及其反函数的图象,猜测图象的特征。
高中数学反函数人教版第一册
反函数一、课题:反函数二、教学目标:理解反函数的意义,会求一些函数的反函数;掌握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会利用)(x f y =与)(1x f y -=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三、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求法,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四、教学过程:(一)主要知识:1.反函数存在的条件:从定义域到值域上的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2.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上分别是原函数的值域、定义域,若()y f x =与1()y f x -=互为反函数,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则1[()]()f f x x x B -=∈,1[()]()f f x x x A -=∈;3.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它们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二)主要方法:1.求反函数的一般方法:(1)由()y f x =解出1()x f y -=,(2)将1()x f y -=中的,x y 互换位置,得1()y f x -=,(3)求()y f x =的值域得1()y f x -=的定义域.(三)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1)()1)f x x =≤-;(2)221(01)(){(10)x x f x x x -≤≤=-≤<;(3)32331y x x x =-++.解:(1)由1)y x =≤-得2211()(1)24y x x =+-≤-,∴10)2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2y x =--≥.(2)当01x ≤≤时,得10)x y =-≤≤,当10x -≤<时,得1)x y =<≤,∴所求函数的反函数为10)1)x y x -≤≤=<≤.(3)由32331y x x x =-++得3(1)2y x =-+,∴1)x y R =∈,∴所求反函数为1()1)f x x R -=∈.例2.函数11(,)1ax y x x R ax a-=≠-∈+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a 的值. 解:由11(,)1ax y x x R ax a -=≠-∈+得1(1)(1)y x y a y -=≠-+,∴11()(1)(1)x f x x a x --=≠-+, 由题知:1()()f x f x -=,11(1)1x ax a x ax--=++,∴1a =. 例3.若(2,1)既在()f x =,m n 的值. 解:∵(2,1)既在()f x =∴(1)2(2)1f f =⎧⎨=⎩,∴21==,∴37m n =-⎧⎨=⎩.例4.设函数xx x f +-=121)(,又函数)(x g 与1(1)y f x -=+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求)2(g 的值.解法一:由121x y x -=+得12y x y -=+,∴11()2x f x x --=+,1(1)3x f x x --+=+,∴)(x g 与3x y x -=+互为反函数,由23x x -=+,得(2)2g =-.解法二:由1(1)y f x -=+得()1x f y =-,∴()()1g x f x =-,∴(2)(2)12g f =-=-.例5.已知函数()y f x =(定义域为A 、值域为B )有反函数1()y f x -=,则方程()0f x =有解x a =,且()()f x x x A >∈的充要条件是1()y f x -=满足11()()(0)f x x x B f a --<∈=且.例6.已知21()()21x x a f x a R -=∈+,是R 上的奇函数.(1)求a 的值,(2)求()f x 的反函数,(3)对任意的(0,)k ∈+∞解不等式121()log x f x k-+>. 解:(1)由题知(0)0f =,得1a =,此时21212112()()021212112x x x xx x x xf x f x ------+-=+=+=++++, 即()f x 为奇函数.(2)∵21212121x x x y -==-++,得12(11)1x y y y +=-<<-, ∴121()log (11)1x f x x x -+=-<<-.(3)∵121()log x f x k -+>,∴11111x x x k x ++⎧>⎪-⎨⎪-<<⎩,∴111x k x >-⎧⎨-<<⎩,①当0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k x -<<,②当2k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11}x x -<<. (四)巩固练习:1.设21(01)(){2(10)x x x f x x +≤≤=-≤<,则15()4f -= . 2.设0,1a a >≠,函数log a y x =的反函数和1log ay x =的反函数的图象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y x =轴对称 ()D 原点对称3.已知函数1()()12x f x =+,则1()f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A ()B ()C()D 4.若6y ax =-与13y x b =+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且点(,)b a 在指数函数()f x 的图象上,则()f x = .。
高一数学反函数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1 )
(3)
解:①当0≤x≤1时,1≤x21≤0
即0≤y≤1
由y=x21 (0≤x≤1)
解得 (1≤y≤0)
∴f1(x) = (1≤x≤0)
②当1≤x< 0时,0 <x2≤1
即0 <y≤1
由y=x2(1≤x< 0)
解得 (0 <y≤1)
∴f1(x) = (0 <x≤1)
y=f1(x)间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习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习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求反函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引入:
看下面一些例子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 是时间 的函数,即 ,把上式看成方程的反解,用位移 表示时间 ,得t= (s ),这时,时间 是位移 的函数。
观察、思考
思考、讨论、回答
思考、回答
函数表示出来得到在c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就表示是x自变量由于习惯上我们一般用x表示自变量用y表示函数为此我们对调函数x观察思考用心爱心专心117号编辑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区别
高一数学反函数
教学目标: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弄清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并总结求反函数的基本步骤。弄清函数y=f(x),x=f1(y),
∴所求反函数为:
请同学归纳判断反函数的步骤并且总结求反函数的步骤:
判断有没有反函数关键是:看这个函数的映射是不是一一映射
求函数反函数的步骤:
1、求原函数的值域
2、将y=f(x)看成方程,反解出x=f1(y)
3、对调 , 得到y=f1(x)
人教版数学高一-数学《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教案
反余弦函数、反正切函数【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y=cosx (x ∈R ),y=tanx (x ≠k π+2π,k ∈Z )没有反函数;理解函数y=cosx , x ∈[0,π],y=tanx ,x ∈(-2π,2π)有反函数;理解反余弦函数y=arccosx ,反正切函数y=arctanx 的概念,掌握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域是[-1,1],值域是[0,π];反正切函数的定义域是(-∞,∞),值域是(-2π,2π). 2.知道反余弦函数y=arccosx ,x ∈[-1,1]和反正切函数y= arctanx ,x ∈(-∞,∞)的图像.3.掌握等式cos (arccosx )=x ,x ∈[-1,1],arccos (-x )=π-arccosx ,x ∈[-1,1]和tan (arctanx )=x ,x ∈(-∞,∞),arctan (-x )=- arctanx ,x ∈(-∞,∞).4.能够熟练计算特殊值的反余弦函数值和反正切函数值,并能用反余弦函数值和反正切函数值表示角.5.会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分析和思考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概念以及他们的符号的本质.教学难点:公式arccos (-x )=π-arccosx 、arctan (-x )=-arctanx 的证明及其使用.【教学过程】一、 情景引入1.复习我们学习过反正弦函数,知道,对于函数y=sinx ,x ∈R ,不存在反函数;但在[ππ-,22]存在反函数.2.思考那么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是否存在反函数呢?[说明] 因为对于任一余弦值y 和正切值y 都有无数个角值x 与之对应.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多对一的.故而不存在反函数.3.讨论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不存在反函数.但选取怎样的区间使得x y cos =或y=tanx 在对应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呢.因变量可以确定自变量,余弦值或正切值可以表示相应的角值,并且将该区间上的角值用相应的余弦值或正切值表示就可以了.学生讨论应该选取怎样的区间,使得x y cos =或y=tanx 存在反函数呢?这个区间的选择依据两个原则:(1)x y cos =和y=tanx 在所取对应区间上存在反函数;(2)能取到x y cos =的一切函数值[]1,1-,y=tanx 一切函数值R.可以选取闭区间[0,π],使得x y cos =在该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可以选取闭区间(-2π,2π),使得y=tanx 在该区间上存在反函数,这个反函数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二、学习新课1.概念辨析(1)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定义:余弦函数y=cosx , x ∈[0,π]的反函数叫做反余弦函数,记作y=arccosx ,x ∈[-1,1];正切函数y=tanx , x ∈(-2π,2π)的反函数叫做反正切函数,记作y=arctanx ,x ∈(-∞,∞);(2)反正弦函数的性质:①图像y=arccosx y= arctanx②定义域:函数y=arccosx 的定义域是[-1,1];函数y= arctanx 的定义域是R.③值域:函数y=arccosx 的值域是[0,π];函数y= arctanx 的值域是(-2π,2π). ④奇偶性:函数y=arccos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但有arccos (-x )=π-arccosx ,x ∈[-1,1];函数y= arctanx 是奇函数,即arctan (-x )=-arctanx.⑤单调性:函数y=arccosx 是减函数;函数y= arctanx 是增函数.[说明]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函数y=cosx ,x ∈[0,π]与函数y=arccosx ,x ∈[-1,1]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函数y=tanx ,x ∈(-2π,2π)与函数y=arctanx ,x ∈R 的图像关于直线x y =对称.2.例题分析例1.求下列反三角函数的值:(1)arccos 21;(2)arccos (-23);(3)arccos0; (4)arctan1;(5)arctan (-33) 解:(1)因为cos 3π=21,且3π∈[0,π],所以arccos 21=3π. (2)因为cos65π=-23,且65π∈[0,π],所以arccos (-23)=65π. (3)因为cos 2π=0,且2π∈[0,π],所以arccos0=2π. (4)因为tan 4π=1,且4π∈(-2π,2π),所以arctan1=4π. (5)因为tan (-6π)=-33,且-6π∈(-2π,2π),所以arctan (-33)=-6π. 例2.在△ABC 中,已知AB=5,BC=12,AC=13,分别用反正弦函数值、反余弦函数值和反正切函数值表示∠A 、∠B 、∠C.解:因为AC 2=AB 2+BC 2,所以∠B 是直角,于是有∠A= arcsin 1312= arccos 135=arctan 512;∠B=2π= arcsin1= arccos0; ∠C= arcsin135= arccos 1312=arctan 125. 例3.化简下列各式:(1)arccos (cos7π);(2)sin[arccos )21(-];(3)cos[arctan (-1)]解:(1)因为7π∈[0,π],设cos 7π=α,所以arccos α=7π,即arccos (cos 7π)=7π. (2)因为arccos )21(-=32π,所以sin[arccos )21(-]=sin 32π=23.(3)因为arctan (-1)=-4π,所以cos[arctan (-1)]= cos(-4π)=22. 例4.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f -1(x ),并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1) f (x )=2π+arccos 2x ;(2)f (x )=3π-arctan (2x-1) 解:(1)设y=2π+arccos 2x ,则arccos 2x = y-2π,因为2x ∈[-1,1],arccos 2x ∈[0,π],所以x ∈[-2,2],y ∈[2π,23π],根据反余弦函数的定义,得2x =cos (y-2π),即x=2cos (y-2π).将x ,y 互换,得反函数f -1(x )=2cos (x-2π),定义域是[2π,23π],值域是[-2,2].(2)设y=3π-arctan (2x-1),即arctan (2x-1)=3π-y ,因为(2x-1)∈R ,arctan(2x-1)∈(-2π,2π),所以x ∈R ,y ∈(25π,27π),根据反正切函数的定义,得2x-1=tan (3π-y )=-tany ,即x=21(1-tany ),将x ,y 互换,得反函数f -1(x )=21(1-tanx ),定义域是(25π,27π),值域是R. 3.问题拓展例1.证明等式:arccos (-x )=π-arccosx ,x ∈[-1,1]证明:∵x ∈[-1,1],∴ -x ∈[-1,1]∴cos[arccos (-x )]= -x ,cos (π-arccosx )=-cos (arccosx )=-x又因为arccosx ∈[0,π],所以(π-arccosx )∈[0,π],又arccos (-x )∈[0,π],且余弦函数在[0,π]上单调递减,所以arccos (-x )=π-arccosx ,x ∈[-1,1]. 例2.证明等式:arctan (-x )=-arctanx ,x ∈R.证明:因为tan arctan (-x )=-x ,tan (-arctanx )=-tan arctanx ,又由arctanx ∈(-2π,2π),得-arctanx ∈(-2π,2π),再有arctan (-x )∈(-2π,2π),且正切函数在(-2π,2π)上单调递增,所以arctan (-x )=-arctanx ,x ∈R.[说明]可以通过以上恒等式的证明形成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教师应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形进行选择.三、巩固练习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简述理由.(1)cos (arccos2π)=2π;(2)arctan 3π=3;(3)arcsin (-23)= arcos(-21);(4)arccos 32+ arccos(-32)=0;(5)arctan 3π+ arc tan(-3π)=0. 解:(1)式不成立,因为2π∉[-1,1],故arccos 2π无意义;(2)式不成立,因为其对应关系搞错了;(3)式不成立,理由是把反正弦函数、反余弦函数的值域搞错了,事实上arcsin (-23)=-3π,而arcos(-21)=32π,两者不等;(4)式不成立,因为把等式arccos (-x )=π-arccosx 错记成arccos (-x )=-arccosx ;(5)式成立,因为等式arctan (-x )=-arctanx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定义;(2)反余弦函数和反正切函数的性质.五、蓝面书。
SXA267高考数学必修_反函数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反函数重点、难点、疑点剖析一、如何求反函数是重点例1.函数12+=-x y (x >0)的反函数是 A.y =log 2 ,x ∈(1,2) B.y =-log 2 ,x ∈(1,2)C.y =log 2 ,x ∈(1,2]D.y =-log 2,x ∈(1,2] 分析:将x 用y 来表示,即将x 反解出来.解:∵12+=-x y ,∴12-=-y x . ∴-x =log 2(y -1). ∴f -1(x )=-log 2(x -1)=log 2 .又x >0,∴0<x -2<1.∴1<12+=-x y <2,即反函数的定义域为(1,2).故选A.归纳:确定反函数的定义域时一定要去求原函数的值域,否则就容易出错. 类题演练1:求f (x )=2421x - (-2≤x ≤0)的反函数. 解:f -1(x )=212x -- []1,0∈x二、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关系是难点例2 已知()xx x f +-=121,函数g (x )的图象与函数y =f -1(x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则g (5)=_______________.分析:找出题中的原函数、反函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解法一:y =f -1(x +1)f (y )=f [f -1(x +1)]=x +1,x =f (y )-1, ∴y =f -1(x +1)的反函数y =f (x )-1,即g (x )=f (x )-1. ∴g (5)=f (5)-1=25-。
解法二:y =f (x )和f -1(x )的图象关于y =x 对称,当f -1(x )沿x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时,关于y =x 对称的图象f (x )沿y 轴负方向平移1个单位,于是f -1(x +1)和f (x )-1互为反函数,g (x )=f (x )-1, ∴g (5)=f (5)-1=25-. 归纳:求函数的反函数就是要把x 从函数解析式中求出来,这就要看施加在x 上的运算有几层各是什么,然后从外向里用每层运算的逆算加在等号两边,x 就可以逐步“解放”出来,这就是解法一的思想.平移法、图象法也可求反函数,显得更形象、直观、 易解. 类题演练2:点(a ,b )在函数y =f (x )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中必在其反函数图象上的点是 A.(a ,f -1(a )) B.(f -1(b ),b ) C.(f -1(a ),a ) D.(b ,f -1(b ))解:∵b =f (a ),∴a =f -1(b ).又(b ,a )在反函数图象上,∴(b ,f -1(b ))即是.选D.三、求分段函数的反函数是疑点例3求函数2(0)1(0)2x x y x x ⎧<⎪=⎨-≥⎪⎩的反函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 反函数
【重点难点解析】
1.本单元知识结构
2.了解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运算反映的映射法则及图象),会求函数的反函数(如果有的话).
3.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反函数及求反函数运算时解不惟一,此时如何确定谁是所求的反函数等.
【考点】
1.求已知函数的反函数与已知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图象特征等)从而确定反函数的性质.
2.求函数的值域是数学中的难点也是考点,而利用求反函数的定义域来求函数的值域,在解题时常有使用.
【典型热点考题】
例1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y =f(x)=2x -1; (2)3
x 1x 2)x (f y -+=
=. 思路分析
求函数y =f(x)的反函数)x (f y 1-=,需先对函数的解析式按运算律要求逐步实施逆运算求得)y (f x 1-=,然后再交换x 、y ,就可求得反函数.一般如不特别给出函数的定义域,则解得的解析式即为所求,不必再另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函数的值域),如题目指明要求,则应计算函数的值域(反函数的定义域).
解:
(1)∵y =2x -1
∴2x =y +1 2
1y 21x += ∴反函数21x 21)x (f y 1+=
=-. (2)∵3
x 1x 2y -+=(x ≠3且x ∈R) ∴xy -3y =2x +1
xy -2x =3y +1
(y -2)x =3y +1
当y -2≠0,即y ≠2时 有2
y 1y 3x -+=(y ≠2) ∴反函数2
x 1x 3)x (f y 1-+==-(x ≠2). 例2 求下列函数的反函数:
(1)1x y 2-=(x ≤0); (2)7x 4x y 2+-=(x ≥2); (3)x y =(x ≥1).
这3个函数或给出定义域或求得定义域,都是对应函数的一个单调区间,因此在此区间上一个自变量值只对应一个函数值,反之也成立,所以它们都存在反函数.但是由于定义域受到限制是人为施加的,因此函数的值域也不一定是“理论值”,也需要由给定函数的性质来确定,以便作为反函数的值域.
解:
(1)∵1x y 2-=(x ≤0)
(-∞,0]是此二次函数的减区间
∴y ≥f(0)=-1,即函数值域[-1,+∞)
∴01y x 2≥+=, ∴1y x +±=
∵x ≤0 ∴1y x +-=(y ≥-1) ∴反函数为1x )x (f y 1+-==-(x ≥-1).
(2)∵7x 4x y 2+-=(x ≥2)
∴3)2x (y 2+-=(x ≥2)
∴[2,+∞)是此函数的增函数区间
∴y ≥f(2)=3,即值域为[3,+∞) ∵3y 2x -±=-(y ≥3)
x ≥2,则x -2≥0 ∴3y 2x -=- ∴3y 2x -+=(y ≥3) ∴反函数为23x )x (f y 1+-==-(x ≥3).
(3)∵x y =(x ≥1)
∴[1,+∞)是函数的增函数区间
∴y ≥f(1)=1,即函数值域为[1,+∞)
∵2y x =(y ≥1)
∴反函数21x )x (f y ==-(x ≥1).
例 3 已知函数a
x b ax )x (f ++=(x ≠-a)的图象与其反函数)x (f 1-的图象都经过(-1,3)点,求不等式0)x (f 1>-的解的集合.
确定函数f(x)——求得其系数a 、b 的值是解本题的关键.利用已知的两个条件(函数f(x)与其反函数)x (f 1-的图象均过点(-1,3)),布列两个方程组成方程组求解.
解: ∵a
x b ax )x (f y ++=
= ∴xy +ay =ax +b
∴x(y -a)=-ay +b 当y ≠a 时,a
y b ay x -+-= ∴a
x b ax )x (f y 1-+-==- ∵f(x)与)x (f 1-的图象都过(-1,3)点 ∴⎩⎨⎧-==⇒⎪⎪⎩⎪⎪⎨⎧=--+=+-+-3b 0a 3a
1b a 3a 1b a ∴x
3)x (f 1-=- 0x 0x
3)x (f 1<⇒>-=- ∴不等式0)x (f 1>-的解集为{x|x<0}.
例4 (1)已知:函数y =f(x)的反函数为)x (f y 1-=,函数y =f(x +1)恒过点(-3,4),那么函数)1x (f y 1-=-恒过点___________.
(2)已知:1x 是方程f(x)=3-x 的解,2x 是方程x 3)x (f 1-=-的解,f(x)与)x (f 1-互为反函数,那么21x x +=___________.
(3)设函数:⎪⎩
⎪⎨⎧∞+∈+-∈-∞∈=) 16[ 4)16()16 1( ]1 ( )(2,,,x x x x x x x f 则)16(f 1-=___________.
思路分析
(1)(2)考查反函数的图象与原函数的图象之间关于y =x 对称;(3)反函数的原象就是原函数中的象,反函数中的象就是原函数中的原象.
解:
(1)由y =f(x +1)恒过点(-3,4)
⇒y =f(x)的图象恒过点(-2,4)
∵y =f(x)与)x (f y 1-=互为反函数
∴)x (f y 1-=恒过点(4,-2)
⇒)1x (f y 1-=-恒过点(5,-2)
(2)由f(x)=3-x ,可得:⎩
⎨⎧-==x 3y )x (f y ∵1x 是方程f(x)=3-x 的解
∴))x (f x (11,是方程组⎩
⎨⎧-==x 3y )x (f y 的解 同理,由x 3)x (f 1
-=-,可得⎩⎨⎧-==-x 3y )x (f y 1
由2x 是方程x 3)x (f 1
-=-的解,可得))x (f x (22,是方程组⎩⎨⎧-==-x 3y )x (f y 1的解.
设P ))x (f x (11,,Q ))x (f x (22,
显然P ,Q 均在直线y =3-x 上
∵y =3-x 的图象与II ,IV 象限的角平分线平行
∴y =3-x 的图象与y =x 的图象垂直
即PQ ⊥l (l 是y =x 的图象)
又∵y =f(x)的图象与)x (f y 1-=的图象之间关于直线l 对称,而且,P ))x (f x (11,在y =f(x)的图象上,))x (f x (Q 22,在)x (f y 1-=的图象上.
∴P 、Q 两点关于l 对称
从而,得出:P 、Q 的中点在y =x 的图象上
即:
2
x x 2)x (f )x (f 21211+=+- ∴2121x x )x 3()x 3(+=-+-
∴3x x 21=+.
(3))16(f 1-的含义是已知函数y =f(x)的反函数的原象16,求反函数象)16(f 1-,也就是已知函数y =f(x)的象16,求原函数的原象x .
利用反函数与原函数的关系
由已知,可得:f(x)=16
即:
164)16x (2=+-
∴3216x 3216x -=+=或, ∵x ≥16 ∴3216x -=(舍去), ∴3216x += 也就是:3216)16(f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