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实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氧气(O2)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中。
它不仅是许多化合物和反应的关键成分,也是维持生物体呼吸和燃烧过程中必需的。
本文将探讨氧气的制备方法、性质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
一、氧气的制备方法氧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 热分解法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制备氧气的方法。
通过加热金属过氧化物(如过氧化钾、过氧化铁等),可以使其发生热分解反应,释放出氧气。
2. 电解水法这是另一种常用的制备氧气的方法。
将水进行电解,通过电流作用,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3.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H2O2)可以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分解为氧气和水。
二、氧气的性质特点1. 燃烧性氧气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具有很强的燃烧性。
许多物质在与氧气接触后能够迅速燃烧,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正是因为这种特性,氧气被广泛用于燃烧过程以及氧气焊、氧气切割等工业中。
2. 惰性在一些化学反应中,氧气呈现出一定的惰性。
它不会与惰性气体(如氦、氖等)反应,也不与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
3. 生物必需氧气对于生物体来说是必需的。
它参与到呼吸过程中,帮助生物体产生能量并排出废物。
缺氧会导致人体机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4. 强氧化性氧气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能够氧化许多物质,使其发生化学反应。
这使得氧气在许多化学工艺中被广泛应用,例如氧化反应、生产过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应用1. 医疗领域氧气在医疗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医院中,氧气被用于氧疗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提供所需的氧气供应。
同时,氧气也用于麻醉和手术过程中的辅助。
2. 工业应用氧气在工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炼钢、焊接、金属切割、化学反应、半导体制造等工艺中,提供所需的氧气供应。
3. 水处理氧气也可用于水的处理过程中。
通过加氧处理,可以提高水中的氧含量,改善水质,并有助于减少有害物质的存在。
4. 大气保护在一些特殊的工艺中,需要使用惰性气体保护材料,以防止其与氧气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说课稿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安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这部分内容既是对氧气性质的进一步深入探究,也是为后续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氧气制取的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以及氧气的性质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对氧气的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具备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实验制取氧气,以及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氧气的性质,学生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此外,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的阶段,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来探索未知的世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了解氧气的性质,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氧气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
(2)氧气的性质实验及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
(2)氧气制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习题PPT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O(s)=Na2CO3(s)+H2O(g) ΔH= +58.73 kJ·mol-1。 根据n= = = 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 (2)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则等体积O2和O3的物质的量相等,根据N=nNA可以知道O2和O3所含分子个数比为1:1,含有原子数之比为(1×2):(1×3)=2:3; 【答案】C 解析 ①中,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强碱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强酸H2SO4反应;②中,SiO2与浓盐酸不反应;③中,N2与O2、H2在常温下均不能反应;④中,Cu和FeCl3反 应生成FeCl2和CuCl2,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和H2O。其中①、④与题意吻合,故选B。 (4)氢氧化亚铁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 (5)二氧化碳与稀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可能生成Na2CO3或NaHCO3,NaOH有可能过量。此溶液小火蒸干,NaHCO3不会完全分解;NaHCO3和NaOH不能大量共存。因此,若得到固体混 合物,则固体组成成分可能是NaOH和Na2CO3 或NaHCO3和Na2CO3。 C. 标准状况下,a L氧气和氮气的混合物含有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个 【详解】A.分液是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的方法,汽油和水不相溶,故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分液时用分液漏斗,故A正确; B. 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要用余热来蒸干,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化学实验教案

化学实验教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用品1.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2.酒精灯、试管、烧杯、集气瓶、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燃烧匙、火柴、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铁夹、铁架台、木块等。
实验过程1.制取氧气前,为什么要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置棉花?3.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当氧气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预先在集气瓶内留有少量水?基础实验2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实验目的1.学习组装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1.大理石、稀盐酸、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澄清石灰水;2.蜡烛、木条、烧杯、集气瓶、大试管、小试管、导管、乳胶管、单孔橡皮塞、试管夹、酒精灯、毛玻璃片、火柴等请试着从反应原理、反应条件、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等方面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异同点。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2.通过实验和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3.逐步建立安全用火的意识,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
实验用品1.95%酒精、蒸馏水、棉花球、玻璃棒、小蜡烛、小木条、小煤块;2.坩埚钳、酒精灯、火柴、玻璃杯等。
1.结合你在上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试着总结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2.请例举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灭火方法,并试着说明其灭火原理。
3.为了更好地研究燃烧的条件,你觉得还可以进行什么实验?基础实验4 常见金属的性质实验目的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2.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实验用品1.镁条、铁丝、铜丝、锌粒、稀盐酸、硫酸铜溶液2.酒精灯、坩埚钳、石棉网、镊子、试管、砂纸等实验过程1.金属的物理性质:打磨上述金属并观察其颜色、状态、硬度、延展性等物理性质。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报告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原理 1.氧气的性质在通常情况下,O 2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在标准情况下,O 2比空气的密度大。
不易溶于水(每升水溶解O 2约30ml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它不仅可以助燃,而且在点燃或高温条件下可以和大多数金属(如铁、镁)、非金属(木炭、硫、磷、和石蜡等)发生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2、制法主要方法:(1)过氧化氢法:2H 2O 22MnO ===2H 2O+O 2↑(2)高锰酸钾法:2KMnO 4∆===K 2MnO 4+MnO 2+O 2↑ (3)氯酸钾法:2KClO 32MnO ∆===2KCl+3O 2↑其他方法:(4)氧化汞法:2HgO ∆===2Hg+ O 2↑(汞蒸气有毒,不采用)( 5)过氧化钠法:Na 2O 2+2H 2O===4NaOH+ O 2↑(原料昂贵一般不采用) 2 Na 2O 2+2CO 2===2Na 2CO 3+ O 2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O 2的制取与收集(1 )加热分解高锰酸钾首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取3g KMnO 4加入硬质大试管, 装置如上,管口放好脱脂棉,以防药品喷向试管口。
再准 备6只集气瓶装满水后一毛玻璃片横切瓶口盖住,不留水 泡,然后倒置于水槽中。
如图连接装置,点燃酒精灯后先 预热试管,后集中于试管中下部加热,待气泡快速均匀冒 出时开始收集,集气瓶口冒出第一个气泡时表示收集满, 以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
连续收集完后,先移除导 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倒吸。
(2)催化分解H 2O 2如图连接实验装置,锥形瓶中加入0.5g MnO 2,瓶上加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中装入稀释过的H 2O 2(30%H 2O 2与水的体积比为3:1),控制滴加速度,收集气体。
2、O 2的性质(1)硫在氧气中燃烧取一只洁净的燃烧匙,放入黄豆粒大小的硫,酒精灯上加热至燃烧(此时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然后将燃烧匙慢慢深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此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并有刺激性气味的SO 2生成。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 魏琦琦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本节课实验内容较多,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完成任务,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因为课前准备充分,学生做实验的热情很高,参与活动非常踊跃,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们也通过实验认识到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的现象和结果会有所不同,实验总是存在各种意外和误差,学会分析和总结才是最重要的。
我也考虑到了各小组实验时间和氧气产量会有所不同,所以给有能力的小组提供铁丝和木炭进行探究实验。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关系,有些小组没能完成所有实验,老师也没能将每个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不过总体说来还是成功的,后面的实验我们都会做的更好。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1)(2)3[引入][问][[回答]取氧气。
[提问][回答][教师]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哪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
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在盛水的水槽内。
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①先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酒精预热试管,观察导管口现象,分析原因。
(二)观察、检验氧气此操作可重复观察现象。
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探究[陈述]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12.石蜡+3.[过渡][1.气密性?2.3.4.5.6.答:。
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课件-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

2、下列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磷文在字氧表气达中式燃烧:
B氧气由气态变成固态
CD木蜡石 炭烛在在氧氧蜡 气气氧 中中燃燃烧烧气 点 燃 水二氧化B碳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①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放热 ②生成黑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点 燃四氧化三铁
Fe
讨论:
O2
①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放水或放沙子? ②为什么在铁丝下端系一个火柴? ③为什么等火柴快燃尽时缓慢伸入集气瓶内? ④为什么将铁丝绕成螺旋状?
(1)___用__砂__纸__打__磨__,__除__掉__铁__丝__表__面__的__锈__迹____________; 待到火柴快燃尽时,才把铁丝伸入集气瓶内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铁丝和火柴伸至集气瓶上部,慢慢向下部移动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
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4)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内,木条复燃பைடு நூலகம்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
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
星的木条复燃,这说明氧气具有
性
取另一瓶按图B方式,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发现带火星的木条也复燃且比A
燃烧的
,说明 ,所以盛放氧气瓶应将瓶口向
放置。
4/26/2022
二、氧气的用途
▪ 供给呼吸 ▪ 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潜水、太
空航行 ▪ ▪ 支持燃烧 ▪4/26/2氧022 炔焰切割和焊接金属、火箭发射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 基础实验 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习、上课课件)

注意两次观察好气泡。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
收集;集气瓶口有较大气泡冒出时,气体收集满,停止收集。
感悟新知
考向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步骤等
知1-练
例1 回答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相关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有错误的是____A__,并改正过来 __试__管__口__略__向__下__倾__斜____。
感悟新知
知2-练
(2)实验①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该同学的操作 方法是__用__坩__埚__钳__夹__取__一__小__块__木__炭__,__在__酒__精__灯__上__加__热__到__发____ _红__,__由__瓶__口__向__下__缓__慢__插__入__集__气__瓶__中___。该同学发现,木炭 在纯氧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其原因是 _______纯__氧__中__氧__气__的__浓__度__高___________。
感悟新知
知2-练
(3)实验②存在的不足是_集__气__瓶__底___部__没__有__铺__一__层__细__沙___ _或__放__少__量__水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剧__烈__燃___ _烧__,__火__星__四__射__,__生__成__黑__色__固__体__,__放__出__大__量__热___,反应的文 字表达式是_铁__+__氧__气____点__燃___四__氧__化__三__铁___。
感悟新知
二、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知1-练
1. 不检查气密性,直接装药品。
2. 加热时,不预热直接固定加热。
3. 导管口一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气体。
4. 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
5. 热的试管未冷却就清洗。
氧气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氧气的方法。
2. 学习氧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验证其实验现象。
3. 了解氧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实验原理氧气(O2)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之一。
在实验室中,通常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或加热高锰酸钾(KMnO4)等方法来制取氧气。
氧气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等。
氧气的化学性质包括助燃性和氧化性,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 铁架台- 大试管- 单孔塞- 乳胶管- 弯管- 集气瓶- 火柴- 带火星的木条- 试管夹- 酒精灯- 水槽- 棉花-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2. 实验材料:- 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溶液- 水四、实验步骤1. 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将适量的高锰酸钾放入大试管中。
- 用试管夹固定试管,将一端带有乳胶管的单孔塞塞紧试管口。
- 将乳胶管另一端连接至弯管,弯管末端放入水槽中的集气瓶内。
- 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
- 观察气泡产生情况,待气泡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2. 氧气的物理性质验证- 将收集到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
- 观察氧气在集气瓶中的体积变化,记录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的现象。
3. 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在另一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氧气是否使过氧化氢溶液产生气泡。
五、实验现象1. 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加热高锰酸钾后,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氧气被收集在集气瓶中。
2. 氧气的物理性质验证- 氧气在集气瓶中的体积略大于空气。
3. 氧气的化学性质验证- 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具有助燃性。
- 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后,集气瓶中产生大量气泡,证明氧气具有氧化性。
六、实验结论1. 实验室成功制取并收集了氧气。
2. 验证了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
3.氧气的性质及制备实验(实验装置的选择

知识导航一、氧气的性质学习殿堂氧味的气体,2.应用: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①排水法学习殿堂①排水法:气体不易溶于水,且常温下不与水反应量筒【思考】学习殿堂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气体【分析】②排空气法:气体与空气的密度有着一定的差距,且不学习殿堂密度小于空气.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小于空气【思考】学习殿堂初中阶段常见的三种气体3.拓展:①情况A B学习殿堂①情况一:则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则___3.拓展:学习殿堂①情况二: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则A B若气体密度大于空气,则___若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则___学习殿堂(二)化学性质1【结论】学习殿堂⑵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学习殿堂【思考】以下几种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⑵注意事项及误差分析:【思考】以下几种操作学习殿堂【思考】以下几种操作,会产生什么影响?⑶应用:氧气的检验及验满学习殿堂A .检验某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小试牛刀【例1】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例3】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小试牛刀4小试牛刀【例】有二、氧气的制备学习殿堂(学习殿堂二、氧气的制备(二、氧气的制备学习殿堂((二)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学习殿堂12⑴固体加热型④铁夹夹在离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处;⑵固液常温型带小孔的塑料隔板【思考】以下是哪套装置的优点?①操作简便;②制取气体量多;③可随时添加药品④能控制反应的速率;⑤能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随开随停。
1套:___________;第2套:____________3套:___________;第4套:____________(三)催化剂学习殿堂1小试牛刀【例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⑴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___。
A B C D E ⑵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注:实验室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备氧化碳气体盐酸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例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①②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所选A B C D E 高钾取氧应装____,所用的收集装置是C 或____,用装置C 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说明瓶中充满氧气瓶中已充满氧气。
九年级化学习题第2章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D.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初中同步· 化学(沪教)(遵义)
6.某同学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D 芯接触 )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④加热时试管与灯 ⑤收集完毕,先撤去酒精灯 B.仅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 ④制取的气体密度比 ②反应需要加热 B.仅②④⑤ 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①没有给试管预热 A.仅①②③ C.仅②③④⑤ ①反应物是固体 空气大 A.①②③④⑤
初中同步· 化学(沪教)(遵义)
基础实验1
【实验目的】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1.学习组装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
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 高锰酸钾 酒精灯 、水、木炭、 、试管、烧杯、 集气瓶 细铁丝 、蜡烛。
、单孔橡皮塞、导管、乳胶管、水槽、
A.集气瓶、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B.集气瓶、药匙、导管、胶头滴管 C.集气瓶、漏斗、量筒、铁架台 D.酒精灯、蒸发皿、烧杯、石棉网
)
5.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验如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 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D A.注射器内有液体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初中同步· 化学(沪教)(遵义)
3.当加热试管后不久,导管口就有气泡冒出,此时是否要立即开始收集?为什么?当氧气
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必须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再熄灭酒精灯?
答案:不要立即收集,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不是氧气而是试管里面的空气。当氧气收 集完毕后,若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压强会减小,水槽内的水会被压入热的试管内,炸 裂试管。 4.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内留少量水或加一层细沙? 答案:防止铁丝燃烧后,生成的炽热的物质溅落炸裂瓶底。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课件

硫燃烧
现象: 空气:淡蓝色火焰 氧气: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S
O2
SO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
其A中、不细合铁理丝的在是空(气中A激)烈燃烧火星四射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发现
氧气的含量
测量结果偏低(小于1/5) (1)红磷不足 (2)装置未冷却,打开止水夹 (3)装置漏气
测量结果偏高(大于1/5) (1)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导致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逸 出
(2)弹簧夹未夹紧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
④液态、固态为淡蓝色
例:对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鱼能在水中生活说明氧气易溶于水 B.液态时为无色 C.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大 D.固态时变成白色
C)
氧气的化学性质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
①发出白光,放热 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碳 氧气点燃二氧化碳
性质活泼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某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 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 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 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 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 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 入集气瓶下部(如图所示 ),但不见铁丝燃烧,反 复实验均未成功。
导致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原因:
A. 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B. 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 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C. 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 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 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 实验:根据以上假设,他对实验应作的相应改进为: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氧气,化学元素符号为O,是地球上广泛存在的重要元素之一。
氧气在生命活动、燃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氧气的制取方法,以及其性质和应用。
一、氧气的制取方法1. 热分解法:将金属氧化物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分解释放出氧气。
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有过氧化锌(ZnO)、过氧化钡(BaO2)等。
例如,将过氧化锌加热至约800℃,可以得到氧气和锌。
2. 过氧化氢分解法: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氧气和水。
常用的催化剂有锰(Mn)、铁(Fe)等。
例如,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催化剂反应,可以得到氧气和水。
3. 分子筛吸附法:利用分子筛材料对空气中的氮气进行吸附,使剩余的气体中富集了氧气。
例如,将空气通过一种特定的分子筛材料,氮气被吸附在材料表面,氧气则被收集下来。
二、氧气的性质1. 物理性质: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为双原子分子(O2),密度较空气略大。
2. 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强烈的氧化剂,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
例如,与燃料反应会产生火焰和热量,这也是为什么氧气可以被用作燃烧的原因。
3. 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氧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气体。
在呼吸过程中,人和动物吸入氧气,将其转化为能量,并排出二氧化碳。
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给其他生物呼吸使用。
三、氧气的应用1. 医疗用途:氧气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后恢复等。
氧气可以提供给病人进行吸入,以增加氧气浓度,促进新陈代谢和康复。
2. 工业生产:氧气在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冶金工业中,氧气可以用作炼铁、炼钢的氧化剂;在化工工业中,氧气用于合成化学品、燃烧过程以及污水处理等。
3.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氧气被广泛应用于火箭燃料和氧化剂的制备。
火箭发动机需要大量的氧气来提供燃烧的氧化条件,并产生推力。
4. 实验室研究:在科学实验室中,研究人员使用氧气进行各种实验。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清单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清单一、氧气的性质1、物理性质氧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其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降温、加压的条件下,氧气可以转变为淡蓝色的液体和淡蓝色雪花状的固体。
2、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氧气能与碳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C + O₂=点燃= CO₂。
氧气与硫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 + O₂=点燃= SO₂。
在这个反应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火焰呈蓝紫色。
氧气与磷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化学方程式为:4P + 5O₂=点燃= 2P₂O₅。
(2)与金属单质的反应氧气能与铁发生反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
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为:3Fe + 2O₂=点燃= Fe₃O₄。
氧气与铜反应生成氧化铜,化学方程式为:2Cu + O₂=加热=2CuO 。
(3)与化合物的反应氧气能使某些有机化合物燃烧,例如甲烷(CH₄)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₄+ 2O₂=点燃= CO₂+2H₂O 。
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1、制取氧气的药品(1)过氧化氢(H₂O₂)溶液和二氧化锰(MnO₂)(2)氯酸钾(KClO₃)和二氧化锰(MnO₂)(3)高锰酸钾(KMnO₄)2、反应原理(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₂O₂=MnO₂= 2H₂O + O₂↑ 。
(2)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₃=MnO₂、加热= 2KCl + 3O₂↑ 。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₄=加热= K₂MnO₄+ MnO₂+ O₂↑ 。
3、实验装置(1)发生装置选择发生装置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选用“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共20张PPT)

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没有预热;先 停止加热后移出导管
3、铁丝燃烧实验中没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氧气不纯或没有点燃
1.实验装置(固体+固体加热型)
发生装置 铁架台
橡皮塞
收集装置
试管 酒精灯
集气瓶 水槽
棉花
导管
怎样组装仪器
按照自下而上、自左向右的顺序连 接;特别是要根据酒精灯火焰的高 度确定试管的高度。
思考以下问题
1、实验时,应该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什么在试管口加一团棉
花?
5、收集气体: 讨论:1、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时,不宜立即收集?
因为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 2、什么时候开始收集?
当气泡连续而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3、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为什么要正立放在桌面上?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ຫໍສະໝຸດ 度大,倒放会使氧气从瓶口与玻璃片的缝隙中跑掉 4、如何检验收集到的是氧气?
将一支带火星的木条伸进集气瓶内,若木
2、装药品 讨论: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可以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 固定试管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为了防止凝结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 讨论:加热试管要注意什么?
先使酒精灯外焰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 (预热),然后再加热试剂所在部位。另试管外壁不能有 水。
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间不够;
用排
水法收集,开始时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用排水法收集
没等到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就开始收集,原试管内空气进入集气
瓶;等等。
请说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才能装入药品 2、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 3、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4、导管伸入试管不能太长 5、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6、铁夹夹在离试管口1/3处 7、先预热再集中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8、气泡连续而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9、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10、实验结束时,要先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实验1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练习仪器装配、检查装置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实验操作。
(2)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3)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
(1)知道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与性质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的描述。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实验准备】
药品:高锰酸钾、水、木炭、细铁丝、蜡烛。
仪器、材料:铁架台、铁夹、大试管、单孔橡皮塞、橡皮管、导管、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棉花、坩埚钳、燃烧匙、火柴、酒精灯、烧杯、木条、木块、纸片、砂纸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展示一盛满氧气的集气瓶和一空集气瓶。
[问]哪一瓶是氧气?如何检验?
[复习提问] 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呢?
[回答]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而不选择氧化汞(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汞有毒)、空气或者水(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
[回答]因为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具有反应快、操作简便、便于收集等优点,适合实验室制取少量气体。
[教师]那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装置呢?下面请同学们做好自学指导和[活动准备],各小组根据所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制取氧气的方案,看哪组设计的又快又合理?讨论后各小组:①板书反应原理;②展示连接好的发生装置并回答问题2;③收集装置并回答问题3。
[学生讨论]
[教师巡视]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我们设计好了实验方案。
哪位同学愿意自己动手来体验做化学实验的乐趣?
[学生]愿意。
[教师]各小组分好工,按方案规范操作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用一种方法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底部留有少量水或铺层细砂)并验证它的性质并思考[问题与交流]。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并均匀放出时,再把导管口深入盛满水的集气瓶中。
6.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问题与交流]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除了用手握的方法,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如果某同学制得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为什么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
附:实验报告
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或解释
(1)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下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后,先把,再
,
观察现象。
现象:如果没有气泡冒
出,说明__ _ _应重新塞紧或更
换。
如果
_ ,说明装置不漏气,可以
使用。
(2)装:装入药品。
①观察高锰酸钾外观,并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观察现象。
②用取适量高锰酸钾送入试管,使其平铺于试管底部。
③在接近试管口的地方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
高锰酸钾是色
状固体,溶
于水后得到
色溶液。
说明高锰酸钾易溶于水。
棉花团的作用是
(3)定:固定仪器。
①根据
的高度
固定试管的位置,
并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集气瓶倒立在水槽
后,瓶底
气泡。
组装仪器的顺序一般是从到
,从到。
固定试管时应注意:
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部;
试管口应,
②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用毛玻璃片盖住瓶口,然后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毛玻璃片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目的是
集气瓶装满水的标志是
若集气瓶内没有装满水,其后果是
(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
①先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酒精灯,预热试管,观察导管口现象,分析原因。
思考:此时能否将导管口移到集气瓶口下方,开始收集气体?
②将酒精灯的焰对着放有药品的部位加热,观察现象。
导管口有。
现象:
原因是
(填“能”或“不能”)收集,
原因是
(5)收集氧气。
①当导管口气泡
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当观察到
,说明集气瓶内已集满氧气,此时在水面下用毛玻璃片盖好集气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立放在桌面上。
②用同样的方法再收集三瓶氧气,其中一瓶用于做细铁丝燃烧实验,在收集时要在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目的是什么?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要把集气瓶正放在实验台上。
目的是
(6)离: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7)熄:熄灭酒精灯。
思考:
①此时试管能否立即清洗?为什么?
②试管内剩余的固体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6)与(7)先后安排的目的是①
②
文字表达式: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观察氧气。
取一瓶刚收集的氧气,仔细观察观察到氧气是色、味的气体。
它的颜色和状态,闻一闻气味。
(2)检验氧气
如图所示,将一根
带火星的木条。
此操作可重复观察现象。
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会一般情况下,此法可用于检验氧
气。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
(1)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如下图所示,用
夹取一小块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发红,观察现象。
②把点着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氧气瓶中,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氧气瓶中”,而不是直接伸入瓶内?
③燃烧停止后,取出坩埚钳,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有什么现象?木炭在空气中持
续,
发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比在空气中燃烧
得,发
出
木炭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原因是。
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
木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2) 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①把铁丝用砂纸打亮,然后绕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用坩埚钳夹住铁丝并点燃火柴,观察现象。
思考:为什么要将细铁丝绕成螺旋状?
②待火柴梗快要烧完时,将它们由上往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底部预留少量水)中,观察现象。
思考:
为什么要待火柴梗快要燃尽时,才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③燃烧停止后,用手轻轻触摸集气瓶靠近水面的外壁。
现象:
现象:
感觉到
原因是
原因是:
说明铁丝燃烧热量。
铁丝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3) 蜡烛在氧气中的燃烧。
将蜡烛固定在燃烧匙上,在空气中点燃,缓缓伸入氧气瓶中,比较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点。
蜡烛取出后,往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更。
文字表达式:
思考:请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具有性。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 二氧化碳 2.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水 3.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过渡]接下来各小组思考并讨论[问题与交流]。
[课后作业]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为什么可用手紧捂容器外壁的方法?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此装置中 可能漏气的位置在哪些地方?如何发现漏气的位置?
3.如何处理高锰酸钾加热后的剩余固体?
4.请分析用高锰酸钾和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物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哪种更方便、环保?
5.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将引燃后的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没有出现剧烈燃烧的现象,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6.如何区别氧气、二氧化碳、氮气和空气四瓶气体?
答: 【安全警示】 【教后记】
点燃
点燃 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