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86.3%不看好的辽宁核电是如何做好公众沟通的

86.3%不看好的辽宁核电是如何做好公众沟通的

i 123中核辽宁核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宁核电”)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国信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按50%、20%、10%、10%、10%的比例共同出资组建。

公司于2009年3月27日揭牌成立。

项目位于辽宁省兴城市海滨乡徐大堡村南侧海岸,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核电厂址。

项目也以其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环境、滨海旅游的区域优势吸引着人们普遍关注的目光。

该项目前期工作中,当地公众一度多次出现过对核电项目安全的担忧。

第三方机构对项目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6.3%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

对于普通大众,不关心核电能够提供多少电力、减轻多少环境压力、创造多少税收。

大众关注的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

公众对所谓的“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没有任何概念。

大众意识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对项目前期工作一度造成很大的影响。

辽宁核电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专门成立核电科普小组,现场长期考察调查,了解民众动态。

调查发觉:公众对核能信息获取,主要通过网络。

虽然公众信息来源很广泛,但网络是普通民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而由于核的特殊性,公众获得的核电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

当公众缺乏明晰的背景信息、未形成固定的观点时,就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信息所左右,最终造成公众心中形成一种对核的恐惧和抵触情绪。

核电科普小组(以下简称“小组”)同时发觉地方公众对权威机构缺乏必要的信任。

如果公众对权威机构相当信任的时候,公众不会质疑权威机构的核电政策,公众沟通会达到高度的良性循环。

例举国外典型案例,如在法国,法国核电装机占总装机70%左右,公众广泛的信任核电科普宣传,十分支持核电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项目部的核电科普宣传和公众沟通中有针对性提出了如下成功措施和经验,项目得以顺利的开展。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的研究和建议

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的研究和建议

一、引言中国核电经过3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跻身于世界核电大国前列。

截至2021年3月,大陆运行核电机组共49台,居世界第三;核准及在建机组19台,居全球第一。

目前,满足当今国际最高安府近年来制定了多项法规政策,指导核电项目相关单位开展工作。

2006年2月14日,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印发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环评公参暂行办法》),规范了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的公众团和企业力量纳入沟通工作中,形成了公众宣传、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和舆情管理“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对项目推进起到了重要助力作用。

2016年3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核与辐射安全公众沟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确立了“中央督导、政府主导、企业作为、社会参与”的整体工作组织原则,初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公众沟通机制架构,形成政府部门、技术支持单位、地方环保部门、企业、行业协会等构成的联动机制。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正式实施,设立专章论述“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要求,对国务院有关部门、核设施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核设施营运单位依法开展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在核电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国内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有序开展提出了顶层要求。

在核电项目公众沟通工作中,核电企业主要依照《指南》《环评公参办法》 等法规执行。

三、核电公众沟通法规的落实情况2011年,日本的福岛核事故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公众对核电的负面认知和恐惧,并在随后引发了包括2012年江西彭泽核电舆情事件、2013年广东江门核燃料元件厂项目事件等影响较大的涉核舆情和群体性事件。

为了重新树立中国民众对核电的信心,做好公众沟通工作,完善相关工作体系,原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开始先后于2013-2014年,依托辽宁省徐大堡核电项目和广东陆丰核电项目研究建立核电项目公众沟通法规体系,并于2015年和2016年先后印发了指导建设单位公众沟通工作方案编制和实施的 《指南》文件、指导政府主管部门监管工作的《方案》文件,从国家层面对核电的公众沟通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最新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精品

最新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精品

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文/项媛媛杨岩飞徐广震摘要通过调查公众对核电及核安全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分析公众对核能态度的现状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相关政府部门和核电营运单位提出建议。

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调查985名公众,用SPSS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方差分析。

结果表明,超过2/3的调查者表示不能了解到或很难了解到核电相关知识:半数以上公众表示对核风险存在焦虑:公众支持国家建设核电站但又不愿意核电站建设在自己的居住地;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居住地对于核能的认知度、焦虑度、信任度、接受度存在显著影响。

结论表明,公众对于核风险的焦虑程度比较高,且不同人群对核能态度存在差异。

关键词核能公众态度;现状调查;邻避效应;核风险;核电;核安全前言核能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公众的高度关注。

核电发展史上的数次重大核事故对环境和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公众的恐慌心理,公众对核电的抵触情绪往往迫使核能开发利用陷入低谷。

研究表明,技术发展成熟、政府支持和被公众接受是核电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

随着我国核电建设的稳步推进、核技术应用的发展、公众意识的提升以及对环境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核安全引起公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公众接受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江门鹤山核燃料项目、广西白龙核电项目、连云港核废料厂项目都引起了较大的公众舆情,甚至因公众反对而取消;北海市政府也因为民众压力决定暂不发展核电。

研究表明,公众态度对的制定有较大影响。

例如,Paul Burstein在问卷调查及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研究了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态度的影响及影响公众态度的因素,并认为不论政府机构是否采取有关行动,公众态度对政策制定都有强烈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开展系统性的调查,研究公众对核能的认识、态度和相关行为,以便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在核电公众态度调查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

《核能公共政策手册》中指出“相对中国雄心勃勃的核电发展计划而言,我们太缺少第一手的调查数据,这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推动核能决策的科学性是非常不力的。

后福岛时代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接受度实证研究

后福岛时代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接受度实证研究

2 0 2 0年》 已进人关键实施阶段 。我 国核电事业正处 于 由沿 海 向 内陆 扩展 , 由小 范 围到 规 模 化 经 营 的快
速 发展 时期 。虽 然 我 国 核 电 已经 拥 有 3 0余 年 安 全
发 展经 验 , 然而邻 国 日本 福 岛 的核 事 故 依 然 引 发 了
国 内公 众 的核恐 慌心 理 , 进 而导 致 “ 食 盐 抢 购 风潮 ”
随着世 界能 源 问 题 的 1 3益 严 重 , 核 电凭借 其 经 济 性 和清洁 性成 为 国际能 源领 域 的投资 热点 。然 而 2 0 1 1年 日本 福 岛核 事 故 的发 生 却 引发 了公 众 对 核
电发展 的质 疑 。公众 的“ 核 态度 ” , 如 同核 电经 济 性
究 的基础 上 , 美 国麻 省理 工 学 院 和 哈佛 大学 将 公 众
态度 与核 安全 、 经济 性 、 燃 料 循环 与核 扩散 等并 列为
影 响核 电未 来 的 主要 因素 之 一 _ 2 J 。2 0 1 1年 日本 福
岛 核泄露 事故 后 , 日本 、 德 国和意 大利 等 国的公 众发 起 了反核 大 游行 , 致 使 各 国政 府 的核 电发展 决 策 再 次 陷入 “ 经济 发展 与环 境安全 ” 的伦理选 择 困境 。 面对 我 国 的经 济 高速增 长 与 巨大 的能 源供 应缺 口, 核能 成为 解决 这 一 矛 盾 的必 然 选择 。 1 3本 福 岛 核 事故 发 生前 , 我 国《 核 电 中长 期发 展 规 划 ( 2 0 0 5 —
影响 因素 。基 于调查 问卷 的设计 与发放 , 文章从核 能发 电、 核 电站运行 、 核 电属性 、 核 电项 目等 多个 角度 开展公 众 问卷调 查 ,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

了加强 宣传、研究公众对风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认知规律 、努 力提 高核 电清洁水平和安全 水平、提 高核 废料处置水平 以及 加强核 电企业
的 形 象 建设 等 改善 公 众 接 受 度 的途 径 。 关 键 词 :核 电 ;公 众 接 受 度 ;影 响 因素 中图 分 类 号 :T 2 . M6 38 文 献 标 志 码 :A
2。 。
4 源电 堡 能 与
文章 编 号 : 6 4 8 4 (0 00 — 0 70 1 7 —4 12 1 ) 40 4 —4

晌圜
朱 文 斌 ,张 明 ,刘 松 华 ,孙 福 荣 ,李 锦
( 国电环境保护研 究院,江苏 南京 2 0 3 ) 10 1
摘 要 :公 众 参 与 是 核 电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中 的一 个 重要 组 成 部 分 , 而居 民对 核 电的 接 受 度 已成 为 许 多 国 家发 展 核 电 面 临 的最 主 要 的 问题 之 一 。 通 过 分 析 中 国公 众 和 外 国公 众 对 核 电 的接 受度 现 状 , 总 结 了一 些 影 响 公 众 对 核 电接 受度 的 因素 ,提 出
I f e c a t r ay i f u l c p a c o ce rP we s n u n eF co s l An l sso b i Ac e tn ef r P c Nu la o r
ZHU e — i , W n b n ZHANG i g LI S n — ua S M n , U o g h , UN u—o , i F r ng LIJn
成 部 分 ,居 民对 核 电的接 受 度 已成 为 许 多 国 家发 展
核 电 面 临 的最 主 要 的问题 之 一 。有 关 分 析 表 明 ,虽

核电技术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

核电技术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

核电技术的社会影响与公众参与在当今能源领域,核电技术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供应方式,正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核电技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影响,也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

核电技术的出现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核电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核电的能量密度高,能够稳定地供应大量电力,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

然而,核电技术也并非毫无风险。

核事故的发生可能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例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都给当地居民带来了长期的痛苦和损失,土地受到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许多人被迫迁移。

这些事故让人们对核电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担忧。

除了安全风险,核电技术还带来了一些其他的社会影响。

在核电站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例如,核电站需要大量的水资源用于冷却,这可能会影响周边水域的生态平衡。

此外,核电站的建设也可能会引发当地居民的反对,因为他们担心核电站会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参与在核电技术的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公众有权了解核电技术的利弊,有权参与到核电站的选址、建设和运营决策中。

通过公众参与,可以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减少公众的担忧和误解。

然而,目前公众在参与核电技术相关决策时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公众对于核电技术的了解往往有限,缺乏专业的知识和信息,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的渠道和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时候公众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有效的传达和采纳。

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的效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核电技术的科普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核电技术的原理、安全性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机制,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例如召开听证会、开展民意调查等,让公众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

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核事故,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

事故发生后,公众舆论和社会反思成为焦点,人们开始思考核能的安全性以及核能在未来的发展中的角色和影响。

本文将就日本核电站事故后的公众舆论与社会反思进行探讨。

一、核电站事故引发的公众舆论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发生,给公众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恐慌。

媒体报道和社交平台的传播迅速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人们开始担心核辐射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公众舆论对核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1. 公众的安全担忧福岛核电站事故造成了大量的辐射泄漏,这让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深刻的担忧。

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安全感到不安,担心辐射会对健康造成长期的影响。

这种安全担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对核能的广泛质疑。

2. 媒体的影响力媒体在核电站事故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媒体的报道帮助公众了解事故的严重性和后果,同时也激发了公众的担忧和恐慌情绪。

媒体的报道在塑造公众舆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力。

二、社会对核能的反思与改变日本核电站事故不仅引发了公众舆论,也带来了对核能的社会反思。

事故后,社会开始对核能的发展、监管和安全措施提出更高的要求,追求更加安全的核能发展。

1. 核能政策的调整日本核电站事故对核能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政府决定关闭一些老旧的核电站,并加强核电站的安全措施。

同时,政府还加大了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和发展力度,以减少对核能的依赖。

2. 全球范围内的反思与改变福岛核电站事故不仅影响了日本,也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核能的反思与改变。

各国开始审视自身的核能政策和核电站的安全性,加强相关的法规和监管措施。

核能安全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推动了全球核能行业的改革和发展。

三、核能未来的走向与挑战福岛核电站事故对核能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变革和进步。

1. 安全技术的进步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能行业加大了对核电站的安全措施和技术研发的投入。

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

2009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朱文斌,刘松华,张明,孙福荣,程莹莹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东路10号 210031HOW TO IMPROVE THE PUBLIC ACCEPTANCE OF NUCLEAR POWER ZHU Wenbin, LIU Songhua, ZHANG Ming, SUN Furong, CHENG YingyingState Powe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search InstituteNo. 10, Pudong Road, Pukou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 P. R. China 210031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public acceptance of nuclear power in China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ublic acceptance of nuclear power, and bring up some ways to improving it.KEY WORD: Nuclear Power; Public Acceptance摘要:本文从中国公众和外国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现状出发,分析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提出了一些改善公众接受度的途径。

关键词:核电公众接受度1 前言核电作为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是当今最现实可行、能大规模发展的替代能源,在中国大力发展核电有着十分显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公众接受(public acceptance)即“公众认同”。

所谓认同就是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并以此做出特定的心理分析,进而制定正确的决策。

公众参与是核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影响居民对核电的接受度已成为许多国家发展核电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核电公众参与必要性分析及建议

核电公众参与必要性分析及建议
二、核电公众参与的建议
核电企业应建立常态化的公众对话机制,针对
36 WORLD ENVIRONMENT 2017年第3期 总第166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项目开展问卷调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新闻 发布会等参与活动,注重对各方面的沟通和反馈, 与公众面对面沟通交流,体现公众对核电项目的参 与,赢得公众对核电的理解和信任。核电企业应依 法合规开展积极配合项目所在地市人民政府实施开 展公众参与工作,为选址阶段的公众问卷调查、公 众沟通座谈会和意见反馈等向项目所在地市人民政 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同时,在公众参与工作中, 应科学评估参与前的社会舆论氛围和公众态度,注 重参与过程中的舆情风险防控。具体实施过程中, 应遵循五个方面的原则:
35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全社会对核电的认知尚不足。不仅是低文化水平人 群对核电认知极为有限,即便是接受过高等教育, 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人群,也对核 安全常识缺乏了解。认识决定行动,在对核安全缺 乏正确认知的前提下,公众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选 择,不支持甚至反对核电项目并不令人意外。从中 长期看,唯有站位高远,营造与时俱进的核安全文化, 客观、正确、发展地看待核电,才能从根本上赢得 全社会对核电乃至核能的理解和支持。考虑到开展 核安全文化宣传教育尚未纳入中学教育和小学教育 体系,因此,公众参与成为宣传推广核安全文化的 主要方式。从近期看,没有高等院校开展核安全文 化宣传教育,现有的培训体系也缺乏对核安全文化 的宣贯,因此,公众参与成为宣传推广核安全文化 的必经之路。
平台(微博、微信)发出自己的声音,以往“沉默 的大多数”已走向“全民麦克风”时代。二是传统的“把 关人”作用被消解,公众宣传的导向性缺失。新兴 媒体的全民意见表达将传统媒体平台的信息审核机 制瓦解,从整个网络舆论范围来看,自媒体消解了“把 关人”的存在,从而削弱了核电公众宣传的导向性。 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可趁之机,他们借助网络平台 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给核电发展的舆论环境带来 了威胁。三是网络的裂变式传播速度加大并拓宽了 人们对公共事件的关注度。对比切尔诺贝利事故及 福岛核事故所造成的不同范围的影响力,可以清晰 地看到,20 世纪 80 年代切尔诺贝利事故在中国的 主要影响范围局限于香港、广东两省,受其冲击较 大的是大亚湾核电站。然而,时隔 25 年以后,福岛 事故却引发了中国全民的“抢盐”热潮。不得不说, 网络的信息裂变式传播在整个事件中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找准涉核项目中公众的“恐核”症结

找准涉核项目中公众的“恐核”症结

观 点POINT OF VIEW找准涉核项目中公众的 “恐核” 症结Identify the crux of the public's "nucleophobia" in nuclear-related projects■文 / 刘瑞桓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我国主要电力来源之一,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核能事业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涉核项目的公众沟通工作也面临新的形势。

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核电企业、行业协会、媒体等对涉核公众沟通工作日益重视,也做了大量的涉核公众沟通工作和实践探索。

然而,受2011年福岛核泄漏事件及日本政府罔顾国内外反对呼声执意将核污水排海行径的影响,加之一些非专业媒体及别有用心者夸大其词的渲染,以及国际上核电站的负面新闻,核与辐射安全领域的公众关注度逐渐提高,公众的“恐核症”有增无减,“邻避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到底是因为涉核项目选址建设确实存在风险和隐患,还是工作有缺失导致公众对于现有核电技术不了解、对核电技术的风险感知存在误解,继而引发“恐核症”呢?必须找准“症结”,有的放矢,方能赢得公众对核能的信任与支持,为核能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信息公开:揭开核领域的神秘面纱目前,我国的核安全信息公开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是从政府或企业到社会公众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单向沟通。

但新形势对信息公开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是简单的公开了之,而是不但要满足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更要重视他们接到信息后的反馈。

(一)转变观念,赢得理解和信任近年来,我国制定和出台了《关于加强核电厂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的通知》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信息公开方案(试行)》等文件,核电企业也基本实行了核与辐射安全信息公开制度。

但也要看到,我国现有核电领域的信息公开状况特别是决策方面的信息公开不够,与公众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

核电研究报告核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在改善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问题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年来,随着技术发展和政策改变,核电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越来越受重视。

问题是,核能有很多潜在的环境影响和技术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核能开展深入研究,理解其优势和风险,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本研究报告旨在提供有关核电的信息,以供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和 . . . . . . . . . . . . . . . 。

核电的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核电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发展进展。

电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迅速增加,目前,核电在世界能源需求中占比超过11%,而在欧洲,核电的占比甚至达到了30%以上。

核电的优点电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核电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它产生的碳排放量极少,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

电的发电成本相对较低,比煤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低得多,这就使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碳排放。

电还能快速建成,大大减少建设发电厂所需的时间,比煤电更加灵活。

缺点但是,尽管核电具有诸多优势,它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缺点和风险,如放射性废料处理和储存、核泄漏、技术未成熟等问题。

些问题需要在发电前进行详细研究,以便考虑到所有可能的风险,为投资者和社区提供信心和安全感。

新技术研发为了解决核电所面临的挑战,世界各国正在寻求新的核反应堆技术,以确保核电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中一些新技术包括计算机模拟、智能传感器、自主控制系统、能量交换等。

些技术帮助提高反应堆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提升反应堆生产效率,拓宽核反应堆运行范围,使其能够应对更多变化的因素。

未来核电发展管核电存在着挑战,但它在未来的发展仍然很可观。

着核电技术的发展,核电可以更安全、更可靠地发电,以及用于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

电还可以更有效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满足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

结论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核电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许多优点,如少量碳排放,低运行成本,快速建设等,有助于缓解当前全球变暖问题和环境污染。

核电调研报告

核电调研报告

核电调研报告
《核电调研报告》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备受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核电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我们组织了一次核电调研。

首先,我们参观了一家现代化的核电站。

通过参观,我们对核电站的运作、安全防护措施和环保措施有了更加具体的了解。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核电站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未来能源发展中的潜力和前景。

其次,我们进行了多次深入的座谈和访谈。

我们与核电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政府官员进行了沟通交流,对核电行业的政策环境、技术创新、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了解。

针对我们的调研,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和建议。

首先,核电行业在未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在可再生能源不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情况下,核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核电行业的支持,推动核电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时,核电企业应该不断提升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环保性,保障公众的安全和利益。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核电调研,我们对核电行业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为核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参考和
建议。

希望我们的调研成果能够对核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有所助益。

后福岛时代核电的公众接受度分析

后福岛时代核电的公众接受度分析
长 傅 满 昌认 为 : “ 只有公众了解核能 、 支 持 性 别 的 1 2 0 0人 做 了 一 次 调 查 ,统 计 显 示 Ad a m c o me r 对公众 的“ 接受状 态” 进 行 深 核能. 中 国 的 核 能 事 业 的发 展 才 能真 正 畅 不 同 世 界观 对 公 众 接 受 性 影 响 很 大 。 继 世
关键词 : 核 电: 公众; 接 受度
福 岛核事故发生后 , 国 务 院 紧 急 出 台 来 评 价 新 事 物 。 而 世 界 观 是 长 期 以 来 所 形 融 为 一 体 , 切 实 做 到 惠 利 于 民 。强 调 核 电 因 此 会 直 接 影 响 到 公 教 育 要 从 娃 娃 做 起 ,科 普 宣 传 要 深 入 社 “ 国四条 ” 进 行全面 整顿 , 随着《 核 电 安 全 成 的思 维 习 惯 特 征 , 众 对 核 电 的 评 价 . 世 界 观 理 论 通 过 大 量 的 会 , 规划 ( 2 0 1 1 ~ 2 0 2 0年 ) 》 和《 核 电 中 长 期 发 才可以增加 公众接受度 。此外 , 陈钊 、 展规划( 2 0 1 1 ~ 2 0 2 0年 ) 》 的颁 布 , 我 国 核 调 查 和 统 计 分 析 . 世 界 观 对 公 众 接 受 度 有 孔 吉 宏 两 位 学 者 从 社 会 学 角度 人 手 。 将 公 电“ 重启 ” 之路正式启程 。 曾任 中 国 常 驻 国 着 重 要 的 影 响 。 美 国 学 者 E . P e t e r s 和 P . 众态度 分 为 : 认 知态度 、 情 感 因 素 和 意 图 际 原 子 能 机 构 副 代 表 的 中 国 核 学 会 秘 书 S l o v i c 在 全 美 范 围内 , 对 各 个种 族 、 不 同 因 素 三 方 面 , 在 此 基 础 上 展 开 研 究 。

第五代核能系统的公众接受性要求研究

第五代核能系统的公众接受性要求研究

公众沟通Public Communication 第五代核能系统的公众接受性要求研究陈虹宇】,房超八(1.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北京100032; 2.清华大学高技术实验室,北京100084)■摘要:第五代核能系统的概念是我国提出的重要科学概念,但其特性尚未有明确界定。

本文从公众接受性的角度出发,总结了现有核能系统的在公众接受性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后提出第五代核能系统将面临的公众接受性新挑战,最终给出了6个第五代核能系统应该满足的公众接受性要求,包括:事故易处理性、退役便利性、设计灵活性、运维智能性、系统接入性和社会融入性。

关键词:公众接受性;第五代核能系统;要求中图分类号:TM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1617(2020)06-0865-05Study on the Public Acceptance Requirements of the Generation Nuclear Power SystemCHEN Hon g-y u',FANG Chao2*(1.Huaneng Nuclear Power Development Co.,Ltd.,Beijing100032,China; boratory of High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100084,China)I Abstract:The Generation V nuclear energy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cientific concept proposed by China,but itscharacteristicshavenotbeenclearlydefined.Fromtheperspectiveofpublicacceptance,thisarticlesummarizes theproblemsofthepublicacceptanceofexistingnuclearpowersystems,andthenputsforwardthenewpublic acceptancecha l engesthattheGenerationVnuclearpowersystem wi l face,andfina l ygivesoutsixpublicac-ceptance requirements that Generation V nuclear power systems should meet,including easy handling of acci-dents,convenientdecommissioning,flexibledesign,inte l gentoperationandmaintenance,systemaccessibl-ityandsocialintegraton.Key words:public acceptance;Generation V nuclear power system;requirenmentsCLC number:Article character:A Article ID:1674-1617(2020)06-0865-05“第五代核能系统会是什么样子?"被中国科协列为了2020年对科学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的十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

新常态下核电公众沟通的思考与探索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加之媒体多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

国家对维护公众在重大项目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也愈加重视,公众意见已成为核电项目能否落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即使中国核电有着30多年的安全发展经验,但许多公众依旧对核电了解不深,甚至存有误解。

近年来发生的诸如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引发对内陆核电质疑的舆论事件,为核电发展敲响了警钟,揭示出我们在公众沟通工作方面还存在缺失。

而在核电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只有积极搭建政府、公众、企业、社会团体等多方对话的平台,做好公众沟通,赢得公众支持,才能为核电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核电发展面临接受公众考验的“新常态”经过近些年的不断探索和积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已摸索出了一些适合国情的方式方法,建立了一些具有地方特点的平台阵地,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但是,我国核电公众沟通与核电本身发展的速度还不匹配,公众沟通工作滞后于核电发展,社会公众对于核能的认识和了解有限,部分公众心存疑虑,在核电公众沟通方面开展的工作还远远不够。

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有关机构针对我国核能知识的普及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8.7%的人认为核能“有潜在危险,需谨慎利用”。

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安全的质疑。

核电是公认的经济、清洁、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能源,是解决全球的能源安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措施。

然而,对于普通公众来说,对核电的关注,不是能够提供多少电力、能够减轻多少环境压力、能够给地方创造多少税收,而是核电是否安全、会不会发生事故、会给百姓的生活安全带来多少影响。

目前核电站发生可能释放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极限事故的概率可以控制在10-4/堆年至10-6/堆年,但在公众心中,“概率很小”与“概率为零”是两回事。

如日本福岛事故、前苏联切尔诺贝利事故带来的环境影响是全球性的。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

核电公众沟通发展趋势研究熊章辉发布时间:2021-08-25T06:55:49.345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21年11期作者:熊章辉张瑜王晓亮毛亚蔚[导读] 伴随着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公众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核电厂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质疑。

核电公众沟通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下各界的关注,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增进公众对核电的深入了解、消除认识误区,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福岛事故前后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过程,并结合其他国家在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核电公众沟通的发展趋势,为核电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熊章辉张瑜王晓亮毛亚蔚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840摘要:伴随着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公众对核电发展的态度有了较大的变化,对核电厂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质疑。

核电公众沟通问题越来越受到当下各界的关注,如何科学高效地开展公众沟通工作,增进公众对核电的深入了解、消除认识误区,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一大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福岛事故前后我国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开展过程,并结合其他国家在核电公众沟通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总结和分析核电公众沟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核电公众沟通的发展趋势,为核电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众沟通;公众接受度;核电;信息公开;透明一、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福岛核电事故,无疑引起了全世界公众对核电站的恐慌,也引发公众对当前的核电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质疑。

公众对核电发展所持态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际上一些国家对核电项目建设的热情也逐渐降低,我国对核电项目建设所持的态度也更为谨慎,纵观全世界,核电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我国,福岛事故后曾发生过公众突发的抢购食盐事件,因担心核电站会发生类似日本福岛严重事故而反对在本地建设核电站的公众比例也大幅增加,这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众缺乏对核能基本常识的了解,同时也警醒了政府、监管部门和核电运营商加强核电普及力度的重要性。

核能政策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核能政策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

核能政策的公众认知与接受度在当今世界,能源问题始终是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

随着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压力的不断增大,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形式,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然而,核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往往受到公众认知与接受度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核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

我们通过新闻、电影、书籍等途径了解到核能的存在,知道它具有巨大的能量,但同时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如核泄漏、核废料处理等问题。

这种复杂的印象使得公众对核能政策的认知和接受度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方面,一些人认为核能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他们看到了核能的高效性和相对的清洁性。

相比于传统的化石能源,核能在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核能的安全性也在逐步提高。

新一代的核电站采用了更加先进的设计和安全措施,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对核能持有担忧和恐惧的态度。

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重大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这些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让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质疑。

此外,核废料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核废料具有高度的放射性,需要妥善处理和存放,否则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威胁。

公众对核能政策的认知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接受度。

如果公众对核能的原理、技术、安全措施以及相关政策缺乏了解,就很容易受到一些片面的、夸大的信息影响,从而产生误解和抵触情绪。

因此,加强核能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如科普讲座、宣传手册、网络平台等,向公众客观、准确地介绍核能的相关知识,让公众能够理性地看待核能。

同时,公众参与在核能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让公众能够参与到核能政策的决策过程中来。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及效果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及效果
形式多样
该公众号采用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普传播,使内容 更加生动、形象,提高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历程
2015年
公众号正式上线,以发布核电技术、 安全、环保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资讯 为主。
2019年
公众号进行第二次升级改版,优化界 面设计,提形式
01
内容多样性
02
视觉设计
除了核电科学传播的核心内容,可以 引入更多与核电领域相关的资讯、科 普知识、专家观点等,满足用户多样 化的信息需求。
采用高质量的图片、图表和视频等多 媒体形式,提高信息的可读性和吸引 力,同时满足用户的视觉需求。
03
深度报道和分析
针对核电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技术进展 ,进行深度报道和分析,提供专业、 深入的见解和观点。
信心。
促进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微信公众号通过互动活动、调查问卷等形式,促进公 众对核电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微信公众号经常组织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例如知识 竞赛、创意征集等,吸引公众积极参与。此外,还通 过调查问卷了解公众对核电发展的看法和建议,让公 众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参与其中的价值。这些活动有 效提高了公众对核电发展的关注度,并鼓励公众积极 参与其中。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 征及效果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概述 •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 •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效果 •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的不足与改进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 概述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简介
核电科学传播微信公众号是由中国核学会、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机构联合主办的 科普公众号,旨在向公众传递核电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对核电的科学认知和接受 程度。

核能技术的社会接受度研究

核能技术的社会接受度研究

核能技术的社会接受度研究核能,作为一种高效且潜力巨大的能源形式,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备受全球关注。

然而,核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却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社会接受度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核能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

首先,核能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

相较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等,少量的核燃料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

这使得核能在满足能源需求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那些能源消耗量大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核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核能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

在其正常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这对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再者,核能的供应相对稳定,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能够为社会提供持续可靠的能源保障。

然而,尽管核能技术有着诸多优点,但其社会接受度却面临着诸多挑战。

安全问题始终是公众对核能技术最为担忧的方面。

历史上发生的几起重大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心理阴影。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也让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人们担心核辐射可能导致的长期健康影响,如癌症、遗传疾病等。

同时,对核废料的处理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核废料具有高度放射性,需要妥善处理和存放,以避免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但目前的核废料处理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增加了公众的担忧。

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核能技术社会接受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核能技术涉及到复杂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由于专业术语的使用和信息的不充分、不准确,导致公众难以获得全面、客观的核能相关信息。

这使得公众在面对核能问题时,往往容易受到片面观点和谣言的影响,从而形成对核能的负面看法。

此外,公众的风险认知和情感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核能技术的社会接受度。

在面对潜在风险时,人们往往会高估核能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调查与研究报告作者:胡蓉指导老师:陆道纲【摘要】国际能源局势风起云涌,各国为解决能源储蓄、运输、缓解环境压力等问题,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安全的能源局势,都将积极发展核电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是国家核电发展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基础,对核电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的核电事业刚刚起步,但是就初步了解得知目前公众对核电的接受情况并不理想,这势必对大力发展核电造成阻碍。

面对这样的境况,应该如何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要使国家、企业与百姓三方达到和谐共赢的局面,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都要尽力发挥自身作用,履行社会义务,为核电的健康有序发展承担相应的责任,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次调查于2009年2月开始,历时一个多月,以对秦山核电站附近居民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的调查为主,同时对杭州、上海等城市居民和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等院校大学生展开调研,就公众对核电站的接受度、核电站对公众的健康影响、核电站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等问题,利用调查问卷、座谈、资料查阅等调研手段,以实际调查结果为根据,运用电脑数据分析,结合专业知识一一总结分析,力求从中找出原因并探寻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政府、核电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也是作为在校大学生为我国的核电事业贡献出的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核电公众接受度改善方案引言我国核电事业刚刚起步,要想长远健康发展更是需要公众的支持。

核电以其“事故发生率低而后果严重”引起高度的公众关注度,而且国际上两次较大的核事故对公众造成的不良影响仍在。

因此,公众的接受度不仅仅依靠技术的提高而改变,更多的是靠社会工作如宣传、教育、福利等方面多层共行,才能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核电发展氛围,更有效的拉动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一、背景介绍(一) 我国能源局势的时代背景、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核电的重要性21世纪能源争夺将更加激烈,大国的崛起,经济的发展,能源是所有人类活动的基础。

与此同时,继续升级的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走向,都迫使很多国家在能源争夺之战中换位思考,发展新能源,减缓能源进出口压力。

其中,积极发展核电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核电的发展必将在全世界复兴,迎来新一轮的鼎盛时代。

能源的匮乏和交通运输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的重要原因,更是中国角逐世界的重要筹码。

但是,我国要实现发展新能源的宏图大略,还面临四大问题:1. 能源供给存在很大缺口。

我国预计2050年煤年产量将为20~25亿吨标准煤,石油、天然气、水电以及可再生能源共约为10亿吨标准煤,届时将产生15~20亿的能源缺口;2. 液态燃料严重不足。

预计2050年中国至少需要液体燃料5亿~6亿吨,但那时石油产量仅约为2.5亿~3亿吨;3. 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火电运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物质已经开始影响空气质量,造成温室效应;4. 运输行业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我国运力的发展,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加剧了该行业的压力,导致的一系列民生问题不容忽视。

在这样的历史时期下,核工业的产生和进步承载着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

积极发展核电具有重要意义:1. 核电的发展代表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是维护一个国家的长久治安和和平稳定,不受其他国家威胁的重要保障。

在全球达成核不扩散条约的大前提下,核电提供了发展新技术的平台;2. 核燃料以其长久性、所占空间小等优势,成为能源储备的最佳选择,为我国的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3. 减少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节约能源,发展可替代煤炭、石油的新能源;4.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核电在电力行业中比重加大将代替部分火电供给电力,CO2和SO2以及灰尘的排放将大大减少,大幅度地缓解环境压力;5. 缓解运输压力。

煤炭的运输在我国运输行业上占约为40%的比重,而运输一吨核燃料可以相当于运输12万吨煤炭,从运输行业的角度来说,积极发展核电,无疑也是利国利民的举措。

(二) 我国当前核电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截止到2006年底,全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投运核电机组435台,核电发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16%左右。

全世界已经积累了13000多堆年的运行经验。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大陆有秦山一、二、三期核电厂、大亚湾核电厂、岭澳核电厂、田湾核电厂共11台核电机组投入商业运行,核电装机量达906.8万kw。

为满足能源需求的迅速增长,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对国家长期能源发展形式和前景的分析,2050年我国的核电占一次能源重量的比重提高到12.5%(占电力装机容量的20%),据2009年初第一次能源会议,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有目前的906.8万kw争取到2020年的运行机组7000万kw,在建机组3000万的水平,在未来的10年中,我国每年要开工建设8台以上的核电机组,核燃料循环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力到2020年也要有现在基础上提高8~12倍。

(三) 核电发展存在的困难虽然核电发展符合时代进步的步伐,但是单从国际上来看仍存在很多困难:1.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两次核电事故造成的公众对核能的安全性质疑问题尚未消除,核电站需要更好的安全业绩来证明它的安全性;2. 长寿命、高放废液的处理处置要有让公众看到的实绩,核废物量的最小化也是个重要方面;3. 要进一步防止核扩散,使核扩散的可能性最小化。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核安全局成立后首要任务是对正在建设中的秦山核电厂开始进行追溯性跟踪调查。

我国特有的国情还造成发展核电存在更多的困难:1. 核电的自主化。

我国目前仅有秦山一期工程是自主研发运行。

本土的技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建设安全可靠的整机核电机组的能力,基本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科技;2. 燃料的匮乏;3. 重大设备的技术不完善;4. 核电人才培养有待加强;由于公众对核电的了解不深,严重影响了选择学习核电专业的学生数量,更严重影响了投身核电事业的人才数量。

所以加深公众对核电的正确认识,提高对核电的接受度,才是核电发展的基础。

二、调研意义和调查总体概述初步调查,在大力发展核电的政策下,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并不高。

政府和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考虑对公众关于正确的核知识的普及,让居民从心底里接受核电,感受核电给居民带来的切身体会。

所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越来越影响国家的核电政策和核电发展,有预见性的提前开展切实可行的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造福当地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企事业单位对当地的民生影响力,对我国核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方面来说,一旦出现各种类型事故时不至于造成因民众恐慌而产生严重后果。

1973年的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事故和1986年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厂事故,据核安全专家事后的分析,这两次事故并没有改变人们对核安全做出的结论——核电是安全清洁的能源,但它们对全世界核电的发展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美国很多核电站的订单被取消,德国已建成的很多核电站被关闭。

同时公众对核电的畏惧心理,一直到现在都有很深影响,作为将核电列入快速发展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方面,提高公众的接受度也是体现人文化管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措施。

因此,针对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于2009年2月9日至2009年3月9日期间,以秦山核电站为例,调查了电厂附近居民和华北电力大学学生,部分采访其他院校学生,选取在校大学生作为预计达到理想状况下公众对核电的可接受度作为理想公众的观点做比较,结合秦山核电站对环境等问题做出的分析报告、当地政府宣传部门、民政部门、核应急办等提供的参考意见和数据,W 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对秦山核电站的评价等信息,采取问卷调研、走访群众、电话咨询、网络搜寻、图书馆参考资料查询收集等多种调研手段,从整体上把握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现状、产生原因、影响因素,并且根据结果探索政府部门、核电企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等为改善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的现状的可行性方法,从而优化我国能源部署、缓解环境问题、促进相关行业人才培养、提高经济基础实力、增强交通运输能力等,达到利国利民、增强我国综合实力的根本目的。

三、针对核电接受度的调查和数据分析(一)受访人群基本信息以实地走访的方式对秦山核电站附近居民120余人,上海、北京、西安、杭州、汉中等地居民56人进行调研,分别得到有效答复82人和28人,分别占总比例的75%和25%;被调查者年龄基本符合人群正态分布;男女性别比约为2:1;职业涉及企事业管理人员、个体商人、政府官员、教师、司机、农民工、社会闲散人员等多种行业。

以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人群进行调研,先后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众多高校进行,共计发放份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受访者涉及专业广泛;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处于19—21岁之间;自身无经济来源,并且以大三人群为主(约占80%);在考虑问题的态度上比较理性,一方面有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基本趋于成熟观点。

5.50%13.60%36.40%9.10%4.50%10.90%14.50% 5.5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16岁——26岁27岁——36岁37岁——50岁50岁以上男女考虑到人群的正态分布以及对社会影响价值和年龄段的正确认知事物观点,采访人群的年龄和性别大致分布如上图,选择上述比例的原因是:1. 符合社会人群大体正态分布;2. 根据人的年龄与社会阅历对事物的正确看待。

其中男性共71人,女性39人。

女性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不高原因一方面在于女性通常对经济发展等兴趣不大,另一方面女性平均文化程度偏男性较低。

有6男5女介于16岁和26岁之间,这部分人群以打工仔和学生为主,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但是较能接受新型思想和事物。

15男12女介于27岁到36岁之间,这部分人群以已婚为主,对于供养家庭观念较浓,择业也以工资水平高低为准。

40男16女介于37岁至50岁之间,这部分人群占最大比例,这个年龄段和男女比例也正是社会上创造财富的中坚力量,社会阅历最为丰富和成熟稳定。

10男6女在50岁以上,这部分人群划分至老年人行列,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经验以及政府的政策对新型事物做出判断,但是这部分人群容易受偏激思想影响自身观点,并且这部分人群的文化素质也是最低的,闲散时间更为宽裕。

男 男性所占样本比例 女 女性所占样本比例 年龄 特征6 5.5% 5 4.5% 16——26 易接受新事物15 13.6% 12 10.9% 27——36 已婚,注重家庭40 36.4% 16 14.5% 37——50 社会中坚力量10 9.1% 6 5.5% 50岁以上思想较陈旧(二)文化程度分布因为考察人群以农村乡镇中37岁以上的人群为主,所以文化水平略显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