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地理环境中时态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
如何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
如何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简称VR)作为一种先进的交互式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然而,在实现真实的虚拟现实体验过程中,模拟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效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就如何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展开讨论。
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复杂而逼真的气候系统模型。
这个模型应该能够模拟出各种气候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力、降雨、雪等。
为了达到真实的模拟效果,模型需要考虑到气候系统中的多个因素,并采用先进的物理算法进行计算。
这些算法应基于真实的气象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并将其与虚拟现实场景进行融合。
其次,为了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虚拟现实系统需要准确获取和展示气候信息。
一个可行的方式是通过气象传感器收集真实世界中的气象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虚拟现实系统中。
传感器能够测量温度、湿度、风速等气象参数,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传输到系统中。
虚拟现实系统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动态生成相应的虚拟天气效果,例如温度的变化、风的吹拂、雨的下落等,使用户感受到真实的气候环境。
此外,光线和音效在模拟真实气候和天气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虚拟场景中的光线照射效果,可以模拟出阳光、阴影等天气现象。
同时,根据不同的天气情况,如阵雨、雷雨等,引入相应的声音效果能够提升用户的沉浸感。
这种多感官的融合将为用户创造出更加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
另外,交互体验是虚拟现实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为了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现实中感受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交互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需要得到提高。
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势识别设备调整虚拟场景中的天气参数,或者通过语音识别技术与虚拟环境中的天气系统进行交互。
这样,用户将能够更加自由地控制气候和天气效果,获得更加真实的体验。
最后,为了实现真实的气候和天气模拟效果,虚拟现实系统需要有强大的计算和图形处理能力。
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研究WebGIS(Web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种基于Web平台的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地理信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地理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的一种技术手段。
本文将对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模型构建的过程。
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分析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数据挖掘:空间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有价值的知识和模式的过程。
如何有效地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类、聚类、关联规则挖掘等,是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的重要研究方向。
2. 空间数据模型和分析方法:建立合适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分析方法,是进行地理空间数据分析的基础。
例如,空间网络模型、空间插值方法、空间多目标决策模型等都是研究的热点。
3. 面向WebGIS的空间数据分析算法:在WebGIS环境下,由于数据量大、实时性要求高等特点,需要研究面向WebGIS的高效算法。
例如,基于流数据的空间数据挖掘算法、面向WebGIS的实时空间查询算法等。
二、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将地理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让使用者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过程。
基于WebGIS的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设计与制图技术:地图设计与制图技术是地理空间数据可视化的基础。
通过研究如何设计合理的地图符号、优化地图颜色、制作专题地图等技术,可以提高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效果和传达信息的能力。
2. 三维地理可视化技术:三维地理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地理空间数据以立体的方式呈现,增强用户的空间感知能力。
例如,基于WebGL等技术的三维地理可视化技术,可以实现地球模型的交互式浏览和动态可视化效果。
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_可视化分析
㊀第20卷㊀第4期2022年8月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JournalofChineseUrbanForestryVol 20㊀No 4Aug 2022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㊀薛滨夏㊀安㊀欣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㊀哈尔滨㊀150000㊀收稿日期:2022-04-2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LH2020E052)ꎻ互动媒体设计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㊀㊀㊀㊀㊀㊀课题(20201)ꎻ互动媒体设备与装备服务创新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20206)㊀第一作者:尹程程(1998-)ꎬ女ꎬ硕士ꎬ研究方向为健康促进环境设计ꎮE-mail:923158337@qq com㊀通信作者:薛滨夏(1966-)ꎬ男ꎬ博士ꎬ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健康促进环境设计㊁园艺疗法ꎮE-mail:binxia68@126 com摘要:虚拟自然环境助益人类身心健康恢复已在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ꎮ为了加深对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所产生疗愈效益及其评估方法的了解ꎬ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与新思路ꎬ文章以WOS(Webofscience)为数据库ꎬ获取2010 2022年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领域共95篇英文文献ꎬ采用citespace可视化呈现ꎬ分析其研究国家与地区㊁发文作者与机构㊁关键词聚类㊁核心文献研究内容与方法ꎬ总结研究热点趋势ꎮ结果显示: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于2018年受到广泛关注ꎬ主要研究集中在欧美高校ꎬ机构合作网络分散且合作程度低ꎻ热点研究领域有 探索心理生理恢复 减轻病人疼痛感 疗愈效益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 绿色运动 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环境感知 等ꎮ基于分析结果ꎬ从强化多理论研究应用㊁建立多维度恢复效果评估体系ꎬ以及加强作者间㊁机构间合作联系3方面提出研究展望ꎮ关键词:虚拟现实ꎬ恢复性环境ꎬCiteSpaceꎬ研究热点与趋势DOI:10.12169/zgcsly.2022.04.23.0001ResearchProgressi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VisualAnalysisBasedonCiteSpaceYinChengcheng㊀LiTongyu㊀ZhaiChangqing㊀XueBinxia㊀AnXin(SchoolofArchitectureꎬHarbinInstituteofTechnologyꎻKeyLaboratoryofColdRegionUrbanandRuralHumanSettlementEnvironmentScienceandTechnologyꎬMinistryofIndustryandInformationTechnologyꎬHarbin150000ꎬChina)Abstract:Ithasbeenprovedinmanystudiesthat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isconducivetohumanphysicalandmentalhealthrecovery.ThepaperusesWOS(WebofScience)asthedatabasetoretrieve95Englishpaperso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publishedinrecent13yearsꎬandthenadoptsCitespacevisualizationtoanalyzetheresearchscaleꎬcountriesandregionsꎬauthorsandinstitutionsꎬkeywordclusteringꎬcorecontentandmethodsforliteratureresearchꎬandsummarizetheresearchhotspotsandtrends.Theresultsshowthattheresearcho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attractedwideattentionin2018ꎻEuropeanandAmericanuniversitiesarethemainforceintheresearchꎬandthecooperationnetworkisloosewithlesscollaborationꎻtheresearchhotspotsinclude exploringpsychophysiologicalrecovery ꎬ alleviatingpatients senseofpain ꎬ therapeuticbenefit ꎬ heartratevariabilitybiofeedback ꎬ greenexercise ꎬ improvingpatients prognosiseffect and environmentalperception .Basedontheresearchresultsꎬthepaperprospectsthefutureresearchfromthe3aspectsofmulti ̄theoryresearchandapplicationꎬestablishmentofmulti ̄dimensionevaluationsystemforrestoration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effectandboostingthestrongcooperationandliaisonsbetweenauthorsandinstitutions.Keywords:virtualrealityꎬrestorativeenvironmentꎬCiteSpaceꎬresearchhotspotandtrend㊀㊀«2021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指出:人类身心疾病发病率升高ꎬ愤怒㊁焦虑㊁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导致肥胖㊁糖尿病㊁心血管疾病㊁内分泌-免疫系统等多种疾病ꎮ身心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代人类快节奏生活下需面临的巨大挑战ꎮ环境心理学者Kaplan[1]与Ulrich[2]专注于恢复性环境对心理生理复愈效益的研究ꎬ分别提出 注意力恢复理论 与 压力缓解理论 ꎮ恢复性自然环境是指对人身心健康具有恢复促进作用的自然环境ꎬ对人类健康的积极贡献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检验[3]ꎮ由于城市化导致自然生境减少ꎬ恢复性自然环境成为了城市中的稀缺资源ꎬ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充分接触ꎬ人们迫切希望于日常生活中也能拥有身处自然般的身心体验ꎬ因此ꎬ虚拟现实技术为人们自然复愈提供了机会ꎮ近年来信息㊁传感㊁网络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迅速ꎬ带动了智能康复技术发展ꎬ国内外已开展诸多利用智能技术进行临床康复干预与评估的研究应用[4]ꎬ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人类健康治疗的一种替代手段ꎬ被用来引发特定情绪状态㊁调节呼吸㊁改善心率变异性水平㊁减少疼痛焦虑ꎬ提高专注力[5]ꎮ虚拟现实的沉浸感㊁交互性和构想性为用户提供身临其境的仿真视景ꎬ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人与自然间的桥梁ꎬ人们能便利地亲近体验自然ꎬ使虚拟自然环境疗愈成为缓解各类身心疾病的有效方法ꎬ是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所在ꎮ本研究数据来源于Webof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ꎬ检索时间为2010 2022年ꎬ采用 主题 AND 文献类型 AND 语种 基本检索模式ꎬ主题词为恢复性自然环境(RestorativeEnvironmentORNatureORForestORGardenORGreen)㊁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ORVR)和康复(RecoveryORHealthORFitnessORHealingORBenefit)ꎬ使用AND检索式进行交叉组合检索ꎬ语种为 English ꎬ最后获取2010 2022年的文献共335篇ꎬ去除重复得到目标文献95篇ꎮ采用Citespace5 8 R3进行发文量㊁研究国家地区㊁发文作者及机构可视化分析ꎬ探究国际上此领域研究的国家㊁集中区域与研究强度ꎬ以及权威学者与合作网络ꎮ通过关键词聚类共现与时间线图谱展现文章研究重点ꎬ从时间维度体现关键词演变情况及发展趋势ꎻ通过高中心性关键词(BetweenCentrality)度量关键词节点重要程度ꎮ1研究规模1 1发文量如图1所示: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领域研究始于2010年初ꎬ至2017年文章数量均较少ꎻ2018 2020年文章数量增加ꎬ尤其在2020年全球疫情暴发背景下ꎬ此领域开始引起学者重视[6-7]ꎻ2021年发文量稍有减少ꎬ但不足以说明热度退却ꎻ2022年第一季度内有11篇文章发表ꎮ图1㊀2010 2022年虚拟现实恢复性环境发文量变化1 2研究国家与地区研究国家共现图谱(图2)表明ꎬ研究强度较大的国家依次为英格兰㊁美国㊁中国㊁德国㊁图2㊀研究国家共现图谱84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意大利㊁加拿大㊁瑞典ꎮ研究国家时序图谱(图3)表明ꎬ依次开展研究的国家为加拿大㊁瑞典㊁英格兰㊁德国㊁美国㊁中国ꎮ图3㊀研究国家时序图谱1 3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如图4所示ꎬ节点较大的前4名作者为White㊁Browning㊁Chirico㊁Gaggioliꎮ目前作者间主要形成两个合作网络ꎬ分别以White㊁Browning为中心ꎬ前者进行虚拟自然环境减轻病患治疗痛苦体验方向研究[8]ꎬ后者进行虚拟自然环境唤醒积极情绪方向研究[9]ꎮ图4㊀发文作者共现图谱由图5可知ꎬ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机构依次是埃克塞特大学㊁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㊁哈佛艺术研究生院㊁伯明翰大学㊁瑞典卡罗琳学院ꎮ目前研究机构间以爱沙尼亚生命科学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为中心形成最大合作辐射网络ꎬ第二大合作网络以瑞典卡罗琳学院为中心ꎮ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㊁哈佛艺术研究生院研究强度分别位列全球第二㊁三名ꎬ联合波士顿癌症研究所形成美国本土最大合作网络ꎮ图5㊀发文机构网络共现图谱2研究热点2 1关键词分析由表1可知:环境㊁焦虑㊁压力恢复㊁森林㊁健康等词为近年热点词汇ꎻ中心性最高关键词为环境ꎬ包括景观㊁森林㊁绿地等自然环境ꎬ此外还涉及焦虑㊁压力㊁健康等心理生理相关词汇ꎮ表1㊀高中心性关键词前10总览编号㊀㊀关键词中心性初次出现年份关键词频次1environment(环境)0 532010182anxiety(焦虑)0 30201463recovery(恢复)0 252015134stressrecovery(压力恢复)0 222014165exposure(暴露)0 172017176perception(儿童)0 14201657forest(森林)0 12201848benefit(益处)0 112010149health(健康)0 1120171310landscape(景观)0 11201862 2关键词聚类分析如图6所示ꎬ文献规模最大为#0探索心理生理恢复ꎬ聚类轮廓值最高为#1减轻病人疼痛感ꎬ聚类#3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和聚类#7环境感知为最新研究热点ꎮ筛选文献高被引频次的6个聚类ꎬ总结13篇核心文献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ꎬ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4篇文献为:Valtchanov等[10]最早提出虚拟自然具有复愈效果ꎻTashjian等[11]首次测量了虚拟自然对住院患者疼痛感受的影响ꎻGold等[12]发现虚拟自然体验可减少儿童抽血时的痛苦ꎻAnderson等[13]提出虚拟自然可为宇航员㊁潜水员等长期封闭人员放松(表2)ꎮ94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图6㊀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表2㊀6个聚类核心文献研究概况㊀聚类被引频次㊀作者㊀㊀研究内容㊀㊀㊀㊀研究方法探索心理生理恢复108Valtchanov等[10]虚拟自然环境恢复效果三种方式测量恢复效果:zippers㊁心率皮电㊁心算测验61Anderson等[13]使用虚拟现实呈现沉浸式自然场景皮电和心率变异性测量心理生理唤醒ꎻ问卷测量积极消极情绪和场景质量48Yu等[14]虚拟现实森林和城市环境对生理心理反应影响腕环检测心率变异性ꎻ试纸测唾液淀粉酶活性ꎻ血压计测血压ꎻ问卷测量情绪状态减轻病人疼痛感71Gold等[12]医疗领域迎来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的黄金时代注意力儿科143名患者㊁护理员㊁采血员分为VR组与对照组ꎬ完成术前术后疼痛㊁焦虑㊁满意度测量17Small等[15]虚拟恢复性环境疗法作为烧伤换药疼痛控制的辅助对25名严重烧伤的患者使用动态3D视听觉刺激ꎬ从痛苦刺激中转移疗愈效益36Tabrizian等[16]通过沉浸式虚拟环境探索城市绿地围护结构的可感知修复潜力观看公园广场不同空间与植被渗透度的虚拟全景图ꎬ对恢复与安全知觉进行评级20Gao等[17]不同虚拟现实环境下心理生理恢复与个体偏好研究探索6种不同VR环境注意力与情绪恢复差异ꎬ发现偏好影响情绪恢复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22Yin等[18]室内亲生物环境对压力和焦虑恢复的影响测试VR亲生物环境和其他环境中的心率变异性恢复速度ꎬ前者比其他高出1 5%17Rockstroh等[19]虚拟现实在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的应用将VR自然治疗㊁传统治疗与未治疗进行对照ꎬVR自然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生物反馈体验绿色运动47Calogiuri等[20]在模拟自然中运动的环境感知㊁身体参与和情感反应在VR自然中进行绿色运动能够产生与在真实自然环境中类似的心理生理反应29Huang等[21]树木ꎬ草坪ꎬ建筑等不同类型环境对减压的影响探究三个具有不同绿色植被类型的VR环境恢复潜力环境感知11Mattila等[22]在虚拟现实森林环境中恢复体验VR森林环境ꎬ测量感知恢复性效果㊁活力和情绪9Tanja ̄Dijkstra等[8]虚拟自然改善病人牙科治疗体验和记忆对比三组牙科患者(自然环境VR㊁城市环境VR㊁标准治疗)治疗体验3研究热点领域3 1营造健康人居环境的虚拟自然1)提升办公空间疗愈能力ꎮYin等[18]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自然环境融入办公空间对办公人员可产生 镇静 效果ꎬ对血压㊁皮肤电导变化以及短期记忆都有积极影响ꎮYin等[23]评估不同虚拟自然元素对办公人员压力焦虑恢复影响差异ꎬ发现有虚拟绿植㊁木材㊁日光的窗景有助于恢复压力ꎬ改善焦虑ꎮ2)增强校园环境恢复效力ꎮ将虚拟自然作为学生与自然互动教育的补充ꎬ可在认知恢复和增强心理状态方面提供益处ꎮO Meara等[24]发现受考试焦虑影响的学生不断增多ꎬ通过提供虚拟现实绿色环境暴露有效削弱了学生考试焦虑ꎬ改善考试体验ꎬ提高成绩ꎮFleury等[25]发现在虚拟自然环境下工科学校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力会有所提升ꎬ他们的草图构思与方案设计更具创新性ꎮ3)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品质ꎮ合理运用虚拟自然视听觉元素营造舒适宜居的室内环境ꎬ对长期05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在室内的人群健康有重要意义ꎮChung等[26]利用智能手机和便携VR眼镜ꎬ克服时空限制ꎬ居民可在360ʎ虚拟自然环境下恢复定向注意力ꎬ应对精神疲劳ꎮRiva等[7]发现每周居家虚拟自然花园体验可以缓解居民焦虑㊁增加幸福感㊁加强社会联系ꎬ减轻疫情下的心理负担ꎮYeom等[6]验证了室内虚拟绿墙在减轻居民压力方面的有效性ꎬ面积适中的小型绿墙会让居民感到更放松ꎮ4)指导城市景观规划设计ꎮ虚拟自然环境研究有助于环境心理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研究人员理解自然复愈的心理生理机制ꎬ辅助公共空间规划和人居环境自然化决策ꎬ增强居民在休息娱乐和社会交往方面幸福感与健康ꎮHuang等[27]研究发现绿草如茵㊁树木成林的虚拟城市环境更能支持压力恢复ꎮBaran等[28]使用虚拟环境探索居民对社区公园自然景观的安全感知ꎬ使城市规划者和公园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绿地的空间特征如何影响人们的安全感知ꎬ进而影响使用模式以及城市公园提供的社会和心理效益的实现ꎮ3 2改善病患身心体验的虚拟自然1)减轻病人疼痛感ꎮ自然沉浸通过分散病患注意力达到生理上的病痛舒缓ꎬ将其用于伤口护理㊁化疗㊁牙科治疗等医疗程序中ꎬ病患高度沉浸并产生多模式视听感官体验ꎬ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ꎮ相比其他虚拟元素ꎬ自然元素(自然窗景㊁流水㊁风景画)在医疗环境中最常见[29-30]:病房天花板布置模拟自然天空场景㊁墙上设置增强现实的自然壁画㊁候诊室放映虚拟水族馆影像等ꎬ烧伤患者在虚拟环境疗法后所感受到的疼痛刺激也极大减少[31-35]ꎮ虚拟自然环境充分调动有限的定向注意力资源ꎬ不需使患者更多地集中注意力ꎬ减轻疼痛与焦虑的效果更胜一筹ꎮ2)调节患者情绪状态ꎮ虚拟自然沉浸的情绪调节作用是通过影响患者心理活动来实现的ꎮTanja ̄Dijkstra等[8]使用虚拟自然改善牙科患者治疗体验ꎬ减少患者对牙齿疾病治疗的恐惧与焦虑情绪ꎮGerber等[36]为心脏外科病人呈现沉浸自然场景ꎬ减轻病人认知障碍ꎬ使病人得到明显放松与减压ꎮUwajeh等[37]运用VR营建康复花园帮助阿尔茨海默病人和痴呆症患者降低血压ꎬ改善压力焦虑水平ꎬ减少负面情绪ꎮScates等[38]给接受静脉注射的癌症中心患者观看虚拟自然视频ꎬ患者放松㊁平和感显著增加ꎮ3)提高治疗效益ꎮVeling等[39]运用沉浸自然环境对焦虑症㊁精神病㊁抑郁症和双向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健康干预ꎬ发现虚拟自然是一种高效的自我放松方式ꎬ可提高精神疾病治疗效益ꎮAppel等[40]发现虚拟自然是一种安全㊁廉价㊁非药理学的治疗方法ꎬ能显著提高感知及行动障碍的老年人抑郁㊁焦虑㊁认知困难等病症的治疗效果ꎮ3 3虚拟自然助力绿色运动绿色运动是将接触绿色自然与体力活动结合ꎬ比单纯进行体育锻炼能给人带来更大健康益处ꎬ与无自然元素的室内或城市环境中进行体育活动相比ꎬ绿色运动可明显减少压力疲劳㊁削弱愤怒悲伤等消极情绪[41]ꎮ许多城市居民无法定期进行绿色运动ꎬ虚拟自然可使参与者在室内运动也产生与在大自然中运动同样的健康效益ꎬ通过触发注意力恢复机制ꎬ降低人们感知体力消耗水平ꎬ诱导运动者进行更剧烈的身体活动ꎬ提高运动强度[42-43]ꎮ目前研发了许多虚拟现实绿色运动软件系统ꎬ如SteamVR平台已经做到室内外运动视野兼备的效果ꎬ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虚拟自然场景(海边㊁优美公路㊁雪山㊁丛林)ꎬ使用体感交互设备进行冲浪㊁摩托车骑行㊁滑雪㊁野外探索等运动ꎬ这些运动若未经专业训练在真实自然中很难独自完成ꎬ但通过VR设备就可轻松实现ꎬ有助增强参与者锻炼意愿ꎬ增加锻炼行为[44]ꎮ3 4虚拟自然结合智能康复技术1)脑机接口-虚拟现实系统ꎮ脑机接口(Brain ̄computerinterface)是利用中枢神经产生的信号ꎬ不依赖外周神经肌肉ꎬ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建立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45]ꎮ将BCI与VR组合设计成互补工具系统(BCI-VR系统)在康复领域拥有广阔前景:VR提供丰富的康复环境和真实体验ꎬBCI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心理状态ꎬ实现多种情绪(愉悦㊁悲伤㊁平静㊁愤怒㊁害怕)判别分析ꎬ以便动态调整VR环境内容ꎬ为用户提供良好疗愈体验ꎮ例如为行动障碍者或健康用户提供虚拟恢复性环境ꎬ可通过BCI采集并分析从用户传感器获得的需求信号ꎬ将其转换为1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命令转发给VR设备ꎬ及时向用户提供所需的虚拟自然㊁博物馆㊁艺术文化创作场所等环境的参观体验[46]ꎬ并且借助BCI探测的脑电图信号ꎬ检测用户的视觉注意力ꎬ以便其自如地进行360度虚拟环境环顾体验[47]ꎮ使用神经科学反馈手段客观定量研究用户感知ꎬ通过数据收集用户反馈的方法会更直观地为设计师提供环境优化设计策略ꎮLi等[48]生成几种虚拟现实地下空间环境ꎬ使用脑机接口获取被试脑电图和脉搏血氧仪读数ꎬ结果显示在充满绿色植物的虚拟场景中ꎬ人们的认知表现能力及感受到的环境舒适度最高ꎮ2)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ꎮ心率变异性是指相邻心跳间显示出一定波动ꎬ随着呼吸㊁血压㊁情绪改变而起伏变化ꎬ受个体自主神经控制ꎬ是描述自主神经活动强弱的重要指标ꎮ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可通过呼吸放松训练增强ꎬ并改善用户情绪ꎬ可以减轻压力和恢复自主神经系统平衡[19]ꎮ然而传统反馈形式存在使受试者生畏ꎬ产生应激反应ꎬ视觉吸引力不够导致无法专注等弊端[49]ꎬ研究人员以沉浸式装置提高受试者的参与感ꎬ将虚拟自然环境作为生物反馈发生背景ꎬ如自然声音[50]㊁舒缓的环境光[51]㊁声光组合[52]ꎬ智能手机动画游戏[53]ꎬ突破传统训练画面单调无趣的缺点ꎬ让受试者处于放松自信状态ꎬ缓冲负面影响ꎬ释放压力ꎬ调节自我ꎬ控制情绪与行为ꎮ可应用于缓解学生考试焦虑㊁学习压力ꎻ康复中心病人身心疾病辅助治疗ꎻ公安㊁武警㊁军队等心理训练ꎬ专业人才选拔ꎻ运动员㊁飞行员压力释放ꎬ精力专注ꎮ4研究展望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方兴未艾ꎬ未来研究还应深入挖掘以下3个方面:1)强化多理论研究应用ꎮ目前研究均基于注意力恢复和减压理论ꎬ与其他理论结合应用有限ꎮ例如 亲生物假说 和 瞭望-庇护理论 分别从生物进化和居住地选择角度阐明了人对于自然存在审美㊁理智㊁认知和精神的依赖ꎬ反映人的行为心理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54-55]ꎻHartig[56]于2021年提出 关系恢复理论 与 集体恢复理论 ꎬEgner等[57]于2020年提出 条件反射恢复理论 ꎮ上述理论均可作为虚拟自然环境空间布局设计的理论支撑ꎬ指导我们从自然中汲取经验ꎬ通过对自然的提取㊁模拟和重现等手段创造支持人类疾病恢复与健康生活的虚拟自然环境ꎮ2)建立多维度恢复效果评估体系ꎮ目前研究大多从身心健康维度出发对恢复效果测量进行指导ꎬ而不对其他恢复关联维度进行研究ꎬ如社会维度ꎬ集体恢复理论则强调乐于助人性㊁同理心㊁利他主义㊁亲社会性等方面恢复效果[58-60]ꎻ生态心理学[61]从生态维度出发关注亲生态行为㊁自然关注度㊁自然连通性等恢复效果ꎮ社会维度和生态维度代表了个人对社会关系㊁自然关系的感知和行为ꎬ多维度恢复测评则可帮助研究设计出能够促进社会凝聚力㊁亲社会行为㊁环境可持续㊁绿色消费的虚拟自然环境ꎮ3)加强作者间㊁机构间合作联系ꎮ目前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均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ꎬ受国家与地域分布影响较大ꎬ短时间难以建立合作关系ꎮ高校等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的提升空间大ꎬ若能在现有机构网络基础上形成网络间合作纽带ꎬ研究面将覆盖更广泛ꎬ更有利于研究深入拓展ꎮ参考文献[1]KAPLANS.Therestorativebenefitsofnature:towardanintegrativeframework[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1995ꎬ15(3):169-182.[2]ULRICHRSꎬSIMONSRFꎬLOSITOBDꎬetal.Stressrecoveryduringexposuretonaturalandurbanenviron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1991ꎬ11(3):201-230. [3]刘畅ꎬ李树华.多学科视角下的恢复性自然环境研究综述[J].中国园林ꎬ2020ꎬ36(1):55-59.[4]黄国志.健康中国建设背景下智能康复实施路径[J].康复学报ꎬ2021ꎬ31(5):351-357ꎬ364.[5]NUKARINENTꎬRANTALAJꎬKORPELAKꎬetal.Measuresandmodalitiesinrestorativevirtualnaturalenvironments:anintegrativenarrativereview[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ꎬ2022ꎬ126:107008.[6]YEOMSꎬKIMHꎬHONGT.Psychologicalandphysiologicaleffectsofagreenwallonoccupants:across ̄overstudyinvirtualreality[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204:108134.[7]RIVAGꎬBERNARDELLILꎬBROWNINGMHEMꎬetal.COVIDfeelgood:aneasyself ̄helpvirtualrealityprotocoltoovercomethepsychologicalburdenofcoronavirus[J].FrontiersinPsychiatryꎬ2020ꎬ11:563319.251㊀第4期㊀尹程程㊀李同予㊀翟长青ꎬ等:恢复性虚拟自然环境研究进展㊀㊀[8]TANJA ̄DIJKSTRAKꎬPAHLSꎬWHITEMPꎬetal.Canvirtualnatureimprovepatientexperiencesandmemoriesofdentaltreatment?Astudyprotocolfor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Trialsꎬ2014ꎬ15(1):1-9.[9]BROWNINGMHEMꎬMIMNAUGHKJꎬVANRIPERCJꎬetal.Cansimulatednaturesupportmentalhealth?Comparingshortꎬsingle ̄dosesof360 ̄degreenaturevideosinvirtualrealitywiththeoutdoors[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20ꎬ10:2667.[10]VALTCHANOVDꎬBARTONKRꎬELLARDC.Restorativeeffectsofvirtualnaturesettings[J].CyberpsychologyBehaviorandSocialNetworkingꎬ2010ꎬ13(5):503-512.[11]TASHJIANVCꎬMOSADEGHISꎬHOWARDARꎬetal.Virtualrealityformanagementofpaininhospitalizedpatients:resultsofacontrolledtrial[J].JMIRmentalhealthꎬ2017ꎬ4(1):e7387. [12]GOLDJIꎬMAHRERNE.Isvirtualrealityreadyforprimetimeinthemedicalspace?Arandomizedcontroltrialofpediatricvirtualrealityforacuteproceduralpainmanagement[J].Journalofpediatricpsychologyꎬ2018ꎬ43(3):266-275.[13]ANDERSONAPꎬMAYERMDꎬFELLOWSAMꎬetal.Relaxationwithimmersivenaturalscenespresentedusingvirtualreality[J].Aerospacemedicineandhumanperformanceꎬ2017ꎬ88(6):520-526. [14]YUCPꎬLEEHYꎬLUOXY.Theeffectofvirtualrealityforestandurbanenvironmentsonphysiologicalandpsychologicalresponses[J].UrbanForestryandUrbanGreeningꎬ2018ꎬ35:106-114. [15]SMALLCꎬSTONERꎬPILSBURYJꎬetal.Virtualrestorativeenvironmenttherapyasanadjuncttopaincontrolduringburndressingchanges:studyprotocolfora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Trialsꎬ2015ꎬ16(1):1-7.[16]TABRIZIANPꎬBARANPKꎬSMITHWRꎬetal.Exploringperceivedrestorationpotentialofurbangreenenclosurethrough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J].JournalofEnvironmentalPsychologyꎬ2018ꎬ55:99-109.[17]GAOTꎬZHANGTꎬZHULꎬetal.Exploringpsychophysiologicalrestorationandindividualpreferenceinthedifferentenvironmentsbasedonvirtualrealit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19ꎬ16(17):3102.[18]YINJꎬARFAEINꎬMACNAUGHTONPꎬetal.Effectsofbiophilicindoorenvironmentonstressandanxietyrecovery:abetween ̄subjectsexperimentinvirtualreality[J].EnvironmentInternationalꎬ2020ꎬ136:105427.[19]ROCKSTROHCꎬBLUMJꎬGÖRITZAS.Virtualrealityintheapplicationofheartratevariabilitybiofeedback[J].InternationalJournalofHuman ̄ComputerStudiesꎬ2019ꎬ130:209-220. [20]CALOGIURIGꎬLITLESKARESꎬFAGERHEIMKAꎬetal.Experiencingnaturethrough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Environmentalperceptionsꎬphysicalengagementꎬandaffectiveresponsesduringasimulatednaturewalk[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18ꎬ8:2321.[21]HUANGQYꎬYANGMYꎬJANEHꎬetal.Treesꎬgrassꎬorconcrete?Theeffectsofdifferenttypesofenvironmentsonstressreduc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0ꎬ193:103654.[22]MATTILAOꎬKORHONENAꎬPÖYRYEꎬetal.Restorationinavirtualrealityforestenvironment[J].ComputersinHumanBehaviorꎬ2020ꎬ107:106295.[23]YinJꎬZhuSHꎬMacNaughtonPꎬetal.Physiologicalandcognitiveperformanceofexposuretobiophilicindoorenvironment[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18ꎬ132:255-262.[24]O MEARAAꎬCASSARINOMꎬBOLGERAꎬetal.Virtualrealitynatureexposureandtestanxiety[J].MultimodalTechnologiesandInteractionꎬ2020ꎬ4(4):75.[25]FLEURYSꎬBLANCHARDPꎬRICHIRS.Astudyoftheeffectsofanaturalvirtualenvironmentoncreativityduringaproductdesignactivity[J].ThinkingSkillsandCreativityꎬ2021ꎬ40:100828.[26]CHUNGKꎬLEEDꎬPARKJY.Involuntaryattentionrestorationduringexposuretomobile ̄based360virtualnatureinhealthyadultswithdifferentlevelsofrestorativeexperience:event ̄relatedpotentialstudy[J].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ꎬ2018ꎬ20(11):e11152.[27]HUANGQYꎬYANGMYꎬJANEHꎬetal.Treesꎬgrassꎬorconcrete?Theeffectsofdifferenttypesofenvironmentsonstressreduction[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ꎬ2020ꎬ193:103654.[28]BARANPKꎬTABRIZIANPꎬZHAIYJꎬetal.Anexploratorystudyofperceivedsafetyinaneighborhoodparkusingimmersivevirtualenvironments[J].UrbanForestryandUrbanGreeningꎬ2018ꎬ35:72-81.[29]ULRICHRS.Effectsofinteriordesignonwellness:theoryandrecentscientificresearch[C]//JournalofHealthCareInteriorDesign:ProceedingsfromtheSymposiumonHealthCareInteriorDesign.SymposiumonHealthCareInteriorDesign.1991ꎬ3:97-109. [30]NANDAUꎬZHUXꎬJANSENBH.Imageandemotion:fromoutcomestobrainbehavior[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2ꎬ5(4):40-59.[31]PATIDꎬFREIERPꎬO BOYLEMꎬetal.Theimpactofsimulatednatureonpatientoutcomes:Astudyofphotographicskycomposition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6ꎬ9(2):36-51.[32]PEARSONMꎬGAINESKꎬPATIDꎬetal.Thephysiologicalimpactofwindowmuralsonpediatricpatient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andDesignJournalꎬ2019ꎬ12(2):116-129. [33]BARKERSBꎬRASMUSSENKGꎬBESTAM.Effectofaquariumsonelectroconvulsivetherapypatients[J].Anthrozoösꎬ2003ꎬ16(3):229-240.[34]PATIDꎬNANDAU.Influenceofpositivedistractionsonchildrenintwoclinicwaitingareas[J].HealthEnvironmentsResearch351㊀㊀㊀㊀中㊀国㊀城㊀市㊀林㊀业㊀第20卷andDesignJournalꎬ2011ꎬ4(3):124-140.[35]GERBERSMꎬJEITZINERMMꎬKNOBELSEJꎬetal.Perceptionandperformanceonavirtualrealitycognitivestimulationforuseintheintensivecareunit:anon ̄randomizedtrialincriticallyillpatients[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19ꎬ6:287.[36]GERBERSMꎬJEITZINERMMꎬKNOBELSEJꎬetal.Perceptionandperformanceonavirtualrealitycognitivestimulationforuseintheintensivecareunit:anon ̄randomizedtrialincriticallyillpatients[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19ꎬ6:287.[37]UWAJEHPCꎬIYENDOTOꎬPOLAYM.TherapeuticgardensasadesignapproachforoptimisingthehealingenvironmentofpatientswithAlzheimer sdiseaseandotherdementias:anarrativereview[J].Exploreꎬ2019ꎬ15(5):352-362. [38]SCATESDꎬDICKINSONJIꎬSULLIVANKꎬetal.Usingnature ̄inspiredvirtualrealityasadistractiontoreducestressandpainamongcancerpatients[J].EnvironmentandBehaviorꎬ2020ꎬ52(8):895-918.[39]VelingWꎬLestestuiverBꎬJongmaMꎬetal.Virtualrealityrelaxationforpatientswithapsychiatricdisorder:crossover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JournalofmedicalInternetResearchꎬ2021ꎬ23(1):e17233.[40]APPELLꎬAPPELEꎬBOGLEROꎬetal.Olderadultswithcognitiveand/orphysicalimpairmentscanbenefitfromimmersivevirtualrealityexperiences:afeasibilitystudy[J].FrontiersinMedicineꎬ2020ꎬ6:329.[41]BOWLERDEꎬBUYUNG ̄ALILMꎬKNIGHTTMꎬetal.Asystematicreviewofevidencefortheaddedbenefitstohealthofexposuretonaturalenvironments[J].BMCPublicHealthꎬ2010ꎬ10(1):456.[42]FOCHTBC.Briefwalksinoutdoorandlaboratoryenvironments:effectsonaffectiveresponsesꎬenjoymentꎬandintentionstowalkforexercise[J].ResearchQuarterlyforExerciseandSportꎬ2009ꎬ80(3):611-620.[43]CALOGIURIGꎬPATILGGꎬAAMODTG.Isgreenexerciseforall?AdescriptivestudyofgreenexercisehabitsandpromotingfactorsinadultNorwegia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16ꎬ13(11):1165. [44]CALOGIURIGꎬNORDTUGHꎬWEYDAHLA.Thepotentialofusingexerciseinnatureasaninterventiontoenhanceexercisebehavior:Resultsfromapilotstudy[J].PerceptualandMotorSkills:ExerciseandSportꎬ2015ꎬ121(2):1-21.[45]BARINAGAM.Turningthoughtsintoactions[J].Scienceꎬ1999ꎬ286(5441):888-890.[46]KOHLIVꎬTRIPATHIUꎬCHAMOLAVꎬetal.AreviewonVirtualRealityandAugmentedRealityuse ̄casesofBrainComputerInterfacebasedapplicationsforsmartcities[J].MicroprocessorsandMicrosystemsꎬ2022ꎬ88:104392.[47]BOSDPOꎬDUVINAGEMꎬOKTAYOꎬetal.Lookingaroundwithyourbraininavirtualworld[C]//2011IEEESymposium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ꎬCognitiveAlgorithmsꎬMindꎬandBrain(CCMB)ꎬ2011.[48]LIJJꎬWUWꎬJINYCꎬetal.ResearchonenvironmentalcomfortandcognitiveperformancebasedonEEG+VR+LECevaluationmethodinundergroundspace[J].BuildingandEnvironmentꎬ2021ꎬ198:107886.[49]BOITENFAꎬFRIJDANHꎬWIENTJESCJE.Emotionsandrespiratorypatterns:reviewandcriticalanalysi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sychophysiologyꎬ1994ꎬ17(2):103-128. [50]YUBꎬFUNKMꎬHUJꎬetal.Unwind:amusicalbiofeedbackforrelaxationassistance[J].BehaviourandInformationTechnologyꎬ2018ꎬ37(8):800-814.[51]YUBꎬHUJꎬFUNKMꎬetal.DeLight:biofeedbackthroughambientlightforstressinterventionandrelaxationassistance[J].PersonalandUbiquitousComputingꎬ2018ꎬ22(4):787-805.[52]YUBꎬHUJꎬFUNKMꎬetal.RESonance:lightweightꎬroom ̄scaleaudio ̄visualbiofeedbackforimmersiverelaxationtraining[J].IEEEAccessꎬ2018ꎬ6:38336-38347.[53]DILLONAꎬKELLYMꎬROBERTSONIHꎬetal.Smartphoneapplicationsutilizingbiofeedbackcanaidstressreduction[J].FrontiersinPsychologyꎬ2016ꎬ7:832.[54]KELLERTSRꎬWILSONEO.Thebiophiliahypothesis[M].IslandPrꎬ1993.[55]AppletonJ.Theexperienceoflandscape[M].Chichester:Wileyꎬ1996.[56]HARTIGT.Restorationinnature:beyondtheconventionalnarrative[M]//NatureandPsychology.SpringerꎬChamꎬ2021:89-151.[57]EGNERLEꎬSSÜTTERLINSꎬCALOGIURIG.Proposingaframeworkfortherestorativeeffectsofnaturethroughconditioning:conditionedrestorationtheory[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ꎬ2020ꎬ17(18):6792.[58]LAWRENCEEJꎬSHAWPꎬBAKERDꎬetal.Measuringempathy:reliabilityandvalidityoftheEmpathyQuotient[J].PsychologicalMedicineꎬ2004ꎬ34(5):911-920.[59]RUSHTONJPꎬCHRISJOHNRDꎬFEKKENGC.Thealtruisticpersonalityandtheself ̄reportaltruismscale[J].PersonalityandIndividualDifferencesꎬ1981ꎬ2(4):293-302.[60]CAPRARAGVꎬSTECAPꎬZELLIAꎬetal.Anewscaleformeasuringadults prosocialness[J].EuropeanJournal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ꎬ2005ꎬ21(2):77-89.[61]PLESAP.Atheoreticalfoundationforecopsychology:lookingatecofeministepistemology[J].NewIdeasinPsychologyꎬ2019ꎬ52:18-25.451。
黄吴蒙-面向虚拟地球的海面动态可视化方法
5
实验与讨论
2 面向虚拟地球的海面格网组织
N(90,0)
影像 海域分布
B
max
,Lmin
B
max
,Lmax
第i层
B
W(0,-180)
min
,Lmax
分层分块
B
min
,Lmin
E(0,180)
风场
海水深度
S(-90,0) (a)虚拟地球 (b)空间数据库
第j层 (c)海面网格金字塔
[1]明德烈, 徐秋程, 李向春. 面向全球应用的海洋仿真系统的实现研究[J]. [2]Yang X, Pi X, Zeng L, et al. GPU-based real-time simulation and rendering of unbounded ocean surface[C].
5 实验与结论
纬度
������������������, ������������������, ������ + ������������, ������ + ������������, ������ + ������������
(a)当前海域的位移纹理
(b)某一时刻的海面格网
构建当前海域的位移纹理 在着色器中根据格网点的经纬度坐标 和帧率采样位移纹理得到偏移值 III. 将偏移值叠加在格网点原来的坐标上 I. II.
5 实验与结论
本文方法海面远景效果
相邻格网之间 不存在缝隙问 题 不同尺度格网 过渡平滑 海陆分界清晰
5 实验与结论
本文方法海面近景效果 投影网格法海面近景效果
实现较为精细的海 陆分界
海水覆盖陆地的问题 较难解决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
虚拟地理环境(0705Z1)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一)学科简介虚拟地理环境(Virtu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s, VGE)是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发展的最后集成系统,它以虚拟现实理念/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基于地理信息、遥感信息、以及网络信息与移动空间信息,研究现实地理环境和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现象与规律,是地理环境在计算机空间的映射。
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机图形学/仿真/虚拟现实技术、地球表层系统的地理环境、地理/遥感信息技术与科学、赛博空间与虚拟社区等,并且与虚拟现实、虚拟、虚/实关系、心理学、符号学、美学、信息论等社会、心理与哲学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VGE 系统正被应用到传统GIS 的诸多应用领域之中,如城市设计和规划、城市地下空间管理、环境监测、交通管理、地表建模、旅游等方面,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领域中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同时又拓展了新的应用,如数字黄河、虚拟旅游、虚拟校园、教学培训、虚拟企业等领域。
作为新一代地理信息技术手段,VGE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该学科的研究生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应符合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总体要求,同时应达到:1.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具有较扎实的科学可视化、虚拟现实、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虚拟地理环境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应用技能;2.有对本人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前沿阵地进行探索的潜在能力;3.培养适应与胜任城市、规划、环境、土地和林业等相关的领域内从事科研、教学、管理与科技开发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三)培养方式培养方式以导师负责为主,以导师组、学科团队、行业专家联合指导为辅。
(四)学习年限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提前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和论文工作者,可申请提前答辩,但最多只能提前1年;因特殊情况需延长学习年限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相关部门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大数据分析中的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大数据分析中的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来。
大数据的产生和积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是如何分析和挖掘大数据中的时空信息,以及如何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数据分析中的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研究。
时空数据挖掘是指从大数据中提取和发现有关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时空数据可以是时间序列数据、地理空间数据或时态地理数据。
时空数据挖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中蕴含的时间和空间规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时空数据挖掘在很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交通运输、气象预测、金融风险分析等。
在大数据分析中,时空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出潜在的时间和空间聚类模式,发现异常事件和趋势变化,预测未来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趋势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使用适当的算法和模型来处理大数据中的时空信息。
常见的时空数据挖掘算法包括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预测等。
这些算法可以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和总结有关时间和空间的知识。
除了时空数据挖掘,可视化技术也是大数据分析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可视化技术可以将复杂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和解释这些结果。
时空数据可视化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展示时空模式、时态演化等信息。
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工具,我们可以对大数据进行探索和分析,发现其中的潜在关联和规律。
常见的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时序图、地图、热力图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展示时空数据的特征和变化趋势。
在大数据分析中,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是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
时空数据挖掘提供了大量的时空信息,而可视化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信息。
通过结合时空数据挖掘和可视化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数据中的隐藏规律和趋势,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时空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技术的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展示
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展示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方式来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如何进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展示,在不涉及政治的情况下,将这一主题以深入的方式讲述出来。
第一部分:地理信息的重要性地理信息是指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集合,包括地图、空间数据、卫星影像等等。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农业发展等。
通过将地理信息可视化和展示出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空间关系、发现潜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工具在进行地理信息可视化之前,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强大的地理信息可视化工具出现。
其中最常用的工具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数据可视化软件和编程语言。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是专门用于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工具,如ArcGIS、QGIS 等。
它们可以进行图层叠加、属性查询、空间分析等操作,帮助用户快速生成地图和分析结果。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以满足各种需求。
数据可视化软件是用于将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形式的工具,如Tableau、Power BI等。
通过这些软件,用户可以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图表、图形和地图等形式,更直观地展示数据特征和空间关系。
同时,这些软件还提供交互式功能,使用户能够主动探索和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信息。
编程语言也是进行地理信息可视化的重要工具,如Python、R等。
这些语言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编写脚本,自由地控制图形和图表的样式和布局。
此外,还可以利用各类开源库和工具,进行更高级的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第三部分: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技巧进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和展示,并不仅仅是将地理数据转化为图像,还需要注意一些技巧和方法,以提升可视化效果。
首先,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
地图投影和比例尺在地理信息的可视化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地理空间关系的表达准确性。
可视化的研究方法
可视化的研究方法
可视化的研究方法指的是使用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分析、表达和交流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从而得出更深入的结论。
以下是常用的可视化研究方法:
1. 数据可视化:将数据以图表、图像、地图等形式呈现出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数据中的分布、关联和趋势。
2. 可视分析: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界面,将数据的分析和探索与可视化技术相结合,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关系。
3. 可视化建模:使用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对数据进行建模和模拟,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数据的行为和变化。
4. 可视化交互:通过交互式的可视化界面,让研究人员和数据之间进行更为自然和直观的交互,从而深入探索数据中的信息和关系。
5. 可视化文本分析:将自然语言文本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理解文本中的关键概念、主题和情感。
时态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实现方法
时态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实现方法的报告,800字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技术工具,它用于帮助分析和解释地理空间数据。
它将来源于各种媒体(如空间、文字、照片等)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并使用坐标系统对其进行定位,以便对特定区域加以描述和研究。
GIS还可以将这些信息映射到现实环境中,使其能够可视化,从而帮助人们了解单个地点或多个地点之间的变化。
时态GIS(SGIS)是传统GIS的一个特殊情况,它可以提供有关空间惯性的时间功能。
SGIS的核心能力是捕捉,记录和表示空间结构的时间变化,以及对这种变化进行预测。
这一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应用于气候变化,城市规划,自然灾害监测等多个领域。
SGIS的基本概念与传统GIS基本相同,但其功能要求更加复杂。
首先,SGIS需要收集按时间进行标记的空间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每个时刻的遥感图像,或者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地理要素的集合。
此外,SGIS还需要能支持多重时态数据类型和格式的数据库系统,以便提取,记录和分析时态数据。
SGIS还需要支持特定领域应用程序所需的高级时态分析和可视化功能,以便能够准确反映和预测地理变化。
SGIS的实现方法通常有两种,即物理实现和虚拟实现。
物理实现方法,也称为传统SGIS,是处理时态数据的传统方法,它基于数据库设计,有助于支持多种时态结构的时态数据的存储和处理。
虚拟实现方法,也称为轻量级SGIS,使用不同的设计思路来处理时态数据。
典型的轻量级SGIS架构由数据抽象层,唯一标识层,数据库层,模型层和视图层组成,它们之间组成了一个灵活的架构,可以有效支持多种多样的时态分析和可视化。
总之,SGIS技术是一种有力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对空间结构变化进行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分析。
它为各种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可以有效探索和描述地理变化。
同时,SGIS的实现方法也可以有效支持我们对特定区域的时态变化进行有效的观测和预测。
虚拟地理环境在空间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前景
虚拟地理环境在空间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前景一、简介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种数字化的地理空间模拟系统,逐渐崭露头角。
虚拟地理环境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空间信息共享方式。
本文将探讨虚拟地理环境在空间信息共享中的应用前景。
二、虚拟地理环境与空间信息共享虚拟地理环境通过创建一个仿真的地理空间,以三维建模技术为基础,使用户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信息的可视化浏览和操作。
它不仅提供了地理信息的全方位展示,更重要的是将地理信息与现实世界有效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空间信息的共享与利用。
三、虚拟地理环境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前景1. 可视化规划通过虚拟地理环境,城市规划者可以将规划设计方案以三维形式展示,使其更加直观、可视化。
这使得规划者、政府决策者和居民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规划方案的影响,提高规划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2. 交通仿真虚拟地理环境可以模拟城市中的交通流量,通过真实的三维可视化效果展示道路交通情况以及瓶颈区域,帮助规划者进行交通优化和拥堵疏导,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人民出行的便利性。
四、虚拟地理环境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1. 自然资源管理通过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对自然资源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帮助决策者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基于虚拟地理环境的模拟分析可以预测自然资源的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灾害应对与评估虚拟地理环境可以模拟各类灾害场景,如地震、洪涝等,帮助政府和救援机构进行灾害应对和评估。
通过模拟灾害过程,可以提前制定预警和应急预案,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五、虚拟地理环境在旅游业中的应用前景1. 旅游景区导览通过虚拟地理环境,游客可以在前往旅游景区之前进行虚拟游览,提前感受景区的风貌。
同时,虚拟地理环境还可以提供导览功能,指导游客在景区内的游览路线,提高游客的体验和旅游品质。
2. 历史文化传承虚拟地理环境可以模拟历史文化遗址,并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将历史文物和场景展示给游客,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
地理环境多维数据模型
地理环境多维数据模型1虚拟地理环境的表达近年来,计算机图形学、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为研究者提供了直观处理研究结果的技术方法,被公认为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中为研究者开辟了一个具有沉浸感的虚拟环境,实现了三维空间和时态数据的可视化,并使研究者既能在虚拟环境中交互地操控研究对象,又可以在仿真模拟等科学计算过程中实时地得到正在处理的动态过程的反馈。
随着地理科学各分支学科、地理信息科学、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地理科学研究中得到巨大发展6—9,具体表现在VGE学科研究进展上。
建立VGE系统的关键在于其空间数据模型的建立10—12。
VGE主要由建立地球表层空间数值模拟的地理环境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模型、空间数据模型和专业模拟数学模型三大子系统组成。
其中,空间数据模型是专业模拟数学模型和可视化模型的基础。
在二维地理信息系统时代,基础软件平台研制和应用系统设计开发一直沿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提出的传统空间数据模型与建模方法,在现实世界空间实体和相互间关系及时空变化的描述与表达、计算机环境下的数据组织、空间分析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局限性。
VGE是以真三维空间数据表达为目标,其空间数据组织不仅是点、线、面目标间有限的简单拓扑关系,而是要真实有效地表达现实三维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的拓扑关系。
因此探索能够有效进行空间关系表达和空间数据动态存取的空间数据模型成为VGE 表达的重要研究方向13,14。
2一维与二维虚拟地理环境广义上VGE包括一维、二维、三维及多维虚拟地理环境。
一维VGE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地理学研究开始计量运动以来,地理学研究领域引入统计学方法,通过构造一系列统计量来定量描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如较普遍地应用各种概率分布函数、平均值、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特征参数以及简单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等。
用数学方法对地球表层空间进行量化表达是当时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发展,逻辑思维在地理研究中达到一个新高峰,并构建了一个不可视的VGE。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6.地理信息的可视化6.1基本概念可视化(Visualization)是指在人脑中形成对某物(某人)的图像,是一个心理处理过程,促使对事物的观察力及建立概念等。
科学计算可视化是通过研制计算机工具、技术和系统,把实验或数值计算获得的大量抽象数据转换为人的视觉可以直接感受的计算机图形图像,从而可进行数据探索和分析。
把地学数据转换成可视的图形这一工作对地学专家而言并不新鲜。
测绘学家的地形图测绘编制,地理学家、地质学家使用的图解,地图学家专题、综合制图等,都是用图形(地图)来表达对地理世界现象与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科学计算可视化与上述经典常规工作的最大区别是科学计算可视化是基于计算机开发的工具、技术和系统,而过去地学中的可视表达和分析是手工或机助的(计算机辅助制图),并把纸质材料作为地图信息存储传输的媒介。
科学计算可视化,自从80年代末提出以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对地学信息可视表达、分析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际地图学会(ICA)在1995年成立了一个新的可视化委员会,并在1996年6月与计算机器图形协会(ACM SIGGRAPH)合作,开始一个名为“Carto-Project”的研究项目,其目的是探索计算机图形学的技术与方法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在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方面,促进科学计算可视化与地图可视化的连接和交流。
地学专家对可视化在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已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与可视化密切相关的地图可视化、地理可视化、GIS可视化、探析地图学(Exploratory Cartography)、地学多维图解、虚拟地理环境等概念,但有不同的理解,对其相互关系的认识也不明确。
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维可视化是指采用2.5维、三维和四维等地图表现形式来反映地理客体的多维特征,其中2.5维形式是图面上有隐藏部位的鸟瞰式地图表现形式,又称“假三维”,例如表示矿床的面层,可用显示为同分异状的等值线或不规则三角网中的小块平面来表示,而面上的高程值都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在任一给定的位置仅能用一个高程值表示一个面。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研究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用于捕捉、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
随着时空数据的增长,如何通过时空数据分析及可视化研究,横跨地理和时间维度,对地理信息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已经成为了地理学、环境科学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研究进行探讨。
一、时空数据分析1. 数据预处理时空数据通常以矢量或栅格形式存在。
在进行时空数据分析之前,必须先进行数据预处理。
这包括数据清理、去除异常值和缺失数据的填补等工作。
2. 时空数据建模时空数据建模是时空分析的基础。
常用的时空数据模型包括欧拉模型和拉格朗日模型。
欧拉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物理现象的变化趋势,而拉格朗日模型则着重描述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和交互。
3. 时空特征提取时空特征提取是对时空数据中的关键特征进行识别和提取。
这些特征可以是地理对象的形状、位置、数量、颜色等。
通过提取和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时空数据中隐藏的规律和趋势。
4. 时空关系挖掘时空关系挖掘是研究不同时空对象之间的关系及其演化规律。
通过时空关系挖掘,我们可以揭示出时空数据中的模式和规律,如地理空间中的聚类现象、时空变化的趋势等。
二、时空数据可视化1. 空间数据可视化空间数据可视化是将地理信息以图形的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空间数据。
常用的空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地图制作、热力图、等值线图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地理信息以色彩、形状或符号等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地理数据。
2. 时间数据可视化时间数据可视化是将时间序列数据以图形形式展示出来,以便更清晰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
常见的时间数据可视化技术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将时间数据按照不同的时间尺度进行展示,揭示出数据的时间变化规律。
3. 时空数据集成可视化时空数据集成可视化是将空间数据和时间数据结合起来,以便更全面地理解时空数据的关系和演变。
基于三维时空数据库的地理信息时空过程可视化
基于三维时空数据库的地理信息时空过程可视化欧阳斯达①②,唐新明①②(①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30;②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北京 100830)(Email:****************.cn)摘 要:随着GIS数据的不断更新,大量的GIS历史数据也不断累积起来。
本文即是着眼于如何有效利用累积下来的多个时期的数据,模拟地理信息时空过程,让人们能直观了解空间信息的发展变化过程。
论文先介绍了由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建立的三维时空数据库,然后阐述了在此数据库支持下的地理信息时空过程可视化的实现技术,以及“青岛平度开发区建设过程三维可视化”的应用案例。
本文的研究是一次时态GIS与3D-GIS结合应用的尝试,实现了更为逼真和动感的地理信息服务方式。
关键词:地理信息时空过程,三维时空数据库,可视化,时态筛选,时态分析。
Visualization for Geo-Information Space-Time Process basing on 3D Space-Time DatabaseOuyang Sida①②, Tang Xinming①②(①Chinese Academ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Beijing, 100830, China;②Satelli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Application Center, SBSM,Beijing,100830,China)(Email:****************.cn)Abstract: As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GIS data, large amount of GIS historical data has been accumulated.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he accumulated data of multiple periods,to inverse the Geo-information space-time process, so that people can intuitively understand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patial information.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3D space-time database found on the Geo-information space-time data,then described the technology of visualization for Geo-information space-time process in this database supported, also the "3D visualization for urba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ingdu Development Zone in Qingdao " application case.This study is an attempt of Temporal GIS application integrating with 3D-GIS, and achieved a more realistic and dynamic approach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s.Keyword: Geo-Information Space-Time Process, 3D Space-Time Database, Visualization, Temporal filter,Temporal Analysis.1引言地理信息的时空过程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数据的形态或属性随着长期或短期时间推移所产生的连续或离散的变化过程[1]。
时态GIS
比尔"布雷顿充分分析了犯 罪现象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 征,找出热点区域,有效利 用有限的警力资源,实现了 纽约治安环境的彻底转变。
背 景
地理信息系统 是对与地理空间相关的数据进行有 效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系统 , 由于现代科学 研究和工程应用对大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 迫切要求, 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理信 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广泛 。然而, 现实世界的数据 不仅与空间相关, 而且与时间相关。在环境监测、 抢险救灾、交通管理等许多领域, 相关数据随着 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处理数据随时间变化的 , 是地理信息系统 的 。 时 领域, 逕的关 。而且, 随着 和高效技术的 速 进 , 大 量时 数据的 和高效处理 要的 , 时 GIS的研究和应用 。
时态GIS的基本概念
(三) 时间戳
把时间看作事件的一个属性, 通常存在 2种处 理方法: 一种方法是只用一个时间戳标记事件发生 的时间。这种方法显然会节省内存, 免去冗余数据 和空值 (不考虑循环情况时) , 但对有关时间区段 的查询, 系统的应答时间就会很长。另一种较好的 方法是每个状态以一个时间戳:since和 until来标记, 表明状态的一段区间。这种机制方便了时间区段查 询, 但时间戳有时会出现空值或伪值,引来操作和 计算上的复杂化。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时空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将时空数据以图形、图像等方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理信息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时空数据可视化与分析技术的基本概念、应用领域以及常用的可视化和分析方法。
一、时空数据可视化技术时空数据可视化技术主要是将地理信息数据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用户对地理信息进行直观的理解和分析。
常用的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1. 空间数据可视化:将地理信息数据以地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包括点、线、面等要素的表示,常用的空间数据可视化软件有ArcGIS、QGIS等。
2. 时间数据可视化:将地理信息数据随时间的变化以动态图表或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便于观察时间趋势和变化规律。
常用的时间数据可视化软件有Tableau、Excel等。
3. 空间-时间数据可视化:将地理信息数据同时考虑空间和时间维度,以三维立体图、热力图、密度图等形式展示出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时空关系。
常用的空间-时间数据可视化软件有Kepler.gl、Mapbox等。
二、时空数据分析技术时空数据分析技术是指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模型建立等方法的应用,帮助用户发现隐含的时空规律和趋势。
常用的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包括:1. 空间分析: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空间位置进行统计和计算,揭示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相关关系、空间分布模式等。
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有缓冲区分析、空间插值、空间聚类等。
2. 时间分析:通过对地理信息数据在时间维度上的统计和计算,揭示时间的变化规律、周期性等。
常用的时间分析方法有时间序列分析、时间趋势分析等。
3. 空间-时间分析:结合空间和时间维度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揭示时空关系的演变规律、趋势预测等。
常用的空间-时间分析方法有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聚类分析等。
时态GIS的基本概念_功能及实现方法
收稿日期:2001-11-16基金项目: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N o.96-B02-03-05).时态GIS 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实现方法吴信才,曹志月(中国地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数据在具有空间性的同时亦具有时间性,时态地理信息系统是具备处理数据时间性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简要介绍了时态GIS 中的时间、时间粒度、时间戳、应答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分析、更新、显示等功能,以及时空数据表示、不确定性、多标度等时态GIS 的相关问题.重点讨论了时态GIS 的2个基本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关系模型具有语义丰富、理论完善、高效灵活等特点,从而使人们开始尝试在关系模型中加入时间维,并利用关系代数和查询语言来处理时态数据,关系模型包括归档保存、时间片、记录级时间戳等实现方法.面向对象模型提供了聚合、关联等机制,易于支持时态GIS 中的各种时空数据,面向对象模型包括OS AM/T 模型和Inith OO 模型等.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时态GIS;空间;对象.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2)03-0241-05作者简介:吴信才(1953-),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物探系电子专业,现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应用.E 2mail :mapgis @ 地理信息系统(GIS )是对与地理空间相关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和综合分析的计算机系统[1],由于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对大量空间数据进行有效处理的迫切要求,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GIS 的应用日益广泛[2~4].然而,现实世界的数据不仅与空间相关,而且与时间相关.在环境监测、抢险救灾、交通管理等许多领域,相关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如何处理数据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是GIS 面临的新课题.现有的GIS 大多不具有处理数据的时间动态性,只是描述数据的一个瞬态(snapshot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用新数据代替旧数据,系统成为另一个瞬态,旧数据不复存在,因而无法对数据变化的历史进行分析,更无法预测未来的趋势.这类GIS 亦称为静态GIS.许多应用领域要求GIS 能提供完善的时序分析功能,高效地回答与时间相关的各类问题,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全面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即所谓时态GIS (tem poral GIS ).时态GIS 作为GIS 研究和应用的一个新领域,正受到普遍的关注.而且,随着存贮和高效技术的飞速进步,它为大容量时态数据的存贮和高效处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时态GIS 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可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层次数据模型就被用来表示和处理区域边界随时间而变化的问题.虽然其结构没有表示拓扑关系,也不能高效地查询出2个时间状态的差异,但却是时态GIS 应用的最早尝试.近年来时态GIS 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推动了时态GIS 的实际应用发展.美国海洋服务机构NOS 从1992年开始使用Intergraph 公司的自动制图系统ANCS ,用改进的时空数据结构处理有关海岸线、航海辅助设施等每年的变化情况.美国地质调查机构USG S 正在建立“国家数字地图数据库ND 2C DB ”,实现对经常更新的国土利用图的管理.可以断言,未来十年内时态GIS 技术将在GIS 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推动GIS 的迅速发展.本文对时态GIS 的基本概念、主要问题、数据模型、实现方法等重要问题进行阐述,介绍了这些方面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同时发表了笔者的一些看法.第27卷第3期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V ol .27 N o .32002年5月Earth Scienc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M ay 20021 时态GIS中的基本概念空间、时间和属性构成地理信息的3种基本成分.时态GIS是能够跟踪和分析随时间变化的空间、非空间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时态GIS有时亦被称为4DGIS,意为在三维空间上加上时间维.在讨论时态GIS之前,笔者对时态GIS中涉及的对象进行分类,以便了解这些对象的基本特性:(1)根据事件发生频率可分为发生频率较高的和发生频率较低的;(2)根据系统确定位置的方法可分为使用绝对地理位置的和使用相对地理位置的;(3)根据空间和属性变化的主导性可分为以空间变化为主的和以属性变化为主的;(4)根据变化形成可分为连续的和离散的;(5)根据对象生命期的不同可分为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6)根据目标空间结构可分为连续分布结构、多边形结构、网络结构及多边形和网络混合结构;(7)其他有特殊要求的时空对象.一个应用领域可能会涉及上述分类中的一种或多种空间对象,但一个完整通用的时态GIS应当能够处理上述的各类对象.在时态GIS中,如何准确定义和表示时间特性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以下讨论几个基本概念.(1)时间.时态GIS中通常把时间分成2种基本类型:事务时间(亦称物理时间、数据库时间)和有效时间(亦称逻辑时间、事件时间、数据时间或世界时间).有效时间是指事件在现实中发生的时间,而事务时间指事件被记录在数据库中的时间.这两类时间在应用中是相关的.由于事件常是在发生后才被记录在库中,所以有效时间一般要早于事务时间;若两者相等,就可以认为现实事件就是数据库事务,而有效时间亦可能晚于事务时间,则意味着系统可包括未来事件的信息,这在一些应用中是很有意义的. Lum等[5]讨论了对未来时间的处理.事务时间和有效时间是正交的.Snodgrass等[6]根据对这两类时间的支持能力将数据库分成静态(快照)数据库、回滚式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和时态数据库.其他的时间概念还有现实时间、用户定义时间等.(2)时间粒度(time granularity).由于计算机的数字化特点,不可能将时间存贮为一个连续的实体,而必须用离散形式来表示.时间粒度是对离散化程度的度量,当以固定时间粒度对实体状态采样时,粒度越小表示越精确,但太小的粒度又会导致内存开销的增加.实际实现时,往往在两者间折中权衡.当系统以状态改变时来记录信息的方式,则时间粒度是变化的,或者时间粒度的语义由不同应用的需要而定.理想的时态G IS应支持用户选择各类粒度的能力,并提供方便灵活的不同粒度间的转换机制.(3)时间戳.把时间看作事件的一个属性,通常存在2种处理方法:一种方法是只用一个时间戳标记事件发生的时间.这种方法显然会节省内存,免去冗余数据和空值(不考虑循环情况时),但对有关时间区段的查询,系统的应答时间就会很长.另一种较好的方法是每个状态以一个时间戳:since和until来标记,表明状态的一段区间.这种机制方便了时间区段查询,但时间戳有时会出现空值或伪值引来操作和计算上的复杂化.(4)应答时间.应答时间是GIS响应用户查询和分析要求的时间,也是时态GIS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概念.由于GIS要处理大量的时空属性数据,就会出现查询效率与尽量经济地使用有限存贮空间实现时空支持之间的矛盾.时态GIS只能在两者间权衡,在提高时空查询应答时间的同时,尽可能控制数据冗余,从而增加数据库的信息容量.2 时态GIS的相关问题从功能上讲,时态GIS除了应具备静态GIS的所有功能外,还应该提供:(1)档案功能,记载相关区域随时间的演变.(2)分析功能,以变化为参照,考察历史数据,预测未来.(3)更新功能,保持GIS数据的现时性,延长服务期.(4)显示功能,以真实的动态方式,回答用户关于“哪里”、“何时”、“怎样”的询问.(5)其他功能,包括检查新旧数据的逻辑一致性,预定义某些时空临界状态,并识别、预报它们.由于具有时空特性的地理数据的复杂性和现有计算机技术的局限性,因此要在时态GIS中实现令人满意的时空集成,还存在许多困难.2.1 时空数据表示GIS中主要有2种类型的数据: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其中栅格形式适用性较广,还可通过层次结构高效地处理.四叉树是表示二维栅格数据的理想方法之一,表示三维栅格数据则需要八叉树.郭达志等[7]提出了用十六叉树表示矿山GIS中的空间和时间四维数据模型.但对离散变化、多边形、网络结构等空间对象,栅格形式就并非高效.矢量和栅格数据并存能够满足更为广泛的应用要求,但要实现紧密24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一体化的矢-栅GIS仍是GIS的难题之一[8].而在时态GIS中对数据表示有更高的要求,即以各种形式在不同抽象层次上处理时空数据,支持矢量时空相关数据的高效管理.这比静态G IS复杂得多.针对时态GIS,人们已经研究出了时空数据的多种组织方法,但都不太完善.较有代表性的是将时间作为信息空间中新的一维,这是一种概念上最直观的方法.Berry[9]最早使用了三维地理矩阵,以位置、属性和时间分别作为矩阵的行、列和高.Hazelton 等[10]则研究了相关的高维几何、高维拓扑.加拿大水文地质局提出了一种螺旋型超空间编码(HH2 codes).这是一种处理多维时空数据的高效有力的方法.组织时空数据的方法还有基态修正法和时空复合法.时间作为新的一维虽然概念意义明确,但其实现过程导致了存储空间无限增长的趋势,而存储数据基态和变化量的基态修正法则有效地控制了这种增长.后者的缺陷是对于对象在时间上的内在联系反映不直接,给时空分析带来了困难.张祖勋等[11]提出了一种分级索引方法,改进了相对基态的修正方式.时空复合法,允许我们非时态地处理空间和非空间地处理时间,但这种方法关于时空数据的检索和拓扑算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2 不确定性时态GIS中的数据在空间、非空间属性及时态性上具有不确定性.关于不确定性问题的表示和处理,已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文献[12]中讨论了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方法,提出了“不确定性面”的概念.每个对象类别给一个面,类似于“阴影图”,其中加入不确定信息.2.3 多标度现实中各种现象和变化过程的度量与标度密切相关,不论时间、空间还是属性,它们量的多少及变化性的大小都是以某种标度来衡量的.时空数据的多标度性无疑使时态GIS中的数据分析和操作复杂化.为使时态GIS能够提供理想的支持多标度时空数据的能力,人们进行了各种尝试.一种方法是将各标度数据都以最高分辨率存贮,当需要最低分辨率时再派生.这种方法直观,易于理解,但它的自由泛化能力受到很大的限制.Berry[12]于1993年讨论了这一问题,提出利用持续可表示特性,考虑使用Beller等[13]的插值和时态平化函数.Edwards[14]还研究了多标度时态管理中与模糊性相关的问题.3 时态GIS实现方法目前时态G IS的实现主要有2种途径:一种是扩展传统的关系模型;另一种是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3.1 地理关系模型由于传统关系模型语义丰富、理论完善,以及具有许多高效灵活的实现机制,人们开始尝试在传统关系模型中加入时间维,扩充关系模型、关系代数及查询语言以处理时态数据,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基于关系模型支持时空数据的存贮、表示和处理[5].基于这一思想,主要有下列方法:(1)归档保存.这是一种支持时态数据的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以规则的时间间隔备份所有存贮在库中的数据.这种方法的不足十分明显,主要有:①发生在备份间的事件未被记录,致使部分信息丢失;②对存档信息的搜索慢且笨拙;③许多数据重复归档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2)时间片.这种方法是将库中某时刻的时空信息存贮在一个平面文件或二维表格中,即所谓时间片(time2slice).当发生变化时,将当前状态表存贮起来,并给定一个时间戳,然后复制出来并更新为新状态.与归档保存相比,这一方法在效率上有所改善.但仍存在大量的数据冗余,而且使用一个时间戳时,对有关生命周期的查询会非常繁琐.使用两个时间戳时,对特定属性变化的查询,又需检测所有时间片.(3)记录级时间戳.这种方法将时间戳作用于记录(或元组)级,而非整个关系,时间戳可采用前面提到的2种方法.其实现过程是:当发生事件时,将当前记录标记时间戳,然后建立一个具有变化后新属性值的记录加入表中.新记录的加入可以有3种不同的方法.最简单低效的方法是把新记录加在表尾.这将得到一个规整的时序视图,但也意味着需要频繁地顺序搜索来应答查询.Snodgrass等[15]描述了另一种方法,即将相关的记录依时序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对于关于生命期的查询非常便利.第3种方法是对每一时间片以同样的方式对表中记录排序.这种方法的问题在于若发生一事件时,某记录没有发生变化,那它仍需复制或以空白填充不变的记录.上述这些方法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关系表会变得越来越长,导致应答时间的下降.Lum等[5]提出了另一种称作链式元组级时态GIS的实现方法,工作原理是由2个关系而不是一个关系来表示时态实体:第1个关系只存贮当前状态,每当事件发生时便更新;第2个关系以链式保存所有历史记录.这样在相关342 第3期 吴信才等:时态GIS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实现方法的记录间建立了简单的便利存取路径,提高了效率,而且删除记录也非常容易,但需要整个记录时并不方便.一种改进的方法是分离时变属性与非时变属性,从而节省内存开销,对历史数据存取快速,减少更新费用.3.2 面向对象(object2oriented)方法对复杂的时间信息,当今大部分基于关系模型的GIS是通过大量元组牵强地表示,对一些无法表示的语义属性只能在外部描述.而在面向对象(ob2 ject2oriented,简称OO)模型中,提供了泛化、特例化、聚合和关联等机制,易于支持时态GIS中各种形式的时空数据,其中可以使用矢量数据或栅格数据,也可以是不同数据类型的集成.数据结构和方法的封装便于数据对象不同表示间的转换[16~18].在处理时空不确定性方面,OO技术也体现了优越性.OO方法已逐渐被时态GIS采用.在面向对象的时态GIS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成果有Inith OO模型和OS AM/T模型.Inith OO模型[18]提供了唯一的对象标识,将对象完全封装起来,用灵活的相关语义说明内部对象的关联.版本化的实现是通过使用has2 version关系,将当前状态中的对象与过去不同时刻的对象状态相关联,每个版本又使用predecess or/ success or关系与其前后的版本相连接.这一机制方便了对象的版本集合或某个版本的存取.时态维的实现是通过在对象结构的适当层次上附加时间维的方式而实现的,这样可在线性版本序列或版本树中描述时态拓扑关系.OS AM/T模型[19]使用了对象时间戳方法,记录对象、对象的历史和对象间关联的历史,使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在物理上、逻辑上分离,历史数据区可采用分布式存贮或静态存贮.该模型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能对物理时间给予支持.M onia 和Richard提出的基本OO语义的时空数据模型通过对象和事件在数据模型中相互作用的方法集成了空间和时间维(据文献[19]).4 结语时间作为空间数据的基本特性,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时态GIS的研究工作正受到广泛的重视,实际上,通用数据库也面临数据的时间性问题,相关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时态GIS中的时空混合使问题变得复杂得多.从总体上讲,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仍处于进步阶段,许多重大问题仍有待解决.参考文献:[1]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23(4):329-333.W U X C.Basic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geographic in2 formation system[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2 sity of G eosciences,1998,23(4):329-333.[2]潘继平,王华,甘甫平.基于GIS的石油勘探图形库系统分析和设计[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 26(1):59-62.PAN J P,W ANG H,G AN F P.Analyzing and designing graphic database system of prospecting for petroleum based on GIS[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2 sciences,2001,26(1):59-62.[3]郑贵洲.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学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8,23(4):420-423.ZHE NG G Z.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 in geology[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G eosciences,1998,23(4):420-423.[4]李超岭,张克信.基于GIS技术的区域性多源地学空间信息集成若干问题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25(6):545-550.LI C L,ZH ANG K X.S tudy on regional multi2s ource geologi2 cal spatial in 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techniques of GIS[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2001,25(6):545-550.[5]Lum V,Dadam P.Designing DBMS support for the tem poraldimension[A].Proceedings SIG M ODπ84con ference[C].Boston:US A SIG M OD Record,1984,14(2):115-130. [6]Snodgrass R,Ahn I.T em poral database[J].C om puter,1986,19(9):35-42.[7]郭达志,杨维平,韩国健,等.矿山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和时间四维数据模型[J].测绘学报,1993,22(1):33-40.G UO D Z,Y ANG W P,H AN GJ,et al.F our dimensions da2ta m odels of mine 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 based on space and time[J].Acta G eodaetica et Cartographica S inica,1993, 22(1):33-40.[8]Flowerdew R.S patial data integration[J].G eographical In for2mation System,1991,1:375-387.[9]Berry B.Approaches to regional analysis:a synthesis[J].Annals of the Ass ociation of American G eographers,1964,54: 2-11.[10]Hazelton N W J,Williams on I P.On the design of tem poral2ly2referenced,32D 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s:develop2 ment of four dimensional GIS[A].Proceedings of GIS/LISπ9044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7卷[C].Anaheim ,California :[s.n.],1990.357-372.[11]张祖勋,黄明智.时态GIS 数据结构的研讨[J ].测绘通报,1996,(1):19-22.ZH ANG Z S ,H UANG M Z.Discussing on data structure of time 2dimension GIS [J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1996,(1):19-22.[12]Berry J K.Bey ond mapping :concepts ,alg orithms and issuesin GIS [A ].GIS W orld Books [C ].[s.l.]:Longman ,1993.[13]Beller A ,G iblin T.A tem poral GIS prototype for globalchange research [A ].Proceedings of GIS/LIS π91[C].At 2lanta G A :[s.n.],1991.752-765.[14]Edwards G.The integration of rem otely sensecl data analysisinto GIS:time and uncertainty management need [A ].Pro 2ceeding of Canadian C on f on GIS [C].Canada :[s.n.],1992.432-440.[15]Snodgrass R ,Ahn I.A tax onomy of time in databases [A ].Proc of the SIG M ODE π85con ference [C].New Y ork :AC M ,1985.236-245.[16]Bailin S C.Object 2oriented requirements analysis [A ].In :Marciniak J J ,ed.Encyclo 2media of s oftware engineering [C].New Y ork :John Wiley &S ons Inc ,1994.740-756.[17]Wright D T.Object 2oriented s oftware design techniques forprocess control [J ].T rans Inst MC ,1994,16(1):48-56.[18]K em p Z ,Oxborrow E.An object m odel for distributed multi 2media geographic data [A].Proc of EGIS π92,third European con ference on geographic in formation system [C ].Munich ,G ermany :[s.n.],1992.1294-1303.[19]Su S Y W ,Chen H M.A tem poral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m odel OS AM/T and its query language OQ L/T [A].Proc of the 17th Inter C on f on very large databases [C].Barcelona ,US A :[s.n.],1991.431-441.B asic Conception ,Fun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mporal GISW U X in 2cai ,C AO Zhi 2yue(Faculty o 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 sity o f G eosciences ,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 :Data possess spatiality and tem porality ,and a tem poral GIS is a GIS that has the function of processing tem poral data.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ion and function of tem poral GIS ,the former including time ,time mark ,response time ,etc.,and the latter ,analysis ,updating ,showing ,et al.It als o discusses the ass o 2ciated problems in tem poral 2spatial data representation ,indefinablity and multi 2scale.Meanwhile it expounds em phati 2cally the tw o basic data m odels ,i.e.relation m odel and object oriented m odel ,relation m odel has characteristic of rich meaning ,integrated theory ,high efficiency and s o on.Adding time 2dimension to relation m odel is attem pted ,and tem poral data are treated with relation algebra and query language.Relation m odel includes three or m ore im plement methods :classifying save ,time segment and time mark.Object 2oriented m odel provides many mechanisms ,such as aggregation and relevancy.Many kinds of tem poral space data are sustained in tem poral GIS.OS AM/T m odel and Inith OO m odel are included in Object 2oriented m odel.K ey w 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m poral GIS ;space ;object.542 第3期 吴信才等:时态GIS 的基本概念、功能及实现方法。
时态信息可视化模型研究及实现
研究 了可视化动态过程所 涉及 的相关模 型 , 包括概念模 型、 时空耦合模 型以及预 测模 型等。
关 中图 分 类 号 :2 8 P 0
Th s lM o lo m p r lOpe a i n n o m a i n nd I s Re lz to e Viua de f Te o a r to I f r to a t a ia i n
L A i —a ,S N Q n,G N h n U N X a yn一 U u E G Z o g o
(.ntueo u ei n pig nom t nE gnei n e i ,Z eghu4 0 5 , hn; 1 Istt fS r yn adMapn ,I r ai nier g U i rt hnzo 50 2 C ia i v g f o n v sy
第 2 第 6期 5卷 20 0 8年 1 2月
测 绘 科 学 技 术 学 报
Ju a fGe n e h oo y n c
V0 . 5 NO 6 12 .
De .2 0 c 0 8
文 章 编 号 :636 3 (0 8 0 - 5 -4 17 —3 8 20 ) 60 10 4
h w t r vd h iu n lss a d e p e so rt e smua ig r s l i h p c atr n y a c e ou in o o p o i e te v s a a ay i n x r si n f h i lt e ut n t e s a e p t n a d d n mi v lt l o n e o
时态 信 息可 视 化 模 型研 究 及 实 现
栾 晓岩 ,孙 群 耿 忠。 ,
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总结
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总结时空数据可视化是指将时间和空间维度结合起来,以图表、图像、动画等形式展示数据的方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各种数据以爆炸式增长的速度产生和积累。
随着时空数据的不断增加和复杂性的提高,如何有效地理解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一个挑战。
因此,时空数据可视化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传统的数据可视化方法主要关注时间序列或空间的可视化,而时空数据可视化更强调时间和空间的交互性和综合性。
下面将从时域数据可视化、空域数据可视化和时空融合数据可视化三个方面对常见的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进行总结。
一、时域数据可视化时域数据可视化主要研究时间维度上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时域数据可视化方法:1. 时间轴可视化时间轴可视化是最常见的时域数据可视化方法之一。
它将时间维度表示为一个水平的轴线,在轴线上每个点代表时间的一个特定时刻。
通过在时间轴上绘制数据点,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例如,股票走势图、气象变化图等都是基于时间轴可视化的方法。
2. 气泡图气泡图是一种用大小和颜色表示不同参数的二维图表。
在时域数据可视化中,可以使用气泡图来展示时间序列数据的变化趋势。
每个气泡代表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气泡的大小和/或颜色表示数据的某种属性。
通过对气泡的变化观察,可以直观地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
3. 动态图表动态图表是指可以随时间变化的图表。
它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示数据随时间的演变过程,可以更好地展示数据的动态特征。
例如,绘制时序数据的动态折线图、柱状图等都是常见的动态图表。
二、空域数据可视化空域数据可视化主要研究空间维度上数据的可视化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空域数据可视化方法:1. 热力图热力图是一种用不同颜色表示数据密度或强度的技术。
在空域数据可视化中,可以利用热力图展示地理分布上的数据密度或强度。
通过色彩的深浅,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2. 地图可视化地图是一种常见的空域数据可视化方法。
通过将数据与地图进行关联,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
[整理]二维电子地图与三维虚拟场景的互响应与可视化.
二维电子地图与三维虚拟场景的互响应与可视化摘要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网络、多媒体、三维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二维电子地图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三维虚拟场景的三维电子地图正成为电子地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是三维虚拟场景又不可能完全取代二维电子地图。
最完美的解决方案是两者的有机集成。
本文研究的互响应思想有效地解决了当今独立的二维电子地图和独立的三维虚拟场景的各自不足之处,有机地结合了二维电子地图的宏观性、整体性、简洁性和三维虚拟场景的局部性、现实性、直观性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二维电子地图的抽象多义性和三维虚拟场景漫游的方向迷失感,真正做到了两者间的优势互补。
其中互响应的表现形式主要为以下几点:用户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漫游时,二维电子地图实时显示出相应的位置和视野(FOV);在二维电子地图中改变观察者位置,相应地在三维虚拟场景中视点跳到对应的位置。
在三维虚拟场景中改变视点位置,在二维电子地图中也跳到对应的位置;二维电子地图中进行目标属性信息查询的时候,三维虚拟场景的对应目标高亮显示;三维虚拟场景中进行目标属性信息查询的时候,二维电子地图的对应目标高亮度显示;实现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双向查询,即可以从空间信息到属性信息的查询,也可以从属性信息到空间信息的查询;应用程序开始时,并不调入三维虚拟场景,只在用户需要观看三维虚拟场景的时候,在二维电子地图中拉框选择一块区域,实时动态地调入该块区域的三维虚拟场景;如果用户想观看沿某一条路径的三维虚拟场景中,可以在二维电子地图中选择一条路径,相应的在三维虚拟场景中将沿这条路径自动进行漫游。
论文还对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虚拟场景中的可视化以及互响应后的可视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对三维数据获取和创建三维模型库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对一些有用的细节技术如:LOD(层次细节)、Billboard(公告牌)、Instance(实例)等进行阐述。
最后以贵阳市某区为实验数据,在 VC++平台和 Vega 函数库下实现了二维电子地图和三维虚拟场景的互响应与可视化的集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1期2004年2月现 代 测 绘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Vol.27,No.1Feb.2004虚拟地理环境中时态信息可视化表达方法研究谷风云1,2,崔希民1,谢传节2,刘清旺1,姜永阐3(1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山东科技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山东泰安271019)摘 要 介绍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含义,虚拟现实和可视化技术,探讨了线、面地理对象的时态信息表达方法。
在此基础上,以近、现代黄河三角洲为例,给出了在虚拟地理环境中三角洲海岸线的变迁和三角洲地形地貌动态显示的方法。
关键词 虚拟地理环境 虚拟现实 可视化 时态信息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97(2004)01-0011-031 虚拟地理环境的基本含义虚拟现实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无疑为加强地理科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手段和方法上的支持。
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地学相结合可以产生虚拟地理环境。
虚拟地理环境(V GE)可定义为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等硬件环境,软件环境,数据环境,虚拟图形境象环境,虚拟经济环境和虚拟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1]。
虚拟地理环境是现实世界的一种概括,是区域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虚拟模型,强调身临其境之感,但又追求超越现实的理解,不仅可以真实的反映出现实世界,更可以重建过去和预测未来。
2 虚拟现实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简介计算机图形技术和人机接口技术的发展,由原来的单纯的文字信息向声音、图像信息转变,并且由原来利用鼠标、键盘的交互转变为通过高级的人机接口设备沉浸到由计算机生成的多维信息空间,这种高级的人机接口设备即是虚拟现实技术。
当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可视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系统的更新,使虚拟现实系统发展成为数字化多维信息空间的技术支撑平台。
到目前为止,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应用到教育、工程、商业和娱乐等各个领域。
正如其他新型科学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也是许多相关学科领域交叉、集成的产物。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电子学、传感器、计算机图形学、智能控制、心理学等[2]。
虽然该领域的技术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但是仍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
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大部分还是集中在扩展计算机的接口能力上。
科学计算可视化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对地学信息可视表达、分析的研究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地学专家通过对可视化在地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与可视化研究相关的新概念,如地图可视化、地理可视化、GIS可视化、探析地图学(exploratory cartography)等(Kraak1999a;MacEachren1997; Neves1997;龚建华1999)。
在这些研究中强调了可视化在人们与地学信息交流、认知分析和可视地学思维中的作用。
3 时态信息表达方法概述时间问题是地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研究问题。
对应于时间维上不同的时刻或时间段,地理对象的属性(包括空间属性)有可能发生变化。
研究时态信息的表达方法,离不开对时态数据模型的研究。
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GIS时态数据模型为:“snapshot”模型、时态对象模型、基于事件的事空数据模型、“triad”模型和“bitemproal”数据模型[3]。
但是任何一种模型都无法反映现实世界的所有方面,在GIS中的面向对象的数据结构中,通常把空间数据抽象为点、线、面三种简单的地物类型,作为三种简单对象。
3.1 线地理对象时态信息表达方法对于线地理对象而言,在表达时间维信息的时候引入一个点的位置函数,与此同时引入时间域中的两个概念:时刻和时间间隔。
点的位置函数定义如下t raj(ν)={locν(t)|t∈def(locν)}该函数为分段线性函数。
因此,对于每一点的运动轨迹都有一点集{p1,p2…p n}与其相对应,从而可以通过两个相邻点p i,p i+1的位置线性内插来得到。
如果顶点ν在t i时刻在位置p i,在t i+1时刻在位置p i+1,因此点v运动的方向为:p i+1-p i,运动的路程可由时间线性插值得到:p i+p i+1-p it i+1-t i(t-t i)该式也适用于对象在p i和p i+1之间的匀速运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locν是由一系列的带有时间属性的点所确定的。
在这个点集当中,可能存在坐标相同的点,但是不存在两个点具有同一时间属性值的情况。
在这个集合中,一些点标志着方向的变化,一些仅仅是速率的变化,另外一些是两者兼而有之。
在构建了线对象以后,随着时间的变化,可能会出现一点生长成为一条或多条线,或者一条或多条线退化成为一个点或者消失的情况。
3.2 三维地理对象时态信息的表达当采用3D三角网来表达三维空间数据时,首先,借用在上述(1)中所引入的点的位置函数来描述三角形中顶点的运动。
对于任一三角形T在其有效的时间间隔I内,可描述为:conν(locν1(t),locν2(t),locν3(t)),t∈I。
我们称之为运动三角形。
对应于时刻t1和t2,地理对象可分别用三角形集合{T ri1}和{T ri2}来表示。
在这两个特定的时刻,三角形集合可以是已知的,如果想要得到中间时刻三角形的集合就涉及到时间维的插值问题,而关键帧插值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关键帧插值是动画制作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利用关键帧技术制作动画时并不需要逐帧绘制,只需从这些静止画面中选出少数几帧加以绘制。
被选出的画面一般都出现在动作变化的转折点处,对这段连续动作起着关键的控制作用,因此称为关键帧(Key Frame)。
绘制出关键帧之后,再根据关键帧插画出中间画面,就完成了动画的制作。
在每个时间段内,相对于不同的离散化因素同一对象具有不同的空间表达方式。
在大多数的动画制作中,为了避免对象运动速度突然改变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采用样条曲线来得到对象运动的平滑轨迹。
由于地学变化过程很少存在平滑过渡的现象,就没有必要使用这种方法。
相反,却需要一种简单的线性内插的方法,并且需要增加时间段来提高对象建模的可用性。
[4]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象表面的离散化因素会发生改变。
第一种情况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三角形T 会被由两个或多个三角形所组成的集合M所代替;第二种情况是边界处增加了新的三角形s′如图Fig1,在t1时刻三角形s′并不存在,而是在t1+ε时刻才开始存在的,如果倒推到时刻t1,三角形s′在边界处为一退化了的三角形。
Fig1 Insert Operation Of a new time2dependent simplex 第三种情况是三角形s″的消失,它是第二种情况的逆过程,如图Fig2。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引起拓扑的变化,一个运动的顶点ν在时刻t i运动到无边界的线上,而后进入三角形s区域内部,从而三角形s被两个新的三角形所代替。
Fig2 Delete Operation of a new time2dependent simplex3.3 数据的可视化表达为了充分利用已采集的数据,一种常用的方式就是把它们表达在地图上。
地图的设计制作应根据数据的特性和数据项之间的关系来进行。
在图形上描述动态现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静态地图和地图序列,另外一种是利用制图动画。
对于第一种方式而言,虽然时间的变化不能直接在二维的纸制地图上表达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在单个图形上利用箭头或者是带有时间标记的线来描述地理现象随时间的演变过程。
地图序列从一幅图到另一幅图的变化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的印象[5]。
但是,在描述复杂的动态现象时,仅仅用静态的图片来表达数据显而易见是不够的。
对此Bertin在他的著作中曾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设计图形时应该考虑到它的可变换性,并且给出了一些在纸制地图上创建动态图形的技术。
当今计算机已经大为普及,用计算机屏幕作为显示图形的媒介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对图形进行交互式操作。
为了实现对图形的交互式操作,需要有一个良21现 代 测 绘 第27卷好的可视化设计方法。
1967年Bertin 引入了7个视觉变量(graphic variables ):位置(location )、尺寸(size )、灰度的值(value )、纹理(texture/grain )、颜色(color )、方向(orientation )和形状(shape )。
而每一种数据可视化表达方法都是基于以上变量中的一个或多个[6]。
根据这些变量的视觉属性,不同的数据需要用不同的变量来表达,与数量有关的数据可以通过尺寸来表达,有序质量数据可以通过值或者纹理密度来表达,无序质量数据可以用形状,颜色或者纹理来表达。
在所有变量中,位置变量最具表达性,可以对任何一种数据类型进行编码。
然而,以地图形式表达的数据对视觉变量的选择有一些严格的限制条件。
对象的描述必需能反应出它们的实际地理位置、轮廓和尺寸。
地图语言要求在编码属性数据时应该使其在某一点或者是地物轮廓的内部,因此,最具表达性的位置变量不能用来编码属性数据。
尺寸、形状和方位这些变量在应用的时候应该和背景具有良好的对比度和可见度,它们的尺寸不应该太小而且颜色也应该为亮色。
因此,在图形制作中仅选取尺寸、灰度值、颜色和形状这四个视觉变量。
以近、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发育为例,在虚拟地理环境中描述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的变迁和三角洲地形地貌的演变。
可按如下方法进行研究:综合早期地质资料,结合近期的多时相、多源遥感数据,利用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工程钻孔数据,结合近、现代黄河三角洲尾闾流路变迁资料和各个时期的海岸线,以及各时期测绘及地质调查资料,提取历史时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和地貌环境变化的重要信息。
如果要在虚拟地理环境中动态显示出自1885年至今的海岸线变迁,就要对时间维进行插值,具体方法如3.1中所述。
对三角洲地形地貌资料进行合理的插值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各时期D TM 的构建,其具体的三角网构建方法如3.2中所述,并将遥感影像叠加其上,以达到各历史时期地形地貌的逼真显示。
海岸线和地形地貌数据可视化表达方法具体见3.3中所述。
VC ++环境下,利用Open G L 技术完成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变迁和地形地貌演变的动态显示。
4 结 论可视化和虚拟现实为研究者提供了直观地处理研究结果的技术方法,越来越被公认为是科学研究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计算机空间(Cyberspace )中为研究者开辟了一个具有沉浸感的虚拟环境,实现了三维空间和时态数据的可视化,并使研究者既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交互地操控研究对象,更可以在仿真模拟等科学计算过程中实时地得到正在处理的动态过程的反馈,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兴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