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手法

合集下载

古诗词几大艺术手法梳理

古诗词几大艺术手法梳理

古诗词几大艺术手法梳理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非常复杂.在历年的高考中,一直都是命}的热点,同时也是赏析的难点。

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高考,由于问题的设计的多变性,常常让学生难以下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古诗词几大艺术手法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词几大艺术手法梳理1虚实结合古诗的虚,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实则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古诗中的虚实运用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以《雨霖铃》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年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些诗句,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是虚。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则是半虚半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三句,是想象之景,属虚写。

2、现实之景为实,已逝之景之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为虚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是苏轼游黄岗城外的赤鼻矶所见到的景象,当算是实。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这三句,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历史画面,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的实景,故属虚写。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有限为实,无限为虚以《虞美人》为例: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句,写愁绪。

愁绪本是很抽象,李煜却将之化成了一江春水气势汹涌,不可遏止,化抽象为形象,化虚为实。

又如《游园不值》: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两句,以少胜多,以有限之红杏表现无限之春意。

这是化实为虚。

4、侧面为实,正面为虚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

这一句子以温馨景象,反衬人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5、虚实结合的作用虚实结合,可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衬托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也叫映衬。

用类似的或反面的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突出,从而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以此表现特殊的意境或独特的情感。

古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古诗常见的艺术手法

艺术手法1.用典:用典分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形式。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的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除了回顾作者南下的经历外,全是用事。

2.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种情感。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上阕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阕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则是虚写。

3.想象: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手法,想象是经验向未知出发,是经验重新组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魅力。

如李白的诗雄奇壮丽,奔放飘逸,往往是充满丰富的想象。

运用想象时,常常把瑰丽的想象和奇特的夸张、精妙的比喻结合起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何等雄奇壮美的景象。

4.联想: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在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诗人在易水送别友人,联想到荆轲刺杀秦王之前在易水壮别的场面,既表达了对荆轲的一片崇敬,也借此抒发了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

5.以乐写哀:乐者,快乐之景也;哀者,悲伤之情也。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云:“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写闺怨,却先从“不知愁”写起,春日高高兴兴登楼观景,不料见到阡陌之上的依依杨柳,不由勾起了当初与夫君的惜别之情,见他人对对双双,赏玩春景,于是兴尽悲来,悔恨叫丈夫万里觅封侯了。

第三句与第四句形成了强烈的心理反差,使兴与悲突然逆转,更强烈地表现出闺怨主题。

6.烘托:用对其他事物的描绘来间接表现所要表达的对象,从而使这一对象的情态和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一、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风入松题酒肆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二虚实相生或虚实结合;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再看看诗歌中的“实”;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实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三、修辞方式法:"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寄托一烘托:本是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上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二联想和想象: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三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四比喻象征: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唐代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五夸张: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合理的夸张虽不符合事理,却符合情理;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又如“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李白侠客行以五岳为轻来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面对九凝峰;”李白箜篌谣用山峰来夸张朋友之间的隔膜与猜疑;古诗词中还常用对比、借代、互文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比拟等用法,特点、作用类似于一般文章中运用的辞格,此不再赘述;另外,古诗中常见的一些“艺术辩证”的手法,也要注意;如描述事物或景物时,常把远与近、动与静、声与色、实与虚等相结合,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

古诗词常用的18种艺术手法例析一、对比例1: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昔日繁荣今日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吊古之情,伤今之感,虽不着一字,却表现得十分深刻。

例2: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对比手法,突出渲染了一个“愁”字。

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忧国忧时、报国无门之愁。

表现了备受打击、饱受折磨之后的心情。

例3 清平乐李清照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上片忆昔。

雪里梅开,预示着莺飞草长,鸟语花香的春之降临。

它引起词人新的希望和幸福的追求。

于是插梅而醉。

这个“醉”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因梅花开放而产生了如醉如痴的内心躁动;二是因内心之躁动而醉饮。

饮又不能浇愁,故而挼(ruó)梅。

揉搓,是内心不宁静的一种下意识动作。

而挼尽梅花也无好意绪,只赢得清泪如许!下片伤今。

又到了梅花开放的季节。

而自己飘沦天涯,颠沛流离的生活已使两鬓斑斑。

结末作忧患语:昔年虽无意绪,但毕竟“春心‘还’共花争发”,有插梅、挼梅之举。

而今天,尚未踏雪寻梅,就已从晚来风势中预感连赏梅之事也难以实现了。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屡经患难的老妇的绝望的心声。

二、衬托(烘托反衬)例4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三句以气吞山河的笔力将赤壁写的惊涛澎湃,雄奇险峻,烘托出“一时多少豪杰”,又以之烘托出周瑜的形象,赞美他的英俊雄姿、儒将风度,以及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

古诗词艺术特色

古诗词艺术特色

古诗词艺术特色一、语言优美与意象深远中国诗词以语言优美著称。

从《诗经》的朴素自然到唐诗的华美绚丽,从宋词的清丽含蓄到元曲的活泼生动,中国诗词的语言美不胜收。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历史长河中那些英勇人物的英勇形象。

此外,中国诗词的意象深远。

通过象征、暗喻等手法,诗人将平凡的景象升华成富有哲理的意境。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寓言人生的追求与探索。

二、和谐的音乐性与情感表达中国诗词具有和谐的音乐性。

从《诗经》的叠句、对仗到唐诗宋词的平仄、韵律,诗人们通过严谨的音韵结构,使诗词在朗读时更具音乐感。

如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诗韵的和谐与内容的丰富共同构建了诗词的美感。

同时,中国诗词以情感表达见长。

无论是李白的豪放奔放,杜甫的深沉忧虑,还是白居易的明快直率,诗词中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

三、深刻的哲理与高超的象征手法中国诗词富含深刻的哲理。

许多诗人在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思考时,将其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如杜牧的《清明》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以清明扫墓为背景,通过对生与死的思考,传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尘世的超然。

此外,中国诗词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

通过具象的描绘与抽象的思维相结合,诗人能将具体的事物转化为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如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浮云在诗词中象征着困难和挑战,诗人借此传达出面对困境的决心和勇气。

四、强烈的民族特色与多元的文化融合中国诗词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从歌颂山川壮丽到赞美风土人情,从弘扬传统美德到传承民族精神,诗词中都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一、抒怀方法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直接抒怀 , 就是直抒胸臆 , 古诗词中常有艺术手法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 , 使我不得高兴颜” , 直接表达了自己歧视显贵、高傲孤单的形象 .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 , 愁落行人心” , 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间接抒怀 , 就是作者将感情都寄望于客观光景或事物形象之中, 表达得比较委婉委婉的细节表达 , 主要包含即事抒怀、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怀、用典抒怀、借古讽今等.1.即事抒怀 . 经过记述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 抒发生者心里感受. 如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孩 , 口吹葱叶送迎翁 . 莫作天涯万里意 , 溪边自有舞雩风 . ”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孩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 引起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触.2.借景抒怀(融情于景、情况交融) . 即借自然光景抒发感情 , 这种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部分 . 如骆宾王的《夏季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天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 ?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韩 ??的《残春旅舍》等都是.3.用典抒怀(借古抒怀) .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 包含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梦想 .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本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 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 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委婉性, 收到回味无穷的成效 . 近几年用典抒怀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愈来愈多 . 如张元? 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 ? 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 , 潮落秋江冷” , 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 表现作者胸襟弘愿而壮志未酬的愁闷心情 . 诗人用廉颇自喻 , 老而不服老 , 表现出果断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信心 . 苏轼的《被酒独行 , 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 , 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 , 咏而归”的典故 , 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味.4.借古讽今 . 是咏史诗中常有的表现手法 , 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 如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牛马放多春草尽 , 原田耕破古碑存 . 云和积雪苍山晚 , 烟伴残阳绿树昏 . ”诗中描绘了古秦国一片萧索荒芜的情况, 寄望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无穷感触.5.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 诗中的物带有人品化的色彩 .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林中有奇鸟, 自言是凤凰 . 清代饮醴泉 , 日夕栖山冈 . 高鸣彻九州 , 延颈望八荒 . ”诗人在作品中把自己比作凤凰 , 既标榜自己的高傲孤单 , 又说出自己的独出心裁 .6.以小见大 . 以小题材反应大问题的方法 . 如可朋的《种田鼓》:“农民田头鼓 , 王孙筵上鼓 . 敲鼓兮皆为鼓 , 一何乐兮一何必?上有骄阳 , 下有焦土 .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 , 令桑麻熟, 仓箱富, 不饥不寒, 上下一般足 . ”以小见大, 用农民敲鼓求雨和王孙敲鼓喝酒对照, 表达了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二、描绘手法1.对照 . 就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同进行比较,在古典诗歌中有好多表现百姓磨难生活和怀古之情的伟大诗人常常是采纳对照手法,这种手法更能突失事物的特点 , 给人以鲜亮的印象 . 如白居易的《秦中吟 ? 歌舞》:“秦中岁云暮 , 大雪满皇州 . 雪中退朝者 , 朱紫尽公侯 . 贵有风雪兴 , 富无饥寒忧 . 所营唯第宅 , 所务在追游 . 朱轮车马客 , 红烛歌舞楼 . 欢酣促密坐 , 醉暖脱重裘 . 秋宫为主人 , 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 , 夜半不可以休 . 岂知阌乡狱 , 中有冻死囚 . ”全诗共有十八句 , 此中前十六句详写统治者骄豪侈糜的生活, 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的惨状, 就组成了激烈鲜亮的对照 , 震惊人心 .2.虚实联合(联想、想象) .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相互映托 , 交叉在一同 , 表达同同样的感情 . 如杜甫的《月圆》:“孤月当楼满 , 寒江动夜扉” , 写眼前满月的清辉;而“故园松桂发 , 万里共清辉” 完整部是诗人的想象 , 是虚写 , 用来描绘故园桂花开放 . 本诗虚实联合 , 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想念 , 寄望诗人盼望万家团聚的美好梦想 .3.动静联合 .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向描绘和静态描绘 , 一动一静 , 相辅相成 . 如戴叔伦的《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弯 , 越中山色镜中看 . 兰溪三日桃花雨 , 子夜鲤鱼来上滩 . ”诗中前两句写出了山川的明媚感人和月色的清爽洁白 , 是静景;后两句写出了鱼抢新水 , 涌上溪头浅滩的俏皮 , 是动景 . 全诗动静联合 , 写出了兰溪山川的美好和蓬勃活力 .或以动衬静 , 或以静衬动 , 或乐景反衬哀情 . 如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曾为流浪惯别家 , 等闲挥袂客天涯 . 灯前一觉江南梦 , 难过起来山月斜 . ”“曾为流浪惯别家”表示本诗为羁旅诗, 要表达思乡之苦 . 而“等闲挥袂客天涯”, 是说自己对流浪在外其实不2/15而生 .5.衬着 . 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 如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衬着秋江光景萧杀氛围, 为他下文单独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抒发感慨万千的复杂心情做好铺垫 . 诗人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风景, 引起了他下文出身飘零的感触 , 渗透了他老病孤愁的悲痛 .6.上下联合、远近联合、点面联合 . 即察看角度的变化与描绘的次序 .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 白云深处有人家 . 泊车坐爱枫林晚 , 霜叶红于二月花 . ”前两句描述了秋山远景 , 后两句描述了秋山近景 .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 , 活力勃勃 ,娇艳醒目 , 清爽刚毅 , 形象鲜亮 , 给人一种秋光似春色的美感 . 描绘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上而低等 .7.视觉、听觉、味觉等联合 . 如黄庭坚的《雨过至城中苏家》中的“花飞衣袖红香湿 , 柳拂鞍鞯绿色匀” , “红香湿”分别是视觉、嗅觉、触觉描绘 , 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8.正面描绘和侧面描绘 . 所谓正面描绘 , 就是直接对要表现的对象进行描绘 . 所谓侧面描绘 , 即间接地描绘要表现的对象 , 也就是经过对其余事物的描绘来表现主要描绘的对象 . 如张伯淳的《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 开始“爱当垆年少 , 将雅调 , 寄幽情”,正面描绘乐曲的演奏者. 后边“尽百喙春和 , 群喧夜寂 , 老凤孤鸣 . 都来四条弦里 , 有无穷、旧谱与新声” , 运用侧面描绘的手法 , 衬着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 开启了读者的想象力, 填补了正面描绘的不足 .三、修辞手法1.比喻 . 用一种事物或情况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况 ,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 有突失事物特点 , 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 如李白的《古风(其十)》中“齐有倜傥生, 鲁连特高明 . 明月出海底 , 一朝开光曜” , 前两句直接赞叹鲁仲连 , 三、四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 , 光芒闪烁 , 令人仰慕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述的意象更为形象生动外, 还可表现出意象的神态特点 . 如“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山中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以眉喻月, 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表现出了它的俊秀;以镜喻兰溪之水, 写出了兰溪水之清亮明亮,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亮 .2.比较 . 把物看作人来描绘叫拟人 , 把人看作物来描绘或把甲物看作乙物来描绘叫拟物 . 比较有促进读者产生联想、使描绘的人或事物表现得更形象、重生动的作用.如涨潮的《商调 ? 黄莺儿》:“花落意尴尬 , 向泥中 , 着意衔 , 携归画栋修花口” , 采纳拟人的手法 , 把“花”“燕”都写出人的神态 , 拥有人的感情和思想 .3.借代 . 借用有关事物来取代所要表达的事物 , 借代包含用部分取代全体、用详细取代抽象、用特点取代人和事物 .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能够使语言更精练 , 更委婉 .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 , 知否 , 应是绿肥红瘦 . ”诗顶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取代叶和花 , “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旺盛和花的凋落 . 词人惜花 , 为花悲喜 , 为花形醉 , 为花憎风恨雨 , 实质是委婉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痛惜之情 .4.夸张 . 对事物的形象、特点、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减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亮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 如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 , 南望王师又一年 . ”诗中的“三万里”“五仞天”“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 , 正是这些夸张描绘 , 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 对苟且偷生、不去光复失地的乞降派的愤懑, 以及对遗民遭到的磨难的深切怜悯, 表现得酣畅淋漓 .5.象征 . 经过特定的、简单惹起联想的详细形象 , 表现与之相像或邻近特点的观点、思想和感情 . 比方松、竹、梅、菊等一类事物被人们给予特定的象征意义 , 诗人常借用它们表达必定的思想感情 , 如辛弃疾的《水调歌头 ? 壬子被召 , 端仁相饯席上作》的“余既滋兰九畹 , 又树蕙之百亩 , 秋菊更餐英” , 以“兰”“蕙”“菊”来象征自己高尚贞洁的品行 . 杜甫的《客从》顶用“客泉”象征广大被盘剥的劳感人们 , 用“客泉珠”象征劳感人民用血汗创建的劳动果实 .古诗词使用的手法还有多种多样, 但高考试卷上一般只考察常有的艺术手法 . 阅读的时候 , 要先理解诗歌内容 , 掌握此中的情理 , 再去思虑手法之妙 . 解答赏析题目时 , 要看清楚问的是抒怀方法仍是描绘手法, 假如对艺术手法(特点、角度)发问, 则是对各样手法的全方向思虑 . 回答时 , 先明确手法 , 再联合诗歌内容加以简单解说 , 最后揭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这种手法的妙处 . 有时一首诗或一句诗 , 使用了不一样的艺术手法 , 解说其主要手法即可 .古代诗歌鉴赏艺术手法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型(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1、记述 .2、描绘 . 可分为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3、谈论 .4、抒怀 . 可分为直接抒怀与间接抒怀. 间接抒怀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例:1、直接抒怀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先人 ,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但是涕下 .2、间接抒怀 : 借景或借物抒怀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 , 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 ,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孙去 , 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蝉虞世南垂绥饮清露 , 流响出疏桐 .居大声自远 , 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 ,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己拥有的特点, 来表达某种理想或感情, 诗中的物带有了人品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劳歌一误解行舟 , 红叶青山川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 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风景, 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 , 以哀景写乐 , 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山中王勃长江悲已滞 ,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 , 山山黄叶飞” , 写诗人在山中看见的实景 ,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情况 , 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 , 也能够说是用来比较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 韦应物前舟已眇眇 , 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 , 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 , 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 , 广陵哪处在?“全部景语皆情语 . ”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下手, 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感情给 3 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 3 分 .评析示例:秋天远山传来寺庙悠久的暮钟, 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 凄凉黯淡的夜晚风景衬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 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 , 归巢了 . 鸟飞东南 , 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去西北 , 去亲愈远 . 这更惹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忧愁 .(三)表现手法:1、动静联合对事物、光景作动向、静态的描绘, 二者相互映托 , 组成一种情味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 ,子夜鲤鱼来上滩.从诗的构造看 , 前二句是静景 , 后二句是动景 , 结句尤其生动传神 , 一笔勾画 , 把整个画面画活了 , 令人感觉美好的兰溪山川充满蓬勃活力, 是全诗最出色的画龙点睛.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 莲动下渔舟 .任意春芳歇 , 王孙自可留 .前一句写山上干干净净的松树, 洁白的月光 , 以及月光穿过树叶的空隙在林间留下班驳的影子 , 都给人以明亮幽静的感觉——这是经过静态描绘来突出山中的静谧. 第二句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分, 流势增大 , 从石上流过 , 淙淙有声——这是动向描绘, 以动衬静 ,更反衬出山中的安静 .2、以动衬静入若耶溪王籍艅艎何平常 , 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 , 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 , 长年悲倦游“蝉噪林逾静 , 鸟鸣山更幽” , 以动衬静 . 是为反衬 .3、正面描绘与侧面描绘对描绘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绘是正面描绘;描绘对象四周的事物 , 使对象更鲜亮、突出的是侧面描绘 .(关羽)出帐提刀 , 飞身上马 . 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 叫声大力 , 如天摧地塌 , 岳撼山崩, 众皆失惊 . 正欲打听 , 鸾铃响处 , 马到中军 , 云长提华雄之头 , 掷于地上 , 其酒尚温 . ——节选自《三国演义》夜雪已讶衾枕冷 ,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 时闻折竹声 .这首诗简炼朴素 , 不直接描摹雪的状态 , 而是借人的感觉作侧面描绘 . 首句写触觉 , 二句写视觉 , 三四句写听觉 . 诗人以不一样感觉 , 不停变换角度 , 到处写人 , 又到处写雪 .4、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峙的条件 , 以一些事物为衬托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 . 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正衬;利用事物的对峙条件来衬托一事物 , 称反衬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细风岸 ,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 天地一沙鸥 .月夜杜甫今晚鄜州月 , 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子女 , 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 , 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 , 双照泪痕干?用小子女的“不解忆”反衬老婆的“忆”, 突出那个独字 , 又进一层 .独不见沈佺期卢家少妇郁金堂 , 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 , 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 , 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为含愁独不见 , 更教明月照流黄 .[ 注] “九月”句意思:北风吹落木叶, 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 , 此处指帷帐 .简要剖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立两个特点, 适量睁开) .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单;用“明月照流黄”衬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亮对照, 突出少妇精神上的难过;寒砧声、落叶声衬托少妇想念, 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氛围亲密联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 其余说法言之成理 , 自作掩饰即可 .5、渲染对环境、光景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 以突出形象 , 增强艺术成效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 不尽长江滔滔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困难苦恨繁霜鬓 , 落魄新停浊酒杯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 , 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 , 衬着秋江光景的特点 .6、用典一般而言 ,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化用古人语句 , 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为杜甫点化 , 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 ”又如《扬州慢》中的“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 , 引用杜牧诗句 ,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华景况 , 是虚写 .②引用神话故事 , 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 , 有“江娥啼竹素女愁 , 李凭中国弹箜篌” ,②用历史故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是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 , 《史记 ?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 , 匈奴闻之 , 号曰汉之飞将军 . ”如梦令严蕊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 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 , 曾记 , 人在武陵微醉 .(1)这首宋词用了一个有名的典故 , 它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什么事物?(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说说你的见解.答案:①“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 , 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②这首宋词表达了心地高洁、超脱世俗的感情. 这首词以物况人 , “白白与红红” , 一树花分成、白两色 , 高标逸韵 , 独到新奇 , 作者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 . 这首词还用了映托对照写法, 以梨花之白 , 杏花之红既映托又对照 , 赞美了红白桃花独标一格 , 超拔于春季群芳之上 .7、以小见大:由平庸细微的事情反应重要的主题.以小物写大主题以小景传大境地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 ,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一首咏史诗 , 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触 , 堪称大内容 , 大主题 , 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倒是经过 " 小物 "" 小事 " 来显示的 . 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 " 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混乱的年月 , 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 , 后二句把 " 二乔 " 未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峙的大主题联系起来 , 写得详细、可感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下 ,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次联的“潮平两岸阔” ,“阔”, 是表现“潮平” 的结果 . 春潮涌涨 , 江水浩渺 , 放眼望去 , 江面仿佛与岸平了 , 船上人的视线也因之宽阔 . 这一句 , 写得恢弘阔大 , 下一句“风正一帆悬”, 便愈见出色 .“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悬着的样子 .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由于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 风虽顺 , 却很猛 , 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 只有既是顺风 , 又是微风 , 帆才能够“悬” . 那个“正”字 , 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 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 . 但还不单这样 , 如王夫之所指出 , 这句诗的妙处 , 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姜斋诗话》卷上) . 能够假想 , 假如在曲波折折的小河里行船 , 老要转弯子 , 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 假如在三峡行船 , 即便风顺而风和 , 却依旧波翻浪涌 , 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 . 诗句妙在经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 , 把平野宽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 .虚实关系1、虚实联合2、化虚为实3、化实为虚诗歌中的“虚”诗歌的“虚” ,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 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地 .详细说来 , 诗歌中的“虚”包含以下三类:1、仙人鬼魅世界和梦幻 . 诗人常常借助这种虚无的境地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 诗云:“日月照射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李白描述了一幅美好的图景, 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 . 这种虚景是作者以前经历过或历史上以前发生过的情况 , 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 .虞佳人李煜月下花前何时了 , 旧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顾月明中 .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问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 ,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 , 一时多少好汉 .遥想公瑾当年 , 小乔初嫁了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说笑间、樯虏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 , 一尊还酹江月 .析:李煜《虞佳人》中“栏杆玉砌应犹在 , 不过朱颜改” , 句中“故国”的“栏杆玉砌”存在 , 但此时其实不在眼前 , 也是虚象 . 作者将“栏杆玉砌”与“朱颜”比较着写 , 很有故国悲凉 , 事过境迁之感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云:“说笑间 , 樯橹灰飞烟灭 . ”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 . 明显不是发生在眼前 , 故也是虚景 .3、想的将来之境 . 虚境是没有生的, 它表的情将向来延长到将来而不停.故写愁 , 将倍增其愁;写将倍增其.雨霖柳永寒蝉悲凉 , 亭晚 , 雨初歇 . 都无 , 迷恋、舟催 . 手相看泪眼 , 竟无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 .多情自古离 , 更那堪冷淡清秋!今宵酒醒何 ?柳岸、残月 . 此去年 , 是良辰好景虚 . 便有千种情 , 更与何人 ?析: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 , 暮沉沉楚天”外 , 写的都是眼前景、事 , 写人和心的人不忍分又不得不的心情 , 是写;下片写后生活的想 , 是虚写 , 着意描人孤单孤独的心情 . 虚写 , 状不在眼前的事物如在眼前 , 惹起者的想象 . 虚合 , 酣畅淋漓写出了离的恋恋不舍之情 .b 有是相相成形成衬着衬托, 进而突出的中心的 .塞上听吹笛( 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踏莎行欧阳修候梅残 , 溪柳 , 草薰暖征 .离愁无 , 迢迢不停如春水 .寸寸柔 , 盈盈粉泪 , 楼高莫近危倚 .平尽是春山 , 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上写 , 通早春色象反“行人”的离愁 . 下写虚 . 通“行人”想老婆凭望 , 想念“行人”的愁苦之象 , 来写愁思 . 妻思夫 , 夫想妻 . 虚相生 , 进而将离愁抒得酣畅淋漓.塞上听吹笛高适雪胡天牧 , 月明羌笛戍楼 .借梅花何落 , 吹一夜天山 .前二句写的是景 : 胡天北地 , 冰雪融化 , 是牧的了 . 夜晚士赶着群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开篇就造成一种塞中不多的和平宁的氛围.三.四句将”梅花落”拆用 , 又组成一种虚景 , 忧如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 它四散 ,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关山 . 诚然是写声成象 ,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设想 , 以出之 , 虚之又虚 . 而虚景又恰与雪月明的景配搭和 , 虚交 ,组成美好的境界 .化虚:把抽象感情与真理予详细而生的形象, 运用比 .只恐双溪蚱舟 , 不多愁 .君能有若干愁 , 好似一江春水向流 .烟外寒化虚 , 如“化光景情思”?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 .“ 声茅店月 , 人迹板霜”一 , 把六种形象性的:声、茅店、月、板、霜和霜上的人迹并列在一同 , 些描述的形象 , 已不再不过事物的客物象 , 而是融入了作者悲凉悲体的意象了 . 人正是利用些意象的合 , 组成一种“道路辛苦、旅愁思”的境界 .(四)构形式:歌的构形式 , 常的首尾照 , 开山、深入 , 卒章志 , 渡、、伏笔等.1、抑把要抑否认的方面和要必定的方面同出来, 只突出此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彼或抑彼此的目的. 有先后抑和先抑.怨王昌。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法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化艺术瑰宝中⼀颗耀眼的明珠。

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考语⽂的必考点,这块⼉也是童靴们⽐较难驾驭的版块。

今天,⽼师就把古诗词鉴赏中常⽤的艺术⼿法做⼀些归纳,希望对⼤家有⽤!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浥清尘,客舍青青柳⾊新。

”(《送元⼆使安西》王维)3、托物⾔志如:“千岩万壑处深⼭,远看⽅知出⾼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声⾃远,⾮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叫⼀春残,声声万古冤。

”(《⼦规》余靖)5、巧⽤衬托如:“江⾬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堤。

”(《台城》韦庄);侧⾯烘托如:“红籍⾹残⽟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

”(《⼀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野塘漫⽔可回⾈。

”(《春⾬》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万⾥归⼼对⽉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初惊见草芽。

⽩雪都嫌春⾊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贾⽣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问⿁神。

”(《贾⽣》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不见⼈,但闻⼈语响。

” (《⿅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冷青松。

”(《过⾹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闲桂花落,夜静春⼭空。

⽉出惊⼭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鸟鸣点染云溪⼭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出、鸟鸣虽是动景,然⽽最终的⽬的是要写出⼭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上。

冷风来何处⾹?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昏黄。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

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总结归纳一、诗歌的修辞手法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包含:比喻、夸张、双关、借代、拟人、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通感、比兴、顶针、互文、用典等。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作用是: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拟人:把……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使……之情跃然纸上。

3.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的特点,淋漓尽致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4.双关: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的情感。

①《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②《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中“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情胜有情”。

5.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含蓄生动表达了……感情。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6.对偶:句式更整齐、节奏更明快,富于音乐美,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7.排比:增强语势,更更突出了xx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8.设问: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9.反问:使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10.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

古诗十九首艺术手法

古诗十九首艺术手法

古诗十九首艺术手法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手法独特,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艺术手法的简要分析:
1、情感表达含蓄:古诗十九首在情感表达上较为含蓄,很少直接表达诗人的情感。

而是通过描写景物、事物或者叙事等方式,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歌更具有韵味和深度。

2、语言简练自然: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非常简练,每个字、每个词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韵味。

同时,诗歌的语言也十分自然,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感受。

3、象征和暗示:古诗十九首经常使用象征和暗示的手法,通过对某些景物、事物的描写,暗示出诗人内心的感受和思想。

这些象征和暗示的意义,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富有哲理。

4、韵律和节奏:古诗十九首具有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这使得诗歌更加朗朗上口,易于记忆和传唱。

同时,这种韵律和节奏感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5、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古诗十九首经常将写景与叙事相结合,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暗示出诗人的经历和遭遇。

这种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总之,《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手法独特而丰富,对后世诗歌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艺术手法包括情感表达含蓄、语言简练自然、象征和暗示、韵律和节奏以及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使得《古诗十九首》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古人在诗词创作中非常注重表现艺术,在写景、状物、言情、述志时,往往采用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而又相成的辩证手法,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这些辩证的表现手法包括点染、虚实、疏密、浓淡、离合、雅俗、曲直、隐显、巧拙等。

1、点染点染,是国画的术语。

原指画家在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后来借用到古诗词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面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

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的诗词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作者要抒发的感情。

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统率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以突出相思的伤悲。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其中第一句是“点”,点出“伤离别”;其余各句是“染”,渲染伤别之情。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自己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愁”的主旨。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染,后面的“都是离人泪”是点。

2、虚实虚实结合是古诗词重要的艺术手法之一。

所谓“实”,是诗词中可以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捉摸到的部分;所谓“虚”则是指诗词中表现的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之中的部分。

换言之,就方法而言,详细为实,简略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

就对象而言,景为实,情为虚;眼见为实,想象为虚;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当前为实,过去和将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古诗词艺术手法

古诗词艺术手法
衬托或烘托:使事物的特点或特质更突出。如:大 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 交织一起表达感情。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 生的思想或情感。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 落清秋节。 借景抒情,融情与景:皆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如:
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
唱后庭花。
描写手法
白描:勾勒轮廓,不着色。显出了所描写事物的神 韵。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慈母缝衣图) 细节: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 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 动静结合: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夸张: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情感或描绘事物的作 用。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双关:谐音。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 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排比:增强语势。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 用典: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故事,加深诗词中的 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烟笼寒水月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托物言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古诗词阅读
艺术手法
常见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描写: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
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议论: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抒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古诗词的艺术手法

高考古诗词艺术手法总结jd一、音律手法1、双声:两个声母相同的单纯词。

如,“澎湃” 。

2、叠韵:两个韵母相同的单纯词。

如,“窈窕” 。

3、叠声:两个读音相同的单纯词。

如,“寻寻觅觅” 注:单纯词,即两个字单独没有意思,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意思的词。

二、修辞手法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2、烘托:⑴以人衬人(侧面烘托):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

⑵以物衬物(以动衬静):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⑶以景衬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

3、用典:⑴援引史实: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⑵化用前人诗句: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4、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⑴谐音双关:如,“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晴,内含感情的“情”。

⑵一语双关:一个字、一句话包含两个意思,把一个思想或一个对象在心理上同时跟通常不认为有联系的两个领域联系起来。

如,《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再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5、通感:运用新颖别致的比喻,调动各种感官去感知陌生的事物,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

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6、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如,“红豆生南国”。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举例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举例

古诗词鉴赏的35种艺术手法举例中国古典诗词,可谓是中国文化艺术瑰宝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古诗词鉴赏也是历年高考语文的必考点,这块儿也是童靴们比较难驾驭的版块。

今天,老师就把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艺术手法做一些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论。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

古诗常见艺术手法(表达技巧)及示例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处深山,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籍香残玉箪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双调]水仙子•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词中将抽象的“愁”化为具体可感的江水滚滚。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文化智慧。

在七年级语文课程中,古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意境和艺术手法,以期增进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

一、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的意境是指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美感所构建出的独特氛围。

古诗词通过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具体而言,古诗词的意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意境:古诗词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借助自然的变幻和美好,表达作家对世界的感悟和情感。

比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些字句通过描绘秋夜的明亮和寒冷,以及牵牛织女星的动人形象,营造出了一种宁静、浪漫、神秘的自然意境。

2. 心灵意境:古诗词常常以诗人的内心世界为表达对象,通过抒发情感和思想,展示诗人的感悟和体验。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通过描绘边关的戍鼓声、孤雁的哀鸣,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营造出一种孤寂、怀旧、忧郁的心灵意境。

3. 文化意境:古诗词常常借助于传统文化元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符号和审美情趣。

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字句通过草木的生长、火的燃烧所蕴含的哲理,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社会的变迁,构建了一种哲学、深沉的文化意境。

二、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古诗词的艺术手法是指作品在形式、结构、修辞等方面的表现方式。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运用这些手法,使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观赏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古诗词艺术手法:1. 对仗手法:古诗词的对仗手法是指通过音韵的呼应和字句的呼应,使诗句的结构达到一种平衡和和谐。

比如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

小学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在古诗词的赏析中,我们应该理解诗人明白诗人想表达的感情和采用的艺术手法。

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赏析常用艺术手法(一)1、直抒胸臆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2、融情于景如:“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3、托物言志如:“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高处。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瀑布联句》李忱)再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虞世南)4、托物起兴如:“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子规》余靖)5、巧用衬托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韦庄)侧面烘托如:“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一剪梅》李清照)再如:“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

”(《春雨》周邦彦)6、联想巧妙如:“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晚次鄂州》卢纶)7、细节逼真如:“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赵师秀)8、欲扬先抑如:“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韩愈)9、欲抑先扬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10、以动写静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鹿柴》王维)再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过香积寺》王维)11、以静写动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王维)。

全诗以落花、明月、鸟鸣点染云溪山的夜景,以静写动。

花落、月出、鸟鸣虽是动景,然而最终的目的是要写出山间的幽静。

12、以虚写实如:“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树头树底孤山上。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寻梅》乔吉)13、以实写虚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的常用手法

古诗的常用手法

古诗的常用手法
古诗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为人们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

古诗的创作,常常运用一些特殊的手法,以达到更加精炼、生动、感人的艺术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手法。

1.比喻:通过寓意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思想,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是通过将月亮比作明灭的霜花,描绘出了月光在寂静夜空中的幽美。

2.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情感和行为,使其更具形象感染力。

例如《登高》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就是将人的悲欢和月亮的变化进行巧妙的对应。

3.对仗:通过用词的对称和呼应,使诗句更加优美和协调。

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四句诗中的每句都采用了七言句式,并且呈现出ABCB的韵律结构,形成了一种优美的对仗效果。

4.借景:通过选取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把冬日江边的苍凉景象作为一种比喻,表达出作者对于生离死别、人生无常的深刻感受。

5.典故:通过引用历史上的典故或故事,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和文化底蕴。

例如《清明》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轻风明月都相好”,
其中的“红杏枝头”就是借用了《诗经》中的词句,为诗歌增添了一份历史情怀和文化厚度。

通过以上手法的运用,古诗既表现出了诗人的感性情感,又能够反映出他们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这些经典的古诗作品,不仅是文学艺术上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贵财富,值得人们反复品味和传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鉴赏常见艺术手法古诗词鉴赏常见艺术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等。

2、表现手法:衬托、渲染、烘托、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用典、借景抒情、联想、想象、借古讽今等。

3、表达方式: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4、结构技巧(艺术构思):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下文讲逐一简单分析一、修辞手法★比喻答题格式:把……比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点。

如“月似银盘”,把月亮比作银盘,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月亮的色彩与形状【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比喻手法。

用“浮云”喻“奸邪”,用“日”喻君王。

意为君王为奸邪所蒙蔽,表达了自己不得重用的愁绪。

★拟人答题格式:把……人格化(拟人化),写出了……如林逋《山园小梅》中“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把霜禽和粉蝶人格化,“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夸张答题格式:把……(特点)夸张化,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了……如李白《秋浦歌》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作者愁生白发,把发的长度夸张化,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了作者愁思深重!★对比基本格式:把……和……作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把封建统治集团的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和劳动人民的被奴役、被掠夺、冻死路旁的悲惨状况作鲜明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腐朽荒淫的愤慨和对百姓的同情。

(反衬作用与对比相似,稍改下即可,用……反衬……,突出表现了……)如陈与义《早行》“星斗阑干分外明”“稻田深处草虫鸣”用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两处突出表现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借代答题格式:用……代指……,简练、含蓄地写出了……如李清照《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指叶和花,写出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对偶作用:①形式整齐,结构对称②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③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王安石《叠题乌江亭》“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二、表现手法★衬托衬托,就是利用乙衬托甲,使甲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分正衬和反衬。

(反衬手法类似对比)【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尾联“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衬托(或“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对比”)。

以乐衬哀,用歌舞喧闹、市井繁华的扬州反衬出禅智寺的静寂,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渲染、烘托渲染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

在文学创作中指用较为浓重的笔墨,连续用几个、十几个乃至几十个情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的意象对同一种环境气氛、人物行为、心理情感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艺术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表现手法。

烘托:画家画画,如果孤零零地画出一个月亮,就会显得单调;如果在月亮的周围画上几缕彩云,月亮就显得格外有神。

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就是烘托。

如柳宗元的“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通过对景物的渲染烘托,抒发了他对刘禹锡等人的怀念之情和遭受贬逐的感慨;又如白居易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瑟琶行》),渲染了一种萧条悲凉的气氛。

★象征、托物言志象征——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类似象征手法,答出托什么物言什么志,物的特点与作者所抒之情密切相关,因此要研究物的特点)【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如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象征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人生的乐观态度。

【例】(2010·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ɡ):悲伤。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情怀。

★虚实结合实景:眼前之景、现实之景虚景:假设之景、想象之景、回忆之景。

【作用】可以使虚景与实景得以补充映衬,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例】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案虚实结合(以虚写实)。

诗歌第一句是“实”,写身处寒冷屋内面对昏暗灯火孤枕难眠的情形;后三句是“虚”,写想象中仿佛看见了回乡的路,看见儿女们在山间眺望,听到了他们在计算归期。

拓展了诗歌意境,使“客意”表现得更加含蓄而深沉。

★用典用典,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①点化前人语句,②引用神话故事,③运用历史故事。

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注意:典故本身的意义与诗人想要表达的密切相关,要熟悉典故的出处、意义,同时注意联系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锦瑟》中四个典故共同点:美好的、虚幻的与作者执着却无所适从的无奈与悲叹。

再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通篇典故,廉颇的典故与作者年老壮志难酬是相似的,即借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慨。

★借景抒情基本格式:借……(景)表现……(情);或先概述画面,再概述表达诗人何种情感。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滔。

诗人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写饯别?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亦可)的手法,借助眼前烟水、飞鸟、青山和白滔等物象,通过遥望和凝思,想象别后友人的情景,把眼前景和心中情融为一体,来表达离情别绪。

★联想、想象联想是由甲事物想到乙事物。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想象是依托已知形象进而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

如李白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是一个想象瀑布落天外的典型例句。

【例】(2013·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借古讽今这在咏史、怀古诗中是最常见的,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向当权者提出忠告。

注意古人古事和诗人感情的联系例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面对赤壁之战怀古,实则预感到唐朝将亡,发出慨叹。

诗中含一哲理:兴盛与衰亡,有着历史的必然,但是谁成谁败,何时成何时败,也有偶然性。

三、表达方式★描写描写讲究角度: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等。

讲究方法:多种感官结合,如常见的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入手等。

讲究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细节描写等。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

诗人与友相约,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

这一细节貌似闲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

★抒情(1)直接抒情。

即直抒胸臆。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死亦足”,就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也是直接呐喊出心中的不满,表明了自己与权贵们决绝的决心。

(2)间接抒情。

常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来抒发感情。

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借顽强抗争的“原上草”,尽情抒发了抗争命运的强音。

四、关注结构技巧(艺术构思)结构方面的技巧主要有:照应、过渡、线索、悬念、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

【例】(2011·大纲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③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