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词句基础知识梳理与练习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 文档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列子》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撰。
二、重点字词:1、吾与汝毕力平险毕:险:2、险峻大山以君之力以:杂曰: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夫:4、叩石垦壤叩:垦: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6、而山不加增加:增:三、结构及内容分析:(一)理解性默写。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
④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⑤出自本文的成语: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四、知识点归类:(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6、指通豫南(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阳:2、汉之阴汉:阴:3、投诸渤海之尾诸:4、虽我之死虽;5、惧其不已也已:6、何苦而不平何苦:(三)、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2、吾与汝毕力平险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四)一词多义实词:塞:惩山北之塞以塞忠谏之路也许: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始:始龀始悟为山市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指:指通豫南皆指目陈胜不能指其一处也虚词: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以:以君之力以君为长者焉:且焉置土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惧有伏焉而:面山而居笑而止之曰而山不加增(五)特殊句式并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2、帝感其诚3、何苦而不平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5、如太行、王屋何?五、衔接中考:【一】08湖北黄冈中考试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小儿不畏虎》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
愚公移山-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梳理与能力训练(部编版)
24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冀.州(jì)豫.南(yù)山北之塞.(sè)B.魁.父(kuí)垣.曲(yuán)叩.石(kòu)孀.妻弱子(shuāng)C.穷匮.(kuì)始龀.(chǐ)箕畚.(běn)一厝.朔东(cuò)D.陇.断(lǒng)智叟.(sǒu)荷.担(hè)出入之迂.(yū)【答案】C【详解】C.始龀.(chǐ)——(chèn);故选C。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____________)(2)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3)毕力平险.(____________)(4)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5)寒暑易.节(____________)(6)惧其不已.也(____________)(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答案】赞同苦于险峻的大山愁苦。
这里指担心更替停止通达,这里指改变即使【解析】(1)杂然相许.:家人纷纷表示赞同。
许,赞同。
(2)惩.山北之塞: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
惩,苦于。
(3)毕力平险.: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
险,险峻的大山,形容词作名词。
(4)何苦.而不平:还担心挖不平吗。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形容词作动词。
(5)寒暑易.节:冬夏换季。
易,更替。
(6)惧其不已.也: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
已,停止。
(7)固不可彻.: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得没法改变。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8)虽.我之死:即使我死了。
虽,即使。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厝朔东,一厝雍南。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理解能力。
(完整版)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合中七下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一、文章内容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三、语音太行(háng)万仞(rèn)惩(chéng)塞(sè)汝(rǔ)曾(céng)诸(zhū)箕(jī)畚(běn)荷(hè)孀(shuāng)龀(chèn)叟(sǒu)匮(kuì)亡(wú)以应厝(cuò)雍(yōng)冀(jì)四、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五、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六、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七、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23愚公移山一、重点字词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仞rèn惩héng山北之塞sè迂ū魁父fǔ荷hè担箕畚īběn孀shuāng妻始龀hèn智叟sǒu穷匮uì厝uò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年且九十且:快要。
惩山北之塞惩:戒,那个地址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杂然相许许:赞同。
且焉置土石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寒暑易节易:互换。
其如土石何其:在"如……何"前面增强反问语气。
何必而不平苦:愁。
帝感其诚感:被……感动。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说明。
始一反焉反通返说明为返回汝之不惠惠通慧说明为伶俐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说明为没有一厝朔东厝通措说明为放置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其此刻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决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假设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2.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要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何况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互换季节的时候,才来回一次。
甚安,汝之不惠!你太不伶俐了。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可不能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恳所感动。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境界。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整理答案版
《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巩固背诵《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四周各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丘都铲平不了,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河曲的智叟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与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四、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五、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六、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与(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七、理解性填空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山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三、词类活用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2、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3、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5、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6、聚室而谋曰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四、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理(古代称面积用语,纵横)(2)今方来,吾欲辱之(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3)蝉则千转不穷(尽)(4)非咨询不穷其致(追究到底)(5)穷凶极恶(极端)4、如:(1)其如土石何(如……何:把……怎么样)(2)闻水声,如鸣佩环(好像)(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及)(4)如法炮制(依照)(5)如意算盘(符合)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4)政通人和(顺利)(5)通计一舟(全,整个)五、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知识点一遍通一句一译加注释详解考点零基础学文言文
愚公移山注:凡是加红的都是曾经的考题背景资料一、作者作品列子(约前450-前375),名御寇,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列子终生致力研究道德学问,主张清静无为。
《列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寓言有“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都值得一读。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二、原文翻译和注释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注释1.太行山:在山西与河北之间,即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之间。
2.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
3.方:方圆,指面积。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4.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5.本:本来。
6.冀州:古地名,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7.之:结构助词,的。
8.河阳:黄河北岸。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高频考题,无论怎么强调,总有一些学生弄不清。
讲的时候应该先讲阳,然后告诉学生“阴”和“阳”是相对的,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阴”是哪里。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万丈。
它们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边。
赏析:交代背景,埋下伏笔。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意在衬托移山的艰难。
这是故事的背景,为下文愚公移山埋下伏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注释:1.者:2.且:副词,将近。
3.面:面对着。
4.而:连词,表修饰。
5.居:居住。
面山而居:面对着山居住。
翻译:北山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注释:1.惩(chéng):苦于。
2.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表示“山北塞”这个主谓结构不独立成句,只做句子成分。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最新整理
《愚公移山》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二、重点词语解释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们6、杂然相许杂然:纷纷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8、以君之力以:凭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连……都……损:削减丘:土堆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扛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叩:敲,凿15、始龀龀:换牙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易:交换节:季节1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心:思想固:顽固彻:通18、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19、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背三、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四、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扛,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冈阻隔,今义:把持独占12、何苦而不平苦:古义:愁今义:五味之一,与“甘”相对五、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2、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六、一词多义1、方:(1)方七百里(面积)(2)方其远出海门(当……时)(3)方欲行(将要)2、固:(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3)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本来)(4)固若金汤(坚固)3、穷:(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2)穷凶极恶(极端)(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穷困)4、许:(1)杂然相许(赞同)(2)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3)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约数)5、通:(1)指通豫南(通向)(2)初极狭,才通人(通过)(3)政通人和(顺利)(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相通)(5)通计一舟(全,整个)七、理解性填空1、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初定计划时其家人“杂然相许”,深入研究时其妻“献疑”,移山过程中邻人之遗男也“跳往助之”;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3、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4、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太行( háng ) 万仞( rèn ) 惩(chéng ) 塞( sè) 汝( rǔ) 曾(céng ) 诸(zhū) 箕(jī)畚( běn ) 荷( hè) 孀( shuāng ) 龀( chèn ) 叟( sǒu ) 匮( kuì ) 亡(wú) 以应厝( cu ò) 雍 (yōng ) 冀(jì)12 3 4 5 6惠通“慧”,聪明反通“返”,往返亡通“无”,没有厝通“措”,放置陇通“垄”,高山指通“直”,一直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投诸渤海之尾诸: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北山愚公长息曰9、虽我之死10、惧其不已也11、无陇断焉12、何苦而不平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2、面山而居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已:古义:止,今义:已经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何苦:古义:怎么会,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止:动词的使动用法,阻止,使……停下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毕:形容词用作动词,用尽险: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惩山北之塞6、聚室而谋曰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聚集1、年且九十且:将近2、惩山北之塞塞:阻塞3、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4、聚室而谋曰室:家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6、杂然相许许:赞同7、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 8、以君之力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损:削减丘:小山10、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把……怎么样11、且焉置土石且:连词,况且焉:疑问代词,哪里12、投诸渤海之尾诸:之于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挑夫:成年男子14、叩石垦壤扣:敲,凿 15、始龀龀:换牙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考点整理
《愚公移山》重点内容一、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面山面居,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从侧面突出愚公移山的艰难的句子: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受到广泛支持句子: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始龀,跳往助之表明愚公移山决心的句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二、重点句子翻译:(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1)凭你现在的力气 ,连魁父这座小山也难平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得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三、课文理解:1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等情况,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预示愚公出入之迂和移山的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2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两座山非常大、高;年老力衰,人员少;工具简陋,运土路途远。
妻子的怀疑、外人的讥讽。
3、对于愚公移山,其他人的态度如何?4、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一方面说明“遗男”是得到了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
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把孩子的神态写出来了。
另一方面和下文的智叟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5、“笑而止之”,你是怎样理解河曲智叟的这一举动的?传神地写出了智叟对愚公的讥笑嘲讽和自作聪明之态。
6、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你是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呢?愚公挖山不止的精神,使山神害怕,天帝感动,文章这样写,正表现了愚公移山的精神感人至深,其移山之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
7、怎样理解文章的结尾?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变革大自然的雄伟气魄。
专题20《愚公移山》(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白话释义:还怕挖不平吗?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的句子,应为“遂率荷担之子孙三夫”。“荷担”本来是“子孙”的定语,为了突出中心词“子孙”,而把它的定语“荷担”移到后面,并用语助词“者”字煞尾,把它与其它的词语隔开,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
6、“无陇断焉。”中“陇”通“垄”,高地。
古今异义
(1)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出 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例 句:我们要用~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冲虚真经》,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问题探究
1.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 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
语言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
2.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禁止、神的帮助对塑造 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
孙的宏愿。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6)指通豫南
指:直
(7)杂然相许Hale Waihona Puke 杂然:纷纭地许:赞同
(8)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置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12)叩石垦壤 叩:敲、打 (13)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换牙
始:才、刚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 易:更替 节:季节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老人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严重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7)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18)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20)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22)操蛇之神 操: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3)惧其不已 已:停止 (24)一厝朔东 厝:放置、安置 (25)无陇断焉 断:隔绝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八上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 文言句式
八上语文愚公移山知识点文言句式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文言句式:
1. 重要字词:
- 通假字:反、惠、亡、厝等字在文中的通假用法。
- 古今异义:妻子、河阳、指等词语在古今的不同含义。
- 一词多义:如“且”、“之”、“其”等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多种意思。
2. 文言句式:
- 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正确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
- 省略句:如“(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省略了主语愚公。
- 被动句:“帝感其诚”,意思是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 文章主旨:
- 本文通过讲述愚公坚持不懈地移山的故事,强调了毅力和决心的重要性。
- 同时也反映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思想,即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
4. 人物形象:
- 愚公: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畏艰难险阻,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 智叟:目光短浅,对愚公的行为持怀疑和嘲笑的态度。
5. 写作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比,突出了愚公的坚定和智叟的短视。
- 象征意义:愚公移山的行为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决心。
以上是《愚公移山》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文言句式,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愚公移山》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精选15篇)
《愚公移山》基础知识及同步练习(精选15篇)《愚公移山》基础学问及同步练习篇1【学问储备】1.字词积累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
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慧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忧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忧。
惧其不已:可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意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关于: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特别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认为他生活的年月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他的传奇。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专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全部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愚公移山》字词句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愚公移山》字词句知识点归纳《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 惩chéng山北之塞sè 迂yū 魁父fǔ荷hè担箕畚jī běn 孀shuāng妻始龀chèn智叟sǒu 穷匮kuì 厝cuò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塞:阻塞。
(3)杂然相许许:赞同。
(4)且焉置土石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
(5)寒暑易节易:交换。
(6)其如土石何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7)何苦而不平苦:愁。
(8)帝感其诚感:被……感动。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通返解释为返回(2)汝之不惠惠通慧解释为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释为没有(4)一厝朔东厝通措解释为放置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安,汝之不惠! 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6)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基础知识和练习)
愚公移山一、重点字词1、通假字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无陇断焉“陇”同“垄”,断2、词类活用箕畚远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帝感其诚感:被动用法,被……感动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用作名词,危险的地方3、重点实词出入之迂也迂:绕远达于汉阴汉阴:汉水的南岸杂然相许许:赞同寒暑易节易:变换固不可彻固:顽固彻:改变惧其不已也已:停止虽我之死虽:即使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没有.4、重点虚词之:冀州之北助词,的山北之塞助词,的以君之力助词,的损魁父之丘助词,的渤海之尾助词,的京城氏之孀妻助词,的跳往助之代词,他们汝之不惠助词,不译笑而止之曰代词,他毁山之一毛助词,的汝心之固助词,不译虽我之死助词,取独操蛇之神助词,的闻之代词,这件事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其:其妻献疑代词,他的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帝感其诚代词,他二、概括内容:文章讲述了愚公不畏艰难,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地,移山成功的故事。
三、文章主旨文章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奋斗不懈的道理。
模拟练习: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始一反.焉甚矣,汝之不惠.河曲智臾亡.以应一厝.朔东2、翻译下面句子。
(4分)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你是如何评价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主要人物的?(4分)4、你认为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还要不要发扬愚公移山这种精神?(3分)《愚公移山》参考答案1、“反”同“返”,返回“惠”同“慧”,聪明“亡”同“无”,没有“厝”同“措”,放置2、①你太不聪明了!②你的思想太顽固了,顽固到不可改变的程度。
3、愚公:不怕困难,坚持斗争,敢于斗争,相信人定胜天,可敬可颂。
但他不正视客观实际、不运用科学的方法、不讲求工作效率、一味地盲目蛮干,这些是不可取的。
智叟:害怕困难不敢变革,看不到人的力量无穷无尽,对别人正义之举不赞成、不支持,采取讥笑、阻挠的态度,是一个保守、落后、怕苦畏难的典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愚公移山》词句基础知识梳理与练习
(与本文相关的是《<愚公移山>课文理解与练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关于列子
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二、关于体裁
本文是一片寓言。
三、全文字词句基础知识梳理
1、解释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无陇断焉
2.古今异义
(1)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惩罚
(2)指.通豫南
古义今义:手指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 今义:曾经
(4)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
古义今义:指国都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原意:险峻, 在句中意思
(2)动词的被动用法
帝感.其诚原意:感动,在句中意思
(3)名词用作动词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4.一词多义(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且: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其:(1)其.妻献疑曰
(2)其.如土石何
(3)惧其.不已也
(4)帝感其.诚
焉(1)且焉.置土石
(2)始一反焉.
之(1)以君之.力
(2)跳往助之.
(3)虽我之.死
5.重点实词(解释加点的词语,划线的解释整个词语)
(1)惩.山北之塞
(2)出入之迂.也
(3)聚室而谋.曰
(4)吾与汝毕
..力平险
(5)达于汉阴.
(6)杂然相许.
(7)其妻献疑曰
(8)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9)且焉置.土石
(10)投诸.渤海之尾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12)叩.石垦壤
(1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
..
(15)寒暑易.节
(16)始.一反焉
(17)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18)甚.矣,汝之不惠
(19)以残年余力
(20)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1)北山愚公长息曰
(2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3)曾不若.孀妻弱子
(24)虽.我之死
(2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26)何苦.而不平
(27)河曲智叟亡.以应
(28)操.蛇之神
(29)惧其不已.
(30)帝感其诚.
(31)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2)一厝.朔东
(33)无陇断
..焉
6.特殊句式
(1)省略句
①聚室而谋曰[省略主语,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
②杂然相许[省略主语,应为“(室人)杂然相许”]
③一厝朔东[省略介词,应为“一厝(于)朔东”]
④一厝雍南[省略介词,应为“一厝(于)雍南”]
(2)判断句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表判断)
(3)倒装句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遂荷担者子孙三夫”)
②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慧甚矣”)
③何苦而不平(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苦何而不平”
朗读节奏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4)操蛇之神/闻之。
四、关于词句的练习(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A.年且.九十(且:将近)
B.面山而.居(而.:表修饰)
C.惩.山北之塞(惩.:惩罚)
D.出入之迂也(迂:绕远)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聚室.而谋曰(家)
B.“吾与汝毕.力平险(尽)
C.指.通豫南(直)
D.达于汉阴.(指水的北面)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杂然相许.(赞同)
B其妻献.疑曰(提出)
C.以.君之力(凭借)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损坏)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杂然
..相许(纷纷地)
B.且焉.置土石?(语气词)
C.投诸.渤海之尾(之于)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扛)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叩.石垦壤(敲,打)
B.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
C.邻人京城
..氏之孀妻有遗男(都城,国都)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都……)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始.龀(刚)
B.寒暑易.节(容易)
C.始一反.焉(同“返”,往返)
D.汝之不惠.(通“慧”,聪明)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草木)
B.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C.固不可彻.(改变)
D.虽.我之死(虽然)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曾不若孀妻弱子(体弱的儿子)
B.而山不加增(增高加大)
C.何苦.而不平?(愁苦,这里指担心)
D.惧其不已.也(停止)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帝感其诚.(诚心)
B.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削平)
C.一厝.朔东(放置,安放)
D.无陇断.焉(隔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1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1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C )
A. 吾与汝毕力平险.
B. 帝感.其诚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14下列加点词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 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
C.吾与汝.毕力平险
D.无陇.断焉
15.下列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B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甚矣,汝之不惠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D.河曲智叟亡以应
16.下列句子属于省略句的一项是( A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C.操蛇之神闻之
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