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李治安

合集下载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和历史影响
1.主要特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1)从历史上看,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

而历史上,魏晋时期也曾推行过尚书台制度。

(2)从现实原因看,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

(3)根本目的是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

3.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清末北洋政府为了抵抗外国侵略,维护自身利益,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政府机构—“代行省制”。

“代行省制”的发展历经多次重构,呈现出绝妙的政治结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代行省制”本质上是以中央新军政府为核心,逐渐伸展到地方各省,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政策实施,传达政令,有力抵抗外国侵略,以及改革中国旧有典型政治架构的政治体系。

它从基本上替代了传统的府省直接控制、分裂及乱立体制,代表着清末肇廷政府的缩小改革。

“代行省制”的特点突出:一是权力机构组织强化,中央机构控制和有力地推动了中央政策的实施,根据领导下令而实施统一性行政管理以及将各省政府政策与中央政策相结合。

二是政府机构系统加强,生效的机构有军政府中央政务室、宋各省办事处,以及各省军政府机关,并设有行政职权安排,由中央军政府牵头统一政策。

三是优化军政服务,加强政府机构行政组织和行政管理,对各省的政府事务按照中央的方向进行处理,同时强化行政业务的实施,以此来克服传统政治和行政架构存在的腐败。

四是法治方针精英化,配合政府机构行政组织改革,又衍生了以法治方针来转变统治方式,以更加科学精英化的方法管理统治,采取先进的政治机制来推进政治体制的变革。

一是建立革新的政治结构,缩小改革,极大地克服了中国传统的郡县体制,,在行政机构与政府机构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新的政治桥梁,使政府事务的处理和政策的实施更加统一和有效,从根本上解决了老体系的政治内耗及腐败问题。

二是作为北洋肇廷政府新军政架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中央行政改革与司法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在当时维护国家稳定、强化有效行政,遏制外国侵略,改善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元代行省制度的意义

元代行省制度的意义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代行省制度的意义篇一: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形成原因和历史影响1.主要特点:行省制度是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

京师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

特点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直接委派官员担任,目的是有效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成为明清以后地方行政区划的典范。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2.行省制度形成的原因:(1)从历史上看,金因地方上战争的需要,设尚书省以分任军民之事。

而历史上,魏晋时期也曾推行过尚书台制度。

(2)从现实原因看,元朝统一中国后,疆域辽阔,需要加强中央对全国的有效管辖和统治。

(3)根本目的是元朝统治者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而采取的。

3.行省制度的历史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省制是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成功尝试,同时又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篇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唐朝实行的节度使导致权利的分散国家动乱、宋朝时期彻掉所有武官官职全部由文官担任又太过绝对。

总结历史经验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

第二就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元朝时期我国疆域空前辽阔,为了更好地管理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使大权收归中央。

权利不分割,维护国家平稳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

进而更好地对国家进行控制管理。

行省制度的影响元朝的行省制度是秦以来郡县制的一大发展,它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一直保留至今天。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融合的局面。

元代主要的行省制度

元代主要的行省制度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代主要的行省制度篇一:对元朝行省制的认识元朝行省的基本特点与评价有元一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行省制度的开创,它为后世提供了借鉴,成为今天省制的模板,是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七百年来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

行省制度的开创与统治阶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同时,它又有自身的特点所在。

这些决定着它的性质不是单一的。

下面就行省的特点做进一步论述。

(一)基本特点忽必烈建立元朝后,面对“旧俗”与“汉法”之争,采取了先进的汉法,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因机构设置在京师大都,故此得名。

一方面,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相当现在的国务院,管理全国事务。

另一方面,它与前代中书省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它还管理地盘。

当时称它所管辖的河北,山东等地为腹里。

它的二重属性由此初见端倪。

中书省设立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这就是行省的由来,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

元朝除中书省之外,又设立了11个行省,如四川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岭北行省、征东行省等。

开始这些行省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行(署理、代理)中书事,后来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即便如此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原有性质,如许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

”(《至正集》卷三二《送蔡子华序》)《元史·百官志七》也说:“行中书省掌管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互为表里。

”以上二处明言行省“分天下之治”,“掌国庶务。

”且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密切相连。

此外,终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属于“内任”官。

(《元典章》卷七吏部一,职品)元末柳贯、孙作、虞集又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

(《柳待制集》卷一七《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沧螺集》卷二《送淮南省掾梅择之序》;《道园类稿》卷四三《靖州路达鲁花赤鲁公神道碑》)这些都说明了它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的双重属性。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一、特点:1.集中权力:元代行省制将全国行政区划划分为十五个行省,各行省地位平等,由行中书省、行尚书省、行左右丞省管理。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负责统筹全国政务,行尚书省负责财政、户部等事务,行左右丞省负责枢密政务。

通过设立这样的行省制度,元朝实现了政权的高度集中,便于中央集权统治。

2.统一行政管理:行省制的实施,将全国划分为固定的行政区域,并在各行省设立行省官员进行管理。

这样做有利于统一行政管理,确保中央政令能够快速传达到各地,避免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和各地政区的混乱。

3.发展通商:行省制下,中央政府设立行中书省管理对外贸易事务,行尚书省负责财政和户部事务,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和商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政府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监管财税收入。

4.没有地方自治:元代行省制下的各省,地位相对而言比较低下,行省官员由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官员的地位相对较高。

这种制度的存在导致地方没有自治权,地方官员的任命和管理权完全在中央政府手中,限制了地方的发展和自治。

5.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元代建立行省制后,废除了原有的守军制度,不再以州县、郡县为基础进行行政管理,而是按照行省为单位进行管理,这对于影响较深远的地方政权和原有的社会秩序。

1.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建立行省制,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行省,设立中央官员进行统一管理,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这种集权的行省制对于实现辽阔疆土的有效统治、加强统一的统治和维护国家边疆的安宁具有重要意义。

2.促进统一文化:行省制是元代中央政权实行汉化政策的一种手段。

元军入主中原后,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推行汉化政策,其中行省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将全国划分为行省,以及设立行省官员,有利于推广汉族文化和统一中央政权的文化管理。

3.发展经济贸易:元代行省制下,中央政府设立行中书省、行尚书省等机构来统一管理财税和对外贸易,推动了经济和商业的发展。

行省制的建立使得财税收入能够有组织地进行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和贸易与外界的交流。

标准仿真模拟卷(六)汇编

标准仿真模拟卷(六)汇编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标准仿真模拟卷(六)(分值:100分)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

”材料表明宗法制(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2.学者李治安的《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载:“首先,腹里以外路府州县的重要政务必须申禀行省。

第二,行省有权临时差遣所属路府州县官员办理某些政事。

第三,行省有权号令指挥路府州县的各项政务。

”材料说明元朝的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 )A.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B.能够实施有效的行政节制和统属C.采用地方分权和中央集权两种模式D.形成了很松散的封建大一统关系3.中国古代各家各派思想精彩纷呈,其中“超然物外,理想化的人生”的精神与下列主张相符合的是( )A.乘物游心,亲近自然B.修齐治平,内圣外王C.抱法处势,道法者治D.兼爱非攻,上同而不下比4.下表反映了芜湖1877年正式开关后几个年份贸易额的统计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芜湖( )19世纪后期芜湖海关历年贸易额统计(单位:海关两)A.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B.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地位C.进出口贸易额总体上明显增长D.完全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5.北京协和医学院建成于1921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创办。

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

北京协和医学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有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改善了中国的医疗卫生状况C.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6.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和《论人民民主专政》等著作中强调:“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一、设立行省: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立了行省,用以管理和统治各地的事务。

行省的设立普遍采用地方行政区域划分的原则,以县为基本单位,设立州府、路府、行府等,辖区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省、市、县等级。

行省制度分级明确,层级鲜明,旨在实现行政机构的有效管理和运行。

二、行省制度的稳定性:元朝行省制度的稳定性相对较高。

元朝自成立伊始,行省制度便逐渐形成并得到完善。

各行省之间的职能划分明确,机构设置稳定,执行力强,基本上形成了行省制度的框架和模式。

三、行省的地方自治权:元朝的行省制度赋予了地方行政机构一定的自治权。

行省内部设立了参政议政机构,有行官参与决策和管理,使得地方行政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自行掌握和处理地方事务。

这种地方自治权的设立对于当时的地方政治生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行省制度的分权原则:元朝行省制度分权原则明确,重要的地方事务一般由行省直接管理,较小的事务则由地方官员经手。

行省制度使得地方问题和中央问题得以分层解决,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有利于行政事务的高效推进。

五、行省机构的层级结构:元朝的行省机构设置有层级结构,包括府、州、县等单位。

元朝的行省府设有经略司、行省参政院等机构,州府设有州参政事,县府则设有县知事、县参政事等。

各级机构间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形成行政管理的层级结构。

六、官员的任免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还有特殊的官员任免制度。

行官一般由皇帝直接任命和罢免,不受中央和地方官员的干预。

这样的制度安排,一方面保证了官员的政治忠诚性和执行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加强皇帝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和稳定。

七、行省制度的稳定性:元朝的行省制度在元朝建立后逐渐形成,并在元代历史上相对稳定。

行省制度在元朝全国各地广泛推行,统一了统治的框架,加强了统治的效果。

元朝行省制度的稳定性为元代政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元朝行省制度具有设立行省、稳定性、地方自治权、分权原则、机构层级结构、官员任免制度等主要特点。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历史作用:元行省是“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省区即军区”,“皆为军事控制区域,各拥相当军需资源;藉以供养驻军,镇压地方,其目的乃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

钱穆说,元行省是“一个极不合理的制度”,“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

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

显而易见,前人对元行省制多有微词和针砭。

需要指出,洪绂把元行省制视为“中古殖民地制度之遗物”的看法是荒谬的。

元行省只是蒙古贵族进入中原后所建立的地方军政制度,属于多民族统一国家内部的产物,与入侵外国的殖民活动无涉。

况且,元代蒙古本土也设置了岭北行省。

倘若按照洪绂的说法,蒙古本土岂不也成了成吉思汗子孙的“殖民地”了吗?!毋庸讳言,元朝统治者设置行省的初衷和直接目的,确实是“以武力维持专制统治与剥削”。

确实是“为了军事控制”。

但是谁曾料到,元统治者出于军事控制目的而创设的行省,却引出绵延至明清及近代的中央集权新模式。

所以,我们对元行省制历史作用的评价,就不应拘泥或局限于“军事控制”、“军事镇压”的初衷,而应从更大的时空范围去探索分析其历史根源和复杂背景。

我们认为,评价元行省制的历史作用,必须着眼于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螺旋式发展过程。

从形式上看,行省制及其带来的中央集权模式来自蒙元统治者对帝国疆域军事控制的偶然行为,实际上其背后又隐藏着古代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发展历程的必然抉择。

迄两宋,古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结构,主要采用地方分权和郡县制中央集权两种模式。

这两种模式“以一个否定另一个”,螺旋式发展。

如果说夏商西周所建立的王(天子)为天下共主与诸侯藩屏四方,是一个松散的封建大一统,那么,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及兼并就是对夏商西周体制的否定。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精)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精)

元代行省制特点和历史作用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

笔者认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

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对元代社会和后来的明清、近代影响至深。

(一)行省的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元行省的性质与使命,需要从行省的设置、演化过程谈起。

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

蒙古国时期,燕京、别失八里、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军阀等,也称为行尚书省或行省。

不过,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不久,又沿用前朝旧例,频繁派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

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

其中,设立于至元十年(127年)的云南行省等,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

就是说,这一阶段的行省已显现朝廷派出机构与地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端倪。

只不过此类两重性仅表现在云南等少数行省范围内,多数行省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随着江浙、湖广、江西、陕西、四川、甘肃、辽阳、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

几乎与此同时,元廷又对行省的名称、品秩、事权作了重要调整:其一,"嫌于外重",一律取消中书省宰执"系衔" ;其二,降行省品秩为从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为长官、少数行省特许增置左丞相一员,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级;其三,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实行"絜兵民二枋而临制于阃外" 的体制。

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

B
5
5、行省的划分特点有利于中央
集权
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 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政区的自然属性 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 面。从元代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 为目的,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 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 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 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 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 了。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 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划 分行政区域的方法自然就加强了中央集权,客观 上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在经济、政治与文化方 面的交流。
B
6
元代行省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理解
B
1
1、行省的二元化特点有利于中央集 权
元朝行省最初只是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到元 世祖忽必烈在位后期,始基本定型,转变为常设 的地方大行政区。但即使在行省完全定型并地方 化之后,它仍然带有中央派出机构、或者说是中 书省分支机构的性质。“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 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即使上述演 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 某些原有性质,……并非纯粹的地方官府”(李 治安《行省制度研究》),这就使得行省具有二 元化的特点,这是其他朝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区 关系所不具备的,这种特点使得行省既要服从中 书省的制约又共同为元代统治服务。
B
3
3、行省内部权力的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 集权
行省内部权力的 相互牵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元代
行省内部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 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 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 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 或制约。同时中央在行省也构制了监察行省、防 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如江南、陕西行御史 台的设置及其与二十二道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 监察网络,是元代地方监察的创举。终元一代, 行省与行御史台及廉访司大多处于某种程度的彼 此对立、相互攻击的状态,从而正有效的起到了 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

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

明代虽然改省为布政使司,但是在口语中仍然如此称呼。

元代的行省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行政区域的划分。

元代行省制的影响:
1.适应了元朝管理空前辽阔疆域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2.由于各行省直接属于中书省,和中央关系密切,使中央集权在体制上得以保障,又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一项新举措;
3.是继秦朝郡县制后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改革。

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

百科知识 2019.04 C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曹兴兵元代是由蒙古族在1271年建立的,其结束了我国南北对峙的战乱局面,是一个实现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同时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为加强对各地区的管理,元代在中央集权制基础上制定了行省制度,形成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地方分权为辅助的新型政治体制。

这一制度中,中央分派官员前往地区代表中央行使统治管理权力。

元代的行省制度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强化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为我国现代的省市制度提供了参考。

一、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代表中央管理各地。

元代行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管理各地。

其中两重性质是指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最高官府。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元代建立后,忽必烈在朝廷中布设中书省,并由其管理全国政务,之后中书省宰执多次前往各地区征伐事务并职掌行政,在这一过程中行省逐渐转变为固定的、中央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

同时朝廷也逐渐改变行省的事权、名称等,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各地的使命也愈发突显。

如元世祖后期行省具备“分镇方面”“方面之权”“方面之寄”权利,即行省是由中央派遣至各地区,代表中央统治管理地方事务。

此外,朝廷分设的十行省均有自身的作用,如江浙、湖广等地的行省主要负责镇压民众、征收赋税,为方便朝廷联络,其治所多在水陆交通要道,而陕西、河南、云南等行省,由于位于关中地区及西南边陲,其行省分布在军事要地。

一级行政区域范围广阔。

分析我国各朝代政治制度后可发现,各朝代统治者在建立王朝后多注重行政区域的划分,一级行政区域作为中央加强地方行政管理的主要行政机构,其行政区域随着朝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但其行政区域面积在不断增加。

如秦朝的郡县二级制,郡的管辖面积相当于现代的省。

西汉时期,中央设立州,代表中央进行监察管理,并由刺史行使监察权。

东汉时期,州发展为一级行政机构,管理郡县,同时其管辖面积也不断增加。

唐朝设立道,宋朝下设路,其行政机构管辖范围相对协调。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分析作者:张莹来源:《卷宗》2015年第09期摘要: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悠久,行省制度是元朝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遗留下来的产物。

行省制度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政治体制。

行省制度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该制度的实施对后世影响巨大,一直沿用至今。

唐代时期实行节度使制度,权力分散国家动乱,宋代重文轻武。

元朝廷为了更好的掌管国家,处理地方与中央的关系,维护国家平稳,总结了历史经验实行了行省制度。

本文将针对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元代行省制;特点;历史作用元行省制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明清以及后来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行省从此成为我国地方主要行政机构,负责掌握地方要务。

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民族的接触和联系进一步加强,为民族统一发展、和谐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行省制度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结果,是元朝统治期间广泛设立于全国地方的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省”的本意为宫禁,引伸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起初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

研究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与历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行省制度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蒙古统治者在中原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始于元朝。

行省具有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特征。

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

从设置目的来看,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需求,所以行省制度带有十分浓重的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色彩,行省不论作为中央临时派出的机构,还是地方最高官府,都直接受中央管控。

行省经费由朝廷提供,这充分说明了来元代行省的性质。

相关文献记载世祖至元七年闰十一月元廷,拨钞万锭予河南西省,以岁费;大德元年正月,以钞二十万锭、盐引三万给甘肃行省。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统治者是满洲族,朝贡制度非常重要,但它仍然采取了行省制度来管理其庞大国土和多民族社会。

在历史上,元朝行省制度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它成为历史上独特的制度。

首先,元朝行省制度的层次分明,组织严密。

元朝的行省制度分为中央、省界和县三个层次,反映出元朝统治者的整体思想和统治理念。

中央是最高的行省机构,省界控制地区政府,县控制县政府。

这三个层次交叉穿插,相互融合,使行省制度呈现出系统性、功能性和宏观视野。

其次,元朝行省制度划分清晰,管辖独特。

元朝的行省制度将大量实体和地理范围划分为区域。

每个省的边界确定起来,控制这些区域的权力也很明确。

根据行省制度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地方政府负责实施政策,防止或纠正社会犯罪,拥有完备的司法程序。

再次,元朝行省制度推行了一种聘用公职人员的制度。

这种制度明确要求,任何申请地方公职的人必须经过资格审查,符合考官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以考试为形式的公共竞争中取得较高分数,并以聘任的形式成为官员,由中央政府指定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的领导人。

在元朝,这种制度限制了私人情结的干涉,使得更多有能力的人通过考试和选拔而进入公职。

此外,元朝行省制度对地方行政档案的管理也是独特的。

元朝的行省制度规定,每个省都必须按照要求建立完整的行政档案,每个县必须建立本地档案室。

档案室由行政人员管理,记录和处理本地政府的各种业务,以及搜集和收录有关本省历史文献、史料和资料。

最后,元朝行省制度从传统中受到启发,注重经济驱动和发展政策。

以“彰显中央权威,忠诚完成朝职”为理念,行省制度充分发挥了传统思想的延续作用,它推行劳动分工、营造良好的劳动生产环境,推行积极的国土经济政策,在改变农民贫困的同时,加快国家发展。

以上就是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发挥了其独特作用,为随后地方行省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元朝行省制度是元朝建立的一套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有着自身的特点。

以下将从行省设置、行省职能、行省权力以及行省长官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之一是行省设置灵活多样。

元朝在行省设立方面采取了多种方式,包括将一省划分为多个行省,或将多个省合并成一个行省。

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行政需要,适当调整行省边界和设置,以实现行政管理的最佳效果。

此外,元朝还设立了一些特殊的行省,如直隶行省、山东行省等,以处理一些特殊的行政事务。

其次,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还体现在行省的职能。

行省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和司法审判工作,是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直接代表。

行省负责征收税款、管理土地、管理兵役等事务,同时还负责维护地方治安和处理纠纷,可以说是元朝地方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还包括行省享有相对独立的权力。

行省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自主权,可以自行制定地方政策、调整行政机构和财政预算等。

尽管行省需要遵守中央政府的指示和政策,但行省的权力范围较大,并享有一定的自主管理权。

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地方特点和需求,提高行政效能。

最后,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还体现在行省长官的选拔和管理上。

元朝行省的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具有行政和司法职权。

行省长官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才能和管理经验,并且需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选拔程序。

此外,行省长官还受到严格的监督和检查,以确保他们依法行政,不滥用职权。

综上所述,元朝行省制度具有设置灵活、职能明确、权力相对独立和长官选拔规范等特点。

这一制度在元朝统治下,为地方行政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证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一定的自主权和行政管理能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

元朝行省制度特点评析

元朝行省制度特点评析

元朝行省制度特点评析
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其主要特点和评
析如下:
1. 常设行省:元朝行省制度常设行省,行省的级别和地位相对
固定,不像唐宋两代行省那样需要不断设立和撤销。

这样做的好处
是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稳定性,同时也减少了行省成立和撤
销的政治风险。

2. 管辖面广:元朝行省制度涵盖了全国各地,包括六个行省、
三个直辖行省和蒙古达鲁花赤。

行省的设立使得元朝中央政府可以
更好地对全国实行行政管理,对地方的管辖面也更广。

3. 行省划分明确:元朝行省制度的行省划分明确,各行省之间
分工协作,各司其职。

这样做有利于行政管理的协调和执行效率的
提高。

4. 民族融合:元朝行省制度在地理界限和民族融合方面做出了
尝试。

行省的划分跨越了汉、蒙、回、藏等多个民族居住区,有利
于各民族之间的混合和交流,并有助于加强统一的国家建设。

总的来说,元朝行省制度在管理水平和规模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取得了不少成果,但由于元朝统治的基本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行省制度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如监察不力、腐败乱象等问题。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

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元代行省制度是元朝的行政制度,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元代行省制度的设立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

元朝设立了行省(也称为行尹),行省是由中央派遣的官员担任的,负责统辖一定的地域。

行省的设立,使得中央政府能够直接掌握对地方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管理权,加强了中央对各地的统治。

行省的官员是中央任命的,直接听命于皇帝,行使与地方大臣相同的权力,这样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其次,元代行省制度采用“重用旧臣”和“分省调度”的运行方式。

元朝实行官员轮流调动的制度,通过不断地调动官员,达到监察官员、防止腐败的目的。

其中,“重用旧臣”的政策是元代政府对历朝老臣的重要政治手段,这样既能消弭过去与元代存在的敌对情绪,也能利用他们的丰富经验来辅佐自己;“分省调度”则是元代政府对官员轮调的管理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将官员调到其他行省任职,避免其在原地积弊。

这些制度的运行,使得元代政府能够持续不断地推进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再次,元代行省制度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权力分配比较清晰。

行省的主要职责是处理地方政务,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司法、财政等工作。

行省下辖一系列的监司、府县,官员按照职责不同,分别执掌政务、军事和财政等事务。

这种权力分配的方式使得行省和地方大臣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同时,行省的官员还需定期向中央政府提交政务汇报,以便中央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情况,做出相应的决策。

最后,元代行省制度在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运行非常高效。

行省制度使得地方行政机构更加规范,行省的官员在处理事务时要遵循法度和制度,确保政务的公正与高效。

行省制度的实施也使得地方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化,减少了地方腐败的机会,提高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此外,行省在军事和经济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行省的官员负责指挥地方军队,并进行相应的军事管理和战略布局;同时,行省制度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行省官员的监管,各地经济得到有效管理和发展。

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

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

元朝行省制度是怎样的元朝行省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用来管理行省及其辖区。

行省制度首次出现在北魏时期,经过多次变革和完善,最终在元朝时期发展成为了具有独特特色的制度。

一、行省制度的设立元朝最初设立了三个行省,即中书省、尚书省和军机处。

后来又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东西南北四个行省,即东京行省、南京行省、西京行省和北平行省。

此后,又陆续设立了汉阳行省、大都行省、开封行省、永乐行省、大名行省等行省。

二、行省制度的职能1. 中央管理职能中央行省的职责是为皇帝服务,主要包括负责制定法律、处理重大政务和维护国家安全等。

中央行省直接向皇帝负责,同时也向其他行省、州县提出指令和命令,与各地官员合作完成皇帝下达的任务。

2. 地方管理职能地方行省主要负责管理本省的民政、军事、司法等事务。

行省设立地方官员,由行省巡抚或提举任命。

行省官员除了管理本省事务外,还需要与周边地区进行协调,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3. 统计调查职能行省还负责统计调查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人口等情况,并向中央汇报相关数据。

这有助于中央掌握全国的情况,制定对应的政策和措施。

三、行省制度的管理1. 行省的设立和撤销元朝的行省设立和撤销由皇帝决定,大多数行省由几个主要官员领导,如都省、路省、宣慰使、提刑按察使等,这些官员由皇帝任命或州县上报推荐。

2. 行省的协作与监督元朝行省之间各司其职,相互协作,但也需要相互监督,防止某些行省官员的腐败和滥权。

中央行省可以指示各地行省强制撤换官员,从而调整地方行政体制。

3. 行省的任命和晋升元朝任命行省官员的制度非常严格。

对于中央行省的官员,除了其政治清白外,还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政治经验。

对于地方行省的官员,需要有良好的地方声望、管理经验和政治能力。

行省官员可以晋升到更高级别的官位,如成为中央行政官员、皇亲国戚等。

四、行省制度的效果行省制度是元朝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统治全国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行省制度可以方便皇帝直接管理全国,保证了中央政权的稳定性和统一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
历 史 研 究
省增羡盐钞一万二千五百余锭……各赐衣以旌其能。”① 通过掌管税额、上计稽考和以 行省为单位的定额办集, 行省充当了元廷搜刮各地财赋的重要工具。 有的学者称江浙 等行省相当于向中央转送财赋的 “中转站”②, 不是没有道理的。
元人黄 说: “……昔之有国家者, 藏富之所, 散于列州。而今也, 藏富之所, 聚 于诸省。”③ 魏晋隋唐两宋, 州是地方高级行政建置, 地方财赋首先聚集和储藏于各州, 而后再作上供和留用之类的分配。元代则不然。多数路、州仓储“有名无实”, 有些甚 至“粮不宿仓”④。路及直隶州 (府) 必须把所征赋税先送往行省。各行省直属的仓库, “所统郡邑岁入上供及经费之出纳, 无所不掌”。 特别是江浙等江南三行省 “岁所入泉 币、 金玉、织文、它良货贿待用之物, 以钜万计。所储为甚厚, 所系为甚大”⑤。由于 行省始终负有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行省代朝廷集中各路州的财赋于行省治所, 已 是基本将各地财赋集中于朝廷了。 于此, 行省主要为中央搜刮、 集中财赋的职能, 可 谓洞若观火了。
·82·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东行省、 北京行省、 山东行省、 西夏中兴行省、 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 云南行省、 平 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其中, 设立于至元十年 (1273 年) 的云南行省 等, 已带有地方最高官府的色彩。 就是说, 这一阶段的行省已显现朝廷派出机构与地 方最高官府的两重性端倪。 只不过此类两重性仅表现在云南等少数行省范围内, 多数 行省的性质仍然是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一、 行省的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元行省的性质与使命, 需要从行省的设置、 演化过程谈起。 元代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 其渊源可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和金代行尚书省。蒙 古国时期, 燕京、 别失八里、 阿母河三断事官及归降的金朝官吏、 军阀等, 也称为行 尚书省或行省。 不过, 这些都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行省。 忽必烈建元朝后, 正式在朝 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 时称“都省”。不久, 又沿用前朝旧例, 频繁派中书省宰 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
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李治安
行省制是蒙元统治者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给后世的一份重要遗产。 自元 行省始, 行省三司督抚的高层督政区体制较稳定地确立了下来。 然而, 元代行省制的 特点与历史作用究竟如何? 人们的看法不尽相同①。笔者认为, 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 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 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 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 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 以中 央集权为主, 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该体制有三个特点: 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 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 所握权力大而不 专。元行省制引起了 13、14 世纪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的较大变动, 对元代社会和后来 的明清、 近代影响至深。
总之, 具有两重性质和代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是元行省制的一个基本特征。 还需要注意, 元廷设置十行省的目的和作用, 各有侧重, 并不完全一致。 如 “生 齿繁夥, 物产富穰, 水浮陆行, 纷轮杂集”, “土赋居天下十六七”③ 的江浙、湖广、江 西三省, 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 其治所相应地均设在行省北 端的水陆交通要冲, 而不置于该行省的中心地带, 以便朝廷的联络和指挥。位于中原、 关中及西南边徼襟要, 驻有许多蒙古军团的陕西、 四川、 云南、 河南四行省, 又以军 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太祖肇基之地”,“诸王星布棋列”④ 的岭北行省及辽阳、甘 肃等行省, 则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 控制蒙古部众及供给军需作为主要使命。 从以 上设置目的和作用看, 元行省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酷似十个大 军区。 无论是作为朝廷的临时派出机构, 抑或作为常设的地方最高官府, 其代表中央 进行政治控驭和军事镇遏的色彩, 一直非常浓厚。 另外, 朝廷为部分行省提供经费, 也有助于理解行省的性质。 如世祖至元七年 (1270 年) 闰十一月元廷“给河西行省钞万锭, 以充岁费”; 至元八年 (1271 年) 四月 “给河南行中书省岁用银五十万两”⑤; 大德元年 (1297 年) 正月“以钞十二万锭、盐引 三万给甘肃行省”⑥; 延 四年 (1317 年) 六月“给岭北行省经费钞九十万锭、杂 五 万匹”⑦。至元十年 (1273 年) 闰六月赛典赤·赡思丁赴任前所赐白银二万五千两、钞 五百锭⑧, 也属于云南行省设立之经费。以上朝廷拨给经费虽限于甘肃、河南、岭北、 云南等部分行省, 时间上却囊括行省演化嬗变的前后两个阶段。 这既可以看做是朝廷 对部分行省的财政支援, 也是行省作为朝廷派出机构在财政方面的证据。 设置目的各 有侧重和半数左右行省经费由中央提供, 也可以从侧面印证元行省并非纯粹的地方
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 随着江浙、 湖广、 江西、 陕西、 四川、 甘肃、 辽阳、 河南 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设, 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几乎与此同时, 元廷又对行省的名称、 品秩、 事权作了重要调整: 其一, “嫌于外重”, 一律取消中书 省宰执“系衔”①; 其二, 降行省品秩为从一品, 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为长官, 少数行 省特许增置左丞相一员, 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级②; 其三, 江南等处行枢密院并入行省, 实行“挈兵民二枋而临制于 外”③ 的体制。这三项举措大体奠定了行省作为地方常设 机构的规模和权力框架。
《道园类稿》卷四三《靖州路达鲁花赤鲁公神道碑》。
·83·
历 史 研 究
1997 年第 5 期
央 “分镇方面”之职能是相当突出的。 当然, 我们还需要正视和承认世祖朝以后行省 性质的主要方面演化为常设地方最高官府的事实。 元行省的这一半性质, 也可在元人 笔下窥其端倪: 如大德五年 (1301 年) 成书的徐元瑞《吏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 面”; 但时至元末, 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①, 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 章星吉也自称: “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② 既然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和 “藩大臣”等说, 元世祖朝以后行省新增的地方最高官府的性质也就十分清楚了。
① 日本学者村上正二说, 元行省权重, 造成了地方分权制 (《元朝の行中书省と都镇抚司に いこ》,《加藤博士还 记念东洋史集说》1941 年) ; 钱穆则主张, 元行省制不是把政权分散, 而是“完全把握集中在中央”(《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1977 年版, 第 108 页) ; 白钢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说: “行省制的确立, 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特别是调整 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 第 785 页)。
对辖区财赋的综领督办和以行省为单位的上供留用, 最能体现行省为中央搜刮各 地财赋又兼替地方分留部分财权的功能。
元代各地的租税征收, 主要采取路府总领, “府科于州, 州科于县, 县科于民”②, 逐级科敛的方式。 但是, 在 “腹里”以外的行省辖区内, 路府州县的赋税征收, 又需 要受行省的综领和监督。 首先, 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 征收方 式, 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③。对辖区盐、酒、金银、 市舶等课税, 行省也有节制、 掌管、 监督等权力。 其次, 行省还代表中书省接受所属 路及直隶州的“上计”, 上计稽考完毕, 又需要“总其概, 咨都省、台宪官阅实之”④。 岁终上计之外, 路及直隶州有责任随时向行省报告财赋收入情况。 发现累年 “未申除 钱粮, 虚作实在, 为数巨万”, 也申报行省“销破”⑤。上计和稽考财赋时, 行省官员有 权适当惩罚路州官吏⑥。 这就是柳贯所言行省 “财赋之简稽”职能的基本内容。 再次, 大约在世祖末成宗初, 各行省督办的钱粮赋税已有了数额方面的规定。 此类规定, 即 所谓 “合办额”, 是以年份为单位计算的。“合办额”直接向朝廷负责, 或增余, 或足 额, 或亏欠, 由朝廷逐年检核⑦, 并实行奖励增羡和处分亏空的政策。如“河南行省亏 两淮岁办盐十万引、 钞五千锭, 遣札剌而带等往鞫实, 命随其罪之轻重治之。 陕西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行省演化为固定的地方官府, 是指其主要性质而言。 即使上 述演化完成以后, 行省仍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某些原有性质。许有壬云: “都省 握天下之机, 十省分天下之治”④。《元史·百官志七》也说: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 统郡县, 镇边鄙, 与都省为表里。”以上二处明言行省“分天下之治”, “掌国庶务”, 且 与朝廷都省互为“表里”, 密切相连。另, 终元一代, 行省官一直属于“内任”官⑤。元 末柳贯、孙作、虞又称行省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⑥。这些都显示: 世祖、成 宗朝以后行省仍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机构的两重性质, 其代表中央分驭各地 的使命依然如故。 与世祖前期行省的两重性质不同的是, 其地方最高官府的性质已占 主导, 朝廷派出机构的旧有性质则退居次要地位。徐元瑞《吏学指南·府号》说: “分 镇方面, 故为行省。”《元史》的《明宗纪》和《达识帖睦迩传》也说, 行省官掌 “方 面之权”, 充“方面之寄”。此“分镇方面”和“方面之权”, 对理解行省的两重性和代 表中央分驭各地的使命, 很有帮助。“分镇方面”、“方面之权”和 “方面之寄”, 显然 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围内“画地统民”, 而蕴含着由中央派出, 代表中央统辖 “方面”的意思。另外, 从灭南宋之后湖广、江西、江淮、陕西数省的辖区均与中书省 直辖区 “腹里”接壤, 其治所均在与京师最近的水陆交通线上, 也不难窥见行省代中
① 《柳待制集》卷一七《江浙行省左右司题名序》。 ② 《宋文宪公集》卷一八《元赠开府仪同三司江西等处行中书省丞相星吉公神道碑》。 ③ 《金华集》卷八《江浙行中书省题名记》; 《安雅堂集》卷九《浙省题名记》。 ④ 《贞一斋诗文稿》卷一《和宁释》; 《元史》卷三一《明宗本纪》。 ⑤ 《元史》卷七《世祖纪四》。 ⑥ 《元史》卷一九《成宗纪二》。 ⑦ 《元史》卷二六《仁宗纪三》。 ⑧ 《元史》卷八《世祖纪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