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第十四章 尾索动物亚门
第十四章尾索动物亚门教学目的和要求:1. 掌握尾索动物亚门的特征2. 掌握柄海鞘的形态结构特点3. 了解尾索动物的分类重点:1.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2. 海鞘的形态、结构及发育难点:1. 海鞘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2. 幼体发育及变态课时:讲授1学时,实验3学时。
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讲授、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第一节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尾索动物普见于世界各地,营海栖生活。
本亚门种类不多,大约全世界有1370多种,但生活方式差异很大,有单体,也有群体的,有自由生活的,也有营固着生活的,因此形态差异也很大,但尾索动物的共同特征还是存在的。
尾索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一、幼虫是自由生活的,有中空的背神经管,在尾部有脊索,但脊索和背神经管在少数种类终生存在,大多数只在胚胎期和幼体时出现,到了成体,尾即消失,脊索和背神经管也随之消失。
这一类动物因脊索位于尾部而得名。
二、幼体、成体都具鳃裂。
三、身体外面由被囊(tunic)包被着,因之又有被囊动物之称。
被囊呈胶质或似纤维质,由被囊素(tunicin)构成,被囊素由体壁分泌而成。
被囊素的化学成分接近于植物的纤维质。
在动物界中,被囊素极为罕见,至今只见于尾索动物和少数原生动物。
分类地位的确定:早在2000多年前,尾索动物就被记载和描述,但因其大多数种类只在幼体时有尾,经过变态发育为成体后,尾即消失,因此从这样的成体身体上看不出它们和脊索动物的关系来。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动物学家搞不清这一类动物的分类地位,曾先后将其归于无脊椎动物的蠕虫类、拟软体动物、苔藓动物或软体动物。
直到1866年,俄国学者柯瓦列夫斯基将其置于脊索动物门,从此确立了其分类上的地位。
----仔细的研究了海鞘的胚胎发育及其变态后,才将其位置从软体动物移到脊索动物门。
说明:分类中,胚胎发育研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第二节代表动物----柄海鞘(Styela clava)一、成体柄海鞘的外形和生活方式海鞘是最普遍的尾索动物,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
动物生物学:14脊索动物门-最高等动物门类
幼体结构复杂,成体的结构简单,这种个体发 育由复杂变态到简单的变态现象,称为逆行变 态或退化变态。
脊索与背神经管仅存在于幼体的尾部,成体则 退化消失;
体表被有被囊(tunic),又称被囊类 tunicata ;
营自由生活或固着生活;
有一些种类有世代交替现象; 约有2000余种;
背板:咽壁背侧中央凹沟。
内柱与背板在咽前部以围咽沟相连。
在内柱形成的食物团经围咽沟到达背板,然后进入胃、肠,食物 残渣经肛门排入围鳃腔,经出水口排出体外。
5.3.4 循环方式和排泄器官
心脏:位于身体腹面,胃附近的围心腔中,呈纺锤形,囊状,无 瓣膜,外包围心膜。
血管:心脏两端各发出一条血管。前端为鳃血管,分布于鳃裂壁 上。后端为肠血管,分布于内脏器官并开放于组织间(血窦)。
原肠。 结构:
泡状细胞(活细胞,能不断生长,形成内骨骼) 脊索鞘(泡状细胞分泌,内侧为纤维组织鞘,外侧为弹性组
织鞘)。
脊索动物的胚胎期均具有脊索,以后或终生保留,或退化并被脊 柱代替。
尾索动物:幼体存在。 头索动物:终生存在。 脊椎动物:胚胎期出现,成体为脊柱所代替。 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体重的受力者:支撑躯体,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 中轴支撑作用: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使动物体更有效
5.2.3 消化和呼吸系统
消化道始于入水管孔,由口、咽、食道、胃、肠、肛门组成。
口:位于入水口的底部,有一周围生有触手的缘膜,用以阻挡大 颗粒。
咽:占据了身体的3/4,咽壁上有许多鳃裂。水经鳃裂入围鳃腔, 然后经出水口排出。鳃裂间隔布满血管,水流经过时完成气体交 换。
脊索动物门详解
脊索动物门进化地位: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动物。
基本特征:1、脊索:是脊索动物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2、背神经管: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中枢神经系统。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形成脑,脑后的部分形成脊髓。
3、鳃裂:消化管前端两侧一系列成对的裂缝,直接或间接与外界相通。
4、其他特征:肛后尾:尾在肛门之后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例外心脏:位于消化管腹面脊索动物分类概述:现存脊索动物约四万多种,分属三个亚门。
1、尾索动物亚门: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在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被有被囊。
包括:尾海鞘纲、海鞘纲、樽海鞘纲。
循环方式:开管式。
血液循环流向:可逆式(血管无动脉、静脉之分)2、头索动物亚门:脊索和神经管纵贯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
咽鳃裂众多。
仅头索纲。
无头类:头索动物的头部不明显,故称无头类。
组成:无心脏,腹大动脉搏动——称狭心动物循环方式:闭管式3、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代替。
脑和感觉器官在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
逆行变态:幼体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如柄海鞘。
内柱:是文昌鱼、柄海鞘等动物咽部腹侧中间的一条纵沟,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
是脊椎动物甲状腺的前驱。
回结环:文昌鱼肝盲囊后一段内有纤毛的肠,是消化作用最活跃的部位。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异同:区别:精氨酸、肌酸肌酸精氨酸棘皮动物说:认为脊索动物起源于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
①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是后口动物;②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都以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③棘皮动物幼虫和半索动物幼虫极为近似;④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肌肉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圆口纲圆口纲是现存的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无上、下颌,又称无颌类。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
尾:尾鳍为原型尾。
原尾型:尾鳍内部支持骨及外部背、腹叶完全对称的尾。
圆口纲的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附肢;脊索终生存在;单鼻孔;内耳只有1-2个半规管;具鳃囊;特化性特征:1.具有口漏斗和锉舌。
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名词解释1. 脊索:介于消化道和背神经管之间,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
内部由泡状细胞构成,外围以结缔组织鞘,坚韧而有弹性。
低等脊索动物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出现,发育完全时被分节的骨质脊柱取代。
2. 背神经管:位于脊索动物脊索背面的中空管状的中枢神经系统。
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形成。
脊椎动物的神经管前端膨大为脑,脑后部分形成脊髓。
3. 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的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即咽鳃裂。
低等种类终生存在并附生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种类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出现。
4. 尾索动物:脊索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之一。
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消失。
身体包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的被囊中,故又称被囊动物。
5. 逆行变态:在变态过程中,幼体的尾连同内部的脊索和尾肌萎缩消失,神经管退化成一个神经节,感觉器官消失。
咽部扩大,鳃裂数目增加,内脏位置发生改变,形成被囊。
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方式即逆行变态。
6. 小肾囊:尾索动物在肠附近的具有排泄机能的细胞,含有尿酸结晶。
7.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等特征的无头鱼形脊索动物。
脊索不但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故称头索动物。
8. 脑眼:位于文昌鱼神经管两侧的黑色小点,是文昌鱼的光线感受器。
每个脑眼由一个感光细胞和一个色素细胞构成,可通过半透明的体壁,起到感光作用。
9. 背板和内柱:海鞘、文昌鱼等原索动物咽腔内壁背、腹的中央各有一条沟状结构,分别成为背板和内柱。
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内柱上下相对,在咽前端以围咽沟相连。
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
脊椎动物学试题及答案---2(共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脊索动物2头索动物3脊椎动物4羊膜动物5四足类6颌口类7逆行变态8无颌类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搏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管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13柄海鞘有出水孔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鞘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中。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第十四章 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
一、进化地位现存的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最原始的一纲,是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的一支没有上下颌、无成对附肢的低等脊椎动物。
因有一个圆形的口吸盘而得名为圆口类,包括盲鳗和七鳃鳗两大类。
二、外形和生活习性☐身体圆筒状,体长15cm至1m,分头、躯干和尾部,尾侧扁。
头部:☐没有上下颌,身体前端具口漏斗,☐单鼻孔,位于头背部中央,短管状。
☐1对眼,无眼睑,位于头侧,七鳃鳗眼大;盲鳗眼萎缩埋在皮下,无晶体。
松果眼位于鼻孔后方皮下,有晶体和视网膜,可感光。
顶眼在松果眼下方,具感光功能。
头部:☐鳃裂:位于眼后部,七鳃鳗每侧7个鳃裂;盲鳗每侧1-15个鳃裂。
躯干部:☐背中线上有1-2个背鳍,雄性第2背鳍高。
雌性有一臀鳍,雄性无。
无成对的偶鳍(附肢)。
☐体侧、头腹面有排列成行的感觉小窝,称为侧线。
尾部:☐具尾鳍(奇鳍)。
☐肛门位于尾基部。
肛门之后为泄殖突。
☐主要海产,也有淡水的种类;☐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以口漏斗吸附于寄主体表或钻入体内,为危害渔业的动物。
三、皮肤和肌肉☐皮肤裸露;表皮由多层上皮细胞组成,有发达的单胞腺,分泌粘液润滑皮肤;☐真皮为规则排列的结缔组织,有色素细胞,具韧性。
☐具原始不分节的肌节,按体节排列,成“Σ¡±形,角顶朝前。
只在鳃囊、口漏斗、舌、眼等处有肌肉分化。
四、脊索☐支持结构为脊索,脊索发达,贯穿全身;☐脊索中有典型的液泡细胞和脊索鞘,使脊索具较强的硬度和弹性;五、骨骼☐骨骼全为软骨,保护脑、头部的感觉器官和心脏;☐脑颅由软骨底盘、嗅软骨囊、听(耳)软骨囊、及支持口漏斗和吻软骨、支持舌的舌下软骨构成。
为一个无顶壁的软骨脑匣,顶部由纤维结缔组织膜覆盖。
☐支持鳃囊的是软骨鳃笼(篮),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四对与身体纵轴平行的软骨条连接而成。
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边,不分节。
☐心脏外侧有围心软骨保护。
☐奇鳍内有不分节的辐鳍软骨支持。
☐脊索背面的每1个体节出现2对极小的软骨弧片,代表雏形脊椎骨。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2
文昌鱼共有12种。 文昌鱼共有12种。 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的8 16米的浅水海域中, 分布在地球热带、亚热带的8~16米的浅水海域中, 特别在北纬48°至南纬40° 特别在北纬48°至南纬40°之间的环形地区内较 多; 文昌鱼呈斑块状仅分布于世界少数海区,我国是 世界上文昌鱼分布最多的国家。 我国厦门、青岛和烟台沿海处也很多。 其他象地中海、马来西亚、日本、北美洲海洋边 岸都有出产,但产量并不多, 岸都有出产,但产量并不多,故视为珍品。
6、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由数10对按节排列的肾管组成,位 排泄器官由数10对按节排列的肾管组成,位 于咽壁背方的两侧,其结构和机能与扁形 动物及环节动物的原肾比较近似。 代谢废物通过体腔液渗透进入管细胞,经 鞭毛的摆动到达肾管,再由肾孔送至围鳃 腔,随水流排出体外。
7、神经系统
文昌鱼的中枢神经是一条纵行于脊索背面 的背神经管,神经管的前端内腔略为膨大, 称为脑泡。 称为脑泡。 幼体的脑泡顶部有神经孔与外界相通,长 成后完全封闭。 神经管的背面并未完全愈合,尚留有一条 裂隙,称为背裂( 裂隙,称为背裂(dorsal fissure)。 fissure)。 周围神经包括由脑泡发出的2 周围神经包括由脑泡发出的2对“脑”神经 和自神经管两侧发出的成对脊神经。
2、骨骼
文昌鱼尚未形成骨质的骨骼; 主要是以纵贯全身的脊索作为支持动物体 的中轴支架。 脊索细胞呈扁盘状,其超显微结构与双壳 类软体动物的肌细胞比较相似,收缩时可 增加脊索的硬度。
3、肌肉
文昌鱼背部的肌肉厚实而腹部比较单薄,与无脊 椎动物周身体壁厚薄均匀的情况不同。 全身主要的肌肉是60多对按节排列于体侧的“ 全身主要的肌肉是60多对按节排列于体侧的“V” 字形肌节,对在水中的向前运动有利。
脊索动物门PPT课件
脊索动物门的肌肉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运动、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等。不同部位 的肌肉在功能上具有差异,但它们共同协作以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
脑部结构
神经元和突触
学习和记忆
脊索动物门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 脑、脑干和脊髓等部分。大脑负责处 理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信息; 小脑负责协调肌肉的运动和控制平衡 ;脑干负责调控基本生命活动,如呼 吸、心跳等;脊髓则负责传递大脑与 身体各部分之间的神经信号。
一些脊索动物具有特殊的繁殖策略,如一雄多雌、一雌多雄、雌雄同体等。这些策略有助于提高繁殖效率和后代的生 存率。
繁殖环境
脊索动物的繁殖环境也各不相同,有的在海洋中繁殖,有的在淡水或陆地上繁殖。例如,一些两栖动物 在水中产卵,而爬行动物则在陆地上产卵。
栖息环境与分布范围
栖息环境
脊索动物栖息于各种环境,包括海洋、淡水、陆地等。不同栖息环境中的脊索动物具有 不同的生理特点和适应机制,如鱼类适应水中的生活,而哺乳动物适应陆地生活。
02
鱼类具有脊椎骨,覆盖着鳞片,通过鳃呼吸,大多 数种类通过鳍运动。
03
鱼类是水生动物,但也有一些种类如鳗鱼和鲑鱼能 够进行长距离的迁徙。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是冷血动物,通常具有 鳞片覆盖的皮肤,四肢从体侧横 出,大多数种类通过产卵繁殖。
爬行动物包括蛇、蜥蜴、龟、鳄 等,它们主要生活在陆地上,但 也有一些种类如海龟生活在水中。
骨骼系统
脊柱
脊索动物门的骨骼系统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脊柱。脊柱 由一系列椎骨组成,每个椎骨都由一个体和一个神经弓组 成。
骨组织
脊索动物门的骨骼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具有硬度和支撑作 用。骨组织分为皮质骨和海绵骨两种类型,皮质骨提供硬 度和支撑,海绵骨提供韧性和弹性。
动物学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三,内部结构 1 消化系统:口,咽,肠,肛门 消化系统: 内柱: 内柱: (1)分泌粘液,推送食物入肠 )分泌粘液, (2) 与脊椎动物的甲状腺同源 ) 肝盲囊: 肝盲囊:相当于脊椎动物的肝脏 2 呼吸: 呼吸: (1)咽部:鳃裂 )咽部: 水流→口 咽 鳃裂→围鳃腔 围鳃腔→腹孔 水流 口→咽→ 鳃裂 围鳃腔 腹孔 (2)身体表面 ) 3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呼吸色素: 呼吸色素:无 闭管式循环
二,脊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
1 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区别与联系 脊索动物 脊索 中枢神经 鳃裂 心脏 肌蛋白 有 位于背部 有 消化道腹面 磷酸肌酸 无脊椎动物 无 身体腹面 无 消化道背面 磷酸精氨酸
2 脊索动物的起源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原始无头类 脊索动物与棘皮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原始无头类) 原始无头类 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 卵裂,胚孔, 的胚胎发育( (1)棘皮动物和半索动物的胚胎发育(卵裂,胚孔,中胚层形 成)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和幼体极为相似,半索动物和脊索动物的成体特点接近. 的成体特点接近 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2)肌蛋白的生化成分比较:
内柱
围鳃腔
生殖腺
�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两栖纲 爬行纲 鸟纲 哺乳纲
上下颌 无颌类
附肢 鱼形类
胚膜
体温
无羊膜类
变温动物
有颌类(颌口 类)
四足类
羊膜类
恒温动物
第二节 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 尾索动物亚门(
生物学特征: 生物学特征: 1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海生动物,成体大多营固着生活. 2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幼体具脊索动物3大特征,但脊索仅限于尾部. 3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体外包被被囊,由近似植物纤维素的被囊素构成,又称被囊动物. 4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以芽殖法形成 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或出芽生殖.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群体,有世代交替现象.幼体经变态发育为成体.
脊椎动物部分(无答案)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Chordata)【学习要点】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结构最复杂、功能完善、分布环境多样。
本章要求掌握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分类概况,并掌握头索动物亚门和脊椎动物的特征以及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意义。
(一)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脊索、背神经管、咽鳃裂。
次要特征: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腹面、闭管式循环(尾索动物除外)、肛后尾、内骨骼等。
脊索动物与高等无脊椎动物相同的特征:后口、三胚层、真体腔、两侧对称和分节现象等。
(二)脊索动物分类概述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三)尾索动物亚门1. 外形及生活方式:身体呈袋装或桶状,包括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
终生生活在海水中,多数营固着生活,少数营漂浮式的自由游泳生活。
2. 内部构造体壁:为包裹内部器官的外套膜,能分泌被囊素形成形成被囊。
消化和呼吸:咽部扩大,约占身体的3/4,在咽部的背、腹侧中央有内柱和背板的结构,二者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咽部扩大、内柱、背板等均与尾索动物的被动取食有关。
当水流由咽经过鳃裂进入围鳃腔,与鳃裂间隔里分布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水经出水孔排出。
循环和排泄:心脏位于近胃部的围心腔中,两端与鳃血管和肠血管相连,无动脉、静脉之分,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无专门的排泄器官,在肠附近有具排泄机能的细胞,称小肾囊。
神经、感官:均退化,中枢神经系统为位于入水孔和出水孔之间外套膜壁内的神经节,发出分支到身体各部。
无专门的感觉器官,在入水孔、出水孔、外套膜上有少量的感觉细胞。
生殖:雌雄同体。
异体受精。
3. 幼体及变态:海鞘的幼体营自由游泳生活,均有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尾内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及消化道前端的咽部有少量成对的鳃裂。
变态为逆行变态。
4. 分类尾海鞘纲(Appendiculariae):无被囊,终生保持幼体状态,代表动物为住囊虫(Oikopleura)海鞘纲(Ascidiacea):成体营固着生活,有单体和群体两种类型,种类繁多。
脊索动物门
十四脊索动物门主要特征:具脊索(支撑身体),具背神经管,具咽鳃裂与高等无脊索动物相同的特征:两侧对称,分节现象,三胚层,后口动物,次生体腔脊索动物门: 1.尾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背神经管仅存于幼体的尾部,成体退化或消失,体表有被囊,代表动物:柄海鞘(独特的可逆式血液循环方式)为原索动物2.头索动物亚门(无头类):脊索和神经管纵贯于全身的背部,并终生保留,咽鳃裂众多。
代表动物:白氏文昌鱼,为原索动物3.脊椎动物亚门(颌口类):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地被脊柱所代替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脊索的出现使动物的运动、保护支持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脊索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至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和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敏捷,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和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脊索动物:在个体发育全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和腮裂的动物。
头索动物:文昌鱼终身具有脊索,脊神经管,咽腮裂三个主要特征,几所纵贯身体全长达到身体最前端。
所以叫……脊椎动物:有明显头部和附肢,几所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随后或多或少被脊柱所代替,而且脊柱有许多脊椎骨连接而成,故称……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羊膜因而合称……变温动物:因代谢水平低,不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体温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外温动物。
恒温动物:因代谢水平高,能产生足够的热量和体温调节机制完善,体温不随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也成内温动物。
咽腮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开口间接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圆口纲主要特征:体呈鳗形,分头、躯体和尾三部分。
第十四章 脊索动物门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1、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答:脊索的出现是动物演化史中的重大事件,使动物的支持、保护和运动的功能获得质的飞跃。
这一先驱结构在脊椎动物达到更为完善的发展,从而成为在动物界中占统治地位的一个类群。
脊索(以及脊柱)构成支撑躯体的主梁,是体重的受力者,使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
因而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脊索的中轴支撑作用也使动物体更有效地完成定向运动,对于主动捕食及逃避敌害都更为准确、迅捷。
脊椎动物头骨的形成,颌的出现以及椎管对中枢神经的保护,都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上有什么意义?答:通过对原索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胚胎发育的研究,能够对脊索动物的演化提供有说服力的证据,所以,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的演化上具有重要意义。
从身体结构上来看,原索动物既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这三点(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又具有许多低等的以及和无脊椎动物相似的特征,如无脊椎骨、无头、无脑、无成对附肢,头索动物无心脏,排泄系统为分节排列的肾管,尾索动物的开管式循环,头索动物为不完善的闭管式循环等,这些身体结构上的特征反应了无脊椎动物向脊索动物的过渡。
从胚胎发育的情况来看,头索动物既以简单而典型的形式代表着脊索动物胚胎发育的情况,而早期胚胎发育又与棘皮动物相似,从胚胎学的角度又说明了无脊椎动物与脊索动物在演化上的关系。
3、简要说明脊索动物的起源和演化。
答:脊索动物是由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演化来的至今尚未找到古生物学的证据。
因此脊索动物的起源问题,只能用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的材料来进行推断。
一般认为脊索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中的棘皮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其根据是:棘皮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属于后口动物,同时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与脊索动物相似,从生物化学方面也证明:棘皮动物的肌肉中同时含有肌酸和精氨酸,是处于无脊椎动物(仅含精氨酸)和脊索动物(仅有肌酸)之间的过渡类型;半索动物的成体有鳃裂和背神经管的的雏形,与脊索动物相似,而柱头虫与棘皮动物的幼虫又很相似。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
文昌鱼的周围神经与脊椎动物的周围 神经有以下区别: 神经有以下区别: (1)背神经根和腹神经根不合并为一 混合脊神经; 混合脊神经; (2)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上无神经节; 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3)背根兼有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 (4)左右脊神经不对称
(九)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不发达,没有形成 感觉器官不发达, 集中的嗅、 听觉等感官。 集中的嗅、视、听觉等感官。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点、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 嗅窝、漏斗器和在口笠、触须和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缘膜触手上的一些感觉细胞。
(十)生殖器官 雌雄异体。 雌雄异体。 生殖腺按体节排列在围鳃腔壁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的两侧并向围鳃腔内突入。 生活时, 生活时,成熟卵巢呈淡黄色方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 形小块;精巢呈白色方形小块。不 具生殖管道, பைடு நூலகம்生殖管道,成熟的生殖细胞穿过 生殖腺壁和体壁, 生殖腺壁和体壁,直接进入围鳃 腔。
第二节 脊索动物分类 一、尾索动物亚门 Urochordata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成体脊索 脊索仅存在幼体尾部,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和神经管消失,包于被囊中。
二、头索动物亚门 Cephalochordata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终 脊索和神经管纵贯身体全长,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生存在,咽腮裂明显。 三、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 脊索只在胚胎发育中出现,随即 为脊柱所代替。 为脊柱所代替。
三、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次生性 原生性水生种类用鳃呼吸, 水生和陆生种类成体用肺呼吸 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四、都具有上、下颌(园口类除外) 具完善的循环系统, 五、具完善的循环系统,出现了具有收 缩功能的心脏 六、集中而构造复杂的肾脏代替了简单 而分散的肾管 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七、用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园口 类除外) 类除外)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是脊索动物门中进化最高等的一个亚门,结构复杂,数量最多。
主要特征
1、神经系统发达,神经管的前段分化为脑,又进一步分化为大脑、间脑、中脑、小脑 和延脑。 2、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有力支柱,同时保护着脊髓 3、水生脊椎动物用鳃呼吸,鳃裂终生存在;陆生脊椎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鳃裂,成 体用肺呼吸。 4、除圆口类外均出现了能动的上下颌,极大地加强了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5、循环系统完善出现了位于身体腹面的能收缩的心脏,有效促进血液循环 6、排泄系统出现了构造复杂的肾代替了简单分节排列的肾管,提高了排泄系统的机能,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更有效的排出体外。 7、除圆口纲之外,出现了成对的附肢作为运动器官。
脊索动物门的分类
尾索动物
{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
脊椎动物
尾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亚门
头索动物终生具有发达的脊索、背神经管、咽 鳃裂以及肛后尾等典型脊索动物的特征,在原 索动物中较为进化。其脊索贯穿全身并延伸到 神经管前方,故称头索动物。为真正的脑和头 部,又称无头类。 /programs/view/OmP_g g2EAMI/
脊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现存种类不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以及生 活方式上,都存在极显出差异,但在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具有一些共 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完全区别于无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
1、脊索 2、背神经管 3、鳃裂 4、如果有尾,总是位于肛门后方,称为肛后尾 5、心脏位
脊椎动物学笔记(刘凌云)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一、脊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脊索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一门,与人类的关系最密。
现存种类不论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或是生活方式方向,都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差异,但作为同属一门动物来说,几无例外地于其个体发育的某一时期或整个生活史中,都具有如下几点主要的共同特证。
1.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
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
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
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有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
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
允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低等脊索动物中,脊索终生存在或仅见于幼体时期。
高等脊索动物只在胚胎期间出现脊索,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骨质脊柱所取代。
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都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而无脊椎动物则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仅身体表面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2.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
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
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3.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
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
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气管等。
4.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循环系统为闭管式。
无脊椎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在消化道的背面,循环系统大多为开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脊索动物
2、头索动物
3、脊椎动物
4、羊膜动物
5、四足类
6、颌口类
7、逆行变态
8、无颌类
9、无头类10、变温动物11、恒温动物12、咽鳃裂13、有头类14、小肾囊15、肝盲囊16、背裂17、脑眼18、眼点
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并改正)
1、尾索动物是指各种有尾的脊索动物。
()
2、头索动物又称无头类。
()
3、柄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的代表动物。
()
4、原索动物包括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
()
5、所有脊索动物的血液循环方式均为闭管式。
()
6、柄海鞘的血管无动脉和静脉之分,血液也无固定的单向流动方向。
()
7、文昌鱼循环系统属于不完善的闭管式,无心脏,具有博动能力的腹大动脉。
()
8、脊索动物的背神经起源于中胚层细胞而脊索起源于内胚层细胞。
()
9、头索动物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脊索终生存在,且达到头部。
()
10、组成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的细胞,能随同动物体发育而不断生长。
()
11、无脊椎动物缺乏脊索或脊柱等内骨骼,通常在体表或体内被有几丁质等外骨骼。
()
12、柄海鞘的生殖方式为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
13、柄海鞘有出水筷和进水孔与体外相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由进水孔进水,由出水孔排出水。
()
14、从胚胎发生和幼体变态的过程看,柄海鞘出水孔与进水孔两孔之间是柄海蒜的腹部,对应的一侧为背部。
()
15、柄海鞘无专门的感觉器官,仅在入水管孔、出水管孔的缘膜和外套膜上有少量散在的感觉细胞。
()
16、柄海鞘幼体营固着生活,经变态后成体营自由生活。
()
17、文昌鱼口笠和缘膜的周围的触须和触手具有保护和过滤作用,可阻挡粗砂等物随水流入口。
()
18、文昌鱼体侧“<“字形肌节呈对称排列。
()
19、文昌鱼的皮肤也具有呼吸的机能。
()
20、文昌鱼无心脏,血液无色,没有血细胞和呼吸色素。
()
21、文昌鱼所产卵为端黄卵。
()
三、填空
1、脊索动物门的共同特征是具有、、此外还具有一些次要特征如循环系统属式,心脏位于消化道,尾总是在的后方,称为尾。
另外,还有一些性状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如具有胚层、后口,存在体腔,的体制,身体和器官的分节现象等,说明脊索动物是由无脊椎动物进化而成。
2、脊索动物门分为亚门、亚门和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包括
纲、纲、纲、纲、纲。
3、脊索是背部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之间,来源于胚胎期的,由富含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
4、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5、脊索动物的脊神经管是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部分,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和;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在脊髓中成为,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心的,位于的腹面。
6、尾索动物亚门中常见种类有各种和住囊虫,营或生活,有些种类有现象,本亚门包括纲、纲、纲等。
7、海鞘是尾索动物亚门中最主要的类群、约占全部总数的以上。
柄海鞘是海鞘类中的优势种,经常与盘管虫、苔藓虫等附着在一起,固定在砖头、船坞以及海水养殖的海带筏和扇贝笼上,被作为沿海的重要指标种。
8、柄海鞘除了可以成簇密集生活外,其被囊表面通常不易被其它动物附着,但是
却能生叠附生,呈现垒叠的现象,这对种群的有积极的意义。
9、尾海鞘纲是尾索动物中的类型,体长数毫米至20毫米,代表动物为,体外被囊,缺乏围鳃腔,终生保持长尾的幼体状态,营生活,生长发育过程中逆行变态,又名纲。
10、头索动物亚门包括纲,分隶属于属和属。
11、文昌鱼的体形略似,无明显的头部,左右侧扁,半透明,可隐约见到皮下的和腹侧块状的,身体两端尖出,故有之称,又因其尾形很像矛头而名。
四、选择填空
1、下列属于尾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文昌鱼
B、海鞘
C、鲤鱼
D、柱头虫
2、下列属头索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文昌鱼
B、海鞘
C、黄鳝
D、大鲵
3、下列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动物是()。
A、海参
B、河蟹
C、七鳃鳗
D、文昌鱼
4、文昌鱼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意义在哪个方面?()
A、食用
B、运动进化
C、培养新品种
D、开发动物智力
5、成体具有脊索的动物是()。
A、文昌鱼
B、蛇蜥
C、青蛙
D、蜥蝎
6、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君是()。
A、头索动物
B、尾索动物
C、圆口动物
D、鱼类
7、终生存在脊神经管的动物是()。
A、圆口动物和有变态的尾索动物
B、低等两栖动物和少数软骨鱼类
C、头索动物和无变态的尾索动物
D、少数硬骨鱼类和低等两栖动物
8、文昌鱼的生殖方式为()。
A、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B、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C、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D、雌雄同体,自体受精
9、文昌鱼胚胎发育所经历的阶段依次为()。
A、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肠胚——神经胚
B、受精卵——桑椹胚——囊胚——神经胚——原肠胚
C、受精卵——囊胚——桑椹胚——原肠胚——神经胚
七、问答题
1、说明脊索的出现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2、原索动物在研究脊索动物演化史上有什么意义?
3、简述尾索动物的主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