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策略作者:胡涛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10期

摘要:2014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了当前教育改革的几个要点:一是“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学段各学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二是“学生核心素养”是各学段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依据;三是保证质量是各学科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核心概念,质量提升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太原市在近十年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从培养“核心素养”和“质量提升”的改革要求出发,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引领提升课堂质量的行动研究”,是对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延续与深化,着力解决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深层次问题,促进课堂教学由形式改革走向根本变革。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一、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解读

(一)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二)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某种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三)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要领,设计课堂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效果、课后教学反思及学生课后反馈,来不断完善教学目标的设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背景:西苑小学作为太原市小学科学学科基地校,在科学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教师研究资源。在教学中对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但由于习惯依赖于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去以科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去设计教学目标,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学科素养。

意义:旨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学目标”为切入点,结合科学学科的特色,不断完善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从而构建更加优质高效的科学课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进而实现太原市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结合“核心素养”的要领,研究如何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核心素养”、落实“核心素养”,力争形成一套“核心素养”引领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从而达到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真正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研究内容

1.“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研究。

2.以教学目标为引领的科学课堂教学实施研究。

3.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中体现并落实“核心素养”。

4.“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总结与完善。

5.“核心素养”引领下,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方法的课堂教学反馈。

四、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教学策略体系。亲临实践并收集积累科学实验探究的典型案例,同时将构建的有效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反复应用于实践,并进行修改完善。

(二)文献分析法

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纸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修正研究的方向等目的。

(三)课堂观察法

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

(四)案例研究法

是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整理出教师有效的教学行为方式。

五、基于核心素养小学科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模型

(一)教学目标研究模式

(二)模型阐述

1.基于核心素养的理念

根据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对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

分析这六大素养,可以发现其中不少描述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征。比如,在文化基础主要表现描述中就包含“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能大胆尝试,积极寻求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在自主发展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具有数字化生存能力,主动适应‘互联网+’等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具有网络伦理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在社会参与主要表现描述中包含“崇尚自由平等,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等。

2.核心素养下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科学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针对新时代下提出来的核心素养,形成不同学科的学科素养,基于核心素养,形成科学学科素养,并且根据不同的学龄段形成各个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并且设置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

六、实践效果

(一)实现了加强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目标

原中央教科所所长朱小蔓曾说:“只有有独特魅力的老师才符合未来教师的标准。”现在的授课,不只是站在讲台上,而是在教室里游走,表情、眼神、身姿、手势等细节都有很大的影响。新时代背景下,核心素养观念的发展推动着教育的变革,也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教师要从“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科教学转向“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学科育人”。教师有教育信仰,才能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注教师发展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根本点,就是把教师从学科人转变为教育人。

(二)实现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在核心素养之下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感知、体验和思考科学的过程中,深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与判断,进而形成综合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课堂互动等活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的人,并具备综合能力和必备品格,让学生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品格。

(三)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了新方向

基于核心素养之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了新方向,从而教师可以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有意识地设计教学目标,达到课堂效果。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的发展和超越,主要表现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方面,“超越”并非“超出”,核心素养并非因此就可以替代三维目标。

(四)实现了全校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和钻研

坚持让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引导学校师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学校还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关注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学校建立了科学系统的特色课程体系,开设了学科拓展课、综合实践活动、德育课程等具有开创性的课程,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萍.基于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科学课程建设[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