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诗词五首》ppt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诗词曲五首》精选PPT课件

《诗词曲五首》精选PPT课件

2021/7/24
37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 零丁洋里/叹零丁:感叹现在
“惶恐滩 ”、“零丁洋”:暗示形势的险恶 和境况的危苦。
具体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忧愤之情。
2021/7/24
38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
下的。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咏古咏
史之作。
2021/7/24
17
咏史诗:
古代诗歌一个重要类型。 不仅是对历史的歌咏,更包 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 为咏史,实为咏怀。
2021/7/24
18
品诗廊:
1、正确划分节奏,朗读,初步体会作者感情。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和思想感情。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2021/7/24
34
诗意赏析:
首联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
两件大事: 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试进入
仕途。 二是元军入侵时,起兵抗元。
2021/7/24
35
过零丁洋 文天祥
22
2021/7/24
23
2021/7/24
24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兴不感之与由周;郎便,铜雀春借物深锁二乔。中心
议论感慨。
咏叹
2021/7/24
25
诗作分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前两句是叙事,交代兴感之由。 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的慨叹。 为下文作铺垫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69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知识链接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源于南朝谢灵运和东晋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借以表达诗 人们不满于现实的情绪以及对宁静和平生活的向往。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 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名篇: 谢灵运《登池上楼》 孟浩然《过故人庄》(教材收录)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材收录)
——苏轼评《饮酒》(其五)
苏轼旗帜鲜明的反对“望南山”的改法,认为如改为“望南山”,整首诗都会失去 神采。而“见南山”则是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全无机心,一片真淳天然。
细读分析 2.你同意苏轼对于“见”与“望”的理解吗?说说你的想法。
不能。“见”是指在漫不经心中偶见南山,写出了诗人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 境,与全诗闲远散淡的氛围吻合。“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会破坏 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教师小结
“诗无达诂”,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 见仁见智,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 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字词解释】“达”,明白、晓畅之意;“诂”,用通行的话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或方言字义。
细读分析 3 .“ 采 菊 东 篱 下 ” 和 “ 飞 鸟 相 与 还 ” 两 居 中 , “ 菊 ” 和 “ 飞 鸟 ”两个意象有何象征意义?
目录
26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资料
03 教学过程
04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五首诗词,体会不同体裁的诗歌的韵律特点。 2.读懂诗意,品析诗歌的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和艺术手法。 3.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诗词五首》PPT课件

《诗词五首》PPT课件
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之外,小船在山前绿波上行驶。
诗意
潮水上涨,两岸江面无比宽阔,顺风前进的白帆高高悬挂。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我的家信该怎样寄回乡?北飞的鸿雁啊给我带回洛阳。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陈子昂压卷之作。创造出了空旷苍茫、慷慨悲凉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和孤独之感 。
登幽州台歌——总结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后人多用题面意思,写边塞征战之事。雁门,郡名,在现在山西省。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行”,古乐府的一种体裁。
作者介绍
陈子昂 (661-702),字伯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诗句赏析
1. 首联:写景又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2. 前句: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黑云”形容敌军的来势汹汹。 后句: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甲光”一词与“黑云”相对,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雄姿英发。3.“压”、“摧”两个动词,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我方城池摇摇欲坠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写城内的守军,以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令人眩晕。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金光来显示守军的威严和高昂士气。铁锅遭遇铜刷把,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未及开战,便觉杀气腾腾,奇妙无比。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9张PPT).ppt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39张PPT).ppt

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 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合作探究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 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2.诗歌前两句和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 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结局就会相反,历史形势 将完全改观。由叙事引发议论。
01
春望
杜甫
作者简介
作者 评价
作品 风格
代表 作品
杜甫
字பைடு நூலகம்美 自称“少陵野老”
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以古体诗、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
诗作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被 称为“诗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 《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 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 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 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 千古的名作。
古诗今译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 城内草木凄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有版本写作“望”。苏轼说“因采 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 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61张PPT)

语文 古代诗歌五首 课件(61张PPT)

学习任务二:游山西村
(2)诗人游山西村时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看到了村民的热情好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也看到了优美的景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还感受到了淳朴的风土人情(箫鼓追随春社近,衣 冠简朴古风存)。
学习任务二:游山西村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出自本诗的 名句,请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谈一谈其中蕴含的哲理。
第五单元 21 古代诗歌五首
设计说明
《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诗富于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 沛,景象宏阔;有的情景交融,形象感人;有的感时伤别,关 心国运;有的以理入诗,发人深思,学习时要注意体会。对 《古代诗歌五首》的学习,要从读诗的角度入手,建议学生通 过诵读,品味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可在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 人情感的基础上,通过补充相关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 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3)结尾两句中的“浮云”和“不畏”有何含义?这两句诗蕴 含了怎样的哲理?
浮云:这首诗中的“浮云”一语双关,既指飘浮的云,也用来 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
不畏: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信心。 哲理:人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难,应该关注大局,目标长远。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1.诵读《登飞来峰》,感受诗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 韵律。
2.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理解诗歌 基本内容。
学习任务一:登飞来峰
3.再次朗读诗歌,结合补充资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资料补充】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王安石在浙江 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这首 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诗人只有30岁,抱负不凡,正好借 登飞来峰一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实行新法的前奏。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资料

《诗词曲五首》ppt课件资料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 么?
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各 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经:经书。 干戈寥落:武器兵源不足。寥落:不足。 四周:四年。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颈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 意思?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 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 现在好。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些咏月的 名句。 说说“月亮”、“月光” 在古诗词中通常 蕴含的意义。归纳作者的思想感情。
起笔突兀 想象奇特
{ {
明月几时有? 月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上 阕 :
{ 写在“出世” 我欲乘风归去, 饮
与“入世”徘 又恐琼楼玉宇, 酒
徊困惑双重矛 高处不胜寒。
未销蚀的铁戟
兴感之由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 现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抑郁(愤懑)不平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 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8/29/2024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

《诗词五首》课件(共79张PPT)

《诗词五首》课件(共79张PPT)
句中“悠然”一词用得精妙,说明诗人所见 所感,并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见”表现 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 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
山间的云气
傍晚。
相伴。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辨识。
此句点明全诗主旨
诗意: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 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主旨概括
本诗描写了一场惨烈的战争孤 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 们浴血奋战,誓死抵抗,表现了将士 们为朝廷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 概和献身精神。
赤壁
(杜 牧)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 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晚唐诗人,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 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诗以文词清丽、 情韵跌宕见长。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代表诗作有《过华清宫》《江南春 》《泊秦淮》《赤壁》等。
诗歌解读
陷落。
国都,指长安。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都城已经沦陷,山河依旧存在,春天长安城内草木凄清。
jià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飞溅热泪,悲恨亲人离 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
古时边防报警的烟 火。这里借指战事。 相当,值。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品析】“连三月”写 战乱时间之长,“抵万 金”极言家书的珍贵。
背景介绍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 山发动叛乱。次年六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陕 西。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八月,杜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不料 途中为叛军所俘,被押至长安;他因官卑职小,未被囚禁。第二年 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 在地—凤翔。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集中表达了 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 暮而生思乡之情.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 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 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 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野望,古诗名,《野望》诗以王绩与杜甫 所作流传最广。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 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 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 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 泊的情怀。
野望
诗人隐居 的地方。 傍晚,太阳快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 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 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 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 传之久远。

最新《诗词五首》课件1(22张PPT)(语文版九年级上)

最新《诗词五首》课件1(22张PPT)(语文版九年级上)
《诗词五首》课件1(22张 PPT)(语文版九年级上)
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省永济)人。开元(721)进
士。先后担任太乐丞、济州司仓参军、右拾遗、蓝察御史等职。后 为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隐居蓝田辋川,以禅司诗,故有 “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 的代表。其山水田园诗,或壮丽雄阔,或清幽恬淡,苏轼称赞他的 诗“诗中有画”。有《王右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
下片: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
苏轼
Hale Waihona Puke 天上的明月什么时候有的?举起酒杯我问青天。不
知月亮上,今晚是何年何月,何种情景?我想乘长风到月 宫上去看个究竟,但有担心经不住月宫上的寒冷。月下起 舞,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比得上温暖的人间呢。
月光转移,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又低低的透进雕花
豪放词派和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 婉约词派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刘永、 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词派,其词作题材广 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 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词都有词牌,词牌规定了词的句数、字数及音 律。
晏殊
晏 殊(991——1055):(补充)北 宋著名的宰相、著名的词人。七岁能文,十 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一生富 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 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 丽,词集名《珠玉词》。
课文这首《无题》诗大约出以一个女子之口吻,写两个有情 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读懂诗意:
相见时难,相别也难,难分难舍, 东风无力,百花凋零,零落残缺。 春蚕只有到死之时才会停止抽丝, 蜡炬只有化成灰时才会没有烛泪。 早晨照镜子,只担心自己的容颜变老, 晚上读书时,又担心对方为寒气所袭。 好在蓬莱山距此没多远, 且有仙鸟殷勤探寻、察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 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 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 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 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 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 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 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 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诗 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还要畅饮美酒,
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巫峡,
意 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故乡洛阳。
首联 捷报传来喜泪沾裳(盼望已久)

官 军 收
颔联
妻子一扫往日愁云(欣喜若狂)
忽闻叛乱 已平的捷

报,急于奔
南 河 北
颈联
三别:《新婚别》 《无家别》 《垂老别》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 ( jì )北, 初闻涕(tì)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wū)峡, 便下襄 (xiānɡ)阳向洛阳。
剑外忽然间传扬着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泪水就洒满了衣裳。 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
《诗词五首》ppt课件
杜 甫 (712-770),字子美,籍贯巩县 (今 属河南),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 。
其诗直接反映了唐朝“安史 之乱”时期的社会现实,显示了 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称 “诗史”。因诗中常自称少陵野 老,又做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其代表作有:三吏 :《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颜色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情态
却道“海棠依旧”。
绿——叶
红——花 肥——雨后的叶子因水
分充分而茂盛肥大。 瘦——雨后的花朵因不
堪雨打而凋谢稀少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户外自然之景 青草池塘处处蛙。 (寂寞、单调) 有约不来过夜半,
室内人物之景
闲敲棋子落灯花。
写出约客未至的心情: 有急、有气、有失落、 有无奈。
诗文赏析
•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 “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 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 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 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辛弃疾具有一般作家所不具备的戎马生涯, 他首先是一个爱国斗士,然后才是一个词人, 因而他的爱国词最自然真切,辛弃疾一生力主 抗战,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 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野春上独 渡潮有怜 无带黄幽 人雨鹂草 舟晚深涧 自来树边 横急鸣生

州 西

应涧

【韵译】: 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 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偏爱
独怜幽草涧边生, 写春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有黄鹂深树鸣。

西
春潮带雨晚来急, 创造恬淡幽静的意境,表现诗

人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寻求
野渡无人舟自横。 一点自由和安静。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约客
——赵师秀
作者简介
• 赵师秀(1170~1219):南 宋诗人。字紫芝、灵芝,号 灵秀,又号天乐。光宗绍熙 元年(1190)进士,与徐照、徐 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 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约客
如 梦 李令
清 照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夫赵明诚 是著名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 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 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 诚病死,境遇孤苦。前期多写悠闲生 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感伤情调。李清 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 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 是词。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 峰。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运用借代、拟人,写出 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表现了词人在少 女时代对美好事 物的关切,以及 对闺中生活的怀 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辛弃疾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齐名,并 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 二安”。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 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 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当时辛弃疾南归十余年, 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于湖 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 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 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流水, 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 可惜只见到无数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 浩浩江水终于向东流去。 江边日晚我正满怀愁绪, 听到深山传来声声鹧鸪。
纵酒欢唱作伴还乡(多年愿望)
回老家的 喜悦之情.
尾联 想象中飞驰到洛阳(归心似箭)
滁 州 西涧
(唐) 韦应物
作者简介
唐朝诗人,长安人。在中唐前期,韦应物 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 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 的矛盾。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 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 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 其自然。《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 无奈的处境和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