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线定理课时集体备课卡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探究并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定理,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活动,感受三角形中位线对数学解题的重要作用,体会转化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作用。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推导及其应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拿出一个三角形的纸板,让学生找出三边的中点,连接这6点中的任意两点,找一找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没有学习过的。
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1.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追问:如何证明这个结论是否成立呢总结: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稳固提高依据图中的条件,答复下列问题。
(1)如图(a),已知D、E分别为AB和AC的中点,DE=5,求BC的长。
(2)如图(b),D、E、F分别为AB、AC、BC的中点,AC=8,∠C=70°,求DF 的长和∠EDF的度数。
(3)如图(c),假设∠DEF的周长为10cm,求∠ABC的周长;假设∠ABC的面积等于20cm,求∠DEF的面积。
(四)小结作业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学习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解决有关问题;(3)经历了探究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作业:课后练习题。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3.能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
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如边、角等。
2.提问:学过的定理中,是否有关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定理?请举例说明。
二、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15分钟)1.引导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进行探讨,并给出定义:三角形的中点所连直线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的特点: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3.展示图示,让学生对重心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三、讲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0分钟)1.引导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猜想: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重心,它把每条中位线分成两段,其中一段是另外两条中位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的中点。
2.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验证,加深理解。
四、例题讲解(30分钟)1.讲解一些例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方法。
五、课堂练习(20分钟)1.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老师巡查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六、归纳总结(5分钟)1.请学生复述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练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运用。
教学延伸:1.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三角形三条中位线的交点是否有其他特性?2.可以让学生研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
教学资源:1.教材《数学》(必修二上册);2.扩展阅读相关资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但在课堂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存在了解题思路不清晰的问题,下一次教学中要加强题目解析和示范。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概念和应用。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中位线定理,提高他们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
3. 能够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
2. 中位线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
3. 应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投影仪、白板、黑板、标尺、三角形模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直尺、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5分钟)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步骤2:探究性学习(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主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并总结出中位线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例如:中位线的长度关系、中位线的交点等。
步骤3: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对学生进行中位线定理的知识点梳理和讲解。
重点解释中位线定理的表述和证明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中位线定理的原理。
步骤4:示范演练(15分钟)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带领学生解决一些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问题。
教师可以使用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进行演示,并与学生共同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
步骤5:合作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中位线定理相关的练习题或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相互合作,提高问题解决和数学推理能力。
步骤6: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建筑设计、地理测量等领域。
通过实际案例的讨论,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中位线定理课时集体备课卡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课题中位线定理主备人参与者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会证明中位线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探索并了解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3、体会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作用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
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难点:转化等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法观察归纳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集体备课个性展示"导入1、如右图,若D、E分别是边AB 、AD的中点,你能得出DE与BC的关系吗2、若过D作DE′∥BC,交AC于点E′,则E与E′有何关系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课本第34页至第35页例题1上方所有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初步给予证明。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合作交流:(1)各自证明方法的交流,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2)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思路1:将梯形的中位线转化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借助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获得证明,如图(2),这样添加辅助线后,把线段AD转化到CG,EF就是△ABG的中位线,从而命题得到证明思路2:EF=(AD+BC)意味着EF是AD、BC的平均值,因而可否截长补短。
如图(3)(四)精讲点拨(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2)第37页例题2。
*练习达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拓展提升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的所形成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请你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是——————————形。
2、——————————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4、——————————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
三角形中位线集体备课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本节课内容选自青岛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第四节。
教学过程教学时间安排(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0分钟(二)生生合作,探索新知 10分钟(三)深化提高,例题讲解 10分钟(四)发展能力,智海扬帆 7分钟(五)课堂小结,感悟收获 2分钟(六)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分钟(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新课开始前考考大家的常识,意大利有个著名的建筑大家知道是什么吗?是比萨斜塔,比萨斜塔背靠比萨大教堂,以它的“斜”闻名于世。
现在有个未来的数学家小明,前往参观了比萨斜塔,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测量比萨斜塔底部由A点到B点直线的距离?【设计意图】初中生喜欢新奇多变的事物,所以以直观图片导入,利用求比萨斜塔两点间距离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思考,探索,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这里学生会有很多种猜想,都给与肯定和鼓励,并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也能帮助小明,激发同学的好奇心。
(2)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剪刀和卡纸,展示问题:一个直角三角形,能否只剪一刀,使剪开的图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同学能较快的发现如何操作,总体有两种操作方法,如图。
有了直角三角形的基础,提出难度稍大的问题(3)一个任意的三角形,能否只剪一刀,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 四边形?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班级两极分化较严重,通过这种分组动手做的开放性问题激 发基础不好的同学对数学的兴趣,同时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学生“自主 学习”的过程,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做完的小组中抽取一个演示他们的做法。
在这个过程中做出来小组能够 体验成功的喜悦,未完成的小组也能通过演示的小组明白操作过程。
附:操作 (1)剪一个三角形,记为ABC ;(2)分别取AB 、AC 的中点D 、E ;(3)沿DE 将三角形ABC 剪成两部 分,并将三角形ADE 绕点E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三角形CFE 的位置,得四边形BCFD ,如右图所示 上面是从感性的角度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所以接下来提出第三个问题(4)能否证明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附:证明:∵三角形CFD 是由三角形ABC 旋180°得到的,∴AE=CE,DE=EF,AD=CF∵点D 和E 分别是边AB 、AC 的中点,故AD=BD,AE=CE∴DB=CF∵∠ADE=∠F∴AD//CF ,即DB//CF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DB=CF 且DB//CF∴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口述思路,给与鼓励实际上DE 就是一条中位线,告诉同学这个事实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中 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2. 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即连接三角形两个中点的线段。
2.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中位线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性。
教学方法:1. 利用几何模型或实物模型展示三角形中位线。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原三角形的关联。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定义三角形中位线。
2.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三角形中位线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性。
作业:1. 学生绘制一个任意的三角形,标出其中位线。
2. 学生观察并分析中位线与原三角形的相似性。
第二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推理证明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性质和几何推理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等于原三角形对应边的一半。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推理和证明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画图和逻辑推理,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和几何推理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指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
作业:1. 学生独立完成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2. 学生练习运用几何推理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几何问题。
2. 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在几何证明和计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题,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价值。
教学活动:1. 教师提出实际几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案
活动二:
问题牵引
导入新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画出图形,引导学生证明:对于证明某条线段是某条线段的一半,常用的几何方法是“加倍法”、“折半法”,通过三角形全等把问题化归到平行四边形中去,然后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来解决.
练:如图, 内有一点P,EF是 的中位线,MN是 的中位线,求证:四边形MNFE是平行四边形.
例2、在四边形ABCD中,AD∥BC,M为AB的中点,且DM平分 ,CM平分 ,AD=3cm,BC=7cm,求DC的长.
练:已知BE、CF分别为 中 、 的平分线,AM⊥BE于M,AN⊥CF于N,
求证:MN∥BC.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案
课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课型
新授
案序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并会用定理进行计算或证明.
数学思考
通过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情推理能力以及应用数学意识.
解决问题
通过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与体验,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1、回顾知识
2、总结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又从理论上进行了验证.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时机.
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能够促进理解,提高认识水平,从而促进数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地进行知识建构,实现良性循环.
15.5《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和领会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感悟几何学的推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情推理意识,形成几何思维分析思路,体会几何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探索与推导.学习过程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三角形的中线?2、三角形的中线有几条?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问题引入:接下来,我们就要来探究一个问题,A、B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2、用例题证明中位线的定理:例: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中线,求证:DE∥BC,且DE=1/2BC.证明:如图,延长DE到F,使EF=DE,连结CF.∵DE=EF,AE=EC,∠AED=∠CEF,∴△ADE ≌△CFE∴AD =FC ,∠A =∠CEF∴AB ∥FC又AD =DB∴BD //CF所以,四边形BCFD 是平行四边形.∴DE ∥BC 且DE =21BC .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解决引入问题: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 、B 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在A 、B 外选一点C ,连结AC 和BC ,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D 、E ,如果能测量出DE 的长度,也就能知道AB 的距离了.(AB =2DE )三、应用迁移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E 、F 、H 、M 分别是A B 、BC 、CD 、DA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 FHM 是平行四边形.分析:因为已知点分别是四边形各边中点,如果连结对角线就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三角形,这样就可以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来证明出四边形EFGM 对边的关系,从而证出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结AC .∵AM =MD ,CH =HD∴HM //AC ,HM =1/2AC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同理,EF //AC ,EF =1/2AC∴HM //EF∴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四、例题解析已知:如下图,在△ABC 中,AD =DB ,BE =EC ,AF =FC .求证:AE ,DF 互相平分.AD FB E C五、教学小结①三角形中位线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②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几何的基础知识。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通过定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性质和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对三角形有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能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知识。
但是,学生对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够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2.难点:如何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相关图片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教学工具: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方便学生进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桥梁的设计、自行车的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发对三角形中位线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的定义和相关性质,同时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定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利用给出的三角形图形,进行操作和观察,验证中位线定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初中中位线定理教案
初中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3. 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中位线的定义和性质;2. 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1. 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2. 解决相关几何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2. 几何图形和模型;3. 练习题和答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线段中点知识,例如线段的中点定义和性质;2. 提问:线段的中点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吗?它和线段的哪些属性有关系?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引入中位线的概念:在三角形ABC中,连接BC边的中点D,那么线段AD就是三角形ABC的中位线;2. 引导学生观察中位线的位置和性质,如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3. 讲解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2. 引导学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如求解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3. 提供答案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答案。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中位线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工程、设计等领域;2.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如求解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等;3. 引导学生总结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中位线的定义、性质和中位线定理;2. 提问:你认为中位线定理在几何学中有什么重要性?它解决了哪些问题?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中位线定理的应用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3. 学习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3中位线定理(教案)
举例:
a.难点一:理解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发现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原理,从而理解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
b.难点二: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如何运用中位线定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案例分析这一部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运用中位线定理时,还不太熟练。针对这个问题,我考虑在以后的课堂上增加一些类似的例题,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运用定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他们积极讨论、分享观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个问题是在总结回顾环节,部分学生表示对中位线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中位线定理的理解。
最后,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反思,能够找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改进,让每位学生都能在中位线定理这一章节中学有所获,真正提高他们的几何素养。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中位线定理,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中位线定理的概念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可能是因为这个定理涉及到几何图形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几何概念,帮助他们建立几何直观。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 学设计 (表格版)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2)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2. 能力与过程目标:借助动手操作及动画变换等形式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 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相互转化的辩证的观点的教育。
4. 情感目标: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2、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教学方法】对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引入采用发现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探索、猜测、联想等自主探究的方法先获得结论,再去证明。
在此过程中,注重对证明思路的启发和数学方法的渗透,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中,始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
【教学用具】教师:三角尺、剪刀、三角形纸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学生:基本学具、导学案【设计理念】本节课我设计故事和问题情境导入,以学案导学,变静态、封闭型课堂为动态、开放性的知识互动交流和探究。
借助动手操作演示,配合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多媒体手段的动态辅助演示,用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力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过程,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简单的操作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构建各种数学模型,总结数学思想和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过程中选用的习题练习又易到难,梯度递升,贯穿了转化、一题多解、方程、倍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融知识生成与解决途径于其中,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内涵。
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对于作业中的错误,教师要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指导学生进行改正。
-鼓励学生家长参与作业的监督和讨论,增强家庭对数学学习的支持。
(四)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结束后,我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旨在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他们的解题方法,了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个性化的指导和鼓励。
(五)总结归纳
课堂练习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我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强调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的应用。
然后,我向学生介绍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并利用几何画板展示一个三角形的图形,指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让学生观察中位线的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在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产生兴趣的基础上,我开始系统地讲授新课。首先,我详细讲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让学生明确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
最后,我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现象,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他们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要求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与三角形中位线相关的基础题目,这些题目旨在帮助学生回顾和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定理的证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课堂教案设计1.启发学生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义,观察图形,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DE ∥BC ,且DE =21BC .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证明猜想.思路一 构造平行四边形方法3 引导学生从对边平行构造两平行四边形证明猜想证明:过点C 作CF ∥BD ,与DE 的延长线交于点F .∵ CF ∥BD , ∴ ∠A=∠ECF .∵ AE =CE ,∠AED=∠CEF , ∴ △ADE ≌△CFE . ∴ AD =CF . ∵ BD=AD , ∴ CF=BD .∴ 四边形DBCF 是平行四边形. ∴ DF //BC ,DF =BC .∴ DE //BC ,DE =12BC .通过三种构造平行四边形的方法证明猜想,得到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引领学生总结利用三种添加辅助线,构造图形的方法.思路二 引导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EFDCBA运用定理解决问题1.出示练习题如图,在△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AC=10,BC=14,求四边形DECF的周长.通过本习题,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用三角形解决平行四边形问题.2.出示练习题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点D,ED=3,求AB的长度.通过本习题,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位置关系的应用.3.出示例题例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总结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有时用到平行关系,有时用到倍分关系,也可能同时用到这两个关系。
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出示练习题通过例题的解答,体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是计算线段长度,证明线段平行的重要依据.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定理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定理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定理教学目标:1. 理解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中位线的长度和位置关系;3. 运用中位线定理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黑板、白板、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2. 学生准备:铅笔、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教师通过引入实例或问题,激发学生对中位线的好奇心和兴趣;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中位线有什么了解?它在三角形中有什么作用?Step 2:概念解释与讲解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向学生解释中位线的概念: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对边中点的线段;2. 结合图示,讲解中位线的性质:中位线与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
Step 3:实例演示与练习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展示中位线的示意图,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2. 让学生在三角板上绘制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并找出其中的中位线;3. 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计算中位线的长度,并验证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且该点距离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Step 4:拓展应用1. 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展示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实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与中位线定理相关的问题,如证明中位线定理、求解三角形的面积等。
Step 5:归纳总结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中位线的性质和定理;2. 学生归纳总结中位线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Step 6: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练习题或探究性问题,以巩固学生对中位线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评估学生对中位线概念的理解和掌握;2. 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中位线定理的应用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中位线与其他线段(如角平分线、高线等)的关系;2. 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测量,验证中位线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案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即连接三角形两个中点的线段。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1.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模型或者绘图软件,展示三角形中位线,让学生观察和触摸。
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
第二章:探索中位线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证明来验证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证明方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引导学生运用几何证明方法,证明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第三章:应用中位线定理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
第四章:巩固与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4.2 教学内容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鲁教版数学八下8.4中位线定理教案(20201124144751)
8.4中位线定理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现在要测量出A、B两点间的距离,但又无法直接去测量,怎么办?这时,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 和BG,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D、E,如果能测呈:出DE的长度,也就能知道AB的距离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要来探究其中的学问。
.二、探究活动(一)学生看书: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三角形的中位线。
学生思考:(1)一个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你能画出来么?请学生画岀三角形的中位线。
学生活动:动手画图,与同伴交流,得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三条。
(2)请学生画岀三角形的中线,并说岀三角形的中线与中位线的不同教师:(3)正确理解中位线的含义:三角形的中位线立义的两层含义:①•••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DE为△ ABC的中位线②••• DE为△ ABC的中位线 D.E分别为AB、AC的中点三、探索中位线的性质1、提出猜想:如右图,已知,l^EAABC中,DE是△ABC的中位线,△ ABC的中位线DE与BC有怎样的位宜和数量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它的一半。
2、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学生活动:动手证明,并与同伴交流。
老师用几何画板演验证学生猜想,并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如图,TDE是AABC的中位线”•••DE〃BC. DE= - BC2立理证明过程:已知:DE是AABC的中位线求证:DE/7BC, DE=-BC2证明:如图,延长DE至点F,使EF二DE,连接CFV AE=CE, ZAED二ZCEFAAADE^ACFE(SAS)・•••AD二CF, ZADE=ZF.•••BD〃CF ・VAD=BD,ABD=CF.・•.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等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F〃BC, DF二BC・ADE//BC, DE= - BC2穿”插练习:1、如图:^EAABC中,DE是中位线(1)若ZADE二60° ,则ZB二 _____ •为什么?AD / \E(2)若BC=8cm,贝i]DE 二 __________ 为什么?2、如图:D 、E 、F 是AABC 各边的中点,那么四边形ADEF 是 四边形。
《中位线定理》教学设计
《中位线定理》【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初三2、课时:13、学科:数学4、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若干张三角形纸板,彩色油性笔,剪刀.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初三数学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三角形中位线既是前面已学过的平行线、全等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内容的应用和深化,同时为进一步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打下基础,尤其是在判定两直线平行和论证线段倍分关系时常常用到。
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及应用中,处处渗透了归纳、类比、转化等化归思想,它是数学解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3)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相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体会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在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情感目标通过拼图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观察、勇于探索、严密细致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教学方法】学生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经历、猜测、证明的过程,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在课堂教学,我始终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教学思想,通过引导学生实验、观察、比较、分析和总结,使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全过程。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六个环节:复习提问,巩固旧知设景激趣,引入新课概念学习,感悟新知拼图活动,探索定理巩固练习,强化新知小结归纳,作业布置㈠复习提问,巩固旧知问: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的内容2、叙述定理的两个推论(画图示意)练习:AD是中BC边上的中线,E为AD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F,若AF=2,求AC 的长。
过D点作BF的平行线交AC于M,因为BD=DC,AE=ED,利用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推论2,可得AF=FM=MC,所以AC=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集体备课卡备课日期:课题中位线定理主备人参与者课型&
新授
使用时间教者
学习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会证明中位线定理。
2、会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探索并了解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
3、体会证明过程中辅助线的作用以及转化等数学思想。
重难点重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与运用。
难点:转化等数学思想的培养。
教法观察归纳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1、如右图,若D、E分别是边AB 、AD的中点,你能得出DE与BC的关系吗!
2、若过D作DE′∥BC,交AC于点E′,则E与E′有何关系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自学课本第34页至第35页例题1上方所有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说出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3)初步给予证明。
*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
合作交流:
(1)各自证明方法的交流,从中优选最佳方案。
(2)小组同学合作探讨梯形
的中位线定理。
思路1:将梯形的中位线转化
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借助于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可获得
证明,如图(2),这样添加辅助线后,把线段AD转化到CG,EF就是△ABG 的中位线,从而命题得到证明
思路2:EF=(AD+BC)意味着EF是AD、BC的平均值,因而可否截长补短。
如图(3)
;
(四)精讲点拨
(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2)第37页例题2。
练习
达标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拓展提升
(
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的所
形成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请你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任意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都
是——————————形。
2、——————————的四
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3、——————————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4、——————————的四边形,其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