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景抒怀诗鉴赏定
即景抒情诗的鉴赏兼有诗歌赏析示例
知识点:
▪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 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 交融、融情于景,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诗歌。
探究一:根据题目你怎样判断是即景抒情诗?
《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望月怀远》《题李凝幽居》
一、以“登”、“书”、“望”、“游”、 “观”、“题”等词语为题。
如《登鹳雀楼》(王之涣)、《望庐山瀑布》(宦游人,偏惊 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 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 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
基本解读:
此诗写诗人宦游他乡,春 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 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 物候"才有"惊新"之意。 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 写江南新春景色,诗人怀 念中原故土的情意。尾联 点明思归和道出自己伤春 的本意。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望月怀远》
思归
《与诸子登岘山 》
诗人思念远方亲人的深挚感情
求仕不遇心情苦闷
探究三:这四首诗歌分别用了什么手法?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触景生情、直抒
《渡湘江》
胸臆
《望月怀远》
即景抒情,对比、拟人、 反衬、移情于景
《与诸子登岘山 》
情景交融,构思精巧,化用古 人诗句
借古抒怀,触景伤情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 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 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 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 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 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 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 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 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 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 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
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 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 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 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 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 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 《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 篇。
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 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 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 清——忧愁忧思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 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 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因 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 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 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 象征物。
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一、专题阐述 即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题材也相当 广泛。写景抒情的方式一般来说分为两种: ①即景抒怀: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因眼中所见 景物 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 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 如: 广东2005年高考试题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②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 胸
【练一练】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 貌)。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参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 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 者 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 的情怀。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题材解读:即事(景)抒怀诗
即事(景)抒怀诗题材解读一、题材特征(1)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都在“抒怀”。
(2)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3)常见意象:闲居、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阴晴、夕阳、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芳花、流水等身边之事、眼见之景。
二、内容情感(一)内容:随意出现的身边之事、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宴集、登高、仕途升贬、科考、郊游、天气变化等等引发的人生感触或闲情逸致。
(二)情感:(1)寄情山水,对宁静和平、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热爱向往。
(2)生活感悟或理性思考,如伤感、偶得、诙谐自嘲。
(3)对现实哀怨不满、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4)酬赠应答之作,关心祝福、怀念同情他人,表白自己的心志情操,或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触景生情,借景抒情。
④用典抒情。
四、鉴赏指导(一)即事抒怀诗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
1.“五抓”探求作者之感怀(1)抓作者遭遇及背景一般来说,纳入高考试卷的古典诗词,熟悉的作家交待背景,不熟悉的作家一般对作者作简明介绍,再交待背景。
如此通过知人论世,诗歌中的情感就心里有数了。
(2)抓意象意境叙事诗一般也离不开写景,写景自然离不开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将主观情感融入了的客观的物象,写进诗歌的景、物就成了意象。
比如“孤舟”“孤雁”“鹧鸪”“杜鹃”“西风”“南浦”“明月”……多个景、物也就能构建意境了。
意境就是烙印上诗人主观感情的画面。
2.即景抒情诗
即景抒情诗
题李凝幽居
贾 岛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思考填空
题中“题李凝幽居”中的 写 “题”字的意思是__,“幽居” 僻静的居处 的意思是_________。 邻舍稀少 “少邻并” 是____的意思, “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 不违背诺言 言”表示__________。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 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 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 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前往投靠,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 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 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 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 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 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2005年高考广东试题
春日登楼怀归① 寇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②,沉思忽自惊。 注:①此诗约作于980年,诗人时年十九,进士及 第.初任巴东知县。 ②旧业,这里指田园家业。清渭,指渭水。 (1)请写出这首诗颈联中一组对仗的词语。 (2)从首句的“聊”到末句的“惊”,反映了诗人怎样 的感情变化?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3)北宋翰林图画院曾用“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作为考题,夺魁者画的是“一船夫睡舟尾,横一孤 笛”。你认为这幅画能表现这两句诗的内容吗?请说明 你的理由。
即景抒情诗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即景抒怀诗鉴赏定
即景抒怀诗鉴赏(快班定稿)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通过做题,掌握咏物诗的解题步骤。
二【自主学习】(一)、即景抒情诗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也称为借景抒情诗。
(二)、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三)、即景抒情诗歌常见意象举例(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四)、即景抒情诗常见意境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清幽等(五)、即景抒情诗表达的情感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题试做】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1).词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2)此的下片“帘半卷,燕双归”这一景物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情感?(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
鸟落泪。
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我赞成诗人落泪。
该联运用了触景生情的写法,诗人面对国家破碎,种种念头齐涌上心头,禁不住见花落泪,闻鸟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示例二)我赞成花鸟落泪。
诗人移情于物,以花鸟拟人,写花也溅泪,鸟亦惊心,表达了诗人伤感时世的感情。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两句中“抵万金”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展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以及他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即景抒情诗鉴赏例说(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即景抒情诗: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 诗作。也可以叫“写景抒情诗”。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 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 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即 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 深切动人。
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
多与战争相联系,体现军人远 征在外,家人绵绵的离恨和思 念之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砧[zhēn],即捣衣石,又名
• 孤舟一系故园心。 “女须砧”。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子夜吴歌》
• 雨乍晴,月笼明,秋香院落砧杵鸣。二三更,千万声, 捣碎离情,不管愁人听。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写景
登 高
抒情
首联
起
颔联
承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转
尾联
合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玉露 枫树林 巫山巫峡 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
凋伤 萧森 兼天涌 接地阴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丛菊 孤舟 寒衣 刀尺 白帝城 暮砧
两开 一系
高 急
一、缘景析情:分析景物特征及情感指向
• 秋兴八首(其一)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 江间波浪兼天涌, • 塞上风云接地阴。 • 丛菊两开他日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 • 白帝城高急暮砧。
即景抒情诗鉴赏知识
一.初步鉴赏即景抒情诗,要学会从下列几个角度去掌握。
第—,要体味诗歌中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人们分析古诗的各种说法:如“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等,都指出了中国古典诗问最常用的艺术手法是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自然景物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会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人的特定情感服务。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就是一首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的好诗。
烟花含愁,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诗人的无尽思念,诗人的惜别之情,从每一个画面中渗透出来了。
第二,要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像上面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当然好理解,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丰富的色彩,活泼的诗情,飞动的意象,除了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外,如果我们了解到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就更容易体会到作者这首即景之作,还包含着一种万象更新的企盼和买舟东下的欢悦。
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
分析诗歌,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三,要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写景的方法很多,简而言之,要留意作者观察景物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要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要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动、静结合(“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
此外,诗歌中传统的比兴手法,也是要注意的。
至于语言运用方面,我们既要学会欣赏像盛唐诗人所描写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又要善于体会诗人们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摹(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通过不断的读解、体味、剖析,领会诗人的不同风格和技巧。
在诗词中,写景部分和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列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在一句之中,上半写景下半抒情;在两句中,上句写景下句抒情或上句抒情下句写景的;在四句中,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或上两句抒情下两句写景的;在一首之中,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或上半部分抒情下半部分写景的。
古诗赏析之即景抒怀诗
古诗赏析之即景抒怀诗古诗赏析之即景抒怀诗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那么,这类诗该如何欣赏呢?首先,要欣赏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结合得是否高明。
且看下面这首唐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离开了故乡,立马在西域路上。
回望长安景色,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凄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禁思乡念亲,双泪痛流。
这里真实而率直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到亲切可信。
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奉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切地托他带个报平安的口信回家的情景。
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凉和相逢的意外所引起的诗人对亲人真挚、深厚的眷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这瞬间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便具有了典型的意义。
诗作在平易之中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味诗人所抒之“怀”是否真挚感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具有传奇色彩“本事”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关于此诗的“本事”是这样的:“崔护……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
叩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女子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门,发不胜情而入,崔亦睠盼而归。
嗣后绝不复至。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唐孟棨《本事诗·情感》)本诗次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不仅为艳若桃花的“人面”设置了美好的背景,衬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而且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目注神驰,情摇意夺的情状和双方脉脉含情、未通言语的情景。
《即景抒情诗》
月
升起
Hale Waihona Puke ——高照——西斜 —— 坠落
全诗以月为主体,紧扣月下的春、 江、花,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 统摄全诗。
赏析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这四句描写一幅怎样的图画?为什么用
“生”不用“升”? 描写出一幅江海相连、月共潮生、光照万 里的图画,境界开阔。 用“生” 写出明月随着奔腾的潮水喷薄 而出的宏大气势,而且赋予月亮和海潮以生命。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江畔之人谁人最先见到这轮明月(空间), 江上之月番番照临人寰,然而不知青天有月来自 何时,江畔有人又始自何时,人与月何时相遇的 (时间)。以“人见月”,“月照人”反复吟味, 造成抒情味很浓的咏叹,让人回肠荡气。 关于人生的探索,人类一直没有间断。 “天地终无极,人命若朝露”(曹植)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阮籍)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人生苦短
鉴赏“念天地之悠悠”
诗人看到宇宙的辽阔与绵长,个人却渺小而短暂,更何况生 不逢时、怀才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 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 味。
“独怆然而泣下”体现 了什么情感?
作者面对悠悠天地,不 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 中来,怆然流泪了。本 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 抒发了怀才不遇孤寂。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对宇宙和人生悟出了怎样的哲理? 诗人将明月永照与人生更替对照着来写, 阐明了“宇宙是永恒的,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 但作为整体的人类的存在是绵延长久的”这一 哲理,虽有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和绝 望,缘于对人生的热爱。
诗歌鉴赏(三)即景抒情诗
【练一练】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贵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石大而多的样子(地 貌)。 (1)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参考】“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 上 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 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作 者 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 的情怀。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 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 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 十分冷落的地方。 (1)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网”有“网住”之意,本处运用拟人手法非常形象生 动地 描绘出细雨密集成网的景象,同时作者借细雨网春来表达 自己对春天的留恋。
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 要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 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知识补充——意象(动物类) 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 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 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 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 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 说,尤为强烈。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 (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即景抒情诗鉴赏讲课版解答
么特征?
【景物】月落、乌啼、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
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
感情 。
课堂示例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激趣导入
中国自古就是诗歌璀璨的国度。诗人们 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或潇洒或沉郁,或粗犷 或婉约。不仅如此,就连作诗的速度都有所 差异:有的人七步成诗,他叫 ;有的人 指物立就,他叫方仲永;也有人作诗是慢工 出细活,那么你知道最慢的诗写了多久么? 猜猜看吧!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他叫贾岛
了解作者
知识点回顾:
即景抒情诗: 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 情的诗作。 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 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 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 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即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 情丰意密,深切动人。
即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 题材也相当广泛。写景抒情的方式一般来说 分为两种: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
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 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 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 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 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常见意象所含意义
芳草: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表示凄苦之音。 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 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芦花:顠零之意。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学生答案这首诗表达了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怀念。
分析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中描写了秋夜中的景色,如梧桐叶、砧杵声等,这些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在客乡的孤独和无助,如“隔嵯峨白帝城,捱长宵何处销凝?”这些细节描写增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读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然后通过分析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和情节,来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的意境和氛围,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形象描写,而忽略了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例3读___的《金陵望汉江》回答: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答案诗中运用了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
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和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分析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长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长江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远方的向往之情。
孤帆、碧空、长江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广阔、壮美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豁达和追求自由的精神。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的意象,然后通过分析这些意象所营造出的意境和氛围,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分析时,要注意把握诗的整体意境和氛围,同时也要注意意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这篇文章分析了元曲《浪淘沙·北客行》和唐诗《塞下曲》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在《浪淘沙·北客行》中,作者通过秋天夜晚的梧桐叶、明月、___、砧杵声、___和孤雁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客居异乡、孤单悲苦的思乡之愁。
而在《塞下曲》中,黄云、风沙、貂裘、金笳、朔雪、铁马、云水和葡萄酒等意象营造了肃杀严整的意境,表现了在风沙之中巡行的羽林子生活的艰苦,以及他们的豪迈情怀。
诗歌题材鉴赏——即事(景)抒怀诗
三大常见类型•春秋感怀
即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事
秋怀①
(
欧阳修
景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抒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怀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
诗
【注】①宋仁宗庆历五年,“庆 历新政”失败,欧阳修因为范仲
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解析: ①对秋日风物的喜爱; ②对自身处境的感伤; ③对朝政国事的担忧; ④对无为受禄的愧疚; ⑤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⑥对归而不得的无奈。
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 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即 学习目标: 事 1、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特点。 ( 2、了解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常用意象和情感。 景 3、熟悉即事(景)感怀类诗歌的几种具体表现形 ) 式。 抒 怀 诗
(一)题目标志
即
多含有“即事”“即景”“抒怀”等字眼。
事 (二)常见意象
(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
景
专注于考即事诗。
)
高考这么喜欢考此类诗歌,原因有二:一是在中国古代,诗人触事或
抒 怀
触景兴咏,因事或因景立题,即事或即景创作的现象非常普遍,即这类诗 歌特别多。其次,这类诗题材广泛,表达的感情即时而发而不落窠臼,就 是特别不容易让人以类型诗的内容与情感来穿衣戴帽。
即事抒怀诗鉴赏及练习
即事(景)抒怀诗鉴赏一、内涵即事(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二、内容即事(景)抒怀诗的基本内容是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包括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三、标志①诗歌中包含叙事或写景内容,重点在作者由所叙之事或所写之景而生发的感慨之情。
即事抒怀偏重于叙事,即景抒怀偏重于写景,其重点在“抒怀”。
②标题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四、常用手法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叙事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虚实结合;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③侧面描写的运用;④白描与细节的手法。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五、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了诗人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对现实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六、鉴赏技巧第一步: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怀的事。
第二步: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引出观点。
第三步:分析感怀的表达技巧(怎样写事,怎样抒情,事与情怎样结合)。
七、即悟即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西汉翟公做廷尉时,宾客阗门;等到失势废官,宾客绝迹。
此处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问题: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即悟即练参考答案:1.表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及政治失意的落寞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
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古诗分类繁多,本文因为鉴赏的需要,将其分为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即景抒情诗和即事感怀诗的鉴赏方法在即景抒情诗中,诗人所借助的客观景物往往是山、水、田园、鱼虫鸟兽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客观景物上,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由所描写的景物触发。
因此,可以以赏析景物为切入口来答题。
其提问方式有:①请结合诗句说明其中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②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③全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以上3个题干,有问表现手法的,有问思想感情的,有问意象运用表达情感的,基本包涵了古诗考查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解答即景抒情诗题时,研究题干的特点不重要,因为其设问方式与其他古诗基本一样。
所以,我们得把研究重点放到答题内容和方法上去。
下面我们用3个例题解说。
例1 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学生答案诗中采用了夸张、直抒胸臆的手法,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是夸张的手法;人在秋日原野上分外悠闲是直抒胸臆。
分析答案找出了诗句中的重要景物,但是分析手法时出现了错误。
不是鸟儿飞到落日上栖息,而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
点拨答此类题的方法是:首先提取诗中景物——落日、鸟、秋原。
然后通过指出景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表现手法。
落日、鸟儿是动态的,秋原是静态的,由此得知表现手法是动静结合。
最后分析情景关系,不是直接抒发内心情感,而是寓情于景,鸟儿向天边落日飞去,开阔的秋日原野,这些意象营造出一幅空旷幽静的画面,由此分析出寓情于景的手法。
示例①动静结合。
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
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例2 读赵善庆《水仙子·客乡秋夜》回答:这首元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梧桐一叶弄秋晴,砧杵千家捣月明,关山万里增归兴。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即景》赏析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即景》赏析
出自南宋诗人朱淑真的《即景》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赏析
这首是描绘了春末夏初的景象,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郁郁寡欢的心情。
前两句有静有动,表态中的“清影”和“幽窗”动态中的“竹摇”和“鸟噪”,真是绘声绘色。
后两句将前句中的烦躁情绪进一步深化,初夏时分海棠花写了,柳絮也飞尽了,白天越来越长了,实在给人一种“困人”的感觉。
全诗寄情绪于景物,淡淡几笔,却极具感染力。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即景抒怀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 --- 即景抒怀诗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惹起了心中的某种感想,于是描述当时的光景来抒发自己的感触。
与借景抒怀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一样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种诗作题材宽泛,诗人常常是兴之所至,好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那么,这种诗该怎样赏识呢?第一,要赏识即事感怀诗的“事”与“怀”联合得能否高妙。
且看下边这首唐诗: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 泪不干。
立刻相遇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全。
*龙钟:泪水淋漓沾湿的样子。
诗的前两句抒写自己走开了故土,立马在西域路上。
回望长安风景,一种从未有过的孤寂悲凉之感袭上心头,不由思乡念亲,双泪痛流。
这里真切而率真地抒写了诗人的这种心情,令人感觉和蔼可信。
后两句生动传神地写了路中偶遇受命返京述职的故知,急迫地托他带个报安全的口信回家的情形。
这里突出了环境的荒芜和相遇的不测所惹起的诗人对亲人诚挚、深沉的怀念之情。
此诗不假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诚挚。
这瞬时的触动所表达的感情正是很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一经诗人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归纳,便拥有了典型的意义。
诗作在平和之中显出丰富的神韵,自能人心所向,恒久不忘。
其次,我们还要体会诗人所抒之“怀”能否诚挚动人。
我们来看唐人崔护拥有传奇色彩“本领”的《题国都南庄》:昨年今天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哪处去,桃花仍旧笑春风。
对于此的“本领”是的:“崔⋯⋯ 士下第,清明天,独游国都南,得居人庄,一之,而花木萃,寂若无人。
叩久之,有女子自隙之,曰:‘ 耶?’以姓字,曰:‘ 春独行,酒渴求。
’女子以杯水至,开,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有余妍。
崔以言挑之,不,目注者久之。
崔辞去,送至,不情而入,崔亦睠盼而。
嗣后不复至。
及来清明天,忽思之,情不行抑,径往之,如故,而已扃之,因于左扉曰⋯⋯”(唐孟棨《本领·感情》)本次句“人面桃花相映”不若桃花的“人面” 置了美好的背景,出了少女光彩照人的面影,并且委婉地表出人目注神,情意的情状和两方脉脉含情、未通言的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通过做题,掌握咏物诗的解题步骤。
二【自主学习】(一)、即景抒情诗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也称为借景抒情诗。
(二)、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三)、即景抒情诗歌常见意象举例(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四)、即景抒情诗常见意境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清幽等(五)、即景抒情诗表达的情感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题试做】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2)此的下片“帘半卷,燕双归”这一景物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情感?(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情景,蕴含怎样的情感?(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三、(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请结合诗歌中间两联,分析诗人心境。
(5分)(2)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3分)【答案】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四、(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通过做题,掌握咏物诗的解题步骤。
二【自主学习】(一)、即景抒情诗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也称为借景抒情诗。
(二)、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三)、即景抒情诗歌常见意象举例(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四)、即景抒情诗常见意境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清幽等(五)、即景抒情诗表达的情感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题试做】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2)此的下片“帘半卷,燕双归”这一景物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情感?(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试题答案】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
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1)作者在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情景,蕴含怎样的情感?(4分)(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答案:修禊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增添愁绪,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更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
三、(四川卷)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8分)秋暮吟望赵执信小阁高栖老一枝①,闲吟了不为秋悲。
寒山常带斜阳色,新月偏明落叶时。
烟水极天鸿有影,霜风卷地菊无姿。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一枝”语出《庄子·逍遥游》“鸿鹄巢于深林,不过一枝”。
“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1)请结合诗歌中间两联,分析诗人心境。
(5分)(2)简要赏析颔联中“常”“偏”两词的妙处。
(3分)【答案】⑴“常”字强调时间频度,将随朝暮变化的山色写为常着落日之色;“偏”突出情态,将新月照落叶的自然现象视为有意为之。
“常”与“偏”改变景物的客观性,为情造景凸显诗人心绪与情感。
四、(2013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 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 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 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 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竹轩生活?(4分)(2).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5分)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5分。
答出视听结合并加以分析,给2分;若答出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可给1分。
答出光影变化,给1分;答出比拟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的特点。
2.方法与过程:通过做题,掌握咏物诗的解题步骤。
二【自主学习】(一)、即景抒情诗概念即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也称为借景抒情诗。
(二)、即景抒情诗鉴赏要点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三)、即景抒情诗歌常见意象举例(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相思)如杨柳、长亭、南浦、酒等(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月亮、鸿雁、双鲤、捣衣等(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如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等(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如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等(5)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如红豆、莲花、连理枝、比翼鸟等(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或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如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等(四)、即景抒情诗常见意境苍凉、雄浑、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空寂、幽静、幽美、宁谧、朦胧、寥落、萧条、荒凉、冷寂、凄清、清幽等(五)、即景抒情诗表达的情感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
3.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4.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考题试做】一、(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2)此的下片“帘半卷,燕双归”这一景物的描写,暗含着怎样的情感?(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