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_中文版)

5复习题1.虽然每条链路都能保证数据包在端到端的传输中不发生差错,但它不能保证IP数据包是按照正确的顺序到达最终的目的地。

IP数据包可以使用不同的路由通过网络,到达接收端的顺序会不一致,因此,TCP需要用来使字节流按正确的序号到达接收端。

2.链路层能够向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有:成帧,链路接入,可靠传送,流量控制,纠错,检错,全双工传输等。

其中,在IP中有的服务是:成帧,检错。

在TCP有的服务是:成帧,可靠传送,流量控制,检错以及全双工传输。

3.会出现冲突。

因为当一个节点在传输数据的同时,又开始接受数据,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发生冲突。

4.时隙ALOHA:1,2和4(时隙ALOHA只是部分分散,因为它要求所有节点的时钟同步)。

令牌传输:1,2,3和4.5.略6.当一个节点传送一个帧时,该节点只有在此帧在整个环网中传播一遍后才释放令牌,这样,如果L/R比传播延时小,令牌环协议的效率将是很低的。

7.248个MAC addresses; 232个IPv4 addresses; 2128个IPv6 addresses8.c的适配器会处理这些帧,但是不会将这些帧中的IP数据包传递给c。

如果A使用的是广播地址,则c不仅会处理而且会传递这些数据包。

9.ARP查询要在广播帧中发送是因为查询主机不知道哪个适配器的地址对应于要查询的IP地址。

而ARP响应时,由于发送节点知道要给哪个适配器发送响应,所以该响应在包含具体目的MAC地址的帧中发送,而不必发送广播帧。

10.不可能。

每个ARP模块管理该局域网内的适配器,并且每个适配器(MAC)拥有唯一的LAN地址。

11.这三种以太网技术具有相同的帧结构。

12.每个比特发生一次跳变,由于是全1码,因此每两个比特之间也会发生跳变。

2*10M次,即每秒2千万次跳变。

13.第5次冲突后,适配器从{0,1,2…,31}中选择K,故K为4的概率为1/32,它对应于204.8ms的时延。

第五章习题:1.最右面的一列和最下面的一行是校验比特。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计算机⽹络原理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络》(第四版)谢希仁第1章概述作业题1-03、1-06、1-10、1-13、1-20、1-221-03.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较适⽤于信息量⼤、长报⽂,经常使⽤的固定⽤户之间的通信。

(2)报⽂交换报⽂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率⾼,可以多个⽤户同时在⼀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易见的。

以报⽂为单位进⾏存储转发,⽹络传输时延⼤,且占⽤⼤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对实时性要求⾼的⽤户。

报⽂交换适⽤于传输的报⽂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络⽤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电报⽹。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率⾼,⽐报⽂交换的传输时延⼩,交互性好。

1-06.试将TCP/IP和OSI的体系结构进⾏⽐较。

讨论其异同点。

答:(1)OSI和TCP/IP的相同点是:都是基于独⽴的协议栈的概念;⼆者均采⽤层次结构,⽽且都是按功能分层,层功能⼤体相似。

(2)OSI和TCP/IP的不同点:①OSI分七层,⾃下⽽上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络层、运输层、应⽤层、表⽰层和会话层;⽽TCP/IP具体分五层:应⽤层、运输层、⽹络层、⽹络接⼝层和物理层。

严格讲,TCP/IP⽹间⽹协议只包括下三层,应⽤程序不算TCP/IP的⼀部分②OSI层次间存在严格的调⽤关系,两个(N)层实体的通信必须通过下⼀层(N-1)层实体,不能越级,⽽TCP/IP可以越过紧邻的下⼀层直接使⽤更低层次所提供的服务(这种层次关系常被称为“等级”关系),因⽽减少了⼀些不必要的开销,提⾼了协议的效率。

③OSI 只考虑⽤⼀种标准的公⽤数据⽹。

TCP/IP ⼀开始就考虑到多种异构⽹的互连问题,并将⽹际协议IP 作为TCP/IP 的重要组成部分。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作业以及答案(中英文对照)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课后作业以及答案(中英文对照)

Chapter11-11.What are two reasons for using layered protocols?(请说出使用分层协议的两个理由)答:通过协议分层可以把设计问题划分成较小的易于处理的片段。

分层意味着某一层的协议的改变不会影响高层或低层的协议。

1-13. What is the principal difference betwee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在无连接通信和面向连接的通信两者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答:主要的区别有两条。

其一:面向连接通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建立连接,在此阶段,发出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

只有在连接成功建立之后,才能开始数据传输,这是第二阶段。

接着,当数据传输完毕,必须释放连接。

而无连接通信没有这么多阶段,它直接进行数据传输。

其二:面向连接的通信具有数据的保序性,而无连接的通信不能保证接收数据的顺序与发送数据的顺序一致。

1-20. A system has an n-layer protocol hierarchy. Applications generate messages of length M bytes. At each of the layers, an h-byte header is added. What fraction of the network bandwidth is filled with headers?(一个系统有n层协议的层次结构。

应用程序产生的消息的长度为M字节。

在每一层上需要加上一个h字节的头。

请问,这些头需要占用多少比例的网络带宽)答:hn/(hn+m)*100%1-28. An image is 1024 x 768 pixels with 3 bytes/pixel. Assume the image is uncompressed. How long does it take to transmit it over a 56-kbps modem channel? Over a 1-Mbps cable modem? Over a 10-Mbps Ethernet? Over 100-Mbps Ethernet?(一幅图像的分辨率为1024 x 768像素,每个像素用3字节来表示。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2 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冯博琴)

计算机网络习题答案(冯博琴)

4. 为什么要研究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标准化问题?
答:为了保证计算机间及网络间方便、快捷的互连互通。
5.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
1)
2)
3) 物理结构:通过通信线路、通信设备将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成一个整体 逻辑结构:在网络协议控制下进行信息传输 主要目的:资源共享
6. 说明在公用网络以及私用网络中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
服务于企业的网络
? 资源共享
? 提高可靠性
? 节约经费
? 通信手段
服务于公众的网络
? 访问远程信息
? 个人间通信
? 交互式娱乐
7. 什么叫耦合度?按耦合度的不同如何区分计算机网络和其它计算机系统?
2. 说明为什么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
答:在网络中使用通信控制处理机CCP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通信功能从主机中分离出来,以减轻主机的负荷。通信控制处理机负责网络上各主机间的通信控制和通信处理,它们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
3. 计算机网络由哪些部分组成,什么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试述这种层次结构观的特点以及各层的作用是什么?琴)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分为一下四个阶段:
1)
2)
3)
4) 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Internet时代
各个阶段特点参加课本。
答:通信控制处理机构成的通信子网是网络的内层,或骨架层,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网上主机负责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拥有者,它们组成了网络的资源子网,是网络的外层,通信子网为资源子网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资源子网上用户间的通信是建立在通信子网的基础上。没有通信子网,网络不能工作,而没有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的传输也失去了意义,两者合起来组成了统一的资源共享的两层网络。将通信子络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使之变成社会公有的数据通信网,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

答:可能,但应用程序中必须额外提供与TCP相同的功能。

5—08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而TCP是面向字节流的?答:发送方UDP 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IP 层。

UDP 对应用层交下来的报文,既不合并,也不拆分,而是保存这些报文的边界。

接收方UDP 对IP 层交上来的UDP 用户数据报,在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地交付上层的应用进程,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

发送方TC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数据块,视为无结构的字节流〔无边界约束,课分拆/合并〕,但维持各字节5—09端口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端口要划分为三种?答:端口的作用是对TCP/IP体系的应用进程进行统一的标志,使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的应用进程能够互相通信。

熟知端口,数值一般为0~1023.标记常规的效劳进程;1024~491515—10试说明运输层中伪首部的作用。

答:用于计算运输层数据报校验和。

5—11某个应用进程使用运输层的用户数据报UDP,然而继续向下交给IP层后,又封装成IP 数据报。

既然都是数据报,可否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哪些功能UDP提供了但IP没提提供?答:不可跳过UDP而直接交给IP层IP数据报IP报承当主机寻址,提供报头检错;只能找到目的主机而无法找到目的进程。

UDP提供对应用进程的复用和分用功能,以及提供对数据差分的过失检验。

5—12一个应用程序用UDP,到IP层把数据报在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发送出去,结果前两个数据报片丧失,后两个到达目的站。

过了一段时间应用程序重传UDP,而IP层仍然划分为4个数据报片来传送。

结果这次前两个到达目的站而后两个丧失。

试问:在目的站能否将这两次传输的4个数据报片组装成完整的数据报?假定目的站第一次收到的后两个数据报片仍然保存在目的站的缓存中。

答:不行重传时,IP数据报的标识字段会有另一个标识符。

仅当标识符相同的IP数据报片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前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与后两个IP数据报片的标识符不同,因此不能组装成一个IP数据报。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因为没有无序的到达方式,所以 DATA[0] 将永远不会到达。.
(b) MaxSeqNum – 1 = 7 是不充分的 证明:(i) 我们假设发送方发送 { DATA[0] , DATA[1], …, DATA[4] },并且全部到达。
(ii) 接收方发送 ACK[5]作为反馈,接收方的窗口将会移动到{ DATA[5], …, DATA[7]}.
CS: 没有影响
关于上述关于时延的影响的 matlab 仿真结果如下图:
(d)本题给出的网络模型能够准确反映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优缺点。这里也 有很多被忽略了的因素,例如:
(i)交换机的存储量和数据处理能力,这能产生很多的时延; (ii)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这可能带来分组交换的多路径传输。
第二章
2-6.假设一条链路上到达比特序列 1101011111010111110010111110110,给出去掉任
我们将五个 1 之后的 0 用红色表示。 接收的序列: 1101011111010111110010111110110 去掉填充物 0: 1101011111^1011111^01011111^110 在这里,没有连续的七个没有被填充物 0 阻断的 1,因此接收方不能检测出
任何差错。
2-18.假设我们想要传输消息 11001001,并用 CRC 多项式 x3 + 1 防止它出错. (a)使用多项式长除法确定应传输的消息。 (b)假设由于传输链路上的噪声使得消息最左端的比特发生发转。接收方的 CRC
2-44.令 A 和 B 是试图在一个以太网上传输的两个站。每个站有一个准备发送的 帧的稳定队列;A 的帧被编号为 A1、A2,等等,B 的帧类似。令 T=51.2µs 是指 数退避的基本单元 假设 A 和 B 同时想发送帧 1,导致冲突,并分别发生选择退避时间 0*T 和 1*T, 这意味着 A 在竞争中获胜并传输 A1 而 B 等待。在这次传输结束时,B 将试图重 传 B1 而 A 试图传输 A2,这种首次尝试又会冲突,但现在 A 退避 0*T 或 1*T,而 B 退避时间等于 0*T,1*T,2*T,3*T 中之一。 (a).给出第一个冲突后 A 立即在第二次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就是说,A 第一 次选择的退避时间 K*51.2 小于 B 的退避时间; (b) 假设 A 在第二次退避竞争中获胜,A 传输 A3,当传输结束时,在 A 试图传输 A4 而 B 试图再一次传输 B1 时,A 和 B 又一次产生了冲突,给出第一次冲突后 A 立即在第三次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 (c) 为 A 在所有余下的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给出一个合理的下界; (d) 然后对帧 B1 发生什么?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课后答案(全部)

计算机网络习题解答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第一章概述习题1-0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这种网络系统是以批处理信息为主要目的。

它的缺点是:如果计算机的负荷较重,会导致系统响应时间过长;单机系统的可靠性一般较低,一旦计算机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系统的瘫痪。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为了克服第一代计算机网络的缺点,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将多台计算机相互连接的方法。

人们首先借鉴了电信部门的电路交换的思想。

所谓“交换”,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就是由交换设备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资源或信道带宽所采用的一种技术。

电话交换机采用的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或线路交换),它的主要特点是:①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用户独占分配的传输线路或信道带宽,即采用的是静态分配策略;②通信双方建立的通路中任何一点出现了故障,就会中断通话,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方可继续,这对十分紧急而重要的通信是不利的。

显然,这种交换技术适应模拟信号的数据传输。

然而在计算机网络中还可以传输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通信与模拟信号通信的本质区别在于数字信号的离散性和可存储性。

这些特性使得它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仅可以间断分时发送,而且可以进行再加工、再处理。

③计算机数据的产生往往是“突发式”的,比如当用户用键盘输入数据和编辑文件时,或计算机正在进行处理而未得出结果时,通信线路资源实际上是空闲的,从而造成通信线路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统计,在计算机间的数据通信中,用来传送数据的时间往往不到10%甚至1%。

另外,由于各异的计算机和终端的传输数据的速率各不相同,采用电路交换就很难相互通信。

为此,必须寻找出一种新的适应计算机通信的交换技术。

1964年,巴兰(Baran)在美国兰德(Rand)公司“论分布式通信”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存储转发(store and forward)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题答案目录第一次作业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 (2)第二次作业 (2)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作用是什么? (2)4.什么是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 (3)2G、3G、4G、的含义是什么? (3)第三次作业 (3)6.什么是传输信道?目前数据通信中经常使用的有线信道主要有哪些? (3)7.什么是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二者相比较宽带传输的优点有哪些? (4)第四次作业 (4)8.分别简述数字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 (4)9.当给出的数据信号为00101101时,试分别画出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波形图。

(4)10.什么是多路复用技术?简述时分多路复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5)第五次作业 (5)13、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5)14、计算机网络拓扑可分为哪几种?每一种的特点是什么? (5)第一次作业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哪四代?其特点是什么?答:1)、第一代计算机网络——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构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但通信线路昂贵,主机负担过重。

2)、第二代计算机网络——共享资源的计算机网络特点: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相互共享资源,这样就形成了以共享资源为目的的第二代计算机网络。

3)、第三代计算机网络——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特点:OSI标准确保了各厂商生产的计算机和网络产品之间的互联,推动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4)、第四代计算机网络——国际化的计算机网络特点: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能够相互交流信息,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紧密性,人工智能技术与网络基础的结合第二次作业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答:计算机网络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1)若干个主机作用:它们为用户提供服务;2)一个通信子网它主要由结点交换机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通信链路所组成;作用:主要负责全网的数据通信,为用户提供数据传输、转接、加工和变换等通信处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5版)》课后答案 中文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5版)》课后答案 中文

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编著)课后习题答案

课后作业:第一章:2,3,8,12,13,14,21,22,24第二章:1,2,4,5,6,10,13,16第三章:3,4,6,7,8,10,13,15,18,20,27,28,30,31第四章:1,2,4,5,7,9,10,11,15,17,21,24,29,32,35,37,39,(44,45)第五章:1,3,9,10,17,21,24,30,34,45,46第六章:2,3,6,7,8,13,14,19,20,22,23,(24,31,32)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字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第1-3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1-3章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概述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电路交换的缺点:电路建立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

(2)报文交换的优点: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

报文交换的缺点:延迟长。

(3)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以分组为传送单位和查找路由。

迅速——不必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的路由选择协议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同时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答: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由用户直接使用。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

工作方式:(1)边缘部分:采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通信方式。

(2)核心部分:采用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1-13 客户服务器方式与对等通信方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答:相同之处:两者所描述的都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1-18 假设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度为2×108m/s.媒体长度L分别为:(1)10cm(网络接口卡)(2)100m(局域网)(3)100km(城域网)(4)5000km(广域网)试计算出当数据率为1Mb/s和10Gb/s时在以上媒体中正在传播的比特数。

解:即求传播时延带宽积。

结果见书上课后参考答案。

1-25 试举出日常生活中有关“透明”这种名词的例子。

答:这种例子有很多。

比如日常家用电器,我们并不知道家用电器具体工作原理,但只要清楚某按钮可以完成什么功能,就可以使用家用电器为日常生活服务。

第二章物理层2-04 试解释以下名词:数据,信号,模拟数据,模拟信号,基带信号,带通信号,数字数据,数字信号,码元,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串行传输,并行传输。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2;计算机网络的开展可划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根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根底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的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复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CODEC把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数字信号后传送出去,把收到的数字信号解码复原成原来的模拟信号。

3 ;什么是数据通信?.数据通信是通过计算机等数据装置和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

4复习题1.网络层的分组名称是数据报.路由器是根据包的IP地址转发包;而链路层是根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包.2.数据报网络中网络层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选路.虚电路网络层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转发,选路,和呼叫建立.3.P200 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选路是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4.是,都使用转发表,要描述转发表,请参考4.2节.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连接状态信息。

每当跨越一台路由器则创建一个新连接,一个新的连接项必须加到该路由器转发表中;每当释放一个连接,必须从该表中删除该项。

注意到即使没有VC号转换,仍有必要维持连接状态信息,该信息将VC号与输出接口号联系起来。

每当一个端系统要发送分组时,它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地端系统的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中。

完成这些无需建立任何虚电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路由器不维护任何有关虚电路的状态信息。

每个路由器有一个将目的地址影射到链路接口的转发表;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使用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该转发表中查找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然后路由其将该分组项该输出链路接口转发。

虽然在数据报网络中不维持连接状态信息,它们无论如何在其转发表中维持了转发状态信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是由选录算法修改的,通常每1到5分钟左右更新转发表。

在虚电路网络中,无论何时通过路由器拆除一条现有的连接,路由器中的转发表就更新。

5.P202 单个分组:确保交付;具有延时上界的确保交付.分组流:有序分组交付;确保最小带宽;确保最大时延抖动.因特网的网络层不提供这些服务.ATM的CBR(恒定比特率)服务同时提供确保交付和计时.ABR(可用比特率)不提供该假想服务.6.交互式实时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和视频会议.这些应用都得益于ATM的CBR服务的实时性.7.正是由于有影子拷贝,在每个输入端口的转发都由本地决定,而不用调用中心选路处理器.这种分散的转发方式避免了在路由器的某一个节点出现转发处理的瓶颈.8.P211 (1)经内存交换: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交换是在CPU控制下完成的.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的I/O设备一样.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输入端口,该端口会先通过中断方式向选路处理器发出信号.于是,该分组就被拷贝到处理器内存中.选路处理器从分组首部中取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找出适当的输出端口,并将该分组拷贝到输出端口的缓存中.(2)经一根总线交换:输入端口经一根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要选路处理器的干预.由于总线是共享的,故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组通过总线传送.(3)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使用一个纵横的网络,是一个由2n条总线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将n个输出端口和n个输入端口连接,一个到达某个端口的分组沿着连到输出端口的水平总线穿行,直至该水平总线与连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之交点.9.P213 如果在输入端口因为交换结构速率慢而引起队列长度的加大,最终将路由器的缓存空间耗尽,就会出现“分组丢失”.如果交换结构速率大于线路速率的n倍(n是输入端口的数量)就可以消除分组丢失的问题. 10.因为输出线速率慢而导致输出端队列长度加大,最终将耗尽输出端口的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就被丢弃了。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1-7)

第1章概述(P2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答: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其特点是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和控制者,终端围绕中心计算机分布在各处,呈分层星型结构,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计算机的主要任务还是进行批处理,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分时系统后,则具有交互式处理和成批处理能力。

(2)以分组交换网为中心的多主机互连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分组交换网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以通信子网为中心,不仅共享通信子网的资源,还可共享资源子网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网络的共享采用排队方式,即由结点的分组交换机负责分组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给两个进行通信的用户段续(或动态)分配传输带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非常适合突发式的计算机数据。

(3)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算机网络: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联,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一个能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X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

这样,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4)高速计算机网络:其特点是采用高速网络技术,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实现,多媒体和智能型网络的兴起。

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特点答: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中文版)

第1 章概述1-3 The performance of a client-server system is influenced by two network factors: the bandwidth of the network (how many bits/sec it can transport) and the latency (how many seconds it takes for the first bit to get from the client to the server). Give an example of a network that exhibits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latency. Then give an example of one with low bandwidth and low latency.客户-服务器系统的性能会受到两个网络因素的影响:网络的带宽(每秒可以传输多少位数据)和延迟(将第一个数据位从客户端传送到服务器端需要多少秒时间)。

请给出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高带宽和高延迟。

然后再给出另一个网络的例子,它具有低带宽和低延迟。

答:横贯大陆的光纤连接可以有很多千兆位/秒带宽,但是由于光速度传送要越过数千公里,时延将也高。

相反,使用56 kbps调制解调器呼叫在同一大楼内的计算机则有低带宽和较低的时延。

1-4 Besides bandwidth and latency, what other parameter is needed to give a goo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quality of service offered by a network used for digitized voice traffic?除了带宽和延迟以外,针对数字化的语音流量,想要让网络提供很好的服务质量,还需要哪个参数?声音的传输需要相应的固定时间,因此网络时隙数量是很重要的。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概述1-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哪些服务?答: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和共享。

1-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分组交换在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技术传送按一定长度分割为许多小段的数据——分组。

每个分组标识后,在一条物理线路上采用动态复用的技术,同时传送多个数据分组。

把来自用户发端的数据暂存在交换机的存储器内,接着在网内转发。

到达接收端,再去掉分组头将各数据字段按顺序重新装配成完整的报文。

分组交换比电路交换的电路利用率高,比报文交换的传输时延小,交互性好。

1-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R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最初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 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他们各实现什么功能?计算机网络分为用于信息处理的资源子网和负责网络中信息传递的通信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

包括提供资源的主机HOST和请求资源的终端T,它们都是信息传输的源节点,有时也通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单个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计算机和多个没有自主处理功能的终端组成网络。

第二阶段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特点是由具有自主处理功能的多个计算机组成独立的网络系统。

第三阶段为开放式标准化网络,特点是由多个计算机组成容易实现网络之间互相连接的开放式网络系统。

第四阶段为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与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特点是网络系统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机制,网络覆盖范围广泛。

3.早期的计算机网络中,那些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早期的ARPANET、TCP/IP、SNA的技术对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简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主要有存储器、打印机等硬件资源共享,数据库等软件资源共享和收发邮件收发消息等信息交换三方面的功能。

5.缩写名词解释。

PSE:分组交换设备PAD:分组装拆设备NCC:网络控制中心FEP:前端处理机IMP:接口信息处理机DTE:数据终端设备DCE:数据电路终接设备PDN:公用数据网OSI: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简述模拟数据及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及数字信号表示方法。

模拟数据可以直接用对应的随时间变化而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来表示,也可以经相应的转换设备转换后用离散的数字信号表示。

数字数据可用二进制编码后的离散数字信号表示,也可经转换设备转换后用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表示。

2.简述Modem和CODEC作用Modem可以把离散的数字数据调制转换为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后经相应的模拟信号媒体传送出去,把接收到的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解调还原成原来的离散数字数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D = 2.048 * 5 + 2 * 6 + 1 * 5 + 1.024 * n B / 4Mbps = 27.24 ms + 1.024 * n B/4 Mbps
在电路交换中,总时延: D = 链路建立时延 +传输时延= 2 * 分组持续时间+ 传输时延 = 2 * (Tpkt * 5 + Tp * 6 + Ts * 5 + Tpkt) + (Tp * 6 + Tt )
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有六条链路和五个交换机
(a) 在分组交换中,系统开销是所有的头部之和; 总的传输字节=数据包的数目 *头部长度+数据长度 =[n/1000]*24+n=1.024n 在电路交换中,系统开销由在往返路径上建立链路的信息组成 总的传输字节=建立链路信息长度 +数据长度 =(1KB+1KB)+n=2048+n 为了使电路交换在传输上比分组交换更有效率 , 1.024n>2048+n n>85333 因为 s 应该是 1000 比特的整数倍,所以 n>86000 比特。
意填充比特之后的帧,指出可能出现引入帧的任何差错。
解答:HDLC 和 PPP 协议的帧标志位 01111110,。0 比特位填充法用来确认一个数 据的的开始和结束。如果这里有五个连续的 1,发送方将会增加一个 0 作为填充 比特。如果接收方接收到 7 个连续的 1,那么在数据帧的尾部一定产生了差错。
下图是关于上述问题的 matlab 数字分析的仿真结果为:
(b) 在分组交换中,总延迟 D=在交换机上的时延*交换机的数目+在最后一跳的时延 = Tp + Tpkt +Ts)*5 + (Tp + Tt ) = Tpkt * 5 + Tp * 6 + Ts * 5 + Tt
在这里,Tpkt = 数据包长度/带宽= 1 KB / 4Mbps = 1024 *8 / (4 * 106) = 2.048 ms Tp = 2 ms, Ts = 1 ms, Tt = 1.024 * n B / 4Mbps
的计算结果是什么,接收方如何知道发生了一个差错? 解答:(a)原始的信息是 M=11001001
CRC 多项式为 C(x)=x3+1,所以 C=1001;然后给 M 附加 000 得到 T=11001001000,
商为 11010011,余数为 R=011,我们传输的是附加了 R 的 M,即,11001001011 (b)接收到的信息为 T’=01001001011 CRC 多项式为 C=1001,然后我们用 C 除 T’
会发生什么?
解答:我们假设 ACK 携带了一个额外的变量 k,它表示接收方的缓冲中剩余的 空间。在接收到 k 之后,发送方能够用它作为最大的发送 SWS,如果 k=0,发送方 将停止发送。在这种情况下,发送方的发送速率将会完全被接收方缓冲区剩余的 空间控制,实现了流控制的功能 。
T=0 时,发送方发送帧 1----帧四,在短时间内,接收到 ACK1...ACK4,然后发送方分 别设置 SWS 为 3,2,1,0. T=1 时,接收方释放第一个缓冲区,发送 ACK4/k=1,发送方滑动窗口向前移动同 时发送帧 5;接收方发送 ACK5/k=0; T=2 时,接收方释放第二个缓冲区; 发送 ACK5/k=1.发送方发送帧 6; 接收方发送
解答:时延带宽积 1Mbps * ( 2 * 1.25 sec) = 2.5Mb = 312500 Byte 这相当于 312500B / 1024 (B/pkt) = 305.2 pkt 滑动窗口应该长度应该大于 305 数据包的长度, 产生的序号应该是这个长度 的 2 倍, 即,610 个数据包的长度. 因为 29 < 610 < 210, 因此至少需要 10 个比特 位用来作序号。
交换机的数量 (k)
PS: 没有影响
PS: k 越大,延时越大
CS: 没有影响
CS: k 越大,延时越大
平均链路带宽 (b)
PS: 没有影响Βιβλιοθήκη PS: k 越大,延时越小
CS: 没有影响
CS: k 越大,延时越小
数据包头部长度比例 PS: a 越大,传输的数据越 PS: k 越大,延时越大
(a)

CS: 没有影响
在这里, Tpkt = 2.048 ms, Tp = 2 ms, Ts = 1 ms, Tt = n B / 4Mbps = Tpkt * 12 + Tp * 18 + Ts * 10 + Tt
因此, D = 2.048 * 12 + 2 * 18 + 1 * 10 + n B / 4Mbps = 70.58 ms + n B / 4Mbps
(iii) 我们假设 ACK[5]丢失了,然后发送方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没有收到那 么它将重新发送 DATA[0]。当接收方希望接收数据 DATA[7]时,7 和 0 不能在 绝对值的计算上区分开来,因此接收方将会把 DATA[0]当做 DATA[7]接收,于 是产生了差错。
(a) MaxSeqNum SWS + RWS
ACK6/k=0. T=3 时,接收方释放第三个缓冲区; 发送 ACK6/k=1. 发送方发送帧 7; 接受方发送
ACK7/k=0. T=4, 接收方释放第四个缓冲区; 发送 ACK7/k=1. 发送方发送 8; 接受方发送
ACK8/k=0.
2-35.假设我们运行 SWS=5 和 RWS=3 的滑动窗口算法,并且没有错序的到达。 (a)求 MaxSeqNum 的最小值。你可以假设,下列条件对于求最小的 MaxSeqNum 是充分的,如果 DATA[MaxSeqNum]在滑动窗口内,那么 DATA[0]不会到达。 (b)给出一个例子,说明 MaxSeqNum-1 不是充分的。 (c) 给出最小化 MaxSeqNum 的通用规则,用 SWS 和 RWS 表示它。 解答:(a) MaxSeqNum 的最小值为 8;
从这个 CRC 结果上看,计算的商为 01000001,余数为 010。因为 T’没有被 C 整除,即,余数不为 0,接收方将会发现在接受的数据中一定出现了差错。
2-24.假设你为到月球的一个 1Mbps 点到点链路设计一个滑动窗口协议,单程 时延为 1.25 秒。假设每帧携带 1KB 数据,最少需要多少比特作序号?
为了使电路交换在时延上比分组交换的效率更高,需满足 27.24 ms + 1.024 * n B/4 Mbps > 70.58 ms + n B / 4Mbps n > 902917
因为 s 为 1000 比特的整数倍,所以 n > 903000 Byte 关于上述问题的 matlab 数值分析的仿真结果为:
电路交换的时延 = 2 * ((Tp + Tpkt +Ts)*k + (Tp + Tpkt )) + (Tp * (k+1) + Tt ) = (3Tp + 2Ts) * k + 2s*k/b + 2s/b + n/b + 3Tp
总结: (PS=分组交换, CS=电路交换)
参数
对需要的传输的影响
对获得的时延的影响
我们将五个 1 之后的 0 用红色表示。 接收的序列: 1101011111010111110010111110110 去掉填充物 0: 1101011111^1011111^01011111^110 在这里,没有连续的七个没有被填充物 0 阻断的 1,因此接收方不能检测出
任何差错。
2-18.假设我们想要传输消息 11001001,并用 CRC 多项式 x3 + 1 防止它出错. (a)使用多项式长除法确定应传输的消息。 (b)假设由于传输链路上的噪声使得消息最左端的比特发生发转。接收方的 CRC
2-29.给出当接收方用完缓冲区空间时,你如何通过让 ACK 携带额外的信息以减 少 SWS 来扩充带有流量控制的滑动窗口协议的一些细节。假设初始 SWS 和 RWS 都是 4,链路速度是瞬时的,并且接收方能够以每秒一个的速率释放缓冲区(即接 收方是瓶颈);用传输的一条时间线说明你的协议。说明在 T = 0, T = 1, ... , T = 4s 时
因为没有无序的到达方式,所以 DATA[0] 将永远不会到达。.
(b) MaxSeqNum – 1 = 7 是不充分的 证明:(i) 我们假设发送方发送 { DATA[0] , DATA[1], …, DATA[4] },并且全部到达。
(ii) 接收方发送 ACK[5]作为反馈,接收方的窗口将会移动到{ DATA[5], …, DATA[7]}.
2-44.令 A 和 B 是试图在一个以太网上传输的两个站。每个站有一个准备发送的 帧的稳定队列;A 的帧被编号为 A1、A2,等等,B 的帧类似。令 T=51.2µs 是指 数退避的基本单元 假设 A 和 B 同时想发送帧 1,导致冲突,并分别发生选择退避时间 0*T 和 1*T, 这意味着 A 在竞争中获胜并传输 A1 而 B 等待。在这次传输结束时,B 将试图重 传 B1 而 A 试图传输 A2,这种首次尝试又会冲突,但现在 A 退避 0*T 或 1*T,而 B 退避时间等于 0*T,1*T,2*T,3*T 中之一。 (a).给出第一个冲突后 A 立即在第二次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就是说,A 第一 次选择的退避时间 K*51.2 小于 B 的退避时间; (b) 假设 A 在第二次退避竞争中获胜,A 传输 A3,当传输结束时,在 A 试图传输 A4 而 B 试图再一次传输 B1 时,A 和 B 又一次产生了冲突,给出第一次冲突后 A 立即在第三次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 (c) 为 A 在所有余下的退避竞争中获胜的概率给出一个合理的下界; (d) 然后对帧 B1 发生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