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2011年9月9日
授课人
课名称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全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数的产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初步认识亿以上的数。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类推迁移的能力。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作业设计
1.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
④一个数由7个十亿、5个百万、2个百组成,这个数是( )。
2、判断题。
①每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十。()
②和千万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是亿位和百万位。()
(4)1978年至1998年的20年中,我国城镇新建住宅四十七亿五千万平方米。
(5)北京的密云水库可以容纳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
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拿出数位顺序表。(出表)
1、小组合作研究:
(1)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它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学生反馈
2、记数符号
师:看来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下面介绍一些记数符号。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将一起探索数的产生以及十进制计数法。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第一单元“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我们将从数的起源开始,探讨数的产生过程,了解数的表示方法,并深入研究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数的起源;2.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能够熟练运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的数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出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计数器、数学教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数的产生故事,让学生们了解数的起源。

2. 讲解:接着,我详细讲解了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运用方法,让学生们掌握其核心要点。

3. 例题讲解:我通过几个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了解如何将实际的数用十进制计数法表示出来。

4. 随堂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当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详细板书了十进制计数法的表示方法,方便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课后进行巩固。

六、作业设计答案:123(One hundred twentythree),456(Four hundred fiftysix),789(Seven hundred eightynine)。

2. 请解释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每一位的数值表示的是10的幂次,例如个位是10的0次方,十位是10的1次方,百位是10的2次方,以此类推。

在生活中,十进制计数法广泛应用于数字计算、计算机科学、通讯技术等领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十进制计数法的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将实际数转换为十进制计数法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数的产生过程..三、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四、教学用具计数器、课件..五、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1.数的产生.. 课件演示图片教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教师出示第19页的主题图让学生看;进一步说明: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再如;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产生阿拉伯数字;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由印度人发明的;公元八世纪前后;由印度传入阿拉伯;公元十二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就叫做“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但各个地区数学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以后就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如果每一个数都用不同的数字来表示;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古代十进制;还有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等..由于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以后逐浙统一采用十进制..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像现在这样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课件演示十进制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例如1我国人口:人课件演示中国地图全球人口:人课件演示世界地图2北京的密云水库可以容纳四十三亿七千五百万吨水..课件演示密云水库图片看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不能知道这些数字是多少了;所以要学习比亿还大的数..2.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提问:“九亿再加上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认识10个一亿是十亿..并让学生回答“十亿”应板书在什么位置..板书:“十亿”写在刚才板书的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亿、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提问:“个、十、百、千、万……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计数单位..提出:十亿、百亿、千亿也是计数单位..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教师把板书出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计数单位..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3.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课件演示数位顺序表1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2说明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所以用十个阿拉伯数字就可以表示出任意大的数..3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把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位;并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4使学生明确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5引导学生对数位分级..先让学生说出右起第一位至第四位是什么级;第五位到第八位是什么级;再进一步说明第九位到第十二位是亿级..同时说明数位分级的作用:数位多了;一位一位地读不方便;通过分级可以很方便地读数..在已写出的数位顺序表上接着板书:个级、万级、亿级;制成表;并把它和计数单位表连接起来..6让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看一看个级、万级、亿级的异同点: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但万级多了个“万”字;亿级多了个“亿”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亿级第一位是亿位..让学生看课本第20页..三巩固练习说出下面每个数中“3”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再由每人写一个多位数;让同桌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四课堂总结、质疑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2.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3.根据课本出世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板书设计:数的产生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4、5……叫做自然数..十进制计数法整数数位顺序表。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第6课时数的产生【教学内容】数的产生(教材第16、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观看视频,了解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师:对于古人用这样的计数方法,你有什么想法?预设:生1: 记数不方便生2:石头、绳子、木头用完了怎么办?生3:万一出错了怎么办?(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师:了解“数”走过的路,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预设:生1:数的发展真坎坷啊生2:数的发展是人类实践活动不断发展的结果生3:现在的数用着比古代时方便多了(4)认识自然数。

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第五课时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缀第五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自然数的概念。

2.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来源,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2.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之前的课程中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那么你们知道数是如何产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数的产生师: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计数和记事,开始使用一些具体的物品来表示数量。

比如,用石子、树枝等来表示物体的数量。

这就是最初的数的概念。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使用具体的物品来表示数量有很多不便之处。

于是,人们开始使用符号来表示数量。

这些符号就是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数字。

师:我们可以看到,数的产生是人们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需要,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来的。

这就是数的概念。

3.自然数的概念师:那么什么是自然数呢?自然数是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比如,1、2、3、4……等等。

自然数是从1开始的,每个自然数都比前一个自然数多1。

师: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些自然数吗?生1:1、2、3、4、5……生2:10、20、30、40、50……师:很好,同学们都能列举出一些自然数。

我们来学习十进制计数法。

4.十进制计数法师: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基数为10的计数方法。

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一位上的数字都代表了一个基数的幂次方。

比如,123表示1×10^2+2×10^1+3×10^0。

师:在十进制计数法中,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可以是0到9中的任意一个。

当某个数位上的数字满10时,就要向前进一位。

这就是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师:同学们,你们能举例说明十进制计数法吗?生1:比如,23表示2个十和3个一。

生2:比如,456表示4个百、5个十和6个一。

师:很好,同学们都能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起源,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数的产生背景,掌握数的计数方法,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数能力,对数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数数能力出发,逐步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背景,知道数的起源。

2.让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背景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实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计数工具,如计数器、算盘等。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数的产生背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数的起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数的产生背景,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使用计数工具,进行十进制计数法的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十进制计数法。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一、产生历史
计数法之后,人们创造了以十进制为基础的计数法,也就是我们现在
所使用的十进制计数法。

几千年前,文明的出现在伊拉克两河流域促进了
人类从普通计数法转向数学性计数法。

古代埃及人第一次使用了十进制计
数法,称之为“多克斯”,或称“细沙”。

他们使用的计数法是基于十进
制的,即一,十,百,千,万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为埃及电信十进制计数法不能完全反映实际
情况,因此在中国及其他地方,十进制计数法逐渐发展成为今天所使用的
计数法。

二、定义
十进制计数法是指以十作为基数的计数法,其中的数字可以代表不同
的数量。

每一位数字上的值由它的位数决定,最高位上的值是10的0次方,下一位是10的1次方,依此类推。

根据规定,十进制计数法的有效数字取值范围是0-9,其中0不具有
实际意义,只是用来填补数字的空白,而1-9则用来表示每一位数字的实
际值。

因此,每一个多位数字中,有效位数的总和就是它的值。

例如,123就是一个三位数,它的有效数字是1,2,3,那么它的值就
是1+2+3,也就是6
三、应用
十进制计数法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它被广泛应用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例如在货币计算、财务计算、重量计算、时间计算、距离计算等等。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2.掌握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3.理解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4.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1.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

2.基准数和基数的掌握。

3.数位和数位分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1.数位分解的掌握。

2.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5分钟)1.引出数的概念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小球,请同学数一数此时课桌上有多少小球。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数?为什么我们要使用数?教师简单地介绍数是用来表示数量大小的工具,类比于同学刚刚数小球的过程。

并且让学生感性认识数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2.讨论十进制计数法的概念教师简单地介绍十进制计数法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用来计数和计算的方法。

将同学能够计算的一些数字告诉他们,请同学尝试描述这些数字的组成与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由来与十进制计数法的关系,简单介绍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

二、新知输入(25分钟)1.数的基准数和基数教师出示数轴,引导学生找一下0、10、100、1000……这样的数字,将他们称作10的倍数,简单介绍10的概念和作用。

教师提出数的基准数和基数的概念。

并辅以实例的阐述,如518,500就是这个数的基准数,18就是这个数的基数。

2.数位和数位分解教师出示数字523,让学生尝试用文字表达这个数字,进而引出数位的概念。

教师提出数位分解的定义和方法。

简单阐述数位分解的好处以及常用的数位分解方法。

三、知识扩展(25分钟)1.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师看图说话,带领学生学习数的读法和写法,简单阐述在书写时,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规范性的重要性。

2.补足位数的方法教师在黑板上写下8+9,引导学生发现它等于17,然后将17的另一种写法11+6展示给学生看,并鼓励学生尝试理解17这个数字的组成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十位和个位之间存在10的关系,并简单阐述了补足位数的原理和方法。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1. 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解。

2. 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思考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数字是怎么来的吗?它们有什么含义?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程。

数的产生:人类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为了表示数量和顺序,逐渐产生了数。

最初,人们用手指、石子等自然物品来计数,后来发展出了结绳记数、刻痕记数等方法。

数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数的形式和表示方法也在不断演变。

古埃及人发明了象形文字记数,古巴比伦人发明了六十进制计数法,我国古代发明了十进制计数法。

2. 教师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十进制计数法是一种以10为基数的计数方法,它是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计数方法。

十进制计数法的特点:(1)每一位的数字代表的是10的幂次方,如个位代表10的0次方,十位代表10的1次方,百位代表10的2次方,以此类推。

(2)相邻两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每增加1个计数单位,就相当于前一位增加了10个计数单位。

(3)每一位的数字范围是0-9,当某一位的数字达到10时,就要向前进位。

3. 教师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理解。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十进制计数教案6篇

十进制计数教案6篇

十进制计数教案6篇十进制计数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我们知道了什么叫,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2.观察数位顺序表.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第五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四)教学亿级的读法.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教师板书:50000 106000 400305002.在上面三个数后各加4个0,变成例1.(1)学生试读、互相读、小组讨论读.(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法法则.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读?怎样读亿级、万级的数?什么位置的0不读?什么位置的读,读几个?学生总结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亿字或万字;(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三、巩固练习.1.填空.(1)从右起第9位是位.(2)十个一亿是亿.(3)10个一百亿是亿.(4)、、、是亿级,万级有、、、.2.判断.(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308040000000读作三千八十亿四千万.3.读出下面每组数.(1)65 650000 65 0000 0000(2)4070 4070 0000 4070 0000 0000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五、布置作业.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1.到20__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为止,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0000人2.1999年全国有小学生135479600人3.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500000千米六、板书设计.1、数的产生2、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十进制计数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16---1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7课时_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7课时_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07课时_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和计算能力,对数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大部分学生对数的产生过程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产生,并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十进制计数法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的产生过程,知道数的发展历程。

2.使学生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能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产生过程的理解。

2.十进制计数法原理的掌握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数的小卡片。

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出数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数的产生过程,让学生了解数的发展历程。

通过PPT和实物展示,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数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数的小卡片,进行数的认识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运用十进制计数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十进制计数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精品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精品教学设计)

6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课时教学内容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第16~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

2.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重点:理解数的产生过程。

难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具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数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习数的产生。

(1)提问: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吗?调出学生的原有认知,请学生讲述自己所了解的相关资料。

(2)讲述数的产生。

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数捕获的野兽的数目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记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总之,过去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3)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还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四年级上册教案
1、数的产生和发展
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看一看书本上第16页的图片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一下没有数的时候人们是怎样来进行计数的呢?
讲解古时候人们的计数方式以及他们使用的数字。

2、认识自然数
问:那我们用的数字有1、2、3、4、5、6、7、8、9、0,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
解释清楚并引出“自然数”的概念以及自然数的相关知识。

说明: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问题: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之间的相差几?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小总结:
(1)我们目前所学的数字有十个,分别是
1,2,3,4,5,6,7,8,9,0;
(2)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这些都是自然数;这些自然数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注:数和数字是有区别的。

数字只是用来计数的符号,数是用数字来表示的,可用一个或几个数字来表示。

如:9既是一个数字,也可以表示一个数;926是一个数,也是由9、2、6三个数字组成的。

3、十进制计数法
(1)至今为止,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位?相应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课件出示已学过的数位顺序表。

过渡:在生活中往往要遇到比亿大的数,那之后又是多少呢?。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

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2.教学数的产生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师: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含反思)

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1.3.1《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案(含反思)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能用迁移的方法完善数位顺序表。

过程与方法1.经历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了解数的产生的相关知识。

2.在合作与操作的过程中生成数位顺序表,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数学文化,知道中国古代数学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数的产生及数字的演变过程。

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及掌握数位顺序表。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数位顺序表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板块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导入: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你们了解数吗?知道它是怎样产生的吗?过去人们又是怎么计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板书课题操作指导创设问题情境,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板块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活动1学习数的产生1.了解数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提问:古时候,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逐渐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你知道古时候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有关用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的图片或文字等2.师小结:无论人们采用哪种方法计数,都要把数的实物与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活动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1.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地区的数字是不同的。

课前大家也收集了相关信息,结合教材16页内容和17页“你知道吗?”,说下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分享一下,再全班交流。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评学生的分享,再全班交流。

预设生1:教材上介绍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的含义;
2、了解数产生的历史进程,理解文明发展与数的关系;
3、体会数字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热爱科学的情感;
4、加强学生的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如原始人类用手指头来数到东亚道教时期的“六壬文明”,牧民社会使用的抝将来计数,农业社会发展出基数系统,古埃及人用头骨来代替石头等,这些都是人们产生数的历史记录。

2.十进制计数法的发展
当人们发现,一只手比一只脚更容易把计数的符号组织起来,便开始使用十进制计数法,它由古罗马人发明,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十进制计数法的好处是使计算变得简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一个数分解成若干个“十”的乘积,如12=10*1+2,分解成10个1加上2个,便可以得到它的值。

3.十进制计数法的使用
十进制计数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时间管理,十进制计数法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时间。

在学习中,数学及相关的学科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法,例如体育成绩的计算、图形的计算、算术的运算、抽象的概念等,都离不开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6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过程,初步认识自然数。

2、使学生经历认识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的过程,掌握包括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在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3、使学生感受到数的产生来于生活,并为生活效劳。

体验数字与现实生活的亲密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理解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的意义。

2、掌握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可以用到数。

你们知道古时的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你们理解数的产生和开展吗?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的产生〔1〕讲述数的产生:古时候的人们在劳动生活中有了记数的需要,但开场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数物体的个数,因此只能借助其他的一些物品来记数。

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放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假设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木板或在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小结:人们无论采取哪种记数方式,都是要把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对应起来,后来,随着语言的开展,人们创造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也不同。

〔2〕介绍各个国家的数字。

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人创造的阿拉伯数字,它先由印度传入阿拉伯,而后又从阿拉伯传入欧洲,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创造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

随着社会的开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又逐渐统一成现行的阿拉伯数字,即:1、2、3、4、5……〔3〕认识自然数。

自然数是人类的消费劳动中逐渐产生的,人类认识自然数的过程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使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认识自然数的含义。

知道自然数是整数的一部分。

2.使学生认识多位数的计数单位,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及数位的含义,掌握数位的顺序和数级的概念,能根据数位或数级的顷序,初步认识一个具体的数中各个数位,以及数的组成。

教具准备:计数器,多位数的卡片,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一、教学数的产生1.复习。

(1)提问:你能从右往左说出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吗?谁能从右往左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2)读出下面各数,并说一说每个数的组成。

10000 4000 4500 4530 4532 2060 20062.教学数的产生。

(1)自然数的产生。

(2)说明数的产生。

3.教学自然数。

(1)说明自然数。

有了数字,就可以用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提问:如果一个物体也没有,用哪个数表示?追问:什么样的数叫做自然数?你能再说出几个自然数吗?(2)教学自然数的特征。

提问: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想一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怎样的?追问:哪些数是整数?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教学计数单位。

(1)复习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我们在前三年多里学的整数,都是万以内的数。

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指板书的个、十、百、千、万)想一想,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问:根据上面的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教学万以上的计数单位。

①说明: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要用到比万大的数,从今天起,我们要学习比万大的多位数。

老师举出一些比万大的数的例子。

②从以前学习的一万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

出示计数器,拨上一万。

提问:现在计数器上表示多少?我们可以一万一万地数下去。

追问:10个一万是多少万? 现在我们一起十万十万地数。

追问:10个十万是多少万? 一百万一百万地数。

10个一百万是多少万?怎样拨珠?现在万位是1,是1个多少?接下去一千万一千万地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案

2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课时目标导航一、教学内容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材第16~18页)二、教学目标1.知道数的产生,理解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和掌握十进制计数法,认识含有三级的数位顺序表及计数单位。

3.使学生体会和感受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自然数的概念和十进制计数法。

难点:掌握含有亿级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PPT、计数器。

学生准备:计数器。

一、谈话引入师:我们知道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关于数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的产生)二、学习新课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

(1)引出问题。

师:如果没有了数字,怎样表示我手中的粉笔有多少根呢?(教师举起手中的3根粉笔,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讨论,会想到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创造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2)讲述数的产生。

师: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各种方法来记录物体的个数。

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计数的吗?(课件出示教材P16主题图,教师介绍实物记数、刻道记数、结绳记数)如第一幅图中,人们出去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

放牧归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若两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第二幅图说的是用在木板或石板上刻道的方法来记录所捕获的鱼或其他猎物的数量,也可以用来核对打猎前后武器的数量是否一致。

第三幅图中结绳记数的道理也是这样。

师:无论人们采取哪种方式记数,都要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记数的实物一一对应起来,这种记数方法与现代的记数方法比较起来不够简便,但是也表现出了古代人的智慧。

后来,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又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

数学教案-课题一: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教案-课题一: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数学教案-课题一: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过程,感受数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和运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的产生过程,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应用。

2.教学难点: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道具:计数棒、算盘等3.教学案例:生活中的十进制计数法应用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故事引入:讲解古代人们在计数过程中的困难,引导学生思考数的产生原因。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数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会有十进制计数法呢?(二)数的产生1.讲解数的产生过程:从实物计数到抽象计数,从自然数到分数、小数等。

2.通过案例演示:展示古代计数方法,如结绳计数、算盘计数等。

(三)十进制计数法1.讲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原理:逢十进一,个位、十位、百位等。

2.示例讲解:通过计数棒演示十进制计数法,引导学生理解位值概念。

3.练习:让学生用计数棒表示一些数,如23、45等,巩固十进制计数法。

(四)十进制计数法的应用1.讲解生活中的十进制计数法应用,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

2.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十进制计数法应用,如购物找零、时间计算等。

3.小组讨论:探讨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的便利和不足。

(五)课堂小结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十进制计数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课后收集生活中的十进制计数法应用案例,下节课分享。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十进制计数法知识。

五、教学反思1.讲解数的产生过程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在讲解十进制计数法原理时,要注重运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位值概念。

3.课后作业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数的产生过程:通过故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数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逐渐产生的,如分配物品、记录事件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宁武县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张俊文
【设计理念】
数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限于教学时间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中只举了少数简单的事例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逐步发明各种记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节课教学可以采用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通过看书、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数的产生的知识。

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进一步开阔学生的眼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16-18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教材中出示3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

这些原始的计数方法表明人类很早就产生了一一对应的思想。

随后简单说明了数字的产生。

教材中按时间顺序列举了三种古代数字,体现了数字也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还使学生初步知道早期的数字是与具体的数目相联系的,只是到后来才逐渐发展成抽象的符号,如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

在此基础上教材介绍了自然数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数是数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类最初认识的数就是自然数。

随着生产和数学科学的发展,数系逐步扩展,产生整数、分数、小数、有理数等等。

在第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是自然数,接下来要系统学习小数和分数。

因此在这里有必要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

一方面是对以前认数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也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同时也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

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数学课,就要和数打交道。

到现在为止,你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那数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教师单刀直入,通过谈话导入新课,不拖泥带水,能够节省教学时间。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在课下收集有关数产生的资料,那谁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资料?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收集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2.教学数的产生
师小结: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一共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

(1)出示课本主题图,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

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

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

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

(2)出现各国不同的数字。

师: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

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
(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

“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

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教学十进制计数法
师:随着人们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就产生了进位制。

(1)了解其他进制。

师:一般地说,进率是几,就叫做几进位制。

例如有二进位制、八进位制、十进位制、十二进位制、六十进位制等。

我们通常是用“十进位制计数法”,它的特点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即满十进一),用数字1,2,3,4,5,6,7,8,9,0和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

如一百三十五记作135。

电子计算机一般是用“二进位制”表示数。

进率是“2”(即满二进一),只用两个数字0和1与位值原则结合起来记数。

例如:
“零”记作0,“一”记作1,
“二”记作10,“三”记作11,
“四”记作100,“五”记作101,
“六”记作110,“七”记作111,
“八”记作1000,“九”记作1001,
“十”记作1010,“十一”记作1011,
“十二”记作1100……
此外,还有“六十进位制”,如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六十”,即1时=60分,1分=60秒。

(2)认识十进制计数法。

①板书课题:十进制计数法
师:看到这个标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质疑: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十进制怎么计数的?
让生先试着说一说。

师讲解:要想了解什么是“十进制计数法”,先要从计数单位开始,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什么是计数单位,那你都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呢?(个、十、
百、千、万……亿。


②出示已学的计数单位。

师:不错,像个、十、百、千、万……亿这些都是用来计数的,所以叫他们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有大小之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要计量这一行的人数,需要用什么计数单位?(个)要计算我们班的人数,要用什么计数单位?(百)
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十亿)多少个一亿是十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百亿)多少个十亿是一百亿?数一数 ,有没有比百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再猜猜?(千亿)多少个百亿是一千亿?数一数。

③出示新的计数单位。

师:有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数单位?(师肯定有,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是十倍的关系)
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教师特别说明:最小的一位数还是1,因为根据十进制的计数原理,一个数的最高位不能是0,所以最小的一位数是1。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文字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可以将谈话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大部分知识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


三、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看书质疑
1.让学生阅读书本有关学习内容,提出疑难之处,师生共同解决。

2.根据课本出示的我国人口数,请学生自己尝试一下怎么读这个大数。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后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