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选修一).

合集下载

2.1数据结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2.1数据结构教学设计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进行解决。例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停车场管理系统,需要用到栈或队列来管理车辆的进出;或者设计一个迷宫游戏,用到图来表示迷宫的路径。
在讨论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提交作业时,要求附上详细的设计思路、算法描述和测试结果,以及程序的源代码。
4.选择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进行合作开发。项目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并在完成后进行演示和讲解。
-小组需要提交项目报告,包括项目背景、需求分析、设计思路、实现过程、测试结果和总结反思。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梳理各个数据结构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体系。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心得体会,总结数据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技巧。
此外,我会强调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的编程项目,巩固所学内容。
4.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过于依赖教师讲解,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我将结合教材和学科特点,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掌握数据结构知识,提高编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4.实践应用: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数据结构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5.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优点和不足。

高一信息技术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高一信息技术选修(一)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1、分析问题:明确条件和需求,找出条件和需求之间的关系;2、设计算法:用适当的方式描述问题的具体解决步骤;常见的描述方式:自然语言、流程图、伪代码流程图的基本符号:算法的特征:有输入(0或多个)、确定性、有穷性、有输出(至少要有1个输出)、可行性3、编写程序:用计算机能读懂的程序语言描述算法;程序的发展:机器语言(用二进制(0和1)代码表示,唯一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接受的语言)汇编语言:又称符号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 高级语言:间接接受的语言,常见的有FORTRAN 、BASIC 、PASCAL 、COBOL 、C 、Visual Basic 、Visual C++、LISP 、Visual Foxpro 、Delphi 、Java 等4、调试运行:主要目的是查错,查找和改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使程序顺利地执行,得出正确结果;Eg :1、一位同学想编程解决“韩信点兵”的问题,他制定的如下工作过程中,最恰当的是 A. 设计算法,提出问题,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B. 分析问题,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C. 分析问题,编写程序,设计算法,运行程序,得到答案 D. 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提出问题,运行程序,得到答案2、算法与程序的关系( ) A .算法与程序之间无关系 B .算法是对程序的描述C .程序决定算法,是算法设计的核心D .算法决定程序,是程序设计的核心3、能够被计算机直接接受和执行的计算机语言,通常称为( )。

A .低级语言 B .高级语言 C .机器语言 D .汇编语言4、在流程图中表示算法中的条件判断时使用( )图形框。

A.平行四边形框B.菱形框C.圆形框D.矩形框5、如图所示,分别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算法和计算机程序,它们的描述方式是()A.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B.自然语言和数字语言C.数字语言和自然语言 D.计算机语言和数字语言6.下列关于算法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穷性:算法必须在有限步之内结束B.确定性:算法的每一步必须有确切的含义C.输入: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入D.输出:算法必须至少有一个输出正确答案:BDCBAC第二章第一节一、VB常见的数据类型:1、数值型数据 : 分为整数型和实数型两大类a、整数型分为整型(Integer),范围:-32768~+32767Eg:4、256、长整型(Lon g),约10位有效数字Eg:45678、58566685Eg:1、vB语言中,下列各种数据类型是整数型的是()。

信息技术(选修一)

信息技术(选修一)
信息技术(选修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一课 计算机如何解决问题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例回顾
例1:从键盘输入圆的半径r,编程计算圆的面积。
例2:从键盘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如果能构 成一个三角形,则输出其面积,否则输出“不能构成 一个三角形!”的提示信息。[提示:计算机三角形面
积的公式为s: p( p a)(p b)(p c)
2.4 程序循环结构
1. For 循环语句
格式:
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语句组
Next 循环变量
[实践]写出循环结束时变量A的值、循环次数、 运行结果。
1、for a=1 to 10 print a
next a
2、for a=1 to 100 s=s+a
next a print s
s=0 For k = 1 To x - 1
If x Mod k = 0 Then s=s+k
End If Next If s = x Then
print x End If Next
综合练习
1. 现在面值为1元、2元和5元的钞票(假设每 种钞票的数量足够多),从这些钞票中出 30张使其总面值为100元,问有多少种取 法?输出每种取法中各面额钞票的张数。
case 1:c=a+b:d=“+” case 2:c=a-b:d=“-” case 3:c=a*b:d=“*” case 4:c=a/b:d=“/” End select Print a;d;b;”=”;c
综合练习1
我们把字符作为如下的分类:大写字母:AZ;小写:a-z;数字:0-9;其他字符。编 写一个程序,根据上述分类的方法,输入一 个字符,报告该字符所属的类型。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一《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教案教案: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a.算法的定义和特点;b.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标准;c.常见的排序算法,如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

2.程序设计基础a.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器的介绍;b.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关系;c.算法和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和控制结构,如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等。

3.算法设计与问题解决a.算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b.算法设计的常见问题,如查找问题、排序问题等;c.使用编程语言实现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4.程序设计的进阶技巧a.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与分类;b.常见的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等;c.运用递归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对算法和程序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实践:通过编写小型程序,让学生动手实践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3.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算法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导入: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引出算法的概念和重要性;2.讲解:算法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算法的分类和评价标准;3.实践:通过示例演示并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习常见的排序算法;a.冒泡排序的实现和原理;b.选择排序的实现和原理;c.插入排序的实现和原理;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习题作业。

第二课时:程序设计基础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2.讲解:介绍程序设计语言和编译器的基本概念;3.实践:通过示例演示程序设计的基本语句和控制结构;a.顺序结构的实现和原理;b.条件结构的实现和原理;c.循环结构的实现和原理;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习题作业。

选修一高中信息技术-冒泡排序 课件

选修一高中信息技术-冒泡排序 课件

√C、当比较的两个数逆序时, 交换顺序
D、只能比较数据
二、代码实现
for i in range(len(list)-1): for j in range(len(list) - i - 1):
if list[j] > list[j + 1]: list[j],
list[j+1] = list[j+1], list[j]
高中信息技术
数据排序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目录
01 课 前 回 顾 02 代 码 实 现 03 习 题 演 练 04 课 堂 总 结
上 节 课 学 了 什 么

一、课、 前回顾
1、冒泡排序的定义
从前到后(即从下标较小的 元素开始)依次比较相邻元 素的值,若发现逆序则交换 位置,使值较大的元素逐渐
从前移向后部。
2、冒泡排序的过程
从小到大排序
第一次排序
7&g轮排序以后,最大 的数就会浮到最右面; 第二轮排序时,只排到 导数第二个...以此排完。
7<22
正序,保 持不变
同之前规律
第一次排 完
第二次排 完
第二次排序
练一练
下面关于冒泡排序说法正确的是()
A、只能从小到大排序
B、可以一次比较三个以上的元素
解题步骤一
If a(j)>a(j+1)
解题步骤二
50,31,18,42,37,23
18,31,23,37,42, 50
从小到大排序,现在确定最大
i=1 i=3
31,18,42,37,23,50 i=2
18,31,37,23,42, 50
排除A
四、课堂总结
01 什 么 是 冒 泡 排 序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1

算法描述之流程图学科整合策略:本节采用的案例与数学学科整合,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支架策略:借助FLASH动画降低了使用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操作难度;学习平台提供了明确清晰的学习活动指引,同时提供了“Raptor”工具基本操作的微课,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深度学习路线策略: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通过提问来激活学生先期知识,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获取新知识,通过体验、尝试、挑战,将获取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联结在一起,形成知识树。

七、资源和环境1、资源资源类型资源内容简要描述资源来源学习平台在ITTOOLS平台上创建课程微课Raptor的基本操作教师制作动画通过拖放完成相关算法的流程图描述教师制作软件工具Raptor 互联网上下载2、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情景问题:某商家为了能在双十一提高销量,思考激趣,明确主题设置了以下优惠方案:提前付预付定金10元,抵30元,双11当天付清尾款;双11当天付款满200减20(系统自动满减)。

你打算在该商家购买一原价格为220元的商品,请问你最终花了多少钱购买了这个商品?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优点:采用人们日常所用的语言,人们比较容易接受。

不足:文字过长,走向不清晰,容易出现理解上的歧义性。

明确主题:算法描述之流程图新课讲授一、流程图的描述1.流程图及其图形说明2.流程图的优点优点:流程图描述清晰简洁,走向分明听课突出重点体验活动一:描述用流程图描述数学问题的算法问题:给出3个任意的正实数,判断以这3个正实数为三条边边长的三角形是否存在,并说出判定结果。

(在学习平台上借助动画完成)经历用流程图描述简单算法的过程,感受流程图描述的优点突出重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二、流程图的阅读以求解数学问题:1+2+3+4+5=?的算法流程图学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授为例,结合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讲解尝试活动二:阅读阅读数学问题:6!的算法流程图(借助学习平台的在线调查功能来完成)完成活动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体验活动三:验证借助Raptor工具验证活动二的结果完成活动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供微课、文字指引及半成品流程图小结梳理知识建构知识树*挑战活动四:挑战2013年全国高考数学题加强算法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计算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是学习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关键。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教学设计广东肇庆中学麦丽华2005年11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扩展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2、掌握通用对话框控件的主要属性和方法。

3、掌握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过程与方法:1、掌握利用扩展控件来设计多媒体程序的方法。

2、掌握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产生学习多媒体程序设计的相关技术的愿望。

【教学重点】1、利用VB的多媒体控件设计VCD多媒体播放器。

2、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常用属性和方法。

3、菜单编辑器。

【教学难点】1、通用对话框控件的属性和方法、菜单编辑器的使用。

2、利用面向对象编程的原理来设计和制作应用程序。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和边讲边练相结合。

【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材分析】本节是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中的第六章第一节多媒体应用程序设计。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用VB设计制作一个VCD多媒体播放器。

过程是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入一个多媒体播放器程序的设计需求,提出了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通过观摩回答问题,进行任务分析,划分程序的功能模块,学习两种新的控件知识,进而进行设计制作,经过创建图形用户界面、设置控件属性、编写程序代码、运行和调试程序的过程,最后完成程序设计。

通过本节的学习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设计实用程序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模块划分方法,以及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提供的控件对象进行编程,进一步熟悉对象、属性和方法的运用。

而且由于多媒体技术具有将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在一起的特点,以及它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具有一定的娱乐性,相信本节内容在学生学习时一定会很受欢迎。

【学生分析】学生是高二级的同学,是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第一届学生,因此,他们基本掌握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学习方法,和已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

高二年级是学习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经过大约一个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基本熟悉可视化编程工具――VB的使用,以及对面向对象的编程也有一定的理解。

信息技术高中选修一教案

信息技术高中选修一教案

信息技术高中选修一教案课程目标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以及熟悉网络的基础知识和安全使用网络的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使用:介绍Windows或Mac OS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软件安装与卸载、系统设置等。

3. 网络基础:讲解网络的基本构成、网络协议、I地址等概念,并指导如何配置网络连接。

4. 网络安全:重点讲解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如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以及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理论联系实际。

-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 鼓励学生提问,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

- 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信息技术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讲授新知- 详细解释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结合实际例子加深理解。

- 演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注意步骤清晰,易于学生模仿。

- 利用图解方式讲解网络的基础知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

- 分析网络安全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学生实践- 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如创建文件夹、安装软件等。

- 让学生尝试配置网络连接,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 分组讨论网络安全问题,每组提出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

总结反馈-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网络安全的短文等。

评价方式-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 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 定期进行小测试,检验学生的记忆和应用能力。

结语。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课件(共26张ppt)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课件(共26张ppt)

N
流程图表示
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流程框图形符号功能
WORD绘制流程图工具
用程序设计语言VB表示算法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Long, b As Long, n As Long
n = Val(Text1.Text)
‘输入整数N
b = Int(Sqr(n)) + 1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体会
方案一:基本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将第二章中 的排序和查找调整至第五章一起学习;
方案二:先第一章,再第三、四章内容,最后将 第二章与第五章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
方案三:先第一章,第三章内容,再第五章内容, 将第二章、第四章内容结合在一起学习;
《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体会
二、教学设计建议 1.强调“理解”算法,而非“设计”算法:
自然语言、流程图、高级语言等; • 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
顺序、选择和循环;
N
算法的表示方法
例:判断一个整数N是否为素数?
算法分析:对从2~ 之间的整数逐一进行判断,判 断是否为整数N的因子。如果一个也不存在,则 整数N就是素数,否则就是合数。因为根据合数 的条件可以知道,整数N可以分解因子A×B,则 A,B中必有一个满足条件小于等于 。
学生技能的二大现状 简单操作型:属普及型,人数多,入门易; 编程型:属提高型,人数少,掌握难;
“理解”(或讲解)算法时要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
1)要让学生明白“本算法是怎样的一回事情” ①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 ②原则: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一般
2)要能从逻辑上帮助学生分析推断出本算法的正确性。 3)要让多数学生能乐意、轻松地接受你的这种“理解”方式。

选修一信息技术作业本答案

选修一信息技术作业本答案

选修一信息技术作业本答案1.单选题(1)数据是现实世界原始事物现象的(),是信息的载体。

A.符号记录B.还原C.反映D.提升【答案】A。

课本P5(2)下列编码方式中,属于图像编码的是()。

A.ASCII码B.GBKC.图像压缩D.统一码【答案】C。

课本P10(3)有人写了一个数制转换的式子:70–25=41。

若要使该等式成立,则70、25、41有可能分别为()。

A.十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B.十进制,十六进制,八进制C.十六进制,八进制,十进制D.八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答案】B(4)下面属于数据处理方式的是()。

A.存储B.挖掘C.分析D.以上都是【答案】D(5)英文大写字母A的ASCII码值是()。

A.65B.66C.97D.98【答案】A。

课本P10(6)在计算机信息处理领域,下面关于数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数据是对客观事实、概念等的一种表示B.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画、符号、声音、活动图像等C.数据类型可分为数值型毂据和非数值型数据两类D.数据与信息不同,数据是日常所说的数值,而信息是指日常所见的现象【答案】D。

课本P16(7)数据的一个基本特征是()。

A.只能表示计算所用的数值B.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储在存储器上C.以各种形式存储在内存中D.所有的数据按存储器类型组织【答案】B。

课本P7(8)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不同之处是()。

A.数宇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B.数字信号在大小和时间上均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C.数字信号在大小上不连续,时间上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D.数字信号在大小上连续,时间上不连续,而模拟信号则相反【答案】B。

课本P8,P9(9)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三个步骤依次为()A.抽样、量化、编码B.编码、量化、抽样C.抽样、编码、量化D.量化、抽样、编码【答案】A。

课本P13(10)下列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其中能够记录信息最多的载体是()。

A.一张A4纸B.一份《人民日报》C.一张VCD光盘D.一张DVD光盘【答案】D(11)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纷纷用自己的手机拍下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并通过微信发布到朋友圈中,与好友分享。

栈课件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19张PPT)

栈课件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19张PPT)
开头为例,只能是“①”进“①”出, 剩下“②③④”,则有:
出入栈方式 ②进②出,③进③出,④进④出 ②进②出,③进,④进④出,③出 ②进,③进③出,②出,④进④出 ②进,③进③出,④进④出,②出 ②进,③进,④进④出,③出,②出
出栈序列 ①②③④ ①②④③ ①③②④ ①③④② ①④③②
elif i==stack[-1]:
_______②_s_t_a_c_k_._p_op()
else:
_______③_s_t_a_c_k_._a_p_pend(i)
print(stack)
#如果当前栈为空
#如果当前元素与栈顶元素相等 #删除
(1)当输入的字符串为“hdjjsaad”时,输出的stack的值为[_‘__h_’_,_’__d_’_,。’s’,’d’] (2)请在划线处填入合适的代码。
2.入栈、出栈
入栈又叫压栈操作,把数据元素压入栈顶。每次入栈时,栈顶指针变量top值 加1,再给st[top]赋值。字母“A”“B”“C”“D”按序入栈的过程如下图 所示。
3 2 1
0 空栈
3 2 1 top 0
3
3
2
top 2 C
top 1 B
A
0A
1B 0A
top=-1




top 3 D 2C 1B 0A 满栈
出栈序列以火车“②”开头为例,只能是“①”进,“②”进,“②”出,剩下 “③④”入栈,则有:
出入栈方式 ①出,③进③出,④进④出 ①出,③进,④进④出,③出 ③进③出,①出,④进④出 ③进③出,④进④出,①出 ③进,④进④出,③出,①出
出栈序列 ②①③④ ②①④③ ②③①④ ②③④① ②④③①
出栈序列以火车“③”开头为例,只能是“①”进,“②”进,“③”进, “③”出,剩下“④”,则有:

新时代领航信息技术选修1答案

新时代领航信息技术选修1答案

新时代领航信息技术选修1答案信息技术试题及答案1、计算机预防病毒感染有效的措施是( D )。

A.定期对计算机重新安装系统B.不要把U盘和有病毒的U盘放在一起C.不许往计算机中拷贝软件D.给计算机安装防病毒的软件,并常更新2、一个512MB的U盘能够存储字节(Byte)的数据量。

A.512×8B.512××C.512×D.512××83、计算机病毒是A.计算机系统耳稃的B.一种人为特制的计算机程序C.主机出现故障时产生的D.可传染疾病给人体的4、在计算机内部,数据就是以A.二进制码B.八进制码C.十进制码D.十六进制码5、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断电后正在处理的信息会丢失的存储器是A.RAMB.ROMC.PROMD.EPROM6、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和。

A.生物技术B.媒体技术C.通信技术D.传播技术7、内存和外存相比,其主要特点是。

A.能够存储大量信息B.能长期保存信息C.存取速度慢D.能同时存储程序和数据8、二十世纪末,人类已经开始步入 ( C )。

A. 电子时代B. 农业时代C. 信息时代D. 工业时代9、关于信息的说法,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收音机就是一种信息B. 一本书就是信息C. 一张报纸就是信息D. 报上登载的足球赛的消息是信息10、以下不属于信息的就是(C )。

A.报上登载的举办商品展销会的消息B.电视中的计算机产品广告C.计算机D.各班各科成绩11、多媒体信息不包括( D )。

A.影像、动画B.文字、图形C.音频、视频D.硬盘、网卡12、信息技术包含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A.编码技术B.电子技术 C )。

C.通信技术D.表明技术13、使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元件的计算机是( D )。

A.第一代计算机B.第二代计算机C.第三代计算机D.第四代计算机14、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共同组成( B )。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教案-2

程序的选择结构(一)
一、案例背景信息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
3.所用教材版本:
广东教育出版社
4.学时数:1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的意义,学会用它们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条件
2、对于给定的简单选择结构问题,能编程解决
3、培养正确的编程解题布骤
(二)内容分析
重点:
1、关系表达表及逻辑表达式
2、IF语句几种格式及其功能
难点:
应用IF语句进行简单的选择结构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VB编程解题的一般步骤,并初步掌握应用赋值语句、输入函数、输出方法及文本框进行编程,解决顺序结构。

但编程更多是在模仿的水平上。

因此本周的教学还要着重贯穿问题解决主线,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的习惯。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队列课件(共29张PPT)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选修1

队列课件(共29张PPT)浙教版(2019)信息技术选修1

B
C
D
que的下标
0
1
2
3
4
队列操作(出队)
出队,排在队首的元素依次出队,head指针 变量依次加1,直至head的值等于tail的值
C
D
que的下标
0
1
2
3
4
队列操作(出队)
出队,排在队首的元素依次出队,head指针 变量依次加1,直至head的值等于tail的值
D
que的下标
0
1
2
3
4
队列操作(出队)
E入队
56
循环队列
假溢出问题:分析下列程序,输出结果
que=[""]*4 head=0 tail=0 que[tail]="A" tail=(tail+1)%4 que[tail] = "B" tail = (tail+1) % 4 que[tail] = "C" tail = (tail+1) % 4 que[tail] = "D" tail = (tail+1) % 4 que[tail] = "E" tail = (tail+1) % 4 print(que)
结论: 假溢出现象可通过 对队列元素个数取 模运算解决
['E', 'B', 'C', 'D']
队列知识总结
队列的概念及特征 队列的操作 队列的应用
2024 课件
感谢观看!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日
A
B
que的下标

信息技术选修1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选修1知识点总结

信息技术选修1知识点总结信息技术选修1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内容。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学习一些基本的程序设计技能。

下面将对信息技术选修1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基本知识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联系。

同时也会介绍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数据的输入、运算和输出,以及计算机的逻辑结构和层次结构等内容。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本章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分类、协议和技术,并了解计算机网络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还会介绍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拓扑结构和网络设备等内容。

第三章数据库技术本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

学生将学习到数据库的结构、分类、设计和应用,并了解数据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还会介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内容。

第四章程序设计本章主要介绍了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语言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到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结构、语法和逻辑,并了解程序设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同时也会介绍程序设计的发展历程、分类和责任等内容。

以上便是信息技术选修1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1

浙教版信息技术选修1 1

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选修 1 第一章《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它们的方法。

(2)学会理解、分析问题,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步骤、流程。

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步骤,并把它运用到新知识中去的能力。

(2)教师点拨,学生相互讨论,自主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发现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讨论,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及进取精神2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其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表达思维等能力;但是对如何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这方面还是比较陌生,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多联系实际3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在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时从哪些方面分析问题,同时如何确定问题的解决步骤。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对解决问题的步骤、流程有一个很清晰的思路。

4 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游戏导入1.老师把对游戏感兴趣的同学请上台前,1.2.3循环报数,直到最后-位同学报数完毕,计算出报3同学的数目,(这里需要注意:最后不足3位的同学的,其个数算作余数)将出现3的次数以及余数输入到VB程序中,得到本次参加游戏的总人数。

老师提出问题"小程序是如何求得参加游戏的学生总数的呢?"2.老师表扬学生给出的答案非常正确,解决问题之前要分析我们要做什么,然后寻找解决该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样就会事半功倍,老师接着顺势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发学生的兴趣。

活动2 [讲授]讲授新知老师结合刚才的游戏,对从开始到获得结果的过程进行分析。

请同学结合老师游戏过程分析,填写学案第一题,完成计算机解决问题方法的第一、第二步的填空。

评价总结强调知识点。

活动3 [活动]继续探索老师将随机5个数字输入到VB程序中,程序运行完毕后,得到最大的那个数字。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新授课第四节过程和函数教学设计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新授课第四节过程和函数教学设计
-下节课每组派代表分享编程成果,讲解程序的设计思路和实现过程。
5.阅读拓展:阅读教材相关章节,了解过程和函数在其他编程语言中的应用,如C++、Java等。
6.创设编程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通过编写程序、调试程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编程素养。
7.课后作业和评价方面,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编程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同时,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编程学习的自信心。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新授课第四节过程和函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程是“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中的第四节,主题为“过程和函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过程和函数的概念,明确它们在程序设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学会使用流程图来表示算法的执行过程,掌握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等基本控制流程。
1.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算法思维,能够理解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等概念,但部分学生对将这些结构应用于实际编程中尚存在一定难度。
2.学生在编程语言的学习方面,对语法和基本语句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函数的定义、调用和返回值等抽象概念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3.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和协作意识,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导和激励。
2.学会使用流程图表示算法执行过程,提高编程逻辑思维能力。
3.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和返回值,实现程序模块化设计。
4.注重编程实践,通过编写和调试程序,提高编程能力。

2.1数据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2.1数据结构优秀教学案例高中信息技术人教版选修1
4.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数据结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如学生成绩排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创建互动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据结构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增强团队意识。
4.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激发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5.作业小结: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尊重和借鉴他人的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2.能够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算法实现对学生成绩的排序。
3.掌握常见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
4.学会使用编程语言实现数据结构的相关算法,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数据结构的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设计和实现数据结构相关算法,提高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新授课第一节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全国浙教版信息技术高中选修1新授课第一节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网络资源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编程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组织学生参加编程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5.教学环境: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勇于尝试。
-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支持。
2.选做作业:
-编写一个Python程序,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功能,能够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
-尝试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如求解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等。
3.创新实践作业:
-结合个人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并编写一个具有个人特色的Python程序,如制作一个简易的游戏、开发一个实用的工具等。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进行以下活动: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Python编程基本语法。
2.邀请学生分享在课堂练习中的收获和感悟,促进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编程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设计并实现程序,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采用任务驱动法,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编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编程过程中细节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敢于尝试,勇于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2 条件语句
1.条件语句的格式
If 条件 Then 语句组1 Else 语句组2 End If
2.3.2 条件语句
2.条件语句的执行过程
否 条件成立吗?

语句组2
语句组1
2.3.2 条件语句
3.关系表达式 关系运算符号有:
运算 符号
含义
=
>
>=
大于等于
<
小于
<=
小于等于
<>
不等于
等于 大于
s p( p a)( p b)( p c)
其中 p=(a+b+c)/2
五、程序与程序设计语言
程序设计语言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程序
编辑程序 编译程序(解释程序) 连接程序
第二课 程序设计基础
2.1 VB语言及程序开发环境
1. 基础数据类型 2. 常量与变量 3. 运算符、函份是否为闰年。闰年的条 件:年份能被4整除但不能被100整除,或 能够被100整除也能被400整除。
例1:从键盘输入圆的半径r,编程计算圆 的面积。
3、编写程序(visual Basic语言) Dim r as double Dim s as double r=inputbox(“r=”) s=3.14*r*r Print “s=“;s 4、调试程序 程序编好后,通过键盘输入计算机,运行程序,并输 出结果,直到没有错误为止。
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
1、分析问题 2、设计算法 3、编写程序 4、调试程序
例1:从键盘输入圆的半径r,编程计算圆 的面积。
1、分析问题 圆的半径为r,则圆的面积s=3.14*r2 2、设计算法 根据题意,用顺序结构来完成。 第一步输入圆的半径r; 第二步求s=3.14*r*r的值 第三步输出结果
关系表达式的值:假(False)和真(True) 数据类型:逻辑型(Boolean)
2.3.2 条件语句
4.逻辑表达式 逻辑运算符: Not(非) And(与) Or(或) 5.逻辑运算的顺序 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
例:a+b>c+d And a>=5 or Not c>0 Or d<0 当a=5,b=7,c=-2,d=1时运算结果的值_____?
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
代码参考
X1=x mod 10 X2=x\10 mod 10 X3=x\100 Y=x1*100+x2*10+x3
课堂练习
1. 试编写一个程序,求平面中两点之间的距离
2.3 程序的选择结构
2.3.1 从制作矩形框问题开始
问题 张军找来一条长度为L的铁丝,希望用 来制作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框。他问李明: 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应当是多少,才能使制作 出来的矩形框面积为指定的值呢?
1、分析问题
设所求矩形的宽为x,根据题目的条件,矩形的 周长是L,那么它的长与宽的和就是L/2,长应 为L/2-x,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方程如下: x(L/2-x)=s
1 x Lx S 0 2
2
通过求根公式可得出解答
2、设计算法
1. 2. 3. 4. 输入铁丝的长度L; 输入矩形的面积S; 计算判别式D=L*L/4-4*S 如果D>=0,则
计算 x1=(L/2+sqr(D))/2 x2=(L/2-sqr(D))/2 并输出x1和x2,否 则输出“找不到这样的矩形”
5. 结束
3、编写程序
Dim L as double Dim S as double Dim D as double L=inputbox(“请输入铁丝的长度:”) S=inputbox(“请输入矩形的面积:”) D=L*L/4-4*S If D>=0 then x1=(L/2+sqr(D))/2 x2=(L/2-sqr(D))/2 print “这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为:”;x1;”和”;x2 Else print “找不到这样的矩形” End IF
信息技术(选修一)
算法与程序设计
第一课 计算机如何解决问题
一、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例回顾
例1:从键盘输入圆的半径r,编程计算圆的面积。 例2:从键盘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如果能构 成一个三角形,则输出其面积,否则输出“不能构成 一个三角形!”的提示信息。[提示:计算机三角形面 积的公式为: s p( p a)( p b)( p c) 其中 p=(a+b+c)/2
开始 输入a和b的值
求x=2a-b/2
表示算法的语言 主要有自然语言、 流程图、伪代码 等。 例1-2:鸡兔同笼问 题。35个头, 94只脚,鸡和兔 各有多少只?画 出流程图。
求y=b/2-a
输入x,y的值
结束 例1-2的算法流程图
四、课堂练习:画流程图和编写代码
例2:从键盘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a、b、c,如果能构成 一个三角形,则输出其面积,否则输出“不能构成一个三 角形!”的提示信息。[提示:计算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为:
三、算法
algorithm: [ ‘ælgəriðəm ] 概念
通俗地说,算法就是用计算机求解某一问题 的方法,是能被机械地执行的动作或指令的 有穷集合。
三、算法
1、输入 2、确定性 3、有穷性 4、输出 5、能行性
algorithm: [ ‘ælgəriðəm ] 特征
三、算法
algorithm: [ ‘ælgəriðəm ] 的描述
实践
1、当A=15和A=-9时程序的运行结果 Dim A as integer A=inputbox(“请输入A的值:”) If A>=0 then Print “Y=“;A else Print “Y=”;-A
实践
2、某商场为了对苹果进行促销,规定购买2千克以上 可以在原价每千克1.5元的基础上打8折。请设计 一个程序计算购买x千克苹果的应付款。
课堂实践
2.2程序的顺序结构
1. 赋值语句(=) 2. 输入数据的函数(inputbox) 3. 输出数据的方法 (print)
问题1
2-2: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编写一个 程序,求长方体的全面积和体积。
分析问题 设计算法 编写程序 调试程序
问题2
2-3:从键盘上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将 它反向输出。例如输入456,输出应为6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